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自己一点点儿打上的...

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自己一点点儿打上的...

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自己一点点儿打上的...
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自己一点点儿打上的...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最重要)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1

一.定义: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境中學習與教師教學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二.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习而起作用。

②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三.性质:它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也不是一般教育原

理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四.意义: {

1.2

一.初创时期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西方第一本) 1877年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二.发展时期

1924年缪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

三.成熟时期

四.完善时期

1.3

一.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任何科学及研究都必须遵循 ↓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不能违背的原则

研究方法:1.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2.测验法:智力测验、人格测验

3.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4.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作业/作业分析法

第一章内容汇编: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五要素,三过程,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2.1

一.心理发展的定义

①广义:八个阶段,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进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②狭义:只知心里变化的上升阶段。

特点:①连续性、阶段性 ②定向性、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 (简答、选择)

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①皮亚杰:四个阶段

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 实践意义:四方面,与心理学的实践意义一样。

理论意义: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eg.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②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指儿童心理机能已达到的水平与即将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三.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看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特点)1.情感:

①少年期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第二反抗期,这阶段学生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

②青年初期学生情感是强烈的爆发情绪和温和细腻的情绪交织并存。

2.思维

①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②初中生的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四.社会性发展中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组成。

其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注意顺序)

五.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以自我建成为中心,把人格分为八个阶段。(着重看前五阶段)

①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②自主感对羞耻感、疑虑感

③主动感对内疚感

④勤奋感对自卑感

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2

一.智力差异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水平差异、智力发展早晚差异。(填空)

二.认知方式差异:场依存与场独立、冲动型与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发散型和辐合型。

第二章内容汇编:心理发展及其阶段和特征,认知发展阶段论,最近发展区,学生思维和情感发展的特点,学生智力差异,认知方式及其差异。

第三章学习理论

3.1

一.学习的内涵

①广义: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②狭义:人类的学习。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

二.学习的分类

①加涅:五种

②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③雷伯:内隐学习、外显学习。

④我国: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学习。

3.2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①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②学习律:消退律,刺激泛化与分化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强化:正负两方面。

强化物:能增强行为频率的刺激或事件。1与3相比较

2.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S→R

↓行为主义的奠基者新刺激反应

4.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①桑代克的经典实验:猫扒门吃鱼。

②基本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个过程。

二.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猩猩搬箱子吃香蕉

①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完形。

②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单选、填空)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①学习是有目的的,学习的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②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3.布鲁纳的发展学习理论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

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②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③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

4.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

①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先行组织者”:引导性学习材料

②接受学习的实质: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提出信息流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①学习观: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②学生观: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③知识观:知识不是最终的表征。(没有最终确定的答案)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教学观: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章内容汇编:书上P275页表格

第四章学习心理★(大题)

4.1

一.动机的定义

①定义:直接推动有集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②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二.动机的种类

①高尚与低级。

②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时间短)、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时间长)。

③内部与外部。

④奥苏贝尔: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法则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三.学习动机理论

①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等措施。

②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P214表

③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动机有两种: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50%,很难很易)

④成败归因理论:六因素、三维度P283表(选择)

⑤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提出

⑥自我价值论:科文顿提出,探讨“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

⑦习得性无力感理论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大题)

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④归因训练,

⑤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强化)

⑥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强化)

4.2(小题)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二.学习策略的种类(选择、判断)

1.认知策略:

①复述策略:画线、抄写、朗诵、默写

②精加工策略:做笔记、提问、记忆术、生成性学习

③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自己认知过程中的认知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元认知的实质: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调节。

3.资源管理策略:

①时间管理策略②环境管理策略③心境和努力管理策略④工具的利用⑤社会性人类资源的利用三.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六原则、三模式)

4.3

一.学习迁移的定义:又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二.迁移的种类

△①正迁移和负迁移(概念,例子)

△②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③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eg.学习平行四边形后再学习菱形(垂直迁移)

④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⑤近迁移和远迁移

⑥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三.迁移的作用

四.学习迁移理论

1.早期迁移理论:

①形式训练说:最古老的,无条件的,自发的

②相同要素说:桑代克,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经验类化论:贾德,概括得越好,迁移也就越好

④关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派

2.现代迁移理论:

①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

②迁移的产生式理论:安德森

③情景性理论:格林诺

五.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可出大题,但没有“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重要)

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积极的,消极的)

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③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④学习的定势和态度,定势: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也称心向。(积极的,消极的)

⑤认知结构的特点,

⑥学习策略的水平。

六.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迁移的方法(大题,简答)

☆原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迁移?

