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际分割下的产业链效率损失评价探析

区际分割下的产业链效率损失评价探析

区际分割下的产业链效率损失评价探析
区际分割下的产业链效率损失评价探析

基于产业链的区际产业效率评价探析

——黑色金属冶炼产业链环效率损失实证研究

张怡曼

企业管理专业2006级硕士

摘要:我国经济是一种低起点但高速发展的状态,它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产业在时空分布上存在极大不合理性,尤其是我国的省际间的行政分割,造成许多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通。本文正是基于产业链的时空协调发展理论为基准对于我国现有的部分产业的区际分割效率损失进行评价。本文采用了香港学者李崇高和伍凝珠所研究的DEA区际产业效率评价模型,分析了目前的一个经济的支柱黑色金属冶炼产业上游链环的区际产业效率,并基于结果进行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链区际分割 DEA 产业效率黑色金属冶炼

1.引论

我国近几年在入世推动下,产业迅速升级,导致汽车、机械、电子通信及房地产等行业高速发展,从而带动了钢铁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及升级。因此黑金属冶炼行业效率的高低将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的规模扩大效应。本文将主要分析煤炭开采——炼焦——黑金属冶炼、黑金属开采——黑金属冶炼,两条平行产业链环在区域分割下的效率损失。

关于产业链效率的评价目前国内外学者均处于经济学模型阶段的研究,我国学者郁义鸿(2005)根据产品本身特性与技术条件对产业链类型进行划分,继而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产业链效率为对象的产业链效率评价基准。[1]近期于立鸿与郁义鸿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煤电纵向规制模式进行了研究,为宏观规制产业链的评价提供了经济模型。[2] 但以上两篇评价文章均缺乏系统得数字论证,由于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研究出对于产业链的有效的生产函数、及评价方法,本文便研究了基于产业链的区际产业效率DEA评价方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数据包络分析)实际上利用已知决策单元的投入及产出,模拟出现有的生产前沿面,并评价出各自的相对效率,其优势在于无需生产函数具体形式、自如处理多投入多产出并且可自拟出各个投入产出的相关系数。DEA最早由运筹学家A.Charens,W.W.Cooper和 E.Rhodes等人给出的一个相对效率评价方法,随后Fare,Grosskopf和Lovell(1994)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相对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分配效率的评价模型。以上的研究均是基于个体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对于产业的效率评价由李崇高和伍凝珠(1995)系统论述并给出,随后李崇高又利用此模型评价了由于地方分割而造成的效率损失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将在第二部分对此进行系统论述。

2 方法综述:区际间产业效率DEA评价法

2.1产业链的时空结构

产业链的概念是傅国华于1990—1993年提出的[3],而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链进行了不同的界定[4]-[7]。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产业链的统一定义,但大多研究都认为产业链反映的是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而这种产业关联存在时间和空间秩序,即产业

链的时空结构。

产业链的时间结构是指产业链结构的时间形态,是从时间的角度所体现的产业链上各产业链环间的关联关系,包括产业链上产业的数量以及产业之间的先后顺序。产业链的时间结构构成了产业联动的基础。随社会分工的加深,生产过程按垂直和横向分工被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在交易机制的作用下,各环节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不同产业基于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关联形成产业链,出现相向的以产业链为平台的供给与需求的传递,并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向传递[8]。因此,各产业链环的运营和发展状况都会对与之相关联的产业链环产生影响,经传导,进而影响整条产业链的运营和发展。所以,产业链上各环节产业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有机联合体。这就决定了产业链上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不受其它产业的影响而独立进行,因此,产业链上任意一环效率的变化都会对其上下游的各产业产生连锁的规模反映,尤其是上游产业的效率变动必然对中游及下游产业产生联动反映。

产业链的空间结构是指产业链结构的空间形态,即各产业在空间属性上分属于特定经济区域的状况。产业链的空间结构构成了区域联动的基础。产业链各环节产业所要求的生产要素各不相同,任何经济区域都只能在产业链上的某些环节拥有优势,而不可能拥有全部增值环节的绝对优势。在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各环节产业具有明显的对劳动力、矿产资源、自然条件、信息、资金、技术、人才、优惠政策和地理位置等的经济优区位偏好[9]。这种优区位指向性,客观要求产业链环被配置到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区域,使产业链环呈现空间上的离散。[10]

