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论述

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论述

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论述
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论述

《高等教育法学与教师职业道德》论述题

一、试述教育行政与依法治教的关系。

答:我国的教育行政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执行国家意志的国家行政机关;二是指国家教育事务的决策、组织和调控等活动或过程,以执行国家意志,即通常所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

依法治教可定义为:广大公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教育法及其他教育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教育事务,保证国家各项教育工作都依法进行。

它们的关系是:1.依法治教的核心在于教育行政的法制化、规范化。(1)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各项活动的进行以法定的职权作为必要的前提,即严格按照法定的职权开展活动,而不能有任何超越职权或任何滥用职权的行为。(2)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的各项活动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3)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主体的责、权、利紧密联系,特别是要求教育行政主体切实承担起各种教育行政责任。2.教育行政的革新促使依法治教持续发展。(1)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教育行政的革新,有利于教育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也为依法治教的发展提供了动力。(3)教育行政领域内的教育行政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行政司法乃至教育行政法制监督等各个阶段的完善,直接成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试述国外教育法的发展趋势。

答:在目前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背景下,国外教育法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教育立法权出现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趋势。教育分权制国家适当集权,不断扩大国家中央立法主体的教育立法权限;而教育集权制国家适当分权,授予地方立法主体更多的教育立法权。

(2)教育法调整的范围扩大,教育法规增多。在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新形势下,教育法不断向社会各个部门渗透。教育法的调整范围日益拓展,不仅调整纵向的具有隶属或管理性质的教育行政管理关系,还调整横向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教育民事关系。

(3)教育法的调整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在保证国家权威性、强制性的前提下,注重教育行政相对方的主动性、自主性,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使其更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

(4)注重有关教育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教育工作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程序加以规范的,离不开教育程序法的完善。

(5)教育法制监督体系日趋严密。受控权理论的影响,国外教育法制监督不仅针对教育行政相对方进行监督管理,更看重对国家教育权力行使的监督,以协调国家教育权和公民受教育权之间的关系。

三、试述教育法的作用。

答:对于教育法的作用,我国按照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和内容之不同分为教育的规范作用和教育法的社会作用。教育的规范作用是指教育法作为行为规则而直接作用于法律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教育法的社会作用则是指教育法作为社会调节手段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1、教育法的规范作用。

根据教育法对不同行为的不同影响,可以将教育法的规范作用分为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和强制等。

教育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是指教育规范对主体行为的导向、引导作用,以及主体根据法律规范预先估计相互之间将怎样行为和有什么行为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安排。

教育法的评价作用和教育作用,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对他人行为标准所起的作用以及通过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和运作而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教育人们正当行为的作用。

教育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教育法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和惩罚来维护教育法律秩序的作用。

2、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归纳起来,教育法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法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第二、教育法是保证教育改革的需要。第三、教育法是按照教育规律举办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四、教育法还是我国全面实现依法治

教,使教育事业步入法制化轨道的客观要

求。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

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依靠法制。

四、联系实际,说明教师权益救济制度

的内容。

答:一般来说,解决教师与学校或其他

教育机构、行政机关之间的教育行政纠纷

有以下四条途径:

(一)教师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

指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有关

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法定的主管机

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教师申诉

制度由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组

成,并依次进行。教师应当以书面形式提

出申诉。

(二)教师行政复议制度。教师行政复

议是指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

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做出该行为

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提

出请求,由受理的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

请求,依照法定程序对发生争议的具体教

育行政行为进行复查,裁判其是否合法、

适当和责任的归属,并决定是否给相对人

以救济的法律制度。全国人大制定的《行

政复议法》是其根本依据。

(三)教师行政诉讼制度。教师行政诉

讼是指教师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

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

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审理,

做出判决,给教师的合法权益以特殊保护

的法律救济活动。

(四)教师行政赔偿。教师行政赔偿是

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

的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教师的

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教师有

依照《国家赔偿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五、教育法的特征(1)教育法是以社会

整体利益为本位的法(2)教育法的国家主

导型性(3)教育法的政策导向性(4)教

育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5)教育法

是行为法和组织法的结合

六、试述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答:1、教育重视德育的原则。我国教育

法第6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

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

团结的教育。”我们从该条规定中,可以看

出国家教育重视德育的原则。青少年是国

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和培养好他

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

事关社会主义建设伟业的成败。所以,高

度重视德育工作,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

2、教育遵循借鉴与继承的原则。我国教

育法第7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

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

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一条规定了国

家教育所要遵循的借鉴与继承的原则。我

们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

化传统,又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

一切优秀成果,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并为世界文化的前进而贡献应有的力量。

3、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

一般是指公民不因种族、民族、性别、社

会地位、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的区别,

在受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机会。这一仅是

为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教育理念,而且也

是为各国教育法所普遍确立的原则。我国

《教育法》第9条第2款规定了“公民不

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

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

会”。

4、教育的公共性原则。《教育法》第8

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

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

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这一规定体现了教育

的公共性原则。

5、教育的终身化原则。我国教育法突破

了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学校教育体系,

从“大教育”观念出发,第一次用法律的

形式规定了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导

向性条款,并在基本教育制度和受教育者

的权利和义务中对终身教育作了明确规

定。

6、教育的民主性原则。教育的民主性是

指国家鼓励各种教育关系的主体在平等的

基础上,民主参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

动,建立民主参与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民主

平等的师生关系,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以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育在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我国《教育法》从我

