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C929驱动详解

PC929驱动详解

PC929驱动详解
PC929驱动详解

一、驱动电路(由PC923、PC929组合)的构成和电路原理:

图4。9 由PC923、929构成的驱动电路

上图为东元7200MA变频器U相的驱动电路图。15kW以下的驱动电路,则由PC923、PC929经栅极电阻直接驱动IGBT,中、大功率变频器,则由后置放大器将驱动IC输出的驱动脉冲进行电流放大后,再输入IGBT的G、E极。

驱动电路的电源电路,是故障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要求其输出电压范围满足正常要求,而且要求其具有足够的电流(功率)输出能力——带负载能力。每一相的上、下IGBT驱动电路,因IGBT的触发回路不存在共电位点,驱动电路也需要相互隔离的供电电源。由开关电源电路中的开关变压器N1绕组输出的交流电压,经整流滤波成直流电压后,又由R68、ZD1(10V稳压管)简单稳压电路处理成正18V和负10V两路电源,供给驱动电路。电源的OV(零电位点)线接入了IGBT和E极,驱动IC的7、8脚则接入了28V的电源电压。

光电耦合器的输入、输入侧应有独立的供电电源,以形成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通路。PC2的2、3脚输入电流为+5V*提供。此处供电标记为+5V*,是为了和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的+5V相区分。+5V*供电电路见下图图4。10。该电路可看作一简单的动态恒流源电路,R179为稳压管ZD7的限流电阻,稳压管的击穿电压值为3。5V左右。基极电流回路中稳压电路的接入,使流过Q8发射结的Ib维持一恒定值,进而使动态Ic也近似为恒定值。忽略Q8的导能压降,电路的静态输出电压为+5V,但动态输出电压值取决于所接负载电路的“动态电阻值”,而动态输出电流总是接近于恒定的,这就使得驱动电路内部发光二极管能维持一个较为恒定的光通量,从而使传输脉冲信号的“陡峭度”比较理想,使传输特性大为改善。

图4.10 驱动光耦输入侧供电电路

由CPU主板来的脉冲信号,经R66加到PC2的3脚,在输入信号低电平期间,PC2形成由+5V*、PC2的2、3脚内部发光二极管、信号源电路到地的输入电流通路,PC2内部输出电路的V1三极管导通,PC2的6脚输出高电平信号(18V峰值),经R65为驱动后置放大电路的Q10提供正向偏流,Q10的导通将正供电电压经栅极电阻R91引入到IGBT的G极,IGBT开通;在输入信号的高电平期间,PC2的3脚也为+5V高电平,因而无输入电流通路,PC2内部输出电路的V2三极管导通,6脚转为负压输出(10V峰值),也经R65为驱动后置放大电路的Q11提供了正向偏流,Q11的导通将供电的负10V电压——IGBT的截止电压经栅极电阻R91引入到IGBT的G极,IGBT关断。在待机状态,PC2的3脚输入信号一直维持在+5V高电平状态,则驱动电路一直输出-10V的截止电压,加到CN1触发端子上,IGBT一直维持于可靠的截止状态上。

因IGBT栅-射极间结电容的存在,对其开通和截止的控制过程,实质上是对IGBT栅-射极间结电容进行充、放电的过程,这个充、放电过程形成了一定的峰值电流,故功率较大的IGBT模块须由Q10、Q11组成的互补式电路跟随放大器来驱动。

PC929驱动IC是兼有对驱动脉冲隔离放大和模块故障检测双重“身份”的。由CPU主板来的脉冲信号从1/2、3脚输入到PC923内部的光电耦合器,从11脚输出后,经Q13、Q15两级互补式电压跟随器的功率放大后,引入IGBT2的G极。此为驱动脉冲的信号传输电路路; PC929的9脚为模块故障检测信号输入脚。正常工作状态下,PC923的11脚输出正的激励脉冲电压,使Q13导通,Q15截止。Q13的导通,将正偏压加到IGBT2的G极上,IGBT2进入饱合开通状态。忽略IGBT导通管压降的话,IGBT2的导通即将U输出端与负直流供电端N短接起来,提供输出交流电压的负半波通路,在导通期间,只要变频器是在额定电流以内运行,IGBT2的正常管压降应在3V以下。

PC929的9脚内部电路与外接R76、R77、D24、R73、D27等元件构成了IGBT 管压降检测电路,二极管D27和负极接入了IGBT2的C极。PC929在发送激励脉冲的同时,内部模块检测电路与外电路配合,检测IGBT2的管压降,当IGBT2

正常开通期间,忽略IGBT2的导通压降,U点电压与N点电压应是等电位的,N点与该路驱动电源的零电位点为同一条线。可以看到,D27的正向导通将a点电压也嵌位为零电位点,即PC929的9脚无故障信号输入,IGBT模块OC信号输出8脚为高电平状态。当变频器的负载电路异常或IGBT2管子故障时,虽有激励偏压加到IGBT2的G极,但严重过流状态(或管子已经开路性损坏),使IGBT2的管压降超过7V或更大,U、N之间高电压差使D27于反偏截止,此时a点电压是由R73引入的、经R78、D24、R77分压的高于7V的电压值,经R76输入到PC929的9脚。PC929内部IGBT保护电路起控,对IGBT进行强行软关断动作,同时控制8脚内部三极管导通,进而提供了PC4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电流,于是PC4将低电平的模块OC信号报与CPU,变频器实施OC故障保护停机动作。

IGBT模块管压降检测电路中的D24二极管和C48组成消噪电路,以避免负噪声干扰引起误码保护动作。

让我们看一下驱动电路中R91、R92的作用,实际电路中,这四只电阻因模块损坏带来的强电压冲击下,造成开路、短路和阻值变大的情况比比皆是,它在电路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R91将驱动脉冲引入到IGBT管子的G极,表面看来,这是一只限流电阻,限制流入IGBT管子的驱动(充电)电流,因管子的开通速度越快越好,开通时间越短越好,电阻的阻值就不能太大,以避免与IGBT管子的输入结电容形成一个较大时间常数的延时电路,这是不希望出现的。但过激励也会导致IGBT的损坏。此电阻多为Ω级功率电阻,随变频器功率的增加其阻值而减小。此电阻还有一个“真名”,叫栅极补偿电阻,因为IGBT管子的触发引线有一定长度,触发脉冲又是数千赫兹的高频信号,所以有一定的引线电感存在,而引线电感会引起触发脉冲的畸变,产生“电压过冲”现象,严重时会造成IGBT管子的误开通而造成损坏。接入R82可对引线电感有所补偿,尽量使引线呈现电阻特性而不是电感特性,有效缓解引线电感造成的电压过冲现象。