本文的写作思路即是对煤炭、黑金属开采、炼焦、黑金属冶炼产业由于区际分割所造成的效率损失进行评价,以此为依据结合产业链协作关系进行分析。

2.2产业效率的DEA评价法

区际间的产业效率评价不同于个体决策单元评价,李崇高和伍凝珠的研究认为,对于区际产业来说,除了受到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配置效率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要素的再分配效率(Reallocative Efficiency)的影响。这意味着按照传统DEA算法的区际产业生产前沿面,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再分配而进一步推进。(见图1)

图1 产业效率分解图

由上图可看到图a 中的前沿面L 为个体决策单元的产业前沿面,A 点为某个体决策单元,CC ′为要影子价格比率线,则其技术效率(TE )=OA/OB ,规模效率(SE )=OB/OC ′。图b 显示的区际要素再配置之后的各省产业产出效率,可见要素在配置后的区际产业生产前沿面较图a 向前推进,其中区际内技术效率(PTE )=OA/OB ′,区际间规模效率(PSE )=OC ′/OB ′,区际间要素配置效率(PRE )= OC ′/OD ,区际综合效率(PE )=OA/OD= PTE* PAE* PTE 。根据郑毓盛、李崇高(2003)

[10]

与朱顺林(2006)

[11]

分别就区际产业效率损失的原因进行了

进一步的分析,他们认为:①区际内技术效率(PTE )损失是由区际内产业纯技术效率的不完美造成的;②区际间规模效率(PSE )损失,由区际分割各种投入不能自由地在各区域内流动,不完全的市场导致各区域不能在最优生产规模上进行生产的损失;③区际间要素配置效率(PRE )损失,源于区际分割下的各区域投入要素价格的扭曲,以及要素投入不能最优配置。

对于产业效率的计算菲罗尔的技术效率仅可以推算出每个区际的效率水平,但无法度量出区际综合效率,李崇高和伍凝珠根据Forsund 和Hjalmarsson (1979)的推论,得出只要区际间产业技术集合是个凸集,在满足每个区域产业的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则区际间的总体效率就等于各地区投入产出平均值在现有的区际的技术条件下所测算出的效率,即

P P N

i

i

i N

i

i

i P PE=Max {X Y T }PE=Min {X Y T }

x

X=

,x i N N

y

Y=

,y i N N

T θθθθθθ∈∈∑∑:(,)或:(,)第个产业的投入量,为某产业分布的区域数,

第个产业的产出量,为某产业分布的区域数,

为各区际产业技术集合

而区际内技术效率(PTE )、区际间规模效率(PSE )在单产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各区域产出与总产出的比重与各区域的技术效率(TE )、配置效率(AE )加权求和得出:

N

i

i i,i=

i i N

i

i i i=,i i i

y PTE=TE i=123N y y Y PSE=SE , i=123N, Y Y λλ??∑∑∑∑ , ,,, 各区域产业的实际产出,,各区域生产前沿产量

由上述结果可以通过PE= PTE* PAE* PTE 推算出区际间要素配置效率PE

PRE =PSE PTE

2.3 产业链环的区际分割效率评价

产业链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一种产业生态图谱,产业在生产过程中被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化解。在交易机制的作用下,各环节基于技术经济联系在纵向形成供需关系,即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基于产业链环的这种联动关系,各个环节空间效率的相对空间离散效率之积即为产业链的空间离散效率,即PDE=PSE*PRE 。区际间规模

效率(PSE)可看作,各区域投入结构(配置结构)不完美导致不是在最优的生产规模(CRS)上生产因而规模效率不完美;区际间要素配置效率(PRE)源于投入品由于区际分割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区际效率不完美,PSE可作为区际分割导致产业投入“量”的扭曲,PRE可看作投入“价格”的扭曲,二者乘积表示区际分割导致的产业效率的损失。由此可以评价出我国在区域分割下产业链环的损失。

