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 .下列不符合社会角色涵义的是:()Ⅱ

A 与社会地位、身份相符

B 是固定不变的

C 有一套权利和义务

D 有特定行为模式

[答案] B

2 .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其行为应随时间、环境不同进行调整,这是:()Ⅰ

A 角色期待

B 角色转换

C 角色冲突

D 角色矛盾

[答案] B

3 .进入病人角色的根本原因是:()Ⅰ

A 从原有社会角色中解脱

B 环境发生改变

C 患病

D 处于被帮助地位

[答案] C

4 .常出现在治疗中后期的角色适应不良现象是:()Ⅱ

A 角色行为缺如

B 角色行为恐惧

C 角色行为冲突

D 角色行为强化

[答案] D

5 .手术时突然停电,这时病人最强烈的需要是:()Ⅱ

A 安全需要

B 交往需要

C 尊重需要

D 感情需要

[答案] A

6 .抑郁状态下的自我意识特点为:()Ⅲ

A 自我评价下降,自信心丧失,自卑

B 自我评价准确,自信,自尊

C 自我认识客观,自信心强,自尊

D 自我认识夸大,过份自信,自傲

[答案] A

7 .会导致攻击行为的不良情绪是:()Ⅱ

A 焦虑

B 抑郁

C 愤怒

D 恐惧

[答案] C

2. 病人角色

[答案] 是指那些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3. 角色冲突

[答案] 在角色转换过程中不能适应角色要求而出现的角色矛盾。

4. 角色行为减退

[答案] 已经进入病人角色后,由于家庭、工作环境的变化对其提出新的角色要求而使病人从病人角色中退出。

5. 角色行为强化

[答案] 进入病角色并接受一定治疗后,过份认同疾病状态,出现行为固着,对康复后要承担的其它社会角色感到恐惧不安。

6. 焦虑

[答案] 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危险或重要事件时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7. 抑郁

[答案] 是一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在抑郁状态下,个体会有悲观、失望、无助、冷漠、绝望等不良心境。

8. 求医行为

[答案] 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疾病状态而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寻求帮助的行为。

9. 遵医行为

[答案] 是指病人为了预防、治疗疾病而与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即病人的依从性。

10. 人际关系

[答案] 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

11.人际吸引

[答案] 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并建立感情的过程。

12. 医患关系

[答案] 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

13. 交往

[答案] 是人们以交换意见、表达情感,满足需要为目的,彼此间相互了解、认识和建立联系的过程。

14. 非言语性交往

[答案] 包括表情动作、目光接触等方式以达到信息交往目的,在人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论述题

1.在整个疾病的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与病人角色不相符合的行为

[答案] 角色行为缺如,即未能进入角色。

角色行为冲突,病人角色与其他角色发生心理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因其他角色冲击病人角色,从事了不应承担的活动。

角色行为强化,安于病人角色的现状,期望继续享有病人角色所获得的利益。角色行为异常,指病人受病痛折磨感到悲观、失望、不良心境导致行为异常。如攻击,病态固执,抑郁、厌世,直至自杀。

2.病人的心理需要

[答案] 患病期间的生理需要,饮食、呼吸、排泄、睡眠、躯体舒适等生存需要。

患病期间的剌激需要。

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

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

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患病时的自我成就需要。

3.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

[答案] (涉及认知、情绪、意志,甚至个性各方面)4.医患关系模式:

