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理论与实务2

金融理论与实务2

金融理论与实务
三、名词解释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可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2、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并可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3、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作出的系统的法律规定的总和,简称为“币制”。
4、财政发行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为了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与财政发行相对应的货币发行是经济发行。
5、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篆的信用形式。
6、国家信用是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7、直接融资指的是资金盈余者直接购买资金短缺者债权的融资方式。
8、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化形态,是利润的一部分。
9、收益率收益水平的高低,也不是看收益的绝对值,而是看收益额相对于投资额的比率。
10、同业拆借 银行间的同业拆借是银行获取短期资金的简便方法。能常,同业拆借要在会员银行之间通过银行间资金拆借系统完成。
11、票据贴现实际上是债权债务的转移,即银行通过贴现间接货款给票据现金额的支付人。
12、基准利率是在利率体系中起决定作用或指导作用的利率,它既是一定时期利率水平的一般标准,又是金融监管当局的政策意图,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再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都可以承担基准利率的作用。
13、优惠利率是指国家通过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本身对于认为需要扶植的行业、企业或个人所提供的低于一般利率水平的贷款利率。
14、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
15、政策性银行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6、活期存款是指顾客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也称为支票存款。
17、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吸收单位和个人的存款,从事货款发放、投资等获取利润的企业。
18、表外业务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
19、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签订合同,将其财产委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和处理的行为。
20、融资性租赁是指出租人(租赁公司)用资金购置承租人(需要设备的企业)选定的设备,按照签订的租赁协议或合同将其租给承租人长期合用的一种融通资金的方式。
21、经营性租赁

服务性租赁也称为经营性租赁或管理租赁。用以解决企事业单位对某些大型设备一次性使用和临时短期需要,是一种非一个租期内全部或大部分回收设备价值的租赁形式,是一种不完全支付租赁。
22、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股东身份的有价证券。
23、债券是表示债权的有坐证券,到期要偿还本金,利息可定期支付或到期一次支付或通过贴现发行变相支付。
24、资产证券化是指把银行贷款和其他资产转换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信和流通的有价证券,即资产证券化。
25、汇率又称汇价,是两国货币相互兑的比率,是衡量两国货币价值大小的标准。
26、欧洲债券是指不以发行所在国货币而以一种可自由兑换币标值、并还本付息的债券。
27、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记帐单位可以是本币或国际上通用的货币、表中数据所反映的是各帐户在统计期发生额或变动额,而不是持有额的统计报表。
28、外汇是与国际收支取密切相关的一个范畴,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29、通货膨胀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30、派生存款 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3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率,将所吸收的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
32、超额准备金 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33、保险是以契约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
34、金融市场通过金融工具交易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与行为的总和。
35、期货合约是一种交易双方就在将来约定时间按当前确定的价格买卖一不定期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或金融指标而达成的协议。
36、风险管理是指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及一定的交易策略对投资组合的头寸状态进行有效的修订,以求化解组合管理无法克服的系统风险。
37、外汇管制也称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为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金融的稳定和对外交往的正常进行和外汇市场所实施一种限制性的政策措施。
38、期权合约期权合约赋予者在约定时期内或特定

的日期,按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或金融指标(如股价指数、利率)的权力,合约购买者也有权选择不执行合约,因此,期权交易也称为选择权交易。
39、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一种金融政策和措施。
四、计算题
1、某甲在银行办理了10000元的定期存单,存为5年,年利率3%。每年计息一次,用单利和复利计算存单到期日某甲的本利和。
解:用单利计算
本利和=10000+10000×5×3%=11500(元)
用复利计算=10000×(1+3%)5 =11592(元)
2、某甲2000年5月15日在银行存入定期存款10000元人民币,存期为3个月,该储户实际取款日期为2000年9月28日,3月期存款的利率为1.98%,活期存款利率为0.66%,利息税率为20%,试计算该储户应得利息为多少?
解:三月期含税利息额=10000×3×1.98%×1/12=49.5(元)
逾期以活期存款利息:
含税利息额=49.5+7.88=57.38(元)
税后利息额=57.38×(1—20%)=45.99(元)
3、如果某银行购买政府一年期国库券10000元,贴现率为8%,到期收回本息10000元,该银行利息率受益多少元?
解:该银行购进时的总价=10000-—10000×8%=9200(元)
银行利息收益=10000—9200=800(元)
4、如果银行以每股10元的价格购进某种证券10000股,一个月后该行以每股20元的价格全部售出,请计算资本收益。
解:资本收益=(20—10)×10000=100000(元)
5、如果原始存款为1200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为6%时,计算:
(1)派生存款倍数;(2)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总额。
解:由题意知:存款总额=12000/6%=200000(元)
派生存款倍数=200000/12000=17
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200000—1200=188000(元)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货币的出现是与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最早的商品交换是一种物物交换形式。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 ,参与商品交换的商品越来越多,物物交换的形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限制了商品交换的发 。因为物物交换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交换的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二是交换的双方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出现。否则,商品交换难以实现。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在商品交换中,商品世界自发分化为两极:一极是众多的普通商品;另一极则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特殊商品,通常 人们普遍地、经常需要的某种商品会扮演这个角色。这种特殊的商品所发挥的作用为: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手段,并且具有购买其他一切商品的能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即货币,其所发挥的作用被马克思称之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为什么说价值手段的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