3.实证分析:黑金属冶炼产业链区际效率损失分析

3.1指标及数据处理

本文根据中宏产业数据库2005年数据,选取了2005年我国煤炭开采业、炼焦业、黑金属开采业及黑金属冶炼业,这一条并行产业链。

输入指标:

(1) 总资产(X1),决策单元实际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能够综合反映决策单元总投入资产。

(2) 主营业务成本(X2),决策单元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总投入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

(3) 费用总额(X3),该指标是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总和,反映了决策单元在一定期间内的总费用投入。

(4)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X4),从数量上反映了决策单元的人力资本投入。

输出指标:

销售收入(Y):该指标是本时期内决策单元的总体收入,是其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表示相关DMU本期的实际产出。

本文在指标选取时没有选取工业总产值等宏观层面的指标,而从财务角度选取了四个可以全面反映管理绩效的投入指标,鉴于指标不可为负,产出指标排除了经营利润而选取了销售收入。以此算出的相对效率不仅可以反映出纯技术效率,同时也很大程度的反映了各地区产业经营管理效率。最终数据通过DEAP2.1计算出2005年我国煤炭开采业、炼焦业、黑金属开采业及黑金属冶炼业在各个省份的相对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

表1 煤炭开采洗选业DEA效率数据

表2 炼焦行业DEA效率数据

表3 黑色金属开采业DEA效率数据

表4 黑色金属冶炼业DEA效率数据

表5 区际产业链环效率

3.2数据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这四个产业在2005年的综合效率差异较大,煤炭开采与和黑色金属开采效率集中在0.88左右,炼焦仅有0.795,黑金属较高达到0.9760,一方面这四个产业均有可提高的空间,但这些数据也表明产业链环效率不均衡也是导致产业链效率损失的重要原因。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黑色金属开采业属资源依附较强的产业,比如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由于资源集中在中西部,根据05年数据表明煤炭开采企业56.22%集中在中部,29.02%在西部,东部仅有14.75%,但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较为丰富,在区际分割下这些要素难以自由流通,由此造成的区际分割效率损失达到0.0631,是其综合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炼焦业区际综合效率为四者最低,其区际分割效率仅有0.8116,区际间规模效率0.8433,炼焦业是一个投入较高的行业,众多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收益不高设备闲置而达不到其规模经济效益,但此产业区际纯技术效率最高0.9795,说明这个行业的工艺技术相对成熟,区间差异不大,所以此行业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区际分割造成的投入要素流动不畅,区际间经营管理水平差异较大造成的。另外由表5数据还可以看到炼焦业较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在区际规模效率、区际间要素配置效率分别下降了12.7%、0.755%,区际分割效率下降13.4%,这是由于而这具有强产业链关系,而产生的区际产业效率乘数效应造成的。黑金属冶炼综合效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其生产及消费地均主要集中在东部,极大减少其区际分额产生的效率损失。(见表6)

表6 黑金属冶炼企业分布

4.结论

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赋存条件的差异,使得我国的各个产业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区间离散及区域分割,产业的区域离散性是由产业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多具有资源依附性,而区域分割是由于区域行政划分所产生的,区际贸易壁垒、地区保护主义、运输困难等造成的。本文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对我国黑色金属冶炼上游产业链环进行了效率评价,发现1)我国黑色金属冶炼行业效率2005年综合较高,但由于区际间纯技术效率差异及区际分割依然造成0.024的损失;2)由于行业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煤炭开采洗选、黑金属开采、及炼焦业的综合效率均不理想,尤其炼焦业仅有0.795,成为整个链条上的瓶颈。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建议各地区应该科学的依据产业链协作关系,在产业区间离散得基础上来合理安排地方经济生产,以实现最有的最优配置从而达到总体效率相对最优。以西部为例,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煤炭产业链的上游基础产业链环,虽然其技术含量不高、相对附加价值较低,但是通过产业链环的合理布局,形成区域产业集聚,从而获得规模收益,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产业技术、提高资金含量,进而增加附加价值。在此过程中,通过与中东部地区的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累积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目前西部的劣势环节,逐步实现劣势向优势的转化,从而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经济与管理研究[J] 2005.11

[2] 于立鸿,郁义鸿.基于产业链效率的煤电纵向规制模式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6

[3] 傅国华.运转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业系统效益,中国农业经济[J].1996,(11):24-25.

