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视压力,顺利渡过第二适应期

正视压力,顺利渡过第二适应期

正视压力,顺利渡过第二适应期
正视压力,顺利渡过第二适应期

正视压力顺利渡过第二适应期

武警8613部队戚强

目的要求:通过教育,增强新兵对压力的正确认识,提高新兵应对压力的心

理适应能力,消除不适心理,有效应对新训后期各种考核和拉练并能够顺利渡过

第二适应期。

内容提要:一、压力的定义和来源;二、压力的身心反应;三、应对压力的

策略;四、第二适应期的心理适应。

一、压力及其来源

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所谓"人生

不如意十之八九",谁的人生,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坎坷挫折时有

发生,面对种种不如意,人们常常会焦虑不安,内心体验到巨大的压力。压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经历过。例如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求职面试、亲人患病或死亡、工作变动或丧失。承受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爱打球的人都知道,拍篮球是力气越大,篮球跳得越高。心理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作“拍球效应”,比喻人们承受的

压力越大,反而越能激发潜能;反之,压力太小,动力不足,很难发挥出真正的水平。研究发现,适度的压力有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提高个人与团队的整体效率。特别是在从事简单的任务时,心理压力大小与完成情况直接挂钩。而在完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人容易滋生惰性,变得颓废不前,难有进步,就像水没有落差就不会流动一样。因此,学会与压力共存,才能激发自己达到最佳状态。但是过度的压力总是与紧张、焦虑、挫折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会破坏人的身

心平衡,造成情绪困扰,损害身心健康。临床心理学家发现,溃疡病的

主要起因就是心理压力。溃疡病患者往往具有同样的特点:努力拼命

工作,总是担心工作不完美,担心自己能力不够,经常体验到无助感等。癌症和心脏病的发作也与心理压力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心理压

力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广泛而普遍的。

但是中国还有句俗话“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一)压力的概念

压力(Stress)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加拿大著名

的生理心理学家汉斯·薛利(Hans Selye)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剌激的反应

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在当代的科学文献中,压力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如有一份"压力很大的工作",即将可能带来紧张的事物本身当作压力。

第二种,压力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比如有人说"我要参加演讲比赛,我觉得压力好大",这里他就用压力来指代他的紧张状态,压力是

他对演讲事件的反应。这种反应包括两个成分,一是心理成分,包括个人的行为、思维以及情绪等主观体验,也就是所谓的"觉得紧张";另一个是生理成分,包括心跳加速、口干舌燥、胃部紧缩、手心出汗等身

体反应。这些身心反应合起来称为压力状态。

最后一种,压力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引起压力的刺激、压力状态以及情境。所谓情境是指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根据这种说法,压力不只是剌激或反应,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个人是一个能通过行为、认知、情绪的策略来改变剌激物带来的冲击的主动行动者。面对同样的事件,每个人经历到的压力状态程度却可以有所不同,就是因为个人对事件的解释不同,应对方式也不同。

(二)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源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生活中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人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心理学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剌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剌激等,这一类刺激是引起生理压力和压力的生理反应的主要原因。

2.心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样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心理性压力源与其他类型压力源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来自人们的头脑中,反映了心理方面的困难。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处处可见,但为什么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却耿耿于怀,区别常常源于人们内心对压力的认知。如果过分夸大压力的威胁,就会制造一种自我验证的预言:我会失败,我应付不了。长此下去,会产生所谓的长期性压力感,畏惧压力。

3.社会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个人生活的改变常常会给人带来压力。心理学家霍曼和瑞希编制的生活改变与压力感量表

(T.Holmes&R.Rahe,1967),列出了43种大部分人都可能经历的生活事件。由400位不同职业、阶层、身份、年龄的人对这些事件产生的压力大小打分,发现其中24个项目直接与家庭内人际关系的变化有关。

号生活事件

压力

序号生活事件压力感

1 丧偶100 23 儿女长大离家29

2 离婚7

3 2

4 触犯刑法29

3 夫妻分居65 25 取得杰出成就28

4 坐牢63 26 妻子开始或停止工作26

5 直系亲属死亡63 27 开始或结束学校教育26

6 受伤或生病53 28 生活条件的改变25

7 结婚50 29 改变个人的习惯24

8 失业47 30 与上司闹矛盾23

9 复婚45 31 工作时间或条件改变20

10 退休45 32 迁居20

11 家庭成员生病44 33 转学20

12 怀孕40 34 娱乐方式的改变19

13 性生活不协调39 35 宗教活动的改变19

14 新家庭成员诞生39 36 社会活动的改变18

15 调整工作39 37 少量抵押和贷款17

16 经济地位变化38 38 改变睡眠习惯16

17 其他亲友去世37 39 家庭成员居住条件改变15

18 改变工作行业36 40 饮食习惯改变15

19 一般家庭纠纷35 41 休假13

20 借贷大笔款项31 42 过重大节日12

21 取消抵押或贷款30 43 轻度违法11

22 工作责任改变29

表10.1 生活事件与压力感

二、压力的身心反应

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它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可能导致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在压力下通常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压力下的生理反应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

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例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加拿大心理学家薛利在20世纪50年代以白鼠为研究对象从事多项压力的实验研究,指出对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这一阶段中,由刺激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情绪的紧张和注意力提高,体温与血压下降、肾上腺分泌增加、进入应激状态。如果压力继续存在,身体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抗拒,企图对身体上任何受损的部分加以维护复原,因而产生大量调节身体的激素。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压力存在太久,应付压力的精力耗尽,身体各功能突然缓慢下来,适应能力丧失。可见,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潜在能量,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适应能力,从而使机体更有效地应付变化。但过久的压力会使人适应能力下降。

(二)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例如,学生考试、运动员参赛,在适度压力下竞争容易出成绩。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压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

异,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力的能力。

当个体面临压力时会有各种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决定于压力的程度以及个体所处环境。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直接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剌激时,为了消除剌激源而做出的反应,例如,路遇歹徒或与其搏斗或逃避。间接反应指借助某些物质暂时减轻与压力体验有关的苦恼,例如借酒消愁。

一般而言,适度的压力会促发或增强一些正向的行为反应,如寻求他人支持,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但压力过大过久,会引发不良适应的行为反应,如谈话结巴、刻板动作、过度吃食、攻击行为、失眠等。心理学研究发现:当猩猩被隔离监禁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重复的摇晃、吸吮手指或原地绕圈等刻板行为;把一只动物关在无法逃离的笼子中并给予电击,会引起动物不断吃东西的行为;当两只动物被电击时,电击开始或结束后不久,它们会打起架来。

