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鱼我所欲也》中的语句回答。(2分)

二、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3)公被狐白之裘被:(4)乃令出裘发粟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__________"。

6.联系"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本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四、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日:"主上宵旰④,宁大不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宵旰:宵,夜;旰,晚。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

2.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你读后受到哪些教益?

3.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语。

(3)吴玠素.服飞(4)饰名姝遗.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敌未灭,何以家为?

5.文段岳飞的表现体现了《鱼我所欲》中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看法。

五、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

..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也(2)是以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B 即与之化矣

生于忧患春冬之时

C 久而不闻其臭

D 亦我所欲也

妇拍而呜方亦与之化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5.请分别说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与《鱼我所欲也》共同的论证方法。

(六)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①焉,日:"请以此修②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日:"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予日:"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③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

(节选自《说苑·卷四》)

[注释]①致邑:给一座城,邑,封地。②修:整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2)衣.敝衣.以耕:

(3)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3。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4。结合《鱼我所欲也》请你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3)乡.为身死而不受()(4)是亦不可以已.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选文中作者的观点。(不得超出20字数。)(3分)

4、本文与《鱼我所欲也》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

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2分)

永①之氓(méng)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哀溺文》)[注释]①永: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不能寻常:"游不了多远"的意思。

⑥货:财货,这里指钱。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故患.有所不避也_________ ②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

③吾腰.千钱_________④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9.读了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九阅读下列两组文言选段,完成7~10题(13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

“饭疏食,

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

我如浮

云。”

(《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胡来。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曲肱.而枕之________ 威武不能屈.________

军.于城父________ 士不可以不弘毅

..________

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9、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的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唱歌?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0 、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十)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孟子日:"......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未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是亦不可以已.乎

(3)往之.女家(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一、参考译文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送廪丘邑给孔子以作为他的供养之地。孔子拒绝接受赠地,孔子(从景公处)出来后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凭借功劳来接受功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平民,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的品行也难与他相提并论,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赫,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点也不马虎啊!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参考译文

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

参考答案:

9.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三、1.B 2."辟"通"避,,意义:躲避3.D 4.(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5.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6.万事莫贵于义"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译文】墨子说:"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了。假如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会同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一定不会同意干这件事的。那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帽子和鞋子不如手和脚珍贵。又说:'送给你天下,但是要把你杀死.你会同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也一定不会同意干这件事的。那么又为了什么呢?那是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性命珍贵。为了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那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珍贵。所以说:'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

四、1.2.(1)孝母;(2)拒受名姝;(3)戒洒;(4)辞帝为之营第。第二问,从孝母、爱国、不贪财色的角度中选取其一来答均可。3 (3卜一向(4)赠送4。n)不仅贤人有这种信念,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敌人还没有灭,怎么能安家呢?5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

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必耍从人生的选择、取舍、意义等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岳飞非常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派人去拜访母亲,并且接了回来,母亲有重病,岳飞总是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侯。吴铞一向佩服岳飞,愿意同他结为好友,就把有名的荧女打扮好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勤于政事)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难道是大将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邻更加敬重佩服他。岳飞年轻时好放量饮酒,皇帝告诫他说:"你以后到了黄河以北地区才可以饮酒。"于是戒酒不喝。塞帝当初要为岳飞营造宅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安家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贪爱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五、1。(1)苟且偷生(2)因此2.D 3.就像进入了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闻不到香味了,就疆被香草的气味同化了。4.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5.君子慎其所处比喻论证

【乙文译文】跟好人相处,如同走进栽种芝兰的屋子,时间久了,就闻不到香气,便被它同化了。跟坏人相处,如同走进了卖成鱼的铺子,时间久了,闻不到它的臭气,也被它同化了。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六)1.(11祸患,灾难.通"避",避免(2)赏赐傲视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1先生您叉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给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3.廉洁自律4.答案示例:1)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2)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乙文译文曾子身穿破旧的衣服耕田,鲁国国君叫人送给他一块封地,告诉他说:"请你用这块封地的收入做一些象服吧。"曾子不接受。反复给,仍不接受。使者说:"这不是你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接受人家的东西,就要惧怕人家,给予人家东西就要傲视人家。即使鲁君对我恩赐,不会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终于不肯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说:"曾参说的话,足够保全他的节操了。"