[4] 刘贵富,赵英才.产业链:内涵、特性及其表现形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7(141):114-117.

[5] 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4):36-43.

[6] 蔡宇.关于产业链理论架构与核心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 2006(9):114-116.

[7] 芮明杰,刘明宇.产业链整合理论评述[J].产业经济研究,2006(3):60-66

[8] 吴金明,张磐,赵曾琪.产业链、产业配套半径与企业自生能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5(2):44-50.

[9] 龚勤林.论产业链延伸与统筹区域发展[J].理论探讨,2004(3):62-63.

[10] 刘玥,聂锐我国煤炭开发利用中跨区域产业联动的可行性分析科技导报[J] 2007.4

[11] 郑毓盛,李崇高.中国地方分割得效率损失[J] 中国社会科学 2003.1

[12] 朱顺林中国区际分割的产业效率损失实证分析[J] 经济地理 2006.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模板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 ( )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2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旅游研究、区 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 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 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 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 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旅游界, 对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 以及旅游资源 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 点) 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 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 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图像分割方法综述

图像分割方法综述

图像分割方法综述 摘要:图像分割是计算计视觉研究中的经典难题,已成为图像理解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现状与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也对图像分割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图像分割;区域生长;活动边缘;聚类分析;遗传算法 Abstract:Image segmentation is a classic problem in computer vision,and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image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 actuality and new progress about image segmentation in recent years are stated in this paper.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bout the image segmentation. Key words: image segmentation; regional growing; active contour; clustering

analysis genetic algorithm 1 引言 图像分割是图像分析的第一步,是计算机视觉的基础,是图像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图像处理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所谓图像分割是指根据灰度、彩色、空间纹理、几何形状等特征把图像划分成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区域,使得这些特征在同一区域内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而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简单的说就是在一副图像中,把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对于灰度图像来说,区域内部的像素一般具有灰度相似性,而在区域的边界上一般具有灰度不连续性。 关于图像分割技术,由于问题本身的重要性和困难性,从20世纪70年代起图像分割问题就吸引了很多研究人员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一个通用的完美的图像分割的方法,但是对于图像分割的一般性规律则基本上已经达成的共识,已经产生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本文根据图像发展的历程,从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结合特定工具的图像分割方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概念 旅游资源:能够吸引顾客产生旅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被利用来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并能产生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 旅游资源评价:基于开发旅游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 二、旅游资源评价目的 (1)、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2)、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3)、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 (4)、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5)、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拟定未来旅游资源结构和开发 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由于评价的目的、资源的赋存条件、开发导向等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大体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具体应用时则根据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理想。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法使用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者的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评价的结果主要与评价者的经验与水平有关,因此也叫做经验评价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资料和精确度要求不高,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结论的非精确性和推理过程的相对不确定性。 定性评价法主要有“三三六”评价法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方法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2)“六”字“七”标准 六字:指美、古、名、特、奇、用。美是指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为有悠久的历史;名是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指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表示给人新奇之感;用是有应用价值。 七项标准:指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采用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定量评价法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以全面系统的方法,将有关旅游资源的各评价因子予以量化,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较之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准确。但是定量评价难以动态的反映旅游资源的变化,对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难以表达,且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选用某个评价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即为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这种方法一般多见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的评价,如登山、滑雪等尤为适用。 比较有影响的旅游要素的单途径单因子有日本洛克计划研究所的地形适宜性评价;乔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 研究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当前 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 狭窄,质量不一。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 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 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 , 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 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 2009 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 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 链的掌控能力。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 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 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 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 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 通。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 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行业内竞争激烈。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 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核心 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通 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_占绍文

