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审计风险1

浅论审计风险1

浅论审计风险1
浅论审计风险1

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浅论审计风险

学生姓名:徐梦玲指导教师姓名:黄汉奎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专业名称:会计班级:会计100 2

2012年11月

浅论审计风险

【内容提要】

自1985年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已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市场经济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经济控制机制效率的提高,确保了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初步确定了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如今在经济迅猛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复杂化给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标准。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防范审计风险已日益引起有关审计工作部门的重视。

本论通过审计理论研究,谈谈如何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把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旨在引起广大审计会计理论和实物工作者、广大审计会计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热爱关注审计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的社会公众的关注,促进会计工作及事业单位依然可以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字】

审计风险风险控制风险模型风险评估

一、审计风险的概述

最早起源于民间审计领域。自1931年美国厄特雷?马歇尔公司案件开始,到19 38年的麦可森?罗宾斯公司破产案,再到1960年至70年代针对八大会计公司的300多起诉讼案,在民间审计领域刮起了一股诉讼浪潮,被世人称作“诉讼爆炸”,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审计风险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民间审计的审计风险有许多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际审计准则》、美国《审计准则说明书》和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书》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审计师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发表没有适当修正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从审计发展历史看,审计风险是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特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审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独立于审计人员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对于审计风险,人们只能认识它与控制它,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审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概率,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它。

2.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尽管审计风险是通过最终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的,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审计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因此,不同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会产生与相对应的审计风险,并会影响最终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非故意行为引起的。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无意造成的,并非故意行为。审计人员的舞弊行为不属于审计风险,而是须负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认识到审计风险的无意性,对研究与控制审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4.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虽然审计风险的产生及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但人们仍然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将其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由于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审计人员不必对其产生惧怕心理,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二、审计风险的种类

审计风险的要素:

在审计风险的三要素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人员对此无能为力,但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从而确定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进而控制检查风险,把总体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从定性角度来看,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呈反比例关系;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反之亦然。从定量的角度看,根据审计风险模型,我们可以推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例如:某审计单位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5%,根据经验和对内部控制及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的研究和评价,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为50%和50%,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应为5%÷(50%×50%),即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20%。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是多种要素的集合,为了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审计风险,审计职业界和研究人员都致力于构筑一个审计风险的模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1983 年第47 号审计准则公告的模型。在此基础上, 审计风险模型一般可表示为:即审计风险=IR × CR × DR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所谓固有风险是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的情况下, 企业整体财务报表和帐户余额及业务类别上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不可能被单位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和发现的风险。检查风险是在内部控制未能发现和纠正的财务报表中重大错误仍然未能被审计人员的

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审计风险要素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正好与审计风险的形成的环节相一致, 也与审计过程相吻合, 并且在关系上表现为前者对后者有影响,根据概率学原理可以知道, 其连乘积发生错误事项内部控制未能发觉并纠正,运用审计程序亦不能发现时所要承担的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规避方法

企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增加,相应地,审计实务也在随之变化,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日益增加,了解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规避与防范风险。

(一)树立良好的审计理念。

1.注册会计师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程序,更广泛和更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了解内部控制,为识别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提供更好的基础。

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评估程序,而不能直接将风险设定为高水平。

3.注册会计师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与识别、评估的风险相联系,以防止机械地利用程序表从形式上迎合审计准则对程序的要求。

4.注册会计师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实施实质性测试。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是一种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固有限制,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均应当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不得将实质性测试仅集中在例外事项上。

5.注册会计师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审计风险准则的出台,有利于降低审计失败发生的概率,增强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信心;有利于严格审计程序,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有利于明确审计责任,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促使注册会计师掌握

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

(二)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审计风险准则要求强化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程序,需要注册会计师适时调整配备审计资源的思路,同时也应关注可能增加的审计成本,在确定审计收费时加以考虑,以保证准则得到执行。

(三)规范事务所的业务承接

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投标承接和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通过降低执业质量缓解投标带来的价格竞争压力。会计师事务应当就下列方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1.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影响经营的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包括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

活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

6.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四)接受监管部门要规范监管

监管部门的监管常常是通过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准则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有关的监管部门可以从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制约因素、独立性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角度考虑,制定必要的规范进行监管。在上文阐述的引起审计风险的因素中,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对直接财务利益、间接财务利益、与财务利益相关的情况和非审计服务均有所规范。

(五)规范审计收费

规范审计收费主要是为了防止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的过分依赖。有关职业规范对收费问题可考虑以下内容:

1.注册会计师对一个客户或某一相关联的客户集团的收费若占到其总收入的一定比例,就可能会对独立性产生影响,应加以限制。

2.客户有应付而未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特别是在经过延期或在下一年度签发审计报告或其他鉴证意见之前仍有重大金额未付,则可能会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造成损害。

总之,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必须严格执行审计准则,按审计准则的要求承接业务,执行审计程序,树立良好的审计理念,把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审计人员必须密切注意这些问题,明确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以便更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发生,企业完善内部审计体质的过程只有企业内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才能保证企业的审计制度有效执行,审计风险才可以得到有效规避。打造高水准的企业内审队伍要对审计人员进行择优引进,同时加大现有审计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加强其审计实务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总之,企业应该提高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意识,通过企业审计的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生《审计风险管理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萌《审计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3、春元《风险导向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春孙惠琴陈慧.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缺陷与重构J.经济师20056.

5、亚梅.德国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思路及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51.

6、义秀高亮英.国际审计准则审计风险模型的变更及我们的借鉴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1.

7、刘彦军.浅议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

文汇编上册C2005.

8、李雪丽环境审计风险研究:回顾与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 年年会

暨第 19 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

审计第七章 风险评估 课后作业

第七章风险评估(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风险评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能够为注册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但并非必要程序 B.风险评估为确定重要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C.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关键是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D.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要低于管理层为经营管理企业而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需要了解的程度 2.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的审计程序是()。 A.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 B.实施分析程序以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 C.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D.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3.注册会计师可以向相关人员询问获得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下列与询问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询问治理层,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环境 B.询问内部审计人员,有助于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询问普通员工,有助于评估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 D.询问法律顾问,有助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项目组内部讨论的内容的是()。 A.项目组成员是否保持了独立性 B.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 C.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 D.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5.注册会计师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项因素中,既涉及内部因素也涉及外部因素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B.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C.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D.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6.下列关于了解被审计单位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关联方关系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 B.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的目的是考虑复杂组织结构可能导致的

最新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 施

摘要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审计风险日益突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加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审计风险的三种类型: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针对这三种风险分别提出了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一改大部分论文针对审计风险的原因提出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的套路,为本文的一大创新点。 关键词: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防范

ABSTRACT Audit risk is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s free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or omission, inappropriate audit opin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PA Audi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ud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economic life. However, with the marke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business risk, audit risk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th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should b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audit risk,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audit risk,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udit risk, audit to play a corresponding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ree types of audit risk: inherent risk, control risk, detection risk. For these three risk audi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a change most of the papers for the reason of the audit risk, audi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routine for a major innovation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Audit risk;CPA;Prevention;To prevent

浅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近年来,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持续发生变化,国内外公司相继曝出的会计舞弊丑闻使人们开始质疑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公信力度及其存在的价值。审计人员也面临着空前的风险压力,正确评价审计风险,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对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审计发展的早期,审计的重心是资产负债表,注册会计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向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此时的审计方法是详细审计。随着股权投资方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重点也从检查受托责任人对资产有效使用转向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和公允,因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风险、样本取舍、误差范围乃至误差率的估计都有相当的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改变抽样审计的随意性,注册会计师将审计的视角转向会计信息赖以生成的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从审计模型发展的过程看,审计风险认为是由于从事审计业务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审计实施过程中,由于有不同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可供选择和运用,同时加上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从而决定审计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其外在表现形式是“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该意见也是审计人员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此,审计风险是客观

存在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审计风险的内涵本质、成因和特征,才能积极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一、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审计风险,是对企业审计所承担的有关责任,即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审计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审计人员一般难以控制,而检查风险是由审计主体行为本身所造成的,因而可以由审计部门、审计人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以控制或防范,它与审计主体在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程序、证据、方法等要素密切相关。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影响或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被审单位内控管理存在漏洞在实际工作中,受外部环境及企业本身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内控薄弱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流程不合理以及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等,形成企业的控制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测试成为抽样审计的重点内容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以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审计方法选择不恰当由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受审计成本限制,不能将审计事项全部查清。因此,在审计方法上一般采用抽样审计,从而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目前,审计一般采取判断抽样,受审计人员经验水平限制,抽样时可能出现:一是对被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二是只求样本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ing and Application 【摘要】在审计执业风险日益扩大的趋势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被寄予化解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执业人员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审计风险的重任。国外研究和实践己经表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正确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帮助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全面系统地规避审计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和工作方式与传统的审计方法已有极大的区别,作为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它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着很好的理论借鉴和应用参考价值,并帮助会计师事务所在实践中有效使用这种新的审计方法达到预期规避审计风险的效果。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审计模型Abstract Following the trend of the broadening audit risk, the method of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 has been taken to resolve the complicated audit risk for the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and auditors. It has been proved in practice by the forEign studies that the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 is efficient and scientific.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试论审计风险管理(doc 5页)

