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中小学“校歌”文化与教育内涵-精品文档

浅谈中小学“校歌”文化与教育内涵-精品文档

浅谈中小学“校歌”文化与教育内涵

校歌是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是一所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校歌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和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校歌作为学校的精神图腾,与校徽、校训相得益彰。两千多年前,孔子创办私学,诗与乐就作为了教育的重要内容,“弦歌不辍”就成为形容学校生活的传统用语。那么,如何生成校歌文化并将它有效地融入教育实践活动中去?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可以使校歌文化的教育内涵得以充分的发掘和渗透。

一、凝练歌词,为校歌铸造灵魂

歌词是校歌的灵魂,是学校教育思想、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缩写”,是一所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简笔画”。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优良传统,是学校优良校风、学风及教风的高度概括。歌词在激励学生成长、凝聚学校精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校歌词的创作上,不同类别的学校,因其历史沿革、办学思想以及教育接受对象等诸方面的差异,其校歌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倾向性。对于中小学校而言,校歌词的创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角度选择要有张力。校歌词要从学校地域、文化环境、学校特色、办学思想和时代特征等方面入手进行创作,不一定要

面面俱到,只要能重点突出,彰显特色就好。值得注意的是,校歌词的时代特征应是一种放在更广阔的时代背景里都可以被充

分地体会和认知的时代性。时代特征并不等于实效性,如果校歌词写得太有实效性,就缺乏了基本的意义和起码的生命力。

二是内容确立要符合认知。中小学校歌词的创作应体现少年儿童的特点,要简洁明快、寓意深远,既朗朗上口,又回味悠长,切忌玩弄词藻,深奥难懂。

三是段落控制要短小精悍。校歌词不宜过长,一般分为两段,适合于合唱和齐唱等形式。过长就是“负担”,不便于让人接受,歌词创作要做到“凝练精华”四个字,针对小学生的歌词更是要做到浅显易懂,篇幅短悍。

二、匹配旋律,为校歌插上翅膀

如果把校歌比成美丽的小鸟儿,那么旋律就是小鸟坚韧有力的翅膀。校歌词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与之一脉相承的旋律来表达的。校歌旋律有着大气豪迈、雍容典雅、铿锵有力等不同音乐风格,旋律风格的具体确定要根据学校的类别层次、历史底蕴以及文化深度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如果校歌在旋律环节上处理不好,校歌也只能是在昙花一现之后便被“定格”在校园文化的历史

长廊中,没有谁再去过问它。哪怕你的校歌词写得再好,寓意何其深远,都是徒劳。笔者认为,中小学校校歌的意义和作用就在于:在学校师生由衷喜爱、主动传唱的过程中唤醒并不断强化群体对学校在情感、精神与追求上的认同,达到激励意志、振作精

神和增添力量的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校歌旋律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明朗、清新的校歌旋律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更适合传唱。

根据学校类别和层次的不同,校歌旋律的生成可以从以下两种方式入手。一是原创型旋律。这种类型的曲子需要很高的创作水平,非一般学校和人士所能及。不仅需要创作人才,更需要财力支撑,适合于文化与物质条件皆优的高等学府或拥有音乐创作特殊人才的育人环境。二是借鉴型旋律。就是根据“校情”的需要,借鉴某些曲子的旋律风格,比如,激情澎湃的、轻快舒缓的、节奏鲜明的等,有了“模板”,创作就有了参照。值得一提的是,借鉴风格更是要克服非完全独创而卑其所能的心理,目标只有一个,只要能实现校歌的意义、发挥校歌的作用,其他的一切顾虑都是多余的。多数普通中小学校都有自己创作的校歌,但能够被师生接受并广为传唱的却不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旋律缺乏持久而稳固的生命力。为了追求所谓的校歌特色,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强行原创”,其作曲质量经不住实践的检验。试想,那么多的作曲家,他们响当当的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也是极其有限的,何况我们平庸之辈勉而为之的音乐曲谱。因此,借鉴型旋律创作对于普通中小学校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创新机制,为校歌拓展内涵

好的校歌形成后,歌声会自然地在校园里飞扬起来。其实校歌应该是一部教材,一部可以不断“翻新”的校本教材,其翻新

的意义不是校歌词曲本身的变化,而是校歌在表现艺术手法上的序列变化,是一种教育机制的创新。把校歌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在校歌声中传递一些校园里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图片和动态画面,更能激越人心,催人奋进。孩子们都希望能在屏幕上看到光鲜的自己,这恰恰是深化教育难得的绝好时机。以此为契机定期组织开展校园“银屏少年”争创活动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机制创新。这样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使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达到常规教育方式所不能及的目的。

一首好的校歌,一般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反映着时代的精神和历史的印记,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起着明责、励志、抒情、奋进的教育鼓励作用。这种作用甚至让人一生都铭记在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