REFORMATION&STRATEGY 2015.12 2015年第12期改革与战略NO.12,2015 第31卷(总第268期)REFORMATION&STRATEGY(Cumulatively,NO.268)2015.12.020 中国大陆地区都市农业的实践开始 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其后都市农业 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每年都以较大 的比例增长。以北京市为例,2014年, 完成平原造林2.37万公顷,粮食播种面 积12万公顷;农业观光园达到了1301 个,总收入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0%;设施农业占总产值的12%;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8863户,比上年增加333 户;民俗旅游总收入11.3亿元,增长10.4%。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发达 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都 市农业尚处于发展模式和业态组合单一, 处于不断探索和进一步完善的阶段。① 一、都市农业的界定 都市农业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 青鹿四郎在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 地理》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都市农 业是分布在都市内的商业区、住宅区等 区域内的,或者是分布在都市外围的特 殊形态的农业,在这些区域内的农业组 织依附于都市经济,直接受都市经济势 力的影响(宗传宏,2007)。随着经济 增长和科技进步,都市农业在中国不断 被赋予新的内涵。都市农业是经济发展 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 与非农业的进一步融合,为适应城乡一 体化建设的需要,在城市及周边地区,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占绍文,赵海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都市农业具有农业、文化产业等多产业融合的特点,符合绿色发展、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新常态下,是区域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选择。基于对快速发展的都市农业园区的深入调查,文章认为,都市农业园区的建设存在差异性不足、与当地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产业链条过短等问题,发展都市农业应该与当地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深度融合,各地应系统地思考都市农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都市农业;文化产业;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5)12-0083-03 Issues and Thin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 in China Zhan Shaowen,Zhao Haihua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Shanxi710055) Abstract:Urban agricul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industry convergence,such as agricultural and cultural industry,in line with green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I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for the new normal. Based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 park,this paper reviews that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griculture park is insufficient,combined with the local reality is not close enough,the industrial chain is too short and other issues,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e local culture,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etc., and should be based on systems thinking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 Key words:urban agriculture;cultural industry;industrial chain [作者简介]占绍文(1969-),男,湖北黄冈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区域经济发展管理;赵海华(1990-),女,江苏泰州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管理。 8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评分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搜索资料 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基本分值 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 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2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表2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 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 - 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 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 - 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 - 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5 - 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 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 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 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

图像分割技术与MATLAB仿真

中南民族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学院: 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 自动化年级:2012 题目: 图像分割技术与MATLAB仿真 学生姓名: 高宇成学号:2012213353 指导教师姓名: 王黎职称: 讲师 2012年5月10日

