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地法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土地法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土地法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土地法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土地法的概念:调整以土地为课题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土地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人们在对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过程中

所形成的,以土地为构成要素的各种社会关系,是法律关系主体对土地的拥有、利用管理和保护活动过程中,根据土地法律规范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土地法律关系的特征:一般特征:(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并受国家法律保

护的一种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特殊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特有特征:(1)国家对土地法律关系控制的垄断性(2)土地法律关系的相对稳定性(3)土地法律关系确立与变更的法定性

4.土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土地法律关系的主体(2)土地法律关系的客体(3)土

地法律关系的内容

5土地法律关系变化的发生条件:(1)法律规范(2)法律事实

6土地法律关系的保护:P23

7国家土地所有权的特征及范围:(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唯一和统一的权

利主体(2)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具有广泛性(3)国家土地所有权在内容上体现了“统一指导,分级管理”的思想(4)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四项全能通过法律规定将其中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固定给使用者,而国家仅保留最后的处分权

8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征及范围:(1)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具有广泛性(3)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内容上具有直接行使和间接行使的特征

9.土地他项权利概念:土地他项权利是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外与土地有密切关系

的权利

10.什么是用益物权:是指以支配标的物使用价值为内容的物权,或者说是权利人对他人所

有的物依法享有、占有和收益的限定物权

11.什么是担保物权:是与用益物权相对应的他物权,指的是为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

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

12.什么是相邻关系权?主要的相邻关系权有哪些: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3.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的概念、范围及特点:概念: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范围:(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

事业用地(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特点:(1)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对象是国有土地使用权(2)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用地限于国家机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大型能源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3)划拨土地使用权是以无偿方式取得(4)划拨土地使用权没有明确的期限(5)划拨土地使用权是一种限定条件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以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具有物权的性质,担起处分权能受到限制

1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范围、特点及方式:概念: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的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特点:法律特征:(1)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体必须是国家(2)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客体是土地使用权(3)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受让方可以是单位和个人(4)受让人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一项独立的财产权(5)土地使用权出让是一种由限期、有偿的行为基本特征:(1)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直接支配土地的物权(2)土地使用权是一种具有较强独立性的他物权(3)土地使用权权能的广泛性方式:协议、招标、拍卖、挂牌

15.国有土地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及方式:条件:(1)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是合法的土地使用权人(2)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3)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分割转让的,根据规定,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分割转让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批准,并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过户方式:出售、交换、赠与

16. 国有土地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的相关规定:P90

17.集体农业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的相关规定:

18.土地抵押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抵押人的权利:(1)对抵押物的占有权(2)对抵押物的使用收益权(3)对抵押物的处分权(4)就同一抵押物的剩余担保价值设定抵押权的

权利抵押人的义务:(1)妥善保管抵押物,不得对抵押物实施侵害(2)在抵押物被第三人迫索或列入强制执行范围时,应及时告知抵押权人,以妥善处理,保证抵押权的行使(3)不得妨碍抵押权的实行抵押权人的权利:(1)优先受偿的权利(2)保全抵押权(3)物上代位权(4)处分抵押权抵押权人的义务:主要在债务清偿之后,抵押权人应将实现抵押权后抵押物变卖价款的剩余部分返还抵押人,以及应将实施物上代位权所获赔偿金的所有权转换抵押人

19.什么是优先受偿权:是法律规定的特定债权人优先于其他债权人甚至优先于其他物权人受偿的权利

20.什么是保全抵押权:是指以确保债权实现为目的的抵押权

21.什么是物上代位权:是指保险标的因遭受保险事故而发生全损或推定全损,保险人在全额支付保险赔偿金之后,即拥有对该保险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代位取得对受损保险标的的权利和义务

22.什么是让与处分权:

23.土地使用权抵押实现的条件:P102

24.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抵押客体的范围和规定:

25.集体农业用地使用权抵押的客体的范围和规定:

26.我国主要的土地税费:(1)土地增值税(2)耕地占有税(3)城市土地使用税(4)房产税(5)城市维护建设费(6)营业税(7)个人所得税(8)印花税(9)资源税(10)契税(11)车船税(12)屠宰税(1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4)教育费附加

27.土地监察的概念:是一种行政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政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法对本辖区内土地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并对土地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28.什么是土地争议、有哪些类型:是指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使用土地过程中,或者国土资源管理机关在土地管理活动中,与他方产生的争执类型:(1)土地民事争议:土地权属争议、土地侵权争议、土地相邻关系争议(2)土地行政争议

