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下册数学疑难习题解析

三年级下册数学疑难习题解析

三年级下册数学疑难习题解析
三年级下册数学疑难习题解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典型错误(1)16×5=80(平方米)80÷6=15(千克)(2)16×5=80(平方米) 6÷80=

疑难解析

6÷80在三年级是无法计算的,所以本来就不怎么理解的学生想当然地换成了80÷6。也有部分学生想到了6÷80,且比较坚定,但计算受到了限制。只有少数学生把6千克换成了6000克,但依然收到了计算能力的限制。于是原本信心满满的孩子也有点无从下手了。部分孩子在解答完第一问后干脆不动笔了。

两个班只有五个孩子全对。显然,这些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是非常棒的。

解决策略

根据学生的算式80÷6=15(千克),分析这是在求“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吗?那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借助简单的图示,让学生知道了80÷6=15(平方米)求出的是“多少平方米的阔叶林能制造1千克的氧气”。要求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必须是氧气的总量除以阔叶林的面积。

引导学生再一起读题,部分学生因为已经注意到单位的不同,因此将最后的“克”读得特别响。(其实一开始就有较多的学生关注到了这里,觉得这题有点麻烦。)这样一来,原本不注意的学生也加以注意了。而一开始想到6÷80的学生也找到了问题所在,应该把6千克换算成6000克。

但还有问题,6000÷80是四年级要教学的计算内容,得到算式后,孩子们还是嚷嚷着不会算。我和学生说明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计算内容,现在我们可以把这题看成600个十除以8个十,计算600除以8就可以了。商的结果不需添0。一开始就算对的学生非常有成就感。

解析人刘莉亚县(市、区)学校天妃小学小学数学三年级六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书本第45页练习十一第5题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算式列成:(75+25+35+81)÷4=54(千米) 算式列成:(75+25+35+81)÷3=72(千米)

疑难解析1、之前做过的关于求平均数的练习题都是告诉几个数就除以几,也就是求出几个数的和就除以几,而此题要绕一个弯,得先求出4段路程的和,然后问题求的是这三天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

2、学生缺乏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看到题目中的数据马上就计算了,而没有细细分析题目的关键字。

解决策略1.增强孩子的生活经验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新课标也提出了“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说明了数学和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给孩子们渗透一些数学知识。一方面可以增进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能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

数学活动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是一种充满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活动,解决数学问题是有一定的策略的,而孩子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方法的习得,能力上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正是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活动自己的大脑,让他们在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是这样,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是这样。

3.贯通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审题能力

解决问题是相当综合的,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整合了单元之间的知识,同时也渗透了学科之间的知识。特别需要良好的读题能力,跟语文学科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解决问题需要良好的读题解题能力,读题是基础,审题是关键,特别是需要选择信息的题目,更需要孩子们敏锐的目光,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贯通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审题能力。

解析人沈长县(市、区)学校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课本62页练习十四第12题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

平湖实验小学301班共61人,其中1人不计。

第一次:学生在学习了口算和估算后所做的练习。结果:全班56人一致做成200×20=4000(千克);

只有4人正确:①200×20=4000(千克)100+4000=4100(千克)

②200×20=4000(千克)4000+100=4100(千克)第二次:复习阶段我又让学生做了这个练习题。结果:做对的有47人,占78.33%。做错的有13人,还占21.67%。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三下数学书P 86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学生理解上有难点:“洒水的宽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车行驶6分钟。”因此学生对题目不能分析清楚。

疑难解析

这道题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教材设计理念,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然设计了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是否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如果学生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接下来就要突破题目中“洒水的宽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车行驶6分钟。”这两个学生理解的难点,其实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用数形结合来简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解决策略

通过教师向学生的了解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现场进行动态演示。这样的演示能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洒水车工作的画面,也能够让没看见过洒水车的学生形成一定的感知。当学生都有了这样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时,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看图,并要求学生想象洒水车的工作画面,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逐步过渡到数学表象的建立。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时设计了一个动态演示图片信息的过程,在黑板上演示洒水车的工作,拿起一块湿抹布往黑板上一按,“假如我用这块湿抹布当作这辆洒水车,接下来请你仔细观察它是怎样工作的。”教师将湿抹布往右一擦,黑板上立即留下了一个长方形。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对于题目的图文信息解读更加清晰,更好地理解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形成了清晰的解题思路。