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引言 (3) 1 图像分割技术 (3) 1.1 图像工程与图像分割 (3) 1.2 图像分割的方法分类 (4) 2 图像分割技术算法综述 (5) 2.1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技术 (5) 2.2边缘检测法 (5) 2.3 区域分割法 (7) 2.4 基于水平集的分割方法 (8) 2.5 分割算法对比表格 (8) 3基于水平集的图像分割 (9) 3.1 水平集方法简介 (9) 3.2 水平集方法在图像分割上的应用 (9) 3.3 仿真算法介绍 (10) 3.4 实验仿真及其结果 (11)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图像分割技术研究及MATLAB仿真 摘要:作为一项热门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图像分割技术已经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顾 名思义这项技术的目的就是,将目标图像从背景图像中分离出去。由于这些被分割的图像区域在某些属性上很相近,因此图像分割与模式识别以及图像压缩编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完成图像分割所采用的方法各式各样,所应用的原理也不同。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把图像中性质相似的某些区域归为一类,把性质差异明显的不同区域分割开来。通常在分割完成之后,我们就要对某些特定区域进行分析、计算、评估等操作,因而分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下一步的图像处理[1],因此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的一个关键步奏。图像分割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在工业上有卫星遥感,工业过程控制监测等等;在医学方面,水平集的分割方法还可以通过医学成像帮助医生识别模糊的病变区域;在模式识别领域还可应用到指纹扫描、手写识别、车牌号识别等等。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对图像分割技术的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综述和比较,并基于其中一种方法进行MATLAB仿真测试,给出性能分析比较结果。 关键字:图像分割,MA TLAB仿真,模式识别 Image Segmentation and Matlab Simulation Abstract:Image segmentation is to image representation for the physically meaningful regional connectivity set, namely according to the prior knowledge of target and background, we on the image of target and background of labeling and localization, then separate the object from the background. Because these segmented image regions are very similar in some properties, image segmentation is often used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and image compression and coding of two major categories. Because the generated in the segmented region is a kind of image content representation, it is the image of visual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based and segmentation results of quality of image analysis,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quality has a direct impact. Image segmentation it is according to certain features of the image (such as gray level, spectrum, texture, etc.) to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image is segmented into several meaningful area. These features made in a certain region of consistent or similar, and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mage segmentation technology in various fields have most of the field and it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image segmentation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industrial automation, process control, online product inspection, image coding, document image processing, remote sensing and medical image analysis, security surveillance, as well as military, sports and other aspects. In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image segmentation for body occurrence of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of the diseased organ or lesion location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counseling; in th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road traffic conditions,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农业大市,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 自挂职以来,笔者通过对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经验的学习、调研,发现北京市近年来适应高端化、多元化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不断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籽种农业。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加快科研攻关、品种选育、基础设施、种子贸易等关键环节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北京种业年销售额达100多亿元,主要是打造“三中心、一平台”:全国种业的科技创新中心。每年育成各类粮菜新品种400多个,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的20%。国内外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全市籽种经营企业1300多家,全国种业前10强中北京市占4家,全球10强种业巨头有8家在首都建立研发或分支机构。全国种业的交易交流中心。北京种业销售额占全国的10%,农作物种子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搭建种业发展服务平台。搭建了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网络框架,构建了北京林木种苗网、花卉网、果树网等网络平台。二、休闲农业。农业与“三产”的有机融合。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多项服务。北京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50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30亿元左右。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休闲农园。从单一的入园观景、赏花、摘果、耕作、垂钓、狩猎等,到融合科研、观光、科普、餐饮、会议为一体,以“新技术、新品

西安市都市农业发展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4):131-133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编辑 李布青 西安市都市农业发展分析 张 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000) 摘要:概述了西安市农业的发展特点,介绍了其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了西安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并加以分析,以期为发展都市农业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西安;都市农业;做法;经验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631(2009)0420131203 Ana lysis On the D evelopm en t of Urban Agr i culture i n X i πan ZHANG N ing (Northwest Sci 2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Yangling 712000,China ) Abstract: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e and concrete p ractices of devel op ing urban agriculture in Xi πan are introduced 1The experiences in devel op ing urban agriculture in Xi πan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o p r 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devel 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 1Key words:Xi πan;U rban agriculture;Practices;Experiences 收稿日期:2009203208 作者简介:张 宁(1978-),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西安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发展都市农业,积极发展6种农业,建设农业4大板块,10条产业带,着力构建5条龙形产业链,加快“一村一品”发展。经过多年努力,西安市的都市农业取得长足进展。介绍了西安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以期为发展都市农业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 西安市农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111 西安市市农业发展概况 西安市农业在陕西省农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2007年全市粮食单产5061kg/hm 2 ,连续第4a 刷新历 史纪录,总产达213182万t,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99元,比上年增长1515%,连续第4a 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总产量、蛋类总产量和奶类总产量6项指标均位居陕西省前列。 112 西安市农业发展特点 11211 优势产品在空间上加速集聚 以发展“一村一 品”为抓手,西安市36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推动 4大板块和10条产业带规模加速扩张,优势农产品在空 间上呈现出集聚的势头,阎良瓜菜板块面积达到 7667hm 2 ,西阎路3333hm 2 果菜产业带、沿渭6667hm 2 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和秦岭北麓3333h m 2 有机 瓜菜产业带,共占全市瓜菜面积的近30%。 11212 优势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随着板块和产 业带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加工项目加速向优势区域转移,围绕瓜菜、肉类、果品、蔬菜和粮食的5条龙形产业链活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西安兆龙、周至秦 美、国维淀粉和东方乳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合同引进外资105万美元,引进内资2156亿元。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l6家,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5家。 11213 优势农产品优质化率明显提高 围绕板块和产 业带建设,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面积发展到17133万hm 2 。推广良种奶牛冻精212万支,配种112万头。阎麦891l 、郑单及户单系列玉米、西选2号猕猴桃、户太8号葡萄、金棚及宝冠系列番茄等优质农产品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11214 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西安市制定推广 了32项农业标准,建立了8个66167h m 2 以上标准化果业示范基地。获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的农产品已达 19个,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2个,注册农产品商 标120件。组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22个。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38个,绿色产品83个;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 地81个,面积达2133万hm 2 。 11215 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亮点 西安市集中力量建 设秦岭北麓20000h m 2 旅游观光农业板块,白鹿塬、汉风台和陕西嘉艺等10个观光农业示范点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旅游观光农业园发展到74家,面积达 12000h m 2 ,解决了农村1万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 题,接待游客85万多人次,经营收入达118亿元。仅秦岭北麓20000hm 2 旅游观光农业板块经营收入就达到 5600万元,旅游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11216 生态农业建设有新成绩 西安市重点抓沼气为 主的生态农业建设,同时加大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监管工作。建成沼气池 416万口,完成秸秆综合利用面积18187万hm 2 ,秸秆 利用率达8813%。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市场监管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生命质量评价(第一版)