①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②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③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④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⑤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4.4

一.态度的定义: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

态度的结构:①认知成分(知)②情感成分(情)③行为成分(行)

↓核心成分

二.品德的定义: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品德的结构:①道德认识(知)②道德情感(情)③道德意识(意)④道德行为(行)

↓核心成分↓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三.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依赖于整个社会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品德:依赖于某一个体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四.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①结构一致:知,情,行

②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范围大,品德范围小

③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内化程度低,品德内化程度高

五.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①自我为中心:2~5岁,无道德规则

②权威(他律):6~8岁,看结果不看动机

③可逆性(自律):8~10岁

④公正:10~12岁,主要看动机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阶段、六水平)(填空)eg.汉斯买药

①前习俗水平:9岁前

②习俗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年人

③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六.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填空)

1.三过程:

①依从:盲目性,被动性

②认同: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对榜样的模仿

③内化:高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坚定性

2.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因素: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小学高年级以后

3.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①言语说服(知)②榜样示范(行)③群体约定④价值辨析⑤奖励、惩罚

七.不良行为

1.定义:不良行为分为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

①过错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行为。

②不良品德行为: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坏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2.不良行为矫正中经历的阶段:①醒悟阶段②转变阶段③自新阶段

3.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①主观原因②客观原因

4.3

一.问题的定义: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的特点:目标指向性、认知操作性、操作的系列性。(填空、判断)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四个阶段:①发现问题②分析/理解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关键阶段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简答)

①人的知觉特点

②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的定义、作用;功能固着:只看到事物的主要功能。

③已有的知识经验

④个体的情绪与动机耶基斯-多德森法则:中等程度动机最好

⑤原型启发原型的定义: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⑥个性因素

⑦问题情景:问题呈现的方式

△若题目为“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时,去掉“问题情景”因素。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要性没有其影响因素大)

①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②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

③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

④掌握问题结局的启发式策略

⑤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五.创造性(创造性思维)

1.定义: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特征:①流畅性②灵活性(变通性)③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不同,结果可以不同。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3.创造性思维的过程:①准备期②酝酿期③豁朗期④验证期

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①环境:家庭、社会②智力③个性

高智商者的创造性有高有低,但高创造者必须有高于一般的智商。√(判断)

5.创造性的培养(简答、论述)★

①创造意识的培养与创造性教育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③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

④鼓励参加创造性活动:体音美

⑤发散思维训练

△如题出为“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时,不能把前两条去掉。

第四章内容汇编:学习动机及其种类、理论和培养;学习策略及其分类、理论、影响因素和促进方法;态度和品德的结构、形成过程;问题解决及其特点、过程、影响因素和能力培养;创造性及其特征、过程及培养。

第五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5.1

一.知识的含义

①狭义:仅指存在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

②广义: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二.知识的分类

①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②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主要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操作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用来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策略性知识属于操作性知识)

学校传授的主要是陈述性知识。

三.知识学习的过程

三个阶段:①获得(理解)②保持(巩固)③知识应用(提取)

5.2

一.符号学习(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奥苏贝尔)(判断)

三.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动机,

②有效运用注意规律,

③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

④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

⑤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

5.3

一.程序性知识的实质是掌握做事的规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获得。

二.三个阶段:①陈述性阶段②程序化阶段③自动化阶段

三.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了解)

5.4

一.技能的定义: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二.技能分类

1操作技能:

①定义: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②特点:对象的物质性、动作的外显性、结构的展开性。

③形成阶段: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

2.心智技能:

①定义: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②特点:对象的观念性、动作的内隐性、结构的简短性。

