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

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

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
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

第一章水文地质概况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域构造以褶皱为主,其间发育大量断裂构造。碳酸盐岩岩层与碎屑岩岩层相间展布。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二叠系,其中尤以茅草铺组和茅口栖霞组灰岩出露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碎屑岩主要发育在二叠系。

碳酸盐岩含丰富的岩溶裂隙水,碎屑岩层含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零星分布,含孔隙水。区内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其次为二叠系上统底部有岩浆岩-峨眉山玄武岩分布。

碳酸盐岩主要有二叠系中上统灰岩、燧石灰岩及三叠系下统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泉等较发育。由于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经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泉、岩溶泉群或暗河等形式排泄出低洼河谷中。

碎屑岩分布面积相对较小,主要包括二叠系上统中的粘土岩、三叠系中统的泥页岩、钙质页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碎屑岩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

1、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

地下水赋存于岩溶裂隙、溶蚀管道及基岩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按地层岩性及含水介质组合特征、水动力条件,矿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沿岩层走向或倾向径流,在地势低洼及河湾处以泉点形式排泄。

(1)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Q)松散坡积、残积层的孔隙内,主要分布于矿区沟谷、洼地及缓坡地带,不整合覆于各地层之上,厚度不均,0~10m,通常2m 左右,含水微弱,透水性强,枯季一般不含水,局部松散层厚度较大地带往往有渗透性泉水出露,受大气降雨影响,季节变化大。富水性贫乏—中等。

(2)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分布于调查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九节滩段(T1y3)、龙潭组(P3l)、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砂岩、泥岩、泥质页岩、玄

武岩之中,强风化层厚度较大,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风化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含水性极弱,主要为重碳酸盐钙(镁)水,对上部砂岩水起阻隔作用,夜郎组地层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泉水出露较少,流量一般<1.00l/s。沟谷地带含水较均匀,矿区内地下水位降深0~30m,季节性变幅0~3m。富水性贫乏—中等。

(3)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分布于调查区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T1m)、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灰岩、燧石灰岩中,抗风化能力较强,地表地势陡峻,不利于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条件也较差,大气降水通过垂直岩溶裂隙补给含水层,并通过岩溶裂隙、溶洞汇集、径流、排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岩溶水。富水性中等—丰富。

2、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①.补给

区内地下水来源由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表水补给为辅。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起主要作用,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及地形地貌、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风化溶蚀强度、植被等影响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在非可溶岩分布区,部分降水沿地面的空隙及裂隙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在可溶岩分布区,大气降水多沿落水洞、漏斗等岩溶负地形集中灌入式补给地下。补给强度随降雨时间、强度及岩性的不同而相异,一般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补给量亦大,可溶岩分布区补给强度大于非可溶岩分布区。

②.径流

由于岩性的差异及断层裂隙的控制作用,区内地下水的径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非可溶岩地段,以隙流为主,即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及孔隙中,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并沿地形自然斜坡作用渗流运动于侵蚀沟谷排出地表;可溶岩地段以管道流为主,脉状流为辅,大部分沿地下溶洞、暗河经长途径流,最后以溶蚀泉形式排泄于河谷之中。

③.排泄

区内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较强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带排泄。可溶岩中的地下水在运移中受非可溶岩的阻隔以泉的形式排泄。地下水的流向受岩性、构造的控制。

3、地表水、地下水动态特征

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

变化明显,一般每年3月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8~9月份为最高值,期间出现1~3次峰值,10~12月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减少,到次年3~4月降至最低值。

受工作时间所限(2008年03月~2008年08月),实际野外工作时间仅5个月,观测时间短,所获成果代表性差,加之区内无较大的泉点和溪流,地表水、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了解不够。但观测时间经历了枯水期和丰水期,观测结果见下表

地表水、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成果表

从上表可看出,生产矿井、泉水和地表水变化均较大,说明地下水径流途径短,明显受大气降水影响。

二、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矿区内地表水体为一些季节性溪沟,主要有以下两条:一条是西面流过小寨、石板寨经大化竹至岩脚寨进入T1y2含水层中的落水洞转为地下径流的溪沟;另一条是南部发育于大菁坡经生产矿井北侧、小化竹到家护洞进入T1y2含水层中的落水洞转为地下径流溪流。这些溪沟流量受大气降雨的影响比较明显,总体由南向北径流,常表现为雨季时节流量大,枯季时节常常断流,属典型的季节性冲沟。由前述分析,发育于西面的溪沟由于处于矿区西部边缘未流经矿区,同时其转入地下径流后亦在矿区西北角流出矿界,其对矿床充水的可能性小。另一条发育于大菁坡的溪流直接补给玉龙山段地下水,故该溪沟存在对矿床间接充水的可能。同时该溪流转入地下径流处为F3断层所处位置,因此该地表水还有可能通过F3断层对矿床间接充水。在地表径流部分(小化竹一带)若井下采空塌陷与地表沟通,在采空塌陷的作用下将可能对矿床直接充水。

(2)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Q)

分布于矿区内的斜坡及各冲沟内,岩性主要为黄色、褐黄色粘土,局部混有碎石。结构疏松,厚度0~10.00m。本次调查中未见泉水点出露。

该层总体上讲,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一般不含水,对矿床的充水不会构成威胁。

2)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岩溶裂隙含水层(T1m)

大面积分布于图区的南东部,岩性主要为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厚度>100m。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有大的泉点,仅见三个小的泉点流量为0.03~0.10l/s,出露标高为1302~1454m。调查岩溶现象点4个,出露标高为1302~1414m。区内所施工钻孔未揭露该层。

根据该层在图区内的分布情况,地下水的补、径、排,地下水总体由南西向北东运移;由于受F4断层的影响,使得玉龙山段与该层直接接触,产生水力联系,形成了同一地下水流系统。地下水从玉龙山段含水层由南西向北东运移,越过F4断层进入该层,补给条件好。地下水于东北角的长田沟、郁家寨泉点排泄,2008年6月8日调查时总排泄量为56.64 l/s。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及地表调查资料,该层富水性较强。区内南东出露的部分,由于受F4断层影响,一方面使得该层与玉龙山段直接接触,形成同一地下水流系统;故在断层带一线存在破碎带导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问题,但该区位于矿区南东边缘,地层出露及补给面积小,对矿区未来开采的首采区无影响。

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相对隔水层(T1y3)

该层分布于北西和南东一带,岩性主要为浅紫红色、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浅灰、深灰色泥质灰岩,厚45.00~65.00m。区内仅零星出露,未见泉水点。总体上讲,该层富水性弱,相对来讲,是区内的较好隔水层。

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岩溶裂隙含水层(T1y2)

大面积出露于图区,占区内出露地层的80%以上,岩性主要为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厚度大于330.00m。区内出露厚度0~>265m,该层中调查未见大的泉水点,仅在矿区中部龙井坝见一小的泉水点,出露标高1372m,未见流出地面,为当地村民沿小的裂隙破碎带开挖掘进形成,流量为0.054~0.10/s,曾解决当地村民近十户人家生活用水。由于当地村民自来水已接通,该饮用水泉点目前废弃未用。据取自该层的岩溶管道水及抽水试验孔水质分析,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矿化度为

0.217g/l,PH值为7.5。调查岩溶点23个,其中落水洞7个,岩溶漏斗15个,暗河天窗1个。出露标高为1250~1402m。矿区内施工的14个钻均揭露了该层。其中4个钻孔内岩芯上溶蚀现象较发育,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大,钻进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0.80%。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特征可以分为三个系统:一是分布于图区的北西部分,地下水总体由南西向北东运移,在矿区西北角通过地下径流出矿区边界。二是分布于矿区北部F1和F2断层之间部分,该区域未见泉点出露也无地表水体,区块内见七处岩溶洼地,分布于该区内的ZK202、ZK203、ZK303、ZK403、ZK602五个钻孔均揭露该层。在区块内厚130~260m。5个钻孔内岩芯上溶蚀现象均较发育。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大,钻进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0.80%。该区块地下水的运移由西向北东运移,在矿区东北角出矿界最后于鸭池河排泄。该区汇水面积小,又无地表水体补给,水量小,同时其又处于矿区北部靠边界,对矿区未来可开受响不大。三是分布于矿区中部F2与F4断层之间部分,区块内仅见一个小泉点出露,地表水体有一发育于靠南部的小溪流,溪流枯水期流量3~5l/s且时常断流,丰水期最大流量可达100l/s。溪流在区块内在家护洞进入T1y2含水层的落水洞转入地下径流与T1y2的地下水相连。区块内见8处岩溶洼地,3处岩溶落水洞及两处岩溶天窗。分布于该区内的ZK202、ZK302、ZK401、ZK402、ZK601、ZK801六个钻孔均揭露该层。在区块内厚20~265m。6个钻孔内岩芯上溶蚀现象均较发育。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大,钻进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为0.80%。该区块地下水的运移由南西、西向北东运移,在矿区东北角出矿界最后于鸭池河排泄。