试论审计风险管理(doc 5页)

试论审计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评价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公司倒闭或陷入财务困难,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诉讼呈“爆炸”式地增长,注册会计师职业已成为具有高度风险的专门职业了。特别是,我国正在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目标在于建立起注册会计师作为投资主体的体制,使审计责任真正落实到注册会计师身上。这样,审计风险的管理就成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必须严密关注的问题。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于审计工作全过程,从审计项目的洽谈、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的控制程序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1 审计风险的识别 审计风险识别是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正确地识别审计职业所面临的风险,对风险的估测和控制技术的选择才有实际意义。 事实上,在提供鉴证服务的同时,审计人员就已经承担了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会转换为负债或损失。因此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审计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审计风险识别的途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利用外界的风险信息、资料识别风险;二是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根据客户的特性识别风险。由于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审计人员应把精力和资源集中于最容易引起风险的领域

(因一般审计实务书籍中都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避开详细的程序式的检查,而把审计判断集中于披露问题和会计政策选择的连续性;2使用破产或兼并预测模型来预测高风险的业务;3避开高风险的行业,或对高风险行业提高审计费用;4坚持稳健主义。 2 审计风险的估测 审计风险识别回答了审计活动面临何种风险和存在哪些风险因素的问题。接下来是,决定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审计风险损失是多大?审计风险在不同的具体环境和条件下是有大小之分的,审计人员可针对审计过程中的诸多主客观情况,对某些审计事项的审计风险大小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进行分析、估计和测试,以确定合理水平的审计风险,尽量避免和控制审计损失的发生。 具体项目审计风险的估测,包括收集信息、收集证据和实证观察三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客观的估计是根据足够的历史资料,利用统计的方法或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未来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这种估计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主观的估计也是审计风险估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手段,它利用有限的信息,由审计人员根据个人的判断进行估计。这种估计建立在目前的信息和个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基础之上,这种方法只要应用得当,同样能有合理的结论,使之接近客观估计。 3 审计风险的评价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_doc

审计风险及防范 摘要 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审计风险的研究,对于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越来越多地利用审计服务,而经济业务日趋复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审计工作实务中又总会分别轻重,有所取舍,我国独立审计发展的历史较短,加之我国的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审计风险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本文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含义、构成要素、特点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若干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风险;特点;含义;防范与控制

Abstract Audit ris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udit, strengthening of audit risk, the guarantee and improve audit qua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s investors, creditor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public more and more use of audit services, and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business operations, the uncertainty of economic environment, many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st-effectiveness, the audit practice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Federation, respectively, choice, independent audit of short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coupled with China's market economy is not perfect, the existence of audit risk has its objective necessity.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audit risk, ele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udit raised a number of risk measures to make the audit in order to maintain market play its due role. Keywords: audit risk; Characteristics; Mea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浅谈审计风险

浅谈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审计风险”的涵义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针对会计报表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实践中倾向于第二种定义,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不能形成和发布正确审计意见的可能,而不是指审计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承担的损失,尽管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因为发布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导致损失的产生。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对其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二、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因此,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所以,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审计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从总体看,可

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从具体风险看,每个会计单位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一个或多个因素,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最终审计风险的控制就取决于对上述各种风险的控制。(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而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并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努力设法避免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才有意义。倘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则由此承担的责任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因为这

