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常人体学基础

正常人体学基础

正常人体学基础
正常人体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正常人体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代谢、生长、发生发育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显微镜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剖学姿势:眼平视,肢下垂,肢并拢,掌和足尖向前。

方位术语(理解):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面(理解):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指机体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两方面。

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用于合成自身成分,并存储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指机体分解自身成分,释放能量供机体利用,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物质代谢: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储存、转化、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兴奋性是机体活着的标志。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

刺激: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反应只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兴奋和抑制。

兴奋: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安静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变为安静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阈值或阈刺激):刚刚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强度的大小反应组织兴奋性翻高低,阈值越小,兴奋性越高;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阈值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外环境: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

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最为重要。

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包括条件反射(后天习得)和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调节精确、持续时间短暂。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5个环节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体液调节指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借助体液运送而实现对机体功能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发挥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范围广泛。

自身调节指环境条件变化时,器官或组织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范围局限、调节准确而稳定、调节幅度较小。

细胞的基本结构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膜主要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各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球状蛋白质。

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包涵物。

细胞器包括: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糖体:成蛋白质的基地;质网:面内质网:成和分泌蛋白质;滑面内质网:参与脂质代谢、合成固醇类激素等。高尔基复合体:细胞加工厂;溶酶体:细胞内消化器;微体:细胞的防毒小体;中心体:细胞分裂的推动器。

核膜是遗传物质区域化的膜;核仁是合成核糖体的场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数有46条,其中44条是常染色体,2条是性染色体。男性体细胞核型是46,XY;女性体细胞核型是46,XX。男性生殖细胞核型是23,X或23,Y;女性生殖细胞核型是23,X。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单纯扩散,异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受体是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这类蛋白质能选择性地与一些化学物质相结合,而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

受体的生理功能:一是能识别和结合配体;二是能转发化学信息。

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伴有的电活动,称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极化: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这种以膜为界外正内负的状态,称

极化。极化状态时细胞处于安静状态的标志。

超极化:以静息状态为准,膜内电位数值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

去极化(除极化):膜内电位数值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

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向原先的极化方向变化。

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达到平衡状态时产生的,所以静息电位又称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

反极化:细胞膜两侧电荷由原来的外正内负状态变成外负内正。

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达到平衡是产生的,所以动作电位又称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不衰减性;双向性;全或无现象。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全过程。

人类细胞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离。

人体的组织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特殊上皮。

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具有明显的极性,上皮组织内没有血管和淋

巴管,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

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到身体的表面或体内有腔器官腔面的腺体。

内分泌腺:腺体内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释放入血液或淋巴中而运送到作用部位。

结缔组织的特点:细胞数量少,种类多,无极性,细胞间质多,结缔组织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分化而来,一般有血管分布。

疏松结缔组织包含7种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

充质细胞和白细胞。3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软骨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透明软骨有肋软骨、关节软骨、鼻软骨、气管和支气管软骨等;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等;弹性软骨分布于耳廓、外耳道、会厌等。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肌细胞膜又称肌膜,肌细胞质又称肌浆,肌的滑面内质网又称肌质网。

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将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骨骼肌属于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属于不随意肌。

肌节是骨骼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又称神经元。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的中心。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至效应细胞。

神经元分类: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1.多极神经元2.双极神经元3.假单极神经元;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1.感觉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3.中间神经元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电突触冲动传递是双向性的;化学突触冲动传递是单向性的。

根据包裹突触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将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有髓神经纤维冲动呈跳跃式传递,传递速度快;无髓神经纤维冲动呈连续性传递,传递速度慢。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由于血细胞以红细胞为主,故也称红细胞比容。

血浆渗透压来自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称血浆晶体渗透压;来自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称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维持血管内外两侧的水平衡;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与血浆渗透压相近或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低渗溶液。

正常成人血浆pH为7.35~7.45.

