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复习资料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复习资料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复习资料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长石类矿物是含钾、钠、钙的铝硅酸盐,风化产物为高岭石、二氧化硅等,并释放大量盐基离子。

2.中国拟定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案是按照沙粒、粉粒和黏粒的质量分数划分出来黏土、壤土、砂土三类11级。

3.根据土壤腐殖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以将其分离为胡敏酸、富里酸、棕腐酸和胡里素。

4.根据土壤团聚体的大小及其几何形态,可以将土壤划分为单粒状、粒状、块状、柱状、片状和大块状等类型。

5.处于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大致为,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且水分和空气比例约各占一半;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占45%,有机质占5%;土壤生物体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

6.土壤有机质可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有机质和特异有机质(土壤腐殖质)。

7.溶度积是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中摩尔浓度(或活度)的乘积。

8.根据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将次生铝硅酸盐划分为1:1型和2:1型。

8.土壤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特定地域的土壤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逐步趋向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9.土壤动植物残体及土壤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有机化合物,以至最终被彻底分解为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

二、选择题

( D )1.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其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等影响甚大。A.原生矿物B.次生矿物C.可溶性矿物D.土壤矿物(A)2.在土壤中极为稳定,是土壤的基底物。

A.石英

B.辉石

C.角闪石

D.硫化物

( D )3.下列不属于反映土壤物理特性定量指标的是。

A.土粒密度

B.土壤密度

C.土壤孔隙度

D.土壤结构类型( C )4.土壤磁性是成土因素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不是土壤中的磁性矿物。A.赤铁矿 B.针铁矿 C.母岩 D.磁铁矿

( C )5.以下不是用来衡量土壤矿物风化强度的是。

A.硅铁铝率

B.迁移系数

C.转移指数

D.风化指数

( C )6.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

A.石英、蒙脱石

B.高岭石、蒙脱石

C.正长石、白云母

D.铁铝氧化物、水化云母

( B )7. 占地壳质量的50--60%,占土壤圈重量的10--15%,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较稳定的原生矿物,多集中在土壤粗粒级中。

A.硅酸盐及硅铝酸盐类

B.长石类矿物

C.云母类矿物

D.橄榄石类矿物( D )8.土壤细砂或粉粒中常有云母碎片,其风化物是植物的最重要来源。

A.N元素

B.P元素

C.Fe元素

D.K元素

( C )9.下列属于次生矿物的是。

A.碳酸盐、氯化物、角闪石

B.石英、磷灰石、蒙脱石

C.氧化铁、氧化锰、三水铝石

D.高岭石、绿泥石、白云母

(A)10.下列有关土壤孔隙度正确的是。

A.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也高

B.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

C.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

D.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高

三、名词解释

1.原生矿物: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

2.硅铁铝率:土体或土壤黏粒部分中SiO2/R2O3摩尔数比率。

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土壤次生矿物,包括各种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矿物。(次生矿物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粒径<0.02mm),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强烈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又称为粘土矿物。)

4.粒级:土壤矿物质是由风化与成土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组成。它们的直径相差很大,不同大小土粒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称为粒级。

5.土壤质地:自然土壤的矿物质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6.腐殖质: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生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土壤动植物残体及土壤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有机化合物,以至最终被彻底分解为无机化合物过程,如CO2、CO、H2O、NO2、N2、NH3、H2S、CH4等的过程。

8.硝化作用:土壤中产生的氨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

9.反硝化作用:硝态氨在通气不良和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进行的还原过程。

10.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他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集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土壤团聚体的组合的排列方式称为土壤结构。

11.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常用ρb表示,其单位是g/cm3。

12.土壤密度:又称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风干),常用ρp表示,其单位是g/cm3。

13.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常用ρ(%)表示。

14.土壤磁性:成土因素与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土壤各组分的磁性综合反映。常用磁化率、饱和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表示。

15.硅铁铝率:土体或土壤黏粒部分中SiO2/R2O3摩尔数比率。

四、简答题

1.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有哪些?影响土壤矿物风化的因素有哪些?

(1)风化过程

①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指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化学成分及结晶构造变化的作用。矿物发生机械破碎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及由此而产生的水分冻结与融化等作用引起的,矿物的机械破碎会引起矿物颗粒物理性质的变化,如裂隙、孔隙和比表面面积的增加。因此,物理风化使原不具有通透性的大岩块变为碎屑堆积物,为空气、水分及生物的侵入与蓄存创造了条件,从而加速了化学风化作用。

②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矿物在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作用。化学风化不仅使矿物的成分、结晶构造、性质等发生改变,而且会产生新的矿物。矿物化学风化作用变现最突出的是溶解、水化和水解。A溶解作用:矿物溶解作用是指在极性水分子作用下,矿物颗粒表面阴阳离子解离进入水体形成水离子的过程。(固体可溶性盐被水溶解变为溶液中的离子。)土壤矿物溶解程度的大小主要与矿物本身的组成、结晶构造和水溶液

的温度有关。衡量矿物溶解度的定量指标有溶解度和溶度积。a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矿物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b溶度积: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摩尔浓度(或活度)的乘积。B水化作用:水化作用是指矿物晶体表面离子与水化合形成结构不同、易碎散的矿物,这一作用有利于矿物的进一步分解。(体积增大、硬度降低,成易破碎的疏松物质。)C水解作用:水解作用是指水电解离出的H+对矿物的分解作用,它是化学分解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底分解。

(2)影响因素

①内部因素。

②环境因素。a.水分。b.温度。c.PH值。d.EH值。(EH:值:通称氧化还原电位值,氧化还原反应强度的指标。土壤通气性好,EH值高,发生氧化;土壤通气性差,EH值低,发生还原。)

③生物因素:根系穿插作用,有机酸的分泌。

2.简述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①孔隙的比例较为适宜;

②土壤温度变化较为适宜;

③各种养分都比较丰富;

④利于耕作。

3.试述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土壤本身因素:

①土壤有机质的种类、组成。(重要因素)

土壤环境条件:

②土壤通气状况。

③土壤水热状况。

④土壤酸碱反应。

4.水解作用指什么?其主要过程有哪些?

