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词汇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王宁)——词汇

本文由我是NewMan贡献

古 代 汉 语

主讲:王 宁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第二章 词汇

一、词汇问题的重要性 二、古代汉语中的字和词 三、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双音词 附:关于汉语词汇结构的一般知识 四、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五、多义词——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六、同义词 七、同源词
词汇问题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语法、语音 就没有实体来承负。语法中心是西方的习惯,不 适合汉语。 母语的习得是以词汇积累的速度和质量为基准的, 语言的贫乏主要是词汇的贫乏。 语感的产生与人的心理词典直接相关。 “通语法”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初级层次,增加词 汇量”是语言能力培养的高级层次。 不通古汉语,无以丰富现代词汇。
异词同字现象

一 (甲)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礼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 (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二 (甲)形貌昳丽。(《战国策齐策》) (乙)丽土之毛。(《甘薯疏序》) 三 (甲)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王风硕鼠》) (乙)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四 (甲)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乙)晨往,寝门辟矣。(《晋灵公不君》) (丙)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 五 (甲)不介马而驰之。(《鞍之战》) (乙)既而与为公介。 (《晋灵公不君》)
同词异字现象

一 (甲)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乙)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 山记》) 二 (甲)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乙)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记王忠肃公翱事》) (丙)遂开门纳众。(《赤壁之战》) 三 (甲)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乙)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黄 生借书说》) (丙)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晋灵公不君》)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与双音词 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结构

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 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③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战国策齐策》) ④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⑥(楚)文王将死,与之(申侯)璧,使行,曰:“唯我知 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暇疵也……我死,女 必速行。”(《左传僖公七年》) ⑦ 夫寻常之沟(《庄子庚桑》)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与双音词 与现代

汉语不同的双音词

①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孟子离娄》) ②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③ 韩之战,惠公不振旅。(《左传成公十六年》) ④ 楚师败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⑤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左传宣公二 年》)
连绵词

连绵词的形成

(1) 义合式。这类连绵词原本是两个同源词,本可以分开 来单用或单解,凝固后保持了词源意义所带来的词义特点。 如“绸缪”。“绸”与“缪”均有宛转缠绕的词源意义, 凝固成连绵词后保持了宛转之义。“慌忙”,“慌”与 “忙”都有浩大无边的词源意义,凝固成连绵词后保持了 茫荒之义。 (2) 衍音式。这类连绵词是由一个单音词向前或向后衍化 出一个表音音节,衍化出的音节虽用汉字书,但不具意义。 向前衍化的如“参差”、“囹圄”等,向后衍化的如“趑 趄”、“菡萏”等。 (3) 摹声式。摹拟自然声音而产生的连绵词。如摹拟自然 爆破声的“劈历”,摹拟动物鸣叫声的“蟋蟀”,摹拟物 件撞击声的“锒铛”,摹拟人类情绪发声的“嘘欷”等。
连绵词

连绵词的语音结构模式 双声联绵词如“犹豫”、“憔悴”、“踌躇”、 “仓卒”、“流连”等。 迭韵联绵词如“从容”、“烂漫” 、“慌忙”等。 只有少数因辗转变化而不再是双声、迭韵,但仍 可间接求得两字之间的语音联系,如“迷阳”等。
关于词汇和意义的一般知识

词组(短语)、合成词、单纯词(单音词、连绵词) 语素: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走麦城”——“走狗” “(他盗之)出入”——“(与事实有)出入” “ 西南隅谓之奥” (《尔雅释宫》)——“奥秘”“奥妙” 单音词、复音词(合成词、连绵词) 构词法——语法类型(非现行语法)漆黑、油绿、雪亮、血 红(名+形——状中), 流畅、溜圆、滚烫(动+形——状 中),雷鸣、口服、笔谈(名+动——状中), 绕行、跃进、 渴望、封存(动+动——状中);语义结构:燃烧、焚烧— X焚燃;消费、花费、花消、费用 — X消用、花用 汉语词汇结构方式演变的三个阶段——原生、孳生、合成 义项、义位和词项
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古今汉语词汇意义的比较以义项为单位,有四种情况。 说古今词义有差异,一般是指它们有不同的义项; 说古今词义微殊,一般也是指古义的某一义项和今义的另 一个义项十分接近而稍有区别。所以,古今词义的比较, 是以义项为单位来进行的。(82页)且看下面几个例子: ①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许 行》) ② 为政以德,譬

