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2025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2021-2025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2021-2025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研究方法、意义 (7)

第一节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研究报告简介 (7)

第二节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研究原则与方法 (7)

一、研究原则 (7)

二、研究方法 (8)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分析 (10)

第一节2019-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一、产能过剩仍需化解 (10)

二、供需错配、有效需求不足 (10)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支出上升 (11)

四、行业整体缺乏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低 (11)

五、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环境不稳定 (11)

六、经营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不足 (12)

第二节2019-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2)

一、增长势头趋缓 (12)

二、成本居高不下压缩企业盈利空间 (12)

三、成本竞争力下降 (13)

四、产品同质化严重,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13)

五、跟不上消费变化 (13)

六、品牌竞争激烈 (14)

七、转变经营模式困难重重 (14)

八、转型有待系统变革 (14)

九、“用工荒”逼迫企业转型 (14)

十、“脱实向虚”倾向 (14)

第三节2019-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面临的制约与挑战 (15)

一、传统红利正在递减 (15)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度较大 (15)

三、我国制造业的优劣势正在发生变化 (15)

四、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16)

五、装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16)

六、技术引进受阻 (17)

七、高素质人才缺乏 (17)

第一节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监管体制与政策法规 (18)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18)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9)

三、2020年工信部: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21)

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21)

(1)品牌壁垒 (21)

(2)研发设计能力壁垒 (21)

(3)营销网络壁垒 (22)

(4)管理能力与运营经验壁垒 (22)

第二节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转移趋势分析 (22)

一、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22)

二、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 (23)

三、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 (25)

四、服装进口:孟加拉国抢占中国对欧盟服装出口份额 (27)

五、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 (28)

六、总结 (30)

第三节2019-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1)

一、2019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分析 (31)

(一)前三季月度出口波动趋势明显,年底“翘尾”助力反弹 (32)

(二)一般贸易出口占比突破八成,民营企业领军作用进一步增强 (33)

(三)三大传统市场对出口均成负拉动,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继续增长 (33)

(四)中间产品出口逐步扩大,化纤制品受负面影响较小 (36)

(五)东部大省出口呈现差异化,中部地区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37)

二、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分析 (37)

(一)前三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概况 (38)

(二)前三季度纺织服装等表现出色 (38)

(三)“一带一路”市场贡献突出 (39)

(四)中美贸易相对平稳 (39)

(五)跨境电商逆势上扬 (39)

(六)进出口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40)

(七)纺织服装出口预期较高 (40)

三、印度订单纷纷转至国内,纺织服装的高光时刻来了吗 (41)

四、新冠疫情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43)

第四节低碳经济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分析 (46)

一、低碳经济在中国的步伐 (46)

二、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纺织服装产品的新挑战 (47)

(一)低碳经济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成本的挑战 (47)

(二)低碳经济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技术进步的挑战 (47)

(三)低碳经济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消费结构的挑战 (48)

(四)低碳经济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市场的挑战 (48)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的长短期影响 (48)

(一)从短期分析是一种贸易抑制 (48)

(二)从长期分析是一种贸易促进 (49)

四、结论 (49)

第五节电子商务背景下服装贸易的发展路径研究 (50)

一、近些年服装贸易的发展概况 (50)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服装贸易的发展策略分析 (50)

(一)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提升服装企业的创新能力 (51)

(二)树立服装生产的生态环保意识,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51)

(三)电子商务模式的优选 (51)

(四)B2B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发展的方法 (52)

三、结束语 (52)

第六节跨境电商背景下服装产品外贸营销的挑战和发展对策 (53)

一、跨境电商对我国的服装产品外贸营销的影响 (53)

(一)跨境电商及其发展 (53)

(二)跨境电商对我国服装外贸营销的影响 (54)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服装产品外贸营销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54)

(一)服装产品外贸出口的发展现状 (54)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服装产品外贸出口面临的挑战 (55)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服装产品外贸营销发展对策 (56)

(一)应对绿色壁垒 (56)

(二)加强跨境电商企业店铺的运营 (56)

(三)加强产品创新意识,提高品牌影响力 (57)

四、结语 (57)

第七节服装外贸企业转型发展跨境电商战略研究 (57)

一、引言 (58)

二、宁波服装业发展跨境电商的现状 (58)

(一)宁波服装跨境电商高速增长 (58)