R92并接于IGBT管子的G、E极间,第一个好处就是,将IGBT管子输入端的高阻状态变为低阻状态。我们新购得的IGBT逆变模块,出厂前是用短路线将G、E极短接的,这样万一有异常电压(如静电)加到G、E极时,短路线将很快将此一异常电压吸收,而避免了IGBT管子因输入端子遭受冲击而损坏。电路中并联R92也有同样的用处,在一定程度上将输入的“差分电压”变为了“共模电压”,消解了异常输入电压的冲击作用;R92对瞬态干扰有一定的作用,又可称之为“消噪电阻”;R92并接于IGBT管子的G、E极间,与IGBT的G、E 结电容相并联,此电阻又被称为“旁路电阻”,将瞬态干扰造成的对G、E结电容的充电电流“旁路掉”,以避免其误开通。R92又形成了IGBT管子输入结电容的电荷泄放通路,能提高电荷的泄放速度,对于只采用单电压供电(无负供电电压)的驱动电路,此电阻的作用尤其重要。

二、驱动电路的故障特征:

1、变频器上电显示正常,接受启动信号,即跳OC(过电流)、SC(短路)故障代码。

故障原因:

A、逆变模块有开路性损坏,先是击穿短路,炸裂后开路,或G、E间内部损坏,虽有触发信号引入,但IGBT不能正常开通,驱动电路的IGBT管压降检测到异常大的导通压降,报出OC故障。

B、驱动电路本身故障。a、无激励脉冲加到IGBT的触发端子,一是从CPU 主板来的脉冲信号未能正常输入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二是驱动电路有元件损坏,阻断了脉冲信号的传输;b、驱动电路不能输出正常的驱动脉冲,多为电流输出能力不足。一是驱动IC的后置放大器低效,元件变值等。二是驱动供电不良,不能达到足够的电压幅值和输出足够的驱动电流,使IGBT不能被良好开通或处于导通与截止的临界点上,IGBT管压降检测电路检测到大于7V的管压降信号而报出OC故障。

2、接受启动信号,即跳GF(接地故障)。变频器说明书中对接地故障的定义是,当负载电流大于额定电流的0.5倍左右时,即判断为GF故障。其实GF也是OC故障的一个别名。在报警层次上有所不同。GF故障在启动初始阶段报出。

3、上电,变频器未接受启动信号,变频器在系统自检结束后,即报出OC故障。故障原因:

A、变频器的三相输出电流检测电路损坏,误报过流故障,如电流互感器内部电路损坏,误报出严重过流故障;

B、驱动电路的OC信号报警电路损坏,如PC929的8脚内部DMOS三极管短路,也会误报OC信号。

4、变频器上电后,既不跳OC、SC等故障代码,也拒绝所有操作,出现类似于程序进入死循环的“死机”现象,先不要轻易判断为CPU故障,可能为变频器上电检测到有OC信号输出,出于保护目的,故拒绝所有操作,以免造成人为的故障扩大。

5、变频器上电,操作显示正常,启动后能在操作面板上监控到输出频率数值上升的现象,但U、V、W输出端子无电压输出,变频器也不报出OC故障,好像是“运行正常”。

故障原因为驱动IC输入侧的+5V*供电电源丢失,六路驱动IC都无脉冲信号输入,驱动电路处于“待机”状态,IGBT管压降检测电路在“休息中”,并不向CPU返回OC信号。

6、变频器空载或轻载运行正常,但带上一定负载后,出现电机振动、输出电压偏相、频跳OC故障等。

故障原因:A、驱动电路的供电电源电流(功率)输出能力不足;B、驱动IC或驱动IC后置放大器低效,输出内阻变大,使驱动脉冲的电压幅度或电流幅度不足;C、IGBT低效,导通内阻变大,导通管压降增大。

三、PC923、PC929驱动电路的检修方法:

本节检修,是指在脱开变频器主电路后的,对电源/驱动板的单独上电检修,整机连接条件下,可不敢对驱动电路这么动手啊,别说逆变电路有六只IGBT,有六十只IGBT也不够“报销”的。

1、静态检测:

电路处于静止状态时,相对于+5V供电的地端,PC2的2、3脚电压都为5V,直接测量2、3脚之间电压差为0V;以驱动电源的OV为O电位参考点,CN1触发引线端子的1线应为-10V。PC923、PC929的脉冲输出脚和后置放大器的中点电压都为-10V。

检测CN1端子的1线为OV,故障原因为A、驱动电源稳压二极管击穿短路;B、栅极电阻R91开路。

检测CN1端子的1线为+18V左右,故障原因为A、PC2的后置放大电路中的Q10短路;B、PC2内部输出电路中的V1短路;C、检查PC2的2、3脚如有电压输入,如1、2V,故障原因为前级信号电路故障,使PC2形成了输入电流的通路。

2、动态检测:

电路静态时测得CN1端子1线上有正常的-10V截止电压,及测量各静态工作点基本正常(其实各检测点都表现为供电电压),要进一步检查动态——对脉冲信号的传输能力,验证电路确无故障或使隐蔽故障暴露出来。

但接着碰到了麻烦事,因为在检修中电源/驱动板与主电路已经脱开,CN1、CN2触发端子是空置的,并未接入IGBT,而且在未查明驱动电路是否工作正常之前,也是绝不允许在IGBT接入530V直流供电的情况下,连接驱动电路并检查驱动电路的故障的。

因为IGBT的脱开,驱动电路输出的脉冲无论正常与否,只要按一下操作面板的起动(FWD)或运行(RUN)按键,操作显示面板即跳出OC故障。原因在于驱动芯片PC929在脉冲信号传输期间,PC929的9脚内部电路与外部元件构成的IGBT管压降检测电路,因IGBT的未接入(相当于开路),而检测到极大的管压降信号,而向CPU报出OC信号,CPU采取了停机保护措施。必须采取相应手段,屏蔽掉驱动电路对IGBT管压降检测功能,令CPU正常发送六路脉冲,以利驱动电路的进一步检修。看下图电路——PC929驱动电路的IGBT管压降检测等效电路图:

图4。11 IGBT管压降检测等效电路图

如果把IGBT看作一只开关的话,则在正向激励脉冲作用期间,这只开关是闭合状态的,b点电压也为0V,嵌位二极管D1正向导通,将a点电压嵌位为0V,PC929的9脚因输入低电平信号,IGBT保护电路不起控,驱动电路正常传输脉冲信号;当IGBT开路性损坏或检修中脱开主电路后,同样在正向激励脉冲作用期间,D1反偏截止(在与主电路连接状态下)或因脱开主电路呈开路状态,则a点电压则上升为R1与R2对+18V和-10V的分压值,从两只电阻的阻值可看出,a点电压上升为近17V,PC929的9脚内部IGBT保护电路起控,Q3导通,由8脚输出OC信号,经光耦器件输入CPU,CPU报出OC故障,并停止了脉冲信号的输出。