29.简述土地民事争议解决的一般途径:协商、土地行政调处、诉讼

30.简述土地行政争议解决的一般途径:土地行政复议、土地行政诉讼

31.土地行政调处的概念及方法:是指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了实现法律法规的规章确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任务,应土地管理相对人申请或依职权处理涉及土地权属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32.土地仲裁的概念及特点:纠纷当事人在志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由第三者做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制度和方式特点33.土地行政复议的概念: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国土资源管理机关的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理决定,依法在过规定的时间内向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机关提请从新处理,上级国土资源管理机关依法从新进行处理,或复查、复审、复核、复验等活动

34.土地民事诉讼及土地行政诉讼的概念、区别:土地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在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配合下,依《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审理和解决与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相关民事纠纷所进行的整个活动及其产生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总称土地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法院审理后做出裁决的活动区别:1、受案范围不同2、诉的种类不同3、诉讼程序不同4、诉讼当事人参加诉讼前的身份不同5、诉讼目的和诉讼内容不同6、当事人的诉讼权责不同7、法院职能不同8、结案方式不同9、赔偿方式不同10、起诉期限不同

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考试试题完整版

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考 试试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本科管理学出题参考答案 3、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是:(第一章) (1)管理的主体√(2)管理的对象 (3)管理的目的(4)管理的手段 1、组织的各类资源(事物)是:(第一章) (1)管理的主体(2)管理的对象√ (3)管理的目的(4)管理的手段 1、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表现在:( P10 2、3 ) (1)不精确(2)复杂性 (3)边缘性(4)可靠性 2、管理人员按所处的组织层次可分为:( P12 1、2、3 ) (1)高层管理者(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4)作业人员 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有哪些 (P15—P16) 管理者的角色包括: 人际关系方面1、名义首脑,2、领导者,3、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4、监听者,5、传播者,6、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7、企业家。8、故障排除者。9资源分配者,10、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 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 5、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是指: P15 (第一章) (1)专业技能(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4)沟通技能 6、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方法是指:(第一章) (1)专业技能√(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4)沟通技能 1、企业 (P18)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进行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单位。 4、现代管理中,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主要有:(补充 1、2、3、4 ) (1)行政方法(2)经济方法 (3)法律方法(4)技术方法和教育方法

中国土地法律制度概述

中国土地法律制度概述 在2012年1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虽然目前具体修改条款还未可知,但有业内专家推测,此次修改,主要内容是提高征地补偿数额,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 在中国,土地问题历来都是一个基本问题。在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土地是农业之本。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对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自1986年《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中国逐渐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法律制度。 一、土地相关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二、土地分类 1、按土地性质分类 2、按土地用途分类(国有土地使用权)

三、名词解释 1、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1)农用地包括:耕地(包括基本农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包括设施农用地)。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建设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包括军事设施用地、宗教用地等)。 (3)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等)、其他土地(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滩涂等)。 2、国有土地、集体土地 国有土地:包括城市市区的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集体土地: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3、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1)土地利用整体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三)土地利用战略;(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

电大期末考试 最新备考题库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

3、行政法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二、案例 温州市原有甲、乙、丙、丁四家定点屠宰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屠宰许可证等证照齐全。1997年国务院发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该市政府根据其中确认并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规定发出通告,确定只给甲发放定点标志牌。据此,该市工商局将乙、丙丁三家屠宰场营业执照吊销,卫生局也将卫生许可证吊销。乙、丙、丁三家屠宰场对此不服,找到市政府,市政府称通告属于抽象行政 1.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B),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A. 行政职责 B. 行政职权 C. 行政管理 D. 行政诉讼 满分:2 分 2. 在我国,最高的行政立法主体是(C)。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全国人大 C. 国务院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评析:许多同学选B,答案应该是C.要认真审题。 满分:2 分 3. 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应当是(A)。 A. 既可以是事前监督,也可以是事后监督 B. 事前监督 C. 事后监督 D. 无权监督 满分:2 分 4. 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许可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机关和(D)。 A. 企业事业单位

3、行政法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二、案例 温州市原有甲、乙、丙、丁四家定点屠宰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屠宰许可证等证照齐全。1997年国务院发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该市政府根据其中确认并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规定发出通告,确定只给甲发放定点标志牌。据此,该市工商局将乙、丙丁三家屠宰场营业执照吊销,卫生局也将卫生许可证吊销。乙、丙、丁三家屠宰场对此不服,找到市政府,市政府称通告属于抽象行政 B. 被委托的组织 C. 社会团体 D.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满分:2 分 5. 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查处费用的行为是(C)。 A. 直接强制 B. 即时强制 C. 代执行 D. 执行罚 满分:2 分 6. 下列属于对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是(C)。 A. 劳动教养 B. 驱逐出境 C. 强制扣留 D. 行政拘留 满分:2 分 评析: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区别与对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7. 为了防止火灾蔓延,行政机关将处于下风向的房屋拆除的行为属于(B)。 A. 行政处罚 B. 即时强制 C. 代执行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历史沿革