水解作用是指水电解离出的H+对矿物的分解作用,它是化学分解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底分解。根据矿物在水解过程中的分解顺序可划分为:脱盐基阶段,即H+交换出矿物中的盐基离子形成可溶盐而被淋溶的过程;脱硅阶段,即矿物中硅以游离硅酸形式被析出,并开始淋溶的过程;富铝化阶段,即矿物被彻底分解、硅酸继续淋溶而氢氧化铝相对富集的过程。

脱盐基阶段:K2AlSiO16(正长石)+HOH=KHAl2SiO16(酸性铝硅盐酸)+KOH

KHAlSiO16+HOH=H2AlSi2O16(游离铝硅酸)+KOH

脱硅阶段:H2Al2Si6O16+5HOH=H2Al2Si2O8?H2O(高岭石)+4H2SiO3

富铝化阶段:H2Al2Si2O8+4HOH=2Al(OH)3+2H2SiO3

5.简述土壤微生物分布的特点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1)分布特点

①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

②高等植物根系周围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类群。

③微生物在土体中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

④微生物具有与土壤分布相适应所谓地带性分布的特点。

⑤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具有多种共存的特点。

(2)作用

①参与土壤的形成作用。

②促进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转化。

③增加生物热能,有利于调节土壤温度。

④产生新陈代谢产物,刺激植物的生长。

⑤产生酶促作用,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6.简述碳素的循环。

碳是一切有机质的共有成分,其转化非常重要。

碳素是一切生命体的基本成分,碳素在生命过程中占有特殊地位,其重要性仅次于水。碳分子的特性是可以形成一个长长的碳链,为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蛋白质、磷脂、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等)提供骨架;碳素也是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将大量太阳辐射能转化化学能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些化学能也是推动土壤形成发育的重要驱动力。碳素循环是指自然界中的碳素在各类生物的作用下,在有机态和无机态之间不断发生转化和循环,借以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过程。

地壳内循环:碳经过地表沉积物、地表岩层和地壳进行的循环。它受成岩作用、变质作用、造山作用和造陆作用的推动,是一个极缓慢的地质变化过程,由岩石风化和火山爆发(产生二氧化碳)与地壳外循环连接。

地壳外循环:碳通过大气、水域和陆地生物圈进行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有机含碳化合物以较高的速度进行合成及分解。一小部分有机含碳化合物经海洋沉积,进入地壳内循环。

陆地碳循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构成植物细胞结构及贮藏物质,土壤、淡水中的光合细菌及藻类也能固定二氧化碳,但其量甚微。这些植物和藻类像一个巨大的碳泵、把浓度很低的二氧化碳集中起来(空气中碳的重量百分比为0.03,而生物物质碳的重量平均百分比为24.9),特别是四碳植物能在二氧化碳含量为百万分之几的环境中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固定速度随植被及地区而异,热带雨林生长迅速,每年每平方米可固定碳1~3.5千克,冻土沙漠则仅固定10克碳左右。地球陆地全年总固碳量约630亿吨。其中一部分作为动物的食物,变成动物的组成成分。一部分进入微生物体内。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有机质构成陆地总生物量。

植物的枯枝败叶、动物的排泄物及动、植物残体都是环境中的有机废物,不断进入土壤并被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真菌和异养细菌是上述有机质的主要分解者。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分为可溶性及不溶性两大类。可溶性有机质包括简单的糖类、有机酸和氨基酸等,其分子量不大,可被大多数微生物直接吸收、代谢。不溶性有机质数量较大,主要为蛋白质、核酸、油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几丁质等。这些物质分别靠土壤中具有相应酶活性的微生物群进行分解。例如,纤维素诱导纤维素分解菌合成纤维酶,分泌至细胞外,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然后进一步分解成单糖,单糖像其他可溶性物质一样,可进入微生物的细胞代谢。难分解的芳香族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转化形成腐殖质,构成土壤有机质主体。腐殖质仍可被微生物分解,不过相当缓慢。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一部分碳构成微生物细胞结构,被暂时固定;一部分碳通过呼吸作用变成二氧化碳释放。待微生物死亡后,有机质又遭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因条件而异,热带雨林区分解快;寒冷地区分解慢;常年积水、通气不良的沼泽地带和酸度太高的土壤中,有机质很少分解,作为草炭被积累起来。

海洋中碳的循环:海洋几乎是一个封闭系统,碳可以自给自足。海洋中有机质的主要生产者是海水表层的浮游生物,它们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海洋浮游植物的生产能力随区域和季节而异,矿质营养丰富的区域,每年二氧化碳固定量可达0.5~1千克/米2,营养贫乏的区域二氧化碳的固定量仅达上述量的10%或更少。全部海洋中每年固定的碳约450亿吨。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为浮游动物的食物,它们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氧供动物呼吸,动、植物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又供植物合成。海洋中大部分生物群为微小生物,

它们生命时间短,死亡后或自溶或被分解,未被分解的则下沉至深海,以有机质沉积物的形式,进入地壳内循环。

人类活动影响碳素循环的平衡,尤其是燃料矿石的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1860年以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 0.03%以下,现在已增至0.03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全球范围的气温升高,也带来其他一系列的后果,已引起各国的重视。