三、压力的影晌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一)影响压力的因素

压力是由剌激引起的。不良的刺激会引起压力,愉悦的剌激也会带来压力。生活中压力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但每个人感受到的压

力是不同的,即使是同样的剌激,不同的人压力感也不同。为了生存、成长和发展,我们必须学会有效的处理压力,以减轻过度压力给我们身心所带来的伤害。

影响不同的人压力感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验

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经验影响人们对压力的感受。对两组跳伞者的压力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有过100次跳伞经验的人不但恐惧感小,而且会自觉地控制情绪;而无经验的人在整个跳伞过程中恐惧感强,并且越接近起跳越害怕。同样的道理,一帆风顺的人一旦遇到打击就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付;而人生坎坷的人,同样的打击却不会引起重大伤害。可见,增加经验能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

2.准备状态

对即将面临的压力事件是否有心理准备也会影响压力的感受。心理学家曾对两组接受手术的患者做实验。对其中一组在术前向他讲明手术的过程及后果,使患者对手术有了准备,对手术带来的痛苦视为正常现象并坦然接受;另一组不做特别介绍,患者对手术一无所知,对术后的痛苦过分担忧,对手术是否成功持怀疑态度.结果手术后有准备组比无准备组止痛药用得少,而且平均提前三天出院。因此,有应付

压力的准备也是减轻伤害的重要因素。

3.认知

认知评估在增加压力感和缓解压力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样的压力情境使有些人苦不堪言,而另一些人则平静地对待,这与认知因素有关。当一个人面对压力时,在没有任何实际的压力反应之前会先辨认压力和评价压力。如果把压力的威胁性估计过大,对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估计过低,那么压力反应也必然大。例如,你在安静的书房看书,忽然听到走廊里响起一串脚步声,如果认为是将要入室抢劫的坏人来了,就会惊慌恐惧,如果认为是朋友全家来拜访,就会轻松偷快。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

对压力的认知评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评估是评定压力来源的严重性,二级评估是评量处理压力的可能性。如果压力严重,又无可利用的应付压力的资源,必然产生一种持续性的紧张状态。

4.性格

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那些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强好胜、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说话办事讲求效率、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的A型性格特征的人,在面对压力时,性格中的不利因素就会显现出来,而且A型性格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发现,A型性格者患心脏病的人数是B型性格者的2~3倍。B型性格的特征是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对工作要求不高,对成败得失看得淡薄。

小视窗

A型性格

弗雷德曼和罗森门(Friedman & Rosenman,1974)两位学者在对心脏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称之为A型性格的行为方式。这是一种有冲劲、精力旺盛、竞争性强的性格,求胜心切,总想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无数难以确定的事物。而这种长期处于压力下的紧张状态付出的代价是导致心脏病。

美国心脏医学会在1981年将A型性格列为是罹患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下表是用以诊断A型性格的一份问卷,它包含25个问题,读者按各题所问事项在是或否处填答。如果有半数以上题目答"是",希望你改变习惯,放慢一些生活的节奏。

1. 你说话时会刻意加重关键字的语气吗?

2. 你吃饭和走路时都很急促吗?

3. 你认为孩子自幼就该养成与人竞争的习惯吗?

4. 当别人慢条斯理做事时你会感到不耐烦吗?:

5. 当别人向你解说事情时你会催他赶快说完吗?

6. 在路上挤车或餐馆排队时你会感到激怒吗?

7. 聆听别人谈话时你会一直想你自己的问题吗?

8. 你会一边吃饭一边记笔记或一边开车一边刮胡子吗?

9. 你会在休假之前先赶完预定的一切工作吗?

10. 与别人闲谈时你总是提到自己关心的事吗?

11. 让你停下工作休息一会时你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吗?

12. 你是否觉得全心投入工作而无暇欣赏周围的美景?

13. 你是否觉得宁可务实而不愿从事创新或改革的事?.

14. 你是否尝试在时间限制内做出更多的事?

15. 与别人有约时你是否绝对遵守时间?

16. 表达意见时你是否握紧拳头以加强语气?

17. 你是否有信心再提升你的工作绩效?

18. 你是否觉得有些事等着你立刻去完成?

19. 你是否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不满意?

20. 你是否觉得与人竞争时非赢不可?

21. 你是否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22. 看见别人迟到时你是否会生气?

23用餐时你是否一吃完就立刻离席?

24.你是否经常有匆匆忙忙的感觉?

25.你是否对自己近来的表现不满意?

5.环境

一个人的压力来源与他所处的小环境有直接关系,小环境主要指工作单位或学校及家庭。工作过度、角色不明、支持不足、沟通不良等都会使人产生压力感,家庭的压力常常来自于夫妻关系、子女教育、经济问题、家务劳动分配、邻里关系等。如果工作称心如意,家庭和睦美满,来自环境的压力必然小,则心情舒畅,身心健康。

(二)处理压力的方法

所谓压力处理,是指当压力对我们可能造成伤害时,用一些方法

与技巧去应对,以减低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为了有效地处理压力,

应该了解面对压力时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和具体方法。

个体从面临压力到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冲击阶段,发生在压力来临之时。如果刺激过强过大,会使人感到眩晕、发懵、麻木、呆板、不知所措,常会出现"类休克状态"。比如,突然听到亲人过世,大多数人发楞、惊慌,甚至歇斯底里,只有少数人能保持镇定和冷静。

第二阶段为安定阶段。此时,当事人在经历了震惊、冲击之后,努力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设法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

的认知功能,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或争取亲友的帮助。

第三阶段为解决阶段。当事人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产生压力的剌激,冷静地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或逃避和远离产生压力的情境事件,或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直接面对压力去解决问题。

一般而言,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类:处理困扰与减轻不适感。处理困扰指直接改变压力来源;减轻不适感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调节自己,消解不良反应(见表10.2)。

表10.2 应对压力的策略

改变压力来源或改变个人与压力来源的关系:通过直接的行为反应或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攻击(破坏)

逃避(使自己置身于威胁之外)

寻找其它途径(商讨、交涉、妥协)预防未来压力(增加个人抗压力)

改变自己:通过使自己觉得较舒服的活动,调节情绪,但并未改变压力来源以身体为主的活动(使用药物、放松等)