[答案] 主动—被动型模式

指导—-合作型模式

共同参与型模式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心理咨询

-/ 第六单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向正常方向发展。其主要的内容是 A.偏离的正常人格 B.偏离的正常情绪 C..偏离的正常行为 D.偏离的正常思想 E.偏离的正常外貌 2.长程心理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改善 A.情绪 B.行为 C.人格 D.认知 E.躯体疾病 3.短程心理治疗一般不超过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4.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治疗方法是 A.支持治疗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治疗 D.精神分析治疗 E.认知治疗 5.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 A.潜意识矛盾冲突 B.意识矛盾冲突 C.认知矛盾冲突 D.本我矛盾冲突 E.性矛盾冲突 6.心理障碍是由于错误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思考方式所致,如果教会患者校正其非理性认知,问题就会解决。这是何种心理治疗的主要原理 A.贝克认知治疗 B.合理情绪治疗 C.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D.行为治疗 E.精神分析治疗 7.心理障碍至少部分是由于在错误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对现实的认知曲解所致。首先提出这一心理治疗理论的学者是 A.Rogers B.Beck C.Erikson D.Freud E.Skinner 8.患者能从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感受到真诚、协调、医生的通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心。在良好的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患者在直接经验、平等协作、促进成长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A.行为治疗 B.精神分析治疗 C.患者中心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E.系统脱敏疗法 9.心理咨询的对象大部分是 A.勉强求助的人 B.心身很健康的人 C.有幻觉的人 D.正常的人 E.思想觉悟不高的人 10.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 A.病人 B.护理人员 C.病人的领导 D.病人的亲戚 E.医院管理人员 11.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认为,使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重要治疗因素是 A.医生通情达理 B.病人有强烈的求助要求 C.明确的治疗目标 D.医患关系 E.集中的治疗时间 12.选择局部细节作出总体的结论,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A.非黑即白的绝对思考 B.主观臆断 C.以偏概全 D.过度引申 E.夸大 13.将一个偶然的事件中取得的信念不恰当地用于其他情况,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医学心理学——第六单元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细目一病人的心理问题 要点一病人角色 病人角色有以下特点: 1.减免平日“正常”的社会责任; 2.有接受帮助的义务; 3.有恢复健康的责任; 4.有寻求医疗帮助的责任。 要点二病人的心理需要 病人除了具有一般人所共有的多种心理需要外,还具有在疾病状态下的特殊心理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接纳的需要。 2.尊重的需要。 3.提供诊疗信息的需要。 4.安全的需要。 要点三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

病人身体上的损伤会直接或者间接造成其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焦虑、行为退化、愤怒、抑郁和猜疑。 要点四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门诊、住院和手术病人 1.门诊病人 门诊病人的心理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1)希望能及时就诊,并得到良好的医护对待。 (2)期盼明确的诊断,以妥善治疗。 (3)急诊病人较普通门诊病人心理反应更强烈。 2.住院病人 住院无疑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会带来好处,然而住院又是疾病较为严重的标志,它会让病人产生心理-社会应激。 (1)环境突变增加了病人的负性心理。 (2)生活方式的不适应。 (3)工作及家庭生活中断易产生自我认同迷失,带来心理压力。

3.手术病人 (1)手术病人的一般心理:手术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的生活事件,病人的心理压力很大。求生的欲望使他们对医务人员产生依赖心理。 (2)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手术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期性,病人的心理负担很重。 (3)术前心理准备:术前心理准备可以调整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认识,缓解心理冲突,使之更容易配合手术,同时也能减轻病人术中的痛苦,促进术后恢复。 4.手术后病人的心理问题 手术前的心理问题通过实施手术而大都解决,或已时过境迁,手术后的各种实际问题便在较长的恢复期内不时出现,如手术之后的疼痛。如果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应考虑是否为术后抑郁或心理退化所致。 细目二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模式 特点类比适用 主动-被动医师处于主动或支配地 位,病人完全是被动的 类似父母 与婴儿 昏迷、手术、婴幼儿或精神 指导-合作人有一定意志要求,需医 师帮助,并愿意合作 父母与少 年的关系 目前最常见的医患关系模 式,适用急性病和外科手术 共同参与以平等关系为基础,医师 和病人都有治好疾病的共 同愿望 成人与成 人 慢性病、心理障碍和心身疾 病

医学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北医大网络)

09-03-01 1.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于( ) A.1 879年 B.1 908年 C.1 911年 D.1 977年 2.下列关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是医学的分支学科 B.研究心理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C.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D.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 3.所谓医学模式是指( ) A.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 B.人对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和对策 C.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 D.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 4.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医学模式认为,对人 类的疾病、健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 A.个体先天的生理素质水平 B.生理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作 用 C.个体所处的社会压力状况 D.个体自幼的家庭教育背景 5.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医学模式的提出时间 自,、 疋k , A.1 879每 B.1 905年 C.1 977年 D.1 985年 6.当前主导医学模式的提出者是( ) A.美国的恩格尔 B.奥地利的弗洛伊德 C.美国的华生 D.美国的马斯洛 7.功能主义的创始人是( ) A.德国的冯特 B.美国的詹姆士、 C.德国的詹姆士 D.美国的华生 - 8.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 ) A.比奈 B.弗洛伊德 C.卡特尔 D.皮亚杰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智力和情绪 B.心理活动和行为 C.情绪和行为 D.心理过程和观念 10.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心理现象是( ) A.意志 1 B.能力 C.兴趣 D.价值观 1 1.下列关于心理实质描述,正确的是( ) A.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客观反映 B.心理是对想象的主观反映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D.心理是对头脑中所思所想的客观反映 1 2.感觉是( ) A.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B.人脑对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C.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D.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 3.灰色的纸放在黑色背景上显得比较亮,是 因为( ) A.感觉适应誊 B.感觉相互作用 C.感觉对比 D.感受性提高 14.对于感党和知觉,以下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感党是知觉的基础 B.知觉是感觉的总合 0.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刺激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练习题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一、A1 1、下列情况不易导致医患交往障碍的是 A、医生对病人的病痛缺乏应有的同情和责任感 B、以对方能否带来物质利益而确定关系的好坏 C、病人情绪不稳,容易激惹,反应敏感 D、病人过分挑剔或过分冷淡 E、医生耐心解释病情 2、医患交往障碍在医生方面的原因可能是 A、医疗技术不过硬 B、只看病不看人 C、以科研价值衡量病人 D、以物质利益确定医患关系 E、以上都是 3、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应特别注重哪种水平上的交往 A、技术水平 B、非技术水平 C、言语水平 D、非言语水平 E、以上都是 4、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不包括 A、提高病人依从性 B、有利于医患关系模式转变为共同参与型 C、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 D、提高病人的社交能力 E、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 5、提高病人依从性的方法不包括 A、及时纠正病人的不良行为 B、纠正病人对检查和治疗措施的错误认识 C、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D、提高病人对医嘱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E、教会病人自我监测 6、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病人的依从性,等于 A、治疗效果 B、技术交往 C、非技术交往 D、言语交往 E、非言语交往

