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种植基础22大纲 (1)

种植基础22大纲 (1)

种植基础22大纲 (1)
种植基础22大纲 (1)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一、依据及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对口升学高考要求,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特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有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植物生长的常见病害与虫害、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农事操作,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理解掌握种植基础的相关理论,能用理论技术去解释和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同时也为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同学奠定基础,以取得优异成绩升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

四、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植物生长常见病虫害的基本知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和途径。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具有对土壤质地的简易测定能力。

2. 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常用肥料的能力。

3. 具有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及综合防治的基本能力。

4. 能正确使用常用植保器械及维修。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具有职业道德意识。

五、课时分配表

六、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明确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种类及作用,了解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

1、种植业的概念及特点。

2、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产量形成因素及产量的保护因素。

3、种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有关光照、温度、水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明确各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创造适宜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以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河北省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懂得不良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太阳辐射强度、降水、降水量、降水强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植物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的界限温度、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干热风、霜冻等概念。

2、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日照时间与引种,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3、温度的分类、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降水、大气湿度的基本知识,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5、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净化作物,河北省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不良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第二章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

教学要求: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土壤知识是农林专业课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掌握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掌握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明确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了解河北省的土壤分布情况及主要土壤类型。学会识别土壤类型,改良土壤,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土壤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岩石的风化作用、母质、土壤颗粒的粒级、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胶体、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耕性、土壤肥力因素、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土壤墒情等概念。

2、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农业土壤的土体构造。

3、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微生物及其作用。

4、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酸碱性与缓冲性、孔隙性,土壤结构与耕性。

5、土壤肥力因素、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

6、河北省的土壤分布情况及主要土壤类型。

第三章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植物的营养特性以及合理施肥基本原理,了解施肥的环节方法,了解肥料的概念及种类,能够识别生产中常用肥料及施用方法,掌握有机肥料和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特点,正确理解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意义,学会肥料混合的计算方法,懂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会析与解决当地有关肥料方面的实际生产问题。

教学内容:

1、植物的营养特性以及合理施肥基本原理。

2、施肥的环节与方法。

3、化学肥料的种类,碳酸氢铵、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4、有机肥料的特点与作用,常用有机肥料种类及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意义。

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植物生长常见的病害与虫害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内部构造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各阶段发育特点,能够识别农业昆虫的重要类别,了解与昆虫发生有关的环境因素,掌握植物病害的种类、症状及诊断方法,了解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生物,了解侵染性病

害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

1、昆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内部构造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2、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各阶段发育特点,影响昆虫发生有关的环境因素。

3、主要农业昆虫目的识别特点。

4、植物病害的种类、症状及诊断方法,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生物。

5、侵染性病害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方法,能够对调查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了解病虫害预测预报内容和种类,掌握植物病虫害的各类防治技术,掌握农药的概念,了解生产上常用农药的种类和常用剂型,学会农药稀释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农药的性质、施用原则,预防农药中毒的方法,以及果园中常用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农药喷洒机械。

教学内容:

1、病虫害田间调查的方法和内容,了解病虫害预测预报相关知识。

2、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各项技术及具体防治方法的运用。

3、农药的概念,农药的种类和剂型,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

4、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七、教学建议

1.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是通过实物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让学生明确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环境与农业技术措施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增强学生对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本课程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名词术语繁多。因此,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贴切,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分清主次,对于不易理解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必深究,留待今后继续学习时再探究。

3.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要尽量利用实物、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及实验来加强直观教学,便于学生掌握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八、考核评价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方式,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推荐教材

《种植基础》系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经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主编王文颇马素凤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学是是本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综述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贮藏加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课程。它是食品科学技术工业发展的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是园艺产品生产与销售、消

费之间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培养学生掌握和了解园艺产品采后贮藏加工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使学生具有一定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在园艺产品贮藏加工方面的实践技能。

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的基本理论及实用技术。

三、课程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大纲:

(一)贮藏篇

第一章:园艺产品采后生理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园艺产品采后生理的有关概念、了解其采后生理的基本情况,理解园艺产品采后生理变化的相关过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园艺产品的呼吸作用及有关术语(呼吸强度、呼吸跃变、呼吸系数、呼吸高峰);乙烯的生理作用及其调控;蒸腾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露现象及其危害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园艺产品呼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乙烯的生理作用及其调控、蒸腾作用及其调控、结露现象的危害;难点是理解果蔬的休眠、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呼吸的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

第二章:影响园艺产品贮藏的因素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影响园艺产品贮藏的采后因素,了解园艺产品贮藏效果受产品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的生态条件、田间的农业技术措施等诸多采前因素的影响。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成熟度、采前因素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园艺产品贮藏的采后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对其贮藏性的影响;难点是如何通过调控采后因素来解决园艺产品贮藏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园艺产品的采后处理与运销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园艺产品成熟度的判别标准及采收方法、园艺产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主要流程及其要点;了解园艺产品采后运销的特点及方式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采收成熟度、采收方法、采后商品化处理流程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园艺产品采后预冷及其对园艺产品贮藏寿命和品质的影响;难点是园艺产品采后涂蜡、催熟、预冷的方法。