综合分析,该层富水性中等~强。虽然该层位于矿床之上,但由于其下有隔水层相阻,一般情况下,与矿床的充水无关;若未来矿山在采空塌陷的影响下,该层可能与P3c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然后沿冒裂带或导水裂隙带向矿床充水;F1、F3、F4断层均显示出明显的导水性,沿F1、F3断层地表串珠状洼地发育,且有伏流入口,显示沿断层带已径形成了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下河管道)断层带具有较强的导水性。同时上述断层断距较大,已经造成上覆玉龙山组、长兴组、岩溶含水层以及下伏茅口组岩溶含水层沿断层带与煤层对接,从而成为未来上、下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甚至突水的主要通道。

5)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相对隔水层(T1y1)

分别出露于区内的南西及南部,岩性主要为浅黄色、黄褐色、灰黄色薄层泥岩、粉

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薄层泥灰岩,底部为绿色粘土岩。厚度为47.89~62.85m。地表调查未见泉水点出露,亦无地表水体流经该层。钻孔中均揭露了该层,夹层灰岩中偶见溶蚀现象,钻进中回次水位未显异常,冲洗液消耗量小。

综上所述可知,该层以碎屑岩为主,富水性弱,隔水性能尚好,可视为隔水层。

6)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岩溶裂隙含水层(P3c)

出露于矿区的南西部位,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厚度为16.24~30.71m,平均厚18.24m。本次地表调查泉水点3个,泉口出露标高1313~1318m,2008年04月17日调查时01号泉涌水量最大,其值为0.610l/s,据该泉点水质分析,水化学类型为SO42-HCO3-—Ca2+型,矿化度为0.346g/l,PH值为7.2。区内未见岩溶洼地、落水洞等。施工的14个钻孔全部揭露了该层,其中3个见溶蚀现象,有的钻孔只是局部或偶见溶蚀现象发育,全层溶蚀现象岩溶率0.32%。

根据地表调查和钻孔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层地表露头不良,地表及地下岩溶均不太发育,地下水接受补给的能力弱,富水性弱~中等。从地层接触关系看,该层上覆于含煤岩系之上,构成了矿床的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由于该层底界至M5煤层48.65~96.18m,平均75.15m,将来矿山的开采过程中,采空塌陷触及该层可能性大,若采空塌陷沟通该层,地下水将沿冒裂带或导水裂隙带直接进入矿坑对矿床充水,该层也将由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渐变为直接充水含水层。

7)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裂隙含水层(P3l)

出露于矿区南西部的斜坡地段,岩性主要为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粉(细)砂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岩,夹菱铁质岩、薄层灰岩、多层煤层及煤线,厚174.97~209.57m,平均厚度为189.99m。本次地表调查中未发现泉水点,根据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区内施工的钻孔有ZK201、ZK401、ZK403、ZK801四个钻孔揭穿该层,其于7个钻孔只揭露至M10煤层的底板一定深度后即停止钻进,在施工的10个钻孔中,在该层中未遇涌水和漏水现象,据ZK402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09~0.0135l/s.m,说明该层富水性弱,地下水在此层有一定承压性质。该层为矿床的直接顶板,构成了矿床的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虽然该层富水性弱,但在开采的过程中,矿床以上至长兴组的底界这部分地下水可直接进入矿坑,对矿床的充水产生影响。

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裂隙含水层(P3β)

出露于图区的南、南西部,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块状细粒玄武岩,局部顶部见

灰岩。厚度为50~60m。本次地表调查中未见泉水出露。钻孔中均未揭露该层。

根据区域水文普查资料,该层中局部节理裂隙发育,具有弱富水特征。该层下伏于含煤岩系之下,其顶界至全区可采煤层M9之间有较厚的煤系地层,两者均具有相对隔水作用,其本身对矿床的充水无影响。

8)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岩溶裂隙含水层(P2m)

出露于图区的南西外围,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细晶灰岩,见方解石浸染,厚度>100m。本次地表调查中,未见有泉水点出露。钻孔中均未揭露该层。

根据1∶20万息烽幅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层中岩溶裂隙较强发育,地下水通常以岩溶管道水的形式赋存,分布极不均匀,富水性强至极强。但由于区内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该层顶界与主要可采煤层之间有比较厚的煤系和P3β弱含水层(相对隔水层),故在正常情况下,该层与矿床充水无关。但在断层带上F1、F3、F4断层已经造成P2m岩溶含水层与煤层相接, 从而成为未来P2m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甚至突水的主要通道。

2、断层富水性及导水性

通过本次调查,矿区内发育的断层有F1、F2、F3、F4、F5、F6六条断层,其中F1 、F3、F4为正断层,F2为逆断层。所有断层带上均未见泉点分布。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多切穿了顶底板含水层,并对煤层的连续性造成了破坏。所施工钻孔主要揭露F2断层,钻孔在遇断层带时均出现漏水现象,冲洗液全部漏失,钻进水位出现大幅度跌落。说明F2断层具有一定的导水性。岩溶洼地明显沿F1、F3断层断裂带发育,地下水运移方向亦基本与断层走向方向一致,说明断层同样存在导水的可能。分析认为在煤系地层与含水层直接接触的部位将有可能存在破碎带导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问题。

总体来看,区内构造断裂较发育,断层破碎带导水客观存在,区内沿F1、F3断层岩溶极为发育,并形成串珠状的岩溶洼地和落水洞,并且大化竹、小化竹河流均分别在F1、F3断层附近的落水洞处转入地下,显示出了沿断层带已径形成了地下水集中径琉带(或地下河管道),断层带具有较强的导水性。同时上述断层断距较大,已经造成上覆玉龙山组、长兴组、岩溶含水层以及下伏茅口组岩溶含水层沿断层带与煤层对接,从而成为未来上、下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甚至突水的主要通道。未来矿山生产过程中,在断层破碎带留足保安隔水煤柱是必要的。

3、小煤矿、老窑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内见1个生产坑道,编号为SKD1。该坑道采用斜井开拓,开采方式为炮采、

镐采,排水采用机械排水,洞口采用石块支护,斜井部分多采用木支架支护。据调查,坑道内出水方式主要为渗水、淋水及滴水,未见股状出水。坑道涌水量为枯水期1.46l/s,雨季4.32l/s。据水质分析,水化学类型为SO42-—Ca2+Mg2+型,矿化度为2.734g/l,PH 值为3.0。

区内共调查老窑一个,为斜坑开拓,木支护,坑口有水流出,调查时涌水量0.53l/s。坑口标高1347m。

总之,目前矿区内的老窑及原矿井开采年限较长,开采凌乱,老窑积水较多,将会给矿井开采带来威胁;现生产矿井(老系统)目前采空区积水较多,老空水对新系统现阶段影响较大。矿山应作好探、排水工作,避免充水事故发生。

4、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①.补给

区内地下水来源由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表水补给为辅。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起主要作用,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及地形地貌、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风化溶蚀强度、植被等影响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在非可溶岩分布区,部分降水沿地面的空隙及裂隙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在可溶岩分布区,大气降水多沿落水洞、漏斗等岩溶负地形集中灌入式补给地下。补给强度随降雨时间、强度及岩性的不同而相异,一般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补给量亦大,可溶岩分布区补给强度大于非可溶岩分布区。

②.径流

由于岩性的差异及断层裂隙的控制作用,区内地下水的径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非可溶岩地段,以隙流为主,即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及孔隙中,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并沿地形自然斜坡作用渗流运动于侵蚀沟谷排出地表;可溶岩地段以管道流为主,脉状流为辅,大部分沿地下溶洞、暗河经长途径流,最后以溶蚀泉形式排泄于河谷之中。

③.排泄

区内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较强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带排泄。可溶岩中的地下水在运移中受非可溶岩的阻隔以泉的形式排泄。地下水的流向受岩性、构造的控制。

5、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充水水源

1)老空积水

本矿区老窑开采历史长,多为当地村民沿煤层露头私挖滥采,开拓方式主要以斜井、平硐为主。开采斜长一般20~100m,沿走向50~150m。出水方式多为顶板及片帮渗水,少量淋水、滴水,局部为顶板进水。现矿区内老窑已全部废弃充填,多数井口垮塌,由于时间较长内部均有不同程度积水。当开采时贯通老窑或采空区积水时,老空水将成为矿井充水的直接充水水源,充水方式为矿井突水,其来势猛,时间短,破坏性大,是矿井充水的重要隐患。