一、土地管理法律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土地管理立法,从1949年至今,土地管理立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土地管理立法(1949年-1952年)这一时期立法的主要特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凡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要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土地立法(1953年-1957年) 这一时期立法的主要特点是:确定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制度。 1953年11月5日政务院第一百九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了《政务院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规定凡兴建国防工程、厂矿、铁路、交通、水利工程、市政建设及其他经济、文化建设等所需用之土地,均依本法征用之。凡属有荒地、空地可资利用者,应尽量利用,而不征用或少征用人民的耕地良田。 1954年公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

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对城乡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实行征购、征用或者收归国有。 1955年11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社员的土地必须交给农业生产合作社统一使用。 1956年6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入社的农民必须把私有的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 (三)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土地立法(1958年-1977年)这一时期立法的主要特点是: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制度。 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五十八次会议修正了《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1958年1月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常务委员会第九十次会议予以批准。 1962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所有的土地,包括社员的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等,一律不准出租和买卖。生产队所有的土地,不经过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战用。要爱惜耕地。基本建设必须尽可能地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耕地。

电大期末考试 最新备考题库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

1.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B),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A. 行政职责 B. 行政职权 C. 行政管理 D. 行政诉讼 满分:2 分 2. 在我国,最高的行政立法主体是(C)。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全国人大 C. 国务院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评析:许多同学选B,答案应该是C.要认真审题。 满分:2 分 3. 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应当是(A)。 A. 既可以是事前监督,也可以是事后监督 B. 事前监督 C. 事后监督 D. 无权监督 满分:2 分 4. 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许可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机关和(D)。 A. 企业事业单位 B. 被委托的组织 C. 社会团体

D.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满分:2 分 5. 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查处费用的行为是(C)。 A. 直接强制 B. 即时强制 C. 代执行 D. 执行罚 满分:2 分 6. 下列属于对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是(C)。 A. 劳动教养 B. 驱逐出境 C. 强制扣留 D. 行政拘留 满分:2 分 评析: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区别与对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7. 为了防止火灾蔓延,行政机关将处于下风向的房屋拆除的行为属于(B)。 A. 行政处罚 B. 即时强制 C. 代执行 D. 执行罚 满分:2 分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行政合同不必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B. 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一样适用契约自由原则 C. 行政合同相对方享有优益权 D. 行政合同在很多方面适用契约不自由原则 满分:2 分 9. 行政指导适用的原则是(A)。 A. 法律优先 B. 行政命令优先 C. 契约优先 D. 行政合同优先 满分:2 分 10. 关于行政处罚的具体量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C. 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D.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满分:2 分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行政处罚适用的前提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违法行为客观存在 B. 行政处罚适用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违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责任能力 C.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十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013最新土地法全文

2013最新土地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我国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概述

我国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概述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体系建设研究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优化探析绪论 【第二章】我国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概述 【第三章】我国《森林法》的基本概念和立法目的的完善 【4.1 4.2】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建议 【4.3 4.4】我国森林资源法律责任的完善建议 【第五章】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 【结论/参考文献】我国森林法的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我国森林资源法律制度的概述 2.1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20.36%,我国森林总面积为19545.22 万公顷。我国森林蓄积为137.21 亿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149.13 亿立方米。 1目前,全国有林地面积18138.09万公顷。按林种划分,公益林、商品林面积分别占52.41%、47.59%,其中公益林面积中特种用途林1197.82 万公顷、防护林8308.38 万公顷;商品林面积中用材林6416.16 万公顷、经济林2041 万公顷(其中油茶林320 万公顷)、薪炭林174.73 万公顷。