7.简述氮素的循环。

自然界的氮及氮素化合物在生物作用下的一系列相互转化过程。氮素在自然界有多种存在形式,数量最大的是大气中的氮气,占大气体积的79%,总量约3.9×10(亿吨。除少数原核生物外,动、植物都不能直接利用土壤及海洋中的无机氮中,只有铵盐和硝酸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但其量有限,因此地球表面生物量的增长受到可利用氮的限制。

氮素循环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是:①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被固定成氨(固氮作用);②氨被植物吸收合成有机氮并进入食物链();③有机氮被分解释放出氨(氨化作用);④氨被氧化成硝酸;⑤硝酸又被还原成氮,返回大气(脱氧作用)。

氮的两个原子以3键结合,每克分子氮需160千卡能量才能将两个原子分开。能提供能量进行氮固定的途径有①生物固氮:自然界存在多种固氮微生物,它们利用化学能或光能将氮还原为氨。这是地球上固定氮的重要途径;②工业固氮:用高温、高压、化学催化的方法,将氮固定为氨;③高能固氮:高空放电瞬间产生的高能,使空气中的氮与水中的氢或氧结合,产生氨或硝酸,由雨水带至地表。

8.次生矿物的地带性分布是如何表现的?

①新疆、甘肃西部和内蒙古西部为水云母地带。这些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土壤矿物风化过程处于初级阶段,其土壤表层中黏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并含有少量绿泥石、蒙脱石和长石类矿物等。土壤矿物风化还处于脱盐基阶段的初期,故土壤矿物风化过程以物理风化过程占优势。

②内蒙古中部、黄土高原北部和东北西部为水云母--蒙脱石带。半干旱草原地区,土壤黏土矿物组合随着湿润度增加发生了显著变化,即蒙脱石含量明显增加,且土壤中蒙脱石的结晶度也较高,其伴随矿物有绿泥石和少量高岭石。土壤矿物中碱金属元素绝大多数已经被淋失殆尽,而且碱金属元素也发生了明显的淋溶-淀积过程,土壤表层中的部分黏粒被淋溶-淀积于心土层中,形成了心土层质地相对黏重紧实的钙层土壤。

③华北大部和东北平原为水云母--蛭石地带。这些地区大部分为湿润地区,发育在黄土性质母质的土壤,其土壤土矿物组成与母质差异较小,即以水云母、蛭石和蒙脱石为主;而发育在花岗岩、变质岩和页岩风化物的土壤黏矿物则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土壤矿物中碱金属元素绝大部分已经淋失殆尽,碱金属元素发生了明显的淋溶-淀积过程,且淀积深度明显加大淀积量减少,土壤表层中黏粒被淋溶-淀积过程明显加强,形成了心土层质地黏重紧实的黏化土壤。

④北亚热带湿润区为水云母--蛭石--高岭石带。这里绝大部分属于江淮平原或低缓丘陵区,其气候、植被和土壤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因此,其土壤表层的黏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高岭石为主。土壤矿物中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绝大部分已经被淋失殆尽,矿物风化过程进一步加强,在局部土壤中已有少量三水铝石矿物。

⑤江南丘陵、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为高岭石--水云母地带。属于亚热带湿润区,广泛分布有第四纪红色黏土,这类成土母质的特征是富含高岭石、赤矿石和水云母,故其上发育的土壤剖面中黏土矿物的组成相当一致,其伴随矿物有蛭石、蒙脱混层矿物。土壤矿物中碱金属元素和碱土金属元素绝大多数已经淋失殆尽,二氧化硅开始大量淋失,铁铝氧化物逐渐积累。

⑥华南及云南南部为高岭石一二三氧化物带(以高岭石为主的地带)。这些热带、热带

湿润区,土壤表层的黏土矿物均以结晶良好的高岭石类矿物为主,其伴随矿物有水云母、蛭石和三水铝石矿物等。

可见,随着水热作用的加强,在土壤表层高岭石类矿物已经代替了水云母矿物取得主导地位,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中的二氧化硅已经大量淋失,而铁铝氧化物大量积累,形成了质地黏重的土壤。

另外,我国是一个多高山的大国,山地土壤中黏土矿物组成受海拔高度、坡向、气候、制备、成土母岩、侵蚀与堆积过程影响明显,也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一般来说,山地土壤中矿物风化程度较平地土壤要低,土壤黏粒中K2O含量较高。

五、综合分析

1.土壤矿物风化过程不仅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空间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

土壤主要风化过程主要风化壳南极大陆物理风化饱和硅铝型风化壳

温带、亚热带干旱荒漠区物理风化、溶解碳酸盐、石膏风化壳温带暖湿地区化学风化(水化、脱盐基)硅铝风化壳

热带、亚热带化学风化(脱硅、富铝化)硅铁质、硅铝质风化壳2.土壤颗粒分析结果见下表,根据土壤质地三角表,分别确定其质地名称。

样品粘粒(%)粉粒(%)砂粒(%)质地名称

a 61 13 13 黏土

b 27 54 54 砂土

3.计算题:测得一亩地耕层深度为0.165m,土壤密度为1.36g/cm3,请计算耕层土重。经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计算土壤中有机质的重量。

解:一亩=666.67m2

666.67m2*0.165m≈110m3=110000000cm3

110000000cm3*1.36g/cm3=149600000g=149600kg

149600kg*2%=29920kg

4.证明ψ=(1-ρb/ρp)*100

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2)

