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说课稿怎么写

说课稿怎么写

说课稿怎么写
说课稿怎么写

说课稿

说课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什么叫说课

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

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

必须明确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写一篇说课稿的步骤

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

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二、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五、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电动机》说课稿

《电动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电动机”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4节的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五方面内容进行展开。(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一下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与磁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简单电路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电与磁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电和磁在生活中简单的应用。而电动机既是电磁现象的具体实例和综合应用,又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思想。同时本节内容也为后继课程磁生电作了铺垫,起着呈上起下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起着连接前后知识的纽带作用,电动机的原理,,电和磁的一个重要规律。为什么是重点,因为是一个重要规律。突出重点,做好探究实验,放大实验现象。 难点: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电流和磁场是不能够直接感知,他们之间的规律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并且学生还未涉及到受力分析,力的平衡及力矩平衡知识,因此把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的

原因作为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放慢电动机的转动,直观的模拟出电流和磁场方向,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突破难点的学习。 学情分析:在知识基础上,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础知识,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在认知层面上因为生活中的电动机基本上是封闭的,学生很难对其内部结构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而初中学生思维虽然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知道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3)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以及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培养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2)经历制作电动机模型和看电动机内部结构的图片,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初步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学

初中物理九年级 电动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沈阳大学理学院08物理的王超。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电动机”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六节的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五方面内容进行展开。(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一下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电与磁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简单电路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电与磁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电和磁在生活中简单的应用。而电动机既是电磁现象的具体实例和综合应用,又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思想。同时本节内容也为后继课程磁生电作了铺垫,起着呈上起下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起着连接前后知识的纽带作用,电动机的原理,,电和磁的一个重要规律。为什么是重点,因为是一个重要规律。突出重点,做好探究实验,放大实验现象。 难点: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电流和磁场是不能够直接感知,他们之间的规律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并且学生还未涉及到受力分析,力的平衡及力矩平衡知识,因此把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作为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放慢电动机的转动,直观的模拟出电流和磁场方向,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突破难点的学习。 学情分析:在知识基础上,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础知识,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在认知层面上因为生活中的电动机基本上是封闭的,学生很难对其内部结构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而初中学生思维虽然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知道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知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3)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以及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培养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制作电动机模型和看电动机内部结构的图片,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初步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策略上, 本节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探究、讲解、讨论等相结合的综合性启发式教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分为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回顾反思,课后作业四个部分。 首先是新课导入,向学生们展示四幅图片。电动小汽车,电风扇,摩天轮,洗衣机。向学生提问,它们能够运转是因为有一种共同的动力装置,这种动力装置是哪种用电器?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电动机。 新课教学:首先向同学展示电动机的内部结构,经过观看,同学们不难发现电动机的内部有磁体和线圈。这时向同学提问:为什么电动机通电就能转动?磁场和通电导体之间

“二极管”说课稿

“二极管“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应用电子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半导体二极管。 首先我对教材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本节课所学的二极管是对学生之前学习的pn结的深入和应用,为第四章将要学习的运算放大电路和第十章将要学习的整流电路打下基础;所以这一章学习的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二极管,掌握其特性、主要参数;(这里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说) 教学的重点: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教学难点: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教学、演示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二极管正负极的识别、伏安特性、等效电路。以下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引入 教师通过用课件举例在日常生活中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许多由电子元件组成的自动控制装置,如:自动报警装置、路灯发光和熄灭的自动控制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引入新课。(这里应该有个能体现二极管特点的例子)首先是二极管阴极和阳极的识别,教师分发给学生几种不同外形结构的二极管,首先让学生通过二极管外部封装来识别其正负极,再次让学生运用万用表的欧姆档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极性。通过这个任务锻炼了学生万用表的使用和动手能力 二、伏安特性 在此基础之上,下面由老师进行演示,将二极管、灯泡、电阻、电源、开关组成一串联电路,这里要板书电路图。分别将二极管正向和反向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通过对以上两个实验的观察,师生间相互探讨,得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性质。基于对二级管这些特性的了解,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绘制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回答学生的提问。实验完成之后根据所绘制出的特性曲线,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二极管的一些主要参数,比如开启电压、导通电压、反向饱和电流等。(从实际操作上来看,这里有问题,学生能不能设计出能达到要求的实验?) 三、等效电路的学习 通过以上学习了解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具有非线性的性质,为了便于分析,常在一定条件下用线性元件所构成的电路来进行模拟二极管的特性,由于这部分内容是理论教学,学生听起来会比较抽象,所以要求在学生完全掌握二极管伏安特性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伏安特性曲线,电路图进行讲解,并做详细的板书。 课程的最后是练习巩固和知识小结,以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最后是本次课的板书设计,黑板的左侧是实验设计方案和所得出的结论,中间用于绘制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及相关等效电路图,右侧用于课后练习。(这里可以画图)