国的国情出发,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机会

平等权。

7、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原则。《教育法》

第10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

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

事业。”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

义国家,这一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发展和

扶持少数民族教育的原则。

8、选择教学语言的原则。《教育法》第

12条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

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

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

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

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

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本

条是关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选择教学语

言的原则规定,既体现了宪法所倡导的全

国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原则,又兼顾了“我

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的规定。

七、教育法制定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民主性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

则;稳定性和连续性想结合的原则

教育立法的一般程序:提出法律议案;

审议法律草案;通过法律;公布法律

教育法遵守的条件:法律的可遵守性;

良好的法律意识;良好的法制环境;良好

的社会环境

教育执法的原则:合法性原则;越权无

效原则;应急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教育法适用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

法律为准绳;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自发独立原则

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有损害事实;

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行为人有过错;违

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八、联系实际说明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

权。

答:(一)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内容

从《高等教育法》的具体规定看,高等

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主要有七个方面:

1、依法招生的自主权。招生自主权是高

等学校享有独立自治权的一个基本表现,

是对统一高考之不足的弥补。

2、依法设置学科、专业的自主权。为使

高校的专业设置更加适合社会需求,建立

合理而自主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提高高

等教育办学效益,《高等教育法》第33条

规定,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

专业。

3、教学自主权。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

主渠道。高等学校应当按照高等教育自身

特点组织实施教学。根据《高等教育法》

第34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

主制订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

学活动。

4、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自

主权。高等学校不仅是教学单位,也是研

究机构,科学研究历来是高等学校的重要

任务之一。

5、依法自主对外交流权。高校对外交流

既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又是高等教育发展国际化的必然趋势。根

据《高等教育法》第36条规定,高等学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

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

6、机构设置和人事权。根据《高等教育

法》第37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

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

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

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

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

津贴及工资分配。

7、财产管理和使用权。根据《高等教育

法》第38条规定,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

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赠财产依

法自主管理和使用。高等学校不得将用于

教育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财产挪作他用。

(二)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制约机制

根据《高等教育法》、《教育法》等有关

法律的规定,对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制

约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法律制约。《高等教育法》在赋予高

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要求高等学校

权利的行使必须依法进行,而不得滥用。

2、政府的宏观监控。政府对高等学校的

宏观监控主要体现在以下见利忘义面:一

是制定教育标准。二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

量。三是促进教育发展。四是规范教育活

动。五是做好教育服务工作。

3、义务(责任)制约。权利和义务是一

致的,任何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承

担相应的义务。高等学校也不例外。

4、社会(市场)制约。随着招生和就业

制度的改革,高等学校正面临着生源市场、

就业市场、资金市场的技术市场的激烈竞

争。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最终必将接受

市场的检验。市场是制约高校办学自主权

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九、联系实际说明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

承担的法律责任。(重要)违反《教师法》

的法律责任:

答:法律责任,是与违法行为联系在一

起的,是指违法者必须承担具有强制性的、

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主要方式

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的行政

责任

《教师法》对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违法

者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的规定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1)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

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

罚。(2)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

教师进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可以根

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3)违反国家

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

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

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

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

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二)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刑事责

任的规定

《教师法》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包括:

(1)侮辱教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殴打教师,情节

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

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

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4)挪

用国家教育经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承担民事责

任的规定

侮辱、殴打教师给教师造成经济损失的,

教师有权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赔偿

损失。侮辱、殴打教师给教师造成精神损

害的,有权要求行为人赔礼道歉、消除影

响、赔偿损失。

十、为什么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

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人民教

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提

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实现教师自我完善

的需要。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有着深远的意义。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

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胜任

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

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的高

低。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

为一名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精神与物质、

集体与个人、奉献与索取、名利与道义等

方面的关系,真正做到正已、敬业、爱生、

奉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教师

自身的道德修养。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

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教

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

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

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的道德品质、

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

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实践证

明,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道

德高尚的学生,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

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新技术

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

面正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这对教育发

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既是严峻的挑战,又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就是说,无论

新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到多么高的程度,

教育或学校总是不会取消的;作为学校主

体的教师,对社会的作用是不会削弱的;

其道德素质对学生、对社会的影响是不会

消失的。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消除市

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消极作用的需要。

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作用表现

在只讲个人权利、不讲社会义务,甚至个

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滋生泛滥,

对于这些问题,仅仅靠法律的强制力是不

够的,还需要进行教育,特别是加强师德

修养的教育,用社会主义道德引导人们的

职业行为,消除消极作用的影响。

十一、联系实际,试论如何做到教书育

人。(教书育人原则的实施)

