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

第一章

1. 区域:区域是一个看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 区域的基本属性:1.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2.区域具有一定的围和界限

3. 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4.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3.区域发展: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围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4.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

2.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

3.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

4.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5.区域分析的概念: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6.区域分析的主要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

3.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第二章

1. 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

3.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4.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的方法

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需求上的迫切性)

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3)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4)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

5)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第三章

1.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2. 市场化水平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1)市场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区域优势发挥,增强区域生产专业化协作,

促成区域具有个性特色的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2)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3)市场地域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4)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5)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区域发展历史基础分析的主要容

1)区域历史沿革的分析

2)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的分析

3)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4. 区域人口结构:1.性别构成2.年龄构成3.职业构成4.民族构成

5. 人口增长分析:1.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2.人口的机械增长分析(P83)

6. 区域政策: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7.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

08. 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1.强制性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2.诱致性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P105)

第四章

1. 技术进步的类型:中性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2. 科技人力资源: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既包括实际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也包含可能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

03. 科技活动人员:指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以及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

4.区域科技条件评价:1.科技人力资源2.研究与发展经费3.科技活动产出4.高技术产业

第五章

1.国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围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2.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围的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

3.绿色GDP: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

04.人类发展指数:是测算人类发展水平的概要指标,它衡量了一个国家在三个人类发展基础方面的发展水平,这三个方面包括1.健康状况2.受教育程度3.生活标准

05. 竞争力: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

6.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应该是在一定的体制下,一国经济、政策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

7.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8.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1)地方政府承担着组织培育区域竞争力的职能;

2)实施人才战略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3)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

4)扶持优势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在竞争能力;

9. 库兹涅茨理论:库兹涅茨通过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阐明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第六章

1.区域优势: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2.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1)区域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

2)区域发展的优势要通过对区域全部生产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

3.区域分工:分工既包括部门间、企业间和企业部分工,也包括把一定生产部门固定国家一定地区的地域分工

4.区域分工的特点:①区域生产的专业化;

②区域间经济的联系性;

③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

5. 区域投资环境:指的是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

6.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

1)政策法制环境的改善

2)市场环境的改善

3)配套服务环境的改善(①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问题②零部件配套和产品上下游协调发展问

题③人才供给和人文环境问题)

第七章

1. 产业划分: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

2.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①社会消费;②资源状况;③科技水平;④原有

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⑤区际联系和区域分工。

3.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

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

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4.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P212

5.主导产业: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引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5.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

1)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

a)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

b)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

c)对区域就业的作用

d)增加价值

e)出口潜力

f)环境影响

2)竞争能力

a)技术先进程度

b)产品质量水平

c)劳动生产率

d)市场占有率

e)利税效果

第八章

1.区域规划:指在一定地域围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2.区域规划的特点:①综合性;②战略性;③地域性。

3.区域规划的容:

1)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2)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3)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4)基础设施规划

5)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6)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7)区域空间管制

8)区域发展政策

4. 区域规划的方法:①系统法;②传统综合法;③比较法;④数学模拟法。

5.区域规划的程序

1)区域发展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3)区域发展的客体与对策研究;

4)规划方案设计;

5)规划方案评估;

6)报批定案;

7)实施阶段。

第九章

1.区域发展战略: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

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2.区域房展战略主要容: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

3.空间开发战略:空间开发战略是对上述容进行地区配置,以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

4.空间开发战略的重点容:确定开发方式,明确重点开发区域,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

提出地域开发的策略和措施,制定区域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地区安排。

5.战略重点:①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②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③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

6.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a)自主发展战略(理论依据: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出现是同一历史过程中的两个

方面,是同时期出现的事物)

b)高速度增长战略

c)变通经济发展战略

d)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e)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f)出口替代发展战略

g)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发展战略是根据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趋势,针对所谓后工

业社会而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模式

7. 空间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1)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

2)明确开发的重点城市、地区和开发的时序或推进的层次关系

3)要体现区域和区各部分空间开发上的问题和未来开发策略

4)要体现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

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围经济要素的相对趣味关系和分布形式,它是在

长期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计结果

2.增长极特征:①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存在

②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的能力

③适宜的周围环境的配合

03. 推动产业的特征

1)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市场扩展和生产发展的速度快

2)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技术进步率

3)产业关联性强,能促进产业综合体的形成

4)生产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倾向,产品市场却十分宽广,能有全国性的甚至是国

际性的销售市场

5)产业的企业规模比较大

04.极化方式与扩散方式P305

5.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践中的

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6.重点开发轴的选择:①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

②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

③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

④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第十一章

1.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容和手段,它是通过划定区域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

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

2.区域管治分区:1.优化开发区2.重点开发区

3.限制开发区

4.禁止发区

3.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

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第十二章

1.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①农业自然条件分析(光照、土地、水分)

②农业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

③农业原有基础分析

2.高技术:高技术是发展着的相对概念,是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上,处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技术群。

03. 高新技术产业区的类型

1)以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形成条件、成果特色和组织形式为主

a)新技术工业园区

b)高技术园区

c)科学研究园区

d)科学工业园区

e)高技术产品装配园区

2)以功能性布局形式来划分

a)科技工业园区

b)技术城

c)高新技术加工区

4. 高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1.智力密集程度2.开发性技术条件3.信息资源条件4.基础

设施条件5.生产和生活环境

5. 高新技术园区的布局特点:①高新技术园区的组成,以教育、研究与开发、生产企

业三者为其核心,它们构成园区的生产功能,是园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园区作为一种社区形式其日常生活最突出的功能。

②高新技术园区还要满足服务功能的需求

6. 物流:指商品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位移,是由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多项经济活动组成的统一体

7. 物流中心(物流园区):是处交通枢纽或中心地位、具有完整设施、能将物资集散、

能将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与控制功能一体化动作的空间场所

8. 文化产业发展布局:

①文化产业被国际经济学界公认为“产业”,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②文化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在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相对饱和后,精神文化产品需

求提到议事日程。

③文化产业具有产业的关联性,能带动第三产业中相当一部分行业发展,其乘数效应明

显,对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④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强。

第十三章

01. 基础设施:泛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

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技术性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

1.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

a)先行论——优先发展基础设施

b)滞后论——优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滞后建设基础设施部门

c)同步论——基础设施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按比例投资、共同发展

2.交通运输规划容

a)客运货量及流量流向的预测;

b)运输方式结构的确定;

c)提出交通运输网的基本方案;

d)选定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和具体布局;

e)工程修建时间和造价估算。

3.区域用水包括:1.城镇生活用水;2.工业用水;3.城市市政公共服务用水;

4.农村用水。

4.基础设施的作用:①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

②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③基础设施是生产力布局合理化的前提;

④基础设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⑤基础设施是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

5.公路网规划容:公路网是由线路和车站组合而成的分布网路。规划容包括公路经济选

线、线路走向和等级、车站位置与规模的确定以及建立合理的路网结构。

6.公路网的原则:充分满足综合运输网布局的要求;深入城乡腹地,与铁路、水运有机

衔接,为广大区域的交通联系提供保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国防需要;建立干支结合、经济便捷的路网形式。

7.公路分级:公路分级要按照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第十四章

1.城镇体系:指在一定地域围,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有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

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2.新时期城镇体系理论、

①是世界体系理论与城市化;

②全球与地方联系:新的城市等级体系关系;

③城市间相互作用新途径:信息网和航空网;

④城市职能演化:全球重建与新国际劳动分工影响;

⑤参加全球城市体系竞争必由之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区;

⑥世界城市体系与传统城市体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