(二)跨境电商与传统服装业融合发展 (58)

三、宁波与杭州服装业发展跨境电商比较分析 (58)

(一)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58)

(二)发展战略比较 (59)

(三)杭州的经验借鉴 (59)

四、宁波服装业发展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 (59)

(一)跨境监管体系不完善,跨境物流体系不健全 (59)

(二)国内跨境电商平台竞争力弱,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紧缺 (60)

五、提高宁波服装业跨境电商水平的建议 (60)

(一)建立新型海关监管模式,优化供应链系统 (60)

(二)培育本土化跨境电商综合型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60)

(三)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61)

六、结语 (61)

第八节新疆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61)

一、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现状 (61)

(一)产业整体情况 (61)

(二)产业现行政策 (62)

(三)产业发展空间 (62)

二、新疆纺织服装出口情况 (63)

(一)新疆纺织服装出口状况分析 (63)

(二)新疆纺织服装出口特点 (63)

三、存在的问题 (64)

(一)企业对周边市场缺乏了解,出口路径不畅 (64)

(二)企业缺少技术性贸易措施认知,没有应对意识 (64)

(三)出口企业占比少,未形成向西出口产业集群 (64)

(四)产业链不完整,无法满足出口交货期限要求 (64)

(五)企业对海关相关政策利用不足,未发挥好政策扶持作用 (64)

四、建议和对策 (65)

(一)发挥原料优势,培育出口产业集群 (65)

(二)支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出口生产规模 (65)

(三)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分析应对,帮助企业规避国际市场风险 (65)

(四)支持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通关环境 (65)

(五)加强对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规划指导,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66)

(六)培育储备专业人才,提高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竞争力 (66)

(七)搭建服务平台,拓展出口发展空间 (66)

第六章2021-2025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建议 (67)

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关键 (67)

二、中国制造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67)

三、以“品质革命”引领中国制造“华丽转身” (68)

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强化服务减轻负担 (68)

五、改进与制造业相关的公共政策 (68)

六、强化培育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 (69)

七、应对中国制造业综合成本上升建议 (69)

八、培育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 (69)

九、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步伐 (70)

十、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70)

十一、健全复合人才培养机制 (70)

十二、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 (70)

十三、推进各类要素融合发展 (70)

第七章2021-2025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对策 (72)

一、质量变革 (72)

二、效率变革 (72)

三、动力变革 (72)

四、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回归商业本质 (72)

五、协同创新发展,进行系统变革 (73)

六、顺应消费升级,聚焦潜力业态 (73)

七、重构供应链,推进经营模式转型 (73)

八、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智慧纺织服装业出口 (73)

九、加快技术创新来驱动纺织服装业出口的数字化转型 (74)

十、激发出新技术的真正效能 (74)

第八章2021-2025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高质量发展策略建议 (75)

一、要牢固树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认识 (75)

二、要制定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76)

三、要建立一套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76)

四、要不断完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 (77)

五、用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78)

六、以工业设计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80)

七、以产业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83)

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呼唤良好创新生态 (87)

九、2019年《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解读 (88)

第九章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93)

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93)

(一)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93)

(二)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94)

(三)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94)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94)

(一)核心技术短板突出 (94)

(二)综合集成能力偏低 (94)

(三)高端软件发展较为滞后 (94)

(四)增值服务开发不足 (95)

(五)产品供需对接不畅 (95)

三、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主要工作 (95)

(一)打造有利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市场环境 (95)

(二)鼓励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95)

(三)搭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和平台 (96)

四、推进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96)

(一)多渠道搭建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推进核心技术攻坚 (96)

(二)加快推动工业软件创新突破,推动“软”“硬”协调发展 (97)

(三)重点发展系统集成和总包服务,提高产业链竞争水平 (97)

(四)提高装备柔性个性化生产能力,提高供需协同水平 (97)

(五)推动专业化增值服务创新发展,激活服务增长空间 (98)

第十章建立制造业金融体系 (99)

一、创新制造业金融理论 (99)

二、促进制造业金融协调发展 (101)

三、制造业金融要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支持“绿色制造” (102)

四、推动制造业金融全面对外开放 (102)

五、促进制造业金融共享发展 (103)

第十一章盛世华研总结 (106)

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106)

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106)

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107)

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 (108)

一、基于“产业”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08)

二、基于“周期”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08)