第四章:园艺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了解园艺产品采后生理失调的起因、特征及防治方法;熟悉引起园艺产品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原菌的种类、侵染过程、病害症状及主要防治措施。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采后病害、生理失调、低温伤害、冷害、冻害、气体伤害、衰老、营养失调、乙烯毒害、二氧化硫毒害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园艺产品采后生理失调的特征,难点是生理失调的起因及防治方法。

第五章:园艺产品贮藏方式与管理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机械冷藏管理的要点,气调贮藏的管理操作要点;了解简易贮藏

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及代表性简易贮藏方式的管理要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常温贮藏、机械冷藏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园艺产品采后常温贮藏、机械冷库贮藏的管理、气调贮藏的概念、分类条件、管理、适合气调贮藏的产品,难点是机械冷藏和气调贮藏设备结构及管理。

第六章:园艺产品贮藏案例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主要蔬菜、果品的贮藏特性、采收标准、采收方法、贮藏方法及其管理要点;了解主要蔬菜、果品的采后损失原因及其调控方法。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蔬菜、果品的贮藏技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主要贮藏蔬菜、果品的贮藏技术;难点是如何解决贮藏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加工篇

第一章:果蔬加工保藏原理与预处理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园艺产品去皮、护色、半成品保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果蔬加工原料预处理的基本工艺方法,了解果蔬原料的加工特性,熟悉果蔬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加工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果蔬加工、果蔬保藏原理、保藏方法、预处理、半成品的保藏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果蔬加工保藏的主要方法及加工原料预处理、半成品保藏原理和方法;难点是如何根据果蔬原料的加工特性灵活采取相应的加工贮藏方法

第二章:果蔬罐藏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果蔬罐藏的基本原理和果蔬罐藏工艺流程要点及影响因素,掌握几种主要果蔬罐头对原料要求和工艺要求,了解果蔬罐头检验的内容和常用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果蔬罐藏、罐藏原理、商业无菌、罐藏工艺主要工艺要点、罐头检验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果蔬罐藏原理、罐藏原辅料及主要品种的罐藏工艺;难点是熟练掌握果蔬罐藏工艺流程。

第三章:果蔬制汁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果蔬汁饮料所需的原辅料和工艺要点、原果蔬汁加工工艺流程及关键程序。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果蔬汁、加工工艺、原果蔬汁加工工艺要点无菌包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原果蔬汁加工工艺及各工序的操作要点,难点是对果蔬汁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能够分析解决

第四章:果蔬干制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应用水分活度概念判断制品的贮藏性一级干制品的贮藏工艺,了解果蔬干燥过程及其特性、干制品的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水分活度、恒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酶促褐变、干制品贮藏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果蔬干制原理及果蔬干制工艺;难点是应用水分活度判断制品的贮藏性。

第五章:果蔬糖制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果蔬糖制的基本原理及果蔬糖制的主要加工工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果蔬糖制、蜜饯、果酱、返砂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果蔬糖制原理及果蔬糖制工艺;难点是能够分析解决果蔬糖制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第六章:蔬菜腌制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蔬菜腌制品色、香、味形成机理及发酵性腌制品和非发酵性腌制品的基本工艺,了解蔬菜腌制对蔬菜质地和化学成分的影响。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蔬菜腌制、腌制原理、亚硝基化合物、腌制工艺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蔬菜腌制及其工艺;难点是理解腌制品色、香、味形成机理及保绿保脆方法。

第七章:果酒与果醋酿造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果酒酒精发酵理论,酯类物质形成规律、氧化还原作用及优良葡萄酒酵母的特点,葡萄酒酿造工艺及操作要点,果醋的发酵工艺;了解果醋发酵机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发酵、果醋、陈酿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葡萄酒酿造及其工艺、果醋的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工艺;难点是酯类物质形成规律、氧化还原作用。

第八章:果蔬加工案例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苹果、番茄的加工案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苹果、番茄加工案例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述苹果、番茄的综合开发用案例,难点是如何结开发合实际综合果蔬。

五、课程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30%+期末卷面成绩*70%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多门类学科中极其重要的学科。它属于应用科学。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的基本保鲜和保藏理论、基本保鲜和加工技术,还应掌握各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这门学科的新技术、新知识、新产品等知识,学会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园艺产品品质及采前因素对园艺产品贮藏性能的影响;

2.园艺产品采后生理及采后处理;

3.园艺产品的贮藏方法;

4.园艺产品的不同加工方法及理论。

三、教学目的要求

训练学生掌握园艺产品的贮藏、保鲜、加工的基本知识,掌握园艺产品贮藏和加工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学会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办法

以实验报告、现场考查结合平时实验成绩进行考核。

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果蔬贮藏加工实验实训教程》,科学出版社,2006.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果品贮藏加工学.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六、实验项目

实验一园艺产品呼吸强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呼吸强度可衡量呼吸作用的强弱,了解果蔬采后生理状态,为低温和气调贮运以及呼吸热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