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商品价值要能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价值尺度;商品要实际转化为与自己有价值相等的另一种商品,则需要有一个社会所公认的媒介。当这两个要求由某种商品来满足时,该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所以,马克思说:“价值尺度和汉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3、简述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的银行券的形式,从未规定过含 金量,也不与任何外币确定正式联系,是一种独立的货币制度。人民币有现钞和存款两种形态,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人民币的主币单位是“元”,辅币单位是“角”和“分”。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货币。在我国境内市场上,允许人民币流通,国内一切货币收付、结算和外汇牌价,均以人民币为价值的统一尺度和计算单位。国内市场严禁外汇流通、金银流通、种种变相流通。同时,严禁妨害人民币及其信誉。
4、为什么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并可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人民币具有这种信用货币性质。首先,从人民币产生的信用关系来看,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国家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有权随时从社会取得某种价值物。其次,从人民币发行的程序看,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出去的,或是直接由发放货款投放的,或是由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钞而投放的。人民银行发行或收回人民币,相应要引起银行存款和货款的变化。所以,从人民币产生的基础和发行程序可见,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5、简述信用的定义及其特征(1)信用又称信货,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货行为。就借货行为本身来说,借货的对象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货币,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是货币借货问题。在货币借货关系中,货币所以者(货方)把货币货出去,并约定归还日期;货币借入者(借方)在获取货币时要承诺到期归还、同时,借货活动既然是经济行为,就应是有偿的,货币所有者有权要求货币借入者给会补偿,即支付利息。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借货是不用支付利息的。如一些亲朋友好友之间的借货常常就只要偿还而无需付息,一些由政府或金融机构提供的、出于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的货款也是无息的。(2)信用具有两点特征:一是偿还性,二是付息性,其中,偿还性是信用的最基本特征.根据信用的这两点特征,我们可以把"信用"这一范畴定义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3)有

关信用问题的研究是对货币问题研究的一种延伸.研究"信用"范畴,访问演出是要研究作为借贷资本的货币的各种形态.
6、简述信用的职能(1) 信用的最基本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信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中的一个范畴,信用分配是建立在社会总资金运动过程中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信用是一种动员暂闲置资金的行为,在这种借贷行为中,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资金的使用权发生了转让,从面使各主体可支配的资金规模发生了变化,因此,信用没有自己独立资金分配领域,而是与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相重叠,是建立在前两次基础之上的第三次资金分配。(2)在现代银行制度下,信用还具有提供(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创造)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即货币)的职能。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主要通过中央银行发放再贷款、办理再贴现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实现;货币供应量的收缩则做相反操作。流通中的现金属中央银行的负债,通过商业的收缩则做相反操作。流通中的现金属中央银行的负债,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央行提款获得增加。因此,无论是从中央银行层面,还是从商业银行层面来讲,信用活动本身都包含着提供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即货币)的职能,创造货币的职能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的信用行为。
7、简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和联系(1)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出让货币使用权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补偿,或者,是资金短缺者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成本。(2)由于利息问题是在借贷活动中产生的,这使得人们对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利息对借贷双方的含义上。在借贷叛乱中,利息是资金使用权有价格表现形式,一方面,对于借入者来说,利息是他借入资本所必须做的补偿,数量多少是在借贷发生时就确定的,而且,其确定通常由市场利率水平决定,而与其自身盈利能力无直接的关系,无论盈亏都要支付,利息率的高低与借入者的利润是成反比的,因此,对于借入者来说,自然会把利息当做一种支出看待,而不可能把它看成是自己利润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借贷活动中,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贷出者只是出让了货币的使用权,而保留了货币的所有权,从而使得货出者有权要求借入者还本并付息,即对于货出者来说,利息就是因他对货币拥有所有权并出让使用权而来的,是天经地义的,他并无需费心利息是从何而来的。(3)利息的本质:对于利息的实质马克思曾作过深刻的剖析:“贷出者和借入者双方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