生命质量评价(第一版)

第四章生命质量评价 第一节生命质量评价概述 一、生命质量研究历史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称生活质量或生存质量,是由J.K.Calbraith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QOL技术可追溯到1949年,Karnofsky和Burchenal用功能状况表对癌症病人的身体功能测定。1977年“QOL”收入医学主题词表(MeSH)。1985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开始在接受新药时须同时提交药物对病人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影响的资料。1992年,出版生命质量研究杂志“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二、生命质量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一)生命质量 Levi认为QOL是对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的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而测得的结果是用幸福感、满意感或满足感来表示。Cella认为QOL是病人对现在的功能状态与其预期或认为可达到的功能状态相比时产生的赞同感和满足感。Katz认为QOL是完成日常工作、参与社会活动和追求个人爱好的能

力,是病人对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生活的全面评价,包括认知、情感、行为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QOL是指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4个方面。 QOL的概念分为三个层次:①第一层次:维持生存,保持身体完好,对象是病人;②第二层次:强调生活得好,对象是一般人群,是社会医学、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③第三层次:强调前两者,还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作用。 (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度。它研究的对象既包括病人又包括健康者,研究确定因素与变化因素之间的关系。

医学图像分割综述

医学图像分割综述郭爱心安徽大学摘要: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关键。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图像分割在医学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医学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医学图像分割的意义、方法、评估标准和发展前景做出了简单综述。关键字:医学图像分割意义方法评估标准发展前景AReviewofMedicalImageSegmentation Ai- XinGuoAnhuiUniversityAbstract:Imagesegmentationisthekeyofimageprocessingandanalysis.Withthede velopmentofmedicalimage,imagesegmentationisofgreatsignificanceinmedicalapplications.Fromtheper spectiveofmedicalapplications,thispapermadeasimplereviewofthemedicalimagesegmentationonit’ssig nificance、methods、evaluationstandardsanddevelopmentprospects.words:Keymedical image,segmentation,sig nificance,methods,evaluation standards,developmentprospects1.医学图像分割的意义图像分割就是把图像分成若干个特定的、具有独特性质的区域并提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它是由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关键步骤。医学图像包括CT、正电子放射层析成像技术(PET)、单光子辐射断层摄像(SPECT)、MRI(磁共振成像技术)、Ultrasound(超[2]声)及其它医学影像设备所获得的图像。医学图像分割是将原始的2D或3D图像划分成[1]不同性质(如灰度、纹理等)的区域,从而把感兴趣的区域提取出来。医学图像分割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领域,对疾病诊断、图像引导手术以及医学数据可视化等有重要作用,为临床诊疗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医学图像处理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医学图像的成像原理和组织本身的特性差异,图像的形成受到诸如噪音、场偏移效应、局部体效应和组织运动等的影响,医学图像与普通图像相比较,不可