最新《集成运算放大器》说课稿

《集成运算放大器》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集成运算放大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生情况分 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所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子技术基础》(06年第二版,主编张兴龙)本节内容位于第五章“集成运算放大器”中的第三节,主要 讲述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其主要参数。 本节是模拟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后续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集成电路的组成及主要参数的含义,在实际应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确立本节课教 学目标如下: 1、了解集成运放的电路结构 2、了解集成运放的几个主要参数及其含义 3、了解理想集成运放的主要条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及其含义 2、教学难点:各参数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本课程教授对象是本校07机电班学生,该班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他们是在上学期学习完《电子技术基础》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前四章之后补充新的一章节。这样学生对电路及电子元器件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对学习本课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自学与讲述结合,适时给予引导。 三、学法指导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类比迁移,对照学习,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利用前面所学知识引入 (二)传授新知 引入后,先简单介绍一下逻辑函数化简的意义,之后进一步介绍判断最简的条件,然后讲解常用的化简方法,在讲解常用方法时,每讲一种方法,教师先板演,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后强化练习以巩固所学思想方法。 (三)归纳小结 设计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问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 简要叙述本节课的重点 (四)课后作业,强化新知

磁感应强度 说课稿

《磁感应强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科版选修3-1、第3章、第3节《磁感应强度》。 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重视新课程过程与目标的体现,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和结论,而且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希望学生对新的物理量有视觉和触觉上的感知,亲自参与概念的假设,验证与形成的过程。通过探究实验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体会到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与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电磁学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而磁场和电场一样都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本章的重点。在前一节中通过实验得出了F∝IL,比例系数与导线所在位置的磁场有关,用符号B表示。所以对比例系数B的认识,也是对安培力公式的补充与完善。 本节教材是结合一张图片用叙述的方法给出了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活动---利用安培力测定磁感应强度,这是在概念形成之后来完成的,而我把这个活动安排在概念形成之前,把活动的目的设为---利用安培力测定比例系数B,这样既可以使概念的形成过程更完整,也达到了测定磁感应强度的目的。 本节教材中还有一个物理量磁通量,有了磁通量的概念后可得到B的另一个表达式B=Φ/S,B又叫做磁通密度,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磁感应强度,我们放在下一节讲解。 基于对教材分析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应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知道电场强度的定义及特点。 (2)知道磁场有强弱,知道磁感线,知道矢量的分解与合成的方法。 (3)对类比法、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等物理方法比较熟悉。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实验操作的过程(2)实验数据处理和对数据的归纳总结。 实验操作过程有很多细节容易导致实验数据误差较大。①线圈受到的安培力较小②弹簧秤精度不够③线圈受力易摆动,难以控制电流与磁场方向垂直④蹄形磁铁U形内部不同地方磁感应强度不完全相同。对于以上困难,为了增大安培力,重新绕制了线圈,适当增加线圈的匝数,使用磁场稍强一些的磁铁。为了力的读数更准确把弹簧测力计更换为精确度为0.001N的数显测力计。为了阻止线圈的摆动将线圈进行了固定。每次测量让导线处于磁铁U形内部同一位置。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实验探究磁感应强度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其方向、大小、定义式和单位。 (2)能运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实验和分析,寻找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2)进一步体会通过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进一步在实验中体会控制变量法。

