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 公示内容

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 公示内容

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 公示内容
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 公示内容

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公示内容

2008-10-17

佛山市城市水系规划?公示内容

一、总则

规划目的:为规范保护和利用城市水系的行为,确保城市水系综合功能持续高效的发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划。

水系分类:将水系按形态特征分为外江、湖库、内河涌,其中芦苞涌、西南涌、佛山水道属于一端受控的分洪河道。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重点针对西江北江水系的外江、中型以上水库和部分流经2+5组团的主干内河涌。对于其他内河涌、小型水库、湿地和泉水等水体只提出保护和利用的原则性建议,具体规划要求在下层次规划中明确。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7.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8.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

9. 《航道管理条例》(1987)

10. 《河道管理条例》(1988)

11. 《广东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1997)

12.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07)

13. 《广东省航道管理条例》(1995)

14. 《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00)

15. 《广东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1996)

16. 《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2006)

17.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

1-1

18. 《佛山市围内主干河涌管理暂行规定》

19.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

20.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

21.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规划目标:按照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尊重水系自然条件,维持水系健康生命,正确处理水系保护与综合利用的关系,体现城市规划对水系功能的引导和控制,实现社会、环境与经济并重的综合效益。

规划原则

1. 饮水安全优先原则

2. 生态优先原则

3. 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与乡村、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4. 水体、岸线和滨水陆域空间相协调原则

5. 滨水空间的公共性原则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整合的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行动规划的年限是2008-2010年。对佛山城市水系的重要功能和某些重要组成部分还应进行永久性的谋划和控制。

本规划与其它规划之关系:作为市域层面专项规划,本规划与各专业部门编制的专项规划相衔接,指导各分区规划、各涉及城市水系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为其他涉及城市水系的规划编制提供指引,其中涉及水利、环保、交通、国土、建设、航道、海事、文物等专业要求的需按专业部门相关规划、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有下划线的部分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执行。

二、水体功能规划

根据城市水系规划规范,按照城市发展建设的要求将水体功能分为城市水源、航运和滨水生产、排水调蓄、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生态调节和保育、行洪蓄洪、景观游憩、水产养殖等,不同水体在一种核心功能之外兼有多种功能。

本规划的水体功能是从城乡发展角度出发,与环保部门主导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和水利部门主导开展的水功能区划工作相衔接,市域内水体适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应严格执行《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水体功能规划原则

1-2

1. 本规划优先确定水源和备用水源,确保城市用水安全;

2. 有行洪、蓄洪要求的水体必须保证其行洪、蓄洪功能的发挥,保证城市防洪安全;

3. 有珍稀水生生物栖息水体水域的原生态受到保护,该类水体其他功能的设置必须经过严格

的环境保护评价之后才可确定;

4. 航道或有条件作为航道的水体,应保留或预留航运功能;

1-3

三、岸线分配和利用

滨水岸线是城市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岸线按功能分为生态性岸线、生产性岸线和生活性岸线。

生态性岸线是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而保留的自然岸线,结合市域内的山林等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布置,作为阻断城市滨水蔓延式发展的有效隔离措施,生态岸线应尽可能连贯,驳岸形式应首选自然式,保障水体交换和生物迁徙畅通。

生产性岸线属于专用岸线,有航运功能的水体,应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应根据水深条件优先确定用于船只停泊和作业的深水岸线,保证深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滨水生产应尽可能集约发展,以节约岸线资源。

生活性岸线为城市公共活动岸线,城区内除了必要的水上客运码头等之外,应尽可能划为生活性岸线,生活性岸线应对公众开放。

四、滨水区规划控制

水体及其周边一定范围的陆域共同构成承担特定城市功能的滨水区。滨水城市功能区包括滨水公共活动区、滨水作业区、滨水生态保护区和风景区。滨水区建设不得损害水体和岸线规划功能的发挥,应有利于对水体和岸线的保护,有利于滨水景观的塑造。滨水区建设强度控制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相协调,并符合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