2.掌握果实呼吸强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项目内容

设施农业温室栽培技术

设施农业温室栽培技术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主要是将两种不同植物的优良基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得出新品种,促使其新品种具有两个品种的优良性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一般情况下,杂交育种的方式基本上分为3种:一种是增殖杂交,即首先选择两种种子进行杂交,在杂交出来的优良子代中再次进行自群交配繁殖,从而得出新品种:一种是回交育种,主要是利用高科技将某种作物的某些优良性能应用到不同的作物品种中,从而得出优良的新品种;另一种是复合杂交育种,其工作的方式与第一种相比较为复杂,即选择3种以上的品种进行组合式的杂交,通过不同的性状重组后,从中筛选出新品种。这3种杂交育种的方式各有利弊,在种子的选育过程中使用频繁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一种创新的育种方式,它突破了传统育种方式对作物生长环境限制的要求,通过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导的方式,造成作物体内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农作物性状发生变化,并从中选择出优良新品种的育种方式。其特点在于育种周期短、应用范围广,是目前我国种子科研机构较为推崇的一种育种方式。其化学诱变的方式多样,目前常用的是依靠化学试剂对农作物进行涂抹、滴液或者浸泡等,物理诱导则主要是通过激光、热力、射线等方式对农作物进行刺激,促使其发生性状上的改变。 通过审核备案的品种有100个,2017年有117个,2018年有121个。通过联合体试验,加快了新品种培育的进程,种子市场上新品种

琳琅满目,这对新品种的栽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元江县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不同的气候段,所以不同的气候、海拔段就有不同的新品种。 提高农业栽培技术水平 种子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有生命的特殊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农作物种植增产增收,不仅需有优良的品种,还需提高种子质量,要有配套的科学种植方法,通过人为方式创造出符合农作物生物学特性要求的生产环境,使农作物茁壮成长,从而增强抗逆性,最终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放弃土壤介质的栽培方式,采用营养液及其他基质的方式进行作物栽培的技术。目前最常用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采用水培技术和气培技术进行无土栽培。水培技术将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调配成营养液,将植物的根茎直接置于营养液中进行养分的吸收,从而得以生长。对植物进行水培种植时,在考虑营养物质的同时,也要兼顾吸收植物氧气这一方面,从而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由于水培技术成熟且方便实施,在我国栽培新技术推广上使用十分广泛。另一种气培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将植物的根茎放置于聚乙烯泡沫板上进行固定,然后将植物所需的营养液进行雾化,并不停喷洒在植物的根茎部位。目前由于其设备耗资较大,使用范围相对来说不太广泛。 温室栽培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种植基础》教学大纲 一、依据及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对口升学高考要求,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特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有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植物生长的常见病害与虫害、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种植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农事操作,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理解掌握种植基础的相关理论,能用理论技术去解释和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同时也为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同学奠定基础,以取得优异成绩升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 四、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植物生长常见病虫害的基本知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和途径。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具有对土壤质地的简易测定能力。 2. 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种常用肥料的能力。 3. 具有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及综合防治的基本能力。 4. 能正确使用常用植保器械及维修。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 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 具有职业道德意识。 五、课时分配表

六、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明确种植业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种类及作用,了解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 1、种植业的概念及特点。 2、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产量形成因素及产量的保护因素。 3、种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有关光照、温度、水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明确各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创造适宜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以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了解河北省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懂得不良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教学内容: 1、太阳辐射强度、降水、降水量、降水强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植物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的界限温度、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干热风、霜冻等概念。 2、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日照时间与引种,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3、温度的分类、变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降水、大气湿度的基本知识,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对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地处城郊,是**区蔬菜、制种、养殖的主产区,多年来,我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政府财政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也有弱化的趋势。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生产能力很难有大的提高。尤其是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果园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查考察中,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我乡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出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现就群众急切需要改善的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做以下分析: 1、水利基础设施老化陈旧配套设施不全,灌渠建设发展滞后。目前,我***村和***村部分片区采用河水浇灌,其他均采用机井浇灌,全乡共161眼机井,每眼机井应浇灌耕地250亩,其中116眼均于上世纪70年代修建,设施老化严重,已远远超出使用期限;全乡灌渠多以土渠为主,因斗渠和农毛渠年久老化,树木杂草丛生,渗漏、淤塞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浇灌出现严重困难,部分耕地出现无法浇灌的问题。据2011年底全乡末级渠系调查,全乡渠系共计公里,其中土渠公里,U型渠公里,干砌渠公里。我乡各村从

2011年至今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修建近80公里U 型渠,但覆盖到全乡,还是远远不够当前所需。正因为水利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建设发展滞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2、农村道路建设政策有限、资金严重不足,难以实现计划目标。 尽管我乡近几年来积极实施“村村通”工程,但由于资金严重短缺,各村很难实现修路目标。据各村干部及群众反映,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修一公里公路,最少也得需要40万元以上。现在市、区、乡级财政补贴有限,差额部分要以行政村予以解决。因此,我乡的“村村通”规划只能停留在纸上,难以付诸实施。根据调查,我乡乡通村,村通组公路共计公里,能覆盖到全乡百分之九十地域,但部分路段已破损严重,已经给农户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并且影响到了村容村貌,例如中所沟村委会通往四组路段,小坝沟村主干道通往二组路段。还有部分村主干道与居民点连接处还是砂石路,待修建。 另一方面随着城区快速的发展,车流量增加,城市交通消化不了的车辆转移到城郊乡镇,尤其是作为交通要塞的果园乡,大型车辆来往频繁,对路面破坏严重,我乡部分路段至今难以补善。