以认知为主的活动(分散注意力等)歪曲现实的潜意识活动

无论是直接面对压力来源还是调节自我,都有许多方法可以采用。但这些方法有的效果是暂时的,有的效果是长远的;有的方法有助于

成长,也有的方法会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1.不良的应对方法

依赖药物。服用一些镇静剂可以起到暂时减轻压力的作用,但不能解决产生压力的根源。

长期服用容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失去个人尊严,甚至引发其他疾病。酗酒抽烟。酒精是神经系统的剌激物,同时也是一种镇静剂。烟草是一种兴奋剂,也有一定镇静作用。抽烟喝闷酒虽然能够暂时起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紧张状态,但经常使用容易导致酒精中毒,香烟带来的副作用更是危害无穷。其他不良的应对方法还有沉溺于幻想、攻击自己或他人等。

2.正确的应对方法

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并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压力。常用的方法如下: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

状况。例如表10.3。

对考核压力的认知调整易产生压力的认知调整后的认知

1.考核成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2.考核失败说明自己无能

3.考不好丢面子

4.觉得对不起父母的期望

5.别人成绩好,我受不了1.考核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2.失败是成功之母

3.不及格并不是绝路

4.锻炼是自己的事,只要尽力就可以

5.战友的成绩比我好,我为他们高兴

小视窗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指身体和精神由紧张状态朝向松弛状态的过程。放松主要是消除肌肉的紧张。在所有生理系统中,只有肌肉系统是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当压力事件出现时,紧张不断积累,压力体验逐渐增强。此刻,持续几分钟的完全放松比一小时睡眠效果更好。放松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想像放松、静坐放松、自律放松等方法。那么,是否需要放松,何时放松为好?除了压力测试外,可以从身体、精神方面了解自己。从身体方面了解,可以观察饮食是否正常、营养是否充分、睡眠是否充足、有无适量运动等;从精神方面了解,可以观察处事是否镇定、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心平气和。如果回答都为"是",说明比较放松;

如果回答大部分为"不是",那么需要借助放松来调整。

放松训练是一种自我调整方法,通过机体主动放松来增强对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一般是在安静的环境中按一定要求完成特定的动作程序,通过反复的练习,使人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整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失调,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放松训练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单个的程序,读者可以利用早上醒来或晚上临睡前的几分钟时间练习。

放松一:想像放松

选一个安静的房间,平躺在床上或坐在沙发上。

闭上双眼,想像放松每部分紧张的肌肉。

想像一个你熟悉的、令人高兴的、具有快乐联想的景致,或是校园或是公园。

仔细看着它,寻找细致之处。如果是花园,找到花坛、树林的位置,看着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尽量准确地观察它。

此时,敞开想像的翅膀,幻想你来到一个海滩(或草原),你躺在海边,周围风平浪静,波光熠熠,一望无际,使你心旷神怡,内心充满宁静、祥和。

随着景象越来越清晰,幻想自己越来越轻柔,飘飘悠悠离开躺着的地

方,融进环境之中。阳光、微风轻拂着你。你已成为景象的一部分,没有事要做,没有压力,只有宁静和轻松。

在这种状态下停留一会儿,然后想像自己慢慢地又躺回海边,景象渐渐离你而去。再躺一会儿,周圈是蓝天白云,碧涛沙滩。然后做好准备,睁开眼睛,回到现实。此时,头脑平静,全身轻松,非常舒服。

放松二:渐进放松法

选择一间安静的房间,躺在床上或坐在沙发上

宽松衣服,调整姿态,尽量舒服些。

使右脚和右脚腕肌肉紧张,扭动脚趾,感觉如何?收紧肌肉,再放松,反复做几次,记住紧张和放松时不同的感觉。

左脚和左脚腕重复同样的练习。

收紧小腿肌肉,先右后左,重复紧张和放松。

收紧大腿肌肉,先右后左.体会大腿紧张是怎样影响膝盖和膝关节的。再移到臀部和腰部,注意紧张和松弛两种状态的不同感觉。

向上练习腹部、胸部、背部、肩膀的肌肉。

.练习前臂与手,抬起放下,握拳放松,先右后左,反复练习。

最后到脖颈、面部、前额和头皮。

放松顺序也可以自上而下,每天花几分钟时间练习,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四、“第二适应期”的心理适应

“第二适应期”即指下队后的一段时期。下队后,大家会对学技术、考学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考虑比较多,工作分工后新角色要重新适应,任务转换后对执勤、处突任务感到紧张、恐惧,心理上会有一段时期不适应。我们要正确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及时从不适应的状态中走出来,顺利渡过“第二适应期”。

(一)“第二适应期”不适心理的主要表现

1、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心理。下队后,我们要和老兵一起工作、生活,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同,脾气性格各异,兴趣爱好也不会一样,角色和地位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相处时难免会产生不愉快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大家的适应带来困难。

2、角色变换时的紧张心理。新训结束后,大家将走上不同的岗位担负不同的工作任务,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能主动适应,就会影响心理功能。如果不能分配到自己理想的岗位,心理上就会一时难以接受。

3、任务转换时的恐惧心理。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心理上会产生诸多不适。有的因对完成执勤、处突等任务心生畏难而不适;有的因分配到相对偏僻的单位而不适。生活条件变化,任务与困难相伴,容易对情绪和信心产生影响。

4、成长进步中的焦虑心理。在生活中,如果个人需要与现实相符,情绪就会高涨;如果个人需要与现实发生矛盾,情绪就会低落,产生心理压力。下队后,工作、生活环境相对固定,个人对学技术、考学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考虑会比较多,特别是当发现个人的愿望实现起来难度较大时,焦虑心理就会比较严重。

(二)消除不适心理的基本方法

人总是从对环境的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中求进步、求发展的。要想有效地进行工作、学习,必须学会积极适应各种变化,达到与环境的和谐一致。

1、在加强相互沟通中和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交往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双方在交往中的需要得到满足,则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并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横加指责和挑剔,就会引起对方的不安和反感,对方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疏远或敌对的心理关系。首先,学会尊重。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尊重自己就是尊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自重自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