7、应提倡的医患关系模式是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E、以上都不是 8、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平等的原则 B、共同参与和知情同意的原则 C、诚信和公正的原则 D、保密的原则 E、救治原则 9、对于切除阑尾的术后患者,应采取哪种医患模式 A、被动-主动型 B、主动-被动型 C、指导合作型 D、共同参与型 E、合作-指导型 10、长期慢性患者,应采取哪种医患关系模式 A、被动-主动型 B、主动-被动型 C、指导-合作型 D、共同参与型 E、合作-指导型 二、A2 1、一位女医生声调柔和,目光亲切,讲话面带微笑,她在下列哪方面做得好 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D、目光沟通 E、以上都不是 三、B 1、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患者至上型 E.互惠型 <1> 、昏迷入院的病人抢救时医患关系模式为 A B C D E <2> 、经抢救意识逐渐恢复,此时的医患关系模式

医患关系的认知

医患关系的认知 ----------------浅谈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现状及未来 院系:XXX院 班级:XX级XX班 姓名:XXX 学号:XXX

医患关系的认知 -------浅谈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现状及未来2012年3月23日报道,当日16时30分左右,一名男子突然闯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抡起手中的水果刀,疯狂砍向医务人员和实习医生,造成一名实习医生伤势严重不幸死亡,另三名医务人员重伤。据了解,死者名叫王浩,男,今年28岁,为哈尔滨医科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事发前刚刚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当晚,腾讯网刊登新闻后附带“读完这篇新闻后的心情”调查,6161人参与投票,其中选择“高兴”的竟高达4018人,占总数的六成以上。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网易上针这条新闻,一共有36000多人发表评论,其中有一个评论是这么写的,"应该举国欢庆啊!鞭炮响起来!小酒喝起来!音乐开起来!"顶这个帖子的数量达到了5172,占到36100人里多大的比例。 这起惨案的发生是长期以来医患之间关系紧张和对立的产物,是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的产物,是医生群体在群众心目中社会形象下降的产物,是当今医患关系的体现。 所谓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