《山东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

山东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设施农业用地,是指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用地,按功能分为生产设施用地和与生产直接关联的辅助设施用地。 (一)作物种植设施用地 生产设施用地是指直接用于作物设施种植(工厂化栽培)、育种育苗大棚、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场内通道等设施用地。 辅助设施用地是指为生产服务的看护房、检验检疫监测、病虫害防控、农业灌溉、农资农机具存放场所等,以及与生产农产品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积肥等设施用地。 (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 生产设施用地是指养殖中畜禽舍、养殖池、饲料配制场所、活动训练场所、产品收集场所、绿化隔离带、场内通道、进排水渠道等设施用地。 辅助设施用地是指与养殖生产直接关联的废弃物处理、检验检疫、消洗转运、冷藏存储及必要的管理用房等设施用地。 第三条市、县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设施农业用地的日常管理。 - 2 -

市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对县级设施农业用地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设施农业建设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农业发展规划。 市、县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对本区域范围内的设施农业用地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合理布局设施农业用地,确定设施农业用地的数量和规模。 第五条设施农业属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设施农业用地被非农业建设占用的,应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原地类为耕地的,应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设施农业用地不再使用的,经营者应当于结束使用后1年内恢复原土地用途,相关恢复要求在用地协议中予以明确。 第六条设施农业建设应当按照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劣质耕地,同时通过工程、技术等措施减少对耕地耕作层的破坏。 作物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破坏耕地耕作层、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但必须补划。 养殖设施用地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可以使用少量永久基本农田,但必须补划。使用永久基本农 - 3 -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术 第二节栽培稻的起源及品种类型 第三节水稻作物的生物学特点 第一节概述 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是我国的第一大作物。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重要保障。 2、水稻是高产稳产的细粮作物 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可以通过灌溉、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节土壤温热状况、养分释放速度、田间小气候等,以水抑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在粮食作物中,稻米的淀粉粒最小,直径仅为3~10μm,粗纤维含量仅含2.2%,虽然蛋白质含量7%~10%,但稻米中蛋白质的生物价高,因此,米饭不仅细致可口,而且稻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都较高。此外,稻米的价格较高,稻米外面有谷壳紧包,比较不易吸湿返潮和虫蛀,便于运输和贮藏,稻草、稻壳等可以综合利用,因此,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高。 3、水稻生产副产品用途极广 米糠含有14%左右的蛋白质、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家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谷壳可用来制装饰板。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shān)。 4、稻谷深加工有广阔前景 ①大米食品:除直接做米饭当主食外,还可制作方便米饭,快餐米饭,方便粥,米粉制品,饼干糕点,婴儿食品,酿造业(酒类、醋)。 ②米糠的利用:米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分,和维生素等,是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第二章教学内容

第2章均衡价格理论 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A.彩电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2.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3.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D.无法确定 4.()反应的是商品需求量变动与其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B.需求收入弹性C.需求交叉弹性D.供给价格弹性 5.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是() A.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B.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 C.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D.商品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比率 6.商品的均衡价格会随着() A.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商品需求的减少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7.政府运用限制价格政策,会导致( ) A.产品大量积压B.消费者随时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C.黑市交易D.市场秩序稳定 8.适合于进行薄利多销的商品是()的商品。 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需求有无限弹性D.需求完全无弹性 9.在下列因素中,()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A.生产技术 B. 原料价格 C.商品价格 D.居民收入 10.下列组合中,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是()A.香蕉和苹果 B.照相机和胶卷C.汽车和收音机 D. 面包和方便面 11.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称为()。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方案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案 市农办 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又要注重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马车的内动力,实现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并驾齐驱。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决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结合重庆“三农”实际,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制定此专项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总纲,通过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土地制度、公共服务管理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形成新的体制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二、发展目标 (一)水利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建设统筹城乡水利水务发展试验区,力争在西部地区实现四个率先: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2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基本解决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集镇防洪安全问题,2015年基本建成西部领先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此外,在2012年完成统筹城乡水利发展试验区框架体系建设,建成适度超前的城乡供水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城镇防洪体系,2015年初步实现城乡水利水务统筹协调发展,基本满足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工农业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需要。 (二)农村交通方面。以城乡交通统筹水平西部领先为目标,力争到2012年,100%镇乡公路和55%的行政村公路实现硬化,到2015年全市统筹城乡交通发展达到西部领先水平,到2020年全市统筹城乡交通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三)配套设施方面。电力供应巩固完善农村“户户通”,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高。村用水普及率达到50%,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30%,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30%。到2020年,逐步形成以市域重大基础设施为骨架,以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为节点,以中心镇和一般镇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中心村和一般村基础设施为主体,覆盖到村、延伸到户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村用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分析(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08级地理科学二班刘云鹏 08160216 )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义 《辞海》对农业的定义是: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通常分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 中国理论界普遍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定义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产和生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要素总和,包括物质性基础设施、金融性基础设施以及服务性基础设施。其中,物质性基础设施包括农村公路、水利灌溉、通讯设施、电网系统、自来水和沼气工程等;金融性基础设施主要是指金融系统网络的空间布局和网点分配;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私人提供的服务和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如会计、审计、新闻监督、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福利和娱乐等设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定义是: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基础设施,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湖南农村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部署,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和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教育等基础设施问题,大力推行“三化”和“一化三基”工作,不断加大各种投入,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49.97亿元,比1978年增长279倍,比2003年增长2.6倍;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54.35亿元,比1978年增长160倍,比2003年增长84%,现代农业水平大大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和谐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 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84605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密度比1978年增长2.1倍;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68892公里,是改革开放前的3.8倍,