尊重他人的工作,尊重他人的感情、愿望、习惯和爱好。在交往中尊重老兵,就能赢得老兵对自己的尊重。老兵对部队的工作、生活已经熟悉,积累了一些工作、生活经验,我们要主动与老兵进行沟通,认真、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表达,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点,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如果我行我素,看不起老兵,必然会伤害老兵的自尊心,得到的回报只有疏远和气愤。其次,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待人宽厚。人出于确认和维护自我价值的需要,在与他人交往中都有一种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倾向,即使自己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错,也希望能得到对方的宽容和谅解。我们与老兵出身不同、经历各异、文化程度有高有低、气质性格存在差别,在交往中难免出现不和谐,产生误会、矛盾。这就需要遵循宽容的原则。宽容可以减少交往中许多不必要的磨擦和纷争。要待人以宽,充分理解人,尊重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苛求、不挑剔,容得下别人的过失,甚至是对自己的无礼;要严于律己,当交往发生矛盾时,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主动承担责任,诚恳进行自我批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里经常想着别人,别人也会经常想着你,彼此之间的感情就能够得到加深。第三,讲求平等。人们在交往时都希望得到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交往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就会重视,不值得的交往就不愿意去实施,不值得的关系也不愿意去维持。如果在交往过程中一味等待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不去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就难以与对方进行正常的交往,交往的双方关系就会疏远和中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要多替老兵着想,理解他们,接纳他们,学会换位思考,主动配合工作,与老兵分享成功时的快乐和失败时的烦恼,在学习上互相切磋,在品德上互相补充,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大家才能都有收益,才能建立深厚的感情,使交往得以发展。

2、在适应角色要求中正确对待工作。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在成为新的角色后,必须尽快完成心理适应,使个人的行为更加符合角色要求。

正视现实的压力

《正视现实的压力》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正视现实的压力》,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树立科学发展观》第一站《正视现实的压力》。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对教学效果的预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内容是前一单元的延伸,也是下一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出发点,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本内容对学生全面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确定为: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观念。 (2)能力目标:阅读课文并搜集我国人口环境资源方面的材料分析其各自特点影响及相应基本国策,并用艺术元素导演各种活动将本课内容直观地演绎出来,以实际行动宣传国策,保护环境。 (3)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懂得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说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4.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的影响;如何应对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 依据: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感受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同时也要让他们自觉投身于保护资源环境的行动中去。 三、说学情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三大问题,学生对此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相关学科对这一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介绍,这为本站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四、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为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为主,采用活动的形式实施教学。 (2)教学手段:老师引导并参与和学生一起编、导、演、评等过程。 五、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和展示,学会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让他们在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同时,亲历如何才能保护我们共有家园过程的成就感。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

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及人口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小结:2、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意义 原因: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3)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4)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意义: ①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②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图:计生政策的调整(PPT) 思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与全面二孩政策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目的一样)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图片(PPT) 思考:这几幅图反映了我国资源环境面临哪些危回答 标记要点巩固要点 标记要点巩固知识点

机? 3、我国的资源环境面临哪些危机? 图:我国资源现状及问题(PPT) 思考:上列资料、表格说明了我国资源现状的哪些特点? 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资料(PPT) 思考:我国在开发资源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归纳:4、我国的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1)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影响: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图:当前我国环境形势(PPT) 思考:我国当前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5、我国的环境现状及其危害 环境现状: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思考问题回答 教材中标注要点 欣赏课件看图片思考问题

初二道法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

初二道法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 为了搞好初二年级政治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使其健康成长,特制定此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初二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逐渐清晰,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落实不到位,需要在规范和学习方面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和培养。 2.学生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在重点做好行为培养工作,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3.新分配的班级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情况比较陌生,本学期在熟悉学生的重点上应特别予以倾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的详细情况,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材主要研究四个主题,那就是一、相逢是首歌;二、心中充满灿烂阳光;三、撑起法律保护伞;四、在社会生活中学会选择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做好自身工作,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决战课堂。 2.紧跟时代脉搏,认清教学形势,努力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思想性和人文性。 3.继续实行分层教学法,抓两头、促中间,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4.强化对学生认知和记忆知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加强学法指导,初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严谨求实、勤奋竞争的学习意识和氛围。 5.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进步。

6.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法,跟上 时代步伐,并把所学及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7.加强情感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正确的帮助、指导,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8.课前布置学生到生活中自己收集相关的实例,带到课堂教学法中进行交流。 9.由于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心理方面的知识,内容相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抽象,对课文中的理论阐述很难理解,所以教学法中采用结合实例的方法来理解知识点,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实例和同学们搜集来的实例,使知识点形象化。 10.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的小栏目进行讨论,归纳,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七、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我与同伴共成长友谊伴我同行 第二周建立真挚友谊 第三周男同学女同学第四周我给自己画个像追求自我新形象 第五周感恩师爱 第六周沟通增进师生情 第七周复习测试周 第八周丰富多样的情绪天空 第九周我的情绪我做主正视压力轻松前行 第十周多样的情趣多彩的生活追求高雅情趣 第十一周复习测试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 第十三周特殊的我们特殊的保护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第十四周依法保护自己为自己设置一道”防火墙”点滴做起防微 杜渐 第十五周行为不同后果不同我做事我负责 第十六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明是非会选择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心中充满灿烂阳光 第3课 让快乐围绕我身边 第3框正视压力 轻松前行

三正视压力轻松前行

(答:学习压力,老师的期待,父母及长辈的希望,考试压力,等。) 3、学习压力多,我来想对策 1、学习压力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积极一面: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消极一面: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考试面前也从容 1.怎样正确认识考试紧张? (1)面对考试,有些同学会感到紧张,这是现象。(2)适度的紧张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有助于水平的;(3)而过于紧张,则会导致。 (4)过度的考试焦虑,既会影响学习和个人水平的,又会影响。 2.怎样从容面对考试? (1)从容面对考试,需要我们。 把考试视为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一次机会、一种手段,而不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成败的唯一标尺,就会避免过度的紧张。 (2)从容面对考试,要根据自己学习的,确定“跳一跳,够得着”的。(3)从容面对考试,最重要的是。 有才会有信心。 二、合作探究 1.自己周围同学的学习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给同伴介绍自己缓解学习压力的经验和方法。 3.小红:小学时我在班里学习最好了,上初中以来我总是怕被别的同学比下去。万一我考不好怎么办?老师和同学会笑话我的,真担心啊。 小明:我平时学习挺用功的,可是不知为什么,一到考场上我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明天就要考试了,我急得饭都吃不下去了。 两名同学共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帮他们? 4、如何释放压力: 第一招:力量释压法 第二招:音乐与倾诉释压法 第三招:压力分散法 第四招:目标释压法 地五招:食品释压法

《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家长学校教案

别再把我当孩子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讲解、案例分析等,让家长懂得一些家庭教育基本的科学常识,明白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帮助家长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教学重点】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教学难点】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方法】 谈话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家长现身说法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家长作业。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你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坐在一起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愿望——让孩子健康成长。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 二、情景分享: 家长朋友们:你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存在下列现象吗? 1、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了; 2、总觉得家长在管制着他,开始和家长顶嘴; 3、总对家长说:“你们别总管了行吗,烦不烦!“ 4、抱怨家长和自己有代沟,不理解自己; 5、觉得家长的“苦口婆心”是假的,是为了控制自己; 6、和家长说不到几句就开始吵架; 7、情绪起伏很大; 8、经常自作主张; 9、希望家长不要干涉自己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 10、不在愿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快乐、倾诉自己的烦恼。 三、话题讨论: 孩子上初中,长大了,越来越听话,应该越来越懂事才对,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呢?