2)地下水

矿区煤系地层主要由粘土岩夹燧石生物屑泥晶灰岩、硅质岩、粉砂岩、泥灰岩、煤等组成,该组地层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是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煤系地层下伏地层峨眉山玄武岩组为相对隔水层,茅口组为强含水层;上覆地层长兴组、夜郎组为中等-强含水层。当矿山开采时顶板采动裂隙一旦与其贯通,将会导致岩溶水突入矿井,造成淹井事故。目前矿井以淋、滴形式出现,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有所增加,随开采深度增加,水量逐渐减小。

3)大气降水

采动裂隙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大气降水可能通过其渗入地下而进入矿井,其充水强度与降水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4)地表溪沟水

采动裂隙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表河溪水可能通过其渗入地下而进入矿井,其充水强度与降水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5)四系孔隙水

由于分布范围小,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

(2)充水通道

由于矿区内直接充水含水层多为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此类岩石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强,为中等~弱含水层,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节理裂隙、采动裂隙、老窑采空区、构造裂隙为主,因此现阶段矿井充水途径主要以顶板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停采后多有积水,雨季局部淋水,枯水季节仅见滴水,水量一般<0.10L/S。

根据巷道揭露情况,矿区隐伏断层及节理裂隙较发育,天然条件下这些构造破碎带成为矿区内地下水集中径流带,并成为未来开采条件,直接充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的天然通道。

未来开采条件下,导致煤层上覆含水层中地下水和地表水向矿井的人工途径则为矿坑顶板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塌陷带等。

对矿区地下水流场,主要充水水源及充水途径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未来矿区开采中,后寨至岩脚寨以浅直至煤层露头线是矿床主要充水区域。

(3)充水方式

文化煤矿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其次为采动裂隙、老窑采空区、构造裂隙;进水通道有老窑采空区、溶蚀裂隙、采掘巷道,规模一般较大。因此目前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老空水、顶板进水、渗水、滴水为主;但是矿井采空区面积较大,一旦揭露浅部老窑采空区,将会发生透水事故。上部老窑采空区积水及沟通上下部含水层承压水及地表水,矿井将透水事故。

6、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

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地下水以泉或分散流形式补给溪沟,各含水层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且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周期性较明显,并具滞后现象。

根据充水因素分析,该矿矿井主要水害类型为老空积水、地表水水害、构造裂隙水水害、龙潭组中的裂隙水水害构成,其老空积水、断层导水是该矿防治水的重点。

7、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矿区内见1个生产坑道,编号为SKD1。该坑道采用斜井开拓,开采方式为炮采、镐采,排水采用机械排水,洞口采用石块支护,斜井部分多采用木支架支护。据调查,坑道内出水方式主要为渗水、淋水及滴水,未见股状出水。坑道涌水量为枯水期1.46l/s,雨季4.32l/s。据水质分析,水化学类型为SO42-—Ca2+Mg2+型,矿化度为2.734g/l,PH 值为3.0。

区内共调查老窑一个,为斜坑开拓,木支护,坑口有水流出,调查时涌水量0.53l/s。坑口标高1347m。

总之,目前矿区内的老窑及原矿井开采年限较长,开采凌乱,老窑积水较多,将会给矿井开采带来威胁;现生产矿井(老系统)目前采空区积水较多,老空水对新系统现阶段影响较大。矿山应作好探、排水工作,避免充水事故发生。

8.构造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通过本次调查,矿区内发育的断层有F1、F2、F3、F4、F5、F6六条断层,其中F1 、

F3、F4为正断层,F2为逆断层。所有断层带上均未见泉点分布。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多切穿了顶底板含水层,并对煤层的连续性造成了破坏。所施工钻孔主要揭露F2断层,钻孔在遇断层带时均出现漏水现象,冲洗液全部漏失,钻进水位出现大幅度跌落。说明F2断层具有一定的导水性。岩溶洼地明显沿F1、F3断层断裂带发育,地下水运移方向亦基本与断层走向方向一致,说明断层同样存在导水的可能。分析认为在煤系地层与含水层直接接触的部位将有可能存在破碎带导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问题。

总体来看,区内构造断裂较发育,断层破碎带导水客观存在,区内沿F1、F3断层岩溶极为发育,并形成串珠状的岩溶洼地和落水洞,并且大化竹、小化竹河流均分别在F1、F3断层附近的落水洞处转入地下,显示出了沿断层带已径形成了地下水集中径琉带(或地下河管道),断层带具有较强的导水性。同时上述断层断距较大,已经造成上覆玉龙山组、长兴组、岩溶含水层以及下伏茅口组岩溶含水层沿断层带与煤层对接,从而成为未来上、下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甚至突水的主要通道。未来矿山生产过程中,在断层破碎带留足保安隔水煤柱是必要的。

9、矿井涌水量

该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中对本矿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经预测该矿井正常涌水量:10m3/h,最大涌水量:25m3/h。另外,目前矿井实测正常涌水量:40m3/h,最大涌水量:100m3/h。因此,本次设计矿井正常涌水量按40m3/h,最大涌水量按100m3/h 考虑。

为了更好准确的估算涌水量,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井下涌水量记录。观察涌水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涌水量记录情况,修改涌水量的估算公式。以便为开采深部或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煤层时,供设计抽水设备参考。

在今后的工作中,矿山要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开采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防止发生井巷顶板透水和底板涌水的安全事故。

10、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

矿井突水水源是老空水、断裂构造水、长兴组、夜郎组岩溶水。老窑以巷道穿透采空区方式进入井下淹井,断层通过切穿上下含水层而导致淹井,夜郎组岩溶水以顶板突水方式进入井下淹井。

1)煤层底板含水层突水淹井危险性分析

矿区开采煤层大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1315m标高之下,茅口组(P2m)与上覆含煤地层龙潭组(P3l)之间有较厚的相对隔水层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故矿井无茅

口组底板突水水患威胁。

2)煤层顶板含水层突水淹井危险性分析

(1)矿区内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厚0~20m。主要为砂粘土夹碎石,大部分较密实,少部分结构松散,含少量孔隙水。矿区内未见泉水点,该层厚度不稳定,富水性弱,局部具隔水作用,对矿坑充水无影响。

(2)夜郎组(T1y)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岩组总体为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含岩溶裂隙管道水,富水性中等,但不均一。浅部(露头区)为潜水区,顺走向地下水由潜水转为承压水。属碳酸钙型水,可作为饮用水。由于下伏隔水层的阻隔,该含水层对矿坑充水无直接影响。由于与主要可采煤层导水断层沟通,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为矿区间接充水含水层。

综上所述,该矿煤层顶板岩性富水性弱,煤层顶板不存在高承压含水层,发生顶板突水的可能性较小。

3)老窑采空区突水危险性分析

该矿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采,开采煤层层间距较小,在煤层开采时,采、掘工作面均受老窑水威胁。因此要求在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并疏干老空水,确保采掘工作安全进行。因此,严格执行探放水及疏排水措施后,矿井不存在老空水突水淹井危险。

4)断裂构造突水危险性分析

矿井在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如遇导水(含水)断层时,须按规定留足保护煤柱,并且严禁开采保护煤柱。因此,严格执行探放水及疏排水措施后,矿井不存在断层水突水淹井危险。

因此,矿井在采掘过程中要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以及“有疑必停”的原则,防治突水事故的发生。

11、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地表水体主要为化竹河,地形起伏较缓,沟谷纵横,地形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采空区面积较小,煤系地层随开采深度增加,风化程度减弱,深部含水微弱,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大部分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矿区应属以顶板基岩裂隙直接充水和岩溶水间接充水的裂隙~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矿床,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Ⅱ类2型。

三、矿井水文地质特点、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和突水量预计

1、矿井水文地质特点

根据以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如下: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与矿床充水有关的含水岩组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存在小窑采空区,对矿井开采有一定的威胁。

2、矿井水害类型

文化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水害类型主要有地表水、老窑及采空区积水、断层水。

水患威胁程度表

3、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和突水量预计

矿井突水水源是老空水、断裂构造水、长兴组、夜郎组岩溶水。老窑以巷道穿透采空区方式进入井下淹井,断层通过切穿上下含水层而导致淹井,夜郎组岩溶水以顶板突水方式进入井下淹井。

1)煤层底板含水层突水淹井危险性分析

矿区开采煤层大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1315m标高之下,茅口组(P2m)与上覆

含煤地层龙潭组(P3l)之间有较厚的相对隔水层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故矿井无茅口组底板突水水患威胁。