③形成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第五章内容汇编:知识分类和知识学习过程;知识学习的分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及其特点和形成阶段;智力技能及其特点和形成阶段。

第六章教学心理

6.1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意义:①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②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③引导学生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①布卢姆:认知、情感、动作

②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三.选择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的定义: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

它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师生相互作用设计。

2.教学策略的种类:

①以教师为主导:讲授教学(指导教学)

②以学生为中心:发现教学(启发式教学)布鲁姆

③个别化:程序教学(斯金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掌握学习(布卢姆)

四.教学评价

1.定义: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变化观察与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类型:

①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摸底考试↓单元测验↓期末考试

②常模参照评价: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为参考点,比较分析某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相对标准

标准参考评价:以教学目标确定的作业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在试卷上答对多少题目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

↓绝对标准

③标准化学业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四六级、高考

④量化的教学评价、质化的教学评价

6.2

一.课堂管理的定义: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地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等,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措施。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①维持功能②促进功能③发展功能

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①教师的领导风格②班级规模③班级的性质④对教师的期望

四.课堂群体的管理:

①正式群体②非正式群体

五.课堂气氛的定义: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六.课堂中的人际关系:

①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关系)②同伴关系

七.课堂纪律的分类:

①教师促成的纪律②集体促成的纪律③自我促进的纪律④任务促成的纪律

八.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第六章内容汇编:教学目标及其作用;教学策略及其种类;教学评价及其类型;课堂管理及其功能、影响因素;课堂气氛;课堂纪律及其种类。

第七章心理健康

7.1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简答)

①自我意识正确,

②人际关系协调,

③性别角色分化,

④社会适应良好,

⑤情绪积极稳定,

⑥人格结构完整。

7.2

一.心理辅导的定义:教师运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法:①强化法②代币法③行为塑造法④示范法⑤惩罚法⑥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法:

①全身松弛训练:雅格布松最早提出

②系统脱敏法:沃尔朴

③肯定性训练:请求、拒绝、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艾利斯提出(ABC理论)A→事件B→认知C→情绪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

①异性交往辅导②自我意识辅导③考试焦虑辅导

7.3

一.教师职业心理的特征

①认知特征②人格特征③行为特征: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简析罗森塔尔效应

二.教师成长的历程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三.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①师范教育②实践训练eg.观摩、微格教学

7.4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①职业压力:由工作引起的,是教师对来自教学情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②职业倦怠: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失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儿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第七章内容汇编: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教师职业心理特征;教师职业心理成长的历程;微格教学;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中国儿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中国儿科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原创2016-08-31略儿科空间儿科空间 cmachild传播儿科学术资讯本文原载于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02) 超说明书用药(off–label use of drugs)是指药物的应用超出了国家药监部门认可的生产厂家提供的药品说明书界定范围,包括超出了适用年龄、剂量、剂型、给药途径或适应证等。但是"超说明书用药"并不意味着不合理用药、违法用药或试验性用药[1],通常是经过广泛临床观察,并且有文献和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在儿科领域,超说明书用药面临一定风险和法律问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经过组内各儿科亚专业医师和组外多位儿科临床药师的集体讨论,经过2年的撰写及修改,形成此共识,以期提高广大儿科临床医生对超说明书用药的认识,建立用药规范化流程,并推进各方力量规避超说明书用药的潜在风险。 一、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 目前尚缺乏国内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的整体数据。来自国内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的数据显示,超说明书用药在门诊及住院患儿均为普遍现象,住院患儿更为突出[2,3]。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数据显示:抽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门诊处方10 716张,分析处方用药医嘱23 909条,涉及药品451种。按处方数、用药医嘱数、药品总数、基本药物数以及非处方药(OTC)药品数计,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分别为53.0%、29.6%、65.0%、67.0%及79.8%。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居前3位的年龄段为幼儿期(29.8%)、学龄前期(29.5%)