四、总结归纳:(课件展示) 1、什么是逆反心理?(反抗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 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 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平常说的叛逆、阻抗、较劲等都是逆反现象。14-18岁的青少年尤为突出。 我想很多家长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有的用反抗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愤,有时封闭自己,故意拉大与家长的距离。若大人和孩子出现过激行为,会导致这些孩子成为被贴上标签的“问题孩子”,学习失去动力,厌学,逃学,游荡在网吧、娱乐场所,甚至,男女交往偷食禁果,非常危险。所以,青春期也是孩子的危险期。 下面,我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①感觉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家长请举手? ②对孩子的逆反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请举手? ③对孩子的逆反应对自如的家长请举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自我意识形成并顺速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常常对教师、家长的话开始提出疑问,对周围现实都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自己独立寻找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往往会产生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密的疑虑。 ②独立性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自我的要求越来越多,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性急剧增强,孩子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不愿意家长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事务,想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情绪两极化严重。青春期孩子对于情绪非常敏感,两极性十分突出。这是因为自我意识高速的发展,孩子迫切需要通过外界的事物来认可和证明自己。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

正视压力,学会减压 教学设计

正视压力,学会减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能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有压力是正常的。 2、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压力源,掌握一些减压的方法与技巧。 3、知识:找到自己的压力源,学会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减压从而来积极生活与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压力源,并能运用减压法进行减压,让自己轻松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教学方法:讲授法、体验感悟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年级:高三年级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需要面对,学生自身产生对高考的恐惧,家长的期望从而带来的无形压力,会造成学生焦虑,越到最后阶段,学生的紧张心理越严重。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一方面,学生会面临一些压力,却不能正确面对,不能及时有效减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MV——《鸭梨大》 轻快的前奏一听就让人无法自拔,幽默诙谐的语句让大家引起共鸣。在这日渐忙碌的生活中,至上励合似吐槽般方式呈现代人压力大的生活状态,让大家在烦恼、忧愁之余能更好的调剂自己的心情,敢于直面自我,勇于改变。 活动一:我画我心 1、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压力。请在纸上画一幅画,可以用动物、植物、抽象符号来描述你的压力,或者是说使你感到有压力的事情。请你用你喜欢的线条或颜色画出来。 2、画完后,请在小组内诉说你们画中的故事,分析彼此的感受,寻找产生压力的根源。 3、再请1-2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展示出它们的图画,与我们一起分享。

4、师生归纳:产生压力的根源 升学压力过大,顾虑过多 老师和家长过分重视,引起逆反情绪 学习基础差,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遇到挫折 生活单调,缺乏锻炼和娱乐 同学之间沟通太少,易产生孤独感和隔膜感。 …… 活动二: 1、你认为各种压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消除或减轻吗?为什么? 2、你常用的自我减压方法有: 小组内分享,再找小组代表在班上分享。 活动三:心灵宝典 身心放松解压法 1、怎样能放松身体: (1)充足的睡眠是对抗压力的良方。 (2)健康的饮食习惯帮助你拥有最佳的状态。 (3)拥抱空气、阳光、雨露,用心感受大自然赋予你的力量。 (4)选择你喜欢的运动项目,尽情挥洒汗水。运动让你的身体舒展,也给心灵带来释放。 (5)找个理由开怀大笑,一个滑稽的动作、一个小小的笑话都可以。 (6)别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想哭就哭,哭泣未尝不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 (7)再忙也要抽些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8)深呼吸是最简单易行的放松法。 2、怎样能放松心理: (1)将压力表达出来,有利于你理清思路,也有利于释放压力。 (2)与其花时间为未来而忧虑,不如多做手头明确的事。 (3)计划先行,不要等到事情已经发生了,才去想办法解决。

高中主题班会《正视压力 学会减压》

主题班会《正视压力学会减压》 教学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空前激烈,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关于中学生不堪重负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我校作为高中,学生们要面临着忙碌紧张的学习,还有将来专业或职业的选择,无时无刻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减压辅导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压力,二是如何减轻压力。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开展以压力管理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是非常有必要而且迫切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力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压力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对自己的压力来源产生明确的认识;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认识压力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缓解压力的方法;采用并学会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压力意识,能够正确地看待压力、积极应对压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压力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压力,掌握缓解压力

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压力存在的必要性,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 教学准备: 纸、笔、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活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传递电流 活动规则: 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掌,右手掌心向下,放在右边同学的左手掌上,同时伸出左手。做好传递电流游戏的准备以后请听老师口令,游戏开始后前一位同学拍后面同学的手掌,传递电流。同学们请猜一猜从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位同学游戏要多长时间。另外,请大家在游戏过程中用心体会你有什么感受。 提问:你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呢? 过渡:同学们,大家发现了吧,在我们有压力的情况下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短,成绩越来越好。也就是说在游戏过程中压力让我们更有效

常见心理压力问题与自我调试

常见心理压力问题与自我调试 所谓心理问题,就是构成人们心理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因素发生了障碍,出现了异常。大家都应该记得,前几年富士康集团曾多次发生的连跳事件,为什么有这么多年轻人,在如此集中的时间里做出了如此极端的事情呢?很多人不理解,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也不理解,所以总裁请来了全国知名的心理学家进行调研,媒体也亲自到富士康公司去卧底,去寻找这些人自杀的真实原因。当然最后的结论是公司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企业缺少人文关怀,员工之间缺少交流,员工如机器般工作,加班时间过长等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其实每一起事故都能从客观上找到一些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主观上的。同样是员工,同样是企业,比富士康劳动强度大的多的是,比富士康员工挣的少的人家活的也好好的,你不愿意干你可以跳槽、辞职啊,为什么偏偏走极端呢?企业有问题,但根本原因还是当事人本身,是当他们面临挫折、竞争、出路、情感等等压力时不能正确对待,从而产生消极厌世的想法,最终实施自杀,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无法排解的极其严重的心理压力。 当前时代发展快,社会竞争激烈,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之当前,高房价、低收入、工作难找等等社会现实问题矛盾突出,使得每个人的心理压力都很大,那什么是心理压力呢? 心理压力是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的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我们生活在军营,相对封闭的环境,严格的纪律,令行禁止的作