2)煤层顶板含水层突水淹井危险性分析

(1)矿区内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厚0~20m。主要为砂粘土夹碎石,大部分较密实,少部分结构松散,含少量孔隙水。矿区内未见泉水点,该层厚度不稳定,富水性弱,局部具隔水作用,对矿坑充水无影响。

(2)夜郎组(T1y)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岩组总体为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含岩溶裂隙管道水,富水性中等,但不均一。浅部(露头区)为潜水区,顺走向地下水由潜水转为承压水。属碳酸钙型水,可作为饮用水。由于下伏隔水层的阻隔,该含水层对矿坑充水无直接影响。由于与主要可采煤层导水断层沟通,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为矿区间接充水含水层。

综上所述,该矿煤层顶板岩性富水性弱,煤层顶板不存在高承压含水层,发生顶板突水的可能性较小。

3)老窑采空区突水危险性分析

该矿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开采,开采煤层层间距较小,在煤层开采时,采、掘工作面均受老窑水威胁。因此要求在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并疏干老空水,确保采掘工作安全进行。因此,严格执行探放水及疏排水措施后,矿井不存在老空水突水淹井危险。

4)断裂构造突水危险性分析

矿井在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如遇导水(含水)断层时,须按规定留足保护煤柱,并且严禁开采保护煤柱。因此,严格执行探放水及疏排水措施后,矿井不存在断层水突水淹井危险。

因此,矿井在采掘过程中要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以及“有疑必停”的原则,防治突水事故的发生。

四、矿井水文安全条件评价

1、贵州奇星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08年10月编制的《贵州省黔西县文化煤矿资源储量核实和详查地质报告》中只提供了简单的水文地质资料,建议我矿及时收集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给矿井防治水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2、对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来源及可靠性评价

贵州奇星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08年10月编制的《贵州省黔西县文化煤矿资源储量核实和详查地质报告》,对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地层的富水性、矿井的充水进行了初步分析,对矿井的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矿井防治水措施的确定

一、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1、矿井开拓工程位置及层位选择

井口及工业场地选择在井田南面6号点附近,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三个井筒。主斜井铺设胶带输送机运输煤炭,并安装架空乘人装置运输人员,副斜井铺设轨道作辅助运输,回风斜井安设主要通风机作专用回风,原煤通过胶带输送机运至工业场地。

主斜井井口坐标:X=2976174.27,Y=35609757.15,Z=+1343.5m。主斜井布置在10号煤层底板岩石中,全长约842m;

副斜井井口坐标:X=2976174.36,Y=35609722.07,Z=+1343.4m。副斜井布置在10号煤层底板岩石中,全长约842m;

回风斜井井口坐标:X=2976174.53,Y=35609687.17,Z=+1347.16m。回风斜井在10号煤层底板岩石中,回风斜井长约850m。

三条井筒底部由井底联络巷沟通,形成首采区(一采区)通风系统。

2、井底车场形式

斜井开拓,在副斜井底部设井底车场,为平车场。

3、硐室

(1)消防材料库

井下消防材料库设于回风斜井底部平巷内,M10煤层底板中,采用半圆拱形、锚网喷支护,长度12m,掘进断面积8.5m2,净断面积7.8m2。

(2)采区变电所

设计在约+1171m标高副斜井与回风斜井之间联络巷中布置采区变电所(已建成),采用半圆拱形、锚网喷支护,长度53m(已建成),掘进断面积14.8m2,净断面积13.8m2。

(3)水仓及水泵房

在+1110m标高井底联络巷附近设置井底水仓及水泵房,井底水泵房为通过式通风。

水泵房净断面11.9m2,掘进断面12.9m2,长度35m,锚网喷支护。泵房底板面标高

为+1110.5m,设置2个安全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通到采区副斜井,并高出泵房底板7 m 以上;另一个出口通到井底联络巷。在通到井底联络巷的出口通路内,设置易于关闭的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密闭门。泵房和水仓的连接通道,应当设置可靠的控制闸门。

(4)水仓:本设计水仓选型时选用的矿井正常涌水量按40m3/h,按8小时正常涌水量计算,水仓有效容量为40×8=320m3,水仓净断面积8.5m2,掘进断面积10.1m2,长度320/8.5=37.65m,水仓要求设主、副水仓,设计主水仓长度72m,副水仓长度57m。

(5)避难硐室

设计在井底联络巷一侧设置一处永久避难硐室;投产时在1270回风石门与11051回风斜巷交叉处设一临时避难硐室,为初期1105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面及投产后11051采面服务。在1227运输石门布置一临时避难硐室,为初期11051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面及投产后11051工作面服务。在11052工作面运输顺槽内布置一临时避难硐室,为11052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面及后期11052工作面服务。在1219回风石门与11052工作面回风顺槽交叉处设一临时避难硐室,为11052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面及后期11052工作面服务。(具体位置见大图中所示)。

永久避难硐室规格:设计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60人,长50m(其中生存室宽3.2m×高 2.9m×长30m,面积96m2,满足避险人数×每人面积×备用系数=60×1.0×1.2=72m2要求),断面7.8m2。永久避难硐室采用半圆拱断面、锚网喷支护。

临时避难硐室规格:设计临时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10人,长6m(其中生存室宽302m×高 2.9m×长 6.0m,面积19.2m2,满足避险人数×每人面积×备用系数=10×0.9×1.1=9.9m2要求),断面7.8m2。临时避难硐室采用半圆拱断面、锚网喷支护。

(6)井底煤仓、采区煤仓形式及容积

本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初期开采不设采区煤仓,后期开采时需在各采区转载点设采区煤仓。

目前已建成有区段煤仓,圆形断面,长度约11m,净断面积7.1m2, 掘进断面积10.2m2,砌碹支护。

矿井开拓巷道布置在龙潭组的岩层中,可能会有巷道淋水产生,对巷道的维护有一定的影响。

回采巷道与掘进巷道均布置在5#煤层中,由于开采的影响巷道围岩裂隙水将可能进入巷道,引起底板软化,底鼓等,对巷道的维护影响较大,因此巷道的坡度须满足排水要求,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断面满足排水要求,并定期清理,保证排水畅通,对巷道积

水须及时处理。

2、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1)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应当留防隔水煤(岩)柱。矿井以断层分界的,应当在断层两侧留有防隔水煤(岩)柱。

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当根据相邻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以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确定。

矿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并通报相邻矿井。严禁在各类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2)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必须标绘出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涌水量、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积水范围、底板标高和积水量等。在水淹区域应当标出探水线的位置。

3)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应当有专业人员分工观测井上积水情况、洪水情况、井下涌水量等有关水文变化情况以及矿区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并及时向矿调度室及有关负责人报告,并将上述情况记录在案、存档备查。

情况危急时,矿调度室及有关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井下撤人,确保人员安全。

4)受水淹区积水威胁的区域,必须在排除积水、消除威胁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如果无法排除积水,开采倾斜、缓倾斜煤层的,必须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有关水体下开采的规定,编制专项开采设计,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

严禁在水体下、采空区水淹区域下开采急倾斜煤层。

5)在未固结的灌浆区、有淤泥的废弃井巷、岩石洞穴附近采掘时,应当按照受水淹积水威胁进行管理,并执行本规程第二百五十九条、第二百六十条、第二百六十二条的规定。

6)开采水淹区域下的废弃防隔水煤柱时,应当彻底疏干上部积水,进行可行性技术评价,确保无溃浆(沙)威胁。严禁顶水作业。

7)井田内有与河流、湖泊、溶洞、含水层等存在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构造时,应当查明其确切位置,按规定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

8)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

涌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9)矿井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应当采用钻探方法,由专业人员和专职探放水队伍使用专用探放水钻机进行施工。同时应当配合其他方法(如物探、化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查清采掘工作面及周边老空水、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确保探放水的可靠性。

10)煤层顶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当观测垮落带、导水裂缝带、弯曲带发育高度,进行专项设计,确定安全合理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当导水裂缝带范围内的含水层或老空积水影响安全掘进和采煤时,应当超前进行钻探,待彻底疏放水后,方可进行掘进回采。

11)开采底板有承压含水层的煤层,应当保证隔水层能够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查,报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12)当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能够承受的水头值小于实际水头值时,应当采用疏水降压、注浆加固底板和改造含水层或充填开采等措施,并进行效果检测,保证隔水层能够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有效防止底板突水。

上述措施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查,报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13)矿井建设和延深中,当开拓到设计水平时,只有在建成防、排水系统后,方可开始向有突水危险地区开拓掘进。

14)煤系顶、底部有强岩溶承压含水层时,主要运输巷和主要回风巷应当布置在不受水威胁的层位中,并以石门分区隔离开采。

15)在其他有突水危险的采掘区域,应当在其附近设置防水闸门;不具备设置防水闸门条件的,应当制定防突水措施,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老矿井不具备建筑水闸门的隔离条件,或深部水压大于5MPa,高压水闸门尚无定型设计时,可以不建水闸门,但必须制定防突水措施。