2按土地权属划分,国有林7246.77 万公顷,集体林10891.32 万公顷。(国有林占39.95%,集体林占60.05%)。按林木权属划分,国有的7143.58 万公顷,集体经营的5176.99 万公顷,个体经营的5817.52万公顷(国有的占39.38%、集体经营占28.54%、个体经营占32.08%)。全国现有天然林面积11969.25 万公顷,全国现有人工林面积6168.84 万公顷。其中天然林和人工林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65.99%和34.01%.天然林蓄积114.02 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蓄积的85.33%.人工林蓄积19.61 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蓄积的14.67%. 3我国的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0.62 公顷的1/4,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30.3%的2/3,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蓄积量68.54 立方米的1/7 强。造林良种使用率在林业发达国家为80%,而我国则仅为51%.我国的中、幼龄林比重较大,面积占乔木林面积的67.25%,蓄积量占森林蓄积量的40.03%.从地域分布上看,森林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在我国西南的川西川南、云南大部、藏东南,东南、华南低山丘陵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及西北的秦岭、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东南部等区域。而森林资源分布较少的地区则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地域辽阔的西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西藏大部。 因此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的特点是:总的储备量上仍然不充足,在森林资源的质量方面也较低,同时森林资源的地域分布也不均衡。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期末考试填空题

填空 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国家行政机关 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行政许可证 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 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或行政监察机关基于职权对犯有违法失职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采取的一种行政惩戒措施。行政处分 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权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行政授权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 是指行政相对方之间发生利害冲突,而又协商不成时,由行政机关出面调停以求达成妥协的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 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代执行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行政强制 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行政相对方 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执行罚 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即时强制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 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行政侵权行为 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行政合法性 A 按照审计的时间,审计监督可以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以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和监督机关。 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B 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的行政处罚。 把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必经阶段,即复议前置原则,是一些国家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C 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的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 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民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进行。 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D 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方式。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可以适用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F 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即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具有行政行为得以实现的制度。 G 《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人事监督。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3、教学原则:教育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最新土地法案例

土地管理法案例

案例一: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非法占地案 2003年7月,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的哥哥周某代其与某某区书院镇农业服务中心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协议规定了甲方书院镇农业服务中心自愿将15亩土地流转给乙方周某用于办企业。乙方按每年每亩3000元价格付给甲方土地流转金,流转期限为三十年,从2003年9月1日起至2033年8月30日止。2006年2月,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在未依法办理土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开始在某某区书院镇三三公路4588号处开工建造厂房。 2006年2月27日,某某区房屋土地执法大队责令停止施工并发放停工通知单,但该公司继续施工直至5月份被迫停工。2006年11月书院镇镇政府曾责令其限期自行拆除,该公司拒不拆除。2007年4月该公司又继续施工,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执法人员再次责令其停工并于2007年4月3日向其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但该公司在土地执法专项行动期间仍然继续施工,顶风作案。 经现场勘测,该公司占用土地面积为10441.78平方米,现地面已建成3幢厂房3036.93平方米,3幢工棚266.6平方米,一幢门房45.08平方米。经查,该地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本农田,原为书院镇农业服务中心的集体土地。根据上海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提供的土地鉴定报告表明:该地块范围内耕作层均已遭严重损坏,不能耕种。 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关于“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的规定,属于非法占地。 此案引起了某某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区委区府主要领导指示有关部门严肃依法查处,坚决打击非法占地行为。日前,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非法占地的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一、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二、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三、处以罚款人民币叁拾壹万叁仟元整。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三百四十六条规定,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上海市房地资源行政执法总队已将此案移送上海市公安局某某分局,2007年12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某某分局决定立案侦查。 由于上海某某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拒不执行上海市房地资源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2007年7月10日上海市房地资源管理局依法向上海市某某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07年11月21日上海市某某区人民法院作出准许强制执行的行政裁定书。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查处之中。 案例二:上海某某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某某工贸有限公司非法占地案 2004年10月20日,上海某某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奉贤区金汇镇人民政府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租赁金汇镇乐善村11组集体土地80亩,每亩每年10.3万元。2005年2月开始,该公司未经依法批准,在擅自占用租赁的土地上建造厂房。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期末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2004 - 2005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A卷) 、单项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 《学记》 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 学》 2.《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 洛克 B. 夸美纽斯 C. 卢梭 D. 杜威 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 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 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 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 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4. 实行双轨学制的国家以为代表。 A.英国 B.美国 C. 苏联 D. 中国 5.着眼于训练学生的心理官能,偏重发展智力的教学理论是 A. 传统的教育理论 B. 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 现代教学论 6.儿童中心论的主要代表是 B .凯洛夫 C .赫尔巴特 D .杜 7.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是 A .夸美纽斯 B .凯洛夫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 )15. 学生自发形成和组织起来的群体叫 )8. “以尽可能大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 的中心思想 10.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立性 11. 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发展学生的智力 道德品质 12.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搞好教学评价 )13. 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 )1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 B. 教师的正面教育 A.布鲁纳课程结构论的中心思想 B .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核心 C .赞可夫教学论的中心思想 D .赫尔巴特教学论 9.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 B. 理解教材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A .教育具有社会性 B .教育具有相对独 C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 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 C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 .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 B .培养学生的能 A. 备好课 B. 上好课 C. 抓好课后的教导 D. A .社会活动能力 D .道德情感 B .自我教育能力 C .道德认 A. 班主任工作 C. 能动的道德活动 D. 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