如果单纯将OC信号切断,如将图4、9中的PC4开路或短接PC2的1、2脚,以中断OC信号的输出,固然可以令CPU不停止脉冲信号的输出,但PC929中IGBT保护电路还处于起控状态,PC929仍无法正常输出驱动脉冲信号。正确的做法是:短接上图b、c点,即将D1的负极与OV供电引出线短接,人为造成“IGBT的正常导通状态”,“糊弄”一下IBGT管压降检测电路,使之在激励脉冲作用期间,能一直检测到IGBT的“正常状态”,内部保护电路不起控。

windows驱动开发和调试环境搭建

Windows驱动开发和环境搭建 【文章标题】: Windows驱动开发和调试的环境设置 【文章作者】: haikerenwu 【使用工具】: VC6.0,VMware6.0.3,Windbg 【电脑配置】: 惠普笔记本xp sp3 (一)VMWare安装篇 VMWare的安装一路Next即可,关于其序列号,百度一下就能找到,虚拟机安装完成之后,需要安装操作系统,我在虚拟机中安装的是windows xp sp2系统。 点击“文件”----“新建”----“虚拟机” 进入新建虚拟机的向导,配置虚拟系统参数

选择虚拟系统文件的兼容格式(新手推荐选择默认选项) 按照默认设置继续点击下一步,选择好您需要的操作系统,此处我选择的是Windows XP Prefessional。 设置虚拟机名称和虚拟操作系统安装路径,我单独空出来一个F 盘,将虚拟机和虚拟操作系统全部装在该盘。

配置网络模式(推荐选择NA T,一般主机不用做任何的设置虚拟机就可以利用主机上网)。 配置虚拟磁盘的容量。在这里可以直接单击完成,来完成基本操作设置,磁盘默认空间是8GB,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调整大小,也可以自定义分区。

操作完成之后,在“VM”菜单下有个“setting。。。”菜单,点击此菜单,在CD-ROM中选择合适的选项,我使用的是Use ISO image 选项,将我的xp sp2操作系统的ISO映像路径设置好,安装操作系统。点击ok之后,启动虚拟机,即开始安装操作系统,安装过程跟普通装机过程相同。安装完成之后,启动操作系统,然后在VM菜单下点击“Install VMWare Tools”,把虚拟操作系统的驱动装好。 (二)VMWare设置篇

吸顶式红外探测器接线说明

485型吸顶式 红外探测器 1. 简介 1.1 概述 RS-HW-N01为高稳定性被动红外探测器。采用先进的信号分析处理技术,具有超高的探测和防误报性能。当有入侵者通过探测区域时,探测器将自动探测区域内人体的活动。如有动态移动现象,则会产生报警,设备为485输出,标准的Modbus-RTU协议,可二次开发。适合家庭住宅区、楼盘别墅、厂房、仓库、商场、写字楼等场所的安全防范。 1.2 参数指标 ■供电电源:10~30V DC ■功耗:0.4W ■技术话电:156.2895.6186 ■传感器类型:双元热释红外传感器 ■报警延时:30s、10s、5s输出可选 ■安装方式:吸顶 ■安装高度:2.5~6m ■探测范围:直径6m(安装高度3.6m时) ■探测角度:全方位360° ■信号输出:RS485 ■通信协议:Modbus-RTU ■工作环境:-10℃~50℃,≤95%,无凝露 1.3 功能特点 ■采用8-bit低功耗CMOS处理器 ■具有自动温度补偿功能 ■抗RFI干扰:20~1000MHZ(如移动通信) ■三种报警延时输出可选

1.4 系统框架图 系统方案框图 2. 外形尺寸 1号设备 2号设备 3号设备 n 号设备 485总线 USB 转485或232转485 10~30V DC UPS 电源(选配) AC220V 市电 监控电脑

3. 安装与使用说明 3.1 设备安装前检查 设备清单: ■红外设备1台 ■合格证、保修卡、售后服务卡等 ■12V/2A防水电源1台(选配) ■USB转485(选配) 3.2 接线说明 宽电压电源输入10~30V均可。485信号线接线时注意A\B两条线不能接反,总线上多台设备间地址不能冲突。 线色说明备注 棕色电源正10~30V DC 黑色电源负 黄色485-A 蓝色485-B 3.3 安装说明 1)选定合适的位置,用螺钉将安装底板固定在天花板上,再将探测器挂上 2)建议安装高度为2.5~6m 3)安装位置应避免靠近空调、电风扇、电冰箱、烤箱及可引起温度迅速变化的物体,同时应避免太阳光直射在探测器 4)探测器透镜前面避免有物体遮挡,以免影响探测效果 3.4 使用说明 1)按说明接好线,然后盖上探测器盖盒 2)接通电源,指示灯闪烁,探测器进入自检状态 3)60s后指示灯熄灭,探测器进入正常检测状态,此刻如果有人在探测器覆盖区域内走动,LED指示灯亮,同时RS485报警输出 4)LED ON跳帧控制LED指示灯是否有提示,不影响探测器正常工作