16)井下防水闸墙的设置应当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决定,防水闸墙的设计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施工,投入使用前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组织竣工验收。

17)井筒穿过含水层段的井壁结构应当采用有效防水混凝土或设置隔水层。”

井筒淋水超过每小时6m3时,应当进行壁后注浆处理。

18)井巷揭穿含水层、地质构造带前,必须编制探放水和注浆堵水设计。

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点或地段,必须进行水温、水量、水质等地下水动态和松散含水层涌水含砂量综合观测和分析,防止滞后突水。

19)立井基岩段施工时,对含水层数多、含水层段又较集中的地段,应当采用地面预注浆。含水层数少或含水层数分散的地段,应当在工作面进行预注浆,并短探、短注、短掘。

20)应当观测垮洛带、导水裂缝带、弯曲带发育高度,进行专项设计,签订安全合理的防隔水煤柱(岩)柱厚度。当导水裂缝带范围内的含水层或老空积水影响安全掘进和采煤时,应当超前进行钻探、待彻底放水后,方可进行回采。

21)矿井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应当采用钻探方法,由专业人员和专职探放水队伍使用专用探放水钻机进行施工。同时应当配合其他方法(如物探、化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查清采掘工作面及周边老空水、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确保探放水的可靠性。

二、防治水煤(岩)柱的留设

(一)防治水煤(岩)柱的种类

根据防水煤(岩)柱所处的位置,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

对于本矿井而言主要有:

1、井田边界煤柱;

2、断层防水煤柱;

3、采空区防水煤(岩)柱;

4、煤层露头风氧化带煤柱;

5、井筒煤柱;

6、主要巷道煤柱等。

(二)防治水煤(岩)柱的计算

1、地表水体及冲击层水防水煤(岩)柱留设与计算结果

本矿井范围内无大型地表水体(水库、河流等)和含水冲积层,设计不考虑地表水体及含水冲积层防水煤(岩)柱留设。

2、井田边界煤柱的留设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五十三条:矿井应当根据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

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开采方法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确定相应的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煤柱留设计算如下:

P K P MA L /3=

式中:L ——顺层防水煤柱宽度(m )。

M ——煤层厚度或采高(m )。

K P ——煤层的抗张强度(MPa )。

P ——水头压力(MPa )。

K ——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次设计取4。

计算结果如下:

3、断层防水煤柱

按下式计算: m K P KM L P 20/35.0≥=

式中:L ——煤柱留设宽度,m ;

K ——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次设计取4;

M ——煤层厚度或采高,m ;

P ——水头压力,Mpa ;

K P ——煤的抗拉强度,Mpa 。

计算结果如下:

留设30m 防水煤柱,今后若揭露落差大于15m ,断层两侧各留设30m 防水煤柱,落差大于30m ,断层两侧各留设50m 防水煤柱。

4、主要巷道防水煤(岩)柱的留设

1)井筒煤柱留设方法

本矿三条井筒均布置在M10煤层底板岩层中,井筒两侧各20m 停采线煤柱。

2)其余巷道煤柱

矿井防治水措施讲解学习

矿井防治水措施 矿井防治水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以“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和先治后采”为原则,主要采取“防、堵、疏、排、截”五项措施,加强“预测预报、科技攻关和治理整改”的三个防治水环节。 一、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开拓开采主要采取以下安全保证措施: 1、针对煤层浅部小窑老空区较多的特点,在地质部门所做工作的基础上,矿井生产单位必须采用先进的手段,查清老空区分布范围,留设安全煤柱。 2、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留设防水煤柱。对于断层,特别是造成煤系地层与含水层对盘或接近的断层,留设足够的断层防水煤柱,禁止巷道进入防水煤柱。 3、配备足够数量的探放水及注浆堵水设备。 4、留设井田边界煤柱和采区隔离煤柱。 5、对可疑断层及因采动影响而可能导水的断层留设断层防水煤柱。 6、井下设排水泵房、水仓、水沟、排水管路等排水系统。并保证足够的排水能力。 7、对巷道开拓及回采所可能遇到的断层提前进行探放水,查明断层的水文地质要素,据此经技术经济比较采取留设防水煤柱、注浆堵水、疏放等措施。 8、对未封闭好的钻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重封、留设防水煤柱、探放钻孔水等措施。 9、矿井开拓开采巷道均布置在不含水或弱含水的隔水层中。

10、必要时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察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 11、对于井筒需要穿过的含水层,施工中采取提前探放水或注浆赌水等措施;对于影响采掘的老空水采取探放的措施。 12、对矿井采掘工程所影响到的各含水层、断层,必须作出水文地质评价,进行提前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13、进行群孔抽水试验,掌握各含水层之间、断层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14、巷道穿越断层时,应采取有效支护和防治水措施,避免断层出水或滞后出水。 二、防水煤(岩)柱留设 (一)防水安全煤(岩)柱的种类 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但井田内各含水层之间的垂直水力联系通道不清楚,含水层的裂隙发育情况以及含水层间的水力补给情况有待查明,含水层横向富水性及块段间的差异也不明,断层的含水性及与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有待进一步查明,因此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尤为重要,设计的防水煤(岩)柱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断层两侧防水煤(岩)柱。 2、井田边界安全(防水)煤(岩)柱。 3、采区边界防水煤(岩)柱。 (二)防水煤(岩)柱留设原则 1、在有突水威胁但又不宜疏放或注浆堵水(疏放或注浆很不经济时)的地区采掘时,必须留设防水煤(岩)柱。 2、防水煤柱一般不能再利用,故要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把煤柱的宽度或高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

编号:SM-ZD-59522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一)地面防排水 地面防排水是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大量流人矿井的重要措施,是保证矿井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特别是对于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井,地面防排水工作必须经常进行,尤其雨季到来之前,更要做好各项防排水工作。 地面防排水措施主要包括填塞通道、排除积水、挖排洪沟、筑堤防洪、整铺河底及河流改道等,必须根据地形、水文和气象条件加以合理选择,有时还可将几种措施综合使用,以求更好的效果。 (二)井下防治水 1.查明水源 地下水源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勘测,掌握古井、采空

区的积水以及主要含水层、充水断层和裂隙的分布,从而定出矿井的积水线、探水线与警戒线。 2.探放水 1)探水 (1)井下生产必须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凡遇到下面情况都必须停止掘进,进行探水: ①掘进工作面接近溶洞、含水层(流砂层、冲积层、各种承压水的含水层、含水断层或与地面大量积水区相通的断层); ②掘进工作面接近被淹井巷或有积水的小窑、老空; ③上层积水,在下层进行采掘工作,两层间垂直距离小于采煤工作面采高的40倍或小于掘进巷道高度的10倍; ④在边探边掘区内掘进时,掘进长度达到允许掘进长度; ⑤采掘工作面发现出水征兆; ⑥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各类防水煤柱时; ⑦接近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⑧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浆区时; ⑨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最新版)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 (最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29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最新版) 一、矿井突水的一般预兆: 掘进工作面或其它地点突水前,一般都有以下预兆: ⒈挂红。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水锈。 ⒉挂汗。水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但有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煤块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象。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方法是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有则是突水先兆。 ⒊煤壁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冷,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愈长就愈感到阴凉。但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温高,当掘进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⒋出现雾气。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

形成雾气。 ⒌水叫。井下的高压积水向裂缝挤压与两壁发生摩擦而发出嘶嘶的叫声,说明已很接近积水区。若是煤巷掘进,则突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⒍顶板淋水加大。 ⒎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⒏水色发深,有臭味。老空水含铁质变成红色,酸度大,水味发涩。断层水呈黄色,水无涩味而发甜。溶洞水大多在石灰岩中遇到,是呈黄色或灰色,有时带有臭味,有时也出现挂红。冲击层水色发黄,往往夹有砂子,开始时水小,以后逐渐增大。 ⒐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⒑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尚远;若出水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当发现上述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判明情况,向矿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如果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

矿井综合防治水要求措施

州鹤峰煤矿 综合防治水措施 为切实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为保证我矿防治水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满足我矿安全生产需要。根据我矿地质条件,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要进一步查明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情况,提高对防治水工作的认识,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和上级有关防治水文件的精神,做到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不生产,探放水措施不落实不生产,水患隐患不解除不生产。 矿上成立专门的防治水领导机构,矿长任防治水领导小组组长,安全矿长任副组长,其他副矿长及总工程师、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明确防治水工作中的责任,特制定防治水措施如下: 一、防治水领导机构: 组长:胡运付 副组长:中泉 成员:余毅、显顺、胜军、伯顺、项文化、大胜、王先权、卢明才 防治水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由显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宜。 职责: 1、生产技术科要加强对部人员和区队有关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容以《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为主,并结合国家安全及行业管理部门下达的有关指导性文件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对防治水工作的认识水平。