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认语为 政》) ③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④ 谷阳竖献饮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见。(《鄢陵之 战》) ①古义与今义微殊; ②古义保留,但不常用; ③该词古 义消亡,现代用另词替代; ④ 该词不使用,书写形式保
古今词义差异

古汉语词汇中现代汉语完全不用的义项:

⑤ 履帝武敏歆。(《诗经大雅生民》) (武,步迹) ⑥ 官宿其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宿,安守) ⑦ 及年岁之未宴兮,时亦犹其未央。(《楚辞离骚》)(央,尽) ⑧ 造托江流兮,敬吊先生。(贾谊《吊屈原赋》)(造,到……去) *“ (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战国策楚策》)(固,屏 障)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蹇叔哭师》)(管,钥匙)
古今汉语不易区分,容易被错误替代的义项:

⑨ 登大墳以远望兮。(《楚辞哀郢》)(墳,水中的高地。不是墳墓)。 ⑩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窜,躲藏。不是 逃窜) ⑾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左传成公十六年》)(事,专指战事) ⑿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僖公二十二 年》) (爱,怜悯。不是疼爱。如,应该。不是“不如”的“如”)
古今汉语几种差异的情况

(一) 程度差异

⒃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史记淮阴侯列传》)(恨,遗 憾) ⒄叹苦先生兮,独离此咎。(贾谊《吊屈原赋》)(咎,灾祸)
(二) 广度差异

⒅鬼侯有子而好。(《战国策赵策》)(子,女儿;好,貌美) ⒆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病,病重)
(三) 以彩差异

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伪,人为的) (21)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党,偏袒)
(四) 特点差异

(22)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访,咨询)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愤,憋闷)
古今汉语差异的分析

《吕览论人》:“喜之以验其守”注:“守犹求也” 《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 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论语先进》:“千乘之国,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李白《长干行》:“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章注:“迟, 待也” 同上:“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国语》:“钟而藏之”
词义的引申与多义词

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不

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向延伸,产 生一系列的新义,这种现象叫做引申 引申是词义运动的基本形式,多义词的多数义项是引申来的, 可以纳入同一引申义列的词义都有一定的关联,叫做引申义, 少数是文字假借的结果,叫做假借义 从理论上说,引申是以词的最原始的意义为起点的,但是, 这个原始意义难以找寻;中国的传统语言学设立了一个可操 作的概念,称作本义——本义是从汉字字形中钩稽出的一个 义项,引申义和假借义要依靠本义来分辨 利用引申的规律来关联义项,积累词义,一般采用以本义为 起点的引申义系联的方法,结构出一个引申义列,这个引申 义列表示的是意义的逻辑关系,不是历史先后的关系
引申义系联举例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文与可画 谷 偃竹记》)(节,竹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节,动物的 关节)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节,季节)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廉颇蔺相如列传》)(“礼 节”一词古今义同) 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谭嗣同》(“节制” 一词古今义同) 节器用。(《左传成公十八年》)(节,节省)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促织》)(节,节拍)。
“节”的引申义列

被截分的事物:季 节、章节、节奏 截分 截分他物的东西: 节气、节日 节(竹节) 受到限制的行为: 节制、节省、节约 限制 限制他人的东西: 符节、节杖、礼节
引申义系联举例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老子》)(关,门闩) 门虽设而常关。(《归来去辞》(关,关门)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关,关 口,要塞)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促织》),(关, 涉及,关系) 无门籍者,有急奏,令监司马仗家引对,不得关碍。(《新 唐书颜真卿传》)(关,阻挡)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关,机械发动的装置)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狱中杂记》)(关,关文。 古代平行机构来往的文书)
“关”的引申义列

将箭与弓属连: 关弓 连贯:关联 连系双方的公文: 关文 门闩 管开合的装置:机关 闭合:关闭 阻碍而闭合 闭以防守的地方:关塞 阻碍:关碍 关
引申义系联举例

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吕氏春秋长利》) (缝隙)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 ( 一定的空间内)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口技》) ( 一定

的时间内) 两山之间有川焉。(《周礼冬宫考工记》)(中间)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隔断) 夜雨剪新韭,新炊间黄粱。(《赠卫八处士》) (夹杂,羼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参加)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或,断断续续) 故君多间。(《左传哀公二十七年》)(隔阂)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 列传》)(使隔阂)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秘密地,悄悄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量词,计算房屋)
“间”的引申义列