答:高校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

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自觉地把教书与

育人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

格的专业人才。

(1)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教书育人原则要求教师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做学生的良师,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造诣,把书教好;做学生的益友,教师就必须具有好的人品,有人生的经验,有做人的工作的热情,把人育好。教师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担当得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2)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教书育人的能力主要来自教师对教书育人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教师能否卓有成效地教书育人,关键在于是否按教育规律办事。要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就必须按规律办事,因此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就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3)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是教师影响学生的主渠道,也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因此,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都应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深入发扬课程中的育人资源,找准课程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拓宽教书育人的空间。除了在课堂上,课外大学生也有许多与教师接触和交往的机会。教师把教书育人的空间从课堂上扩大到课堂外,通过课外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完全可能的。课外教学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外教学,教师可以更灵活地传授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各种能力。

(5)形成全员育人局面。高校的教书育人工作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事,这是由教育的内涵和性质所决定的。教书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一支涵盖全校每个教职员工的育人队伍,并通过这支队伍发挥全校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热情和作用。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自觉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能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局面,把教书育人的使命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6)进行科学管理。为了使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引导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约束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

十二、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严谨治学?(严谨治学的具体要求)

答:(1)树立优良学风。治学首要的一条就是树立优良的学风。学风,即治学方面的风气,它包括治学的态度、风格和方法等内容。教师树立优良学风,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求实。二是勤奋刻苦。三是虚心踏实。

(2)刻苦钻研业务。教师要相成为一名精通自身业务的专家,就不仅要具备优良的学风,还要经历一个刻苦钻研的过程。教师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认真读书,多思慎思,关注现实世界,注重学术积累;要加强团结,和谐合作,在业务研究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

(3)强化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一是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育能力的核心。二是思想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善于协调和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善于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三是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要成为科研能手,以科研促进教学。

(4)处理好教学和治学的关系。教学和治学对教师来说是一对矛盾。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成效和对其职责的改造。教学和科研二者应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治学促教学,以教学促治学。具体讲,一般应该围绕教学搞科研。教师的职责决定了教师既要兼顾二者,又要以教学为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摆正了教学与治学的位置,才能全面完成教师的职责。

十三、教师应当如何做到对学生公正?

答:教师对学生的公正的主要含义是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为标准。

概括地说,教师对学生的对象性公正最主要的是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学生;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长善救失,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学所常说的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的问

题。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

待学生,首先要真正尊重和信赖学生。人

格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角色上的对等。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应有对学生的教养

与要求的一面。因此教师职业公正的重要

内涵之一是教师要努力做到对学生的尊重

与要求的统一。

所谓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指的主要是

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为标准处理

师生关系,应当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

习机会。

所谓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就是一方面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

制度上又不能允许有特殊学生的存在。赏

罚本身往往是次要的,学生在意的主要是

赏罚所体现出的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一定

情况下对学生的惩罚与奖励一样,是有利

于学生成长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罚的程

度和性质。

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是教师公正的另一

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爱护、帮助、评价

和奖惩上应当一视同仁。但是一视同仁不

能理解为一种刻板机械的公正形式。在落

实一视同仁、爱无差等原则时要考虑到学

生在个性、知识水平和智力程度等方面的

差异,因材施“爱”,困材施“罚”。因为

公正的原则既是“平等的应当平等地对

待”,也是“不平等的应当不平等地对待”。

所谓面向全体,点面结合,是指教师在

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如何做到教育公

正,这也是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只

有因人制宜才不至于耽误每一个学生的发

展,是一种爱无差等的实质上的公正。正

确的做法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为

目标的因材施教,点面结合。

十四、教师应当如何加强道德修养?(教

师道德修养的方法)

答:(一)理论学习的方法

理论学习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社会主义

教师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在

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而学习马克思

主义理论有助于教师科学地理解师德要求

的深刻意义。2.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能促进教师

对师德要求的必然性、合理性的理解,提

高履行师德义务的自觉性。3.学习业务。

教师努力学习业务,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

养,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教

学能力,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体现。

(二)实践锻炼的方法。教师道德修养

的提高可从教师道德品质的六个要素入手

进行实践锻炼,即:教师道德认识、教师

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

教师道德行为和教师道德习惯。通过实践

可以增强教师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可以把

道德认识变为道德行动,可以磨炼道德意

志。

(三)慎独的方法。所谓慎独,是指个

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

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

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必须在

“隐”、“恒”、“微”上下工夫。“隐”的工

夫可以使教师时时处处都言行一致,表里

如一,始终保持良好的操守。“微”的工夫

可以使教师时时处处都能从细微着手,从

防微杜渐做起,不放过每一个有损于教师

形象的缺点,“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

而为之”。“恒”的工夫,可以使教师明白

“慎独”决不是一劳永逸的,其境界不是

凭个人一时的热情形成的,而是靠艰苦奋

斗几十年如一日的磨炼形成的。

总之,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

由教师道德的本质和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决定的。人民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和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在教育实

践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向慎独的崇高道德

境界攀登,就一定能实现自身的道德修养,

成为名副其实的“师表”和楷模。

十五、爱岗敬业的必要性:1、教师职业是

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复杂而充

满创造性的职业、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

又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教师价值实

现过程的长期性、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

德建设的迫切需要

十六、教师(如何正确对待)树立正确的

荣誉观:

1)深刻理解人民教师多肩负的伟大历史使

命,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职

业义务,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个人的自尊。2)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

义观念,把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结合起来。

3)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划清荣誉

和虚荣的界限。

十七、《教育法》颁布实施的意义:一、

《教育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

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二、《教育法》

的颁行确保教育优先反战战略地位的落

实;三、《教育法》的颁行为保护学校、教

师、学生等教育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实

现国家教育权和公民受教育权的统一提供

了法律依据。四、《教育法》的颁行为总结

和巩固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经验,解决

现存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学校教育制度;二、义务教育制度;

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四、教育

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五、扫除文盲教育

制度;六、其他教育制度

十八、我国的教育制度:

高等学校的自主权:一、依法招生的自

主权;二、依法设置学科、专业的自主权;

三、教学自主权;四、科学研究、技术开

发和社会服务的自主权;五、依法自主对

外交流权;六、机构设置和人事权;七、

财产管理和使用权

十九、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权利:一、

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权,

也是高校在校生的核心权利,主要包括接

受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和受教育过程平等两

个方面;二、学习保障权,指高校学生的

人身权和物质财产权依法获得保护的一种

权利;三年、获得物质帮助权,指学生享

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

助学金、学费减免的权利;四、获得公正

评价权,指在教育过程中,享有要求教师,

学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和品行进行公正评

价并客观真实地记录在档案中,在完成学

业后获得相应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五、民主管理权,指高校学生在教学,行

政工作及公共决策工作享有民主平等的参

与权;六、社团组织活动权,在法律法规

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自主组织学生团体并开

展有关活动的权利;七、课外生活方式选

择权;八、救济权,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

侵害时,有权通过正

当途径请求保护。

二十、高等学校学生基本义务:一、遵

守宪法,法律,法规;二、遵守学校管理

制度;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四、

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

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五、遵守学生

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

德和行为习惯;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

他义务

二十一、教师的权利:一、教育教学全;

二、科学研究权;三、知道评价权;四、

获取报酬权;五、民主管理权;六、进修

培训权

二十二、教师的义务:一、遵守宪法、

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二、完成教育教

学工作的义务;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

义务;四、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的义务;五、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六、不断提高

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高等教育法测试试题

高等教育法选择题 1、教育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法学与教育学边缘性质的法学分支学科 _____。A、16世纪的欧洲国家B、17世纪的欧洲国家C、19世纪的欧美国家D、20世纪50年代末的欧美国家 2、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A、教育现象B、教育法律现象C、行政现象 D、行政法律现象 3、_____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A、《国家与教育》B、《学校法学》C、《法院与公共学校》D、《教育法》 4、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的法律是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外国教育法的兴起是在______。A、古希腊时期B、资本主义经济上升时期C、二十世纪初D、二战之后 6、1947年______义教育。A、《教育基本法》B、《教育敕谕》C、《学校教育法》D、《社会教育法》 7、教育法制建设的关键是______。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8、建国以来_____。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高教六十条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9、教育法最主要的渊源是_____。A、宪法B、国际法C、法律D、行政法规 10、我国教育法体系是以_____为主体。A、宪法B、教育基本法C、单行教育法D、教育行政法规 11、教育法体系中的“母法”是_____。A、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法律规范B、教育基本法C教育行政法规D、教育规章 12、有关教育法的规范性文件在文件名称、条文格式和用语逻辑等方面的结构是教育法的_____。A、形式结构B、层次结构C、部门结构D、内容结构13、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 法______。A、追究行政责任 B、承担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D、追究违宪责任 14、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 ______。A、追究行政责任B、承担民事责任C、追究刑事责任D、追究违宪责任 15、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______。A、承担民事责任B、追究行政责任C、追究刑事责任D、追究违宪责任 16、人民法院受理教育行政案件______ 内立案。A、3日B、5日C、7日D、10日 17、我国教育的总目标是______。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18、对于教育行政处分、教育人事任免争议______来解决。A、教育行政复议 B、教育行政诉讼 C、教育民事诉讼 D、教育申诉制度 19、在市场经济体制下______。A、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者B、高等学校的管理者C、高等学校的办学者D、高等学校的举办者