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整个医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医师与病员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状况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说到“看病难、看病贵”,每个患者都有许多话要说,“回扣”、“红包”等不正之风也在群众中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据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将近3/4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达60%之多。每家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起以上,打伤医师5人;北京医师协会对北京市71家二级以上医院的统计表明:近3年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02起,致伤、致残90人。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医护人员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转行的逐年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解决医疗纠纷适用的法律不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针对其特殊性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卫生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未能真正起效于解决现实中的医患纠纷。目前对卫生立法的更高要求是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但建立或健全的真空期,造成了有些纠纷在处理上的无法可依、无的放矢。 2.医学的复杂性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针对复杂的患者个体,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和医疗技术的运用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即使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的疾病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因此,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疗过程始终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病人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3.少部分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欠佳少数单位和少数医务人员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及服务态度差、职业道德水平低等问题。虽然医疗事故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中是小概率事件,难以杜绝,而对当事人来讲却是百分百。患方对医方的不满,加之始料未及的悲伤,也就难免使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升级。 4.部分群众对医疗制度改革不适应随着医保制度的建立,医疗费用由过去的公费全包变为个人承担一部分。有些患者对自己花钱看病还不适应,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往往将不满发泄到医疗服务中。 5.体制问题体制问题是改革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原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市场经济初建的今天,明显存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在旧体制改革过程中,对医患关系进行分析时,我们不难发现:不适应时代的旧体制成分,在束缚改革进程的同时,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隐患。 6.新闻媒体的不当渲染某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医疗事件时,未能考虑医疗问题的特殊性,对医疗事件的严重性存在不切实际的渲染,给群众就医留下了心理疑虑。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和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决定医学领域中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他有助于临床上“重治轻伤”“只见病,不见人”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和干预手段,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2、心理学研究任务:心理行为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各种疾病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心理测量法是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研究心理行为的一种方法,结果能够数量化。 4、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的观点;社会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的观点。 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精神分析理论:佛罗尹德 6、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 7、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与社会需要有关,;情感比情绪更稳定。 11、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12、需要层次论:由人本主义家马斯洛提出的。由高到低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喝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气质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14、A型行为表现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易于激动、好争执、敏捷但缺乏耐心、语声洪亮和时间紧迫感”。——为冠心病发病,其发病率比B型行为的2.37倍。 15、心理卫生一词是1943年斯惠特提出来的。 16、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性功能障碍。 18、心理应激:指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19、心里紧张刺激与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关系。 20、精神分析学家Dunbar认为,至少8种如冠状动脉梗赛、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和人格特征有关。 21、如果生活变化过大、过多、过快和持续过久,就会造成适应新的困难,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甚至损害健康。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第5讲

传染病防治新知识相关知识讲座 第五讲脊髓灰质炎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后期阶段,广大医务工作者应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对脊髓灰质炎的学习,重点掌握脊髓灰质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免疫预防,提高对脊髓灰质炎病例的诊断水平,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测,并通过实施OPV免疫策略,最终达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一)主要讲授:脊髓灰质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免疫预防。 (二)重点知识解析:脊髓灰质炎是 1、传染病:我国将脊髓灰质炎列为法定的乙类传染病。 2、全球即将消灭的疾病: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曾在全球发生广泛流行,是全球即将消灭的第二种传染病。 3、危害严重的疾病:一旦患“小儿麻痹”,肢体会出现急性驰缓性瘫痪,导致终生残疾。 4、可防、可控的疾病: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预防“小儿麻痹”。

第一节概述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肢体疼痛为主。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脊髓前角灰白质细胞的病理改变,少数病例可出现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由于本病多发于婴幼儿,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3700年,医学上就有该病的记载。据考古学发现,在埃及18代王朝(公元前1500年)时期的浮雕上已有脊髓灰质炎右腿萎缩跛行的形象记载。但在18世纪以前,该病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789年,英国医生伍德胡德(Michael Underwood)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例脊髓灰质炎的临床描述。1840年,德国医生海涅(Jacob von Heine)首次把脊髓灰质炎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的疾病,描述了它的临床表现,但由于当时受条件的限制,海涅无法进一步了解这种传染病的本质。1887年Medin第一次报告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发生的一次流行,以后流行的报告逐渐增多。自20世纪以来,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步扩大,几乎遍布全世界。1905年瑞典、挪威出现流行,差不多同一时间,美国纽约、明尼苏达和哥伦比亚等地也发生流行,随之几乎所有欧美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1909年,奥地利裔医生兰茨泰纳(Karl Landsteiner)和波普尔(Erwin Popper)分离并确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导致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1913年Wickmenn第一次指出它是人传染人的传染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及其以后这段时间,发病暂时缓和,随后趋于严重。1924年冰岛的流行,发病率高达500例/10万,到1937年近30个国

从心理学角度讨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讨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现今,各医院都把医德医风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医闹事故依旧频发,由此我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医患关系为何较为紧张,以使医患关系得到有效的改善。 一、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与反移情的存在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移情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可能影响来访者与医务人员形成良好工作关系的障碍,且很难再治疗工作中将其排除。但其不仅仅是一种障碍,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将是医务人员最有效的工具。 大多数人患病后,情绪压抑,状态低迷,在医院的陌生环境中,同生疏的医生接触时,病人对医生的心理状态容易受其以往对类似人物印象的影响,这些印象便会对这位医生产生移情,好的印象易于发展积极的关系,反之,则很难进行深入的沟通。另一方面,医生也常常基于自己过去与他人的关系,将某些情感投注病人,此为反移情。 在移情产生积极影响且运用得当时,它将是医务人员最有效的治疗工具;但是一旦移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就会对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医务人员在面对不同患者时,态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极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二、性格特征 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习惯性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患者劝