滨水区建设分为Ⅰ、Ⅱ、Ⅲ、Ⅳ级强度控制区:Ⅰ区包括“2+5”组团的城市中心区以及港口和滨水产业用地,可做高强度开发;Ⅱ区包括一般城市居住综合用地,为中等强度开发;Ⅲ区包括低密度居住区和公园等,为低强度开发;Ⅳ区为区域性生态绿地生态走廊穿越的滨水区,属于禁止开发区。除港口作业区和滨水生产区外,开发强度越高的地段越应确保其公共性。

1-4

六、城市水系保护

应严格保护城市水源地水质,根据饮用水源保护规划,逐步将城市水源转到外江并适当归并,从仅依赖北江转向北江西江兼用,提高供水安全性。

1-5

城市水系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滨水开发建设时应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涉及水系的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予以保护。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本规划确定市域范围内的主要地表水体,划定其城市蓝线。各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本规划的原则规定,补充主干内河涌、小型水库的城市蓝线,具体落实城市蓝线范围界址坐标和保护

合一形式的,城市蓝线可包括该道路。

3. 蓝线与紫线:城市蓝线涉及滨水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的,蓝线与紫线可以重叠,重叠

部分应同时执行城市紫线和蓝线的规划控制措施。

4. 蓝线与黄线:城市水运码头、取水(含取水点、取水构筑物及一级泵站)和水处理工程设1-6

施、排水设施、防洪堤墙、排洪沟与截洪沟、防洪闸等与取水、排水、防洪、调蓄等相关

的滨水市政设施用地应划入城市蓝线,同时执行蓝线和黄线的规划控制措施。

在城市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并满足水系保护的要求。禁止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体;蓝线内禁止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禁止进行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禁止进行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

3、根据《佛山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修编)》确定水源地保护范围。

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

一级保护区: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500米;河段宽度500米及以上的宽度为以河道中泓线为界限到取水口范围;河段宽度500米以下的宽度为整个河道范围。陆域范围为沿岸长度相应的一级

1-7

保护区水域长度及沿岸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150米。

二级保护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上游边界以上2000米,下游边界以下1500米;陆域范围为沿岸长度相应的二级保护区水域长度及沿岸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1000米。

具体保护范围按照广东省政府对佛山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批复执行,对未来取水口需要迁移、水厂需要转变功能或关闭的,在迁移、转变功能和关闭之前,仍按现状水源保护区进行保护,不

以西江下游出海航道、陈村水道、东平水道、莲沙容水道、顺德水道“两纵三横”千吨级及以上航道为骨架,以三、五百吨级航道为基础的纵横交错、江海直达、连通港澳的航道网。规划将佛山市航道划分为骨干航道、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三个层次。

骨干航道由西江下游出海航道、陈村水道、东平水道、莲沙容水道、顺德水道“两纵三横”组成,规划总里程249km,均为1000t级及其以上航道。

重要航道由北江干流、顺德支流及甘竹溪组成,规划总里程81km,均为四级航道。

1-8

一般航道由水口水道、白坭水道等航道组成,规划里程754km,其中四级航道13km,五级航道55km,六级及以下航道686km。

3、锚地规划

结合航道条件、港口分布,按照适度分散、相对集中的原则,共规划锚地9处,以靠岸系泊锚地为主。

4、滨水道路

3、湿地是城市之肺,根据《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保护草场湿地公园、太平沙湿地公园、云

东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横沙围湿地公园、马岗湿地公园、顺风岛湿地公园、鲤鱼沙湿地公园、海寿沙湿地公园、金沙湿地公园等湿地。

4、中型水库:包括深埗水水库、西坑水库和东风水库。

1-9

5. 重点协调区域

6. 生活性主干河涌整治工程1-10

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建立涉及城市水系规划的联合评审机制。涉及城市水系管理的各个部门在做好各自职能任务的同时,还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增强合作及应对突发事故能力,实现水源地、污染源、流域水文资料、专业规划等有关信息的共享。