2012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 简答及论述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土壤腐殖 太奇考研2016年早起计划咨询热线:4000-855-866 在线咨询YY: 86489962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 土壤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矿化率、腐殖化作用、激发效应、土壤基质、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比、土壤粒级、当量孔径、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分类、土壤质地剖面、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土壤孔性、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通气孔隙、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毛管水上升高度、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土壤水分有效性、重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壤水贮量、相对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土壤饱和流、土壤非饱和流、土壤导水率、土面蒸发、土壤水汽凝结、土壤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SPAC、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溶质运移、对流、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土壤空气状况、土壤呼吸、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 土壤温度年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胶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土壤电荷数量、土壤电荷密度、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互补离子效应、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活性酸、潜性酸、水解性酸、交换性酸、石灰位、碱化度、土壤缓冲性能、土壤缓冲容量、土壤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粘着点、脱粘点、土壤塑性值、土壤塑性指数、土壤抗压性、土壤抗楔入性、土壤硬度、 土壤坚实度、土壤耕性、土壤压板、土壤宜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粘闭、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土壤沙化、土地沙漠化、土壤质量、全球土壤变化。 三、简答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简述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3、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及一般特性? 4、简述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5、简述褐腐酸和黄腐酸在性质上的异同点? 6、土壤腐殖质是如何形成的? 7、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作用如何? 8、国际制和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的要点如何? 9、比较砂粒、粉粒和粘粒组成和性质的区别? 10、肥沃土壤要求的良好土壤孔性指标如何?

海南大学2013年《土壤农化分析》复习资料

《土壤农化分析》复习资料 1.纯水的制备分为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 2.蒸馏法原理:利用水与杂质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制得。特点:分离不完全,有自来水中原来的离子(特别是金属离子)和蒸馏器中的离子;无活的微生物,耐储存。 3.离子交换树脂法原理:利用阴阳离子对不溶性树脂的亲和力而分离。特点:离子可除得较完全,但对气体,有机物,微生物排除率低,不能长期存放,易长霉 4. 试剂规格按纯度划分,共有高纯、光谱纯、基准、分光纯、优级纯(GR,绿色)、分析纯(AR,红色)、化学纯(CP,蓝色)7种。 5.试剂选用原则:以满足实验需要为原则选用低等级的试剂。常规分析中一般都选用化学纯试剂配制溶液,标准溶液和标定试剂通常都用分析纯或优级纯试剂,精密分析用的标定剂等有时需选用更纯的基准试剂,光谱分析用的标准物质有时须用光谱纯试剂。 6.试剂保藏原则:按照酸、碱、盐(阳离子顺序)、单质、指示剂、溶剂、有毒试剂分别存放。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易燃品、剧毒品、异臭和易挥发试剂单独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之处。试剂橱中不能放氨水和盐酸等易挥发药品。 7.试剂的配置分为粗配和精配,粗配保留1-2位有效数字,精配保留4位有效数字。 8.玻璃器皿分为软质玻璃(普通玻璃)和硬质玻璃(硬料、硼硅玻璃)。洗涤原则:用必即洗。注意事项:少量多次。 9.瓷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200℃),挥发少,不能和HF接触,不能用于碱熔融。 10.石英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000℃),挥发少,不能和HF接触,不能用于碱熔融。 11.玛瑙器皿的性能:坚硬易碎。耐磨不能敲打,不能加热。不能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清洗,不能用水浸泡。 12.铂质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700℃),质软,土壤全量分析用,能用于碱熔融。 13.塑料器皿的性能: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好。 14.对照试验:用标准方法或物质的测定结果来衡量测定方法的准确程度的实验,分为标准方法试验和回收率试验。 15.空白试验:除不加样品以外,完全按照样品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条件的实验。 16.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加减运算:以小数点后的位数最少者修约最后结果;乘除运算:以有效数字最少者来修约最后结果;对数运算:有效数字仅与尾数有关。 17.采样误差的控制:保证样品的代表性的前提下,采样点的数目要和室内分析的允许误差相近。一般采样时把采样地区的变异系数估计在10-30% 18.土壤采样原则:代表性原则、明确的目的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对应性原则、时间性原则、节约性(精密度)原则。 19.采样单元:根据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的差异情况分成的采样区。 20.混合样品的采样要求:取样时先去表土1-2cm;样点要避免一些特殊的位置;取样点的深度要一致;在每个取样点的取样量要一致;在取样点的深度范围内上下土量要一致;每个取样单元最后为一个混合样品。 21.果园样品的采集位置:施肥沟向内1米采集,深度:25-60cm。 22.土壤样品风干的目的:大部分水分蒸发掉,防止发霉,并且容易处理;特别对称样少的样品来说,风干才容易混匀,使少量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且称样准确;风干使还原性物质氧化,挥发性气体减少,从而减少对多数项目的干扰;使吸附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风干样品稳定变化小,测定结果方便比较。 23.土壤样品处理的目的:处理过程挑去非土物质,使其组成更具代表性;磨细后混匀可以取少量样品来测定,分析结果更具代表性;不同的分析项目要求不同的细度,不过