2、技术科人员要经常的深入井下,加强对井下水文地质的分析和预报工作,对于井下可能出现的水害,要提前进行预测预报,以便及早采取防措施, 3、技术科人员要坚持每天对全矿井涌水量进行观测,做好记录,及时收集掌握全矿井涌水量动态变化情况。 4、本年度要做好221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要提前编制探放水措施,确定探水线的位置,到达探水线时,要积极组织开展探放水工作,另外,应备好排水设备,其它工作面也要高度重视,也要经常进行水文地质观测,一旦有出水征兆,要认真查找原因,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严防水害事故的发生。 5、当井下出水点涌水量大于20m3/h时,技术科必须按规定提取出水点水样到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水质分析,为出水水源的分析判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制定防治水方案。 6、雨季前,矿上成立雨季“三防”领导机构,负责全矿井井上下的防治水统一领导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按备好充足防洪物资,加强对地面、井下的防洪检查,做好井口、地面变电所等要害部门的防排水工作,汛期前要组织人员清理井下排水仓及排水沟,检修好井下排水泵、排水管路及其它各种排水设施,进行一次全矿井联合排水试验。调度室、技术科有关技术人员经常查勘地表排水沟是否畅通,并及时将查勘结果向矿雨季“三防”领导小组汇报,雨季“三防”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对收集的问题分类处理,明确落实责任人,以防止雨季洪水灌入井下,形成水害。 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 区域地表水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及施洲河溪流,为区主要地表水排泄道,天旱时沟水小,下雨时地表水汇集于施洲河溪流向矿外。正常情况下

露天煤矿雨季防治水措施

露天煤矿雨季防治水措 施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露天煤矿雨季防治水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防治水规定》,为了保证露天煤矿在雨季生产安全不受水害威胁,露天煤矿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了雨季防治水措施。 一、进行雨季水情、水害分析 露天煤矿位于乌海市海南区公乌素境内,地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区年平均降水量,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蒸发量~,平均。矿区含水层含水贫弱,地下水流动滞缓,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矿井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矿区地表无水体,仅在雨季有短暂地表径流。矿井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采与井工开采。由于露采坑遍布井工矿井周边,煤层露头隔水煤柱大多被回采,露采坑破坏了地表行洪通道,增大了矿井渗漏面积,再加上井工开采采动裂隙、采空区积水等原因,尽管矿区降水量较小,但由于降雨集中,一旦洪水进入露采坑、矿井,有可能威胁矿井生产安全。 二、雨季防治水措施 为了防止露天煤矿顺利度过汛期,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措施进行雨季水害防治: (一)、露天开采防治水措施 1、疏通泄洪通道 雨季来临前组织人员对露采坑周边及上游泄洪通道进行巡查,发现通道阻塞及时进行疏通,在可能发生阻塞地段进行加坝引流。

2、构筑拦水坝 为了防止雨季大气降水沿露采坑周边直接进入采坑,淹没露采工作面,威胁露采坑生产安全、加大露采坑排水负担,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沿露采坑周边构筑拦水坝,坝高不低于,坝宽不低于2m,坝体材料为露采剥离物,坝体外部覆黄土。 3、进行露采坑、排土场边坡稳定观测 雨季必须加强露采坑、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观测,防止由于降雨诱发滑坡灾害。 4、建立雨季预警机制 为了防止雨季露采坑发生事故,及时掌握暴雨与洪水预警信息,在暴雨预警信息发布后应立即组织撤出人员及设备。 5、完善露采坑排水系统 雨季来临前对露采坑排水设备进行检修,保证雨季排水工作正常。 (二)、井工开采防治水措施 1、地面防治水措施 ①加坝引流、疏通地表排泄通道 在露采坑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加坝引流,保证雨季降水沿地表顺利排泄至矿井以外,减小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井下。 ②填漏堵缝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9308矿井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Technical measures for mine water safety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为更好地防止矿井生产中水灾事故的发生,对矿井水患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我矿防治水有关制度,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特制定本措施。 一、矿井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1、采掘工作面的防治水措施 1)、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 2)、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 3)井巷掘进必须严格执行“逢掘必探,边探边掘”的探放水原则,掌握前方水文情况,若发现有水患时,应及时采

取措施,待确认安全后方可向前掘进,并将出水点位置标于井上下对照图或采掘工程平剖面图上。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点或地段,必须进行水温、水量、水质等地下水动态和松散含水层涌水含砂量综合观测和分析,防止滞后突水。 4)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出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5)井下和地面排水设施保证完好,所设沉淀池、水沟要及时进行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每年雨季前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成立防洪抢险队伍,并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6)在矿井采掘工程中坚持“有掘必探”的原则,避免再次遇到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溶洞水。 7)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到水文地质条件可靠。

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2021版)

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2021 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98

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2021版) 1.地表水治理措施 (1)合理确定井口位置。井口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或修筑坚实的高台,或在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排水沟和拦洪坝,防止地表水经井筒灌入井下。 (2)填堵通道。为防雨雪水渗入井下,在矿区内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或建不透水层等措施。 (3)整治河流。①整铺河床。河流的某一段经过矿区,而河床渗透性强,可导致大量河水渗入井下,在漏失地段用粘土、料石或水泥修筑不透水的人工河床,以制止或减少河水渗入井下。②河流改道。如河流流入矿区附近,可选择合适地点修筑水坝,将原河道截断,用人工河道将河水引出矿区以外。 (4)修筑排(截)水沟。山区降水后以地表水或潜水的形式流入矿

区,地表有塌陷裂缝时,会使矿区涌水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井田外缘或漏水区的上方迎水流方向修筑排水沟,将水排至影响范围之外。 2.地下水的排水疏干 在调查和探测到水源后,最安全的方法是预先将地下水源全部或部分疏放出来。疏干方法有3种:地表疏干、井下疏干和井上下相结合疏干。 (1)地表疏干。在地表向含水层内打钻,并用深井泵或潜水泵从相互沟通的孔中把水抽到地表,使开采地段处于疏干降落漏斗水面之上,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井下疏干。当地下水源较深或水量较大时用井下疏干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不同类型的地下水,有疏放老孔积水和疏放含水层水等方法。 3.地下水探放 (1)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水文地质工作是井下水害防治的基础,应查明地下水源及其水力联系。

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新)

目录 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2) 第二章防治水制度 (4) 第三章具体计划 (5) 第四章防治水措施 (8) 第五章探放水专项具体措施 (11) 第六章“雨季三防”专项措施及应急预案............... . (14) 第七章透水事故救援预案 (17)

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巴里坤银鑫矿业投资有限公司黑眼泉煤矿座落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设计生产能力为1.2Mt/a。 井田在天山东段北侧梅钦乌拉山脉的北面,为小型山间盆地,属平原型丘陵地形,井田内地形,南西高,北东低,其中多被第四系洪积,冲积层及戈壁砾石所覆盖。 井田中含煤地层主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煤层赋存稳定。 井田含(隔)水层: 1、上新-全新统(Q3-4)透水不含水层(Ht) 松散状亚砂土,底部含有卵、砾石,平均厚12.85m。为透水不含水层。 2、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相对隔水层组(G1) 隐伏于上新-全新统(Q3-4)之下, 岩性为灰色、灰白色、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薄层泥岩,炭质泥岩。夹有粗粒岩层,隔水层平均厚242.83m。 3、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裂隙承压含水层组(H1) 该层组隐伏于西山窑组相对隔水层组(G1)之下,仅在井田西北角呈丘陵低山出露,岩性褐红色、杂色砂砾岩为主,其间夹有薄层状粉砂岩及泥岩,砾石成分主要为变质岩和花岗岩岩屑,磨圆度较好,直径一般为1-5cm,钙质胶结。含水层平均厚度167.35m。 4、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下部相对隔水层(G2) 以一套褐红色泥质胶结、泥岩、粉砂岩为主,平均厚度29.19m。沿倾向有薄-厚-薄的规律。为相对隔水层。