继续组织技术深化,在编制各组团、各镇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分层次具体落实城市蓝线;在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时,应对城市水系近期建设提出具体措施;在本规划所确定的原则基础上,尽快完善或修编包括供水、排水、道路交通、水运、港口、水源保护等相关专项规划涉及城市水系的内容。

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因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结构变化等原因,确需调整城市蓝线的,应当依法调整城市规划,并相应调整城市蓝线。调整后的城市蓝线,应当随调整后的城市规划一并报批。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增强全体市民的城市规划和水系保护意识,使全市人民了解城市水系规划,共同保护好、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佛山城市水系。

加大对涉及城市水系保护建设的规划管理力度,强化城市蓝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服从城市蓝线管理的义务,有权监督城市蓝线管理、对违反城市蓝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对涉及城市蓝线的所有建设活动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等,进行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并依法备案,对于破坏城市水系的违规开发建设行为依法查处。

1-11

佛山城市中轴线规划研究

《佛山城市中轴线规划设计研究》成果公示 一、项目背景 从2002年撤市设区至今已十年,佛山却仍缺少一个真正的城市中心。佛山目前的发展受困于这种多中心组团、无强中心的格局,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凝聚各区的强中心迫在眉睫。 因此,强中心成为佛山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整合禅城传统中心和佛山新城创新中心的重要空间战略就是建构中轴线。 二、项目概况 佛山中轴线南北长约14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南至三乐路,北至海八路;东至文华路,西至汾江路。 三、规划理念 方案着重于轴线地带在“整合”基础上的强化与提升,改变佛山偏心、离心的城市发展趋势与结构松散的现状城市格局,打造与佛山城市能级相匹配的复合功能轴,使佛山成为真正具有凝聚力的城市。 四、功能划分 结合设计范围内的地块自身禀赋以及交通区位,对功能进行划分,将整个轴线分为5个区段,每个区段包括若干项的主导功能。5个区段分别为:北部门户区段、佛山老城区段、两园深村区段、佛山北园区段、佛山新城区段。

五、土地利用 中轴线范围内的用地上,在满足商务、办公、居住功能的同时,增加科技研发、商务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并在轴线上统筹布置对城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用地,在结构上起到凝聚的作用。 在对新的城市建设中,北部门户段,着重将旧的仓储用地更新为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在历史文化街区段,着重保留历史区段的文物古迹用地,局部进行城市更新;佛山北园段应重点将公共空间沿岭南大道纵向 展开,提升中轴线地区的土地区位价值。

六、景观系统规划 挖掘岭南水乡特点,以灵动水系与绿廊串联各大功能组团。 恢复祖庙涌等历史水系,结合现有南北向河涌形成联通汾江河与东平水道的 水网结构。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2) 城市规划的方法 (4)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5) 简介 (5) 问题 (5) 意识 (7) 研究成果 (7)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7)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的细化 (8) 城市规划的社会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美学原则 (8) 城市规划的安全原则 (8) 城市规划的经济原则 (9) 城市规划的整合原则 (9) 城市规划的任务 (10) 城市规划的作用 (10) 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0)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多学科参与城市研究的历史自古就有,近来更趋活跃,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研究城市问题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科渗入并开拓城市问题的研究领域。 系统工程学、工程控制论等数理方法及电子计算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在墟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在逐步推广它们在资料的收集处理,预测评价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体形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期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海南省总体规划(-2030)纲要doc资料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 (2015-2030) 一、目标愿景 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2030年,海南岛陆域