正常成人红细胞量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血红蛋白,男性120~150g/L,女105~135g/L。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不易下沉的特性。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快慢主要决定于血浆的成分。

胚胎时期红细胞主要在肝脾和骨髓生成,出生后主要在骨髓造血。

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铁和蛋白质,机体缺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可以促进红细胞成熟,当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是可以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正常成人白细胞数位(4~10)*109/L,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正常成人血小板数为(100~300)*109/L。血小板的功能是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和凝血。

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血凝块形成后1~2小时发生回缩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叫血清。

凝血因子共12个,Ⅳ因子为钙离子,其他的都是蛋白质;Ⅲ因子在组织液中产生,其他的存在于新鲜的血浆中,因子Ⅱ、Ⅶ、Ⅸ、Ⅹ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

凝血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为纤维蛋白。

凝血途径有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Ⅻ因子,外源性凝血因子是Ⅲ因子。

抗凝物质有抗凝血酶Ⅲ、肝素和蛋白质C。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的基本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溶解。

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抗原)的类型。

当凝集原和相对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可发生红细胞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成团,进而破裂溶血,称为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输血原则:鉴定血型;同型相输;异性输血;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是指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混合为主侧;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混合为次侧,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第4章(要结合书上图谱学习)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骨,根据分布的位置分;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根据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被覆于骨内、外面,对骨的发生、生长、营养、感觉、改造以及损伤后的修复有重要的作用。骨髓填充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成人椎骨共24块: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

第7颈椎也叫隆椎,是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1`7肋为真肋;8~10肋为假肋;11、12肋浮肋。

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叫胸骨角,胸骨角侧方连接第2肋。

锁骨骨折多发生在中外1/3交界处。

肩胛骨的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股骨是人体内最大最结实的长骨。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颅骨共23块,包括脑颅骨8块和面颅骨15块。脑颅骨有不成对的额骨、枕骨。蝶骨和筛骨,以及成对的颞骨和顶骨,它们共同围成颅腔。面颅骨有成对的上颌骨、颚骨、鼻骨、泪骨、颧骨和下鼻甲以及不成对的下颌骨、舌骨和犁骨。下颌骨是颅骨中唯一能够活动的骨。

鼻旁窦包括额窦、蝶窦、筛窦和下颌窦。

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相连形成骨连接(或关节)。包括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

关节的运动包括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以及环转。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根据肌的形态把肌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膈的周边是肌性部,中央为腱膜,称中心腱。

膈上有3个裂孔:主动脉裂孔,在12胸椎前方,有降主动脉和熊导管通过;食管裂孔,在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在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三角形的裂孔,称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

股三角位置(对照图谱自己学习),股三角的内容物从外向内依次排列为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正常人体学基础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正常人体学基础 2.新陈代谢 3.兴奋性 4.阈强度 5.静息电位 6.去极化 7.内皮 8.微绒毛 9.肌纤维 10.突触 二.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解剖学姿势是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手掌 ,下肢 并拢,足尖。 2.新陈代谢包括不可分割的_______代谢和______代谢两部分。 3.体液调节具有缓慢、_____和_____的特点。 4.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需以______为基础。 6._____、_____、_______等的兴奋性最高。 7.细胞的基本结构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8.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9.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0.按分布和功能不同,上皮组织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11.固有结缔组织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2.神经组织由______和______构成。 13.13.神经纤维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 14.中枢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传递特征。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以体表为基准的方位术语是() A.前和后 B.上和下 C.内和外 D.浅和深 2.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上皮是() A、单层柱状上皮 B、变移上皮 C、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D、单层扁平上皮 E、单层立方上皮 3.矢状面是指() A、从上到下,将人体分为产后两部分的面 B、从前到后,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面 C、从左到右,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 D、从左到右,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面 E、从前到后,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面 4.肌原纤维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 A、肌膜 B、肌丝 C、肌浆 D、肌节 E、肌纤维 5.构成神经纤维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 B、神经元的树突和神经胶质细胞 C、神经元的轴突 D、神经元的轴突、长树突及神经胶质细胞 E、神经元的轴突、长树突 6.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钾离子外流 B、氯离子内流 C、钠离子外流 D、钠离子内流 E、钾离子内流 7.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缔组织() A、疏松结缔组织 B、脂肪组织 C、血液 D、间皮 E、骨组织 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与下列哪种离子运动相关() A、Ca2+ B、K+ C、Na+ D、Cl- E、Mg2+ 9.人体内O 2、CO 2 和NH 3 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10.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通称() A.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膜电位 D.局部电位 1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共同特点是()

