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菌物学:02-1 Chytrids

菌物学:02-1 Chytrids

森林菌物分类学新进展

1.谈谈菌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及其分类历史进展。 答:目前所谓的菌物(Fungi) 旧称真菌,是具有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借助于孢子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的异养生物(heterotrophic)。其营养体通常是丝状、具有分支的管状结构,并多具有几丁质、少数具有纤维素、或几丁质与纤维素两种成分的细胞壁。 菌物在生物界的分类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阶段,1735年Linnaeus提出两界系统,菌物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无绿色,但有细胞壁就被列为了植物,细菌虽然能动但也因为其具细胞壁被列为植物。 Hogg (1861)Haeckel(1866)及中国学者邓叔群(1966)支持动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界三界系统,因菌物不含叶绿素为异养型生物,这区别于其他植物所以将菌物分出,即生产者-植物、分解者-菌物、消费者-动物。后来发展为四界系统Copeland, 1938, 1956; Whittaker,1959提出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分类系统。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可把细胞分成两大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很小,其体积约为真核细胞的千分之一;原核细胞染色体为裸露DNA(即没有与蛋白质结合),其周围也没有膜与细胞其他部分隔开(即为原核),真核细胞染色体为DNA和蛋白质的结合物,且有核膜与细胞其他部分隔开(即为真核)。这两大类细胞的差异,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不同水平,所以Whittaker 1969年又提出了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包括单细胞真核生物,如原生动物和多数藻类;菌物界;植物界;动物界。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类系统,因它基本上反映了地球细胞生物的进化历程。人们发现在五界分类系统中,原核界的细菌在形态上尽管很相似,但根据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可明显分成两大类:古细菌和真细菌,Cavalier-Smith认为,应把原核生物界分类两界:古细菌界和真细菌界,就有了六界系统。Cavalier-Smith,l988-l989又提出了八界分类系统即澡界、菌物、动物、植物、古真核生物、原生动物、古细菌、真细菌。 菌物(真菌)分类历史与进展 第一阶段:比较形态学阶段(1729-1860) 主要依据肉眼可见的宏观形态鉴别真菌,分类简单。 Persoon,D.C.H.(1801)(荷兰)《Synopsis Methodica Fungorum》,《MycologiaEuropeae》2纲、6目; Fries,E.M.(1821-1823)(瑞典人,“真菌学之林奈”)《Systema Mycologicum》4纲、16目。 第二阶段:实验生物(细胞遗传)学阶段(1860-1960)

菌物学名词解释

1、菌落: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由于分枝的不断产生而形 成一个特征的圆形轮廓的菌落。 2、蘑菇圈:菌丝体通常是由一个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延伸,外围的菌丝体生活力最强, 而中心区的菌丝体相继老化死去,于是形成了天然的菌丝环,当产生担子果 时,在地面上呈现了环形排列的蘑菇圈, 3、内生菌丝:内生菌丝-菌丝体穿透寄主细胞,通过吸器来获取营养。并不穿破寄主 的质膜,而是一种简单的凹入。 4、侧泡复合体:单核的游动孢子内细胞核被一个大的核帽完全包住。在孢子内含有一 个线粒体,线粒体内侧紧靠细胞核,线粒体的外侧连有类脂体和微体。 线粒体—微体—类脂体外围由被称为背膜的双膜系统包围而构成侧泡复 合体,侧泡复合体可分解类脂从而释放能量供鞭毛运动。 5、同宗配合:单一的核型含有完成表达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即同宗配合的交配因子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不需要经过两个菌丝的交配就能完成性的生活史, 这是雌雄同体并且自身可孕的结合。 6、孢子印:将伞菌的菌盖悬挂在白纸的上方,外罩钟罩,过几天后,在白纸就有由菌 褶上落下的孢子形成的印迹,与菌褶同形,可作分类依据。 7、侧囊体:囊状体生在担子间,来源与担子相同,因着生位置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如 生在菌褶边缘两侧的叫侧囊体 8、协调的最适温度: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为了培育健壮的菌丝体,常常要求比菌丝体 生长的最适温度略低2-3℃,这就是“协调的最适温度”。 10、外生菌根:外生菌根的菌丝体紧密地包裹在植物根系的表面,形成外拟薄壁膜层 称为菌鞘(哈氏网),不侵入根细胞内,仅在根细胞的间隙间蔓延,对植 物体的营养索取量甚微,故与植物平安相处。 11、厚垣孢子:有些老的菌丝细胞能积累大量的脂肪类物质和与壁结合形成一层极厚 的次生壁,这些细胞称为厚垣孢子。 12、网结现象:在菌落发育的后期,菌丝之间互相接触,在菌丝接触点相近的壁局部 降解而发生菌丝的网结现象。 13、异宗配合:由单核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体不含有调节有性生殖所需的全部基因, 两个同核菌丝(互补细胞)结合产生合子,它具有互补的全部的遗传因子。 这些真菌是自交不育的。 16、缘囊体:囊状体生在担子间,来源与担子相同,因着生位置不同而有多种名称, 如生在菌褶边缘的叫缘囊体等。 17、假菌丝:在酵母的出芽繁殖过程中,芽体往往不与母体脱落而出芽,依此下去, 许多酵母细胞首尾相连而形成假的菌丝链,叫假菌丝。 19、菌鞘:外生菌根的菌丝体紧密地包裹在植物根系的表面,形成外拟薄壁膜层称为 菌鞘(哈氏网)。 21、桶孔覆垫:在桶孔型隔膜外面覆盖了一层由内质网形成的有穿孔的弧形膜,叫桶 孔覆垫。 24、内膜系统:是包括那些在功能上为连续统一体的细胞内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 膜边体、泡囊和液泡。 25、密丝组织:在高等真菌生活史中的某些阶段,菌丝体变成一种组织化的真菌组织, 通常称为密丝组织。它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

