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商品的变化

?春秋战国:奢侈品、土特产品?隋唐: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明清:商品种类大大增加(是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结果)

2.货币的演变

3.商人和商帮

?商人地位的提高

?著名商人

?商帮的出现

4.城市的变迁

?城市市民生活的变化

?城市分布变化

5.交通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凿

?对外交通(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6.对外贸易

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特点

①官府控制

②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③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三、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我国商业兴起早

?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

?对外贸易以贡赐贸易为主

四、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开明政策

?中外交往、民族交往

?交通便利(大运河、丝绸之路)

?人民的辛勤劳动

?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

?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地位: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经典习题 1.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 【解析】奴隶社会春秋以前,“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工商业被打破,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以后,大量商业市镇兴起,据此正确答案选D项。 【答案】D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游士社会是指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游士即游说谋划之人士; 郎吏社会是指秦汉时期,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门第社会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科举社会是指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草市出现在东晋南朝时期,夜市出现在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开始在地方设臵郡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儒佛道融合的趋势,故C项正确。 【答案】C 3.曾有历史记载四川地区:“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使用铁钱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交子”的产生 C.铁钱已不适应当时四川经济发展的需要 D.政府规定铁钱只能在四川地区使用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3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含答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2.掌握古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3.知道古代对外贸易的表现及特点。 4.分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探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重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难点)3.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难点) [知识梳理]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商业的发展 (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春秋战国时期 ①发展状况:商业出现繁荣局面。 ②主要表现: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秦汉至隋唐之前 ①发展状况:总体水平不高。 ②主要原因: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隋唐时期至宋元时期

(3)明清时期 ①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2.城市的发展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2)表现: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况 (1)西汉时期: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期: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时期:泉州是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 (1)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2)形式:以朝贡贸易为主,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交易。 (3)趋势: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渐趋萎缩。 [释疑解惑] [图解识记]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3课古代商业得发展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与手工业得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得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得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得繁荣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课分三小目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得发展历程及古代对外贸易得变迁。第一目“重农抑商下得古代商业”,讲述了古代商业在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时得产生、发展与繁荣得重要表现;第二目“市得变迁与城市得发展”,阐述了作为商业活动得重要场所“市”得变迁及城市职能得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得对外贸易”,概述了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得重要作用及闭关锁国政策得影响。教材提供了大量得图片与资料,介绍了中国古代商业得一些特征。教学时,要运用图片与资料,概括古代商业发展得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得联系。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与繁荣得重要表现;市得变迁与城市得发展;古代得对外贸易。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得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宜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这一线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贯彻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得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得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得关系。 (3)认识与理解坊与市、交子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得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得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得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得产生就是经济发展得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得发展,两者辩证统一、互相作用;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得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得信心。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具有得重要地位与作用。商业得发展就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得结果;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得财富,对社会得发展作出了巨大得贡献,但就是她们得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与压制商业得发展,阻碍了中国新得富有活力得经济形态得诞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图1战国货币图2秦半两钱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课分三小目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古代对外贸易的变迁。第一目“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讲述了古代商业在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阐述了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市”的变迁及城市职能的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概述了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了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特征。教学时,要运用图片和资料,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古代的对外贸易。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宜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这一线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贯彻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辩证统一、互相作用;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图1战国货币图2秦半两钱

鼎尖教案高一历史: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人教版必修二)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 难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 课前自主学习: 1.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有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和,管理市场贸易的官员是。 设有,专管对外贸易。 2.元代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 3.唐代商品经济发达,为商业服务的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周时期 (1)商朝人善于经商,他们使用的货币主要是海贝、骨贝、石贝、玉贝和铜贝等。 (2)商业由官府控制。 2.春秋战国时期 (1)诸侯争霸,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这一时期的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2)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3.秦汉时期 (1)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比较艰难,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2)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商业发展。 4.隋唐时期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商品流通。 (2)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获得发展。 (3)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邸店、飞钱相继出现。 5.宋元时期 (1)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元代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时期 (1)虽然政府征收沉重的商税,施行种种压制政策,但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 (2)棉花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越来越大。 (4)“商帮”出现,典型的是徽商、晋商。 【例1】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 )