三、基于“人性”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08)

四、基于“变化”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09)

五、基于“趋势”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109)

六、小结 (109)

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110)

第一章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研究方法、意义

第一节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研究报告简介

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行业研究是揭示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度的行业研究报告,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与未来发展趋势,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本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研究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数据,综合采用桌面研究法、行业访谈研究法、市场调查研究法、历史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本报告在分析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的发展历现状的基础上,对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挑战、瓶颈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有益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企业经营者及投资该领域的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为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投资布局等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与方向。

相信通过本报告对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梳理,您对行业的了解和把控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为您经营管理、战略部署、成功投资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价值,也为您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有力的保证。

与此同时,报告中还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体系、知识体系、决策体系以及方法论等丰富内容,让您在了解行业的同时,也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真实原则

只有真实的信息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真实是研究分析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在做研究中,需要辩证的去对待信息,需要大致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尤其是对于过多的二手信

息,我们需要筛选和确认其信息的真实性。

2、全面原则

行业研究需要坚持全面原则,所谓的全面指信息搜集的全面性、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全面性、思考的内容的全面性等等,只有做到全面思考与分析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结论。

3、客观原则

能够客观与准确的描述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不易,但做研究需要谨记研究的客观是基础,是能够为投资者做决策的前提条件。

4、逻辑原则

条理与逻辑清晰是行业研究的灵魂,没有逻辑的研究最多只能说是一堆资料的堆砌,毫无价值。只有在大的逻辑框架下,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观点支撑,才算是一个好的行业研究报告。

5、思辨原则

行业研究要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未来必然性的结果,且在不断被验证中,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工作,行业研究的成果要经得起推敲。世界是可知的,所有结果,都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数据也是结果,要把人的研究,特别顺着产业从下游向上游逻辑顺序。

二、研究方法

本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研究报告综合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倒推法和穷举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对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本报告主要研究方法有:

1、历史资料研究法

历史资料研究法是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和一般规律,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的状况,并依照这种一般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并节省费用;缺点是只能被动地囿于现有资料,不能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要是追溯事物发展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历

史资料研究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如果从一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来认识它,更有助于较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该行业,并把握它的发展脉搏。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也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一般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访查、访谈获得资讯,并对此进行研究。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的群体的最佳方法。当然,也可以利用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即所谓的二手资料分析方法,这样可以节约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最新的资料和信息,并且研究者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获得解释,适合对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采用。缺点是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和访问者的技巧和经验。

3、归纳与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的发现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式会存在。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者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则是从观察开始。

在演绎法中,研究的角度就是用经验去检验每一个推论,看看哪一个在现实(研究)中言之有理,从而获得理论的验证。而在归纳法中,研究的角度则是通过经验和观察试图得到某种模式或理论。由此可见,逻辑完整性和经验实证性两者都不可或缺。一方面只有逻辑并不够;另一方面,只有经验观察和资料搜集也不能提供理论或解释。

4、比较研究方法。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有人的行为产生,没有普适的法则套用,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发现差别、解释差别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现象合理的解释。同时研究影响结果的因素和作用机制,探寻哪些因素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5、倒推法和穷举法结合。首先假设有N种可能的结果,假设A结果发生,倒退A结果发生会有哪些具备条件,如果目前条件不具备,即可排除A结果。通过不断筛选,得出最大可能性的判断。同时,正推穷尽法和二叉树三叉树结合,与倒推法配合。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19-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尽管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解决。

一、产能过剩仍需化解

在行政干预、投资冲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均出现了产能的快速扩张,但下游市场需求增速下降,产生了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本轮产能过剩具有涉及行业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化解难度大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服装生产制造行业处于整个服装产业链中下游,也是我国服装产业经营者较为集中的领域。从产业附加值方面来说,成衣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价值环节,即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该环节呈现进入门槛低、产品替代性强、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的行业特点。

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大量企业进入服装生产制造领域促使企业营收增长受限,从而压缩了整个行业的生存空间。截至2019 年12月底,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工业企业单位共有 13,876 家,较上年同期减少951家,而随着服装产业竞争格局加剧,优胜劣汰的行业生存环境反而促使优质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经营效率,整个行业得以维持健康稳定发展。

二、供需错配、有效需求不足

供需结构错配主要表现为过剩产能处置缓慢,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供给侧结构调整受到体制机制制约,市场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