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及答案

8._ 平等、民主、合作 _是新型师生关系地基本理念. 9.教学大纲侧重强调地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地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地_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 1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__加强学科综合_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地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地学,强调学习地过程与方法. 12.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地__学习兴趣与经验;终身学习必备___地基础知识和技能. 13.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地课程是_校本_课程. 14.一般认为,传统地课堂教学偏重_科学世界_,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 15.按照课程资源地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_素材性资源_和_条件性资源_两大类. 16.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_普通职业_型转化成_专业职业_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地过程. 三、概念辨析和观点简答 17、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l)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地权利;(2)侵害学生参加考试地权利; (3)?犯学生上课学习地权利;(4)侵害学生受教育地选择权;(5)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地同等权利. 18、怎样建立新型地师生关系? 答:(l)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2)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19、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地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地现象,注重学习主体地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地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课程本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地高度统一,使日常地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地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地学习潜能. 20、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地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 答:(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地教育”转变; (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1、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地重点是什么? 答:(l)在评价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发展;(2)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 (3)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地多元化;(4)在评价方法方面,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22、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战? 答:我国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地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地要求和挑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地关键:(1)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地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地核心要求.(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地基本理念.(3)实现角色地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地具体目标.(4)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地责任感地提升. 四、分析应用题 23、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地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答:(1)停止学生上课地做法是不对地,侵犯了学生受教育地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地学生?课,应符合教育活动地价值要求,与对学生地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地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地转化需要教师地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24、结合自己所任学科地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地基本要领. 答:(1)从目标设?与执行地角度,要实现从“知识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2)从内容选择与转化地角度,要实现从“封闭、单一、确定性内容”向同时兼有“开放、多元、不确定性内容”转变; (3)教师要变单向学生传授固定知识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要运用丰富多样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展,要不断增加创造性地教学设计; (4)设计过程中要由过去过份关注教师地教向更多关注学生地学习兴趣、要求、体验等转变; (5)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结论、结果向同时关注过程、方法、态度等转变;

教师职业道德论述题

《师德》答案(精简版)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①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的作用;③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①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 ②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③语言: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情绪合理等;④礼仪:包括称谓、交谈、聆听、服饰、介绍等。 3.列举教师职业道德习惯? ①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②端正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③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④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 ⑤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 ⑥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⑦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 ⑧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4.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有哪些? 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④角色置换。 5.什么是教学姿态?它有哪些要求? 教态就是教学姿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语言、手势和身姿的综合表现。 (1)站态要有安定感和力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情绪,振作精神,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适当变化站姿;(2)要用优美的手势正确地表达感情,不能指手画脚,盛气凌人;(3)面部表情要丰富,但不做作,要善于运用喜、怒、哀、乐、爱、恨、怨、叹等表情;(4)要用普通话教学,力求发音正确、语调流畅、抑扬顿挫。 6. 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1)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心态; (2)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活动; (3)选择班干部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公开唱票;(4)遇事能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不打断学生的讲话;(5)尊重学生的意愿,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想法为中心;(6)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7)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 (8)给学生机会,给教师提意见; 7.教师以情感人,乐于帮助学生的细节要求有哪些? (1)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有幽默感;(2)在讲课的过程中,真诚流露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3)会多介绍一些课本中没有的事情或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我;(4)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5)学生有疑惑时,主动讯问,热情解答。 8.什么是教师德性?它有哪些表现? 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力的品质。 ①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其教师角色的品质;②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③在教师对为师之道体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9.列举富有积极心态的细节行为表现 1.昂首走路 2.恰到好处地有力握手; 3.坐姿要不失身份;4.运用手势表现你的进取精神;5.声音做到诚挚自然,饱含信心与精力;6.坦然的目光会增加你的信心 7.表现出豪迈的一面;8.把积极的思想存入你的大脑;9.坐在前排;10.将你的步伐加快四分之一;11.比别人早到单位; 10.简述教师道德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①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职责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念;②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爱生,形成良好的教风;③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④能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11.简述教师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体系 ①从横向看,教师道德教育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人格等内容; ②从纵向看,教师道德教育包括三个基本层次: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12.什么是教师职业作风?人民教师应该树立哪些优良职业作风? 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指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①实事求是、坚持真理;②工作积极,认真负责;③忠诚坦白,平等待人;④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13.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②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③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 ④获取成就的动机与欲望;⑤求知的欲望与兴趣;⑥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 14. 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 (1)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 (2)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 (3)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1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理想.责任.态度.纪律.技能.良心.作风.荣誉 16、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存在哪些误区 1,利用家长2,排斥家长3,教师一言堂4,向家长推卸责任5,动辄向家长告状。 17、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从一点一滴做起;(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18. 简述教师自我更新的主要内容。 (1)身体: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2)精神:荡涤心灵尘埃;(3)心智:不要停止自我教育;(4)社会情感: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19.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1)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2)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4)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5)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20.优秀教师有哪些主要特征? (1)表现出热情。(2)了解并跟上你专业领域的变化;(3)搞好组织工作;(4)积极地讲授;(5)展现一种好的态度;(6)建立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7)制定好教学步骤;(8)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9)有效的提问能力。 二、辨析题 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道德 ①错误。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个领域。③所以,这个错误混淆了师德规范体系与社会道德体系的区别。 2.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 1.教师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结果,动机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只有怀着平等爱生之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善良动机,才能产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行为。 2.但是,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动机,还要考虑行为的效果,而且要更加检验教师教育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只有考虑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才有现实意义。教师道德评价,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所以,光看动机或光看效果,都是片面的。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先进的教学机器,机器将要代替教师,学校要逐渐消亡。这种看法是否不正确?阐述您的理由。 ①错误。②先进的教学机器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机器代替教师成为可能,说明教学手段的先进。但是,机器教学永远代替不了教师,不仅因为教学机器的设计和内容程序的编制需要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是不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2.B【解析】题干文言文的意思是: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这体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要求。 3.D【解析】略。 4.D【解析】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 5.A【解析】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是师生关系。 6.B【解析】师德的教育伦理价值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从劳动对象角度看,学校教育是以向师性和模仿性强的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没有伦理道德参与的教育过程,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过程。 7.A【解析】略。 8.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干地位。 9.A【解析】略。 10.B【解析】师德内涵不断融入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2)端庄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3)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4)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 (5)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 (6)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7)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 (8)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2.(1)世界发展趋势对师德建设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前提下,我国经济要在国际竞争中得到超越性发展,必须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于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教育能力。 (2)面临多元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挑战。在多元价值取向并存的现实中,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教师作为这一机构的代表,必须按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要求,选择与社会相一致的信仰价值和行为规范来教育自己及学生,这就需要我国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上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3)面临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挑战。社会发展需要法制作保障,更需要道德做基础,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能力、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主要靠教育来培养,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升华自己的道德。 (4)面临实施“科教兴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就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教育的发展。 3.(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4)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4.(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 (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5.(1)教师的人格、品质、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的作用; (2)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3)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 (4)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的作用。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教师道德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劳动的对象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心;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风;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2.(1)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理想主义的师德观的基本内涵是指以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为基点来协调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行为方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有两个特征:起点高(教师应该是社会上高尚的人),精神价值明显(社会提倡以精神的丰富来弥补教师物质利益获得的缺乏)。(2)现实主义的师德观,现实主义的师德观从考虑社会现实和人性现实这两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教师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 一、师德基本范畴(师德文化、师德品质,知情意行、师德活动) 师德与道德共同性(相对独立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共含性)联系 (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表现来源和基础,共性和个性)区别(产生时间和发展情况,范围) 师德基本特点(对教师职业的特为性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 二、师德的职业约定【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发展人的素质发展);教师劳动对师德的内在规定性(应有的知识和教育能力,应有的从教为善品质)】 师德的价值蕴涵【伦理价值(教育为善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努力增进 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重要的伦理调节和评价功能);教育价值(对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对教育对象的巨大教育功能、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和修养的引导功能);文化价值(对社会文化有深远影响有效育化人文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资源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影响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调节教师职业行为和素养)】 师德强化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师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认识和处理好教书育人关系、全面树立育人意