2019年度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考点同步解读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前期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不但有东西陆路 交通,而且已开通向东、向西的海路交通,宋元明清时期,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其原因如下: 其一,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如西夏。其二,陆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陆上丝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处内陆,只能向西运输商品,而我国传统的外销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的产地都在东南沿海。陆路西运,远离产区,既不经济,又不方便。加之陆上丝路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要越过葱岭和戈壁沙漠,风沙弥漫,行程艰巨,时间久,运费高。其三,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对外贸易中丝织品占很大比例,而两宋时期陶瓷制品比重较大,易破碎,不适合于陆上长途运输。其四,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其以海运为主。其五,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如指南针的应用等。 (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一一回族。 2.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 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 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导入新课】 展示诗人王建的诗《夜看扬州市》: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平时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设置问题:这首诗反映了什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历史信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教师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反映古代商业发展的诗歌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古代商业的距离。) 核心素养聚焦 1.学习本课应注意从两方面把握,一方面从整体把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另一方面从都会、“市” 和商人等商业元素的分解来例举典型表现,如此便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把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适当联系古代农业、手工业,说明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商业的繁荣,理解商业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里 的次要地位。 3.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我们今天的时代相隔太远,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 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学习时应注意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学习古代商业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从学习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太和二中高三历史张大海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认识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 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和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分析插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 一、互相作用;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3、通过两宋时期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控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2、中国古代发展繁荣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演示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新课设计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通过视频展示) 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①“商人”的来历:商朝人善于经商,经商的人被称为“商人”。使用贝为货币。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②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尊为祖师。 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 原因: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 概况:秦汉到隋唐,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3、隋唐商业的发展 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大运河的开通。(还包括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概况:①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都市商业不断发展;②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③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 4、宋元商业繁荣 两宋——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现: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水陆交通的便利。 元朝——表现: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两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出现空前繁荣。 5、明清时期商业发展 概况:A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D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宋朝以前——概况:①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坊(居民住宅区)分开。②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③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如汉唐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_特色教案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三合一”特色教案】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 难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分不同的历史阶段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这些内容一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在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概况,说明商业的繁荣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借鉴。 范蠢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①,经营商业,改名朱公。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商人的种类 历史时期 商业发展概况 商朝 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 秦汉 商业初步发展,后逐渐艰难 隋唐 商业繁荣,有都市商业、农村集市贸易,出现邸店、柜坊、飞钱。 两宋 空前繁荣,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速增,最早纸币交子,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元朝 商业繁荣,国内外商品汇集大都。 明清 城镇商业繁荣,“商帮”出现,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贸易发展较快。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但是,“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从范蠡身份的转变,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有什么看法?(商人地位提高)问题二:在范蠡选择陶作为经商地点的原因?(交通中心、经济都会、四方货物等)。“商”是什么意思?(商朝)“商人”名称的起源呢?由此导入课文。 贾:固定在一个地方经营者。 流通的物资叫商品; 商:流动在外进行贸易的人。 从事买卖活叫经商。 自主学习完成下表: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三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单选题 1.《醒世恒言》叙变:明朝浙江淳索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这反映了明朝() A. 资本主义的萌芽 B. 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商人身份和地位得到提升 2.2.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 A. 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 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 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 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3.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同一朝代的是() ①“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②“……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③“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④“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 ①④ 4.《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了动画,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下列所述现象在宋代都城街市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满目琳琅”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C.“买卖昼夜不觉,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5.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完整版)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公开课)

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徽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认识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 4、探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和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插图,问题探究,历史比较,阅读法和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 一、互相作用;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3、通过两宋时期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控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2、中国古代发展繁荣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演示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江苏省及福建省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在两国争霸战争中,吴国灭掉了越国。越王勾践非常痛苦,想要复国,有一位谋士范蠡,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终于灭掉越国,报仇成功。范蠢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①,经营商业,改名朱公。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从该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从范蠡身份的转变,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有什么看法?(商人地位提高)。商人”名称的起源与什么时期呢?由此导入课文。 一、合作学习夯实基础 1、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本课的课程要求。 【课件展示】