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 空间类型 2020年2030年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一级生态功 能区 1153533.6%1153533.6% 二级生态功 能区 1598446.4%1598446.4% 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 其他用地33099.6%31819.2% 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 注:一级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二级生态功能区。指进行生态指标管控的区域,既是农、林业的生产空间,也是重要生态空间。 三、生态保护格局 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区为核心,以重要湖库为节点,以自然山脊及河流为廊道,以生态岸段和海域为支撑,构建全域生态保育体系,总体形成“生态绿心+生态廊道+生态岸段+生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修订版)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 城市用地 (3) 4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 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 公共设施 (21) 7 道路交通 (26) 8 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0) 9 景观与环境 (36) 10 特定区域 (38) 11 附则 (39) 附录一:用词说明 (40) 附录二:名词解释 (41) 附录三:计算规则 (43)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49)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 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 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近期建 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 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城市新区、旧 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工程建设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周茂琅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城市规划的现状作了系统 梳理,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作了粗浅探讨,以期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路。城市规划应该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的准则,以人性化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城市规划核心价值基本准则发展趋势 一、概述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财富的积累,综合国力的提升, 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不论从速度还是规模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从1978年到2000年这短短的20几年间,小城镇由2176个增加到了20312个,城市的数量由190个增加到了663个,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有93个,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响应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市 场化、法制化、生态化的趋势,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在规划中凸显,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将成为亮点。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一定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客观的形式以及自身的特点,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认清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做法,努力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 二、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正面临着更快更大规模的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在肯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妥善合理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以致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造成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 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 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 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 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 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2. 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 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响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大型和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 的操作过程中,不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建设部门往往对此重视不够,致使

新佛山城市规划(2020)

佛山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7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8条社会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佛山”。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一、规划范围 三亚境内海岸线258.649公里的滨海区域(包括港湾,沙滩,河流入海口等)及周边地区,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以三亚市为中心,联动海南全岛,北部湾等,并向南中国海延伸。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海岸线长258.649公里,海域宽广,大小港湾20个,大小岛屿岛礁70个,生长了多种珊瑚群。境内海水、沙滩、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岩洞、温泉、森林等海洋度假休闲资源丰厚,具备成为国际性海洋旅游目的地的先天条件。海洋是三亚旅游核心产品的聚集地,以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潜水、水上娱乐活动为代表的海洋旅游产品发展迅速。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2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6年、中期为2017-2021年、远期为2022年以后。其中2012年至2016年为重点规划阶段。 三、发展定位

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依托三亚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和海水、沙滩、珊瑚、礁石、岛屿优势资源,整合温泉、森林、田园、文化,构建环境优美、宜居快乐、活动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 南海旅游的服务基地。面向全省,面向南海,加强周边区域合作,提升三亚成为南海开发、南海旅游的集散中心、交通枢纽与服务基地。 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利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全国低空开放、国家海洋战略等的战略机遇,争取和制定免签、落地签证、免税等促进海洋旅游发展的创新政策,占据全国海洋旅游的制高点,打造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为全国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模板和示范。 四、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按照“立足三亚,开发南中国海洋旅游”的思路,整体构建“一心服务、一带支撑、三组团集聚、三区域联动、三空间拓展”的空间战略发展格局。 一心服务:海洋旅游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一带支撑:滨海旅游带。 三组团集聚:海棠湾—亚龙湾高端度假旅游组团、榆林湾—三亚湾休闲度假旅游组团、红塘湾—崖洲湾海洋文化旅游组团 三区域联动:腹地、滨海、海洋。 三空间拓展:低空、海平面、海底。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修订版)精编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5年修订版)

目录 1总则 (1)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城乡用地 (3) 4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公共设施 (22) 7道路交通 (27) 8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3) 9景观与环境 (44) 10特定区域 (46) 11附则 (47) 附录一:用词说明 (48) 附录二:名词解释 (49) 附录三:计算规则 (51)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61) 附录五:佛山市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 (66)