解析人朱冬梅县(市、区)学校平师附小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课堂作业本》P40

习题摘录

把两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新的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先画一画,再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解决策略

先让同学们读懂题目条件: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长都是36厘米,宽都是18厘米,想一想怎么拼,把拼成的2个图形画出来,观察、计算得出竖着拼拼成了一个边长是36厘米的正方形,用周长公式计算出周长是36×4,横着拼,得出新的长方形长72厘米,宽18厘米,用周长公式计算出周长是(72+18)×2。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用公式计算得出:36×36、72×18,面积大小一样。还可以想拼成的图形面积就是原来一个图形面积的2倍,就是36×18×2,两个图形都是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成的,面积相等。

解析人彭燕平县(市、区)学校钟埭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课本81页第11题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计算周长时图1:10×4+4+6=50厘米

图2: 10×4+4×2+6=54厘米

图3:10×4+2×6+4=56厘米

疑难解析

这题做对的同学不多,有的同学这样解答:图2:10×3+2+4+6+4+2=48厘米,图3:10×3+4×2+2×6+2=52厘米。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凭主观臆想和直觉,认定了剪下一个长方形后正方形上面这条边左右两侧剩下的长度。认为图2两边都剩下2厘米,图3的左边是4厘米,右边是2厘米。这样的情况算比较好的,如果把它当成假设法倒也可以成立。当然还有更多的同学不理解剩下部分周长的含义。没有去掉图中虚线的部分。

解决策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我先让学生用铅笔勾出剩下部分的周长。再启发学生看图思考,发现第1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同,后两种情况,剩下部分的周长比原正方形长。那后两种情况,剩下部分的周长比原正方形增加了哪几段?用彩笔勾出。这样就不难发现图2的周长=10×4+4×2=48,图3的周长==10×4+6×2=52。最后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种不同剪法,剩下部分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解析人俞雅娟县(市、区)学校林埭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课本105第14题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

①954÷2=477张

②954÷3=318张

疑难解析错误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审题,遗漏题目中的信息。

①954÷2=477张,错误原因是不发现或没看懂题目暗示的信息:

第一场:10:00——11:30

第二场:13:30——15:00

第三场:18:00——19:30 就是每天放3场。

②954÷3=3张,是没有理解题目暗藏的信息:“昨天和今天共售出954张票”意思是2天共售出954张票.

解决策略

像这样的图文结合的题目,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寻找题目中的每一个信息,然后把所有的信息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再解决问题。“儿童剧场2天共售出954张票,每天要放3场电影,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这样学生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954÷2÷3=159(张)或954÷(2×3)=159(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会说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多提示多训练,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经验,提升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六册疑难习题解析

小学数学 三 年级 六

册疑难习题解析

疑难解析

学生对于问题求每份数不是很清楚,对于“如果它每天能制造氧气

6

千克”这句话中6千克氧气是整个阔叶林制造氧气的总千克数不能理解到位,所以造成解题的错误。

解决策略本题理解的难点应该是分析清楚这句话:“如果它每天能制造氧气6千克,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先理解“它”是指“80平方米的阔叶林”,也就是共有80个1平方米;再分析出6千克氧气是整个阔叶林每天制造氧气的总千克数,然后分析问题是要求算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制造氧气的克数,也就是算每份数,用总数÷份数=每份数

解析人朱冬梅县(市、区)学校平师附小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习题出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P37第6题。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

这是一题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孩子们独立完成时,错误率还是比较的高。

主要是信息随意套用。

疑难解析

1.从生活情境直接到解决问题的跳跃。

此题也是建立在情境中的一个问题解决,试图通过这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整个过程往往有跳跃性,对于优等生而言,思维完全能够理解题意,知道这么多的信息如何来正确选用解决相应的问题,或者也会从问题着手,寻找相关的信息来解决。但是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动作的层次,因此这一题的信息多,且又分散在主题情境的各处,因此他无法有序衔接,正确解答。

2.对话式图文教学存在的复杂性。

图画的复杂性,信息的增多,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多余条件的存在,给学生选取有用的量造成干扰,因此出现错误的解决。