告和指导,而不习惯让病人自身作为决策者参与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性格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和思考过程。 一般来说一个从众型人格、内向性性格并且情绪稳定的病人可以很好地接收医务人员的劝告和指导,不易产生冲突与矛盾。但是一个独立型人格、外向性性格而且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医务人员的指导,医患双方就容易对对方的行为感到不满,不易建立融洽有好的医患关系。 除了患者的性格特征,医务人员的性格也极大程度上影响到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开朗性格、善于沟通表达且有耐心的医务人员更容易与患者建立友好的沟通关系,使患者更加信服其所给出的建议和指导;沉默安静性格、不善于言辞且个性冷淡的医务人员往往会让患者感到不被重视,更难与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三、心理应激 心理压力医学上又称为心理应激,是指来自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各种事件,被大脑皮层接受,在认知、人格特征等因素的作用下,大脑将刺激信号加以转换成为抽象观念,并进行加工、处理、储存,再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各种疾病。 对医生来说,不仅要给予患者正确的诊治,还要帮助其解决某些心理问题和附带的社会问题。当医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满足患者的需要时,就会由此而产生压力,更有甚者会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感觉愧对这个职业,由此处于心理应激状态。 对护士来说,患者压抑和不满情绪往往宣泄在她们身上,由此她

医学心理学总结(详细)(最新整理)

医学心理学 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应用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2、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的认识和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医 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分为: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万物有灵);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形神合一、天人相应、内伤七情、外感六欲); ③生物医学模式(以心身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为主导);④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现阶段)。 3、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 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医学心理学的技术方法:①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与分析, 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②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或因果关系的方法。(可重复)③调查法(a.抽样b.资料收集: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调查法是通过结构式访问或问卷等形式,系统、直接地从某一群体的样本中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心理行为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 ④个案研究法: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者的研究方法,可以使用观察、交谈、测量 和实验等手段。(深入的) 5、心理现象的结构: (1)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 ②情绪和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③意志过程:意志、行为

(2)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 ②个性心理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③自我意识系统 6、心理的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2) 心理的器官是脑;3)心理是在反射活动中实现的。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1)心理是观念的反映;2)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映像;4)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 7、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表象和想象等过程。 8、感觉:ppt: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书:是客观 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量度。 常见的感觉现象:①适应(“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明适应,暗适应)②后像(例如,人在注视亮的电灯时,如注视时间较短,然后闭上眼睛或关闭电灯,仍会感到眼前有一个灯的光亮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正后像。如注视的时间较长,将灯光移去后便会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出现在亮的背景上:负后像。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颜色的负后像是原来注视颜色的补色,比如,注视一个红色正方形约1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会看到一个绿色正方形后像;如果先注视一个黄色正方形,那么后像将是蓝色的。)③感觉的相互作用(先吃糖,后喝苦药会觉得苦药更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也常常使用彩色粉笔书写板书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人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取决于感受器直接接受的刺激和同时受到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如摇动产生眩晕呕吐、辛辣气味使人流涕

医患关系沟通选择题及答案

第二学期选修课《医患沟通学》考查复习题及答案 《医患沟通学》考查试题共出50题,每题2分,网络答题,近2天出通知(通过学习委员QQ群) 选择题及答案:(共141题) 1、建立医患沟通学的是由于A、B、C、E。 A、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医患沟通 B、开辟研究医患关系并解决医患矛盾的学术新园地 C、现代医学自身发展有其内在要求 D、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E、培养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人才 2、医患矛盾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转轨和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格局调整以及新旧观念的碰撞,而根本原因则是医患对C 。 A.医方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形成以“利”为主导的医患观念。 B.而患者和社会仍坚守着以“义”为主导的医患理念。 C.人自身全面认知的不足 D.新闻媒体的不实报道 E.法制的不建全

3、实现现代医学模式,需要有 E 、 B 、 C 、 D 的医学卫生人才。 A、临床经验 B、现代思维 C、现代知识 D、现代技能 E、现代观念 4、医患沟通学主要是以医学和多门社会学科及相关边缘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为指导,研究现代医学与现代医患关系的客观实际和变化规律,医患沟通学的研究内容有 A、B、D、 A、医患沟通学的基础理论 B、医患沟通学基本的原理 C、医患沟通的规律 D、医患沟通学的分类(科)原则和方法 E、医患沟通的经验 5、医患沟通是医学结合多门人文社会学科而成的综合学问,是科学、伦理、情感及法规等合成应用的艺术,医患沟通有一定的技巧性。医患沟通是多学科的综合学问,是处理好医患关系的关键。医患沟通必须从 A、B、C、D 、上整体构建。 A、思想观念、 B、知识结构、