和婴儿期(29.2%)。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包括:无儿童用法、用量和信息(61.7%),给药频次(12.8%)和剂量(11.1%)[4]。 对国内外门诊及住院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现状的系统评价显示[5,6],(1)门诊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三级医疗机构发生率高于初级医疗机构,分别为26.0%、19.5%;新生儿、婴儿和青少年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在药品种类中,呼吸系统用药、全身用抗感染药、感觉器官和皮肤用药的超说明书使用最常见;"无儿童用药信息"的超说明书用药和超年龄用药较常见。(2)住院儿童超说明书用药:超说明书用药在全球儿科和新生儿病房普遍存在,不同国家和病房报告的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差异大。各类儿科病房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中位数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52.5%,儿科ICU 43.5%,普通儿科35.5%,儿科手术病房27.5%。各研究报告不同年龄段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不一致,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构成比依次为:无儿童用药信息7%~54%,超剂量和疗程8%~86%,超年龄用药3%~67%。 2012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对北京、上海、湖南、四川、广州、新疆等21家医院的儿科医师进行了"超药品说明书用药"问卷调查,通过对收回的578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显示:67.19%的医师有开具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经历,技术职称越高,开具超说明书处方的可能性越大,不同职称医生对超说明书用药的认知存在差异;多数医生认同超说明书用药中知情同意的重要性;82.70%认为超说明书用药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19.10%的医师认为开具超说明书用药处方违法;仅有28.77%的医生所在医院对开具超说明书用药相关制度有统一的规定[7]。

(完整版)冯忠良版本教育心理学笔记

教育心理学 裴斯塔洛奇-----提出“教育要心理化” 心理测验最初由英国高尔顿提出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是迄今为知的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第一部教育心理著作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它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 (二)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实验教学运动的代表人) (三)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最初倡导者是桑代克、奥苏泊尔)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1教育作为一种经验传递系统,是通过教育与学生的交往活动实现的 2教育系统的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经验本身以及媒体。3教育系统三要素,在统一的经验传递中有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教育系统本身的独特结构: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与教;学与教受制于教材,教材必须依据学与教。 第一节主要内容 总论、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信息、技能学习、广泛学习、教学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及研究原则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教育心理学 二、科学系统论与教育心理 学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 则3 实践性原则4 综合创 造性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主要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观察法 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程序 一、确定研究课题二、 查阅文献三、提出假设四、 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五、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六、 撰写实验报告 第一节桑代克的联结- 试误说 第二节巴浦洛夫的经典 性条件作用说 第三节华生的刺激-反 应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 学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 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 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 认知结构。 一、认知学习观 (一)学习的实质是主 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二)学 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 个基本过程 二、结构教学观 (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 学科的基本结构(二)掌握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 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2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 符号)3 程序原则 4 强化 原则 三、发现学习观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一)动机阶段(二)领会 阶段(三)习得阶段(四) 保持阶段(五)回忆阶段 (六)概括阶段(七)作业 阶段(八)反馈阶段 第一节班杜拉的观察学 习理论 一、班杜拉的经典实 验 榜样学习实验‘ 二、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 条件 (一)注意观察(调节着观 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 知觉) 影响因素: 1榜样行为的特性 (1)榜样的显著性,复杂 性、普遍性和实用价值影响 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 (2)人们对敌对的,攻击 性行为远较亲社会行为易 模仿,奖励比惩罚的行为易 模仿。 2榜样的特征 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 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越 相近越易引起注意; (1)受人尊重,地位较 高,有能力的…… 3 观察者的特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自然人性论二、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 中心疗法三、知情统一的 教学目标观 四、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五、学生中心发展观 三、当今建构主义理论的基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与内容 五要素三内容 五要素:学生(谁);教师(谁);教学内容(讲授什么);教学媒体(通过什么);教学环境(在…下)三要素:学习过程教学内容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单元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裴斯泰洛齐(瑞士)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化”之思想。 2、赫尔巴特(德国)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此科学基础即心理学。 3、乌申斯基(俄国) 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4、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之著作5、桑代克(美国)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该书扩为三卷本,所以,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1908年代,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体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70年代:奥苏伯(贝)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学习(CAI)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单元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look):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例:出水香炉) (二)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实验室试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又称现场试验,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 (三)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四)调查法: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要求许多被调查者回答以对某一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书面调查:又称问卷法 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单元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Life-span 生命全程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质变) (1)胎儿期(-10个月~0岁) (2)新生儿(0岁~1个月) (3)乳儿期(1个月~1岁) (4)婴儿期(1-3岁) (5)幼儿期(3-6岁) (6)童年期(6-12岁) (7)少年期(12-15岁) (8)青年期(15-18岁) (9)成年期(18-25/35岁) (10)中年期(25/35-50/60岁) (11)老年期(50/60-入土)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可逆&不可逾越) ★③不平衡性(关键期-CP: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康拉德?洛(劳)伦兹(Konrad Lorenz)提出关键期(印刻印象) ④差异性(于予与何诛?) 第二单元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常出选择) 维果斯基的“最优发展区”(常出名词解释) 1、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或认知发展阶段论) 同化:质没变,量变 顺应:质变量也变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嘴的吮吸,手的抚弄】 ②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不可逆性、我