1总则 1.1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 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控 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在佛山市“1+2+5”组团的城区及其他镇中心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 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其他区域参照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和集镇,可按国家、广东省及佛山市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 定的要求。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三规合一” 工作指南》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 为15~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 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佛山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应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分区规划, 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强度分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等做出进 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 制计划。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 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 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 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罗伯特·欧文)——花园城市(艾比尼泽·霍华德)——带形城市(索里亚·伊·马塔)——工业城市(加尼埃) 巴黎改建:奥斯曼在1851年开始的18年中的大师之作。奥斯曼巴黎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奥斯曼在这些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使城市充满绿意,巴黎的林荫大道开世界风气之先,如今林荫大道已成为全世界都市计划的共同语言。奥斯曼的都市计划严格地规范了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形式,并且强调街景水平线的连续性,这些经过仔细规范,同时期新建的楼房统一了巴黎的街景,造就了一个典雅又气派的城市景观。城市地底下的工程才是城市建设有最有远见的最佳指标。巴黎的地下工程除了闻名世界的地铁网络以外,还有令后来无数市民引以为傲的下水道系统。巴黎的下水道简直就像一个地下城市,每条街道地下都有宽敞的下水道,也设有街名,一部分的下水道被规划成为下水道博物馆,在隧道似的空间里,展示出下水道的系统设计与各种设备,这里已经成为巴黎的观光景点之一。奥斯曼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开辟了好几个大型公园,利用大型空地开辟出来的公园。以及保留资源地景开辟出来的大型公园,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奥斯曼在他的回忆录中特别强调,公园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非常重要,在公园里市民可以享受到充分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与开敞的空间,这个城市公园中的花草树木处处展现出高水准的地景专业与优秀传统。在密集的人造环境中,保留出一片绿地,也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者的共同目标。 新协和村:当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形成,开始暴露其种种矛盾时,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已经产生的社会弊病,提出了社会改良的设想。罗伯特·欧文主张建立的“新协和村”,居住人口500~1500人,有公用厨房及幼儿园。住房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作坊,村外有耕地及牧场。为了做到自给自足,必需品由本村生产,集中于公公仓库,统一分配。他宣传的这些设想,遭到了当时政府的拒绝。1852年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带了900名志同道合者去实现“新协和村”。随后还有不少欧文的追随者建立了多个新协和村形式的公社。 花园城市:“花园城市”的思想从萌芽状态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因其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民族与文化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时代观念、文化内涵、民族特征以及不同的地域风貌。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771-1858)提出的。在经历了英、美两国的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后,英国著名的规划专家艾比尼泽·霍华德(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了题为区《明天的花园城市》的专著,阐述了"田园城市”的理论,随后也影响了全世界的城市建设,他提出的田园城市,是具有生态理念的社会城市·在实践中常被简单理解为花园城市·就是注重城市园林绿化。我国最早的松江新城主干道设置上百米的绿化带·使建筑掩映在绿化中,成为各地政府学习的榜样。由此各地城市不惜巨资,注重建设公园和道路绿化。使得绿化园林建设成为地方政府政绩工程。花园城市理念和目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新城建设绿化标准和园林美学,但有些人为的形象工程绿地不成体系,徒具形象,却不具备生态优化的价值。 以花园城市为样本建设的最新案例是苏州工业园区。在园区建设十五年来,经过生活检验,暴露出了若干问题:用地强度较低,使得城市空间过于疏远,交通距离略长。由于沿主干道都是绿化带,因为绿化使得街道单调,缺乏人性化。商业集中在邻里中心,导致汽车依赖,

佛山市规划

目录 1.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3. 交通运输现状 4.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第三章项目影响区经济现状及发展