解决策略

1.读题理解。让孩子独立读懂题意,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2.适当的情况下画线段图进行解释解题过程,“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分析每一个小题解题的主要意思(1)一箱冰棍30根,8箱冰棍4天全卖完了。杨叔叔平均每天卖多少根冰棍?列式是30×8÷4或者30×(8÷4)=60(根)。

(2)一箱冰棍30根,3元一根。8箱冰棍4天全卖完了。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列式是3×30×8或者3×(30×8)=720(元)。也可用上题的得数列式,3×60×4或3×(60×4)=720(元)

4.完成后,让孩子对自己的列式作出解释,培养孩子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解析人倪培培县(市、区)学校平师附小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人教版第三单元第45页练习十一第5题

习题摘录

典型错误(75+25+35+81)÷4

疑难解析

1. 对于平均数的含义还不是理解最透彻。一部分孩子只知道求平均数用除法计算,但是没有仔细思考具体题目的具体意思。

如上一题:他一看用上的是四个数,4个数的总数求平均数想当然是除以4份,没有考虑到题目要求的是每天行走的路程,应该思考一共有几天,就是平均分成几份。

2. 根本不理解这一题要求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疑难习题解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1.物体的观察,一个立体的图形从正面看,侧面看,下面看得到的 不同的平面图形。 2.因数和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 的因数。12/6=2,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3.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能被2整除的数字是2的倍数 4.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以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能被3 整除的是3的倍数。 5.5的倍数:个位上是0,5是3的倍数。 6.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7.整数中是2的倍数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8.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9.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0.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11.偶数+偶数=偶数 12.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定点。 13.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14.长方体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15.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16.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17.正方体每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18.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9.正方体的表面积=长*宽*6 20.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a*b*h 21.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a*a*a=a^3 22.V=S*h 23.容积是指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单位是升或者毫升。 24.1L=1000ml 25.1L=1dm^3 26.1ml=1cm^3 27.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是一些物体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8.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9.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例如;2/3的分数单位是1/3. 30.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31.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 大于或者等于1. 32.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不为 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最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姓名: _____ 班级 _____ 分数: _____ 一、填空。(第1、4、7、12、14小题各2分,第8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各1分,共21分。) 1、50厘米=( )分米 2000千克=( )吨 1米-60厘米=( )分米 5厘米-24毫米=( )毫米 2、测量从东莞到北京的距离,用( )作单位。 3、在进位加法中,不管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都要向( )进( )。 4、算一算,这些商品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5、用5、0、8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是( )。 6、一个数除以8,商是6,余数是7,这个数是( )。 7、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2分) 数学书厚7( ) 贝贝的身高是13( ) 小华跳绳14下用了10( ) 大象的体重是6( ) 8、在 里填上“>”“<”或“=”。 31千克吨 31×千克20克克 2千米米 9、从7:00到9:20,经过了( )小时( )分。 10、两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减少了( )厘米。 11、四边形有( )条边,( )个角。 12、写出合适的分数,并涂上颜色。(2分) 原价:128元 现价:69元 原价:980元 现价:788元 便宜: 元 便宜: 元 ( ) ( ) ( ) ( )