5、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含水层组(H2) 隐伏于三工河组下部隔水层(G2)之下,上部为一套粗粒砂岩夹有薄层砂砾岩,位于A1号煤层顶板段,含水层平均厚度15.12m,沿倾向变厚。平均渗透系数0.003m/d,为弱富水性含水层。水化学类型SO4.Cl-Na型。 6、下侏罗统八道湾组A1号煤层底板段隔水层(G3) 本层位于A1号煤层底板,岩性为灰色粉砂岩,泥质胶结,平均厚度14.56m。 具有隔水作用。 综上所述,井田为裂隙充水矿床,含水层单位涌出量0.017-0.0415L/s.m。 平均渗透系数0.0039—0.0099m/d,直接充含水层水(H2)涌水量 0.0017L/s.m。平均渗透系数0.0003m/d。虽矿床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但 区域自然地层及特定的水文地质结构,总体补给微弱。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为二类一型。 充水因素:井田地处干旱环境,属微湿度带。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降水对矿床的充水,微乎其微。但矿区范围内无气象长期观测记录。因此,不能排出可能出罕见的瀑雨形式的集中降水,易在低洼处形成暂时性水体,对矿井口的直接进水及通过裂隙等,对矿床进行充水。 2013年计划安装完成矿井排水系统5台ZPHD280-65*8型排水泵,排量:280m3/h,并配配备1台BQZ25-590/15-1600/W-3型隔爆抢险电泵,排量:725 m3/h,主排水管为2趟¢351mm的无缝钢管,抢险管为1趟¢426mm的无缝钢管,单趟管路长1360m。成立专业探放水小组。

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概论

煤矿综合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防治水办公室 二O一一年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申南凹焦煤有限公司煤矿综合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为确实搞好煤矿防治水工作,保证煤矿安全,严格遵守“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防水原则和“查、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制定以下措施。 一是认真落实矿井水防治责任制; 二是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专门的防治水技术人员; 三是认真编制矿区水害防治规划、年度水害防治规划和水害应急预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四是采用先进技术条件查明矿井和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相邻煤矿的情况等,为水害防治提供详实的技术依据; 五是严格矿井防隔水煤柱管理,严禁在防隔水煤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六是要建立完善井下排水系统,主要水仓达到“三泵两管”,采掘工作面各抽排导水点至少配备2台水泵(一台运转另一台备用); 七是要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必须至少配备2台探水钻,组建探防水管理机构和专业探放水队伍; 八是要切实做好老空水的探放工作; 九是认真履行对水害工作的日常管理; 十是打探水眼时,派专业人员跟班,严格执行《探防水设计》和《探放水技术措施》, 十一是按照《水害防治应急救援预案》做好防治水应急救援工作。 一、防治水基本知识

(一)煤矿水害 凡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的,增加吨煤成本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水灾,都称为煤矿水害据统计。 矿井水害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矿井漏水两来源,包括地下和地面;对症下药定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1、地表水水害: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江、河、湖、水库、沟渠、坑塘等)。水源通过井口、采动冒落带、岩溶地面塌陷或熔洞、断层带及煤层顶底板封闭不良的旧钻孔充水和导水进入矿井。 2、老空水水害:水源是古井、水窑、废巷及采空区的积水。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或沟通时,老空水进入巷道或工作面,造成事故。这是煤矿水害的主要类型。

矿井采空区防治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采空区防治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矿井采空区防治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概况 海湾煤矿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北矿区海湾井田内。井田内除海湾煤矿外,还有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神木二道峁煤矿(已关闭)、神木县孙家岔镇阳崖煤矿、神木县孙家岔后塔煤矿(已关闭)、神木县孙家岔镇大湾煤矿、神府经济开发区王才伙盘煤矿等国有、地方小煤矿(见矿权设置示意图)

二、矿井及周边老窑水分布状况 海湾煤矿2012年6月前,主要开采5-2煤层,2012年6月后计划开采4-2煤层,目前处于4-2煤层的开采阶段。但是井田范围内及其周边生产小矿12个,主要开采的煤层以2-2煤层、3-1煤层、4-2煤层、5-2煤层(表1-1、图1-2),经长期的开采已经形成大面积的老空区。3-1煤层、4-2煤层、5-2煤层采空区基本上已经大面积积水,积水深度一般在0.4~0.7m左右。 表1-1 海湾井田及其周边小矿开采煤层统计表 5-2煤层采(老)空区,井田范围内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主要位于井田南部,周边小矿开采的范围主要位于井田东南部以外的三道峁、燕家塔和神广煤矿井田范围内,总积水面积2647244.40m2,总积水量178846.88~312982.04m3(表1-2、图1-3)。 表1-2 海湾井田及其周边小矿5-2煤层采(老)空区积水统计表

三道峁煤矿427440.49 0.40 0.70 170976.20 299208.34 燕家塔煤矿447117.21 0.40 0.70 159711.07 279494.37 神广煤矿233574.06 0.40 0.70 93429.62 163501.84 海湾一井1539112.64 0.40 0.70 615645.06 1077378.85 总计2647244.40 0.40 0.70 178846.88 312982.04 图1-3 海湾井田及其周边小矿5-2煤层采(老)空区积水范围示意图4-2煤层老空区积水主要位于哈特兔、大湾和后塔煤矿井田范围内,总积水面积1395421.38m2,总积水量558168.55~976794.97m3(表1-4、图1-4)。 表1-4 海湾井田内4-2煤层采空区积水统计表 井田名称积水面积(m2)积水深度(m)积水量(m3)

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5048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 Technical measures for mine water prevention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 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地表水治理措施 (1)合理确定井口位置。井口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或修筑坚实的高台,或在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排水沟和拦洪坝,防止地表水经井筒灌入井下。 (2)填堵通道。为防雨雪水渗入井下,在矿区内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或建不透水层等措施。 (3)整治河流。①整铺河床。河流的某一段经过矿区,而河床渗透性强,可导致大量河水渗入井下,在漏失地段用粘土、料石或水泥修筑不透水的人工河床,以制止或减少河水渗入井下。②河流改道。如河流流入矿区附近,可选择合适地点修筑水坝,将原河道截断,用人工河道将河水引出矿区以外。 (4)修筑排(截)水沟。山区降水后以地表水或潜水的形

式流入矿区,地表有塌陷裂缝时,会使矿区涌水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井田外缘或漏水区的上方迎水流方向修筑排水沟,将水排至影响范围之外。 2.地下水的排水疏干 在调查和探测到水源后,最安全的方法是预先将地下水源全部或部分疏放出来。疏干方法有3种:地表疏干、井下疏干和井上下相结合疏干。 (1)地表疏干。在地表向含水层内打钻,并用深井泵或潜水泵从相互沟通的孔中把水抽到地表,使开采地段处于疏干降落漏斗水面之上,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井下疏干。当地下水源较深或水量较大时用井下疏干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不同类型的地下水,有疏放老孔积水和疏放含水层水等方法。 3.地下水探放 (1)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水文地质工作是井下水害防治的基础,应查明地下水源及其水力联系。 (2)超前探放水。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探明水源后制定措施防水。

煤矿水害防治措施.doc

煤矿水害防治措施 煤矿水害防治措施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探放水原则,从源头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组织机构,将水害防治工作纳入领导职责。 4、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及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况,在水害情况未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6、发现矿井有透水预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分析查找透水原因,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7、矿井应当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8、矿井防水煤﹙岩﹚柱留设:﹙1﹚采空区保安煤柱30米;﹙2﹚矿井断层保安煤柱40米;﹙3﹚平巷及釆区上﹙下﹚山煤柱20米;﹙4﹚井田边界煤柱30米。矿井在采区设计及采掘过程中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

9、采掘工作面探水前,应当编制探放水设计,确保探水警戒线,采掘作业点距离有水患威胁区域60米定为探水警戒线,进入探水警戒线作业,必须全程探水,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探放水设计由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定同意,按设计进行探放水。 10、探放水原则: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和《井下探放水规范》要求,我矿在采掘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探放水原则进行探水作业。 ﹙1﹚接近水掩或者有积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邻煤矿;﹙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3﹚打开防隔水煤﹙岩﹚柱进行放水前;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断层破碎带; ﹙5﹚接近有地质钻孔; ﹙6﹚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 ﹙7﹚釆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者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楚可能发生突水; ﹙8﹚接近有其突水的地区。 11、探放水设备选择: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我矿井下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示范文本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地面防排水 地面防排水是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大量流人 矿井的重要措施,是保证矿井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特别是 对于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井,地面防 排水工作必须经常进行,尤其雨季到来之前,更要做好各 项防排水工作。 地面防排水措施主要包括填塞通道、排除积水、挖排 洪沟、筑堤防洪、整铺河底及河流改道等,必须根据地 形、水文和气象条件加以合理选择,有时还可将几种措施 综合使用,以求更好的效果。 (二)井下防治水