居中(一定的时、空之中)————介入其中 缝隙 隔开 —使与大家隔断 隔开房屋产生的量 中断————多次中断 有距离————使产生距离——— ———— ———
关于本义的几个问题

本义是从汉字字形里分析出的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最早 的词义,但是是在造字时期就有的意义,所以应当比较早; 用本义为起点来进行多义词意义系联,构成义列,仅仅是 一种操作方法 《说文》所说的本义指的是造字的意图,从造字的意图到 实际使用的意义,还要经过一层分析 本义必须在字形没有失去原初造字意图时才能在字形上看 出,有的字形已经看不出理据了,不要用这种字形乱讲本 义 与本义相关的意义,可以判定是引申义,不相关的,可以 判定为假借义。假借义是由假借字带进来的,要找到它的 本字,将它排除出引申义列
本义的探求

虐,竹约也(《说文五上竹部》) 镾,以木横持门户也(《说文十二上门部》) 镚,隙也(《说文十二上门部》)
凭,置祭也(《说文五上丌部》)

轴,密也(《说文八上比部》)
巾,卵孚也,一曰信也(《说文三下爪部》) 舭,金涂也(《说文十四上金部》)——窼,迹逪也

(《说文二下辵部》)
襠,盛也(《说文七下 宀部》)——俑,貌也(《说

文九上页部》)
本义的探求

沫 洗 网


初 吹





本义的探求

“日”已不象太阳,但它在构字时仍然把“太 阳”和与它有关的信息诸如“时间”、“明 暗 ”等 带入字形:

晶 昭 暗 晦 昏……中的“日”有“明暗”的意义 时 昨 昔 暂 暇……中的“日”有“时间”的意义 旦 旭 莫 晒 景……中的“日”仍具“太阳”的意义
本义的探求
舂(舂)两手举杵在臼里舂米,手在两旁,杵在

上方,臼置其下
薜(尘)籀文的“尘”由三个鹿和两个土构成,土

插在三个鹿之中,象群鹿

奔跑扬起尘土
牢(牢)牛被拴在牢圈里,牛在宀中
本义的探求

解 (解)用刀剖牛角,刀在牛上,减去 了 手 ,

意义信息足够说明“解剖”义
孙 (孙)系是连续,子的连续是孙。子系是语

义的结合,不存在物象关系
沙 (沙)沙子在水底,水少沙见,是语义的

结合,不存在物象关系
本义的探求

部件意合标志着它们直接和语言结合,意化必 同时有音,形声相益成为可能
隹 —— 锥 椎 骓 谁 睢;雉 雌 雄 雕 雏 雀 马 —— 妈 吗 码 玛 蚂;骑 驯 驾 驱 骋 骄 口 —— 扣 叩 ; 喉 咽 喝 吃
同义词的定义

两个词的义项偶然发生了相同 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的语境中, 可以互相置换使用,我们称他们在某义 项方面互为同义词
同义词举例——“一”的同义词

在“唯一”意义上:“独”、“特”、“单”、 “孤” 在“第一”意义上:“初”、“姑”、“太”、 “元”、 “端”、 “起” 在“专一”意义上:“专” 在“总括”意义上:“总”、“统”、“凡”、 “概” 在“整体”意义上:“满”、“全”、“皆”
同义词举例——“单”的同义词

“单一”的意义上:“一”、“独”、“唯”、 “孤” “单纯”的意义上:“纯” “单数”的意义上:“奇”(“奇偶”的“奇”, 音j) “简单”、“单调”的意义上:“简”、“薄” “仅只”的意义上:“仅”、“只”、“独”、 “特”(可写作“直”)
语境中的同义词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杜甫《蜀 相》)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王维《酬张少府》)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杜甫《宿 府》)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腊灯红。(李商隐《无 题》) 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暂伴月将影,行乐需及春。(李白《月下独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 早春望游》)
同义词互用

《诗经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 兮,还予授子之粲兮。”(以上一章)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 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以上二 章)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适 子之馆兮,还予授子粲兮。”(以上三章)
同源词和命名的理据

不完全推源:登(源词)→ 凳(派生词) 卓(源词)→桌(派生词) 倚(源词)→椅(派生词) 解(源词)→蟹(派生词) 弓(源词)→躬(派生词) 系源:登、凳、升、蒸、腾…… 卓、桌、越、超…… 倚、椅、衣、依、扆…… 解、懈、卸…… 弓、躬、肱、宫、穹、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