14、连一连。(2分) 19÷2 14÷3 22÷7 30÷4 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把一个苹果切成2份,每份是它的 2 1 。…………………( ) 2、在只装有蓝色球的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蓝色的球。……( ) 3、565×7的积的最高位是千位。……………………………( ) 4、64÷7=8……8。……………………………………………( ) 5、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也分别相等。………………( )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入( )里。(4分) 1、太阳绕地球转,这是( )的。 A 、可能 B 、不可能 C 、一定。 2、把四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 )。 A 、10厘米 B 、8厘米 C 、12厘米 3、一杯牛奶,喝了 7 6 ,杯中还有( )。 A 、61 B 、71 C 、1杯 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5,商是6,被除数最大是( )。 A 、30 B 、34 C 、35 四、计算。(26分)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8分) 30×4 = 312×2 ≈ 460+250 = 270-90 = 32÷7 = 24÷6 = 2600-2000= 73 + 7 4 = 96-94= 1-41 = 308 +107≈ 3000+200 = 1000×5= 120×0 = 52÷7 = 300×9 =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四个季度 1、2、3、月ー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间年) 4、5、6、月-第二季度91天7、8、9、月--第三季度92天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 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31永不差 四、六、九、十一,30天,只有二月有变化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公历年份是四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般的公历年份÷4 ,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钟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经过的天数来计算: 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1=经过的天数 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 现在的年-原来的年份=周年) 经过时间的小时数:结束的时间- 开始的时间=经过的时间 六、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公式:长X宽长=面枳÷宽宽=面积÷长 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边长 2.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计算。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4.(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2)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3)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他们之间的进率) (4)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他们的进率) (5)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展开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使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水平。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因为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实行探索、发现,在理解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展开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使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水平。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点,提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能够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能够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能够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能够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实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实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实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重难点和题库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重难点和题库知识点整合: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等式和方程的关系:等式包括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方程。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4.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的基本步骤:(1)写设句;(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3)解方程; (4)检验;(5)写出答句。 分数 【知识要点】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带分数 5.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1.根据假分数的含义解决;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用除法计算。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直接除以分母来计算;2.小数化成分数,看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添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回顾】 1、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约分的方法: (1)分步约分法:在约分时,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得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最简分数,这种约分的方法叫分步约分法 (2)一次约分法:在约分时,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一次就得出和原分数相等的最简分数,这种约分的方法叫做一次约分法 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的方法:通分时,用原来几个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为了计算简便,通常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分数化成用这个公分母作分母的分数

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观察下图,可知商店两天一共进了()种文具. A. 8 B. 9 C. 12 2.比大,比小的分数()。 A. 没有 B. 有一个 C. 有无数个 3.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周长就扩大()倍。 A. 2 B. 4 C. 8 4.5的7倍()6的6倍.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5.小芳家、小洋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直线的路上,小芳家离学校980米,小洋家离学校350米,小芳家和小洋家不可能相距()米。 A. 630 B. 280 C. 1330 6.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2圈后,还差()米是1千米。 A. 800 B. 600 C. 200 7.王阿姨到超市购买家电,一台电风扇273元,一台微波炉885元,买回这两种家电,主阿姨带( )钱比较合适。 A. 1000元 B. 3000元 C. 1200元 8.要使“3□6×3”的积的中间有0,□里最小填()。 A. 0 B. 1 C. 2 D. 3 9.刘翔跑110米栏需要13()。 A. 分钟 B. 秒 C. 小时 二、填空题 10.三年级有122名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取得优秀成绩。其中语文得优秀的有65人,数学得优秀的有87人。语文、数学都得优秀的有________人。11.用分数表示下图的阴影部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张大伯用篱笆靠墙围一块长方形花圃,花圃的宽是8米,长是宽的2倍。围这个长方形花圃至少需要篱笆________米。 13.407×5的积的中间有________个0,350×8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 14.8是________的2倍,7的9倍是________。 15.可可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7月底8月底9月底10月底 415540680735 千瓦时,她家8月份至10月份总的用电量是________千瓦时。 16.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或运算符号. 3分=________秒 10________0=0 2800千克-800千克=________吨 70厘米=________分米 1分40秒=________秒 4千米-2千米=________米 5吨=________千克 0________9=9 2时=________分 17.果园里有梨树592棵,桃树304棵,梨树和桃树大约一共________棵,梨树比桃树大约多________棵。 18.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 15分=________时 18时=________日 三、解答题 19.三年级有40人,在喜欢吃的苹果和香蕉中,每人至少选了一种。喜欢吃苹果的有32人,喜欢吃香蕉的有24人,两种水果都喜欢吃的有多少人? (1)在图中填上相应的数据。

三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考点汇总,一份就够了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东、南、西或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3.能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P3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 2.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 第二课时 课题:认识平面图 教学内容:P4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帮助学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2.学生在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方法,进一步形成方位感,培养空间观念。 3.在看图、填图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并能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集锦

《平均数》教学案例 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 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师: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儿主意。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凯旋队”) 师: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 记录。 预备,开始!20秒后,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凯旋队”: 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凯旋队”。“胜利队”服 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凯旋队”的总数 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师:现在胜利者是“凯旋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师:现在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 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重难点试题全套