农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都市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 第七章农业生产环境与保护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焚烧秸杆造成大气污染,不当处理畜禽粪便造成水体污染,农业产生废弃物造成对环境污染等。 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必须依法治农,加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建设,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进都市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高效、生态、低碳的都市现代农业。 第一节种植业污染及防治 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栽培各种农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产品,是一切以植物产品为食品的物质来源,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种植业污染主要指与种植业关系密切的,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膜污染以及农作物秸秆。通过标准化生产规程的推行,可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通过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农田污染物的残留。 一、农产品的污染及形成 农产品污染总体分为生物污染和非生物污染两大类。 生物污染:主要指农产品受到能使人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源污染物的侵蚀,这一类农产品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人们在食用之后可能会受到致病生物的感染而得病。 非生物污染:以化学污染最为普遍,蔬菜、瓜果、粮食等农产品容易受到污染的主要有三类物质,它们是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其中农药残留是食用农产品受污染的最重要来源。农产品生产中由于受到病、虫、草的危害而造成很大的损失。通过使用农药,能够将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是,各种作物施用农药后,在一定时间内有部分农药残留在作物体表或果实、子粒上。有的还渗透到作物表皮蜡质层或组织内部。残留在作物体内外的农药,在光照、风雨、气温等外界环境以及作物体内酶的作用下不断分解消失,但在收获的农产品中仍不可避免地残留微量或超量的农药,若在农作物接近收获期,使用农药量过多,浓度过高,就会造成农产品中农药超量残留,可能会导致急、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防止农药残留超标污染,是保障人体健康极为重要的措施。 二、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 1、化肥减量替代 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新技术等有效措施,达到化肥减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绿肥,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是我国传统的重要有机肥料之一,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减少化肥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普及推广绿肥种植,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绿肥翻压入土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腐殖质的含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能有效地

2020年农村基础设施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现状调研报告 (三)集中力量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对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具有导向性作用。鉴于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当前,有必要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项目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适度超前的总体规划,并制定量力而行、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 (四)突出抓好重点设施建设。由于资金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尽管这些基础设施都是短缺的,并且短缺程度都比较大,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因素大小,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突出重点,择优扶持一批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诸如水、电、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基础设施

建设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为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创造必要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基础设施、农村、建设、发展、资金、城乡、供给、农民等方面,觉得好就按()收藏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设施农业辣椒栽培技术要点