土壤学名词解释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如各种盐类CO32-、SO42- 、SiO42- 、Cl- 四面体: 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不同的连接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硅酸盐矿物。 八面体:由六个氧原子环绕着一个中心铝离子排列而成,氧原子排列成两层,铝原子居于两层中心孔穴内。 同晶替换: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型:晶层与晶层间距离稳定,连接紧密,内部空隙小,电荷量少,单位个体小,分散度低。多出现于酸性土壤。如高岭石类。 2:1型: 胀缩性大,吸湿性强,易在两边硅氧片中以Al3+代Si4+,有时可在硅铝片中,一般以Mg2+代Al3+→带正电→吸附负离子。 粘粒矿物: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叫粘土矿物。 土壤质地:据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划分的土壤类型。种类:砂土、壤土、粘土 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分解和崩解的过程。永久电荷: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土壤吸湿水**: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 土壤膜状水**:土壤颗粒表面上吸附的水分形成水膜,这部分水称为土壤膜状水。 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 凋萎系数: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就称为凋萎系数。土壤毛管水***: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包括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这部分水作物可以利用。 毛管悬着水**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时的含水量,也称为土壤全持水量。 重力水**:临时存在于土壤大孔隙(通气孔隙)中的水分,与土壤养分的淋失有关。 土水势: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温度和气压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时所做的功。常用(Ψ)来表示。基质势 (Ψm);压力势(Ψg);溶质势(Ψs);重力势(Ψg)。 基质势(ψm)***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体系统移到另一个没有土壤基质(纯水),而其它状态完全相同的水池时所做的功。或由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 势。 压力势(ψp)***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体系移到另一个压力不同,而温度、基质、溶质等状态完全相同的参比系统时所做的功。或在土壤饱和水的情况下,由于受压 力而产生土水势变化。 溶质势(ψS)***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体系统中移到另一个没有溶质而其它状态均相同的水池时所做的功。或指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而引起的土水势 的变化。

华中农业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813-土壤农化分析

. 华中农业大学201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纸 课程名称:813土壤农化分析第1页共3 页 注意:所葡答秦必须写在答题本上,不得写在试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填空题(共18 分,每空1分) 1.土壤有效棚常用提取剂为();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有效铸常用提取剂为 (〉;待测液中钮含量常用()方法测定;待测液中棚含量常用()方法测定。 2. 测定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可用(〉方法:测定土壤不溶性碳酸盐总量可用 ()方法。 3.测定土壤全磷,分解土壤样品方法有Na2C03熔融法、H C104比so4消煮法、Na O H 熔 融法等,其中(〉方法分解土壤最不完全,()方法分解土壤最完全。 4.在土壤农化分析中,用到与溶液中N03反应生成沉淀,重量法测定氮含量 的分析方法是();用到与溶液中K+反应生成沉淀,重量法测定伺含量的分析方法是(〉。 5. 植物样品中的碳含量可以采用()方法分析。 6. 开氏法测定土壤全氮时,为加快反应进行,需加入加速剂,其中增温剂常用 (〉,催化剂常用()。 7. 采集耕层混合土样时,为提高样品代表性,一般按照()路线布点采 样、混合,当采样量过多时,常用()法去掉一部分。 8. 外加热重铭酸何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析方法中,土壤有机质含量 学×的一Ji')×旷××× 计算公式为:土壤有机质C g.kgη="0×1000 口1

其中系数1.1的含义是(〉,系数1.724的含义是(〉,系数3.0的含义是〈)。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每题2分〉 1.催化极谱法测定溶液中的铝时,在反应体系中起催化剂作用的是()。 A. 苦杏仁酸; B. 氯酸盐; C. 高氯酸盐; D. 铅。 2. 下列哪种因素产生的误差为偶然误差。() A.仪器不准; B.试剂不纯; C.空气湿度变化; D.方法缺陷。 3.下列哪种物质不对重铭酸何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结果产生干扰〈)。 A.Cl-; B.Fe2+; C.co t; D.Mn2+。 4. 火焰光度法测定何时,标准曲线在高浓度时向下弯曲的原因是() A.基质效应干扰; B.光谱干扰; C.自吸收现象干扰; D.电离干扰。

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2012考研:《土壤学》易考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潜在肥力、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同晶替代、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矿质化过程、腐殖化系数 土壤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矿化率、腐殖化作用、激发效应、土壤基质、土壤密度、土壤比重、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比、土壤粒级、当量孔径、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分类、土壤质地剖面、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土壤孔性、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通气孔隙、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最大吸湿量、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含水量、毛管水上升高度、毛管水强烈上升高度、土壤水分有效性、重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壤水贮量、相对含水量、土壤蓄水量、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土壤饱和流、土壤非饱和流、土壤导水率、土面蒸发、土壤水汽凝结、土壤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SPAC、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溶质运移、对流、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土壤空气状况、土壤呼吸、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 土壤温度年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胶体、可变电荷、永久电荷、土壤电荷数量、土壤电荷密度、离子吸附、阳离子静电吸附、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互补离子效应、阴离子的静电吸附、阴离子的负吸附、阴离子的专性吸附、活性酸、潜性酸、水解性酸、交换性酸、石灰位、碱化度、土壤缓冲性能、土壤缓冲容量、土壤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粘着点、脱粘点、土壤塑性值、土壤塑性指数、土壤抗压性、土壤抗楔入性、土壤硬度、 土壤坚实度、土壤耕性、土壤压板、土壤宜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粘闭、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土壤沙化、土地沙漠化、土壤质量、全球土壤变化。 三、简答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简述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3、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及一般特性?