复习资料-正常人体学基础

复习题 一,绪论 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人体 2,组织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4,人体分布:头,颈,躯干和四肢 头:面+顶+枕 颈:前颈+后项 躯干:前胸+腹+盆+会阴+后背+腰 四肢:上肢+肩+臂+前臂+手+下肢+臀+股+足 5,解剖学姿势: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掌心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6,常用术语,上下,内外,前后,浅深,内侧外侧,近端远端 7,轴: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 8,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9,生命基本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蛋白质 10,生命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11,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调节 12,维持内环境稳态重要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4,非条件反射:与身俱来得e.g食物反射,防御反射 条件反射:后天学习的:e.g望梅止渴,闻鸡起舞 1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持续时间短 16,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持久影响面大 17,自身调节的特点:调节幅度小,灵敏度差局限 二,细胞 1,细胞是人体内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结构:元素(C H O N P)-无机物(水,无机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细胞膜也称单位膜,分子结构是: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基本特性是流动性4,细胞器有:线粒体,核蛋白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中心体 5,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 6,体细胞:双倍体,染色体数46,常44条,性2条 7,成熟生殖细胞:单倍体,常22条,性(Y X) 8,细胞膜小分子运输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大分子是出胞入胞 9,形成动作电位是K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是NA离子内流 10,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11,动作电位传导是局部电流,特点:不衰减性,“全”或“无”现象,多向性三,基本组织 1,上皮组织: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 2,结缔组织:细胞少,间质多,多纤维 3,被覆上皮: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

正常人体学

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3.系统:若干器官组合成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4.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组成内脏。 会判断5.内侧和外侧:近身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荆绯侧 在前臂:内侧又称尺侧外侧又称桡侧 在小腿:内侧又称胫侧外侧又称腓侧 6.矢状面:沿前、后方向讲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切面或正中面。 7冠状面:也称额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8.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 人体结构有不同的细胞所构成,不同细胞兴奋性不一样,怎么判断?(看懂) 新陈代谢:人体通过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不断地进行新老交替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兴奋性: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兴奋性。 9.判断人体兴奋性的指标是阈值(也叫阈强度) 了解10.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存环境称为内环境。 11.机体功能有三大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短暂,适应于快速变化的生理过程,如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体液调节(内分泌调节)的特点:作用缓慢、历时持久、影响广泛、但精确度差。适用于持久而缓慢的生理过程。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过程都有重要调节意义。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持续时间短) 体液调节(缓慢、持久、调节幅度广泛) 12.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负反馈 正反馈:血液凝固,排尿和排便反射,分娩 负反馈:血压调节,体温调节,PH调节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体内大多数反馈为负反馈。 13.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学说。 此学说认为细胞膜:由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支架,其中镶嵌着有不同分子结构、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14.细胞器: 线粒体:动力工厂能量工厂 高尔基复合体:加工修饰运输蛋白质 (听懂了解)15.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单纯扩散的跨膜方式进行转运 钠离子和钾离子离子顺浓度差 钾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行转运: 钾离子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通道转运(通道转运属于易化扩散)

(完整word版)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 (填空题) 1、细胞的基本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2、根据结构和功能,肌组织可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 3、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4、膈有三个裂孔,分别是(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和(主动脉裂孔)。 5、膈收缩时,膈的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 6、腹前外侧壁的三块扁肌由浅入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7、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等。 8、壁胸膜按其衬覆部位可分为四部分,即(胸膜顶)、(膈胸膜)、(纵膈胸膜)、(肋胸膜)。 9、男性尿道分三部分即(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四部分,其三处狭窄是(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其中(尿道外口)最为狭窄。 10、子宫分三部分,由上至下为(子宫部)、(子宫体)和(子宫颈)。 11、营养心的动脉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12、主动脉的三大分支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脾动脉)。 13、腹腔干的分支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 14、上肢较为恒定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 15、眼球纤维膜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前者无色透明、无血管,富有(感觉神经末梢)。 16、眼球血管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17、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18、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先进入(后房),经(瞳孔)流入(前房),再经(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最后回流入(眼静脉)。 19、前庭蜗器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出称为胸骨角。 2、鼻旁窦:是鼻腔周围的颅骨内与鼻腔相同的含气空腔 3、上呼吸道: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4、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称为消化。 5、吸收:消化管内的物质透过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6、排卵:卵泡发育成熟后,向卵巢表面突出。最终破裂。次级卵细胞连同放射冠、透明带脱离卵巢,进入腹膜腔,这一过程称排卵。 7、虹膜角膜角:前房的周边即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所形成的夹角。 8、色盲:凡缺乏辨别某些颜色的能力。 (选择题) 1、关节的基本结构,不包括(C) A.关节面 B.关节腔 C.关节盘 D.关节囊 2、躯干骨不包括(C) A.椎骨 B.胸骨 C.锁骨 D.肋 3、连结椎骨的三条长韧带,不包括(D) A.棘间韧带 B.棘上韧带 C.前纵韧带 D.后纵韧带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