(一)井田制 主要内容: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要交贡赋。农民终生不得离开土地,更不准转业。 是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还保留有原始社会公有制下农村公社对土地管理的某些形式或曰外壳,但其性质已是一种奴隶制下的土地剥削制度。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西周的各级统治者把井田分为三类。他们各自把其中最好的部分(即位于河流附近、背山向阳的平展土地)成千块、上万块地留给自己,叫“公田”。因为公田的面积很大,所以也叫“大田”,驱使奴隶集体耕种。 瓦解: 春秋晚期,井田制逐渐瓦解了。 促成这一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私田出现。早在西周中期,诸侯王瞒着周王室开垦的田地。开辟和耕种大量私田,需要大批劳动力。当时“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用奴隶制的办法已不能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奴隶的逃亡,井田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公元前660年左右,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标志着劳役地租已转化为实物地租,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个历史性的进步,在当时各诸侯国的影响很大,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正式废除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而一律征税。标志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公元前548年,楚令尹子木整顿田制,视土地高下肥瘠,“量入修赋”,其后各国也纷纷效法。 本来这些改革的目的在于维护旧秩序,但它们既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已成的事实,从而事与愿违。在井田制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缺口接二连三地被打开,井田制的瓦解崩塌就是必然的趋势了。 (二)屯田制 屯田制指的是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屯田制就是以屯

202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码:2110; 课程代码:01712; 适用专业及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A)。 A.两人 B.三人 C.四人 D.五人 2.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惩戒措施是(B)。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行政强制 D.行政司法 3.消防队为灭火,需要铁路部门运载消防器材,铁路部门免费优先为消防队运输的行为在行政法上属于 (C)。 A.行政强制权 B.行政受益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先行处置权 4.违法行为在(C)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5.下列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B)。 A.罚款 B.国防行为 C.没收财物 D.强制摊派 6.行政职责的核心是(A)。 A.依法行政 B.强制性 C.可处分性 D.先行处置 7.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的行为罚的是(D)。 A.责令停产停业 B.暂扣许可证 C.吊销营业执照 D.没收财物 8.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我国录用公务员的法定条件的是(D)。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年满十八周岁 C.具有良好的品行 D.具有良好的相貌

9.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许可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的行政机关和(D)。 A.企业事业单位 B.被委托的组织 C.社会团体 D.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10.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B)。 A.二人以上的双数 B.三人以上的单数 C.四人以上的双数 D.五人以上的单数 (二)多项选择题 11.行政行为无效的原由有(ABD)。 A.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B.明显超越职权 C.不适当 D.没有实施的可能 12.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目的是制裁违法 B.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 C.适用对象是行政相对方 D.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13.关于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B.当事人应当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C.所有听证,必须公开举行 D.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14.《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是(CD)。 A.法律 B.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文件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法规 15.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质主要表现在(ABC)。 A.行政立法是有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 B.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C.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D.行政立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 二、填空题 16.行政法是调整____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____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行政权;行政权 17.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____、能够以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权力独立 1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____。 被告 19.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____和____的活动。 行政法规;行政规章 20.《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____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

土地法全文

2013最新土地法全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四章耕地保护 第五章建设用地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

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第五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八条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第九条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中国土地制度概况

第1章土地制度的一般与我国城市 土地制度概况 1.1 土地制度的一般 土地制度是一个经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较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土地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经济规则和经济关系的总和。研究所指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1.1 土地所有制及其发展趋势 所谓土地所有制,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通常,它需要通过国家法律的确认并受到保护。土地所有制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一般而言,土地所有制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而社会生产方式归根到底又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因此,历史地看,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当然,在每个具体的历史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还要受到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制、历史传统与习俗、要素禀赋状况、技术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其不同而不同。 现阶段,从世界范围内看,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也是有差别的。对此,有的学者经过比较、综合,认为当今世界上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有14种①,并对这些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公私程 ①柴强.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1~10。作者认为,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有: 全民与国家所有、国家与中央政府所有、国家与各级政府所有、各级政府分别所有、国王与国家所有、土地上级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合作组织集体所有、公共事业部门或团体所有、部落(或氏族、村社、宗族)所有、数人合有、数人共有、股份公司式所有、区分所有建筑物持分所有土地、个人所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