C、机制制度 D、法规 E、伦理学基础 6:患者的价值 A、B、C、D 、E A、生命的价值 B、影响家庭 C、支持医学发展进步 D、帮助医者精业成长 E、社会稳定 7、医者的价值 A、C 、D A、肩负救死扶伤责任 B、成就感的满足 C、承担医学进步重任 D、厚载人类发展使命 E、经济收入 8.以下哪项原则符合医患沟通最根本的指导思想:(A) A、以人为本 B、诚信原则 C、平等原则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篇一: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本学期通过教师在线培训学习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本门课程培训主讲教师为北京大学胡佩诚教授。老师讲了很多东西,这门课其实讲的东西也很多,但是课时所限只能初略学一些,稍微讲讲我对这门课的心得。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医学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是全国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许多医学院校招收的一个心理学或医学的一个专业方向。本次培训围绕着如何学好这门课来进行教学。从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难点、重点有特别的分析;对于医师资格要求掌握的重点有深入的讲解;对于教学方法有全面的介绍,特别有最新的情景教学法与英文演讲的介绍;全课贯穿着对于人生和医学生以至于医生如何健康的度过一生、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益的引导;对于心理评估与心理治疗两大手段有精辟的要点分析。其中普通心理学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医学有关的理论也很多,但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生物理论、认知理论等能较全面解释医学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病增多。心理咨询门诊的诞生

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了场所。心理测验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应用。心理常识的宣传,对预防心理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基础心理学的部分,他几乎包括了基础心理学的全部内容,比如认知的形成啊,怎么会形成记忆啊,注意,思维,感知啦,兴趣还有我们一直看重的气质啦。甚至是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在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觉得马斯洛先生的这套理论很神秘,学后也觉得很有意思。临床应用部分。这又更加专业了,我觉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包括荣格的理论都是非常深奥的东西,等到真的看到这一部分时,觉得非常有意思,关于梦的解释啊,分析啊,还有移情等等都让我觉得非常有前文所说的“兴趣”。这也成为现在我时常查阅有关弗洛伊德的资料以及阅读其著作的一个契机,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非常感谢这门课。 几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篇二: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在接触健康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以一种神秘的感觉,让我对它充满了幻想。甚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真正了解了它,并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

医学心理学习题集

医学心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 (一)A型选择题 1.1977年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人是( B ) A.笛卡儿(Descartes R.) B.恩格尔(Engle G.L.) C.哈维(HarVey) D.冯特(Wundt W.) E.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2.关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描述是( B /E) A.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和实验法 B.观察法的观察是指对被观察者的外 显行为进行观察、测量以及记录 C.实验法的数据资料收集需要观察获 得 D.实验法区别于观察法的最主要特征 是控制条件 E.以上均正确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E ) A.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于1879年 B.第一个心理测验产生于1917年 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是在 1977年 D,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在1946年 E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于1917 年 4.所谓医学模式是指(C ) A.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 B.内科、外科、妇科 C.人们对健康的基本观点和对策 D.祖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 5.医学,心理学中的医学模式是指( D ) A.临床工作者的思维方式 B.人们对健康的基本认识和对策 C.社会上普遍采用的医疗保健措施 D.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 E.以上均不正确 6.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于( C ) A.1789年 B.1869年 C.1879年 D.1897年 E.1797年 7.通过言语引导,主要根据当事者的言语反应内容来“观察”其行为内容和特征的研究方法是( E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心理测验法 E.会谈法 8.华生创立的学派主要研究人的( D ) A.欲望 B.本性 C.情绪 D.行为 E.冲突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心理活动和行为 B.情绪和行为 C.心理活动和观念 D.智力和观念 E.智力和情绪 10.所谓医学模式是指( C ) A.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 B.内科、外科和儿科学 C.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观点 D.西医和中医 E.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科学 11.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始人是( B ) A.华生 B.冯特 C.比奈 D.沃尔夫 E.斯金纳 12.有目的的操纵自变量并严格控制影响因变量的所有变量,选用客观指标,并用计算工具处理数据已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心理测验法 E.心理评定量表法 13.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人物是( A ) A.华生 B.坎农 C.塞里 D.冯特 E.西蒙 14、1977年,美国医生恩格尔提出的医学模式是(4) 1)机械医学模式 2)神灵医学模式 3)经验医学模式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学医学心理学看法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感受 学习医学心理学对我启示很大,让我终身收益。我认为这是一门对于每个学医的人都很重要也很必须的学科。无论怎样学好它是作为一个负有责任心、有医德心的医生最为重要。因为它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人复杂的内心,更好的去帮助内心挣扎的人减轻他们的痛苦,为他们从新获得自信与快乐而努力。 学了这门科学,我们都知道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而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及其在疾病发生、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中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重视及要求愈来愈高。过去,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仅仅理解为“没有病,就是健康”,而有的疾病早期并没有症状,对健康的判断应从生物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角度来认识和理解。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越来越大,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压力加在人们的身上,人们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来应对。因此我们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疾病。在以往,大家都认为生理疾病只是因为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问题,和心理扯不上任何关系,但是在学习了医学心理学以后我对心理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往一直认为心理学就是帮助人们释放心中的压力解决一些精神上的问题,它和医学没有什么多大