开题报告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一)理论意义 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从而成功完成审计的过程,丰富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企业时,通过识别、评估审计风险,有针对性的设计、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进行风险点防范的实务指导方面的研究。 (二)实际意义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时,可供参考的权威资料并不多,财政部2007年颁布的1633号审计准则的修订版是其中之一。这一审计准则主要论述了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但其仅提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面对被审计单位时候,应考虑该业务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而对于具体的审计细则和审计体系并没有做出说明。因此,财政部颁布的1633号审计准则仅能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但具体到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指导,该准则的作用就极其有限了。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的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具有一旦的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国内外有关的学者对于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的结果,具体的研究的结果如下所示: (一)国内研究现状 韩玲玉(2018)研究了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对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审计过程中,其审计环境、范围及内容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必须不断更新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以应对审计风险。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发掘新而有效的审计技术,如使用数据处理技术等,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冷晓(2018)对网络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企业审计职业判断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两者之间的模型,并选取中间变量展开调查,研究注册会计师信息技术及系统管理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审计电子商务企业时的职业判断产生的影响程度。研究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全面掌握审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方面的相关知识。 陈婧(2018)在审计风险模型里,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人员只能对其水平进行评估。而审计风险又存在客观性,这时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就应该约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程度。并不是每一位委托人都知道,仅仅通过一场审计,是不可能发现企业的所有问题之所在的。而预先设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就是审计业务中的三方关系人就理解和诉求的差异达成共识。 薛松(2018)认为:审计作为一种检查监督的机制,对国家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收支等各方面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核与监督,以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doc 9页)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doc 9页)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原因;防范、完善对策; 摘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可控性。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企业轻视审计工作等多种原因,因此要降低企业审计风险,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也要从企业内部实际出发,从制度和人员两方面入手降低企业的审计风险。同时开展内部审计,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机构和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促使它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使它们能够保持正规化、规范化经营,使整个企业集团能够保持全面的、健康的、稳步的发展。这样才能适应我国企业经营方式的日趋复杂化和企业信息使用者的日趋多元化。

目录 1. 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 (3) 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4~5 2.1客观方面因素 (4) 2.2主观方面因素 (5) 3.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5~7 3.1 改进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真正发挥审计内在作用 (5) 3.2 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6) 3.3 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制定内部审计的激励机制 (6) 3.4 加强法制建设 (7) 3.5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 (7) 4. 结语 (7) 5.参考文献 (8)

最新收集审计论文题目

最新收集审计论文题目_审计学论文题目124个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以下是学术堂收集整理的124个审计论文题目,供大家选题使用。 1、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2、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3、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5、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6、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7、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8、内部审计在企业的作用 9、企业费用成本审计 10、浅淡经济责任审计 11、浅谈经济责任审计 12、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3、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4、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5、审计风险的研究 16、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7、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8、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20、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21、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审计研究 22、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23、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24、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25、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6、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7、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28、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 29、审计质量控制 30、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1、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33、论审计风险防范 34、论我国的绩效审计 3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 36、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 37、经济效益审计问题

方案-浅谈审计风险及防范

浅谈审计风险及防范 '要最终达到 目的,必须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审计 ,认真探讨审计风险,并施以有效的控制方法。虽然当前 的变化有利于审计的 ,但传统的 、 和伦理心理,仍在无形中给审计工作带来了种种障碍,形成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轻视审计带来的风险。审计工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者很少关注审计的作用,只把审计当作是一种核实财务数据的程序,有的甚至对此加以回避,致使审计在微观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审计人员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降低了审计地位和作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高,不仅不能与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相匹配,且很容易招致打击报复。 第二,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带来的风险。《审计法》规定的审计对象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 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 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都是计监督的对象。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审计对象,审计机关要通过检查形成意见、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很大,审计风险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 第三,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带来的风险。被审计单位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舞弊和差错,因此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可能使审计风险加大。如果某些单位集体舞弊,而审计人员无法发现这些舞弊,那么很可能致使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的结论,导致审计风险产生。 第四,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带来的风险。审计 需要审计人员通晓财务、法律、财政、金融等领域。在新的条件下,审计工作的开展自始至终都需要一种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这种能力来自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丰富的。如果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不强,将会使审计 、取证、分析工作出现错误,形成审计风险。 第五,稳态心理带来的风险。与自然经济形态相适应的强烈求的稳定意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趋向。“枪打出头鸟”的说法充分形象地体现出了这种心态。求稳意识对实际审计工作的影响很大,表现为崇尚权威(这是具体表现);审计工作只找问题,往往不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使理论与实际脱节;审计普遍存在观望心态,人云亦云,审计结果毫无新意。 第六, 数据不真实带来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非常重要,会计信息失真会导决策失误和投资风险。但目前,存在企业内部各部门想方设法谋求本部门利益,经济实体为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逃避国家 ,会计人员的地位低下导致会计监督管理职能难以实现,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了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试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试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提要]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我国信息失真严重,加之有些单位、部分“反审计”的手段多种多样,审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都使得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风险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及广大审计职员需要重视并加以的题目。本文试从主客观两方面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有效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使审计更好的为国家服务。[关键词] 审计风险财务报表控制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职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SAS47)以为:“审计风险是审计职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固然界定的范围有所不同,但对审计风险涵义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职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以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审计意见与事实不符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以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职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因素的结合: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1.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审计活动作为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接受法律的规范与调整。法律赋予审计部分权利的同时,也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审计责任的扩展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越发展,国家、社会对审计的要求就越高,审计对象从受托的财务责任扩展到经营责任、治理责任;审计范围从会计记录扩展到经营活动;审计职能从经济监视演变为以监视为基础的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审计职员的审计责任从检查帐表的正确性扩展到证实被审查的经营活动是否有重大舞弊行为,是否有重大损失浪费题目等。审计承担的责任越多,审计风险就越大。 2.审计对象的复杂多变增加了审计风险我国国民经济呈现较快增长,关键领域的改革有所突破,大量外资引进,民营、联营、个体等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类型繁杂、交易工具多变,承包、租赁、收购、吞并、破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新题目不断出现,纷繁复杂的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全部或部分的经济活动及载体。而经济活动的载体主要是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内容庞杂广泛。社会公众要求审计职员揭示出重大的差错与舞弊,并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价,对企业在财务方面是否遵纪遵法做出报告。然而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也很高,审计职员得出结论的正确性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另外,企业自身在核算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审计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 3.实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审计风险。目前采用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被审计对象中占有很大比例,一旦出现