《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 编写人:李婧 基本教材:正常人体学基础(主编:刘英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主要参考书:1、系统解剖学. 柏树令.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组织胚胎学刘贤钊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生理学刘玲爱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授课班级:2007级医学检验技术10班 授课时间:2007-2008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授、实验教学

第一章绪论 一、课堂安排:人体学绪论部分讲述两节课。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学的定义,分科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了解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3.掌握人体学的常用的方位、术语 4. 详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及相关概念(兴奋性、刺激、反应、兴奋、抑制、阈值)。 5.熟悉内环境的概念 6.熟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过程、特点 三、教学内容: 第1节正常人体学的定义和范围

一、正常人体学的定义与医学的关系和任务 二、正常人体学的学习方法 第2节人体的组成 一、人体的组成 二、解剖学姿势及方位术语 第3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生命基本物质 二、新陈代谢 三、兴奋性 第4节机体与环境 一、机体内环境与稳态 二、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第5节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作用 四、课后作业: 1、正常人体学包括哪几门学科? 2、说出人体的基本组成,人体的分部。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4、解释:人体学、内脏、新陈代谢、兴奋性、阈值 5、什么是解剖学姿势?与立正姿势的区别是什么? 6、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7、说出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五、课后小结: 第一堂课,主要是给学生介绍这门课的特点及课堂教法,这门课的安排,使学生对此有初步的了解,根据课堂观察,重点重复学生反应有点犹豫的地方,比如:兴奋性,阈值,及兴奋性和阈值的关系,通过图示――及板图,重复讲述,效果很好。 第二章细胞 第一次课第一节细胞的结构第三节细胞增殖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细胞膜、各种细胞器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细胞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细胞周期中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课前提问: 提问整个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将第一章串讲一次,语速放慢,便于给学生思维的机会,也便于发现问题。巩固了上一次所学内容,尤其是解剖学姿势、方位和术语很重要,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功。绪论的知识基本没有问题,学生理解掌握较好。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知识讲解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 (填空题) 1、细胞的基本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2、根据结构和功能,肌组织可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 3、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4、膈有三个裂孔,分别是(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和(主动脉裂孔)。 5、膈收缩时,膈的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 6、腹前外侧壁的三块扁肌由浅入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7、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等。 8、壁胸膜按其衬覆部位可分为四部分,即(胸膜顶)、(膈胸膜)、(纵膈胸膜)、(肋胸膜)。 9、男性尿道分三部分即(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四部分,其三处狭窄是(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其中(尿道外口)最为狭窄。 10、子宫分三部分,由上至下为(子宫部)、(子宫体)和(子宫颈)。 11、营养心的动脉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12、主动脉的三大分支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脾动脉)。 13、腹腔干的分支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 14、上肢较为恒定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 15、眼球纤维膜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前者无色透明、无血管,富有(感觉神经末梢)。

16、眼球血管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17、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18、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先进入(后房),经(瞳孔)流入(前房),再经(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最后回流入(眼静脉)。 19、前庭蜗器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出称为胸骨角。 2、鼻旁窦:是鼻腔周围的颅骨内与鼻腔相同的含气空腔 3、上呼吸道: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4、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称为消化。 5、吸收:消化管内的物质透过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6、排卵:卵泡发育成熟后,向卵巢表面突出。最终破裂。次级卵细胞连同放射冠、透明带脱离卵巢,进入腹膜腔,这一过程称排卵。 7、虹膜角膜角:前房的周边即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所形成的夹角。 8、色盲:凡缺乏辨别某些颜色的能力。 (选择题) 1、关节的基本结构,不包括(C) A.关节面 B.关节腔 C.关节盘 D.关节囊 2、躯干骨不包括(C) A.椎骨 B.胸骨

(正常人体学基础)