土壤学考试试题1

一、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0分,每题2分) 1.同一种土壤对于不同的林木其肥力是一样的…………………………() 2.辉长岩和流纹岩同属基性岩类,花岗岩和玄武岩同属酸性岩类………() 3.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它比矿物本身的颜色更具有鉴定意义……() 4.饱和条件下的土壤导水率Ks对特定土壤为一常数……………………() 5.一般地,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总孔隙度要小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 6.盐基饱和度,就是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率() 7.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有电荷价和离子的半径,据此,Ca2+的 交换能力应大于Mg2+……………………………………………………() 8. 用水制备悬液比用中性盐溶液制备悬液测得的土壤pH值要低………() 9.“最小养分”就是指土壤中含量最低的养分……………………………() 10.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 二、填充题(20分,每题2分) 1.一个成熟的典型土壤剖面一般包括、、、四个层次。 2.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和。 3.高岭石是型粘土矿物,蒙脱石是型矿物,其中 所带负电荷较少。 4.粘土矿物的基本构造单元是和。 5.卡庆斯基划分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界限是mm。 6.氮素肥料,根据其中氮的存在形态可分为、和三大类。 7.氢氧化铝是两性胶体,当pH 值高于时,带电荷,反之则带电荷。 8.硫酸铵一般为生理肥料,而硝酸钠为生理肥料。 9.影响土壤形成的五大成土因素是、、、 、。 10.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共分为7级,其中土纲、亚纲、、 属于高级分类单元,、和亚种属于基层分类单元。 三、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土壤肥力: 2.土壤腐殖质的矿质化过程: 3.交换性酸: 4.土壤密度: 5.土壤诊断层: 6、土壤有机质: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江西农大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安全农产品:指在当今认知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安全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是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人工全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现象和生态学原理,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而秤出来的农产品。 有机农业:是指按照有机农业标准,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农业资源,而不是利用农业以为的能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等)影响和改变农业

的能量循环。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的破坏及衰亡、草地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 土壤流失:是指土壤物质由于水力及水力加上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的侵蚀过程,也称水土流失作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称作自然侵蚀。 土壤盐渍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它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土壤潜在盐渍化的表象化。由于不恰当的利用,使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岩浆岩:地球内部呈熔融状的岩浆上侵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和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土壤次生潜育化:是指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主要是水稻土)从非潜育型转变为高位潜育型的过程。常表现为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土壤侵蚀模数:是指系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 土壤分类:是指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单个土体:是指能进行描述和采样,从而能据以鉴定所有土层的特性和排列,以及其他一系列特征变异的最小土体。 土壤分类学:是指土壤分类学是研究和描述土壤和它们之间的差别,探讨这种差别的因果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

土壤农化分析201512(复习)

资源化学分析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20分) 1. 系统误差 2 偶然误差 3.加标回收率 4.对照试验 5.开氏反应、开氏法 6.粗蛋白质 7 相对偏差 8 空白试验 9 稀释热法 10 好气培养法 11后煮 12 土壤全磷 13 土壤有效钾 14 粗灰分 15 粗脂肪 16 水溶性糖总量 17.肥料分析 18 土壤有效养分

二、填空题 (20分) 1 含有机质高于50g·kg-1者,称土样0.1g,含有机质为20~30g·kg-1者,称土样( 0.3 )g,少于20g·kg-1者,称土样0.5g以上。 2经典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干烧法或湿烧法,放出的CO2,一般用苏打石灰吸收称重, 或用标准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再用标准酸滴定。 3 在开氏法中,加速剂的成分按其效用的不同,可分为增温剂、催化剂和氧化剂等三类。 常用的增温剂主要是硫酸钾和硫酸钠。 4 土壤全磷测定时, 样品分解有Na2CO3熔融法、HClO4—H2SO4消煮法、HF— HClO4消煮法等。目前HClO4—H2SO4消煮法应用最普遍。 5土壤有效磷的化学浸提方法包括: (1) 用水作提取剂。(2) 饱和以CO2的水为提取剂。(3) 有机酸溶液为提取剂。(4)无机酸为提取剂。(5)碱性液为提取剂。 6 NH F—HCl法主要提取酸溶性磷和吸附磷,包括大部分磷酸钙和一部分磷酸铝和磷酸4 铁。 7 溶液中钾的测定,一般可采用火焰光度法、亚硝酸钴钠法、四苯硼钠法和钾电极法。 8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法、容量法、比色法及旋光法等。 9 测定土壤可溶性盐总量的方法有电导法和残渣烘干法。 10 样品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时,各种含氮有机物,经过复杂的高温分解反 应,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标准酸溶液滴定, 求出土壤全氮量。 11 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为: 代表性; 典型性; 适时性; 防止污染. 三、选择题(20) 1 土壤有机质一般约含氮5%左右。 2 测定土壤有机质应采用邻啡罗啉氧化还原指示剂。 3 土壤有机碳换算成土壤有机质的换算系数为1.724。 4 碱解扩散法要用碱性阿拉伯胶密封。 5 土壤全氮测定开氏法中一般没有包括土壤硝态氮在内。 6 土壤有效磷含量是一个相对指标, 只有用一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结果才有相对比 较的意义,不能根据测定结果直接来计算施肥量。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名词解释: 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12、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13、土壤熟化过程: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14、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15、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6、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cmol(+)/kg