识、多方面努力更好实现教书育人);乐岗勤业(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 业、勤于功业勤于工作);人格示范(教育者先受教 育、实践中锻炼形成道德人格、要有良好的仪态】 师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师德原则规范的个体性内化(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勇于实践磨练增 强情感体验、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四 教师的价值实现【价值实现中的价值对待(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对待、自我和 职业的价值对待、目的性存在和工具性存在的价值对待);实践对待(对价 值实现中的各种价值取向予以正确认识和把握、注意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创新发挥创造潜能、注重实践努力的自 我强化);结果对待(结果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 教师的幸福【应有的本质性把握(既包括享受和获得也包括创造和付出、既 有个人目的的实现也有社会目的的实现、既有某一方面的满足也有多方面追 求的实现):基本取向(物质取向,途径和手段正当合 理合法诚实劳动获得、精神取向—避免吧精神和物质幸福割裂认识到精神幸福在层次上的不同在精神实现方式上要注意自我修养及与 他人交往合作;事业取向,对教育过程的幸福感对结果的幸福感对 规范的正确理解的幸福感);应有的实践努力(爱教乐教树立追求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作业及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这说明了道德具有( B )( P 7 ) A.相对独立性 B.阶级性 C.历史继承性 D.共含性 2.教师的职业品质在教育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这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C )。( P 23 ) A.伦理价值 B.文化价值 C.教育价值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B )原则。( P 27 ) A.人格示范 B.乐教勤业 C.教书育人 D.以上答案都正确 4.调整教师与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A)。(P31)A.依法执教B.爱岗敬业C.热爱学生D.尊重家长5.以人为核心,公正地平衡、调节着人与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自由-秩序关系和个体性—社会性的关系,体现了教育法规的(A)。(P 41)A.人道-正义性B.公平-合理性C.公正-平等性D.公开-和谐性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 25 – P 30 )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乐教勤业原则、人格示范原则。 2.在实践中应怎样做到爱岗尽责( P 69 – P 71) 答:教师在实践中做到爱岗敬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第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三、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第四、勤奋钻研,科学施教;第五、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三、辩析题,并说明理由 1.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P 3 ) 答:这种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是不完全的。理由:因为它没有完整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道德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或准则,而且是内在的品格。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以及在这一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社会公共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因此,只要注重社会公共道德的良好修养,就能做好教育工作。( P 9 – P 10 ) 答:这一说法是不完全的,具有片面性。理由:它把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等同起来,以社会公共道德代替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价值思想虽源于社会公共道德,但它是社会公共道德在教育领域的特殊表现,是关于教师职业言行的专门性道德;在教育现实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的修养,更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因为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是社会公共道德所不能直接解决的。 3.在“教书育人”这句话中,育人就是特指对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 P 27 ) 答:这一说法是不完全的,具有片面性。理由:把育人仅仅理解为培养思想品德,在实践上窄化了育人的多方面功能,导致了育人功能的片面性。在育人中培养人的思想品德虽然重要,可这不是唯一的,教书育人这种活动所培养的人,是一个能在多方面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即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1、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每次提问都给否定了。记得有一次,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异议,就问老师:“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这位老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当时我还要再问,老师挥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有嘲笑的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所以,到了中学以后,我很少提问……不像以前那样“炸刺”了。 问题:请根据尊重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蕴涵的思想观念,分析说明本例中教师的表现主要问题在哪里会产生什么危害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 P 87 – P 90 ) 主要问题:是师道尊严的不良反映。主要危害:如此下去将束缚或压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主动性,伤害学生的自尊、人格,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正确做法:对学生动脑思考、爱问问题在态度和行为上给予肯定;以这一问题激活全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理由:这是新的师生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联系案例展开论述 案例2、上海市优秀教师毛蓓蕾在谈教育学生的"法宝"和"秘诀"时说:“其实,我什么法宝也没有,只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有一颗炽热的心,我用这颗心去温暖孩子们,体谅他们的甘苦,同时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去引导教育他们,促使孩子们一步一步上进。正因为我爱他们,所以我的精神生活始终是充实的,总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