正视问题想办法对症下药求高效

正视问题想办法对症下药求高效 发表时间:2013-01-23T13:59:41.57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7月供稿作者:李阳[导读]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以及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李阳 摘要: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以及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教物理作为一门承继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课程,对职教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近年来,职教物理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关键词: 物理教学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要对职教物理教学进行改革。 当前职教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重视程度不高。从学校方面来看,当前部分职教学校不够重视物理课,认为可有可无,而且由于受时间和物理教学设备的制约,有些职教学校甚至取消了物理课的设置。例如,现在很多职教学校根据专业的不同来安排物理课,每周才安排一节或者两节,对于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操作也不够重视,物理实验室形同虚设。从学生方面来看,部分职教生认为不是专业课的物理课与他们毫无关系。例如,部分文秘、财会以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认为只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就已经足够,根本不用学习物理知识。因此,物理课在这些职教生的眼中,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其次是教学方法单一。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当前部分教师在上物理课的时候,过分依赖教材,造成教学方法非常单一呆板。这种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缺少师生间的灵活互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资料显示,在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之间的选择上,有72.47%的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职教物理教学中,应该针对职教生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中心,对职教物理学科进行改革。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首届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的开幕式上,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时候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职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技能。因此,教师不仅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还需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二、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 德国的职业教育成效突出,效果显著。例如上世纪80年代德国开展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实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卡片展示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技巧,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它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用其中的一些方法。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包括:作为出发点的项目创意;为研究项目创意而产生的方案;确定行为步骤的计划;实施;项目结束等。该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 2. 演示教学法。演示教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化抽象为具体,把要研究的物理规律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演示教学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把物理规律形象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物理时候不再感到枯燥无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笔者在讲"摩擦力"内容中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问题时候,笔者运用了演示教学法。首先,笔者调整吊盘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子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笔者再在木块上增加一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通过这个演示,学生发现必须增加吊盘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它们间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f与这两个物体间压力N成正比"的结论,然后进一步得出动摩擦因素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和它们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整个实验目的明确,步步深入,学生有较强感性认识,清晰的认知思路,从而轻松掌握本节内容。 三、开展探究实验教学。 当前,很多职教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的。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只是按规定的步骤和方法做实验,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表格,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创造性思考。比如,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成功测量出来,还应该需要什么器材?怎样测量?然后设计的方案并画出电路图。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考 护理学导论试题 第十章

第十章希望、失望与丧失、悲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体为了实现当科学家的梦想,坚持勤奋学习,体现了希望的(B ) A. 认知性 B. 行为性 C. 依附性 D. 情境性 2.评估失望程度的指标不包括(A ) A. 文撒妮量表 B. 诺维特馁量表 C. 米勒希望量表 D. 郝氏量表 3.悲哀在认知方面的反应表现为( C ) A. 痛苦、愤怒、焦虑 B. 头疼、失眠 C. 心不在焉、健忘 D. 睹物思情、行为怪异 4. (真题)悲哀在情感方面的反应,可表现为( A ) A. 痛苦、愤怒、焦虑 B. 头疼、失眠 C. 心不在焉、健忘 D. 睹物思情、行为怪异 5.个体逐步以理智面对丧失,开始以社会所接受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悲哀和感受,属于恩格尔悲哀学说的( D ) A. 认知阶段 B. 震惊和猜疑阶段 C. 逐步认识阶段 D. 修复重建阶段 6.个体逐步恢复对丧失事件的认知,开始接受丧失事实,但内心感到十分痛苦、悲哀和气愤。这属于恩格尔悲哀学说的(C ) A. 震惊和猜疑阶段 B. 推翻和否认阶段 C. 逐步认知阶段 D. 修复重建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护士在帮助病人树立希望时,正确地做法是( ABDE ) A. 强化依恋情结 B. 增强病人的应对能力 C. 回避疾病的现实 D. 重新制定可行的生活目标 E. 帮助病人在逆境中成长 2. 失望的行为表现有(ABCDE ) A.对将来的预见能力降低 B. 反复遭受失败 C.对自己及他人失去信心 D.放弃努力 E.争取实现目标的能力降低 3.影响悲哀反应的因素有( ABCDE ) A.年龄 B. 性别 C.家庭经济状况 D.丧失的性质 E.社会支持系统 三、填空题 1.希望的特征包括情感性、认知性、行为性、依附性、时空性、情景性。 2. Carpenito根据失望引起的情感反应不同,将失望的情感表现分为3类,分别是无望感、挫败感、冷漠感。 3.按照丧失的内容可将丧失分为:失去亲人朋友、失去自我、失去某种物品、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丧失。 4.按照丧失的心理类型可将丧失分为:存在性丧失、感知性丧失、预期性丧失。 5. (真题)按照丧失的时限可将丧失分为:暂时性丧失和永久性丧失。 6.(真题)悲哀可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习俗性悲哀和预感性悲哀。 7.恩格尔提出了悲哀三阶段学说,分别是震惊与猜疑阶段、逐步认知阶段、修复重建阶段。 8.临终与死亡是丧失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带给人们悲哀的重要因素。 四、名词解释 1.希望:是一种内在的能量及渴望的感觉,以未来为导向,是个人面对外界刺激时理性的积极期待,具有特定的目标。希望是人们生活的力量源泉。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个体遭遇失败或不幸时,可起到缓冲压力、激发斗志、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以及促进心身调节和修复的作用。 2.失望:是希望的负向极端,是指个体内心对想要达到某种目标的失去信心,感到没有希望或因为希望未实现而感到不愉快的一种心灵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_ 正视压力轻松前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课让快乐围绕我们身边 ——正视压力轻松前行教学设 计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正反两方面的案例的分析、感悟等活动,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压力,从容面对考试。 ·能力:对生活中学习压力及考试焦虑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能有效缓解过大的学习压力,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 ·知识:观察学习生活,了解学习压力和过度的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危害,掌握缓解过大学习压力和过度考试焦虑的有效途径。 【教学重点】考试面前也从容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这是因为:考试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经历,考试焦虑自然也就成为影响学生情绪健康的重要因素。能够从容面对考试,是每个中学生的共同心愿,对于他们的学习、成长意义重大。 【教学难点】学习就会有压力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造成学习压力的原因很多,初中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有时很难分清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此外,对于缓解过大学习压力的问题,有时单靠学生自身很难解决,更需要家长、老师,甚至全社会的协同努力,才会更好地得以解决。教学中,要补充身边的事例组织教学,促进学习效果的达成。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预设