华南农业大学《土壤学》试题大全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 2-1、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2、原生矿物: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 2-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 2-4、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2-5、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2-6、沉积岩:各种先成岩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产物经外力搬运后重新沉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2-7、化学或化学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 2-8、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2-9、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2-12、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2-13、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2-15、残积母质: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产物。 2-16、坡积母质: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移动沉积在较低处的沉积物。 2-17、河流冲积母质:经过河流长距离搬运而沉积的沉积物 2-18、风积母质:由风力搬运而堆积成的沉积物。 2-19、洪积母质:在山洪的作用下移动沉积在山前的坡麓、山口及平原边缘的沉积物。 2-20、浅海沉积母质:堆积于海岸边的沉积物。 2-21、湖泊沉积母质:湖水泛滥时产生的沉积物。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 3-2、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 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土壤农化分析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土壤农化分析基本知识 1、名词解释: 空白试验回收率有效数字精密度准确度绝对误差对照试验相对偏差平行性重复性 2、应掌握内容: 1)、误差来源问题 土壤农化分析的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采样误差、称量误差和分析误差,误差主要来源于采样误差,其次是分析误差;其中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由系统误差决定,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由偶然误差决定。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 2)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3)有效数字的保留问题 4)我国试剂的规格: 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 1、名词解释:风干土烘干土土壤质量含水量 2、土壤样品采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每一点采取的土样厚度、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 各点都是随机决定的,在田间观察了解情况后,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一般按S形线路采样。 采样地点应避免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的部位以及堆过肥料的地方。 一个混合样品是由均匀一致的许多点组成的,各点的差异不能太大,不然就要根据土壤差异情况分别采集几个混合土样,使分析结果更能说明问题。 一个混合样品重在1kg左右。 3、土壤样品的保存时样品瓶上的标签应包含的内容 4、耕层混合样品采集的原则 5、样品采集与制备的方法 6、掌握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与条件 7、风干样品处理时,测定项目与土壤过筛粒径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测定 1、土壤有机质的概念 2、土壤有机质测定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干烧法、湿烧法、容量法、比色法、直接灼烧法) 3、干烧法和湿烧法的优缺点 4、重铬酸钾容量法可分为几种?重铬酸钾外加热法与的稀释热法比较优缺点。 5、两种容量法原理,测定条件(反应温度、时间、指示剂的选择及颜色变化、校正系数、注意事项等) 第四章土壤氮素分析 1、名词:土壤有效氮土壤无机氮、土壤碱解氮开氏法 2、开氏法原理及优点 3、开氏法测定土壤全氮消煮时的条件 1)加速剂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所起作用,成分选择,用量等。 2)温度、时间,溶液清亮后为什么要后煮30分钟等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ESP:即碱化度= Na+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2,NO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土壤能吸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系___、 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_2∶1____ 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是 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水率下 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况下是 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解有机 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壤___、 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质量作 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12.土壤氮素的无效化的过程有:_氮素淋失_、_反硝化作用__、_氨挥发 _和__

第二节土壤的固相组成(1)

第二节土壤的固相组成练习卷(1) 姓名 1、土壤是由、和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2、固相部分包括和。固相物质的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其中矿物质占固相物质的,有机质占固相物质的;液相是指。三相物质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3、土壤矿物质就是。 土壤中的矿物质按其来源可分为和。 4、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 5、次生矿物是土壤中的的主要组成成分,次生矿物也叫 或。 6、粒级是指。 7、粒级分类:、、。 8、我国采用的土粒分级标准。以为土粒的上限,以为土粒的下限,以为界限把土粒分为物理性和物理性。 9、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主要有 以及等,其中四种元素含量最多。矿质土粒中不含元素。 10、土粒愈细,所含越多。 11、砂粒无、、和性。黏粒具有、、可塑性强,现象明显。 12、土壤质地指。常用来表示。 13、土壤质地分类是指。 14、我国多采用分类标准,根据 和的含量,将土壤质地分为。 15、灰化土类的中壤土,物理性黏粒占,物理性砂粒占。碱化及强碱化土类的重黏土,物理性黏粒占,物理性砂粒占。 16、土壤质地可以决定土壤、、、、、、和等各项性能。 17、不同质地土壤的合理利用,就是。 18、砂土可以种植、、、、、。黏土可以种植、、、。壤土非常适宜和。19、砂土有之称,因为早春,利于。黏土有之称,因为早春,不利于。壤土常被称为。 20、土壤质地的改良方法有,, ,。

第二节土壤的固相组成课前测评(2012.5.30)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土壤中的固相物质的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 A、50% B、60% C、80% D、95% 2、卡庆斯基制以()为界限,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 A、0.1mm B、0.5mm C、0.01mm D、0.001mm 3、土壤矿质土粒中不含()。 A、O B、Al C、N D、Fe 4、根据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百分率进行的土壤分类,叫做()。 A、土壤质地 B、粒级 C、土壤质地分类 D、土壤有机质 5、适宜砂质土种植的作物是()。 A、玉米 B、芝麻 C、小麦 D、果树 二、判断题。 1、土壤水分是土壤组成的三相物质中最活跃的部分。() 2、土壤中次生矿物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 3、地壳中所含的元素中,氧、硅、铝、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4、砂土类称为“冷性土”。() 5、改良土壤质地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增施有机肥。() 第二节土壤的固相组成课前测评(2012.5.30)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土壤中的固相物质的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 A、50% B、60% C、80% D、95% 2、卡庆斯基制以()为界限,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 A、0.1mm B、0.5mm C、0.01mm D、0.001mm 3、土壤矿质土粒中不含()。 A、O B、Al C、N D、Fe 4、根据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百分率进行的土壤分类,叫做()。 A、土壤质地 B、粒级 C、土壤质地分类 D、土壤有机质 5、适宜砂质土种植的作物是()。 A、玉米 B、芝麻 C、小麦 D、果树 二、判断题。 1、土壤水分是土壤组成的三相物质中最活跃的部分。() 2、土壤中次生矿物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 3、地壳中所含的元素中,氧、硅、铝、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4、砂土类称为“冷性土”。() 5、改良土壤质地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增施有机肥。()