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主要表现在:a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c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a.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非制度化的规范,一种非权力规范,一种内化的规范。b.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道德的论证功能(是指道德对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作用);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的导向功能(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a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注意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b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c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主要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a爱岗敬业,勤于职守b尽职尽责,奉献社会c遵纪守法,诚实守信d文明竞争,友好协作e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概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基本内容:A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尊重自我,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开拓创新D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6、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1)教师的劳动是自觉的、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所需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活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或方法可以套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3)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尽管他可能教过数十遍相同的课程,但教师还是要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变换、条件的变化而重新安排、重新处理;4)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2)~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3)~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8、大学精神的内涵: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具体包括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两个方面。2)独立自治的精神,大学自治是西方大学最悠久的传统之一。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以物为尺度,旨在求真;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旨在崇善。二者在价值上相互渗透,相互支撑。4)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是指科学研究,二是指向人才的培养,三是只向社会发展。5)理性批判的精神。 9、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a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师生代际-朋友式关系模式)b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宪法、民事法、教育法、经济法律关系)c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强制型、民主型、放任型)d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传统型、现代型) 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一种人际关系。a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b高校师生关系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c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16、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 意义:a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就其本 质来说也是道德素质和道德力的竞争;b完善自我的需要;c是 实现现代化的需要;d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e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过程: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炼师德意志d坚定师 德信念e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10、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1)教学与科研 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大学是通过高深学问即学术研究来培育 高级专门人才的,其本质属性是教育性与学术性的统一,这就 内在地决定了大学教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双重身份——即 是教育者,也是研究者。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 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必 须要珍视学术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求大学教师要清醒的把 握和审慎地使用这种权利。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也应当对现实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 树立起服务社会的自觉意识。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培养,为社会 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以 知识权威的身份更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决策中来,以便使自己在 社会发展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大学教师担负着既要服务 社会又要引领社会前进的双重责任,他们是社会进步的领跑者 而不是追随者。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学术研 究既表现为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坚定信念,又表现为一种 超然独立的学者人格,学者的学术造诣和精神品格是相互支持 相辅相成的。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为人师表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依法从教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区别:a二者产生的时期不同,道德产生比法产生早得多b二者 社会作用的特点不同,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 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发挥作用的,而法则是由国家制定并 由国家强制执行的c二者同为行为规范,但法具有更强的刚性 度d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比较而言,法律具有明确性,法律 所干涉的范围有着明确的、具体的规定,而道德具有模糊性, 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人们关系或多或少或强 或弱的调节作用。 联系:a二者遵循的根本原则同一,道德和法都是人们的行为规 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二者都以一 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二 者遵循着相同的根本原则c二者在作用上相辅相成,一定的道 德要以一定的法律为后盾加以维持d二者在特点上、层次上、 作用范围上交叉重合。 13、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 (1)确定学生主体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 也是主体,缺少任何一方,教育活动无法进行。教师应该做到 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 动性,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应加强教师主导的作 用,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①尊重学生是教师有效实现教 育教学的需要,②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 要求,③对学生的尊重,不仅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还表 现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上。 (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扩大与学生的交 往范围,积极参与他们的各项活动,在交往中增进师生的相互 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教师应遵循师德规范的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公正无私少成见,放下架子去接近学生,把握 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 (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严格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 需要,如果教师不对学生严格教育,只能贻害学生。严格教育 学生应当全面地科学地要求学生,要遵循以下原则:严而有理, 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14、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 内在根据: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a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 道德理性b形成教师对于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感c提高教师在集体活 动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外在条件: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 15、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a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 方向b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c有助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 的养成d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e有助于大学生 科研素养的培养 17、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1)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科 学的教学理念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①教学对象的主体性②教 学目标的发展性③教学要求的全面性。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①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②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 养③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④教师要学而不厌,锐意 进取。3)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②教师把 握教材的能力③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a.对教材的组织加 工能力;b.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c.组织学生集体的能力。4) 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①确立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②建立整体 性教学目标模式③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 统。5)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①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②对学 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9、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依据 动机和效果作为行为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和因素,在道德 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机论者以动机作为衡量行为道德性质 及其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行动 的动机之中,与其效果无关;而效果论者主要从实际教育效果 来考察教育的道德性质和价值。动机论和效果论都有一定的合 理性,但两者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在道德评价 中,要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时候,应做到以下几点:a坚持动机 与效果的统一,在道德评价中不偏废任何一方,这是评价的前 提基础;b在强调两者缺一不可的前提下,也不否认两者在道德 评价中有主次轻重之分;c教育善恶评价还应坚持历史性原则。 对教育活动的道德评价不应脱离社会历史联系,这样才能恰当 衡量它的道德性质和意义。 5、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1)作为一个有意识的、有 思想的、有主动生的广大青少年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 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2)教师的 劳动“加工”过程,必然要包括教与学两种浑然一体的活动3)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学习的过程4)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 中的反作用特点。 2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A引导性原则:主要是从师德 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师德规范于教师个体而言,需要通过教 育使受教育者懂得这些规范之所以重要的道理。B内化性原则:主 要与道德的自律性相联系,在进行师德培养时,一定要注意师德 规范向受教育者内心的转化。C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师德 培养过程中,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理论教育,又要引导 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问题,知道自己的行为,以便 把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统一起来。D差异性原则:首先指高师院校 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来 进行,要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真正掌握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实际 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其次,还要注意到在职教师 的不同特点,又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重视解决个别性问题。E 连贯性原则: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时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 规律。影响师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具有社会性,另外, 师德的形成与发展还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18、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 (1)关心集体:重要意义:之所以要将关心集体作为对教师在 处理和集体关系时的道德要求,既在于教师集体对于教师个人 的重要意义,也在于它对形成团结和谐的集体的极端重要性。 ①在各个教师努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团结和谐的集体对教师个 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②只有每个教师关心集体,教师集体 所确立的价值目标才可能得以有效的实现。 关心集体作为教师道德的具体实现路径:①一个关心集体的教 师,应该遵守集体的纪律,爱护集体的荣誉②自觉维护集体的 团结,正确对待集体的矛盾③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遇到矛盾 冲突时,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什么是真实的集体?“真实的集体”的思想,在真实的集体里, 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 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 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①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 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②集体的总体价值和