wdm驱动开发之路

WDM驱动开发之路 写在前面:在专栏的前几期中,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vxd的开发技术。Vxd技术是很深奥的,不是一篇两篇文章能讲清楚,但你已经入了门,剩下的就要看你的修行了。多看书,多泡论坛(当然是上咱们的驱动开发网论坛了:->),多写程序…我的手不够用了。功到自然成嘛。不过话又说回来,vxd只是权宜之计,WDM才符合当今的潮流(程序员都是时髦人士,君不见先是VB、VC然后是asp、JSP、PHP,数也数不过来呀),Win9x寿终正寝时也就是vxd的末日,你不想随它而去吧(开个玩笑),那就随我来。 按笔者的想法,这篇文章写成连载形式,一次讲一个主题,并且必要时带着例子,让大伙step by step地把WDM驱动弄个透底,不想让大家觉得稀里糊涂,也不想让大家觉得白买杂志了。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第一部分,了解篇。 (一)了解篇 WDM模型(Windows Driver Model)是微软公司为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98和Windows 2000的驱动程序设计的一种构架。它和传统的win3.x和win95使用的vxd的驱动是完全不同的体系结构。不过对于最终用户来说,WDM驱动程序在Windows98和Windows2000下的表现很相似。作为驱动开发人员来说,它在两者中有很多的不同。并且Windows98中的WDM只能算是Windowss2000中的WDM的一个了集。在Windows98中有一些驱动程序只能使用VXD来实现,如串行通讯驱动等。 要写驱动程序,首先要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在WDM体系中,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中是最标准的实现方式,Windows98则是部分兼容WDM结构。照微软的说法,Windows98和Windows2000 X86(Intel 架构)版本实现二进制码兼容(参见98DDK),Windows2000 x86版本与其它CPU平台版本实现源码级兼容(因为Windows 2000是基本NT相似的结构,最底层是硬件抽象层HAL,所有我们相信它们之间能源码级兼容)。但实际上,Windows2000的WDM实现中有很多例程在Windows98中没有实现,一旦试图加载这样的WDM驱动程序到Windows98中,则不能正常加载,当然我们也有办法实现它,那就是利用“桩”技术。具体可参见Walter Oney写的《Programming the Microsoft Windows Driver Model》一书。我们首先来看看Windows 2000的系统结构,然后再来看看Windows 98的。 图一是Windows 2000的系统结构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系统被分为两个态,用户态和核心态。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I/O操作最后是怎样作用到硬件上的。用户态应用程序对Windows 子系统进行win32 API调用,这个调用由系统服务接口作用到I/O管理器(严格地说,在Windows 系统中不存在I/O管理器这样的独立模块,这个只是为了方便叙述而将各种核心功能调用的集合称作I/O管理器,业界人士都这样称呼这个部分),I/O管理器进行必要的参数匹配和操作安全性检查,然后由这个请求构造出合适的IRP(IO Request Package,I/O请求包),并把此IRP传给驱动程序。简单情况下,驱动程序直接执行这个请求包,并与硬件打交道,从而完成I/O请求工作,最后由I/O管理器将执行结果返回给用户态程序。但在WDM体系结构中,大部分实行分层处理。即在图中“设备驱动“这部分,分成了若干层,典型地分成高层驱动程序、中间层驱动程序、底层驱动程序。每层驱动再把I/O请求划分成更简单的请求,以传给更下层的驱动执行。以文件系统驱动为例,最高层驱动只知道文件如何在磁盘上表示,但不知到怎样得到数据。最低层驱动程序只知道怎样从磁盘取出512B为单的数据块,但不知道文件怎样表示。举个更具体的生活例子。主人(最高层驱动)知道(并且需要)笔计本电脑,但不知道具体放在什么位置;而仆人(最底层驱动)却知道它放在具体什么地方,但

Windows驱动开发培训

Windows驱动开发培训 培训流程: 一、基础知识 在开始驱动开发之前,您应该知道操作系统原理以及驱动程序是如何在操作系统中进行工作的,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将有助于您做出正确的设计决策并简化您的开发过程。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构造\\ 可以链接进去 2、安装WDK,参考相关文档,熟悉WDK的内容\\ 可以链接进去 二、Windows驱动开发\\ 可以链接进去 一、基础知识 在开始驱动开发之前,您应该知道操作系统原理以及驱动程序是如何在操作系统中进行工作的,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将有助于您做出正确的设计决策并简化您的开发过程。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构造 (1)培训目标 深入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系统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2)培训内容 阅读书籍《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的第3、4、6、7、9章,重点关注第九章“I/O系统” (3)培训任务 ①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系统结构 ②理解ISR、IRP、IRQL、DCP等概念的含义 ③了解注册表的用法,掌握注册表数据的查看和修改方法 ④了解进程和线程的内部机理以及线程的调度策略 ⑤了解I/O系统的内容,理解I/O请求以及I/O处理过程 注:以上相关内容,请在一周内完成。

2、安装WDK,参考相关文档,熟悉WDK的内容 (1)培训目标 了解WDK的安装过程,熟悉WDK的编译环境,掌握如何使用WDK的相关帮助文档;了解WDM驱动程序的基本结构 (2)培训内容 ①.阅读文档\\10.151.131.12\book\windows\MSWDM.chm,掌握WDM驱动程序的基本结构以及基本的编程技术。 ②.参考WDK的帮助文档:WDK documentation ,了解WDK的基本内容 (3)培训任务 ①理解分层驱动结构的含义,掌握设备和驱动程序的层次结构 ②理解“驱动对象”和“设备对象”的概念 ③理解2个基本例程:DriverEntry 和addDevice ④了解IRP的结构以及IRP处理的流程 ⑤初步了解I/O的控制操作 注:以上相关内容,请在一周内完成。 二、Windows驱动开发 学习如何基于WDK进行驱动程序的开发 1、培训目标 (1)学会根据WDK开发一个基本的Windows驱动程序和测试程序 (2)学会利用不同的IOCTL方式在内核模式和用户模式之间进行通讯 (3)学会如何在内核模式下和用户模式下访问注册表 (4)利用WinDbg跟踪程序,学会使用WinDbg进行调试 2、培训内容 (1)阅读\src\general\ioctl中的示例代码 (2)build并运行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

晶闸管触发驱动电路设计-张晋远要点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电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 题目晶闸管触发驱动电路设计 姓名张晋远学号1533101200119 指导教师李亚峰 学校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日期2017 年 4 月20 摘要 晶闸管是一种开关元件,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为了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必须在控制级至阴极之间加上适当的触发信号(电压及电流),完成此任务的就是触发电路。本课题针对晶闸管的触发电路进行设计,其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触发电路,交流电路,同步电路等电路环节组成。有阻容移相桥触发电路、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单结晶体触发电路、集成

UAA4002、KJ006触发电路。包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工作过程以及针对相关参数的计算。 关键词:晶闸管;触发电路;脉冲;KJ006; abstract Thyristor is a kind of switch components, can work under high voltage, high current conditions, in order to control thyristor conduction, must be between control level to the cathode with appropriate trigger signal (voltage and current), complete the task is to trigger circuit. This topic in view of the thyristor trigger circuit design, the main part of the circuit by the trigger circuit, communication circuit, synchronous circuit and other circuit link. There is a blocking phase bridge trigger circuit, the sine wave synchronous trigger circuit, the single crystal trigger circuit, the integrated UAA4002, the KJ006 trigger circuit. This includ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circuit and the circuit working procedur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Keywords: thyristor; Trigger circuit; Pulse; KJ006;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设计背景与意义…………………………………… 1.2 晶闸管的现实应用……………………………………

双向可控硅及其触发电路

双向可控硅及其触发电路 双向可控硅是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也称双向晶闸管,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可作为功率驱动器件,由于双向可控硅没有反向耐压问题,控制电路简单,因此特别适合做交流无触点开关使用。双向可控硅接通的一般都是一些功率较大的用电器,且连接在强电网络中,其触发电路的抗干扰问题很重要,通常都是通过光电耦合器将单片机控制系统中的触发信号加载到可控硅的控制极。为减小驱动功率和可控硅触发时产生的干扰,交流电路双向可控硅的触发常采用过零触发电路。(过零触发是指在电压为零或零附近的瞬间接通,由于采用过零触发,因此需要正弦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 双向可控硅分为三象限、四象限可控硅,四象限可控硅其导通条件如下图: 总的来说导通的条件就是:G极与T1之间存在一个足够的电压时并能够提供足够的导通电流就可以使可控硅导通,这个电压可以是正、负,和T1、T2之间的电流方向也没有关系。因为双向可控硅可以双向导通,所以没有正极负极,但是有T1、T2之分 再看看BT134-600E的简介:(飞利浦公司的,双向四象限可控硅,最大电流4A)