资本支出的。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才执行对资本的职能。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出的。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才执行对资本的职能。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对两者来说取得双重的存在,这并不会使利润增加一倍。它所以能对双方都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只是由于利润的分割,其中归贷出者的部分叫做利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态,是利润的一部分。
8、我国利率体系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哪四个层次?利率并存的双轨利率体系,其中,民间高利率与其所寄生的民间信用一样是非法的,官定利率就是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执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改革开放以来,利率体系亦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而朝着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 。已经形成了中央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真、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格局。我国利率体系未来发展目标是要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可以有效控制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我国当前利率体系分四个层次:①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②银行间利率: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④市场利率:深沪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9、世界各国主要的中央银行类型有哪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单一型 、复合型、跨国型及准中央银行型。(1)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2)二元式。这种体制是在一个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权利。根据规定,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分别行使职权。它是一种带有联邦储备体系就是将全国划分为别12个联邦储备德国等。如美 国的联邦储备体系就是将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局,每个区设立一家联邦储备银行为该地区的中央银行。它们在各自辖区内的一些中小城市设立分行。这些联邦储备银行均不受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管辖,它们各有自己的理事会,有权发行联邦储备券和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执行中央银行的特殊性业务。在各联邦储备券和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执行中央银行的特殊性业务。在各联邦储备银行至少设联邦储备委员会,进行领导和管理,制定全国的货币信用政策,同时,在联邦储备体系还设有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联邦顾问委员会等平行管理机构。联邦储备委员会是整个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实

际上的美国中央银行总行,直接对国会负责。
10、世界各国主要的商业银行类型有哪些?目前,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大体有两类:一类是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一类是综合型商业银行。
1、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所谓职能分工,是针对一国金融体制而言的。其基本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在这种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短期工商信贷业务。采用这种类型体制的国家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代表。这种体制的形成以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为契机;在此以前,各国政府对银行经营活动极少给以限制,许多商业银行都可以综合经营多种业务。大危机中,银行成批破产倒闭,酿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货币信息危机。不少西方经济学家将之归咎于银行的综合型业务经营,尤其是长期贷款和证券业务的经营。据此,许多国家认为商业银行只宜于经营短期工商信贷业务,并以立法形式将商业银行类型和投资银行类型的业务范围作了明确划分,以严格其分工。
2、综合型商业银行;全能的商业银行,又有综合性商业银行之称, 它们可以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等。采用全能型商业银行模式的国家以德车、奥地利和瑞士等国为代表。采用全能模式的理由是:通过全面、多样化业务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客户情况,有利于做好存款、贷款工作;借助于提供各种服务,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强银行竞争地位;可以调剂银行各项业务盈亏,减少乃至避免风险,有助于经营稳定
11、简述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80年代未,在各国放松金融管制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之下,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来自传统存贷业务利差收益的利润越来越少。银行必须谋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新的融资工具、新的业务方式层出不穷,为银行业务范围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立足于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悄然兴起。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主张银行应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银行应发挥其强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功能,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力开展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服务业务。该理论认为,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之外,可以开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领域,如期货、期权等多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例如,将贷款转让给第三者,将存款转售给急需资金的单位等。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的兴起不是对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否定而是

补充。前者用以管理银行表外业务,后者用以管理银行表内业务,目前二者都被应用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管理之中。
12、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原则有哪些?储蓄来自于居民手持的现金,我国商业银行对居民储蓄的基本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存款自愿是指储蓄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居民是否参加储蓄期限的长短、选择储蓄的种类以及参与储蓄的机构,都由储户自由决定,银行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和动员,但不能强迫存款。取款自由是指存款到斯后,储户什么时候提取,提取存款的数额,以及提取存元老派 用途,银行都不得加以查问。活期储蓄可以随时提取,定期储蓄原则上到期才能提取,但储户若有临时的紧急需要,也可按规定手续提前支取。存款有息是指银行分别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在定期存款中又分别按存款期限长短,根据规定利率,对各种储蓄存款支付利息。为储户保密是指银行对储户在银行的存款,负有保密的责任,不得随便泄密。法辽和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需要查敲锣打鼓或要求暂时停止支付个人储蓄存款时,应向银行提出正式查敲锣打鼓公函或正式通知才能办理。此外,其他任何单位、个人都无权查敲锣打鼓或要求停止支付储户的个人存款。
13、简述商业表外业务的种类。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和无风险的服务活动。无风险性体现在银行只提供金融服务而不承担任何资金损失的风险上,银行的这类业务活动主要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例如,结算、代理收付、代理保管、代理保险、代理发行股票、债券、发放股息、红利、债息、代理发行、总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清欠等各种代理业务、信息咨询和情报服务、计算机服务等。这类业务通常被称为中间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特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有风险体现为在某种情况发生的条件下,原来的表外业务将引起资产或者负债的增减变化,使银行出现价值损失的可能性。这类业务活动主要包括贸易融通业务(如商业信息证、银行承兑汇票)、金融保证业务(如担保、备用信息证、贷款承诺、借款销售与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业务(如各种互换交易、期货和远期交易、期权交易等)。通常我们将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归纳为三大类: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包括担保、备用信息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票据等。这类金融工具的共同特征是由银行向交易活动中的第三者的现行债务提供担保,并且承担相应的风险。这类金融工具的交易行为通常不反