1、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最近,小明的妈妈发现小明经常有“吃手”这个小动作,并伴随着不爱说话经常嗜睡等,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得不求助医生…… 观看视频后,提问:小明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学习压力过大 展示本课标题:正视压力轻松前行 教师讲述: (二)讲授新课1、学习就会有压力 第一环节:认识压力 三幅图片展示,图中学生的状态,原因。 随后做一个即时采访:1、你遇到过学习压力吗?2、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3、如何看待学习压力?它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 得出结论:学习压力来源于:作业、家长、考试……学习就会有压力。 针对学习压力展开小小辩论会:学生讨论,展开辩论。正方:压力大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我不要压力。反方:压力越大,动力越大,所以我们要不断增加学习压力。 辩论总结: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展示课件) 第二环节:正视压力 小叶:妈妈给我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该怎么办? 小叶妈妈:我也是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难道我错了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2、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情感、 3、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小学生正视学习压力班会主持稿

小学生正视学习压力班会主持稿 陈:敬爱的老师 吴:亲爱的同学 合:大家下午好 陈:今天我们405班班会主题是:正视学习压力;;提高受挫能力 吴:首先请同学们先看一幅图(一分钟),用正常的眼神看就行 陈:现在请觉得转得快同学举手(数人数) 吴:好,再请觉得转得慢同学举手(数人数) 陈:觉得不转动的同学举手(数人数) 吴:同学们 陈:你们觉得转的快好还是慢好呢? 吴:那我们现在揭晓答案吧。 陈:如果你看了不在动的话说明没有学习压力哦。 吴:如果是缓慢的转动说明有一点学习压力。 陈:如果转的很快的话,表明你目前在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吴:这是一个小小的测试游戏,同学们不要当真哦。 陈:那么什么是心理压力呢,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 沈逸同学:心理压力是一个人主观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时,一时无法消除困难的一种被压迫的感觉,对高年级而言,随着学习越来越难,学习压力就慢慢显示出来,尤其在学习受挫时,我们感觉到这种压力就更大。 吴: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是四年级了,不再像幼儿园那么惬意那么放松了,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越来越能感受到学习压力在加大。 陈:下面请朱慧琳同学来谈谈她自己及身边同学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具体有哪些 朱慧琳同学:有作业压力、考试压力、升学压力、还可以延伸到家长压力、老师压力等等。 吴:原来压力有这么多哦,那这些压力又如何解决呢? 陈:请陈颖佳等几位同学来分享他们的减压心得 陈颖佳同学:上课认真听讲,有效的分配时间,这样可以节约作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把目标定的高于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考试也就轻松多了。 潘诗瑶同学:在课余时间应做适量的运动,减轻肌肉疲劳。要有充分的睡眠时间。 李珂涵同学:遇到困难时,应该找朋友倾诉。还有可以听听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的音乐),写日记等。 崔书豪同学:还可以和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及时沟通,说说心里话。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是我们前进的助推力。 吴:这几位同学介绍的减压方法非常好。学习中的挫折,我们可能都不愿去面对。但我们终究不能逃避。我们不能因为摔过跤而不敢奔跑,不能因为风雨而诅咒生活,不能因为迷了路而忽视了自然风光。 陈:只有一步步克服挫折、挑战挫折、享受挫折,才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享受成长中每一步的精彩。 吴:请陈童昕等同学说说关于挫折的名言警句

高三学生如何正视现实,变压力为动力

高三学生如何正视现实,变压力为动力 案例:“老师,上高三了,我觉得我不行,心里很怕,在家又不敢说,怕伤父母的心,怎么办?” “高三了,父亲一改往日那一见我学习不好就训斥和怒骂的习惯,变得格外有耐心,总是亲切安慰我:‘孩子,没什么,若是考不上,下次再努力’,可这让我更难受,真不如他狠狠地骂我或痛打我一顿还让我好过一点”。 “每当我看到妈妈小心翼翼地为我端汤送水的时候,望着妈妈那一天天增多的白发,心里就格外沉重,考不好,我将如何面对这似海的深思?” 学生一旦进入高三,就立刻会成为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关注点,且不说繁重的功课、频繁的考试会成为家常便饭,更让我们应接不暇的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关心、叮咛、督促、勉励,这诸多的关怀与期待本无可非议,然而也在无形中给我们心理上造成了种种压力。 先看学校:从开学典礼上他们的代表上台表决心立壮志;到年级组的跨入高三的誓师会、班级的进入高三状态的动员会;再到课堂上各科教师的分头交待——形势、任务、目标,上一届考上多少、重点多少、上线分多少……数据耳熟能详,要求各具特点。 再看家庭:当今的高三学生,当中有些人可能会背负着几代人的重托,要完成祖辈们光宗耀祖的遗训;要弥补父母们十年动乱中圆不了大学梦的遗憾;更要实现自己面向21世纪立足现代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宏伟理想。大街上碰到熟人朋友,一听说是高三的学生,不是来一番:“要努力了!”“要拼搏啊!”的鼓励;就是来一番:“哇,高三,辛苦了。”“最累哇!”的感叹。…… 这“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情况不就等于诸多的压力吗?!面对高三,大多数同学已经处于“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状态下。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情绪影响心智”。作为高三年级的同学们如何正视现实,变压力为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1.正视压力、战胜恐惧 随着高三的临近,像案例中的这种因为亲人们过分关怀而心理不堪重负的同学有相当一部分,有的甚至在这种种关怀爱护的重压之下产生了“高三恐惧症”。应采取的对策是家长、学生同时疏导,让他们以平常心看待正常事:即孩子们进入高中读书,就必然会把大学作为主要目标,读高三是必经之路,越接近目标就越辛苦也是正常现象。我们把这个过程比作登山,上大学是他们将要攀登的顶峰,高三就好比接近顶峰的一个陡坡,对于坡上攀登的孩子们,做家长的是叫住他们送吃送喝爱抚一番,还是鼓励他们勇敢向前战胜苦和累呢?过分地呵斥,只会使他们怀疑自己的实力,变得更加懦弱,放开手让他们大胆地去闯才对。家长们在家里除了保证他们良好的学习、休息环境外,没有必要过多呵护——地也不让拖,碗也不让洗,像出土文物一样精心保护起来,战战兢兢不敢说不敢问。孩子毕竟涉世不深,任务重了会疲倦,过分劳累时会烦躁,及时的开导和指点可使他们减少盲目冲动,但过多的督促和要求则会使他们恐慌或产生抵触情绪。一位心理学家说:“聪明的家长总是跟在孩子的后面;愚昧的家长总是堵在孩子的前面。”老师应当帮助家长聪明起来,让学生们坚强起来。 2.开阔胸襟、激励斗志