有效供给不能完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需要提高供给侧对消费结构升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服装行业作为传统的消费品行业,受益于终端消费的逐渐复苏,已进入转型调整期,面临着消费不断升级、需求趋向多元的新变化。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支出上升

服装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减少以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从事制造业的意愿下降,服装纺织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日益提升,严重影响到企业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已连续8年下降,2018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首次低于9亿人,较2014年减少了1,854万人。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服装纺织企业的产品价格被迫上涨,盈利水平下降。当前,众多中国服装纺织企业依靠价格优势获取国外订单,随着价格优势的减少,国外服装企业逐渐将服装纺织订单向其他地区转移,如阿迪达斯、耐克、优衣库、无印良品等服装企业均加速将订单转移到东南亚。

此外,服装纺织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随着政府环保政策日趋严格,服装纺织企业在环保上投入不断上升,进一步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因此,在人工成本上升、环保日趋严格、订单转移等多个因素影响下,众多服装纺织企业逐渐将产能向海外转移,如健盛集团在2019年已在越南投产第4家工厂,鲁泰纺织自2013年起开始在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东南亚、南亚等人工成本低地区的服装纺织产能因此持续上升,给本土企业的海外竞争带来压力。

四、行业整体缺乏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低

当前,中国服装纺织行业整体创新能力缺乏,技术落后,主要原因为:(1)服装纺织的技术门槛低,进入行业的企业众多,市场中存在大量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资金、人才,中小型企业对纺织原料、纺织工艺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投入少,研发积累薄弱,导致市场中出现大量的低端同质化纺织产品,影响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2)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机构缺乏合作意识和技术共享意识。中国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和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中,但各机构相互之间缺乏合作,难以共同对关键技术进行研发。且由于企业间存在竞争关系,即使成功产生研发成果,企业之间也容易产生利益分配问题,导致关键技术难以向全行业普及;(3)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校、科研院所远离市场,此类机构虽拥有大量科研成果,但多数不能满足产业化、商业化要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在创新能力缺乏的情况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出现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产能缺乏的现象,中小型企业的生存愈发困难。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无法依靠产品获得高利润,导致此类企业缺乏资金进行研发和扩张,形成恶性循环。

五、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环境不稳定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近5年,中国名义GDP增速呈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7.4%下降至2018年的6.6%,2019年上半年的增速仅为6.3%(见图 3-4)。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支出势必放缓,居民服装需求增长也将放缓,从而影响到服

装纺织行业规模的增长。

此同时,中美贸易战也给中国服装纺织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和消费国,已高度参与到全球经济之中。中国每年对外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已超过2,700亿美元,其中美国是中国纺织品服装的重要出口国。中美贸易战的加剧,将给中国纺织原料进口、纺织产品的出口带来负面影响。2019年6月,美国正式对价值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涉及棉花、针织钩织物、皮制品等,这将直接导致部分业内企业对美出口下降。同年6月,中国政府开始对原产于美国价值600亿美元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税率,其中包括产自美国的棉花,这将导致服装纺织企业对美棉花进口减少。中美贸易战给行业发展带来过多的不确定性,影响服装纺织企业健康成长。

六、经营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不足

技术的创新应用是零售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但长期以来,零售业信息化、智能化效率普遍相对较低,很多零售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信息设备,仍使用人工方式,进行较低效率的管理、销售、售后服务等。同时,受资金不足、人才缺乏、体制不活、政策不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零售企业的生存受影响,对其发展与壮大非常不利。

第二节 2019-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增长势头趋缓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整体经济低迷的影响,也有消费进一步萎缩的作用。比如说近两年经济大环境下行明显,消费力不足,导致产品销量不振,传统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艰难。

二、成本居高不下压缩企业盈利空间

企业经营压力日增,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多年老惯常的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尤其近几年来,伴随深圳房地产价格、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劳资关系博弈困扰日益加大,技术蓝领工人和中下层和管理骨干留任越来越难,导致制造业综合成本一路攀升,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企业各级各种税费负担过重,减费数额不大,企业税负相比其他国家仍显过高。另外,融资成本太贵,银行贷款利率平均上浮10%以上,加上担保费、交易费等其他费用,融资成本高昂,导致民间借贷猖狂,非法互联网金融融资盛行,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三、成本竞争力下降