教师职业道德论述题

教师职业道德论述题 1.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其构建应符合三大原则: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 2.《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关于师德规范要求的认识。答:《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提出了教师应遵循的师德规范,包括:(1)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并鼓励他们发展独特的判断力;(2)教师要致力于培养作为未来成人及公民的道德意识,并以民主、和平与民族精神教育儿童;(3)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将个人信仰及见解强加于儿童;(4)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自尊心的范围内实施仁慈的纪律,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 3.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4.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必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教师不得借职业之便谋取个人私利,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必须禁止打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5.论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及其启示 答:共性:(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国外都极为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西方国家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强调师生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西方国家不以师德为名专门设置课堂进行简单的灌输或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渗透在学校及社会的日常道德教育之中。启示:(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依据是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而作出的对教师的人格期待。在西方各种行为规则都必须定位在法律的框架之内。(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该现实一些,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高尚”走向“朴素”,更加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走向“养成”。注重教师职业及师德内化与行为养成,使从教者和教师被选者真正从内心、从价值趋向上认同教师专业,

教师职业道德问答题汇编

教师职业道德(西北大学2011年2月版) 第一章师德概述 1.职业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答:所谓职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特点:,职业具有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和特殊性等特点。 2什么是教师及教师职业? 答:所谓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教师职业,就是按照一定社会需要和规定的标准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的事业。 3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重要) 答:教师职业劳动是培养人、塑造人和改变人的社会劳动,与其他劳动既有一定的一致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长期性和复杂性。二、延续性和艰苦性。三、艺术性和创造性。四,主动性和示范性。 五、个体性和群体性。 4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 答: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简洁而巨大的作用。最后,教师的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 5简述道德及其特点。 答: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特点:a道德是非制度化的;b道德是非强制性的;c道德是以节制个人利益为前提的 6简述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其特点。答: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特点:第一,内在的稳定性。第二,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第三,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7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及其特点。(重要) 答: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特点:一、意识水平高层次;二、道德境界高尚性;三、道德意识自觉性;四、行为举止示范性;五、道德影响深广性;六、道德内容先进性。(重要) 8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哪些? 答:1、调节作用;2、教育作用;3、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控制作用、调整作用、矫正作用);4、促进作用。 9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联系:1、共性,它们都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道德包含教师职业道德,而教师职业道德是道德的特殊形式。区别:1、产生的世界不同;2、适用范围不同;3、层次境界不同。 第二章师德原则 10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