土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讲解

土壤学名词解释 1.地球表层系统:指的是地球表层上屎大气对流层上界,下到海洋深处和岩石上部,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土壤圈和岩石圈组成的一个由非生物和生物过程叠加的物质体系。 2.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3.土壤质量:即土壤在生态界面内维持植物生产力、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或在自 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土壤具有动植物持续性,保持和提高水质、空气质量以及职称人类健康生活的能力。)4.养料库(矿质营养学说):土壤是植物养料的储存库,植物靠吸收土壤和肥料中的矿质养料而滋养。植物长期 吸收消耗土壤中的矿质养料,会使土壤库的矿质养料储藏量越来越少,为了弥补土壤库储量,可以通过施用化学肥料和轮作等方式如数归还土壤,以保持土壤肥力永续不衰。这一观点把土壤看做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养分和起无力支撑作用的介质,称为土壤“养料库”的概念。土壤学界把李比希的这一学说成为矿质营养学说。 5.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6.土壤腐殖质(humus)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由非腐殖质物质和 腐殖质物质组成 7.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当土壤有机质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土壤中有机质流通量达到土壤有机质含量所需的 时间,称作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 8.微生物多样性(microbia了diversity):又称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指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种间差异,包括生理 功能多样性、细胞组成多样性及遗传物质多样性等。 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oil microbial biomass):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103μm3的生物总量,包括细菌、真菌、放 线菌和小型动物,但不包括植物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通常是以生物量碳的含量表示的。 10.菌根(mycorrhiza):高等植物根系与一类特殊的土壤真菌建立的共生体。 11.根瘤:是指原核固氮微生物侵入某些植物根部,刺激根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物。 12.土壤生物之间主要分为竞争、互生、共生、拮抗、捕食和寄生关系。 (1)竞争关系(competition):是生物之间存在的最广泛的关系,通过对食物、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需求的物质互相竞争,互相受到不利影响。 (2)互生关系(syntrophism):是指一种生物的生活(主要指代谢产物)创造或改善了另一种生物的生活条件。 (3)共生关系(symbiosis):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形态上形成了特殊的共生体,在生理上产生一定的分工,互相有利,甚至互相依存,当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种生物是便难以独立生存。 (4)拮抗关系(antagonism):是指一种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其他条件,从而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他生物的现象。 (5)捕食关系(predation):是指一种生物直接捕食另一种生物的现象。 (6)寄生关系(parasitism):一种生物需要在另一种生物体内生活,从中摄取营养才能得以生长繁殖,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关系。 13.土壤水的类型(P58) (1)吸湿水:把烘干土重新放在常温、常压的大气中,土壤的重量又逐渐增加,直到与当时空气湿度达到平衡为止,并且随着空气湿度的高低变化而相应的做增减变动,上述现象说明土壤有吸收水汽分子的 能力,在土壤中以这种方式被吸附的水称为吸湿水。 (2)膜状水:在土粒周围的吸湿水层外形成薄的水膜,以这种状态存在的水称为膜状水。 (3)毛管水(capillary water):借助毛管力吸持和保存土壤孔隙系统中的液态水,可以从毛管力小的方向朝向毛管力大的方向移动,并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 悬着毛管水:是指不受地下水源补给影响的毛管水,即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后土壤中所吸持的液态水。 支持毛管水:是指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 (4)重力水和地下水: 重力水(gravitational water):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强度超过土壤吸持水分的能力时,土壤的剩余引力基 本上已经饱和,多余的水就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大孔隙向下流失,这种形态的水称为重力水。

土壤农化分析试题

土壤农化分析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1.土壤、植物和肥料样品的采集原则是:待测样品必须有________,随机取样后,均匀混合,缩分,组成平均样品。 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常用淋洗法或_________法处理土样,中性和酸性土壤用醋酸铵溶液处理,而石灰性土壤和盐碱土则用_________溶液处理土样。 3.中性、石灰性土壤中的有效氮常用_________水解后测定,所以也叫__________氮。 4.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用____________溶液浸提后,用部颁_____________测定。 5.玻璃器皿分的和 三种。 6.玻璃器皿洗涤的原则是,。 7.粗配试剂一般要求小数点后________有效数字,精配试剂一般要求小数点后________有效数字。 8.土壤农化分析一般用________试剂,标准溶液一般用________或________。 9.酚二磺酸法测定硝态氮有干扰,应加 来消除干扰。 二、简答题(每题1分,共8分 ) (1) 1.土壤常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和标准液的配制各仍用何种纯水、纯度有何要求? 2.减少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3.水溶性盐测定时待测液制备应注意什么问题? 4.凯氏法测定全氮的原理? 5.进行微量元素测定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6.钼锑抗比色法测溶液中磷的原理? 7.全钾测定应注意什么问题? 8.空白值是如何获得的? 三、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1分,共4分 ) (1) 1. 由于天平精度不够所引起的误差为 (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过失误差 D人力误差 2.引起误差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取样误差 D 方法误差 3. 速磷测定的工作曲线的绘制应为( )。 A每年 B每月 C每批 D一劳永逸 4. 滨海土壤中的的测定,应选用哪种方法适宜( )。 A硝酸汞滴定法 B氯电极法 C硝酸根法 四、多项选择(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选多选少或选错均不得分,每空1分,共3分 (1) 1. 推荐施肥应测定的项目包括( )。 A速效磷 B碱解氮 C锌 D砷 E硫 2. 凯氏定氮法测定氮的种类有( )。

(完整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p):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a) 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2.简述高岭组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亚热带土壤中多。华中、华南、西南。 1)1:1型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键,3-15cmol(+)/kg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塑性,粘结性,吸湿性弱。0.2-2μm 3.如何对土壤腐殖物质进行分组? 答:可分三组:(1)胡敏素: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2)胡敏酸: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3)富理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4.什么是土壤粘结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粘结性影响因素有: (1)质地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Ca2+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