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最早规定“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性文件是【B】。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资格和任用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2.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由本文部分和【C】构成。

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

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

【答案解析】: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标准。教学大纲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构成:一是说明部分。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选编的原则以及对教学方法的建议等。二是本文部分,它系统地安排了一门学科全部教材的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规定了每个课题教学的要点和时数,并编有练习、实习、实验、参观等实际作业的要求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是大纲的中心部分。此外,有些大纲还列出了参考用书、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学仪器、教具等。

3.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主张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A】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答案解析】: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叫特朗普制。即实行大班上课,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讲课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出类拔萃盼教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C】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答案解析】: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生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5.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主旨的教育是【B】。

A.高等教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特殊教育

【答案解析】: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6.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构成了【A】三维互动方式。

A.教师--计算机--学生

B.学生--计算机--学生

C.教师--计算机--教师

D.计算--学生--计算机

【答案解析】:由于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这就表明缺少不了计算机,顾名思义利用计算机在进行教学,所以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这样就构成了教师——计算机——学生三维互动方式。

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答案解析】:授人以渔,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8.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C】。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环境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德育方法

【答案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颜回的话反映了德育的【B】。

A.知行统一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以身作则原则

【答案解析】:此句意思是“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人,用文化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动,使我想停止前进也不可能,直到竭尽了我的才力也不能停止学习。老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0.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乎方式,不包括【D】。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答案解析】:班级文化是集体问题,不包含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p a g e] 11.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A.复式教育B.分组教学C.个别教学D.道尔顿制

【答案解析】:“道尔顿制”由美国道尔顿城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按照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班级被打乱,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而只指定一些参考书并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然后向教师送交作业,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

12.【C】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A.班级授课制的出现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C.学校的产生D.教育制度的建立【答案解析】: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13.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A】。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席勒

【答案解析】: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14.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D】。

A.目标评价模式

B.过程评价模式

C.成果评价模式

D.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答案解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15.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A】。

A.传授—接受教学

B.传授—发现教学

C.问题—发现教学

D.问题—接受教学

【答案解析】:此题旨在考查传授一接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定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__________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_________。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3.人力资本是相对__________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力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起重要作用。

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___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5.学生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6.__________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______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______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7.__________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8.我国从2001年开始推行__________,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使用的“教学大纲”概念。

9.__________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__________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__________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10.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__________。

11.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__________。

12.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__________的理论。

13.__________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乡学。

14.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__________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15.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_,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填空题答案

1.课程评价

2.生产劳动雅典

3.物质资本

4.成熟势力说

5.向师性

6.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

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9.《学记》朱熹夸美纽斯

10.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11.删订六经

12.终身教育

13.西周

14.组织者

15.认识活动[pag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涵义及其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贯彻原则的要求是:

(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努力;

(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2.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答案解析】:.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4.简述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

【答案解析】:

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有:

(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

(3)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4)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5.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

(1)综合型。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6.简述赞可夫的教学原则体系。

【答案解析】:

赞可夫是20世纪前苏联着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对前苏联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实验,他提出以下五项教学论体系的新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班上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page]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意义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它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它有助于藉立科学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理论基础,缺少理论的指导,实践难以取得成效;

(3)孔子是一位买践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温故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都是他总结经验后提出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

2.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答案解析】: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二者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