基本放大电路说课稿

王学民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09高级电工班《电子技术》课中《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教材分析 1、选用教材 本教材是由天津职师推荐的高等自学考试用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个部分,总体难度不大,但比较抽象,适合高职高专学校用书。《2.1 共 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是模拟电路的第2章半导体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中的一节,是高自考的一个重点内容之 一。 2、考试要求: 1)了解直流通路的概念 2)掌握阻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 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3、课题时间:1课时 学生是09级电工高级班的孩子,他们需要通过天津高等自学考试,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不强。学生擅长模仿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喜欢动手操作。在进行此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分压式偏置电路,本次课在此基础上对新电路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我将此课教题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直流通路的概念 2、掌握电路的静态分析计算,会画直流通路 3、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4、公式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对比分析、合作学习等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本次课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静态分析方法 2、掌握公式的推导方法 3、培养自己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自主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 三、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电子学习的兴趣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评价 4、增强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5、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 6、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是分析放大电路的基础,也是考自考每年的必考内容之一,此次课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其它放大电路的学习。同时由于11电工高级工的学生基本没有经过筛选,学习主动性、纪律性不强,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同时大力进行德育和纪律教育。 总的思路是:复习提问(以选择题为主)——导入(创设情境)引出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教师、学生动态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总结——例题——总结——作业 学生的学情是学生自主性差,学习、分析能力不强,如果完全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失控或完成不了课题的情况,而采用层层推进起到了引导和督促作用,也确保了每个组每一个步骤

数字电子技术说课稿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说 课 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好!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说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 1、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2、课程设计 3、教学对象 4、教学过程 5、考核与评价 6、课程改革 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对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电子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根据(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精神;此外,通过对电子信息行业企业的调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1、电子信息类产品的局部设计开发;2、电子信息类产品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检验; 3、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装配与调试; 4、电子信息类产品的技术支持与销售服务; 5、电子信息设备的安装维护与应用改造。 因此,我们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具备数字信号采集、分析、加工、处理及初步利用DSP芯片、可编程器件进行电子产品开发的能力,具备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能力,具备电子信息技术开发、设计、推广、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体系中,本课程是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层次的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以数字电子电

路为载体,将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有机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计划教学学时为:64学时+1周(折算后总学时:94学时),计3学分。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和训练之前,学生应以修完如下课程:《电路分析与应用》、《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模拟电子技术》。 (三)、课程目标 依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致力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适应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具备典型电子电路设计、测试与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作为胜任专业岗位群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数字电子器件的识别、检测和使用知识;掌握查阅数字电子器件手册的方法;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数字双踪示波器、逻辑笔等)、设备(数字逻辑实验仪)和工具(剥线钳等)的使用;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李荣 西安市第五十四中学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由此可见这是一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好课例。 本节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第三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前面《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又是学习《照相机与眼睛》、《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理论基础,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意外发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

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2)感受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协作性。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本节重点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上,因为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缺乏经验,因而把它作为重点。 把难点放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对于实验探究学生处于起步阶段,记录数据后,分析这些数据归纳得到结论,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因而此处确定为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说课稿 中本中学李莲 一、说教材 本节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教材通过生活中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物理的启蒙阶段,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维局限在感性认识上而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细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 而且学生又是一个情感的个体,所以我力图从他们的身边事情入手,引起兴趣,在围绕身边的物理现象为主题使实验层层递进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从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最终再通过分析与论证进而得出结论.从而使同学完整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观察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 重难点的处理: 1、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施教策略:采用边实验边记录边 总结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演示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规律,进而加深学生的认识. 2、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施教策略:采用同学 之间互相交流和共同动手实验,分析引导,从而将像的倒正,虚实,大小的判别方法各个击破,又通过对成像的性质改变过程引导分析,猜想出可能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并分析条件和动手实验突破实验过程中物距的划分,仪器的调节并引导学生设计表格,从而确定观察对象,和记录数据 突破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将规律与原理用动画生动形象地呈现再学生面前,同时也进一步验证学生的实验结论。