七1.(1)好处、益处、裨益(2)感谢、感激、感恩(3)从前、以前、昔日(4)停止、抛弃、丢弃等2.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3.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面抛弃礼义。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译文】古时候齐国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黔敖这个人就在道路上摆设了食物,来招待饥饿的人,好让他们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摇摇晃晃地走来。黔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喂!你来吃吧!"那个饥饿的人瞪着眼睛看看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呀。"黔敖连忙赶上去道了歉,那个饥饿者到底不肯吃而

被饿死在路上。

八1.(1)祸患(2)做(3)作动词用,腰中缠着(4)蒙蔽2.(1)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2)你(平日)最擅长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了呢? 3示例:人要学会取舍,否则就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乙文《哀溺》译文】

永州的人们都善于游水。有一天,江河发大水,有五六个人乘坐一只小船,横渡湘水。到了江心,小船漏了,人们都下水泅渡。其中有一个J,-尽Js游却游不出多远。他的伙伴们说:"你长于游泳,在我们这些人中游得最好,今天为什幺落后了呢?回答说:

"我腰缠一千个铜钱,太重,所以落在后面。"同伴说:"为什么不把这扔了呢?那人不做声,摇了摇头。不一会几,那人越发游不动了。那些已经渡过河的人在岸上大喊大叫地说:"你太愚蠢了,太糊涂了!眼看就要淹死了,还要那钱干什么呢?"那人又摇了摇头,就这样淹死了。

九(1)①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②使…屈服;③驻军、驻扎;④弘,广大。毅,强毅;⑤批评、指责。

(2)①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②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3)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4)D。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贤人,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法动身,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饿坏了,没人能站起来。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没有停下来。

子路恼怒地见到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啊?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是可以固守,小人遇到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十)1.(1)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2)已:停止(3)之:到......去(4)顺:顺从2.(1)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3.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其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

【乙文译文】孟子说:"......男子长大成人行冠礼时,由父亲主持其事,并面加教导;女儿出嫁时,母亲主持其事,将她送到门口.告诫道:'去到你们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遇事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丈夫的意志!'以婉顺为准则的,是妇人女子之道。、只有住在("仁"这个)天下最宽大的住宅里,站在("礼"这个)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义"这个)天下最正大的道路上,得志时跟老百姓一起循着这条道路前进;不得志时便独个儿照这个行事。厚禄高官不能乱我的心,家贫位卑不能变我的行,威力相逼不能挫我的志,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三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 3、当为何法 4、因起谓兴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2、以炭四周炙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 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 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三、《鲁人曹沫》①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与训练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与训练(学习篇) (一)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③其母引刀裂其织()④以此戒之()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3.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吗(二)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成()②弃去() ③逢老媪方磨铁杵()④还卒业() 2、翻译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三)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②师事扶风班彪()

③一见辄能诵忆()④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2、翻译句子。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四)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五)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③未穷青之技④饯行于郊衢 2.翻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六)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继,日昃固始食。遂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方(??? ?)欲(???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2020-2021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一、不死之药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练习】 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 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 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 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徐珂 【原文】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练习】 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亡.何,其友亡。(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 B.(1)wú 不(2)yù 告诉 C.(1)wú 不(2)yù 词语 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 C.且父未尝语.我也。(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所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文言文训练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答案(一) (一)陈万年教子 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②戒:同“诫”,教训。③谄:奉承拍马 陈万年: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更是卑躬屈膝。他的儿子陈咸却跟老子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陈万年觉得儿子这样必将得罪于人。 (一次),陈万年病了,在家休息,将儿子陈咸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拿起棍子要打他,训斥说:“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着了,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陈万年没有再说话,挥手让陈咸离开。) 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4分) (1)欲杖之用杖打(2)具晓所言完全,都 (3)咸叩头谢曰认错 (4)大要教咸谄之大致 2.翻译:大要教咸谄也。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 3.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分) 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经常,常常。)②然而不听(虽然这样,却。) ③多言有益乎(好处,益处)④时夜而鸣(啼鸣,鸣叫) (2)翻译下面句子:唯其言之时也。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①说话要说到点子上。②说话要看准时机。【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三)、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 【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就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低头。)②不合其耳也(耳朵听。) ③孤犊之鸣(鸣叫声,作名词。)④即掉尾奋耳(摇摆;竖直。) (2)翻译下面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 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 欲/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然惭 D. 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 ②贤________ ③恐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 (2)这;才能;担心,害怕 (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原文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六篇附答案及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六篇附答案及翻译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黑字的含义。(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1)才与绢数尺()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用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