推荐电路: 为了提高效率,使触发脉冲与交流电压同步,要求每隔半个交流电的周期输出一个触发脉冲,且触发脉冲电压应大于4V ,脉冲宽度应大于20us.图中BT 为变压器,TPL521 - 2 为光电耦合器,起隔离作用。当正弦交流电压接近零时,光电耦合器的两个发光二极管截止,三极管T1基极的偏置电阻电位使之导通,产生负脉冲信号,T1的输出端接到单片机80C51 的外部中断0 的输入引脚,以引起中断。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使用定时器累计移相时间,然后发出双向可控硅的同步触发信号。过零检测电路A、B 两点电压输出波形如图2 所示。

Windows 内核技术与驱动开发笔记(完整版)

Windows 内核技术与驱动开发笔记 1.简述Driver Entry例程 动程序的某些全局初始化操作只能在第一次被装入时执行一次,而Driver Entry例程就是这个目的。 * Driver Entry是内核模式驱动程序主入口点常用的名字。 * Driver Entry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指针,指向一个刚被初始化的驱动程序对象,该对象就代表你的驱动程序。WDM驱动程序的Driver Entry例程应完成对这个对象的初始化并返回。非WDM驱动程序需要做大量额外的工作,它们必须探测自己的硬件,为硬件创建设备对象(用于代表硬件),配置并初始化硬件使其正常工作。 * Driver Entry的第二个参数是设备服务键的键名。这个串不是长期存在的(函数返回后可能消失)。如果以后想使用该串就必须先把它复制到安全的地方。 * 对于WDM驱动程序的Driver Entry例程,其主要工作是把各种函数指针填入驱动程序对象,这些指针为操作系统指明了驱动程序容器中各种例程的位置。 2.简述使用VC进行内核程序编译的步骤 编译方式是使用VC++进行编译 1.用VC新建工程。 2.将两个源文件Driver.h和Driver.cpp拷贝到工程目录中,并添加到工程中。 3.增加新的编译版本。 4.修改工程属性,选择“project | setting”将IterMediate file和Output file 都改为MyDriver_Check。 5.选择C/C++选项卡,将原有的Project Options内容全部删除替换成相关参数。 6.选择Link选项卡,将原有的Project Options内容删除替换成相关Link。 7.修改VC的lib目录和include的目录。 8.在VC中选择tools | option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Directories”选项卡,在“Show directories for”下拉菜单中选择“Include file”菜单。添加DDK的相关路径。 3.简述单机内核调试技术 答:1.下载和安装WinDbg能够调试windows内核模块的调试工具不多,其中一个选择是微软提供的WinDbg 下载WinDbg后直接双击安装包执行安装。 2.安装好虚拟机以后必须把这个虚拟机上的windows设置为调试执行。在被调试系统2000、2003或是xp的情况下打开虚拟机中的windows系统盘。 3.将boot.ini文件最后一行复制一下,并加上新的参数使之以调试的方法启动。重启系统,在启动时就可以看到菜单,可以进入正常windows xp,也可以进入Debug模式的windows xp。 4.设置VMware管道虚拟串口。调试机与被调试机用串口相连,但是有被调试机是虚拟机的情况下,就不可能用真正的串口连接了,但是可以在虚拟机上生成一个用管道虚拟机的串口,从而可以继续内核调试。 4.请画出Windows架构简图

从零开始搭建Linux驱动开发环境

参考: 韦东山视频第10课第一节内核启动流程分析之编译体验 第11课第三节构建根文件系统之busybox 第11课第四节构建根文件系统之构建根文件系统韦东山书籍《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完全手册》 其他《linux设备驱动程序》第三版 平台: JZ2440、mini2440或TQ2440 交叉网线和miniUSB PC机(windows系统和Vmware下的ubuntu12.04) 一、交叉编译环境的选型 具体的安装交叉编译工具,网上很多资料都有,我的那篇《arm-linux- gcc交叉环境相关知识》也有介绍,这里我只是想提示大家:构建跟文件系统中所用到的lib库一定要是本系统Ubuntu中的交叉编译环境arm-linux- gcc中的。即如果电脑ubuntu中的交叉编译环境为arm-linux-

二、主机、开发板和虚拟机要三者互通 w IP v2.0》一文中有详细的操作步骤,不再赘述。 linux 2.6.22.6_jz2440.patch组合而来,具体操作: 1. 解压缩内核和其补丁包 tar xjvf linux-2.6.22.6.tar.bz2 # 解压内核 tar xjvf linux-2.6.22.6_jz2440.tar.bz2 # 解压补丁

cd linux_2.6.22.6 patch –p1 < ../linux-2.6.22.6_jz2440.patch 3. 配置 在内核目录下执行make 2410_defconfig生成配置菜单,至于怎么配置,《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完全手册》有详细介绍。 4. 生成uImage make uImage 四、移植busybox 在我们的根文件系统中的/bin和/sbin目录下有各种命令的应用程序,而这些程序在嵌入式系统中都是通过busybox来构建的,每一个命令实际上都是一个指向bu sybox的链接,busybox通过传入的参数来决定进行何种命令操作。 1)配置busybox 解压busybox-1.7.0,然后进入该目录,使用make menuconfig进行配置。这里我们这配置两项 一是在编译选项选择动态库编译,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静态,不过那样构建的根文件系统会比动态编译的的大。 ->Busybox Settings ->Build Options