期末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卷1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对比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28分) 1.42的因数中,质数有(),合数有(),()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14和21的最小公倍数是(),100以内14和21的公倍数有()。 3.18和24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 4.a=10b(a、b都是非零整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8,最小公倍数是48,其中一个数是16,则另一个数是()。 6.9路公共汽车每10分钟发一次车,11路公共汽车每15分钟发一次车,两车同时发车后,至少经过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这是求10和15的()(填“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7.学校购回75朵红花,60朵黄花,将红花、黄花搭配插在花瓶中,并且每个花瓶中的搭配要完全相同,两种花都正好用完。要求最多能插多少瓶,是求75和60的()(填“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此时每瓶中红花有()朵,黄花有()朵。 二、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3分) 1.两个不同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2.相邻两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

积。 ( ) 3.五(1)班评选的“爱心少年”占全班人数的18,“才艺少年”占全班人数 的110,五(1)班至少有40人。 ( ) 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6分) 1.只有公因数1的一组数是( )。 A .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B .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 C .2和奇数 2. a 和b 都是非零自然数,且a ÷11=b ,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11 B .a C .b D .无法确定 3.有一块长48 cm 、宽42 cm 的长方形花布,不浪费边角料,剪出 若干个相同的正方形布片。正方形布片的边长不可能是( )cm 。 A .2 B .3 C .6 D .12 四、我会按要求正确解答。(共32分)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每题4分,共16 分) 8和15 66和22 35和28 46和23 2.先约分,再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每题4分,共8分)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六(1)班有46人,喜欢打乒乓球的有32人,喜欢打羽毛球的有26人,既喜欢打乒乓球又喜欢打羽毛球的至少有()人。 A. 11 B. 12 C. 13 D. 14 2.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图形,周长最长的是()。 A. B. C. D. 3.250×6的积的末尾有()个0. A. 1 B. 2 C. 3 D. 4 4.5的7倍()6的6倍.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5.下面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A. 247+154=401 B. 613+69=672 C. 358+163=521 6.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2圈后,还差()米是1千米。 A. 800 B. 600 C. 200 7.与78最接近的一个整十数是()。 A. 60 B. 70 C. 80 8.钟面上,秒针走一小格是()。 A. 1秒 B. 1分 C. 5秒 9.小兵和小花一起喝一瓶果汁,小兵喝了这瓶果汁的,小花喝的比小兵多一些,小花喝了这瓶果汁的()。 A. B. C. D. 二、填空题 10.北街小学三(1)班有55个同学,一次半期测试后统计语文成绩达到优秀的有39人,数学成绩达到优秀的有41人,语文和数学成绩都达到优秀的有________人. 11.在横线里填上“>”“<”“=”. ________ 82×9________700 951×6________6300 460+80________500 700千克________7吨 500毫米________5分米 12.绕着边长为500米的正方形人工湖走一圈,走的路程是________米,合________千米. 13.估算465+397,因为397接近________,所以465+397的和接近________; 估算231×3,因为231接近________,所以231×3的积接近________.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归纳 一、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突破建议: 1.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1)在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2)在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例如: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时,首先要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点子图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让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然后,再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汇报使学生明确如何划分点子图、算式表征了哪种计算方法,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最后,在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时,可以让学生再次利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结果,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掌握好算法。借助点子图,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去表达和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为抓手,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掌握“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等关键知识以及形成的学习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笔算的重要基础。由于在计算过程中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有时还有进位问题,任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分解质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2和所有奇数互质;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概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104×3表示()。 2、小明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8秒,照这样他从一楼走到五楼用()秒。 3、一米长的绳子,截下它的1∕10,应截下()分米,截下它的1∕2,应截下()分米。 4、因数、因数、积都是同一个数,这个数是()或()。 5、一天中的上午,有7时、11时、10时30分、6时、9时、8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把这些时间排列起来()。 6、 4700千克-700千克=()吨 1厘米-7毫米=()毫米 1吨-200千克=()千克 950米+1050米=()千米 7、(填“<”“>”或“=”) 2分()200秒 150分()3时 80毫米()8厘米 8、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是()秒。分针走1大格是(),时针走1大格是()。 9、下图(左)中有()个平行四边形。 20米 40米 10、上图(右)的周长是()米。 二、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10分。) 1、把1厘米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1毫米。() 2、一个图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图形一定是正方形。() 3、2与1的和、差、积、商中最大的是积,最小的是商。() 4、7×7和7+7的意义相同。()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增加8厘米() 6、除数是3的除法,余数可能是1、2或3。() 7、120×5的积末尾只有一个0。() 8、如果A×B=0,那么A和B中至少有一个是0。() 9、7个1/7米是7米。() 10、小红和小颍比赛跳绳,小红2分钟跳了190下,小颍3分钟跳了240下,小颍跳的快。() 三、快乐ABC(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每题1分,共9分。) 