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社会评价

13.社会评价

13.社会评价
13.社会评价

13 社会评价

13.1 社会影响分析

社会评价是通过系统调查和预测项目建设、运营期产生的社会影响与综合效益,分析项目区社会环境对项目的适应与接受程度,综合考察项目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评价其社会可行性,并提出对策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社会的安定团结、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评价是在对项目沿线社会经济诸要素调查预测的基础上,结合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参与式分析等方法,对项目社会影响、互适性及社会风险进行系统分析。

社会评价具有宏观性、间接性、综合性、长期性、差异性及难以定量等特点,在评价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有利于国家社会发展原则。由于建设项目执行须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章。因此,项目社会评价必须贯彻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服务的原则。

②突出评价重点和特点原则。项目社会评价应突出以社会发展近期目标为重点,兼顾远期目标,并考虑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关系特性,力求能全面反映项目所引起的各种社会影响。

③客观性与可靠性原则。项目社会评价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采用科学适用的评估方法,还必须坚持深入调查,提高基础数据可靠性,使评价建立在客观可靠基础上。

④可比性与科学性原则。项目社会评价还须坚持可比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力求无论定量还是定性分析均应注意设置具有可比性与科学性的评价指标。

13.1.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社会分析评价的范围,包括项目影响涉及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空间范围是指项目所在的社区、市县;时间范围指项目的寿命期或预测期可能影响的年限。

拟建项目评价的时间范围为项目的建设期及运营期。根据项目所处地理

位置和对周边区域经济辐射影响范围的分析,确定项目经济影响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和北海市,项目主要路段位于北海市合浦县。

13.1.2项目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现状

钦州市地处广西南部沿海,北部湾北岸。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海陆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交通便利,有多条铁路(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在境内交会。全市陆地总面积10895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562.64公里。2016年,钦州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02.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12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481.89亿元,增长11.4%;三产业增加值399.04亿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947元,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0元,增长7.3%。

北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境内有钦北铁路、209、325国道经过,高速公路可直达南宁、玉林、湛江等地,把北海与桂林、重庆、成都、广州等重要城市连接起来,构筑了中国西南地区便捷的公路出海通道。北海开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组成城市。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0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1亿元,增长4.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4%;第二产业增加值516.1亿元,增长9.7%,占51.2%;第三产业增加值316.1亿元,增长9.7%,占31.4%。人均生产总值为61292元。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东与广东省廉江市和广西博白县接壤,西与钦州相邻,南临北部湾。2016年,合浦县实现生产总值222.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51亿元,增长3.5%,占38.9%;第二产业增加值60.06亿元,增长9.9%,占27.0%;第三产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7.0%,占34.1%。按常住人口算,人均生产总值为24159元。

项目沿线区域主要经济指标见下表。

项目沿线区域主要经济指标表

13.1.3社会影响分析

项目社会影响分析从项目建设运营对社会环境、社会经济、自然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四个主要方面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价以拟建项目经济、环境、节能评价为基础,确定的分析对象主要为: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就业、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1、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项目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它对区域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项目投资建设活动多增加国民经济产值,拉动经济的增长上。据有关单位研究测算,基础设施投资增加1%,GDP就会增长1%,如果按投资乘数的理论来计算,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会更大。投资建设期,本项目的实施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还要消费大量的砂石、木材、水泥、钢材、沥青等多种建筑材料。建筑本身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

项目建成之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是长期的,缓慢的,难以定量测算。其影响主要表现在: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城市道路网格局,优化了路网结构,提高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改善了区域间的交通便利性。交通区位的改善确定了区域经济增长潜力的变化,经济增长潜力最终诱使经济增长。

2、项目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的影响

区域产业结构比较表

从产业结构看,项目影响区域的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且第二产业总体上呈上升降趋势,说明其工业比较发达,总的来看,区域内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对公路运输的需求较大。

由于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我国宏观管理关注要点。因此,在社会评价中分析大型建设项目的就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公路建设可为沿线区域提供就业岗位,拟建项目对沿线的就业影响,可分别用动态与静态方法分析。

按照动态估计,拟建项目的就业影响则在直接、间接和诱发三个方面:(I)直接就业影响:拟建项目在其建设期内会提供施工岗位,而在运营期将配置大量的收费、服务及管理人员。