5.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5.1 佛山市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全境位于东经112°23'~113°23'、北纬220°38'~~230°34'之间、佛山东连广州、东莞,南靠中山、江门,北通花都、清远,西接肇庆。距广州、中山、江门、珠海、肇庆、东莞、清远等工商业城市均在50km以内,离澳门、香港也在200km以内。全年日照1800小时左右,无霜期350天以内,年平均降雨量1600~2000mm,年平均气温22. 1℃~S22.2℃。 佛山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武术之乡”、“田径之乡”、“美食之乡”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集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东西民间艺术之宫”—祖庙;有名人南海康有为故居、黄飞鸿狮艺武术馆:有南国园林艺术特点的广东“四大名园”之称的佛山梁园和顺德清晖园;有广东“三大名山”之一的南海西樵山:有南海南国桃园、三水森林公园、高明狩猎场等;佛山秋色艺术、石湾陶瓷、顺德龙舟、南海醒狮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岭南艺术和水乡风情,令人流连忘返;佛山盲公饼、柱候鸡、酝猪蹄、顺德大良炒牛奶、顶骨鳝,南海里水霸王鸭、西樵大饼,高明合水西瓜、杨梅山桔等风味小吃和土特产叫人回味无穷。 佛山市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华南褶皱带一部分。加里东构造层广泛的分布于广州一佛山一九江一线以东,由各种麻岩、石英岩、片岩、浅变质砂岩等构成。海西印之构造层主要分布于广州一佛山一九江一线以北地区,由砂页岩、石灰岩等构成。顺德城区附近由砾岩、砂岩及火山碎屑岩体分布,属燕山构造层。喜马拉雅复杂的构造作用和火山活动,形成以三水盆地为主的断陷盆地和零星分布在西樵山、大珠岗的粗面岩;走马营、王借岗一带的玄武岩以及华涌一带的凝灰岩等。区内主要地质构造大体可分为五组:呈北北东向的三水禾生坑复式向斜;呈北东东向的高明复式向斜;近东西走向的三水断裂、朗石断裂、顺德容奇附近的东西向断裂;呈北东向的罗客断裂、盐步断裂、鹤城一金鸡断裂、雷岗断裂(广一从断裂):呈北西向的三洲一西樵山断裂、炭步一大沥断裂。本区地势大致西北高、东南低。高明皂幕山主峰海拔805m,为市内最高点;三水大朗涡地势低洼,高程一1.7m,为全市最低点;西、北江在三水思贤窖连通,为西北江三角洲的顶点。占全市总面积约2/3的是几经沧海桑田的西、北江三角洲平原及其支流的河谷冲积平原,几乎遍布顺德区和南海区南大部及高明东北部,三角洲自西北向东南推进,形成除零星残丘外均为地势平坦、河涌纵横的冲积平原,海拔多在0.7~2.5m之间,此外,区内星散分布的粗面岩山丘、玄武岩石柱群、石灰岩溶洞、砾岩切割而成的峰林以及因地壳抬升而成5000年前的古海岸线遗迹都构成独特的地貌景

《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041019151003

《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背景 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是指导我市城市更新推进及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上版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修编及动态调整项目(2012-2015)》已于2015年底到期,需要编制新一版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指导我市城市更新工作。 同时,我市现状建设强度已高达38.2%,城市更新和减量规划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逐步搭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规划体系、管理体系、政策体系,通过高品质的城市更新,实现城市形态提升、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公共配套完善,着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因此,我局组织制定了《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 二、目标与基本原则 1.远期目标: 通过多元化的城市更新,逐步改善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用地高效利用,全面改善旧城镇、旧村居的人居环境,均衡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为把佛山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提供空间保障。 2.近期目标: (1)2016至2020年间,全市应完成城市更新规模约为30km2,