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正常人体学基础(护理专业)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提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1.下列哪项是合成核糖体的场所 A.核膜 B.核仁 C.线粒体 D.中心体 2.关于神经元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 B.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C.胞体形态多样 D.细胞质内只有尼氏体和神经元纤维两种细胞器 3.衡量可兴奋细胞是否发生兴奋的指标是 A.静息电位 B.阈电位 C.动作电位 D.局部电位 4.钠泵在何种情况下被激活 A.细胞内钠离子减少 B.细胞内钾离子增多 C.细胞内钠离子增多 D.细胞内钙离子增多 5.容纳脊髓的是 A.椎孔 B.椎管 C.椎间孔 D.椎间盘 6.椎间盘哪个部位最薄 A.脊柱上段 B.脊柱下段 C.脊柱胸段 D.脊柱胸段中部 7.肩关节的关节囊最薄弱的壁是 A.上壁 B.下壁 C.前壁 D.后壁 8.下列有关节盘的是 A.肘关节 B.肩关节 C.桡腕关节 D.踝关节 9.运动较灵活的关节结构特点是 A.相对关节面面积差别大 B.关节囊厚而紧张 C.关节韧带强而多 D.周围强有力的骨骼肌较多 10.乳突属于下列哪块骨的一部分 A.枕骨 B.颞骨 C.下颌骨 D.蝶骨 11.关于阑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长约6-8cm B.根部的体表投影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C.根部适在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 D.根部位置变化不定12.位于肝下面左纵沟前份的是 A.静脉韧带 B.下腔韧带 C.肝圆韧带 D.胆囊 13.不属于肝外胆道的是 A.肝总管 B.胆囊管 C.胰管 D.胆总管 14.全胃切除术后,病人最可能出现的障碍是 A.糖类消化和吸收 B.脂类消化和吸收 C.蛋白质消化和吸收 D.维生素B 12 的吸收 15.胃的蠕动始于 A.贲门部 B.胃底部 C.胃体中部 D.幽门部 16.易发生水肿的部位在 A.喉中间腔 B.声门裂 C.喉前庭 D.声门下腔 17.壁胸膜与脏胸膜互相移行的部位在 A.肺根 B.斜裂与水平裂 C.肺尖 D.肋膈隐窝 18.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原因是 A.气道口径 B.胸内负压 C.肺回缩力 D.大气压 19.人体缺氧和氢离子浓度升高,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主要途径是 A.外周化学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D.肺牵张反射 20.膀胱的最下部称 A.膀胱尖 B.膀胱底 C.膀胱体 D.膀胱颈 21.输尿管开口于 A.膀胱尖 B.膀胱底 C.膀胱体 D.膀胱颈 22.关于肾位置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为实质性器官 B.左肾比右肾约高半个椎体 C.12肋从后面斜过右肾中部 D.肾门位于内侧缘中部 23.临床上剖宫产的部位在 A.子宫峡 B.子宫颈 C.子宫体 D.子宫阴道部 24.尿路梗阻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滤过膜面积减少 D.囊内压升高 25.原尿和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哪种物质含量很少 A.葡萄糖 B.氨基酸 C.蛋白质 D.尿素 26.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是 A.右心耳 B.卵圆窝 C.膜部 D.卵圆孔 27.心的左缘由 A.右心房形成 B.左心房形成 C.左心室形成 D.右心室形成 28.足背动脉的触摸点在

正常人体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正常人体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代谢、生长、发生发育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观察的方法,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显微镜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剖学姿势:眼平视,肢下垂,肢并拢,掌和足尖向前。 方位术语(理解):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面(理解):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新陈代谢指机体通过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两方面。 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用于合成自身成分,并存储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指机体分解自身成分,释放能量供机体利用,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物质代谢: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储存、转化、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兴奋性是机体活着的标志。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 刺激: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反应: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反应只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兴奋和抑制。 兴奋: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安静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当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变为安静状态或生命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阈值或阈刺激):刚刚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强度的大小反应组织兴奋性翻高低,阈值越小,兴奋性越高;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阈值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外环境: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 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最为重要。 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包括条件反射(后天习得)和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调节精确、持续时间短暂。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5个环节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体液调节指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借助体液运送而实现对机体功能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发挥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范围广泛。 自身调节指环境条件变化时,器官或组织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范围局限、调节准确而稳定、调节幅度较小。