2015年,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发布了一份《全球制造业转移的经济分析》报告显示,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削弱,美国温和的薪酬增长、高效的生产技术、低廉的能源价格以及美元汇率走低使得部分商品在中美两国的生产成本几乎没有差异,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未来会选择在美国境内进行生产。

此外,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一份《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分析》报告显示,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中国相对于越南、印度、尼日利亚、印尼等新兴制造业国家失去比较优势。预计,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将会逐年稳步攀升,将在2019年分别达到越南劳动力成本的177%及印度的218%。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成本原因及贸易因素,我国纺织业对外投资设厂明显增多,截至2014年年底,国内纺织业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建立超过2600家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和产品设计企业,其中大多数分布在亚洲。2004年至今,国内约200家服装企业在东南亚建设了生产车间。

能源成本也是影响部分制造企业选择海外设厂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福耀集团所在的玻璃行业为例,属于天然的高耗能的行业,据业界提供的数据,天然气或燃料占整个玻璃生产成本的

36.55%,天然气价格直接影响玻璃的生产成本。美国由于页岩天然气的开发,2014年工业用天然气成本下降到约3.1美元/MBTU(百万英热单位),而我国工业用天然气2014年为13.7美元/MBTU,成本约为美国的4.4倍。此外,我国税费成本也有可以降低的空间。从现实情况看,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税费成本以及综合交易成本等均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当然,还应该看到,不同行业的企业成本构成并不一样;笼统地进行制造业成本国际比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四、产品同质化严重,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即使不少的企业不断提出新品应对消费市场的变化,但由于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难以在消费者群体中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大部分快消企业不但缺乏品牌影响力,而且也缺失高端产品线的支撑,企业盈利能力开始下降,经营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五、跟不上消费变化

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同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消费者意识逐渐改变,呈现多元化消费趋势。传统快消企业面对消费升级的新常态,由于未能及时调整好策略、把握消费需求、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造成市场应对越来越被动。

六、品牌竞争激烈

市场之间的竞争,导致品牌之间的竞争,而经济下行带来的市场容量萎缩,进一步加剧了品牌之间的恶性竞争,价格战、渠道战、促销战在不断升级,导致营销费用不断增加,最终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七、转变经营模式困难重重

传统企业必须从做库存转向订单式生产,实现从推动式经营向拉动式经营的转变,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整个企业的观念、架构、人员的构成、产品研发的模式和目标都要变革。这个难关过不去,转变经营模式是很难成功的。

八、转型有待系统变革

目前,消费转型更多体现在对消费体验方面的关注,如购物环境、商品陈列、空间规划,或是业态上的跨界,如超市+餐饮,超市+3C,超市+娱乐休闲,这种业态升级迎合了消费升级下的部分新需求,也是创新的具体体现,但简单的业态组合或业态细分或聚焦,不能解决行业遭遇困境的根源问题。转型升级并不意味着只是进行空间改造,引入各种体验业态,社交性场景,标配化地增加服务,未必一定能够很好的实现引流效果,带来整体项目业绩提升。

九、“用工荒”逼迫企业转型

“人才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五大基本方针之一。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以文化创意、时尚传媒、品牌营销等为代表的时尚品牌生态运营,以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个性化定制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对各类行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

适用人才匮乏

当前,用工方面带来三个极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招工难,工人流动性大;二是在岗职工平均年龄普遍较高,代际更替出现断层,“85后”工人日渐稀缺;三是高端设计研发人才、高级营销管理人才等存在着“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

十、“脱实向虚”倾向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工业及制造业比重下降偏快。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增速合理回落总体上是合乎规律的,但也要看到工业占比回落过快所表征的“脱实向虚”倾向。1991—2000

年,我国工业年均增长13.6%,到2016年降为6%,增速回落一半多。工业增速下降的同时,我国工业及制造业比重自2006年开始下降。2006—2016年,工业占比10年间由42%降至33.3%。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相比,降速显然过快。制造业占比与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占比的差距,1990—2008年在23个百分点左右,2016年缩小为11个百分点。2013—2016年,工业就业人数占比连续下降,从30.3%降至29%左右。当前我国工业相对地位下降,既有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转向服务主导型经济的正面因素,也有做实业太难、金融服务不到位等负面因素,值得警惕。