专业深度分析儿科学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专业深度分析 儿科学

目录 (一)学科概况 (1) (二)培养目标 (1) (三)研究方向 (1) (四)考试科目 (1) (五)课程设置 (2) (六)相近专业 (2) (七)就业方向 (2) (八)专业索引 (2) (九)该专业在全国招生单位中的排名 (3)

儿科学专业整体分析 (一)学科概况 儿科学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各种疾病的康复的可能性、方法。 (二)培养目标 1.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儿科的常见病,掌握儿科基础知识,基本技术,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儿科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2.能结合儿科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临床病例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并通过答辩。 (三)研究方向 各个招生单位具体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复旦大学为例: 01 中西医结合儿科疾病与相关机理研究 02 青春期疾病中医药研究 03 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不全支持 04 发育肺损伤修复机制及防治策略 05 儿童糖尿病、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 06 新生儿脑损伤的防治策略研究 07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与预后 08 儿童病毒性感染性疾病 09 天然免疫与HCV感染 10 儿童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及基因组功能分析 11 儿童重症脑外伤的综合治疗策略 12 复杂性状疾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13 儿童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 14 儿童实体肿瘤诊断治疗 15 儿童重大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与救治技术 16 先生性心脏病发病机制 17 先天性心脏病分子机制研究 18 儿童脑损伤神经保护机制 19 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 20 孤独症的早期诊治及其发病机制 (四)考试科目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为例: 01、02方向: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03-20方向: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2019年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记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点评: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南方医科大学儿科学试题1

试题 [A型题] 1.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时间是: A.围产期 B.新生儿期 C.婴儿期 D.幼儿期 E.学龄前期 2.胎儿期是指从受孕及在子宫内发育成熟至出生前一段时间,大约为: A.36周 B.37周 C.38周 D.40周 E.42周 3.青春期是指: A.女12岁左右,男13岁左右 B.女14岁左右,男16岁左右 C.女16岁左右,男15岁左右 D.女15岁左右,男14岁左右 E.女15岁左右,男16岁左右 4.胚胎期是指孕后: A.1个月以内 B.2个月以内 C.3个月以内 D.4个月以内 E.5个月以内 5.我国使用的围产期概念是: A.从妊娠20周~生后1周 B.从妊娠28周~生后1周 C.从妊娠28周~生后4周 D.从妊娠24周~生后4周 E.从妊娠24周~生后1周 6.胎儿期发生死胎、流产、先天性畸形的胎龄主要是 A.前三个月 B.4~5个月 C.5~6个月 D.6~7个月 E.7~8个月 7.孕期的保健重点最主要的是: A.胎儿期避免物理性、药物性、创伤性、感染性因素影响及营养不良 B.提高接生技术防止分娩意外 C.妊娠后期增加活动量,促进胎儿发育 D.做好孕妇予防注射,提高胎儿免疫能力 E.妊娠初期减少活动,防止流产 8.新生儿是 A.呼吸:脉搏为1:3 B.头围:胸围为1:1 C.上部量:下部量为1.4:1 D.三者均对 E.三者均不对 9.萌出第一颗恒牙的时间一般为 A.5岁左右 B.6岁左右 C.7岁左右 D.8岁左右 E.9岁左右 10.判断小儿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有: A.动作能力或运动功能 B.语言发育程度 C.智力发育水平 D.对外界反应能力 E.体重、身高及体围测量 11.何年龄起能形成兴奋性与抑制性条件反射 A.1~2个月 B.3~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12.1岁小儿可能存在 A.生理性克氏征阳性 B.生理性巴氏征阳性 C.拥抱反射 D.握持反射 E.四者均不存在 13.3个月小儿可存在 A.生理性克氏征阳性存在 B.拥抱反射存在 C.握持反射存在 D.三者均有 E.三者均无 14.3岁小儿 A.生理性克氏征阳性存在 B.生理性巴氏征阳性存在 C.拥抱反射存在 D.三者均存在 E.三者均不存在 15.1岁小儿是: A.呼吸:脉搏为1:3 B.头围:胸围为1:1 C.萌牙6~8枚 D.三者均对 E.三者均不对 16.8个月小儿体重6kg,头围38cm,身长58cm,能抬头,不会坐,未出牙,前囟已闭最大可能为: A.佝偻病 B.营养不良 C.呆小病 D.头小畸形 E.先天性心脏病 17.关于头围下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最新高一数学听课记录