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然而随着金融监管的深化,少数国家的金融当局开始要求担保和类似的交易行为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与担保有关的银行业务往往被看做是对直接信贷不同程度的替代。担保使银行对被担保者承担以下义务:(1)在商业交易中作为和三者现行债务的支持者或金融后盾;(2)在第三者没有能力履行债务协议锂,直接承担还款义务。在银行提供担保后,银行的客户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其交易对手处获得商业信用,通常某交易商向银行的顾客提供贷款的必要前提是该顾客的债务协议已经得到银行的担保。担保实际上是一种支持商业交易中第三者的银行义务。依靠担保技术,银行使其客户获得了一份贷款款项,如果客户不能从交易对手处获得这笔商业信贷,客户很可能向银行借款,因此担保是银行原本应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直接信贷的颠倒是替代物,它使银行承担了与借款额完全相同的信贷风险。
承诺是银行作出的未来承担某种债权债务的允诺,一般分为不可撤销的承诺和可撤销的承诺。如果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是不可撤销的承诺,意味着无论客户出现何种资信恶化的现象,银行不能放弃或者取消应尽的义务,必须履行事先对客户允诺的义务。于不可撤销的承诺给银行带来的风险比较大,银行收取的手续费相应地也比较高,这种承诺容易增加客户的道德风险,往往使承诺的义务由表外转向表内的概率提高。如果银行签订的是可撤销的承诺,那么在某种情况特别是客户的财务状况或者资信恶化情况下,银行可以收回原先的允诺,不必履行承诺的义务,还不会受到任何金融方面的惩罚。可撤销的承诺对银行的利益给以了更多的保护,使之减轻了潜在的风险,因此手续费低于不可撤销的承诺,而且承诺的义务由表外转向表内的概率相对更低。 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是指80年代以来一些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创新金融工具,主要有金融期货、期权、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等工具。这些工具的共同特征是减少金融市场成本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客户在现货市场已经发生的金融业务可能出现的损失在衍生工具市场上得到弥补。衍生工具的合同金额几乎都不用进行最后的交割,因此没有实际的债权债务发生,自然不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但是每一笔衍生工具交易都会产生盈亏,对银行的所有者权益造成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
14、简述普通股和优先股各自的特点。普通股是股票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不带有固定的定期收益和本金偿还的承诺。股息或红利的多少取决于公司经营效益的好坏和股息分配政策。这

既增加了投资的风险,也提供了获得高收益的机会。普通股的收益主要来自股票、红利收入和股价上升带来的资本升值收入两个方面,其风险当然也来自这两个方面。(2)普通股股东享有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参与权。这一权利是通过参加股东大会实现的。普通股股东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听取公司董事会的业务和财务报告,对公司经营管理发表意见,在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和选举权,选举公司的董事和监事。(3)普通股股东具有优先认股权。在优先认股权制度下,现有的股东有权保持对企业所有权的现有百分比,因此,当公司为增加资本而决定增发普通股时,现有的普通股股东有权优先认购。但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可以向原有股东配售,也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4)普通股股东有权享受红利。红利是在正常股息分配之外额外支付给股东的利润额,当公司利润特别丰厚时,普通股股东便有权在董事会决定后,从公司利润中分取红利,这是普通股股东经济权益的直接体现。(5)普通股股东具有剩余索偿权。当股票有限公司破产或解散清理时,在公司资产满足了公司债权人的清偿权及优先股股东优先分配资产的请求后,普通股股东有权参与公司剩余资产的分配。优先股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在分配公司收益和剩余资产方面比普通股具有优先权的股票。优先股的特征有:(1)有约定的股息。优先股的股息在发行时就已确定,不随公司利润的增减而波动。当然,这一点也并不绝对,因为,优先股毕竟是股权凭证而非债权凭证,如果公司没有获得足够优先派息的利润,也可以少派息,甚至不派息,公司方面也不会因此而承担法律上不履行债务的责任。
(2)具有优先分配股息和清偿资产的权利。在领取股息方面和当公司破产或解散清理时,优先股股东的利润分配权和资产索偿权虽位于债务人之后,但却在普通股股东之前。(3)表决权受到限制。优先股股东的表决权受到严格限制,在通常情况下不享有公司经营决策参与权,也没有选举权,只有当公司活动或议案涉及到优先股股东的权益时,优先股股东才有相应的表决权。作为我国股份制试点和股票市场试验的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我国股份有限公司过去所发行的股票带有很多中国特色。这些中国特色不仅使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结构显得很复杂,也为我国股票市场的统一、规范发展带来了难题。我国企业现存股票分为已上市流通股份和尚未流通股份两大类。已上市流通股份包括A股、B股、H股和N股;尚未流通股份包括国家股、境内发起法人股、外资发起法人股、募集法人股、内部职工股、优先