第三节 2019-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发展面临的制约与挑战

一、传统红利正在递减

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不仅体现在加速老龄化上,也体现在劳动力的减少上,尤其是年轻劳动力的减少;“全球化红利”目前也在减弱;政府主导型的投资红利,不可持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过去30余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有效地释放了这些红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传统红利”正在递减。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度较大

近年来智能制造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中国智能制造还处于比较分散和竞争力较弱的初级阶段。徐东华说,我国智能制造侧重于技术追踪及技术引进,在高端电子装备制造、极限制造、生物制造和芯片制造等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领域投入不足,原始创新匮乏,制约了我国智能制造的推进。而且,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加重了对国外智能制造装备和技术的依赖。此外,我国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普遍不高。

“目前我国在智能制造、自主制造上的问题,表面看是核心技术支撑的生产制造能力不足造成的,但从深层次来看,是包括配套、制度、文化在内的系统性支撑不足。这就决定了改变也必须是系统性的,依靠单一技术、单一产品的突破短期有效,但长期还是难预见中国制造业持续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董事长刘家平称。

三、我国制造业的优劣势正在发生变化

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不断攀升,中国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全球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同时,传统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

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劳动力成本提升较快,劳动生产率不高,综合成本较高,附加值较低;制造业产品质量较低,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实力有较大差距;基础工业相对薄弱,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赖度较大;劳动密集制造开始外移,产业和技术空心化值得警惕。

在一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时候,制造业竞争力会凸显出来,出口份额会不断提升;但随着经济增长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相比其它国家的成本优势会逐渐减弱,该国在全球出口、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出口的份额会不断被侵蚀,领先地位逐渐被成本更低的国家取代。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实现产业和贸易的升级,注重技术创新,将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四、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盛世华研认为: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五、装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高端制造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

目前我国智能装备难以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我国90%的工业机器人、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核电等重大工程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严重依赖进口。船舶电子产品本土化率还不到10%。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主

要体现在缺乏先进的传感器等基础部件,精密测量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化嵌入式软件等先进技术对外依赖度高。

关键智能制造技术及核心基础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构成智能制造装备或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的重要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如新型传感器等感知和在线分析技术、典型控制系统与工业网络技术、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原件、高速精密轴承、大功率变频技术、特种执行机构等。许多重要装备和制造过程尚未掌握系统设计与核心制造技术,如精密工作母机设计制造基础技术、百万吨乙烯等大型石化的设计技术和工艺包等均未现国产化。几乎所有高端装备的核心控制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综上所述,我国的智能制造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挖掘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我们更应该着重于思路的创新性,与国际化接轨。目前,世界各国都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了各种研究,未来智能制造技术也会不断地发展。目前,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已经崭露头角,未来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及应用也会贯穿制造业全过程,世界范围内智能制造国家战略将会空前高涨,这对我国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也是巨大的动力。

六、技术引进受阻

当前,中国产业整体发展范围在不断扩大,各产业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拓展,相应的技术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甚至很多技术都是走在世界前沿的,在此背景下,要想通过技术引进来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变小,加上高科技领域相应技术的封锁与控制使得技术引进变得更加困难,自身的创新能力又有限,所以这就给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了阻碍。

七、高素质人才缺乏

随着企业的不断开发和发展,其对人才需求方面出现了人才总量不断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的要求,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人才结构有待改善,高层次人才缺口大,核心竞争力弱的问题。特别是产品开发和生产方面缺乏高、精、尖的专业科技人员,产业运营方面也缺少能力卓越的管理人才,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高、精、尖的核心技术人才。

第一节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行业监管体制与政策法规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和《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的标准,纺织服装业出口属于“C18纺织服装、服饰业”。

服装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政府部委以及中国服装协会等全国性的行业自律性组织。

国家发改委是我国服装行业的产业主管部门,负责产业政策制定、产品开发和推广的行政指导、项目审批和产业扶持基金的管理。商务部是国内服装行业进出口业务、特许经营业务的主管部门,负责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以及特许经营的监督管理。

中国服装协会是国内服装业自律性、非营利性、全国性行业组织,以推动中国服装行业良性发展为宗旨,为政府、行业、企业以及社会提供与服装业相关的各种服务。服务主要包括开展行业研究、整理行业信息、促进行业协作、举办行业论坛等。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对服装行业的准入尚无具体针对性的规定。结合服装行业以及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主要涉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包括《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