审计风险的产生和对策

审计风险的产生和对策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未能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审计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审计风险在某种角度上说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虽然审计人员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但是通过自身努力,寻找事物发展中的风险点,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将风险降到最低却是可能的。因此,研究审计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对审计人员提高审计准确性,避免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出基本的对策。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现代审计的对象十分复杂,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赊销、补偿贸易、投资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已成为很普遍的经营行为,这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更加复杂。会计记录中出现错记、漏记的可能性随之加大。由于这种错记、漏记很容易被大量的信息所掩盖,增加了其在审计中不被发现的可能性。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被审计单位改组、兼并、重组等行为发生的频率加大,也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范围已不仅仅是传统的财务报表,社会还要求审计人员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行为,

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价,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这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大幅度增加,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法律、政策的不完善、不稳定。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增加风险机会。近年来,我国会计政策、税收政策、财政分配政策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因素的变更,直接影响到资产计量、收益认定的结果,也形成审计的认定风险。另外,我国相关法律对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特别是追究民事责任的相关条款太笼统,缺乏相应的司法解释,加大了审计风险。 3.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组织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和财务处理,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财务信息的载体、会计数据生成的途径和审计方式的轨迹、管理和控制的方法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使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发生了改变,利用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进行审计已经远远不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审计人员除了对传统的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外,还应对计算机系统本身进行审计,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是目前审计人员在对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经济业务的企业进行审计时,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且计算机的舞弊更加隐蔽,手段高明,款额巨大,查找困难,审计线索容易篡改、销毁和复制,而且一旦销毁和篡改,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必然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浅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浅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两者之间的风险性是有一定差别的,国家审计风险不仅会影响自身的社会信誉和社会权威,还会对政府部门造成一定的影响。审计风险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是潜在的影响过程。论文以国家审计为出发点,围绕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和防范措施展开详细的分析。 【Abstract】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sk of state audit and social audit. The state audit risk not only affects their own social credibility and authority,but also causes influence to the government. The audit risk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and these factors are potential influence processes. Paper based on the state audit,analyzes the form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audit risk in detail. 标签:审计风险;风险原因;防范措施;国家审计 1 引言 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财务风险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对财务账簿进行核查,而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仅是要核查财务账簿,还要对责任人的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核查,综合判断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是否真实,这也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 2 审计风险的基本概述 审计工作是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经济活动进行的经济监督、财务鉴证和财务评价活动,是在相关执行标准下进行的审计活动。因其具有法律效应,所以应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审计活动结束后,审计单位要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以保证其合法性。审计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谓风险指的是在审计环节,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信息与实际的财务状况并不相符,被审计单位并没有将真实的财务状况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这就使得审计单位出具的结论与真实情况背道而驰,违反了合法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在出具审计报告后,审计单位就要面临被诉讼的风险,并且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被审计单位所提供财务信息的不真实性而存在的固有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审计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其财务信息的不真实性却出具合格性报告的控制风险。总结来说,审计风险的发生存在主体因素、对象因素和外部因素。 3 审计风险的具体成因分析 通过对审计风险的简单介绍得出,其风险的发生因素主要是审计工作技术手段的影响因素、国家审计法律环境相关的影响因素、国家审计内控制度相关的影响因素,下面对这三种因素做出具体的分析。 3.1 审计工作技术手段的影响因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应用研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应用研究 审计模式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重要问题,在审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依次出现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在审计实践中产生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风险环境,以风险评估为中心的审计模式。作为现代审计的新思路,风险导向审计肩负着弥合审计期望差距,降低审计职业风险的重任。风险导向审计代表了现代审计发展的趋势,该模式的出现对审计理论与实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目前我国对这种新的审计模式运用严重不足,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上。有些事务所按照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操作,把审计的主要精力放在具体交易事项或期末余额的细节测试上,许多审计人员进入审计现场后往往都试图通过大量的凭证审核及其在会计系统内的周转来发现问题。也有些事务所采用制度基础审计,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是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当然还是有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了风险导向审计,但是选择的也多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一种植入审计风险模型的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对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少之甚少。 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国内外研究成果回顾。本部分主要对国内外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情况,认为虽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体现出一种历史的必然性。 第二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本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依次为:审计模型演进、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模型及评价。第三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本部分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计划阶段更加强调系统和全面地分析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风险。 第四部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本部分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随着我国审计风险准则的制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现