股等。如今,国家股、法人股要解决流通问题,B股市场要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
15、简述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和特点。投资基金是一种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机制。投资基金的发起人通过向投资者出售基金单位(或基金份额)的形式,筹集资金,交由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在约定的领域进行约定性质的投资。基金管理人根据基金净资产值提取管理费(有些基金还可根据投资盈利状况提取业绩报酬),基金投资者(即基金受益人)可通过基金收益分配和资本增值获得投资回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就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挝的集合证券投资方法,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参见《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投资基金具有多元化投资、专家理财、流动性强的特点。基金管理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要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风险管理是首要的。多元化的投资是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基金管理人是职业投资管理者、是专家,较之一般社会大众,在专业知识、投资技巧和市场信息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专家理财既符合社会分工的发展趋势,又有助于提高投资的收益率。投资基金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是一种间接投资工具,不涉及具体的投资对象或企业,投资基金单位不仅有发行市场,还有流通市场。封闭式投资基金可通过交易所卖出交易变现,其流通性与股票相似;开放式投资基金可通过柜台赎回交易变现,正常情况下,可在任何一个营业日,按基金管理人公布的以基金单位净资产值为基础的赎回价变现,流动性更强。
16、简述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及其原因;我国目前的划分层次是怎样的?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供给量,通常所谓的货币供给量都是指这一含义。而货币流量则是指定按一定时期计算的货币周转总额,货币所完成的交易量总和。货币流量的大小等于货币供应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都反映货币数量的大小关系。但是,两者也有着明显的差别:一个是某一时点的量;一个是某一时期的量。两者在数量上远不相等,其变动也绝非按一定比例、同一方向进行变动,即:在货币存量较多的情况下,由于货币周转速度减慢,而使货币流量较少;反之,在货币存量较少的条件下,由于货币周转速度加快,而使货币流量较多。因为货币存量是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债务总量,所以,影响和决定货币存量大小的是银行信贷收支。而其他经济部门的货币收支,由于

不具有自创货币的功能,只能是对现存货币的持有和使用,故不影响货币存量总量的变化。
目前我国将货币划分三个层次,即: Mo=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M2=Ml+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17、简述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作用的联系与区别。商业银行是办理活期存款的银行。各企业、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并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进行支付。当允许商业银行机构可以多存多贷,贷款以转账方式进行时,商业银行机构根据吸收的存款对企业发放一笔新贷款,这笔贷款又会以存款形式进入借款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存款账户,或是进入商业银行的另一家机构,其结果都是新增加一笔存款,这就是所谓的派生存款。这个由贷款派生出的存款,又会被银行贷出,同样派生出另一笔存款。这样的存贷、贷存的反复进行,自然会派生出大量的存款来,为流通中增加货币供应。商业银行派生能力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商业银行把社会上一切可动员的闲散资金都吸储进来,并按照派生原理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派生能力,如果仍然不能满足客观货币需要,则需要求助于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作为银行的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这相当于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可以扩大其派生能力;(2)中央银行可以调低存款准备率,这也等于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实际可用的存款额,增强其派生能力;(3)中央银行增加货币(现金)发行,企业单位和居民则会把现金存入银行,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由于中央银行的作用,商业银行有可能适应经济需要不断扩大派生能力,派生出更多的存款。可见,中央银行实际上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派生的“原动力”,商业银行则通过货款等资金运用而派生出存款,增加货币供应。存货币供啦小,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相互联系、共同操作,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18、商业银行创造信用需要受哪些条件的制约。这里受到两个限制,一是贷款能否贷出去,如果没有人需要借款,贷款发放即会中断,存款派生过程自然随之而中断,这一点我们暂时假定不会发生;二是银行机构不可能把吸收的存款全部贷出去,必须保留部分以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准备,目前国家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照规定比例将部分存款上交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这样,商业银行在派生存款过程中派生数额呈递减趋势.以至于在最后某一时点上趋于零。
19、简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理解要点。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互为对称