1、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 A变大B不变 C 变小 2、把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1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我仅从四个方面,借助教学案例分析的形式,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个人数学教学的体会,这四个方面是: 1.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动态调整; 3.对数学习题课的思考; 4.对课堂提问的思考。 首先,结合《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案例1:《勾股定理》一课的课堂教学 第一个环节: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4幅图形和表格):观察、计算各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完成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 图1 图2 图3 图4 生:从表中可以看出A、B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C的面积。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B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正方形C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里,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数”与“形”的密切关联,形成猜想,主动探索结论,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自然得到运用和渗透,“面积法”也为后面定理的证明做好了铺垫,双基教学寓于学习情境之中。 第二个环节:证明勾股定理的教学 教师给各小组奋发制作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纸片,先分组拼图探究,在交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能力 (试图发现拼图和证明的规律:同一个图形面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学生展示略 通过小组探究、展示证明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面积计算知识与要证明的代数式联系起来,并试图通过几何意义的理解构造图形,让学生在探求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运用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右图):右图是由两个正方形 组成的图形,能否剪拼为一个面积不变的新 的正方形,若能,看谁剪的次数最少。 生(出示右图):可以剪拼成一个面积 不变的新的正方形,设原来的两个正方形的 边长分别是a、b,那么它们的面积和就是 a2+ b2,由于面积不变,所以新正方形的面积 应该是a2+ b2,所以只要是能剪出两个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把它们重新拼成一个 边长为 a2+ b2 的正方形就行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又到了期末了,看看这学期你想都学会了些什么吧。认真一些,仔细一些,想信自己的实力,加油! 一、轻松口算,我能行(10分) 300×2= 101×5= 47÷9= 0×108= 85-46= 36+64= 298+105 ≈ 4 ×503≈ 1-5 3= 85+8 3= 二、我会填(20分) 1.甲数是乙数的6倍,乙数是17,甲数是( )。 2.课桌高7( ),小云身高128( ),教室长10( )。 3.( )÷( )-7……7,被除数最小是( )。 1、.、,、2 4.4 1 +( )=1,1-( )=9 2。 5.太阳( )从西升起。 6.一列火车本应在8:15到站,因为晚点20分钟,它( )到站。 7.两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378,另一个加数减少189,和增加( )。 8.三个人站成一排照像,有( )种不同的排法。 9.找规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5,15,45,()()。 10.把一张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三、相信自己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2.30分米和3米一样长。() 3.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周长也扩大2倍。() 4.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5.要使3□2×3的积是三位数,□应该填4。() 四、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一个物体的表面长21厘米,宽15厘米,它可能是()。 ①黑板②橡皮擦③数学书 2.一个数的两倍比这个数大15,这个数是()。 ①45 ②30③15 3.下列算式中,余数是3的有()。 ①51÷7 ②48÷9③40÷6 4.一个箱子里装有黑、白、黄三种颜色的小球,要使摸出黄球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 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P3【1】)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向上为北)。(P4【2】)【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察点,也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P5【3】、7【3】)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P8【4】)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P10【5】)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1【1】、12【2】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如:60÷3=,用被除数60中0前面数是6除以一位数3, 即:6÷3=2,算出结果后,被除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2后添1个0.所以:60÷3=20. (2)【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如:60÷3=,想:3×()=60,由于3×(20)=60,所以:60÷3=20. 【2】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2【3】 ①.把被除数写成:几十与几的和或:几十与几的差;②.用“几十”与“几”分别除以一位数,③.把所得的商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就是最后的结果. 如:66÷3=,66=60+6,60÷3=20,6÷3=2,20+2=22,所以:66÷3=22. 如:72÷4=,72=80-8,80÷4=20,8÷4=2,20-2=18,所以:72÷4=18.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P15【1】、16【2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被除数的前一位除以一位数;如果不够除,再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考点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考点题型: 1、一个分数,分子是一位数中最大的质数,分母是最小的合数,这个分数是(),它的分数单位是(),含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偶数。 2、10千克盐平均分成5包,每包占10千克的(),每包重() 7千克盐,还剩()千克。 千克;如果从原来的盐中用去了 8 3、把10克糖放到100克水,糖是水的(),糖占糖水的(),水占糖水的()。 4、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21.98厘米的园,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应为()厘米,所画的园的面积是()。 5、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6、0.5x=0.25,那么x-0.08=()。 7、五(3)班有学生68人,其中女生32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男生是女生的()。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8、某兴趣小组男生是女生的 5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是男生的()。 9、把一根绳子对折三次后,这时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10、如果4x-28=12,那么4x+18=( ). 2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父母应该()。 11、把 7 12、三根铁丝分别长24米、30米、48米,如果把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而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应是()米。