敢于正视压力

敢于正视压力 压力很可怕,是个坏东西。然而,人们又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样看来,压力又不可少。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压力呢? 生在世间,存于宇宙。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压力对每一人来说是避免不了有的,只是或小或大,或轻或重罢了。作为工人有失业待岗的压力,作为干部有成绩大小而影响升降的压力,作为我们学生则有升学的压力……种种压力赋于人们的头上。怎样看待这一个个压力呢?我要说每个人都要敢于正视压力。 为人做事没有压力是万万不行的。俗语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当今世界五百强之一的中国海尔集团,多年前乃一家濒临的企业,面对外债累累,一个将近衰败的企业,张瑞敏走马上任,可以想象那时的张瑞敏心理上没有压力的话,中国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海尔集团名誉中国大地和世界各国。是压力给海尔集团带来了经济复燃,是压力给海尔集团带来了生机勃勃。 这就是敢于正视压力,把沉重的压力化做前进的动力,乘风破浪在高浪大风的海上,搏击高浪巨风,巍然屹立于经济技场中。 史铁生年纪青青就残了双腿,曾经无奈过,曾经失落过,也曾一个人摇着轮椅在“那座废墟的荒圆”中虚度。做人的压力如同大青石般的压在心口,压的史铁生喘不过气来。也曾因为“双腿残废,无法做人”的压力,他对生命不报太大的希望。然而,后来史铁生认识到:“死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如何耽搁也避免不了的事。”自此之后,史铁生用坚强的毅力去正视这已成为现实的人生压力,给自己折了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将自己从压力的深渊里摆渡出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美丽。 这也正是史铁生敢于正视压力,坚强的从压力的深潭里挣脱出自己解救了自己,让自己驾着“写作”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年轻人也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压力,化压力为动力,为自己也折只能摆渡压力这个深渊的船。正视自己的压力,努力,尽力,便是美丽。压力 压力无处不在,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国家。每个人都被压力压着。小学生有作业压力;中学生有升学压力;成年人有下岗压力;大学生有就业压力;企业有生存压力;国家有政治压力、发展的压力……我是一名学生,我的压力来自于学习。 如今学习压力是多么大,老师常常对我们说:“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可谓高手如林,如果不认真学习,长大就会被社会淘汰。”咳,真没想到妈妈与老师的话说得一样。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虽然教室很宽

正视抑郁心理 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修改)

正视抑郁心理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江苏省江都中学黄爱武 摘要:抑郁心理是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不仅增加痛苦的心理体验 ,损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而且与自杀、吸烟和攻击等不良行为密切关联。因此,青少年抑郁心理症状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试从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疏导的对策等方面 ,对影响中学生抑郁心理进行探讨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定的预防措施。关键词:中学生抑郁心理教育策略 一、问题的表现 个案一:某重点中学一位高三学生由于患上抑郁症而休学。该生平时成绩优秀,但是总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做得不够完美。每当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时,他就会感到挫败,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避世心理,他开始逃学进网吧。他告诉医生:“我一点也不喜欢上网,网游时我心中充满了罪恶感,但是我不敢停止,因为回到现实中我就会感到压抑和绝望。” 个案二:小王一直很乖,上初中时成绩还不错,但是上高中后他就性情大变,整天无精打采,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家人在屡次斥责他没有效果后,将他带到了心理诊所,结果专家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原来一向成绩不错的他没有考上梦想的重点中学,虽然父母花钱让他进了一所重点中学,但是他仍然觉得心里愧疚。在班上,他暗恋一位漂亮的女生,曾尝试过表达,但没有得到那位女生的回应,觉得自己好没面子。 个案三:小张正读初三,本来挺开朗的他突然在班上表现很失常,下课的时候经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课桌上,与同学几言不合就动手打人。有一天他找到班主任老师,紧张而急促地说:“我完了。开学一个多月了,我上课经常头疼,晚上几乎通宵失眠,白天神思恍惚还经常呕吐。”说着懊丧地抬手扶了扶眼镜,右手腕上一道伤疤赫然而现,这是他不久前试图割脉自杀留下的痕迹。接着,他又说:“老师,死亡好吗?以前有个被从死神手里救回来的英国人说他在临死之前想到的尽是人生最愉快的场景。” 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持续的心境低落、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综合而成的情绪状态,是人类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几乎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体验过的情感的“心理感冒”。联合国卫生组织研究指出,抑郁是1990年世界致残的首要原因,权威人士估计,若将轻型抑郁包括在内,抑郁症在全世界的患病率约为11%。并预测到2020年,抑郁将成为全世界引起死亡和残疾因素中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对抑郁症尚无精确统计,但实际上抑郁症随时随地可以在人们的身边出现,只是人们还没有正视这个心理第一疾患而已。不能正视原因有三:一、不认识抑郁症,二、不敢正视抑郁症,三、不知如何对待抑郁症。 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身体与心理变化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也是情绪情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业竞争的加剧,中学生心理障碍有增长的趋势,年龄也趋低龄化。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校园生活后面,其实隐藏着许多孤独无助的心。说起中学生心理问题,许多学生觉得“抑郁”是主要问题之一。有调查表明,在14到18岁的中学生中,抑郁症患者以每年9.7%速度递增。近10年间,全球最少有1400万中学生患有此病,抑郁症正在加速向中学生走来。 抑郁心理是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青少年忧郁症的症状一般可分为三大部分:情绪上出现低落、不快乐、忧郁、自觉没有价值、易怒、自杀意念等;身体上出现全身不适、没有体力、容易疲倦,没有胃口或者多吃、失眠、易醒、早醒等;行为上出现不专心、没有精神、没有活力、失去兴趣、成绩退步、不愿意上学、自伤行为、自杀行为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