《正常人体学基础习题》共6页文档

《正常人体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18% 1. 心的传导系统 2. 突触 3. 麦氏点 4. 兴奋性 5. 血压 6. 肾小球滤过率 二、选择题35% 1. 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上皮是() A、单层柱状上皮 B、变移上皮 C、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D、单层扁平上皮 E、单层立方上皮 2. 矢状面是指() A、从上到下,将人体分为产后两部分的面 B、从前到后,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面 C、从左到右,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 D、从左到右,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面 E、从前到后,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面 3. 肌原纤维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 A、肌膜 B、肌丝 C、肌浆 D、肌节 E、肌纤维 4. 构成神经纤维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 B、神经元的树突和神经胶质细胞 C、神经元的轴突 D、神经元的轴突、长树突及神经胶质细胞 E、神经元的轴突、长树突 5.小肠特有的运动是() A、蠕动 B、分节运动 C、容受性扩张 D、肌紧张收缩 E、咀嚼和吞咽 6. 属肺的呼吸部的是() A、气管 B、支气管 C、细支气管 D、肺泡 E、终未细支气管 7. 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钾离子外流 B、氯离子内流 C、钠离子外流 D、钠离子内流 E、钾离子内流 8. 位于右季肋区的脏器有() A、肝 B、胃 C、心脏 D、子宫 E、脾 9. 肝基本的结构单位是() A、肝细胞 B、肝门管区 C、胆小管 D、肝小叶 E、肝血窦 10. 下列静脉中哪一支属门静脉系() A、肝静脉 B、肾静脉 C、肠系膜上静脉 D、卵巢静脉 E、髂总静脉 11. 当看近物时() A、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薄 B、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 C、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变薄 D、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变厚 E、瞳孔散大 12. 管理面部皮肤感觉的神经为() A、三叉神经 B、舌下神经 C、舌咽神经 D、迷走神经 E、展神经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卷

一. 名词解释18% 1.呼吸膜 2. 突触 3. 麦氏点 4. 兴奋性 5. 血压 6. 肾小球滤过率 二、选择题35% 1. 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上皮是() A、单层柱状上皮 B、变移上皮 C、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D、单层扁平上皮 E、单层立方上皮 2. 矢状面是指() A、从上到下,将人体分为产后两部分的面 B、从前到后,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面 C、从左到右,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 D、从左到右,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面 E、从前到后,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面 3. 肌原纤维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 A、肌膜 B、肌丝 C、肌浆 D、肌节 E、肌纤维 4. 构成神经纤维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 B、神经元的树突和神经胶质细胞 C、神经元的轴突 D、神经元的轴突、长树突及神经胶质细胞 E、神经元的轴突、长树突 5.小肠特有的运动是() A、蠕动 B、分节运动 C、容受性扩张 D、肌紧张收缩 E、咀嚼和吞咽

6. 属肺的呼吸部的是() A、气管 B、支气管 C、细支气管 D、肺泡 E、终未细支气管 7. 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钾离子外流 B、氯离子内流 C、钠离子外流 D、钠离子内流 E、钾离子内流 8. 位于右季肋区的脏器有() A、肝 B、胃 C、心脏 D、子宫 E、脾 9. 肝基本的结构单位是() A、肝细胞 B、肝门管区 C、胆小管 D、肝小叶 E、肝血窦 10. 下列静脉中哪一支属门静脉系() A、肝静脉 B、肾静脉 C、肠系膜上静脉 D、卵巢静脉 E、髂总静脉 11. 当看近物时() A、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薄 B、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 C、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变薄 D、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变厚 E、瞳孔散大 12. 管理面部皮肤感觉的神经为() A、三叉神经 B、舌下神经 C、舌咽神经 D、迷走神经 E、展神经 13. 脊髓灰质前角内含() A、感觉神经元胞体 B、躯体运动神经元胞体 C、联络神经元胞体 D、交感神经元胞体 E、副交感神经元胞体 14. 下列关于脊神经叙述错误的是() A、共有31对 B、含有4种纤维成份 C、由前、后根组成 D、是混合神经 E、是感觉神经 15. 下列属于外分泌腺的是() A、垂体 B、肾上腺 C、消化腺 D、卵巢 E、甲状腺 16. 侏儒症是由于() A、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B、甲状素分泌过多 C、生长素分泌不足 D、生长分泌过多 E、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17.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状态。 A、固定不变 B、相对恒定 C、随机多变 D、绝对平衡 E、绝对不变 18. 肌组织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是() A、横桥的运动 B、ATP酶活性 C、动作电位 D、胞浆内Ca2+浓度的升高 E、三联体 19. 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缔组织() A、疏松结缔组织 B、脂肪组织 C、血液 D、间皮 E、骨组织 2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与下列哪种离子运动相关() A、Ca2+ B、K+ C、Na+ D、Cl- E、Mg2+ 21. 正常人血液的PH值为() A、7.05-7.15 B、6.35-6.45 C、7.35-7.45 D、7.65-7.75 E、1.5-2 22. 下列关于血小板的描述错误的是() A、血小板由巨核细胞裂解脱落而成,它是血细胞中最大的 B、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作用 C、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D、血小板无细胞核 E、血小板减少时,血液将不易凝固 23. 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血液的粘滞度 B、血管长度 C、红细胞的形态 D、小动脉的口径 E、红细胞的数量 24. 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