设施农业辣椒栽培技术要点 辣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主要蔬菜品种,随着棚室蔬菜生产的发展,辣椒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其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前大有提高,由于棚室蔬菜生产的发展,辣椒的病虫害较前都有新的发生,其发生的数量、危害程度都较前有所增加。防治好辣椒的病虫害,确保辣椒生产的持续发展是广大菜农的迫切需求。 辣椒栽培技术要点 辣椒喜温暖,不耐低温,也不耐高温,喜欢中等光照,不耐强光照,较耐弱光,既怕旱,又怕涝。根据辣椒的生物学特性,适宜冬暖式温棚种植的,只要有配套的优良品种和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完全可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根据辣椒的辣味和它的形状,可以区分为辣椒、甜椒、尖椒和圆椒。一般辣味椒多为尖椒型的,甜味的椒,多是圆形的。适宜棚室栽培的优良品种主要有: 1.辣味品种:中椒13号、保加利亚羊角椒、内蒙古特大羊角椒、长牛角椒、湘研15号、农大21号、朝研5号、朝研牛角椒、海丰23号、海丰28号、37-72、中椒10号。 2.甜椒品种:中椒12号、复状前门甜椒、甜椒6号、德国6号、塔兰多、海丰25号、朝研12号。 二、适宜播种培育壮苗 所为的适宜播种,应该根据辣椒的结果期和采收期来确定,因为辣椒喜欢温暖,既怕冷,又怕热,如果是将辣椒的结果期安排在深冬期1~2月份,这个时候的温度低于20℃,往往很难授粉,容易形成空洞果。但如果把辣椒的结果期安排在高温季节7~8月份,温度高于32℃,也很难授粉,容易造成落花落果。所以,辣椒的结果期最好安排在冬春期3~4~5月份,主要是4~5月份春季结果。这时候温度适宜,既避开了夏季的高温,又避开了深冬期的低温。避免高温和低温坐果不良,有利于辣椒的结果和成熟。同时在秋冬期和早春期,这个时候的辣椒产量高,价格又好,这是最适宜的播种期。辣椒的苗龄期比较长,一般的苗龄期长达80~90天,从辣椒定植到采收,约在60天左右,从播种到收获大约在140~150天左右,长达4个多月,秋冬茬一般是6月下旬播种,8月下旬进行定植,10月份开始采收,这时候不要早摘果,尽量在植株上保鲜,延长它的结果期,等春节期价格比较高的情况下一次性采摘,进行销售,增加收益。冬春茬一般是10月下旬播种,次年1月份进行定植,3 月下旬开始采收,4、5、6月份,开始连续采收上市,最好是辣椒一年种两季,即一个是秋冬茬再一个是冬春茬。 三、培育无病壮苗 辣椒苗龄期较长,长达80~90天,所以它的苗龄期壮苗标准是:苗高20厘米,单株叶片9~13片,桔杆要粗壮,叶片要浓绿,根系发达,没有病虫害。这是标准的壮苗,为了要达到无病壮苗,首先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1.苗床培养土的配制 营养土配制时,一般要过筛,腐热的有机肥与园土比例为4:6,然后混合掺匀,每立方米培养土再加入 0.5~1.0公斤磷酸钙、5~10公斤草木灰等组成。 2.苗床消毒 为了防止土壤带菌,特别是减少猝倒,立枯病和菌核病菌等,苗床整好后,用乙磷铝锰锌+DT,每立方米用药10克的标准,加细干土拌匀,撒到地面上,然后划锄入土,搂平以后进行播种。

种植基础知识清单

种植基础知识清单 绪论: 1、种植业的特点: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2、当前种植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的同时,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种植业的功能日益拓展,已经由单一保障供给逐步向多样性发展。 3、种植业面临的问题: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灾害威胁加剧; 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千克,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 1、太阳光是生物存在的基本能量来源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自然能源 2、夜间太阳辐射为零;清晨太阳辐射较弱;正午太阳辐射最强,为最大值;午后逐渐减弱。 3、在一年中,夏季太阳辐射量大,夏至最高;冬季太阳辐射量小,冬至最小。 4、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减小;随纬度降低,太阳辐射增大。 5、海拔高度高,太阳辐射强;海拔低,太阳辐射弱。 6、我国北方地区称为长日照地区,南方地区称为短日照地区。 7、光照度是太阳辐射强度中的可见光部分。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度的增强而增强。 8、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而确定的,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主要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1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情况。 9、光中能促进植物组织的分化,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芽形成、开花结果,强光的照射可使植物花色艳丽。 10、长日照植物包括小麦、油菜、萝卜、白菜、甘蓝;短日照植物有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菊花、甘蔗;中间性植物有四季豆、番茄、黄瓜等。木本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如草本植物敏感。 11、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要选择早熟品种,南种北引需要选晚熟品种;短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选择晚熟品种,南种北引需选择早熟品种。 12、喜光植物有银杏、梅花、向日葵、玉米、谷子、芝麻、花生、棉花;阴生植物有人参、吊兰;耐阴植物有大豆、豌豆、绿豆、红小豆、桧柏、君迁子。 13、植物幼年阶段比较耐阴;湿热条件下耐阴能力强;肥沃土壤植物耐阴能力较强。 14、光能利用率的原因:光的漏射、反射和投射的损失;受光饱和现象的限制;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生理状况的影响。 15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合理密植;间套复种;加强田间管理。 16、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外因有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地表覆盖。 17、在正常条件下,一日内土壤表层最高温度出现在13点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之前。不同土壤深度,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幅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表层土壤的日变温幅度最大,随土层加深,土壤的日变温幅度逐渐减小,在80—100cm深土层日变温幅度为零。 18、一年中,土壤表层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份。 19、一天中,气温(离地面高测定)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2—3时,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日出请的时间段。 20、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7—8月;月最低温度一般出现1—2月。 2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地面越远,温度就越低。