听 课 记 录 2014 年9月 21 日 授 课 教 师 李金山 学 科 数学 学 校 班 级 忠县中学 高一(3)班 课题 函数定义域,值域,函数值的求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引入新知: 一.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一)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f(x)=1/x-2 (2) f(x)=35+x 求解步骤:由已知x-2≠0--------------------------写条件 x ≠2 ---------------------------解不等式(组)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2}-------下结论 总结:(1)若f(x)是整式,则定义域为R (2)若f(x)是分式,则分母不能为0 (3)f(x)为偶次根式,则根号下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 练习:1.(1)f(x)=3-5-x x (2)f(x)=x x -++21 (3)P19练习 总结:定义域:使每个式子有意义;生活中的实际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2x+3 (2)f(x)=11+x (3)x x y -+-=11 (4)112-+=x x y (5) f(x)=11)1(0++-x x (二)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例2 已知f(x)的定义域为[0,2],求f(2x-1)的定义域。 练习:1.已知f(2x-1)的定义域为(-1,5],求f(x)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2],那么函数g(x)=15)1(++x x f 二.函数值的求解 1.已知f(x)=3x+2,求f(-1),f(a),f(1/a-1),f [f(π)] 2.已知f(x)=?????≥<<--≤+)2(2)21()1(22x x x x x x 求f(3),f(f(-1)) (分段函数) 3.已知f(3x-1)=4x+1,求f(2)=____ 三.求函数的值域(概念的理解,重点) (1)y=1+x (2) 642+-=x x y x ∈[1,5] 理解:2x y = (1)x ∈R 函数值域[0,+∞] 教学点评: 运用实例生动引出集 合元素的概念,为了 解集合含义作铺垫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理念。 结合学生情况,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 同一个f 括号内约束 条件相同;定义域的 概念

历年医学考研复试真题——儿科学

历年医学考研复试真题——儿科学一、大连医科大学 (一)名词解释 1.围生期 2.中性体温 3.生理性贫血 4.差异性紫绀 5.小胎龄儿 6.生理性体重下降 7.法洛四联症 8.骨髓外造血 9.性早熟 (二)简答题 1.维生素D缺乏症的病因 2.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及治疗监测指标 3.肾病综合症的常见并发症 4.咽结合膜热的临床特点 5.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断标准 6.等渗性重度脱水临床表现 7.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表准 9.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10.佝偻病激期的临床特点 11.正常足月儿 12.化脑的脑脊液特点 13.生理性腹泻 14.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15.小儿心衰的诊断要点 16.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17.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18.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三)论述题 1.结核菌素实验方法、结果判断、阳性临床意义 2.肾性综合症水肿产生机制 3.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激素中长疗法 4.肺炎诊疗原则 5.新生儿如何分类 6.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 2014年大连医科大学儿科学复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小胎龄儿 2.生理性体重下降 3.法洛四联症 4.骨髓外造血 5.性早熟 (二)简答题 1.等渗性重度脱水临床表现 2.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4.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5.佝偻病激期的临床特点 (三)论述题 1.结核菌素实验方法、结果判断、阳性临床意义 2.肾性综合症水肿产生机制 2013年大连医科大学儿科学复试真题 (一)简答题 1.正常足月儿 2.化脑的脑脊液特点 3.生理性腹泻 4.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5.小儿心衰的诊断要点 6.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7.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8.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二)论述题 1.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激素中长疗法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级临床医学实习安排