13、一个挂钟的时针长20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米,时针所扫过的面积是()。 14、一个圆的直径是4厘米,另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这两个圆的周长相差(),面积相差()。 15、甲圆半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甲圆面积是乙圆面积的()倍。 16、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半圆,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17、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面积是()。 18、一个圆形花圃的直径是12米,沿着它的边线每隔3米种一株杜鹃花,一共要种()株。 19、圆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20、圆的半径由5厘米增加到10厘米,它的面积增加()平方厘米。 21、a和b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22、314至少加上()才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才是5的倍数。 23、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48,这三个偶数分别是()、()、()。 24、一个质数与一个合数是()。(填“奇数”或“偶数”) 25、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而且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情况。 26、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缩小到原来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21分) 1、325×4的积是()位数,末尾有()个0。 2、63÷5,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3、2个加上2个地结果是()。比少的分数是()。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青每天中午大约吃饭200()。 小青体重大约是30()。 小青的妈妈在超市买了一袋重500()的饼干,还买了一袋重2()的洗衣粉。 5、4个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6、在()里填上“>”“<”或“=”。 6×700()800×55千克()600克() 480÷6()12×71000克()1千克() 7、估计一下,84÷3的得数是()十多,127×5的积是()位数,618×5的积是()位数。 8、路边种着一排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小刚从第1棵跑到第100棵,一共跑了()米。 二、判断题。(6分) 1、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2、一根8米的绳子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3、1克重的黄豆大约有一百多粒。 4、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5、把一个长方形纸对折3次,每份是它的。 6、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 三、计算。(27分) 1、(9分)直接写得数。 4×11=63÷3=500×8= 14×6=84÷4=270÷3= 4×80=42÷2=700×5= 78÷6=5×12=600×5= 66÷3=14×2=17×3= 2、(18分)用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 ※69÷4=207×6=7×68= 349×2=※801÷3=※680÷4= 四、按照要求,动手操作。(9分) 1、下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表示1厘米,请你在下面的方格 纸中设计一个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涂色表示出长方 形的。 2、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五、解决实际问题。(32分) 1、(5分)在献爱心活动中,三(1)班共捐款310元,三(2)有8 个小队,平均每小队捐款52元,那个班捐的多? 2、(5分)学校买来250千克大米,吃了3天后,还剩175千克,食堂平均每天吃大米多少千克?

三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 1 能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能知道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和东北相对 3 能简单的线路图的描述:(有方向距离目标 4 判断位置方向时往往以“在”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做判断。 5 认识地图和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能理解并记住除法法则)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法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 1 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 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6 判断商的位数: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 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四复试统计表 1.能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制作。 2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根据数据提问分析并解决问题。 3 能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4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5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6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7 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四、年月日 1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四个季度 1、 2、 3、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闰年) 4 、 5 、 6、月-----第二季度91天 7、 8、 9、月------第三季度92天 10、 11、 12、月-----第四季度92天 2 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