Windows驱动开发入门

接触windows驱动开发有一个月了,感觉Windows驱动编程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神秘。为了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记录下来这些学习心得,也为像跟我一样致力于驱动开发却苦于没有门路的菜鸟朋友们抛个砖,引个玉。 我的开发环境:Windows xp 主机+ VMW ARE虚拟机(windows 2003 server系统)。编译环境:WinDDK6001.18002。代码编辑工具:SourceInsight。IDE:VS2005/VC6.0。调试工具:WinDBG,DbgView.exe, SRVINSTW.EXE 上面所有工具均来自互联网。 对于初学者,DbgView.exe和SRVINSTW.EXE是非常简单有用的两个工具,一定要装上。前者用于查看日志信息,后者用于加载驱动。 下面从最简单的helloworld说起吧。Follow me。 驱动程序的入口函数叫做DriverEntry(PDRIVER_OBJECT pDriverObj,PUNICODE_STRING pRegisgryString)。两个参数,一个是驱动对象,代表该驱动程序;另一个跟注册表相关,是驱动程序在注册表中的服务名,暂时不用管它。DriverEntry 类似于C语言中的main函数。它跟main的差别就是,main完全按照顺序调用的方法执行,所有东西都按照程序员预先设定的顺序依次发生;而DriverEntry则有它自己的规则,程序员只需要填写各个子例程,至于何时调用,谁先调,由操作系统决定。我想这主要是因为驱动偏底层,而底层与硬件打交道,硬件很多都是通过中断来与操作系统通信,中断的话就比较随机了。但到了上层应用程序,我们是看不到中断的影子的。说到中断,驱动程序中可以人为添加软中断,__asm int 3或者Int_3();前者是32位操作系统用的,后者是64位用的。64位驱动不允许内嵌汇编。下面是我的一个helloworld的源码:

操作系统与驱动开发试题

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操作系统与驱动开发》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学院信息学院专业电路与系统姓名程莉学号 2201414007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操作系统的 D 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主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 D.处理机 2.分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 B 策略为用户服务。 A.可靠性和灵活性 B.时间片轮转 C.时间片加权分配 D.短作业优先 3.很好地解决了“零头”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法是 A 。 A 页式存储管理 B 段式存储管理 C 多重分区管理 D 可变式分区管理 4.用WAIT、SIGNAL操作管理临界区时,信号量的初值应定义为 B 。 A.-1 B.0 C.1 D.任意值 5.在进程管理中,当 C 时,进程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A.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 B.等待某一事件 C.等待的事件发生 D.时间片用完 6.某系统中有3个并发进程,都需要同类资源4个,试问该系统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少资源数 B 。 A.9 B.10 C.11 D.12 7.虚拟存储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 B 理论。 A.全局性 B.局部性 C. 动态性 D.虚拟性 8.从用户的角度看,引入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D A.实现虚拟存储 B.保存系统文档

C.保存用户和系统文档 D.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9.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 A A.利用率 B.可靠性 C.稳定性 D.兼容性 10.缓冲技术中缓冲池在 C 中。 A.主存 B. 外存 C. ROM D. 时间片轮转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1.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是PCB 。 12.通常进程实体是由程序块、进程控制块和数据块三部分组成。 13.磁盘访问时间由寻道时间、旋转延迟时间和传输时间组成。 14.作业调度是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一些作业,为它们分配资源,并为它们创建进程。 15.文件的物理组织有顺序、链接和索引。 16.若一个进程已经进入临界区,则其它欲要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___等待____。 17.信号量的物理意义是,当信号量值大于零时其值表示可分配资源的个数;当信号 量值小于零时,其绝对值表示等待使用该资源的进程的个数。 18.静态重定位在程序装入时进行; 而动态重定位在程序运行时进行。 19.分区管理中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时,宜把空闲区按长度递增次序登记在空闲 区表中。 20.所谓系统调用,就是用户在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一些子功能。 21.把逻辑地址映射为物理地址的工作称为地址映射。 22.设备管理中采用的数据结构有设备控制表、控制器控制表、通道控制表、 系统设备表等四种。 23.从资源管理(分配)的角度,I/O设备可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 拟设备三种。 24.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接口信号主要包括数据、状态和控制。 25.DMA控制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主机与DMA控制器的接口、 DMA控制器与块设备的接 口和 I/O控制逻辑。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5分,共10分)。 26.虚拟存储器 答:虚拟存储器是指在具有层次结构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中,自动实现部分装入和部分替换功能,能从逻辑上为用户提供一个比物理贮存容量大得多,可寻址的“主存储器”。

驱动程序开发技术-过滤键盘驱动

《驱动程序开发技术》大作业 ——过滤键盘驱动 姓名:梁海杰 学号:2009441624 班级:计科普0902

摘要 Kbdclass.sys是键盘的类驱动,无论是USB键盘,还是PS/2键盘都要经过它的处理;在键盘类驱动之下,和实际硬件打交道的驱动叫做“端口驱动”,比如:i8042prt.sys是ps/2键盘的端口驱动,Kbdhid.sys是USB键盘的端口驱动。键盘中断导致键盘中断服务例程被执行,导致最终i8042prt的I8042KeyboardInterruptService被执行。在I8042KeyboardInterruptService中,从端口读取扫描码,放到一个KEYBOARD_INPUT_DATA 结构中。并把这个结构放到i8042prt的输入队列中。最后会调用内核api函数KeInsertQueueDpc。在这个调用中会调用上层KbdClass.sys中处理输入的回调函数KeyboardClassServiceCallback,取走i8042prt的输入数据队列里的数据。利用驱动分层机制,使用过滤驱动捕获键盘的扫描码并保存下来;应用程序定时访问驱动程序取回扫描码,转换成相应的按键名称并显示;通过应用程序设定按键映射,应用程序将指令传送给驱动程序,以实现将指定的按键消息转换成其他按键。 关键词:过滤键盘;驱动分层;映射;扫描码

过滤键盘驱动 一、主要设计思路 利用驱动分层机制,使用过滤驱动捕获键盘的扫描码并保存下来;应用程序定时访问驱动程序取回扫描码,转换成相应的按键名称并显示;通过应用程序设定按键映射,应用程序将指令传送给驱动程序,以实现将指定的按键消息转换成其他按键。 键盘过滤驱动是工作在异步模式下的。系统为了得到一个按键操作,首先要发送一个IRP_MJ_READ消息到驱动的设备栈,驱动收到这个IRP后,会一直保持这个IRP为未确定(pending)态,因为当时并没有按键操作。直到一个键被真正的按下,驱动此时就会立刻完成这个IRP,并将刚按下的键的相关数据做为该IRP的返回值。在该IRP带着对应的数据返回后,操作系统将这些值传递给对应的事件系统来处理,然后系统紧接着又会立刻发送一个IRP_MJ_READ请求,等待下次的按键操作,重复以上的步骤。 为了实现截获键盘消息,需要在过滤驱动程序中创建一个挂接到物理键盘设备上层的过滤驱动设备。系统发送的IRP_MJ_READ消息会首先到达过滤驱动设备,这样就可以有机会给IRP_MJ_READ设置指定的完成例程,然后将消息下传给物理键盘设备。当有按键动作发生时,IRP_MJ_READ消息在完成后就会调用指定的完成例程,这时就可以在完成例程中读出键盘动作的内容,或者修改这些信息,以实现按键的映射。