1.查明水源 地下水源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勘测,掌握古井、采空区的积水以及主要含水层、充水断层和裂隙的分布,从而定出矿井的积水线、探水线与警戒线。 2.探放水 1)探水 (1)井下生产必须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凡遇到下面情况都必须停止掘进,进行探水: ①掘进工作面接近溶洞、含水层(流砂层、冲积层、各种承压水的含水层、含水断层或与地面大量积水区相通的断层); ②掘进工作面接近被淹井巷或有积水的小窑、老空; ③上层积水,在下层进行采掘工作,两层间垂直距离小于采煤工作面采高的40倍或小于掘进巷道高度的10

防治水细则

煤矿防治水细则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防治水细则》的通知煤安监调查〔2018〕14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煤矿防治水细则》已经2018年5月2日国家煤矿安监局第16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请认真贯彻落实。原《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同时废止。附件:煤矿防治水细则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018年6月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炭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应急处臵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第四条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第五条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第六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臵制度等。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撤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第七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时,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在水害隐患情况未查明或者未消除之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第九条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位、水温、水质等进行长期动态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动态监测。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采用微震、微震与电法耦合等科学有效的监测技术,建立突水监测预警系统,探测水体及导水通道,评估注浆等工程治理效果,监测导水通道受采动影响变化情况。 第十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对井下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防治水专业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再教育,提高防治水工作技能和有效处臵水灾的应急能力。 第十一条煤炭企业、煤矿和相关单位应当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广使用防治水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二条根据井田内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井田及周边老空(火烧区,下同)水分布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简易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 术措施简易版

煤矿工作面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简 易版 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 1、工作面概况 11071工作面位于11采区东翼上部第二区 段,11071工作面对应地面有箕啊、铁李村,地 面标高+112m-+119m。11071工作面西起11采区 上山煤柱,东至铁李正断层,上部为11031工 作面采空区,下部为11111工作面采空区,为 “孤岛”采煤工作面。11071风巷走向长 1312m,11071中巷走向长1541m,11071机巷走 向长1568m,上下两部分在切1测点联合开采形 成一个大的工作面。下部切眼平均采长162m,

上部切眼平均采长165m,联合后工作面平均采长327米,风、中、机巷和切眼均沿二1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西部巷道方位104°,中部调向位置以东巷道方位89°,11071风巷顶板标高为-358.530m~-341.740m,最大高程差为16.79m;11071中巷顶板标高为-397.812m~-373.125m,最大高程差为24.687m;11071机巷顶板标高为-433.809m~-406.325m,最大高程差为27.484m。工作面采煤面积418545.64m2,煤层倾角平均12°,平均煤厚3.98m,计算二1煤层地质储量228.22万吨。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厚综合机械化采煤。 2、地质构造 11071工作面煤层赋存比较稳定,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煤层走向81°~107°,煤层倾角

煤矿防治水措施

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 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煤尘、顶板、火灾等并列的五大灾害之一,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瓦斯列第二。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条件不断变化,特别是兼并重组后,由于地质资料不清,煤矿受采空区、古空区、奥灰水威胁越来越严重,给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煤矿水害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所以,搞好水害防治是我矿的重点工作。 一、矿井水害类型 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 按照水源把矿井水害分成以下几种: (一)地表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江河、水库、沟渠等); (二)老空水水害:主要水源为古井、小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 (三)孔隙水水害:主要为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孔隙水、流砂水和泥砂等。 (四)裂隙水水害:主要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 (五)岩溶水水害:主要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太原群薄层灰岩岩溶水等; 二、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现状 煤矿水害与其形成的条件有直接对应关系。矿井充水三个条

件。即“矿井充水三要素”包括充水水源、涌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涌水量)。 (一)水文地质探查技术 1、水文地质试验技术 水文地质试验技术的基本方法是以水文地质理论为基础,以水文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底板岩石力学试验为主要手段,探查含水层及其富水性、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1)地震勘探: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查明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 查明区内幅度大于5米的褶曲和直径大于20米的陷落柱; 探测采空区和岩浆浸入体。 (2)瞬变电磁探测技术:是地面探测含水层及其富水性、构造及其含水情况,老窑及其积水多少的主要手段。 (3)高密度高分辨率电阻率法探测技术:是地面及其地下洞体的首选方法。 (4)直流电法探测技术:属于全空间电流勘探,可在地面及井下使用。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巷道底板富水性探测; 底板隔水层厚度,原始导高探测;

(完整版)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一、地面防排水措施 1、成立“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雨季来临前后保证矿井24小时都有领导值班。 2、设置专门的防汛物资库,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和防洪排水设备,并配备专人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3、与气象、防汛等部门建立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防汛机制。在矿井每次降大到暴雨前后,应当派专人在矿区内巡查防止淹井事故。矿井应当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标准、指挥部门、联络人员、撤人程序等。 4、雨季前由三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井口、工业广场附近的防洪设施(包括拦水坝、涵洞、护坡、导水渠等)、生产、生活建筑物和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清理。 5、雨季前由三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地测、安监、通风等相关部门对井田范围内的地表裂缝进行全面调查,重点是上一年度开采的范围,并将裂缝的分布情况、规模、范围填绘在井上下对照图上。对沟谷内可能向井下灌水的裂缝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充填。 6、及时清理所有沉淀池和水沟中的淤泥;雨季前全面清理1次水仓。 7、坚持做好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雨季前,全面检修1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

和备用水泵进行1次联合排水试验,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雨季期间,对供电系统常进行检查、检修工作,自备发电机电瓶要随时检查。一旦出现地面供电系统停电后,发电机能及时运行,保证供风和排水。 9、进一步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沟谷汇水面积、汇水量、渗漏、疏水能力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二、井下防治水措施 (一)防治措施 1、各工作面顶板水害的探查与防治 根据矿井各类地质报告及以往采掘活动情况,工作面顶板含水层埋藏较深且富水性弱,矿井基本不受顶板水威胁。 但由于煤矿开采多年,在采动区域上覆地表会形成地裂缝或地面塌陷,大气降水可经地表裂缝、塌陷补给顶板砂岩含水层,使得顶板含水层水量增加,从而可能形成顶板富水区。因此,采掘过程中应采用井下物探进一步查明顶板富水性,若遇有水文异常视立即布置钻孔进行探查,探测有水时,视水量大小采用预先疏干和并行疏干相结合的方法,在工作面回采前提前用钻孔疏干,同时在回采中仍继续进行并行疏干。 顶板疏干工程的具体要求应编写专门疏干设计,保证工作面排水能力。 2、各工作面采空区水的探查与防治 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在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防治水措施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切实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特根据我矿实际编制矿井防治水措施及水害预警程序。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领导机构 1、成立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组 矿长: 技术负责人: 成员: 二、矿井水害的类型及易发突水事故的地点的分析 1、矿井水害的类型 造成我矿井水害的主要水源有大气降水、地下水和老空水。其中地下水按其储水空隙特征又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根据水源分类,矿井水害分为:(1)、地表水害、(2)、老窑水水害(3)、孔隙水水害、(4)、裂隙水水害、

(5)、灰岩水水害等 2、矿井水害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我矿井下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是矿井正常生产的采煤、掘进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与地表水、地下水或老空水沟通时,就会发生突水事故。 (1)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顶板自然垮落,自下而上形成了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垮落带及裂隙带遇到强含水层或老空区、老窑、老巷道积水,水会沿裂隙带空隙流入井下,造成突水事故。若导水裂缝带高度到达地表,与地表的季节性河流、塌陷坑贯通,也会造成突水事故。 (2)采煤工作面遇到封孔质量不好的钻孔,穿透含水岩层的钻孔在采煤过程中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力,也会造成透水事故。 (3)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遇到情况不清的老窑水、采空区水、老巷道积水、钻孔水、断层水、陷落柱水、石灰岩溶洞水、砂岩水等,同样是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点。 三、矿井发生突水事故的预兆 1、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透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煤层发潮发暗、有害气体增加等。

煤矿防治水管理办法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煤矿防治水管理办法正式 版

煤矿防治水管理办法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地测防治水是煤矿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规划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矿井生产的安全、为了地测工作标准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地质、测量、防治水等专业更好地为煤矿服务,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机构设置及人员规定 公司成立地测防治水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公司生产技术部设地质测量科,具体监督、执行、检查各生产矿井地测工作,负领导责任,并具体进行三量管理。设科长一人,工作人员二人以上。 各生产矿井成立矿总工程师(或技术科长)领导下的地测科(组)。 二、地质测量防治水管理制度 1、贯彻执行国家及公司相关地质测量防治水方面的决策、方针、制度,按时统计和报送相关资料、数据、图表。 2、根据需要制定有关业务细则,日常检查和指导下属矿井地测防治水业务内的工作,对其地测防治水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3、定期组织地质测量及防治水人员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