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分) (1)先自度其足()()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11题) 1.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 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答案】答案: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2.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 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 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3.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 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答案】【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doc

……○…………○…………内…………○…………装…………○…………订…………○…………线…………○…… 鹏展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辅导资料 课外文言文练习(15篇) 1、引婴投江 【原文】 有过①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②,婴儿啼③。人问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⑥?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⑦。 《吕氏春秋·察今》 【注 释】 ①过:经过。②见:看见。方:正在;正要。 欲:想要。之:代词,代“婴儿”。 ③婴儿:这里指小孩。 ④故:原因;缘故。⑤善:擅长、善于。⑥虽:即使。岂:难道。遽:就,遂。⑦以,用。任:处理。亦:加强语气。悖:荒谬。 【知识链接】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阅读练习】: 1、根据《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 A .拉开弓 B .牵;拉 C .引用;征引 D .导引;诱导 ⑵ 此其父善游 ( ) A .交际;交往 B .旅行;游历 C .游水;游泳 D .河流中的一段,如上游、下游等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2、凿壁借光 【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①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⑤问衡,衡曰:“愿⑥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⑦给以书,遂成大学⑧。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注 释】 ①发:启;打开。 ②邑人:同乡人;古代“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给。 ⑤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⑥愿:希望。 ⑦资:资助,借给。 ⑧大学:大学问家。 【知识链接】 刘歆(约公元前46年至公元后23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诚纬而改名秀,字颖叔。少子,西汉皇族,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之一。 【阅读练习】 1、根据句子在原文中的语言环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 邻居有烛而不逮( ) A .捉;捕 B .趁;趁着 C .逮捕 D .及;达到 ⑵ 衡乃穿壁引其光( ) A .穿过 B .凿通 C .穿透,穿破 D .洞,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 3、草书大王 【原文】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 释】 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 òu ):责骂。⑥胡:为什么。 【知识链接】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阅读练习】 1、请你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2)使侄录之( ) (3)侄罔然而止( ) (4)执所书问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应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七年级文言文第二周练习答案 4、滥竽充数①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②。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⑤。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注 释】 ①滥:失实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很象现在的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公遂.大笑然操遂.能克绍 B.以.笔墨烧灰饮学者以.塞忠谏之路也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温故.而知新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3.翻译下面句子。 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答案: 1.C 2.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3.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 4.B 译文: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我于是对他说 : “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饭,就能够治好奸伪;舔樊哙的盾牌,就能够治好胆怯;闻西施的耳环,就能够治好容貌丑恶。”欧阳修听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颖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见到欧

(完整版)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五篇含答案

(一)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选自《太平广记》) 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 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班级姓名同步练习命题人:日期: (二)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 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患: ②迨能倍诵乃止迨: 2.翻译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急迫。 一、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可以有得.收获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道理其义自见.同“现”,显现自晓.其义也明白 2.翻译句子(4分)。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书读得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示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到、眼到、口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还会不到吗? 3.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2分)。 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4.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心到”_的重要,这是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5.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5.结合自己的学习,简要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3分) 答案略。 二、课后练习(准确翻译选文) 译文: 参考译文: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扣难道会不到吗? 荀巨伯以德退敌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一、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8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病值.胡贼.攻郡正赶上敌人败.义以求生毁弃 不忍委.之放弃遂.班军而还于是,就一.郡并.获全全一起 2.翻译句子(4分)。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我)远道来看望您,您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吗? 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退兵而回,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3.请用“||”划分文章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3分) 第一层:写荀巨伯在危难中不肯离开病友,不肯败义求生。 第二层:写荀巨伯在贼兵面前表示愿意以身代友命。 第三层:写贼兵因受荀巨伯义举感动而退兵。 4.“一郡尽空”的意思是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与荀巨伯进行对比,说明了当时的局势,衬托出荀巨伯舍生取义的精神。 5.你认为荀巨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荀巨伯是一个舍生取义、重情重义的人。启示略。 二、课后练习(准确翻译选文) 译文: 译文: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 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 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B 4.晏子的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 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5)陈:同“阵”,摆好阵势。 【二】[译文]: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