行为驱动开发

行为驱动开发 行为驱动开发(简称BDD)是测试驱动开发的升级版。它是一套软件工程实践方法,能帮助研发团队更快地构建和交付更有价值和更高质量的软件产品。采用BDD思想编写的测试读起来更像规格说明书而不是单元测试,所以它是使用测试作为表达和验证行为的一种手段。基于这个特性,BDD也非常适合应用在需求分析中。 一、行为驱动开发的原则 1.聚焦交付业务价值。使用验收标准作为目标,帮助业务实现更实际的可交付的功能。 2.团队共同确定交付标准。业务分析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与最终用户一起定义和指定功能。 3.拥抱变化。项目开始时不锁定需求,而是假设需求,从用户那里得到早期的反馈,对需求的理解将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演进和变更。 4.不仅仅编写自动化测试,而是编写可执行规范和底层规范。团队将验收标准转换为自动化的验收测试,更准确地说是转换为可执行规范。在编写任何代码之前,开发人员将考虑代码实际上应该做什么,并将其表示为底层的可执行规范。可执行规范是一种自动化测试,它演示和验证应用程序如何交付特定的业务需求。自动化测试作为构建过程的一部分运行,并在对应用程序进行更改时运行,进行验收测试和回归测试。 5.交付活文档,并使用活文档来支持后续维护工作。在项目结束后持续维护项目可执行规范。 二、行为驱动开发的优势 1.专注业务目标,避免工程师把工作量浪费在不提供业务价值的功能上,能够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2.完整的可执行规范,可充当开发人员的辅助技术文档,更容易理解现有的代码库并进行更改。 3.全面的自动化验收测试和回归测试,不仅可以提升执行效率,也能降低手工测试的出错率,使得迭代速度更快更可靠。 三、行为驱动开发的缺陷 1. 需要多个角色高度参与和协作,涉众如果不愿意或不能参与对话和协作,或者等到项目结束后才给出反馈,就很难充分利用BDD的优点。 2.比较适用于敏捷开发,但不太适用于瀑布式开发。 3.对参与角色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测试团队,不仅需要精通业务,对业务目标清晰,而且对测试技术能力要求更高,如果编写的自动化测试很烂,会导致更高的测试维护成本。

Windows驱动程序开发环境配置

Windows驱动程序开发笔记 一、WDK与DDK环境 最新版的WDK 微软已经不提供下载了这里: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7054821.html,/ 可以下并且这里有好多好东东! 不要走进一个误区:下最新版的就好,虽然最新版是Windows Driver Kit (WDK) 7_0_0,支持windows7,vista 2003 xp等但是它的意思是指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下安装能编写针对windows xp vista的驱动程序, 但是不能在xp 2003环境下安装Windows Driver Kit (WDK) 7_0_0这个高版本,否则你在build的时候会有好多好多的问题. 上文build指:首先安装好WDK/DDK,然后进入"开始"->"所有程序"->"Windows Driver Kits"->"WDK XXXX.XXXX.X" ->"Windows XP"->"x86 Checked Build Environment"在弹出来的命令行窗口中输入"Build",让它自动生成所需要的库 如果你是要给xp下的开发环境还是老老实实的找针对xp的老版DDK吧,并且xp无WDK 版只有DDK版build自己的demo 有个常见问题: 'jvc' 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运行的程序。 解决办法:去掉build路径中的空格。 二、下载 WDK 开发包的步骤 1、访问Microsoft Connect Web site站点 2、使用微软 Passport 账户登录站点 3、登录进入之后,点击站点目录链接 4、在左侧的类别列表中选择开发人员工具,在右侧打开的类别:开发人员工具目录中找到Windows Driver Kit (WDK) and Windows Driver Framework (WDF)并添加到您的控制面板中 5、添加该项完毕后,选择您的控制面板,就可以看到新添加进来的项了。 6、点击Windows Driver Kit (WDK) and Windows Driver Framework (WDF),看到下面有下载链接,OK,下载开始。下载后的文件名为: 6.1.6001.18002.081017-1400_wdksp-WDK18002SP_EN_DVD.iso将近600M大小。

触发电路

触发电路 相控触发电路是将控制信号转变为在触发滞后角触发可控整流器、交流调压器、直接降频变频器或有源逆变器中晶闸管的门极驱动脉冲的电路。 大、中功率的变流器广泛应用的是晶体管触发电路,其中以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应用最多。 晶闸管门极对触发电路的要求: 1)、触发信号要有一定的功率和幅值; 2)、触发信号要有一定的宽度; 3)、触发信号要有一定的陡度; 4)、触发信号要有一定的移相范围并与主电路同步。 1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输出可为双窄脉冲(适用于有两个晶闸管同时导通的电路),也可为单窄脉冲。三个基本环节:脉冲的形成与放大、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同步环节。此外,有强触发和双窄脉冲形成环节. 图 1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1) 脉冲形成环节 V4、V5 —脉冲形成 V7、V8 —脉冲放大 控制电压u co加在V4基极上 脉冲前沿由V4导通时刻确定,脉冲宽度与反向充电回路时间常数R11C3有关。电路的触发脉冲由脉冲变压器TP二次侧输出,其一次绕组接在V8集电极电路中。 2)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环节 锯齿波电压形成的方案较多,如采用自举式电路、恒流源电路等;本电路采用恒流源电路。 恒流源电路方案,由V1、V2、V3和C2等元件组成 V1、VS、RP2和R3为一恒流源电路 3)同步环节 同步——要求触发脉冲的频率与主电路电源的频率相同且相位关系确定。 锯齿波是由开关V2管来控制的。 V2开关的频率就是锯齿波的频率——由同步变压器所接的交流电压决定。 V2由导通变截止期间产生锯齿波——锯齿波起点基本就是同步电压由正变负的过零点。 V2截止状态持续的时间就是锯齿波的宽度——取决于充电时间常数R1C1。 4) 双窄脉冲形成环节 内双脉冲电路 V5、V6构成“或”门 当V5、V6都导通时,V7、V8都截止,没有脉冲输出。 只要V5、V6有一个截止,都会使V7、V8导通,有脉冲输出。 第一个脉冲由本相触发单元的u co对应的控制角α产生。 隔60?的第二个脉冲是由滞后60?相位的后一相触发单元产生(通过V6)。2.集成触发器 可靠性高,技术性能好,体积小,功耗低,调试方便。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集成化已逐渐普及,已逐步取代分立式电路。 KJ004与分立元件的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相似,分为同步、锯齿波形成、移