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说课稿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电子电路的分析和使用》说课要点 1、课程的性质和作用,课程设计的观念和思路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电气类、自控类和电子类等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核心课程。其根本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培养学生使用技术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路分析、设计和制作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专业化课程打好基础。 1.2课程定位 《电子电路的分析和使用》是高职电气类、自控类和电子类等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之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框架由实践情境构成,以工作过程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充分体现了电气类、自控类和电子类等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1.3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使用打好基础; 2、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种类和特性,会看懂一般电子电路图; 3、能定性分析简单的工业电子技术控制(放大)图,具备使用电子技术于工业控制的初步能力; 4、会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能对简单电子产品的工作状况及故障作出初步判断; 5、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1.4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理念: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明显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和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使用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使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电工电子说课稿(王志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说课稿 说课人:张堃 本学期所授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性质:基本技术知识课程 学分:2.5学分 授课对象:机制、机电、模具 一、课程目标 1、目标体系 ①认知目标 (1)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练运用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熟练的分析典型、常见的单元电路,熟悉电机的性能及控制原理; (3)了解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组成,分析简单的放大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4)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我国电工事业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②能力目标 (1)增加学生队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和把握,打下岗位适应能力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精神;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本课程目标在学生专业培养方案中所起的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高专学校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熟悉常用的机电设备,并为设备安装与调试、保养与维护打下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设计课程目标的依据 ①教材特点 所选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李若英主编,20XX年2月,第一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周元兴主编,20XX年5月,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路》邱关源主编,20XX年5月,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采用的是教育部推荐的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内容与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相适应,重点突出职业特色,加强工程针对性、实用性,并例举了大量的应用实例,介绍了最新的实用技术。 ②本课程与相关企(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 本课程主要是光机电工程系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机械类专业开设的基本技术知识课程,其内容安排与企业相关技术是紧密联系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熟悉常用的机电设备,并为设备安装与调试、保养与维护打下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实施 1、选取教学内容 ①以必须、够用为度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尽量与企业的实际岗位相联系。 (1)首先考虑实际岗位的要求,确定本课程主要的知识模块。 (2)按照实际的岗位要求,对教材设计的章节内容进行划分。包含核心模块部分的章节作为教材上课的重点,如果实际岗位要求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对核心内容是必须要讲清楚,配以相应的实训,通过实践强化能力,对于拓展及基础内容,辅以一定的课堂讲解,在实训中做一些必要的强化即可。 ②根据岗位要求和教材(课程)内容列出若干项目 根据实际岗位要求及数控考证要求,制定了相关的实训项目,体现了高职教育培养的要求,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实训过程通过项目要求及任务驱动,达到培养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要求。 2、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技术——说课稿

电子技术(模拟部分)说课稿 说课人:李春菊 本学期所授课程名称:电子技术(模拟部分)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电子技术》教材的上半部分——模拟电子技术。这部分主要讲解了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后续电类课程的基础,是整本书的基础,就象盖房子,打好地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但是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许多概念、电路及公式,如PN结,放大电路,负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算电路,功率放大器,振荡器,稳压电路等等,重点和难点是半导体元器件特性,放大电路及分析方法,负反馈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所以我考虑在学完每一章理论知识之后,紧接着进行实践环节的锻炼,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能用之于实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目标 本教材适用对象为高职院校电工类专业学生。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技术人才,教学重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教材应适当掌握深广度,以讲请基本概念、定性分析,定量估算为主,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应用,避免过多过深的理论探讨、公式推导,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思路,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1. 时间安排:66学时,4学时/周 2. 任务:本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理论知识及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1 理论知识及要求

本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实践环节及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1 实践环节及要求 3.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大约需要3分钟) 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对前次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回顾,尤其是那些跟本次课程紧密相关的知识,给学生做好接收、吸纳新知识的铺垫。 (2)新课导入(大约需要2分钟) 模拟电子技术,很多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例子来作为引入,也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器件给学生看,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紧接着要提出问题,从而提出本次课要探索的内容。 (3)理论知识讲解(大约需要30分钟) 因为没有多媒体,很多内容不能很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用板书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中多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虚拟的情景中理解所学,或者通过一些实验演示来让学生接受所学知识。讲解过程中要跟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而不是做只带耳朵过来的听众。在互动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有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疑惑,就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思路,用更容易理解的方法给学生讲授。 (4)课堂练习(大约需要5分钟) 理论知识讲解完之后,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几道题,可以叫学生回答或者在黑板上解答,老师在下面观察学生的回答或者解答过程,等学生做完之后,老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学生提问(大约需要5分钟) 在每次课的最后,给学生留几分钟的思考、提问时间,因为有些学生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所讲内容,或者还有一些地方有疑问,我们不能让学生把这些问题留到以后。

固定偏置放大电路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的教师陈玉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固定偏置放大电路”。 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五大部分。 首先,教材分析部分 我们学校使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学科。全书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部分。模拟电路部分主要介绍了电源电路和放大电路。《固定偏置放大电路》是功率放大器的基础电路,是学生掌握功率放大器特性的入门电路,因此本节课在本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将对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结构、静态工作点的设置、电路工作原理及静态工作点的设置与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用时90分钟。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1.掌握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 2.学会利用三极管电流放大原理分析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理解电路设置合适静态工作点的意义 技能目标: 1. 能熟练识图并连接电路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电路的能力 3.熟练使用电子仪器观测并调试电路 情感目标: 通过连接电路检查电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分享合作乐趣,并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正确操作安全用电的职业操守,树立自信心、确立专业信念,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确立为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及放大、倒相的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作用就是放大信号,而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设置的是否合适则直接影响放大器放大信号效果的好坏,因此学习放大电路重点就是要明确放大器是如何放大信号的,如何设置静态工作点才能使放大器放大信号的效果更好,只有学会这部分知识,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难点: 难点部分我认为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及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学生明确静