的概念。首先从通货膨胀的含义说起。一般把通货膨胀表述为: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这是一种传统的定义,也是目前我国多数学者所持有的一种看法。在当代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也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但较为流行的是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说法的主要特点,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即指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加总在一起的平均数是上升的,因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面对所有商品,币值是指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而不是具体与某一商品、劳务相对应;二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状态,而不是仅指某个月或某一两个月的物价上升。尽管对物价连续上涨几个月就算通货膨胀尚无一致的界定意见,但一般都以年为通货膨胀计量时间单位。如果说通货膨胀过去是各国经济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并成为经济研究的重点之一;而通货紧缩现象则并不多见,受到的关注也较少,对其定义似乎也尚未形成规范的表述。不过,通货紧缩作为通货膨胀的对称,人们往往从对照通货膨胀的概念中提出通货紧缩的含义。一种表述是:由于货币供给放慢或负增长,引起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另一种表述则是指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持续态势。由于物价持续下跌,会相应引起经济(GDP)增长放慢乃至连续负增长,因此,有的学者还将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包含在内。
20、简述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消极影响。通货紧缩集中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究其形成原因,可能有直接的货币因素也还有其他因素,例如,经济结构失调,国际市场变化等等。一、货币因素这主要指货币供给偏紧或不足,直接引发通货紧缩。在以下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紧缩问题。在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时,通常要采取一些控制贷款和财政支出、限制工资增长等措施,以压缩社会需求。这一方面有利于控制物价上涨幅度,从而促进经济稳定;但另一方面,由于大力压缩投资和控制消费,又有可能形成社会需求过分萎缩,市场出现疲软。往往出现通货膨胀势头已得到抑制,而实施的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一定的惯性;或是主管部门未能适时调整政策,这时,政策的负面影响就会显现。另外一种情况是,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逐步放慢,而财政、货币政策未能及时调整。一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都会实行偏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以防经济过热。如果经济增长已经趋缓,依然奉行原来的从紧政策,就可能产生紧缩的消极影响。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上述事例并不罕见。例如,1982年美国政府

为了反通货膨胀,采取了提高利率等紧缩措施,使通货膨胀率得以下降,同时当年GDP也转为负增长。我国在1988—1989年为反通货膨胀实行了紧缩方针,其后也曾一度出现商品销售下降、商品库存上升的市场疲软问题。二、结构失调.当经济结构失调状况逐步积累,就必须进行较大的调整。一方面要开发新产业和新产品,实行技术升级;另一方面,某些传统产业和产品则面临相对过剩,需要压产或是进行产品换代。在这种情况下,相当部分产品面临市场需求不足、价格下跌的压力;有些企业可能被迫减产和裁减职工。不言而喻,这必然会导致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退;反过来又加剧了市场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的压力。此外,还有一个消费结构变化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居民消费经历着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在消费升级中往往出现某些原来式样的消费品消费相对饱和,销售不旺;同时,居民增加储蓄,以备进入下一阶段的高档消费。这种情况自然会使一段时期中消费增长放慢,市场需求和物价疲软不振。上述结构性变化当然不是由货币供给状况所引起,但是却会影响到货币供给数量和结构的变化。(1)在投资需求不振时,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总量的努力要受到抑制,使货币供给(M)增长速度放慢;(2)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储蓄相应增加,又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V)减缓。这两者(M和V)同时减缓,就是市场需求不振在货币供给上的反映。这也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毕竟是一种货币现象。三、国际市场的冲击.在一个对外开放度较大的国家,往往还会受到国际市场情况变化的冲击。当国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生动荡,一国会从以下两方面遇到困难:一是出口下降和外资流入减少,导致国内需求减少;二是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下跌,进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当然会增加国内物价下降的压力。一国开放度越高,则承受的冲击越大,特别是一些开放度高的小国(经济体)。四、通货紧缩的消极影响人们曾经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因此,对通货膨胀感受甚深。谈到物价飞涨,真是谈虎色变,心存余悸;反之,对物价下跌则可能感觉不错。那么,物价是否越降越好呢?其实,如果物价持续下降,也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首先,企业利润率会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这必然会削弱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其次,持续的物价下跌还会迫使企业缩减生产,裁减员工,乃至破产倒闭。这种紧缩效应会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居民收入减少,相应紧缩消费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出现紧张,等等。这种不敢投资、不愿消费、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