(发展战略)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 知识填空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 商周:鼓励支持商业发展,“商人”由来 秦汉至隋唐:统治者多推行政策,经商受、限制 隋唐:都市商业、农村发展,柜坊和飞钱,分开,广州设,“扬一益二”两宋:商业空前繁荣,不分、日夜经营,出现纸币,市舶司,商税、税收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元:(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明清:城镇商业繁荣,作用增大,“商帮”、,(相当于现在银行)2.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①中国古代商业在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是农耕经济有益补充,一直处于地位;群体活跃,社会地位较低。 ②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 ③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④汉至明朝前期,以陆地和海上两条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清时统治者实行和“”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单选题 1、西汉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从根本上说得益于() A.封建经济的繁荣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D.实力雄厚大商人的出现 2、《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通过有效措施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3、两宋商业与隋唐商业最明显的不同是() A.早市和夜市比较普遍B.坊市开始分开 C.形成了地域性的商帮D.农村形成集市 4、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说明:() A 农业经济发达,富裕地主增多 B 手工业发达,富裕者增多 C 商品经济发达,富商增多 D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5、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①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放性特点②晋商和徽商富于开拓精神③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④当时统治阶级已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②“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③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④小农经济的顽强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商人”源于此 B.唐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 C.明初开始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完美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 3 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归纳、识记各个阶段商业发展表现;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影响我国古代商业发展 的诸多因素。 2、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区分不同形式材料的史料价值,理解市的发展与变迁。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理解商业发展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重点:市的发展和变迁 难点:分析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教学。经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通过多种形式材料的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内化与历史的建构,从而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对历史表现的认识。 【讲授新课】 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江苏省及福建省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在两国争霸战争中,吴国灭掉了越国。越王勾践非常痛苦,想要复国,有一位谋士范蠡,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终于灭掉越国,报仇成功。范蠢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经营商业,改名朱公。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 被称为陶朱公。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从该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从范蠡身份的转变,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有什么看法?(商人地位提高)。商人”名称的起源与什么时期呢?由此导入课文。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商人的种类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完成下表: 第一:商周时期商业产生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挖掘,在此基础上由老师概括): 贾:固定在一个地方经营者。 流通的物资叫商品; 商:流动在外进行贸易的人。 从事买卖活叫经商。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人教版必修2)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人教版必修2)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讲述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而讲述了中国古代“市”的变迁以及古代大城市的发展;最后讲述了在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以及特点。在本课中重点掌握的应该是宋元及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特点,以及宋朝前后坊市变化的特点;还有古代官控贸易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概述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面貌,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学生梳理、分析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教材的图表、问题探究以及插图,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等的演变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总的来看违背了历史潮流,是造成农耕社会发展迟滞和漫长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 难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古代商业的发展理解比较难一点,特别是对于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及特点理解不太容易;对于古代对外贸易“朝贡贸易”特点理解偏难。是我们在本科讲述的着重点。 五、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的图表、问题探究以及插图,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等的演变特点。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练习与检测。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同学们,对于中国古代的富商大户你们熟悉吗?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商业祖师是哪一个,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吗?我提几个人看看你们知道吗?知道陶朱、猗顿吗?知道子贡吗?知道古代美女西施的丈夫是谁吗?他就是范蠡,也就是后来的陶朱公,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商业的祖师爷。中国古代的商业是否很迷人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吧!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商业兴起 (1)商朝人被称为“商人”的由来: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1)秦汉至隋唐,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原因是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②两汉统一局面的形成; ③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3、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 (1)原因: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③对外交通发达。 (2)表现: ①都市商业大量出现:如东都洛阳、邸店兴起; ②市场发展:如农村集市发展(夜市等),城市中“市”与“坊” 分开; ③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

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4、宋元时期:商业繁荣 (1)两宋商业空前繁荣: ▲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①北宋建立以后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 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 格分开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 ③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 对外贸易的发展。 ▲表现:北宋时,四川益州(今成都)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反映了开封城内商业的繁华景象。 (2)元代商业继续繁荣: ▲原因:①国家统一: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疏通漕运: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 达大都;

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与练

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导与练 【重点讲解】 浅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表现 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下面从原因、特点及其重要表现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 1.政治方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国家政策:统治者相对宽松的政策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货币、金融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3.古代金融发达,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4.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限制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重农抑商政策长期实行,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三、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宋朝以前市坊严格分开,宋朝开始打破这一限制。还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并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工商业市镇。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在整个流通领域地位提高。