直流稳压电源装调说课稿(精简)

直流稳压电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直流稳压电源”。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说教材的第一个层面:课程的地位、作用。 您看到的这张表明确了《模拟电子技术》是我专业核心教学与项目训练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赋予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线性典型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分析模拟电路的一般方法,培养一定的计算分析能力,培养较强的实验(实践)技能,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从这张金字塔图您看到,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需要电工技术、元器件识读与检测课程提供支持;模拟电子技术将为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电子产品设计等后续课程提供坚强的理论和技能支撑。综合一表一图得出:本课程在电专业中地位非常重要。 第二个层面:内容的地位、作用。 针对课程我们选用了陈梓城、邓海主编的模拟本电子技术教材。本次说课内容为该教材第八章。在前面七章,我们对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典型基本单元电路进行了:会看、会算、会选、会调的四会学习。直流稳压电路是最典型的功能电路之一,是课程“四会”学习的收官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搭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 但教材是针对高职院校编写的,我们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项目化改造成:直流稳压电源安装与调试。 项目改造原因: 为适应我们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 项目改造依据: 参考了行业、企业的经验和建议。以EDA和产品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 项目改造目标: 想经过三年左右教学实践,做出满足教学需要的实用作品或产品。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理”“仿”“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分析得出:本内容是“四会”能力训练收官内容之一,项目化改造对接课程任务、对接实际需要。 我们把教学目标精简成8个字:能说会用电路原理。使用精简指令式目标,目的便于学生记忆、理解。这个总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分解、渗透到了知识、技能、情感三大目标中: 知识目标的4点我们总结提炼成四个字:会看、会算 技能目标我们也提炼成四个字:会选、会调 情感目标总结提炼成:兴趣、信心 综合提炼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渗透到与岗位对接的“四会”能力。会看、会算、会选、会调。 重点、难点是体现教学层次,实现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的依据。我们把电路原理的理解与分析确定为重点,有这些原因: 1 “会看”电路图是关键 2 “会算”参数是核心 3 是教学目标中“说”的体现 我们把小夜灯的装调确定为难点,有如下考虑: 1:我们学习理论目的是指导实践、实践反馈验证理论,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2:是基于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教案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教案 教学内容: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方法 授课者:谢自能 授课对象: 教学目的: (1) 认知目标 ①掌握放大器的直流通路的画法要领; ②熟悉用估算法分析放大电路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 ①会画放大器的直流通路; ②能用估算法分析放大电路。 (3)情感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意识和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画直流通路的方法以及估算分析法的方法。 理解直流通路的画法以及估算分析法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使学生对这些方法有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 如何将画直流通路的方法和估算分析法运用到实际电路中 教学方法:引导法、启发式、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工作: 为了能顺利的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与学双收的目的,课前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准备有小黑板一块,将课堂上需要的例题分析以及电路图画在小黑板上如下图一所示。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课导入 导入:什么是静态?是指没有交流信号输入时电路的 状态。 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进入新课 内容-----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分析。 3、新课讲解 在导入的基础上,进行新课的讲解 (1)画直流通路的方法(5分钟) 电容开路,其余元件不变。 同时根据方法画出直流通路图,如图二所示。 (2)静态工作点的公式推导(25分钟) 提问:回顾电工基础里的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U= 0,这里我们就是运用此公式来进行推导公式的。得到以下公式: I BQ =(V CC- V BEQ)/ R b≈V CC/ R b I CQ= βI BQ