,反过来又加剧社会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局面,使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旋涡之中。因此,对于通货紧缩也必须积极进行治理。
21、划分货币层次一般依据的原则有哪些?具体体现在其诸职能中。一般认为,货币具备四个职能。马克思是按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的顺序进行阐述的。(1)价值尺度:即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执行该职能时,可以是观念形态。(2)流通手段:即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的该职能也可表述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该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储藏手段(货币贮藏):即当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时所执行的职能。(4)支付手段:即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货币的该职能最初是由商品赊销时所引起;后来该职能作用领域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
六、论述题
1、论述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能的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主要发挥四个方面的职能,即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和金融服务功能。 (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实现货币资本的融通。商业银行通过信用中介职能实现资本盈余与短缺之间的调剂,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改变的只是其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的改变,对经济活动可以起到一个多层面的调节转化作用:其一,可以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从而在不改变社会资本总量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资本的使用量,提供了扩大生产手段的机会;其二,可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能带来货币收入的投资,扩大社会资本总量,加速经济增长;其三,可以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在利润原则支配下,还可以把货币资本从效益低的部门引向效益高的部门,形成对经济结构的调节。(2)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除了作为信用中介,融通货币资本以外,还执行着货币经营业的职能。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和支付代理人。这样,以商业银行为中心, 形成了经济社会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

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支付中介职能从逻辑上先于信用中介职能。但支付职能的发展,有赖于信用中介职能,因为只有在客户保存一定存款余额的基础上,才能办理支付;当存款余额不足时,客户会要求银行贷款,而贷款又转化为客户的存款,又需办理支付。可见支付中介职能和信用中介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者互动构成银行借贷资本的整体运动。(3)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派生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或不完全提取的情况下,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当然,商业银行也不能无限制地创造信用,更不能凭空创造信用,它至少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第一,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就每一个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存款发放贷款和投资;就整个商业银行体系而言,也要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进行信用创造。因此,信用创造的限度,取决于原始存款的规模。第二,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要受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及现金漏损率的制约,创造能力与其成反比。第三,创造信用的条件,是要有贷款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存款贷不出去,就谈不上创造,因为有贷款才有派生存款,相反,如果归还贷款,就会相应地收缩派生存款,收缩的程度与派生程度一致。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吸收存款的多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金融服务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经济单位之间的联系更加复杂,各金融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们对财富的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拓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领域,如信托、租赁、咨询、经纪人业务及国际业务等,并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创新金融服务的要求,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不断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和业务品种,是各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新的艰巨任务。2.各国中央银行均行使以下三大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1)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立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一般硬辅币的铸造、发行,有些国家由中央银行负责,有些国家则是由财政部负责,发行收入为财政所有。(2)银

行的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j这是最体现中央银行这一特殊金融机构性质的职能之一。①作为银行固有的业务特征,办理“存、放、汇”,仍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只不过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②作为金融管理机构,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有效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中存款准备。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一部分存款准备金。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以备客户提现,从而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的安全;另一方面是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同时,中央银行有权根据宏观调节的需要,变更、调整存款准备金的上交比例。二是最终的贷款人。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者”,其责任是全力支持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提风潮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崩溃。三是组织全国的清算。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大,银行每天收授票据的数量日趋增加,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日趋紧密,需要有一个权威性机构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3)国家的银行。所谓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作为国家银行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①代理国库。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而交由中央银行代理。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均通过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②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广泛利用发行国家债券的有偿形式以弥补开支不足。中央银行通常办理国家发行债券以及债券到期时的还本付息事宜。③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在国家财政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时,一般负有提供信贷支持的义务。这种信贷支持主要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直接给国家财政以贷款。这大多是用以解决财政先支后收等暂时性的矛盾。除特殊情况外,各国中央银行一般不承担向财政提供长期贷款的责任。第二,购买国家公债。中央银行在一级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资金直接形成财政收入,流入国库;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则意味意资金是间接地流向财政。④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进行外汇、黄金买卖和管理。⑤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对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为此,需制定一系列金融管理法令、政策、基本制度,以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