(II)间接就业影响:拟建项目的间接就业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公路建设所需大量建筑材料(如钢铁、水泥、石料、沥青等)生产间接增加的就业岗位;其二是由于目前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采取分段招标制,将间接为沿线增加就业岗位。

(III)诱发就业机会:高速公路产业带的形成将促进沿线服务产业发展,增加沿线居民创收渠道,从而诱发新的就业机会。

按照静态投资匡算: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每亿元投资可为公路建筑行业创造约2000个就业岗位,同时亦为其他生产部门直接及间接增加就业岗位4860个。据此计算,项目总估算推荐线113亿元,则可为全社会提供约77.29万个就业岗位。

3、自然环境影响

新建高速公路必会对区域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主要不良影响为:施工期的噪音污染、尾气污染、水污染及对沿线地表植被破坏;运营期则是公路车辆噪音污染、尾气污染等。由于拟建项目占用土地,必将会造成沿线有效耕地减少,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即便如此,高速公路建设也具有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作用:相对于一般公路,高速公路技术等级高,可通过科学选线,增设高架桥、隧道等构造物,尽量减少对沿线自然、人文环境的破坏,可有效减少尘土污染,并通过绿化工程控制对沿线环境的污染。由于目前我国对使用高速公路的车辆实行技术等级要求,特别是严格控制经营性车辆技术标准,因此拟建项目将有效降低区域内路网的环境影响。

4、对沿途教育、医疗等社会环境的影响

拟建项目的建设运营可扩大当地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覆盖范围,改善交通不便地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方便其就医、子女入学提供必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5、对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影响

广西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全国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等12个,另有满、蒙古、朝鲜、白、藏、黎、土家等40 多个其他民族成分。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增强理解、增进友谊,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有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国家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共同繁荣、国家长治久安国策的实施。

13.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受影响群体的界定

根据拟建项目概况及沿线经济社会状况,确定项目的受影响群体主要是沿线各级人民政府、公共事业单位、企业、个体经商者、司机、乘客,沿线居民等。其中,受影响较大的群体主要是项目工程征地拆迁涉及的沿线居民,这部分人员多数维持着低水平生活,活动范围小,高等级公路的修筑带给其

的直接效益较少,甚至全封闭的高速公路会增加其日常出行的不便,提升出

行成本。

2、影响群体对该项目的态度

根据环评调查小组对公众参与调查表格数据的分析,表格调查的基本内

容及沿线公众对拟建项目的态度,详见下表。

沿线利益相关主体对项目的基本态度

13.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风险以确定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引发的矛盾,研究风险形成机理是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根据拟建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风险分析关注焦点为征迁补偿、弱势群体利益维护、项目组织运作以及项目建设对区域内原有公路影响等方面。

13.3.1征迁补偿问题

征迁补偿是高速公路建设首需妥善解决的问题。由于牵涉多方主体的利益,极易引发矛盾,处置不当会成为影响工程建设和沿线区域社会稳定团结的负面因素。因此,高速公路项目的社会评价关注工程前期的征迁补偿政策、资金到位、征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情况。本项目的征迁补偿根据当地高速公

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标准进行。

13.3.2弱势群体利益维护问题

公路建设所牵涉的弱势群体包括:征地拆迁移民户、贫困户、妇女为户主的家庭、老人家庭、残疾人家庭、少数民族家庭。根据环评小组提供的数据,拟建项目相关弱势者主要为拆迁移民、贫困人口、妇女、老人等。拟建项目征迁安置具有健全的政策保障机制,专门的组织机构,可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拟建项目对区域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可为沿线妇女创造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并为沿线地区脱贫致富提供助力。

13.3.3项目的组织运作问题

建设资金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证,因此,资金筹措能否落实是关键。这需要项目的组织机构和法人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同银行、各级政府组织机构的沟通,获取各方面的支持,保证项目如期开工。项目的组织、设计及实施要符合国家政策及国家和地区的长远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否则会违背项目可持续性的宗旨。

13.4 社会评价结论

通过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分析、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等各个方面的社会评价可知,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完善广西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及社会环境现状较好,社会发展要求有较好的交通设施条件,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项目影响区域的人口、文化发展状况与本项目相适应;不同利益群体、当地组织机构积极支持项目的建设。通过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可以规避社会风险,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