红外探测器简介

红外探测器 设计研发部-平 一、红外探测器市场以及应用领域 红外探测技术目前主要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种研究领域。其中,中红外探测技术由于中红外线的高强度和高穿透性,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最为成熟;远红外的主要优点就是其穿透性,可用于探测、加热等,应用也比较广泛。近红外,由于其包含氢氧键、碳氢键、碳氧键等功能键的特征吸收线。大气中的水气、二氧化碳、大气辉光等也集中在这个波段。特有的光谱特性使得短波红外探测器可以在全球气候监测、国土资源监测、天文观测、空间遥感和国防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红外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工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尤其在军事领域,红外探测器在精确制导、瞄准系统、侦察夜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红外探测器在军事、民用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作为高新技术的红外探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地位更加重要。 小型红外探测器是受价格驱动的商品市场,而中型和大型阵列探测器则是受成本和性能驱动的市场,并且为新产品提供了差异化的空间。但是在每种红外探测器技术(如热电/热电偶/微测辐射热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障碍。由于这些技术都是基于不同的制造工艺,如果没有企业合并或收购,很难从一种技术转换到另外一种技术。 红外探测器已进入居民日常安防中,其中主动式红外探测器遇到

树叶、雨、小动物、雪、沙尘、雾遮挡则不应报警,人或相当体积的物品遮挡将发生报警。主动红外探测器技术主要采用一发一收,属于线形防,现在已经从最初的单光束发展到多光束,而且还可以双发双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率,从而增强该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据美国相关公司市场调研分析师预测,全球军用红外探测器需求额有望在2020年达到163. 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 71%。 红外探测器按探测机理可分为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按其工作中载流子类型可以分为多数载流子器件和少数载流子器件两大类,按照探测器是否需要致冷,分为致冷型探测器和非致冷型探测器。非致冷探测器目前主要是非晶硅、氧化钒和InGaAs等探测器,致冷型探测器主要包括碲镉汞三元化合物、量子阱红外光探测器Ⅱ类超晶格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新型材料、新颖器件不断涌现,红外光电探测器完成了第一代的单元、多元光导器件向第二代红外焦平面器件的跨越,目前正朝着以大规模、高分辨力、多波段、高集成、轻型化和低成本为特征的第三代红外焦平面技术的方向发展。 二、焦平面红外探测器应用现状 热探测器的应用早于光子探测器。热探测器包括热释电探测器、温差电偶探测器、电阻测辐射热计等。热探测器具有宽谱响应、室温工作的优点,但是它响应时间较慢、高频时探测率低,目前主要应用于民用领域。光子探测器是基于光电效应制备的探测器,通过配备致冷系统,具有高量子效率、高灵敏度、低噪声等效温差、快速响应等优点。在军事领域,光子探测器占据主导地位。常用的光子探测器有

WINDOWS驱动编程

WDM驱动程序开发之读写设备寄存器:KIoRange类 2009-11-09 14:05 WDM驱动程序开发之读写设备寄存器:KIoRange类收藏 KIoRange类: 一、Overview KIoRange类将一系列特殊的外围总线的地址映射到CPU总线的地址空间。CPU总线上的地址即可能在CPU的I/O空间,也可能在CPU的内存空间,这取决于平台和外围总线的控制方式。考虑到可移植性,所有对I/O周期(I/O cycle)进行译码的设备驱动程序必须用这个类对I/O的位置(location)进行正确的访问(access)。KIoRange是KPeripheralAddress类的派生类。 一旦映射关系建立起来,驱动程序就用KIoRange类的成员函数去控制设备的I/O寄存器。这个类提供了8位、16位和32位I/O访问控制的函数。这些函数是以内联(in-line)函数方式来使用的,它们调用系统内相应的宏来产生依赖于平台的代码。 对I/O位置(location)进行访问的另一种备选方案是创建一个KIoRegister 的实例。这要通过取得一个KIoRange对象的数组元素来实现。 为了访问一系列外围总线内存空间的地址,需要用KMemoryRange类。 二、Member Functions 1、KIoRange - Constructor (4 forms) 构造函数 【函数原型】 FORM 1: KIoRange( void ); FORM 2: (NTDDK Only) KIoRange( INTERFACE_TYPE IntfType, ULONG BusNumber , ULONGLONG BaseBusAddress, ULONG Count, BOOLEAN MapToSystemVirtual =TRUE ); FORM 3 (WDM): KIoRange( ULONGLONG CpuPhysicalAddress, BOOLEAN InCpuIoSpace, ULONG Count, BOOLEAN MapToSystemVirtual =TRUE

电力电子器件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的比较 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是电力电子主电路与控制电路之间的接口,是电力电子装置的重要环节,对整个装置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电力电子器件对驱动电路的一般性要求 ①驱动电路应保证器件的充分导通和可靠关断以减低器件的导通和开关损耗。 ②实现与主电路的电隔离。 ③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目的是防止器件在各种外扰下的误开关。 ④具有可靠的保护能力当主电路或驱动电路自身出现故障时(如过电流和驱动电路欠电压等),驱动电路应迅速封锁输出正向驱动信号并正确关断器件以保障器件的安全。 按照驱动电路加在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端和公共端之间信号的性质,可以将电力电子器件分为电流驱动型和电压驱动型两类。晶闸管是半控型器件,一般其驱动电路成为触发电路,下面分别分析晶闸管的触发电路,GTO、GTR、电力MOSFET和IGBT的驱动电路。 1晶闸管的触发电路 晶闸管的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由V1、V2构成的脉冲放大环节和脉冲变压器TM和附属电路构成的脉冲输出环节两部分组成。 2 当V1、V2导通时,通过脉冲变压器向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之间输出触发脉冲。 3 VD1和R3是为了V1、V2由导通变为截止时脉冲变压器TM释放其储存的能量而设的。

4 为了获得触发脉冲波形中的强脉冲部分,还需适当附加其它电路环节。 晶闸管的触发电路特点:触发脉冲宽度要保证晶闸管可靠导通,有足够的幅值也不能超过晶闸管门级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定额等参数。 2 GTO驱动电路 GTO的开通控制与普通晶闸管相似,下图为典型的直接耦合式GTO驱动电路,其工作原理可分析如下: 1 电路的电源由高频电源经二极管整流后提供,VD1和C1提供+5V电压,VD2、VD3、C2、C3构成倍压整流电路提供+15V电压,VD4和C4提供-15V电压。 2 V1开通时,输出正强脉冲;V2开通时,输出正脉冲平顶部分; 3 V2关断而V3开通时输出负脉冲;V3关断后R3和R4提供门极负偏压。GTO驱动电路的特点:触发脉冲前沿的幅值和陡度要足够,在整个导通期间都施加正门极电流。避免电路内部的相互干扰和寄生振荡,可得到较陡的脉冲前沿;缺点是功耗大,效率较低。 3GTR的驱动电路 下图为GTR的一种驱动电路,其包括电气隔离和晶体管放大电路两大部分,本电路的特点是:当负载较轻时,如果V5的发射极电流全部注入V,会使V过饱和,关断时退饱和时间延长。但是VD2和VD3构成贝克钳位电路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V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