构的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常,把对这方面的任务称之为金融行政管理。 此外,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银行,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以及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在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2、论述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目前,各国商业银行已普遍认同了经营管理中所必须遵循的“三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我国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商业银行之所以必须首先坚持安全性的原则,其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第一,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经受不起较大的损失。商业银行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信用中介机构,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活动,不可能直接获得产业利润。银行的贷款和投资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只是产业利润的一部分,如果商业银行不利用较多的负债来支持其资金运用,银行的资金利润率就会大大低于工商企业利润率。同时作为一个专门从事信用活动的中介机构,商业银行比一般企业更容易取得社会信用,接受更多的负债。因此,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就有可能保持比一般企业更高的资本杠杆率,由此使得商业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就比一般企业小得多。可见,为了保证银行正常的经营,对资金业务的安全性给予充分的关注是极其必要的。第二,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的特殊性,尤其需要强调它的安全性。一方面,商业银行以货币为经营对象,它们以负债的形式把居民手中的剩余货币集中起来,再分散投放出去,从中赚取利润。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对居民的负债是有硬性约束的,既有利息支出方面的约束,也有到期还本的约束。如果商业银行不能保证安全性经营,到期按时收回本息的可靠性非常低,则商业银行对居民负债的按期清偿也就没有了保证,这会大大损害商业银行的对外信誉,接受更多负债的可能性将失去,更有甚者,若居民大量挤提存款,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倒闭;另一方面,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是参与货币创造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部门。如果由于商业银行失去安全性而导致整个银行体系混乱,则会损伤整个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第三,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因此,保证安全性经营就必须控制风险。概括起来,商业银

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1)国家风险。是指由于债务国政治动乱或经济衰退而导致债务人无法清偿债务,使债权人蒙受损失的可能性;(2)信用风险。是指借贷双方产生借贷行为后,借款方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方的本息而使贷款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的存在非常广泛,几乎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都有可能面临信用风险,其中以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最大。近年来世界性的银行呆、坏账问题就反映出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影响的严重性;(3)利率风险。由于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动而使经济主体在筹集资金或运用资金时可能遭受到的损失就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经济主体在筹集或运用资金时选择的 时机或方式不当,从而不得不付出比一般水平更高的利息或收到比一般水平更低的收益;(4)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变动使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发生变动而可能带来的损失就是风险。对于既有人民币资产又有外币资产的商业银行来说,汇率风险是无处不在的;(5)流动性风险。这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指商业银行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资产不足以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使其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性。虽然流动性风险经常是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直接原因,但实际情况往往是由于其他种类风险长时间隐藏、积累,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因此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必须与其他风险控制结合起来;(6)经营风险。这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由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引起的风险;(7)竞争风险。这是金融业激烈的同业竞争造成商业银行客户流失、资产质量下降、银行利差缩小,从而增大银行经营的总风险,威胁商业银行安全性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保持经营安全的重要性。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它既指速动资产,又指在速动资产不足时其他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转变为速动资产的能力。商业银行是典型的负债经营,资金来源的主体部分是客户的存款和借入款。存款是以能够按时提取和随时对客户开出支票支付为前提的,借入款是要按期归还或随时兑付的。资金来源流动性这一属性,决定了资金运用方即资产必须保持相应的流动性。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资产保持流动性。商业银行所发生的贷款和投资,会形成一定的占用余额,这个余额在不同的时点上是不同的。一方面,贷款逐步收回,投资到期收回;

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时点上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贷款需求和投资需求,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又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应付贷款发放和必要投资。贷款和投资所形成的资金的收和付在数量上不一定相等,时间上也不一定对应,即带有某种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资产也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以应付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需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各不相同,因而必须分层次搭配资产,形成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以满足资产流动性的要求。速动资产是商业银行资产中最具有流动性的,它包括现金资产、存放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存放同业的款项。如何合理分配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保持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率的和谐统一,是现代银行理论中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速动资产被称为第一级准备,它的特点是流动性强。而兼顾流动性和收益率的证券资产,特别是短期证券资产以及随时可以收回的通知贷款等,则构成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第二道防线,称为第二级准备。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则是通过创造主动负债来进行的,如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同业拆借,利用国际货币市场融资等。3.盈利性。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等负债业务,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通过发放贷款,经营投资等资产业务,把集中起来的资金运用出去,弥补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暂时资金不足。商业银行通过这种资金运动,把社会资金周转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融通到暂时不足的地方去,解决了社会资金周转过程中资金闲置和不足并存的矛盾,使社会资金能够充分运用,这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而且,商业银行从资金运用中得到利息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这些收入扣除付给存款人的利息.再扣除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及其他有关费用,余下的部分形成商业银行的利润。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首先能够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收益,国家得到更多的税收收入;其次,盈利的增加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自身积累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银行信誉,使商业银行对客户有更大的吸引力;此外,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增强了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可以避免因资产损失给商业银行带来破产倒闭的危险。
3、分析说明金融市场深入发展的意义。(1)金融市场深入发展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一要解决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的均衡问题, 分散和化解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