如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 对如何加强麻栗坡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2011年1月日) 当前,全县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有效改善全县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围绕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结合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我就“十二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县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谈几点想法。 一、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十五”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央扩大内需、国家关注边境地区、原战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稳步推进农田水利、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全县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61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地3.66万亩,实现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工程件,新修农田灌溉沟渠公里,架设人畜饮水管道243.5公里,建设小水窖、水池4106口,建设烟水工程项目个,顺利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县有效灌溉程度由“十五”期间的 %提高到2010年的%,有效解决了万人万头(匹) —2— 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总体上看,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对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县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建设工作,有效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建设了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十五”期间,全县农业生产在遭受冰冻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较好收成,部分农田地实现了稳产高产。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806.1万公斤,比“十五”期末增长13.2%,年均增长2.5%;农民人均产粮386公斤,比“十五”期末增长11.9%,年均增长2.3%。 (二)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通过中低产田地的改造,建设了一批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不仅有效减少了农民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降低了农业的市场风险,让农民掌握了结构调整的主动权和多种调整方式的选择权。全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中低产田地改造等工作中,注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先后建设成了杨万香蕉基地、大坪烤烟基地、八布咖啡基地等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较好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为农业结构调整、蔬菜产业 —3— 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全县生态农业经济、山区特色农业经济等综合开发效益正逐渐显现。 (三)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2580元,比“十五”期末增加1260元,年均增长达14.3%。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功不可没。 二、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一、桃园光明村百亩良园设施蔬菜生产配送项目 (一)建设主体 宿州市百亩良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建设地点 宿州市埇桥区桃园镇光明村李园 (三)建设内容 1、该项目占地规模1200亩。项目实施后将建成节能温室100亩、钢架大棚1000亩和绿色净菜加工厂50亩(包括加工、分捡车间2500平方米,恒温保鲜库2500平方米,购置冷藏配送车5台,职工宿舍500平方米,配套建设停车场及道路设施),实现年产绿色蔬菜6000吨。每日均衡配送超市、社区绿色蔬菜吨。 2、项目总投资:370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扶持或银行贷款1500万元;省、市、区财政支农资金、奖励配套500万元;企业自筹1500万元,土壤农残降解意向合作投资200万。5年建成集果蔬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标准化种植、休闲观光及净菜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展示区。 3、基地效果图 4、建设时序

2011年:流转土地1200亩;建设标准节能日光温室50亩,标准化钢结构塑料大棚400个;进行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修水渠1000米,配套机电房3座;完成风景树绿化亮化工程及道路硬化工程。 2012年:新建标准节能日光温室50亩,标准化钢结构塑料大棚400个;进行新建基地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培训产业工人200名。 2013年:新建标准化钢结构塑料大棚200个,全面完成温室100亩、钢架大棚1000亩的建设任务;完善整个基地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成设施蔬菜基地建设。 2014年:利用基地内50亩节能日光温室和200亩钢架大棚,建设草莓采摘园、农耕体验园、垂钓中心、农家乐餐饮等休闲观光园。 2015年:建设净菜加工基地50亩。包括分捡、加工包装车间2500平方米,恒温保鲜库2500平方米,购置冷藏配送车5台,职工宿舍500平方米,配套建设停车场及道路设施。至此初步建成集果蔬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标准化种植、休闲观光及净菜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展示区。 (四)建设措施 1、流转光明村李元组农民土地1200亩,年租金1000元\亩,期限20年。 2、明丽商贸配送公司从2011年开始每年从工商盈利中

凤仙花种植基础知识

视频:搜索“种植我们的植物” 凤仙花种植基础知识 一、凤仙花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 凤仙花(指甲花),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80厘米。茎肉质、多汁,节部膨大,花梗短,单生或数朵簇生,色有紫、朱红、白、粉红或具杂色。 花期6-8月。萼片3枚,两侧各一小片,后面一片较大,呈花瓣状,基部延生成弯曲的距,花瓣5枚,侧生的4片两两结合成宽展2裂的翼瓣,从而形成飞凤状。蒴果纺锤形,种子球形,成熟后弹射散出。

凤仙花品种极多,花型有单瓣、重瓣、蔷薇型、茶花型、石竹型。株型有分枝向上直伸,有较开展、有游龙状。株高有20-30厘米的矮茎、40-60厘米的中茎以及80厘米以上的高茎等类型。 凤仙花生长强健,喜炎热而畏严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潮湿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能自播繁殖。用种子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出苗后经一次移植,苗高8厘米即可定植,株距30厘米。定植后加强管理,防治病虫害。采种繁殖应坚持优选,否则容易退化。采种时可用纸袋先套在果梗上,然后剪下,使种子弹落在纸袋内。 二、播种时间 3月下旬播种6月-8月开花 4月下旬播种7月-9月开花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就可到国庆节开花。 凤仙花发芽适温:22℃-30℃播种期:3-4月9-10月 凤仙花生长适温:15℃-32℃开花期:5-7月12-2月 三、凤仙花栽培要点 1、播种:种子撒播在培养土上,要求光照充足时播种,但要事先将基质整理好,不能有大土坷垃,要整平整细,将苗床基质淋足水分,待水分完全渗下后将种子撒播均匀,然后覆盖厚度为0.5~0.8厘米的细沙土,5~6天即可出芽。 2、苗期养护:子叶期要保持基质湿润,不可干旱,但也不宜过于湿涝,避免“猝倒病”的发生。真叶期就要控水,基质表层见干方可淋水。 凤仙花很好养,只要保持充足的光照,不干旱、不湿涝,施肥少量多次进行即可。 四、鼓励学生做好种植和观察的策略示例:

种植第二章试题

《种植基础》第二章土壤试题 1.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土壤形成的环境条件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土壤形成的强度因素是()。 A. 母质 B.气候 C. 生物 D. 地形 E.时间 2.自然土壤转变为农业土壤的关键因素是() A. 人类生产活动 B. 气候 C.生物 3.土壤的本质特征是() A.土壤养分 B. 土壤肥力 C.土壤水分 4.土壤母质中缺乏植物生长需要的()素 A. N B. P C. K 5.表土冲刷严重的自然土壤缺乏() A.腐殖质 B.淀积层 C. 母质层 6.旱耕地中受各项生产活动影响最大的层次是(),具有片状结构的层次是(),对作物生长中后期的水肥供应有重要作用的是(),保持了母质性状的层次是() A.耕作层 B. 犁底层 C.心土层 D.底土层 7.土壤中固相物质的约占土壤总体积的() A. 10% B. 20% C.50% 8. 土壤矿质土粒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9.土壤的砂粒的主要成分是()粘粒的主要成分是() A.石英 B.次生矿粉 C.有机质 10.下列属于粒级范畴的是(),属于土壤质地范畴的是() A.砂粒 B.粘土 C.有机质 11.土粒的上限是(),土粒的下限是(),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的界限是()。 A.1mm B.0.01mm C.0.001mm 12.矿质土粒中含有作物所需的除()以外,的各种元素。 A.氮 B.磷 C.钾 13.下列土粒中养分最贫乏,但通气透水性好的是() A.砂粒 B.粘粒 C.粉粒 14.下列不同质地土壤中,被称为“热性土”“发老苗不发小”的是(),被称为“二合土”“即发老苗又发小苗”的是() A.砂土 B. 壤土 C.粘土 15.改良土壤质地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是()。 A. 增施有机肥 B. 客土法 C.引洪漫淤法 16.土壤中繁殖快、活性强、数量最多的是()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17.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是()。 A.有机质 B.矿物质 C.水 18.真菌、放线菌及大部分细菌属于() A.好气性微生物 B.嫌气性微生物 C.兼气性微生物 19.下列有机质中,可用机械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的是()占土壤有机质85%以上,作为土壤有机质主体的是() A.新鲜有机质 B.半腐解有机质 C.腐殖质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稳步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赵雨刘艳丽张丽娟赵妍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2004 年以来的连续六个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均把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国家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重点支持农林水利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显著增加了对农村水、路、气、电、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因此,在2010年初,由行政学院几名教师组成调研组,深入白城地区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等县市,对白城地区各县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重点向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十五” 期间,在继续搞好大江大河治理和开展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的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投资始终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做到了“一个调整、三个倾斜”。“一个调整”是: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三个倾斜”是:一是坚持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项目倾斜。二是坚持向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倾斜。三是坚持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增加。据吉林省农村基础设施调查综合汇总分析,目前,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一个需求是有关民生改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通公共交通、电网改造、有线电视。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三)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 我们在调研中深深感到,如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

设施农业教案

第一章:绪论 共1课时 概念 设施农业,是在人们生活需不断增长的同时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的农业生产。目前已由简易塑料大棚、温室发展到具有人工环境控制设施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极高的现代化大型温室和植物工厂。由于其投入高的特点,设施农业在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设施园艺领域发展迅速,其栽培主要对象为蔬菜、花卉和果树。近年业,设施畜牧养殖业也逐渐发展。 设施园艺 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①玻璃/PC板连栋温室具有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温室内部具备保温、光照、通风和喷灌设施,可进行立体种植,属于现代化大型温室。其优点在于采光时间长,抗风和抗逆能力强,主要制约因素是建造成本过高。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玻璃/PC板连栋温室在防抗台风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塑料连栋温室以钢架结构为主,主要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和普通花卉等。其优点是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具有防雨、抗风等功能,自动化程度高;其缺点与玻璃/PC板连栋温室相似,一次性投资大,对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高。一般作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的替代品,更多用于现代设施农业的示范和推广。②日光温室的优点有采光性和保温性能好、取材方便、造价适中、节能效果明显,适合小型机械作业。天津市推广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其采光、保温及蓄热性能很好,便于机械作业,其缺点在于环境的调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主要种植蔬菜、瓜果及花卉等。青海省比较普遍的多为日光节能温室,辽宁省也将发展日光温室作为该省设施农业的重要类型,甘肃、新疆、山西和山东日光温室分布比较广泛。③塑料大棚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温室,农户易于接受,塑料大棚以其内部结构用料不同,分为竹木结构、全竹结构、钢竹混合结构、钢管(焊接)结构、钢管装配结构以及水泥结构等。总体来说,塑料大棚造价比日光温室要低,安装拆卸简便,通风透光效果好,使用年限较长,主要用于果蔬瓜类的栽培和种植。其缺点是棚内立柱过多,不宜进行机械化操作,防灾能力弱,一般不用它做越冬生产。④小拱棚(遮阳棚)的特点是制作简单,投资少,作业方便,管理非常省事。其缺点是不宜使用各种装备设施的应用,并且劳动强度大,抗灾能力差,增产效果不显著。主要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和食用菌等。 随着蔬菜农药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安全型温室建设成为无毒农业、设施农业、蔬菜标准园建设的核心设施。使用这种设施可以生产出没有农药污染的蔬菜瓜果,是今后设施农业重点发展的对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