其中,拆除重建规模为15km2。在拆除重建规模中应提供3km2的居住用地、5.25km2的工业用地、3km2的商业服务业用地、以及3.75km2的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其他用地。 (2)2016至2020年间,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拆迁费用和直接投资)预计约2500亿元,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累计约4500亿元。 (3)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旧村居改造;基本完成“1+2+5”组团内主要片区的旧村居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旧城镇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初步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4)力争完成3-5个重点产业片区改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腾挪空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 (5)完成2-3条成片岭南建筑的风貌街区;借助历史街区的文化符号、内涵和集体记忆,规划引导公共文化综合体建设,促进文化相关和物质空间的有效保护,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三、城市更新规模 本次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标图建库的基础上,在综合分析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现状容积率、建筑质量、建设年代、设施水平等因素的背景下,全面梳理了佛山城市更新图斑,总规模约为586KM2,约占现状建设用地比例的41.5%。 其中,已经纳入标图建库的图斑规模约为367.61 KM2,标图建库之外图斑规模约为218.42 KM2。具体详见下表: 佛山市更新对象规模一览表(ha) 图斑类型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市域旧厂房3536.2 13011.7 4389.3 1163 963.1 23063.3 旧厂房旧厂房 299.1 3783.4 3847.1 2310 3558.1 13797.7 (库外) 旧城镇1239.4 2890.1 880.3 1106.9 499.8 6616.6 旧城镇旧城镇 240.6 1829.8 3239.5 552.7 718.1 6580.7 (库外) 旧村居982.4 4347.5 1209.7 211.8 330 7081.4 旧村居旧村居 408.6 376.4 679.4 0 0 1464.3 (库外)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地域:海南 时间:2013 年 类型:红色旅游 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海南省的旅游资源遍布全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境内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等风景资源。在2012年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291.27万人,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85万人次,2012年1-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2580.44万人次,2012年1-10月份海南省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85.44亿元。 同时,海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遍布全省,并且许多都是红色奇迹,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海南红色旅游启动多年来,至今没有一条成熟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一个稳定的红色旅游产品。众所周知,海南最吸引游客的资源有三样:海湾沙滩,热带雨林,民族风情。目标是以休闲度假为主体,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红色旅游很难进入海南旅游的主流轨道。因而要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法,解决海南红色旅游所面临的这一难题。 二、存在问题 1、地位边缘化 海南省地处南疆,隔海相望,使海南红色旅游在全国红色旅游和海南省旅游的版图上都处在边缘地位。虽为全国30条红色精品线之一,国家级经典红色景区中海南有7个,但分区未列入、重点没突出是不争事实。中国红色旅游资源有5大资源板块、12大区,缺少海南红色旅游区,是中国红旅的缺憾,海南旅游的遗憾。 2、资源点散弱—满天星、平无奇、孤无援、才不遇 分布“满天星” 海南红色资源遍布全省,每个市县均有革命遗址分布。共有501处革命遗址,1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9个国家级基地,27个省级基地。 景区“平无奇” 已开发的资源点中,现代感不强、景区分散、规模偏小、吸引力弱。文化内涵提炼、整理不够,展示形式单一,多为橱窗式陈列,基础设施都不全。 线路“孤无援” 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南红色旅游“孤岛奋战”,无法与大陆“红线”连接。海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多在偏远地区,道路环境较差。 处境“才不遇”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规划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根据顺德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适用范围为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含大良街道办、容桂街道办、伦教街道办),在上述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条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正文中字体如此标识的部分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原《顺德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995-2010年)》等有关规划与本规划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规划期限 本次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远期)为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为2005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 1. 本规划依据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要求,从构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广佛都市区的角度出发,注重研究顺德与区域其它城市之间的协调统筹,尤其是顺德中心城区和广州的番禺、南沙以及中山、江门等之间的关系。

2. 本规划从建设、完善大佛山的角度出发,全面贯彻发展和建设多级格局组团城市(即“2+5”组团模式)的理念,特别是要着力将顺德中心城区(即大良容桂组团)打造为大佛山两个百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区之一。 3. 本规划从顺德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合理确定顺德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发展空间和发展规模。研究在不同阶段的顺德中心城区动态发展,确定规划远期与近期的城市合理规模和城市形态。 4. 本规划注重经济和产业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树立工业立区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合理调整现有中心城区内的各项产业布局,确定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为发展各项产业提供支持。做好大良、容桂、伦教现有的空间形态的整合,做到优势互补,整体效益最优。 5. 本规划充分利用顺德中心城区的地理位置和山水环境等自然条件,突出城区特色和风貌,正确处理好城区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融城区于自然环境之中,建造具有优美的人居环境的滨水花园式城市。 规划编制重点 1. 根据大佛山市区划调整和区域综合交通条件的变化,结合珠江三角 洲良好的发展机遇,明确顺德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及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内和大佛山市域内的定位和职能;进一步明确顺德中心城区的大良、容桂、伦教等三街区各自的职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