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其趋势

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其趋势 1.都市农业的的由来及其定义 1.1都市农业的由来 都市农业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都市农业一词最早见于193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杂志上,“以易腐败而又不耐储存的蔬菜生产为主要目的,同时又有鲜奶、花卉等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称为都市农业。都市农业作为学术名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所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我国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90年代初,其中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开展较早。 1.2都市农业的定义 都市农业(或说都市型农业、城市农业)在英文中有若干表述,比如, City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in the city’s countryside, Metropolitan Agriculture, Metropolitan-intensive Agriculture等。 我国学者普遍引用的一个定义是:“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指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大都市里,保留一些可以耕作的土地,由城里人耕种,即都市农业”,其英文原意是“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关于都市农业的定义,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诸学派众说纷纭,至今难有定论。 2.都市农业的特征 (1)都市农业所处的空间城乡边界不明显。 一种情况是如日本许多城市在扩展过程中,农业以其优美的环境被保留下来,并在都市内建立各种自然休养村、观光花园和娱乐园,形成插花状、镶嵌型农业;另一种是分布在城市群之间的农业,这些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无异,与中心城区交通方便,已经完全城市化。 (2)都市农业功能多样。 都市农业除具有生产、经济功能外,同时具有生态、观光、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 (3)都市农业表现出高度集约化的趋势。 城市化地区的农业资源条件不同于一般地区,农业经营表现出高度集约化的趋势。一是表现为设施化、工厂化;二是表现为专业化、基地化;三是表现为产业化、市场化。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一、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相关文献,我了解到旅游资源的一些分类方法 1.按旅游资源成因分类 分类依据是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不同原因,即由在旅游资源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所决定的具体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1自然赋存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山岳、滨海、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1.2人类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古人类以及、帝王陵寝、古代宫殿建筑等 1.3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野生动物园等。 1.4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如迪斯尼乐园。 2.按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 等级指资源的规模、级别和价值决定的在整个旅游资源体系中某种旅游资源所占的位置;管理范围指某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属于何种组织结构。 2.1世界级旅游资源,包括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纳入《世界自然保护网》的旅游资源,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的旅游资源。 2.2国家级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 2.3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如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2.4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这类旅游资源等级较低,在县级以下的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客源几乎均为本地居民,通常被作为本地居民和周边地区居民平时以及周末的休闲旅游场所。 3.按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分类 根据资源自身特征及游客体验的不同课分为三类 3.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推动型),即市场对旅游资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市场上利用者的使用导向来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与保障资源价值的实现。 3.2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资源依托型),这类资源以市场为基础,对游客吸引力大,高品位的资源是其核心吸引力所在。 3.3中间型游憩资源(资源——市场兼顾型),这类资源既具备客源优势,又拥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开发利用价值高,能够全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让他们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 4.按属性分类 旅游学者按照属性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开始将旅游资源分为低温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消费健身类、购物类7大类,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忽视了这些资源中蕴含的各种人文概念和旅游价值,不利于旅游的发展。 考虑有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更为细致的了解资源内涵,挖掘深层次的意义。有些学者开始讲旅游资源分为软资源和硬资源两部分。 硬资源是已经成型的,能被游客直接消费的旅游产品,如景区、景点等。 软资源是指潜在的,还不一定被游客直接消费,但又具有很大开发价值,富含文化品位或具有特殊时机价值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人文积淀、绝妙策划、政策环境等。 5.按资源的功能分类 按功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 5.1观光游览型,如自然风光、园林建筑等, 5.2文化知识型,如总监文化建筑艺术知识社会风情等。 5.3参与体验型,如,漂流、攀岩、节庆活动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