的联系。但是现在我对心理学有了一个更彻底的认识。 在我们学习的课程当中包括了心理过程、心理障碍、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五个部分。其实人的生理与心理是息息相关的,心理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认识过程,学习和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记忆最深刻的是情绪情感过程,心理的波动影响情绪的起伏,而情绪的起伏又会引起生理的变化。例如七情伤,具体是指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 在没学习医学心理学之前,对于很多东西我都不是很理解,提到心理障碍我的第一反应时精神病患者。而现在对心理障碍有了新的认识。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不适应的。其实一些存在心理障碍的人并不是精神上出现了问题,只是一些特殊的环境在心里留下阴影,从而导致行为上为常人所不能接受。例如强迫症,强迫症也分为很多种,强迫意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以及强迫情绪。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洁癖,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人很强调卫生,这没什么不好,注重卫生对自己的健康有好处,但是有的人不是单纯的注重卫生那么简单。有的人反复多次洗手,心里总感觉自己的手上有脏东西,明知已经洗干净了却不能自制,非洗手不可。这个就是强迫症的一种,强迫洗涤。导致该症状的原因可能是患者的压力过大,而这却与生理病变无关,是心理问题。通过对心理障碍的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医患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医患关系 当前,各医院都把医德医风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据不少患者的反馈意见表明,患者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评价并没有“水涨船高”,不妨从心理学角度对这种现象作一些探讨。 1、性格特征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往往习惯于给病人劝告与指导,不习惯让病人作为合作者参与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从众型人格、内向性性格并且情绪稳定的病人可以很好地接受。可是,如果医生碰到的是一位独立型人格、外向性性格而且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医患双方就容易对对方的行为感到不快,不易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2、移情与反移情大多数人患病后,心境低落,情绪压抑,在医院的陌生环境中,同生疏的医生接触时,病人对这位医生的印象容易受其以往对类似人物印象的影响,如果他以前对类似人物有好评并有良好关系,那么,他对该医生便可产生移情,易于发展积极的关系。另一方面,医生也常常基于自己过去与他人的关系,将某些情感投注病人,此为反移情。 3、心理应激对医生来说,不仅需要对病人做出正确的诊治,而且要帮助病人解决某些心理和社会问题,当医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满足上述需要时,就会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感到紧张焦虑。对护士来说,长期值夜班使生活质量下降,由于工作责任大,常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从病人方面看,生病本身就可以引起心理应激,特别是患急性病时。此外,病人向陌生的医务人员求助时,对那些不得不做的检查与治疗,对生疏的环境与规章制度等,都可能紧张、焦虑。如果医患双方心理应激过于强烈,或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可能以愤怒、恐惧等情绪形式爆发出来,从而对医患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4、医患间的动机冲突医患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疾病,按理说不应当有冲突,但实际上医患间的冲突是十分常见的。医务人员期望病人不折不扣地执行医嘱,而病人期望医务人员用高超的技术为自己解除病痛,并能尊重自己。如果医务人员不能适当满足病人的需求,或者病人不能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去做,均会损害医患关系。 5、医务人员的情绪因素调查发现,有32%的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而且女性高于男性,护士高于医生。护理人员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是:25~34岁、6~15年护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医学心理学复习 一、绪论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生物医学模式: 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只重视局部器官,而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 把人看成是身心社三方面协调统一的整体.其特点为: 1.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和环境密切联系,个体生存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对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有点事可取得被试者不愿意或没有报告的行为数据,缺点是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能力,而且观察活动的本身可能影响被试者的行为表现。) 2.调查法(通过晤谈,问卷等方式) 3.心理测验(以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 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的研究) 5.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 二.心理学基础(名解!)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或称,是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即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医患沟通