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为此,人们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从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等方面作一浅析。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存在的主要环节 (一)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 1.审计机构自身不当形成的。如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差别造成同类审计业务结论不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决定审计行为的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其结论也就不一定合理;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程序脱节、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就增加了审计的失误率;审计方法选择不当,也将影响审计结论的是否正确等。 2.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这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觉察所造成的风险。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是否能够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一种修正风险。如果社会及公众审计意识增强,企业便会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严格会计核算,其审计风险就会降低。反之则升高。 3.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4.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影响。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就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增加风险机会。我国先后颁布的《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明确规定,对审计人员的失职行为和违章行为分别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5.审计方法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影响。一是审计方法模式滞后,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而国外已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阶段;二是无论采用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它都是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主观判断,极易遗漏重要的项目;三是审计操作不规范,如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成本随意放弃一些自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的选用不科学,审计报告的编写不明确、不公允等。 (二)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 1.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签订审计约定书,是委托人与被委托机构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过程,约定书一旦确定,就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作为审计方,必须按约定的内容、要求按时出具审计报告,否则就构成违约。一般情况下,除老客户外,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和内控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并不了解,而这些方面的状况又恰恰是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能否得出客观、真实审计结论,发表客观、真实审计意见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 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普遍地存在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他们往往忽视了审计风险,置审计客户的信誉和管理水平于不顾,下面是小编就这一问题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各国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到九十年代索赔给会计公司造成巨额损失:1991年美国的六大国际会计公司被直接索赔共计近5亿美元,占其收入的9%,比1990年上升了7.7%。1992年8月,美国整个CPA职业界面临的诉讼损失估计有300亿美元。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因诉讼而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我国也先后发生了深圳原野事件、北京中城事件、浙江尖峰事件、四川红光事件、宁夏银广夏事件及麦科特事件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表明,审计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且愈演愈烈,接连引起审计理论界和职业界的震动,关于审计风险的研究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如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如何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成为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自1980年恢复审计制度以来,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对审计风险认识的初期阶段(1980年一1991年)。在这一阶段注册会计师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其主要任务是实现自身的发展,并且也顺利地渡过了谋生存的第一关。(2)对审计风险的初步认识阶段(1992年-1995年)。在这一阶段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法律文件,这不但标志着对审计风险认识的加

深,更为判定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提供了初步的依据。审计风险的主要来源开始由职业内部转为职业内部和外部。(3)审计风险研究的纵深发展阶段(1996年-现在)。在这一阶段,我国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性质、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借助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加之有效的定性分析,已能比较合理的控制审计风险。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实践相比我国审计理论研究至今仍不成熟,特别是对于审计风险及控制的研究。在各类关于审计的书籍中论述审计风险的篇幅很有限,很多都是把它做为某章的一节简单介绍,很难对其有深入的了解。现有的关于审计风险的认识散见于各审计杂志和刊物,并且仅限于定性,多数呈现出就风险论风险的局面。因此,深入研究审计风险,特别是对于审计风险的定量分析以及控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许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控制还非常薄弱,往往缺乏必要的审计风险意识和控制管理措施。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控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审计业务文书不规范。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业务文书不但是审计工作成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同时也是审计风险的重要载体。审计业务文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的控制。 (二)会计师事务所体制不当。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在体制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我国可以设立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制的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