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级临床医学实习安排 专业学 时间生 内科 (18周) 外科 (16周) 妇产科儿科急诊科 (6周) (6周) (2周) 2014年1月20日~2014年5月11日唐凌辉陈虹 王华南文秀霞 罗明武苏桑玉 黎权明马倩男 唐力鸿康劲 陈永振杨雷 叶圣龙黄映珍 李盛吴淑莲 廖伟男付晓蕊 杨舟梁绮文 彭邦剑姚小坚 詹智樊惟文 刘鸿斌黄可珺 郑思强李琴瑶 陈琪龙林琳 刘文涛黎土娣 李海峰刘昭诗 陈柏森刘姗姗 戴赛林肖辛怡 玉今津王涵敏 黄伟昌韦诗雨 李响 2014年5月12日~2014年8月31日刘文涛黎土娣 李海峰刘昭诗 陈柏森刘姗姗 戴赛林肖辛怡 玉今津王涵敏 黄伟昌韦诗雨 李响 唐凌辉陈虹 王华南文秀霞 罗明武苏桑玉 黎权明马倩男 唐力鸿康劲 陈永振杨雷 叶圣龙黄映珍 李盛吴淑莲 廖伟男付晓蕊 杨舟梁绮文 彭邦剑姚小坚 詹智樊惟文 刘鸿斌黄可珺 郑思强李琴瑶 陈琪龙林琳 2014年9月1日~ 2014年12月21日廖伟男付晓蕊 杨舟梁绮文 彭邦剑姚小坚 詹智樊惟文 刘鸿斌黄可珺 郑思强李琴瑶 陈琪龙林琳 刘文涛黎土娣 李海峰刘昭诗 陈柏森刘姗姗 戴赛林肖辛怡 玉今津王涵敏 黄伟昌韦诗雨 李响 唐凌辉陈虹 王华南文秀霞 罗明武苏桑玉 黎权明马倩男 唐力鸿康劲 陈永振杨雷 叶圣龙黄映珍 李盛吴淑莲 点长:王华南陈虹 转科时间:上完周日班离开旧科室(值班者值完班才离开),周一上午8点到达新科室 科教处教学科 2014年1月

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级内科实习安排 专业时学间生呼吸科 (2周) 消化科 (2周) 内分泌科 (2周) 血液科 (2周) 肾内科 (2周) 心内科 (2周) 神经内科 (2周) 风湿科 (2周) 14年1月20日~~14年2月2日唐凌辉 陈虹 李盛 吴淑莲 罗明武 苏桑玉 黎权明 马倩男 唐力鸿 康劲 陈永振 杨雷 叶圣龙 黄映珍 王华南 文秀霞 14年2月3日~2月16日王华南 文秀霞 唐凌辉 陈虹 李盛 吴淑莲 罗明武 苏桑玉 黎权明 马倩男 唐力鸿 康劲 陈永振 杨雷 叶圣龙 黄映珍 2月17日~3月2日叶圣龙 黄映珍 王华南 文秀霞 唐凌辉 陈虹 李盛 吴淑莲 罗明武 苏桑玉 黎权明 马倩男 唐力鸿 康劲 陈永振 杨雷 3月3日~3月16日陈永振 杨雷 叶圣龙 黄映珍 王华南 文秀霞 唐凌辉 陈虹 李盛 吴淑莲 罗明武 苏桑玉 黎权明 马倩男 唐力鸿 康劲 3月17日~3月30日唐力鸿 康劲 陈永振 杨雷 叶圣龙 黄映珍 王华南 文秀霞 唐凌辉 陈虹 李盛 吴淑莲 罗明武 苏桑玉 黎权明 马倩男 3月31日~4月13日黎权明 马倩男 唐力鸿 康劲 陈永振 杨雷 叶圣龙 黄映珍 王华南 文秀霞 唐凌辉 陈虹 李盛 吴淑莲 罗明武 苏桑玉 4月14日~4月27日罗明武 苏桑玉 黎权明 马倩男 唐力鸿 康劲 陈永振 杨雷 叶圣龙 黄映珍 王华南 文秀霞 唐凌辉 陈虹 李盛 吴淑莲 4月28日~5月11日 李盛 吴淑莲 罗明武 苏桑玉 黎权明 马倩男 唐力鸿 康劲 陈永振 杨雷 叶圣龙 黄映珍 王华南 文秀霞 唐凌辉 陈虹 点长:王华南陈虹 转科时间:上完周日班离开旧科室(值班者值完班才离开),周一上午8点到达新科室。