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秦始皇一统中国后,统一了货币更是便利了商品交 易的发展。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 4.商业关系的变化: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期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定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等。 5.商人组织的变化:最初商人组织是与宗族亲缘组织重合的,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商人的地缘组织和行业组织,明清时期出现晋商和徽商等著名商帮。 6.城市的发展,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难点分析】 简要分析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的表现、特点及其启示 在古代,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开拓了辽阔的疆域,而且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古代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对人类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1.表现: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在不同的朝代是不同的,有的甚至形成鲜明的对比。 古代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朝代主要是汉朝和唐朝,汉代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发展贸易,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甚至印度进行贸易,当时与朝鲜半岛、日本的贸易往来更是十分频繁。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大量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 在古代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和危机,这主要表现在明清两朝。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前后,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是朝贡贸易,往往是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所以政府在贸易中负担了沉重的开支,这种贸易也不可能持久;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另一面,就是实行“海禁”政策,明初,明太祖因为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对外贸易;明朝中后期在倭寇势力消除后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沿海地区海外贸易蓬勃发展。清朝的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和场所、活动范围、中外交往等做出严格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民间对外贸易。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前期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不但有东西陆路交通,而且已开通向东、向西的海路交通,宋元明清时期,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其原因如下:其一,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如西夏。其二,陆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陆上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 [单元内容分析]: 1、本单元地位: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因此经济史的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使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后来自然经济又成为中国落后于世界的重要根源。 2、本课特点:头绪多、历史概念多,涉及时间长,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2、在学习古代商业发展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微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认识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 3、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5、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思维方法:唯物史观、联系、对比、迁移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 2、通过两宋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控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3、“无商不奸”与“无商不活”的说法,体现我们既要繁荣市场经济,又要规范市场秩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教案A) 【教学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以及商人活动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在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里恰当地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作用和地位。 3.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感受商业的流动性与活跃性。 【重点难点】 1.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外贸发展萎缩的原因。 2.重农抑商政策下的商业如何得到发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阅读前言,问题导入:学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进步和手工业的发展,有没有同学思考过:商业到底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新课推进】 一、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完成填充,了解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二、合作探究:生生师生讨论,理解历史、见解历史 探究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为什么能得到发展?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与古代商业:“重农抑商”政策是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正式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古代,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重农抑商”政策对于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进步以及政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产品的流通和交易是必然的,“重农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商业的发展。但是,商业发展的程度以及不同时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这一政策的执行情况。唐朝以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某种松动,特别是两宋时期较少实行抑商政策,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的重要黄金时期。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因素,但是明清政府却都大大强化“重农抑商”政策,为稳定自己的统治限制商业并主动封闭了海外的市场,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探究2:P.15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解题关键:传统习俗、团结与节俭。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导学案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考纲课标解读】 考纲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考点概括梳理】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产生: 2、春秋战国时期繁荣: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3、秦汉至隋唐比较艰难的原因: 4、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原因: 5、两宋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 6、元朝: 7、明清时期: (1)城镇商业发展情况: (2)长途贩运贸易: (3)商帮: 二、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 2、宋朝: (1)市坊界限: (2)四大商业名镇: (3)经营时间: (4)官府控制力: 三、古代城市的发展 1、代表城市: 2、城市发展的原因: 四、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逐渐发展: 2、唐朝:

3、宋朝: 4、元朝: 5、清朝走向衰落: (1)原因; (2)表现: 6、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1)官府控制 (2)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目的: 影响: 【重点难点突破】 在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下,中国古代商业为什么还会取得发展。 答案:(1)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必定会促进商业的发展。 (2)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 (3)政府的政策,统治者的需要,政策有放宽的趋势。 (4)交通的便利。 (5)商人的作用。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明确的是经济发展有其必然的规律,外力只会延缓其发展,而不会从根本上阻绝其发展,在这个规律支配下,只要在某个朝代具备一定的条件,商业就取得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认真梳理每个朝代商业发展的条件然后加以概括综合。 【考点强化演练】 1、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②唐朝长 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③宋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④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 商业步入新高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