第一章 第一节 1.医患沟通的内涵 答:狭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就诊疗、服务、健康及心理和社会等相关因素,主要以医疗服务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它构成了单纯医学科技与医疗综合服务实践中的基础环节,发生在所有医疗机构每次医疗服务中,是医患沟通活动的主要构成。 广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学和医疗卫生行业人员,主要围绕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伦理道德、医疗技术与服务规范、医学人才标准和方案等方面,以非诊疗服务的各种方式与社会各界进行的沟通交流,如制定新的医疗卫生政策、修订医疗技术与服务规范和标准、公开处理个案、健康教育等。 2.医患沟通为什么成为医疗行业和社会的热点问题 答:医务人员仅专注疾病的行医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在呼唤人文关怀,患者和社会在渴望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获取医学人文精神甘露。医患双方站在各自立场,从各自利益处罚,提出了融洽医患关系的许多观点和建议,双方都有着迫切的沟通愿望和需要,然而由于视角不同,利益不同,医患双方不易达成共识。 3.医患沟通对和谐社会有什么价值 答: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医患沟通;探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路径;现代医学自身发展有其内在要求;培养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人才。 4.医患沟通理念的内容有哪些 答:(1)医患沟通是现代医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医疗卫生服务重要的过程环节,是医学与人文融合的平台。 (2)近些年来我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格局调整以及新旧观念的碰撞:而根本原因是医患双方对于自我身心全面认识的不足,导致医疗保障、法律法规、人文环境及医院管理建设的欠缺。(3)医务工作者应以人为本,践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职业宗旨,努力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医疗行业的主导作用,全面开展医患沟通,善意化解医患纠纷,全面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医患沟通为桥梁重建医患信任合作关系。(4)医患沟通,本质上是人与人的沟通,是医患对自身的认知与觉醒:医患一体-人人皆患者,人人皆医者:医者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患者是医学和医者最好助手,是医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5)医患沟通是生物医学与多门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而成的实践与学问,是科技、伦理、心理及法规等联合应用的艺术:医患沟通有一定的技巧性,但不可单纯定性为技巧,需要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机制制度及法规上整体构建与实施。 5.医患沟通的宗旨是什么 答:旨在树立医务卫生工作者的现代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的升华医德水平、强化心理素质、文化素养、法制观念、管理能力,掌握医患建立共识并分享利益的客观规律和应用技能,实施医学模式的渐变与转型。同时医患沟通也旨在充实患者和社会人群的基本医学知识和健康意识,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医务工作者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将随着医患沟通新的实践与研究而日趋重要。 第二节 1.医患沟通仅仅研究患者吗

运用心理学知识 促进医患关系

运用心理学知识促进医患关系 在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WHO对健康所下的定义[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指生理上、心理上、社会适应能力的圆满状态。医学模式是医学科学对待人类疾病与健康的一个基本观点,处理人类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一个方式,它已成为医务工作者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一种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学科。医务人员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每一个环节上,特别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上,定会促使其在生理、心理和适应社会三个层面的同时好转。但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医务人员能全面运用心理学理论,按“现代医学模式”面对躯体疾病患者,特别是在繁忙的临床第一线直接面对患者的医务人员,这样的从业人员却不是很多。众所周知,当躯体发生疾病时,人的心理随之发生变化;当求医时,面对医疗机构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心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何使患者的心理及时得到调整,配合治疗、促进健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第一步。 1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1.1 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疾病是病人的内部器官有器质性或功能障碍,它可以使病人改变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态度,也可以改变病人对自身价值的态度。病人感受到,当自己置身于医疗这个特殊人际关系的位置上,好像自己已经或将要被人群抛弃。 1.2 患者的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疾病使病人的注意力变得狭窄,把注意力由广大的外部世界缩向自己的体验和感觉,他们往往会只关心自己身体的机能状态。同时,病人心理的各个方面,也会相应地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1.3 情绪低落。大多数患者都有情绪低落这一共同特点,由于情绪低落,运动必然减少,语言也黯然无色。 1.4 时间感觉发生变化。患重病的病人,当感到生命受到威胁时,他对时间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不是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就是感到过得很慢,他们会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疾病所引起的各种心理变化,都会成为回忆的诱发因素。这些回忆有时可以抑制对未来的信心,产生绝望心理等。 1.5 精神偏离日常状态。由于疾病明显地破坏了正常生活节律,使病人的日常工作、休息和睡眠节奏受到很大的影响,生活节律的破坏成为一种极为强烈的信号,冲击着病人的内心世界。再加上对疾病症状的体验,病人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都可以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2 临床上常见的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