高中数学听课记录范例

高中数学听课记录范例 听课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兴城良好的教学风气。那么高中数学听课记录怎么写呢? 一、实例导入课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体验:从阶梯教室前向后走,逐步上升,从阶梯教室后向前走,逐步下降,上下楼梯也是一样。(板书课题:函数的单调性) 二、推出新课: (一)、函数的单调性: 1、观察非典时期每日新增病例的变化统计图,对函数的单调性有感性的认识。 2、学生思考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总结该函数图像中点的坐标规律。 3、单调增(减)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I,区间AI,如果对于区间A内的任意两个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在这个区间上是单调增(减)函数。 (让学生思考交流之后,说出增、减函数定义中的关键词) (二)、单调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理解。) (三)、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 1、讲解例1:画出的图像,判断它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分析:画出图形,让学生归纳,并利用定义证明,教师板书。

例题中的注意点:(1)、解题格式;(2)、防止循环论证;(3)、作差同“0”比较。 2、师生共同归纳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的一般步骤: (1)、取值;(2)、作差与变形;(3)、判断;(4)、结论。 3、讲解例2:求证: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思考证明过程,请完成的小组上黑板板演,其他小组分析纠错,教师做好点拨。) 三、课堂练习:1、P39页1、2、3题。 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知识点,教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1、P39页2、4、5题。 评价与建议 1、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 2、对概念的讲解很细致,教学作用点找的很好。 3、讲解、合作讨论、学生板演、核心指导相结合,防止学生疲劳而影响课堂效果。 4、教学中善于表扬学生、鼓励学生。 5、教学中要更多地深入学生之中,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6、这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能搞懂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需要加强。

邵瑞珍版本教育心理学笔记

the note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 育 心 理 学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一《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教学原则是: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灵魂论》亚里士多德---- 最古老的心理学著作 提出营养的灵魂;容易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的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提出了意识阈和统觉团。最早用同化这个概念来解释知识学习 1 统觉团:他认为进入意识的观念便可引起统觉,一个观念的统觉,不 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作统觉团 意识阈 2四阶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的教授新知识 (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 (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 (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 五阶段教学法:(其门徒将其四阶段改造发展成五阶段) (1)预备----唤起学生原有的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 (2)呈现----教师清晰地教授新教材 (3)联系----使旧知识形成联系 (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 (5)应用----以适当的方法应用新知识 二科学心理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 1 教育心理学的先驱------试验教育派 2 提出试验教育名称------梅伊曼 3有突出贡献的是----------桑代克教育理论学三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还提出三大定律:效果律;学习律;准备律 三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直接为教育服务的心理学的诞生 1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 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 学校心理学: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位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 学科 3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社会心理现象及 其活动规律的学科(格拉泽《社会心理学手册》—这门学科建立的里程碑 4 教学心理学:加涅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这一术语,1978年格拉泽主编的《教育心理 学进展》宣告了这门新的学科的建立 第二节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宽泛的定义:潘菽《教育心理学》的提法为代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缺点:其研究对象难以与为教育服务的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相区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