电子技术基础-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说课稿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说课稿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是中专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集成电路,是其它集成电路应用的基础?对我校电源,通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通信设备中,集成电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学好用好集成运放,是模拟电子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电子线路》中职统编教材中,《集成运放及其应用》一章是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之后安排的,这样编排,基本上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集成运放既可以看成是一种高增益的性能优良的电压放大器件,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理想的放大电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集成放大器,早期用于模拟计算机,对信号进行模拟计算,并由此而得名?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运算放大器价格的降低,现已作为一种通用的高性能放大器件来使用,在各种放大器,比较器,振荡器,信号运算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中专学生来说,为降低教学难度,本节课只讨论集成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零点漂移现象,以及分析集成运放的主要组成单元——差动放大电路? 学生在此前的教学中,由于基础普遍较差,《物理》《电工基础》等课程学得也不扎实对电子电路这门课程总有一些畏难情绪,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大学的电子电路学习中,许多大学学 生也会有相同的感觉?本节课的内容,前面已学习了集成电路的特点,类型以及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两个问题之一(即直流电平配置),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后面差分放大电路的基础? 在教法上,通过复习集成电路的特点,类型以及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一个问题,即直流电平配置?引入新课,意在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接下来首先讲解的是直接耦合方式存在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零点漂移?对于第一个问题(直流电平)可以通过调整 RE2的阻值来配置的?而所谓的零点漂移是指未加输入信号时,输出端产生叠加在静态工作点上的缓慢变化的输出电压? 并且将会提到导致零点漂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引起放大电路静态 工作点的变化,为了增加学生的理解力,还会将理想状态下的输出电压和现实情况下(即有了零点漂移时)的输出电压波形相比较,提高学生的感官认识?由于抑制零点漂移有效措施是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所以很自然的就过度到下一个知识点一一基本差分放大器,首先分析一下基 本差分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单管放大电路组成;接下来就可以解释它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这方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所以要讲的透一点,这是差分放大电路的主要功能;然后就可以分别求出差模放大倍数AVD(差模信号输入时的放大倍数) 和共模放大倍数AVC(共模信号输入时的放大倍数)并分别说明它们各自的意义;最后推出共模抑制比KCMR(是差模放大倍数和共模放大倍数之比),并需强调它的重要性,即共模抑制比越大,差分放大器的性能越好? 零点漂移和差分放大电路的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还应该了解差 分放大器电路的特点,差模,共模信号以及共模抑制比?在讲解基本差分放大电路的时候,主要围绕的就是它的电路图进行讲解,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最后为了巩固所教的内容,布置了课后的一道练习,主要目的是对基本的概念加深印象? 通过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能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对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要求知 道什么是零点漂移,能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结构和特点,掌握集成运放降低零点漂移的基本方法,能理解共模抑制比的意义?对基础一般的同学,要求知道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和差分放大器中共模抑制比各个量的含义? 本课的备课过程中,参阅了以下相关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清华大学编,《电子技术基础》陈振源编,《电子电路》邮电中专教材,《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参考书》.备课以手 写教案和电子课件(PORWERPOINT)呈现?

晶体三极管》说课稿

《晶体三极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下午午好! 我是来自涉县职教中心机电教研组电子电工专业青年教师jiayigzs,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晶体三极管》。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晶体三极管》是由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教材,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侯寅珊教授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一章的第三节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章第一节安排了“半导体PN结”、“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三个关系密切的内容,本章内容是一个优秀的电子装配和维修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对它的讲解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技能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第三节《晶体三极管》既是对上两节内容的必要延伸,又对学好后面的“三极管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等章节的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由于我们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到电子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组装工作,学生的技能之一就是使用散件设计、安装、及检测产品。所以本节课作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课,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内容是在上节课了解了半导体二极管的基础之上,围绕PN结的理论开展的,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结构完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内容:(1)三极管的内部结构特点,(2)三极管的符号,三极管的符号,知道三极管的两种符号的画法,并知道发射极箭头的双重意义。 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实践。因此将“三极管的符号”确定为教学重点。

“三极管的内部结构”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对于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要求学生名必须建立一个明确的概念,知道三极管的三区两结的结构特点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必须突破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明确三极管的内部结构。知道晶体三极管的分类,能画出晶体三极管的两中符号及其等效电路图。 2.方法与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活动,锻炼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设计能力、手工制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理念] 在教学理念上我摈弃简单的说教,以生为本,紧密联系生活,关注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提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二、说教法: 为促进学生的对所学知识及能力发展,对基本要了解的(比如三极管的分类)知识将采用直观教学法,为落实重点(三极管的结构特点和符号)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教学,引导思考法教法;为突破难点采用启发式,课堂互动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巩固法教法等等。 (注重、讨论式,实现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