真菌分类学讲义第一章菌物的基本概念

主讲教师:林英任博士教授 林英任,1951年11月生,男,汉族,安徽金寨人,中共党员,博士。1974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并留校任教。1998年于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部毕业,获博士学位。历任安徽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菌物研究》期刊编委,安徽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获省首届青年科技奖,被遴选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林英任教授主要从事林木病理学、菌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森林(经济林、园林植物)病理学”、“林病流行与治理”、“高级菌物学”、“拉丁文”等课程。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先后主持“中国真菌志·斑痣盘菌目卷研编”、”斑痣盘菌科及相关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和“安徽盘菌资源及其经济重要性研究”等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有“中国斑痣盘菌目分类研究”、“盘菌纲一新属——新齿裂菌属”、“国内新见的木本药用植物病害”、“中华猕猴桃病害及其防治”等。合著《牯牛降科学考察集》、《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等。曾获国家农业科技推广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校“九五”科技先进个人一等奖。 课程内容 《高级菌物分类学》以Ainsworth et al.(1973)的分类体系为基本框架,同时参考Hawksworth et al.(1995)和Kirk et al.(2001)的有关分类主张,系统讲授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亚门及其下属各分类阶元的分类地位和鉴别特征。此外对菌物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菌的治理和病菌、害虫天敌及食药用菌的开发利用等情况作简要介绍。旨在学生为识别、发掘、利用和改造菌物打下良好基础。 适用学科专业 森林保护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学分及学时 2.5学分,合50学时。 教学环节 理论讲授:30学时;

菌物学问答题

1)、真菌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答:1.细胞具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一系列的细胞器;核糖体为80S,而细菌为70S 2.通常为分枝繁茂的丝状体,菌丝呈顶端生长;真菌是典型的丝状体,单个的丝状物—菌丝,具顶 端生长、顶端优势,在顶端之后分枝而产生网状的菌丝—菌丝体 3.有硬的细胞壁,大多数真菌的壁为几丁质; 4.通过细胞壁吸收营养物质,分泌胞外酶降解不被吸收的多聚物为简单化合物而吸收,是异养型; 5.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族。 2)丝状子囊菌的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 答:在丝状菌中,形成子囊的过程一般常以火丝菌属为例,子囊是由产囊丝顶端的子囊钩(钩状体)而形成的。双核同时分裂,产生4个子核,在钩状体内生出横隔形成三个细胞,四核之一在钩状体尖端细胞内,两核在弯曲的细胞内,另一核在基部细胞中。弯曲细胞内的两核,一雄一雌,核配发生在此。核配后的细胞即为子囊母细胞,发展成为子囊。 子囊母细胞内核分裂完毕后,在子囊内出现许多双层膜的泡囊,泡囊连接成囊状物,把子囊内的大部分原生质和全部细胞核包裹在里面,然后双层膜向里收缩包围各个子核形成双层膜的子囊孢子。 3)用核酸分析技术对真菌进行分类,其理论基础及主要方法 答:核酸分析技术大都以D NA同源性为基础,这就为那些具有表型特征相似的菌株在分子水平上给以界定。(1分)?主要是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r D NA)序列测定、DNA分子杂交技术、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 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 D)技术等。 4)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中的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进行真菌的育种,步骤? 答:基因工程1)准备材料(2)体外重组(3)载体传递(4)复制、表达原生质体融合 细胞工程(1)原生质体分离培养(2)原生质体的融合和再生(3)杂种细胞的选择 5)隔膜的是如何形成的?隔膜有哪些功能? 答:隔膜的形成:是由菌丝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在几分钟内即可形成,是细胞壁向内生长的横壁。结构与细胞壁结构相似,成熟的隔膜往往有一几丁质的内层,镶嵌在蛋白质或葡萄糖中,外层被蛋白质或无定形的葡萄糖所覆盖。 隔膜的功能:①有隔膜的菌丝更能抵抗干旱条件②隔膜是用于防止机械损伤后细胞质流失的有效结构。③起着支持菌丝强度的作用,增加了最大的机械强度而对细胞内含物的运动起着最小的阻碍 6)子囊果有哪五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①裸果型,子囊没有包被;②闭囊壳,子囊着生球形的缺乏孔口的子囊果;③子囊壳,子囊着生在球形或瓶状具孔口的子囊果内;④子囊盘,子囊着生在一个盘状或杯状开口的子囊果内与侧丝平行排列在一起形成子实层;⑤子囊座,子囊单独地、成束地或成排地着生于子座的腔内,周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这种含有子囊的子座称为子囊座,内着生子囊的腔称为子囊腔。一个子囊座内可以有一到多个子囊腔。含单腔的子囊座为假囊壳。 7)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主要有哪些?简述其中一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答:主要有D NA碱基组成的分类鉴定法、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r D NA)序列测定、D NA分子杂交技术、线粒体D 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 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 D)技术、核型脉冲电泳等。8)简述担孢子是如何形成的 答:担孢子是担子菌所产生的有性孢子。在担子菌中,两性器官多退化,以菌丝结合的方式产生双核菌丝。在双核菌丝的两个核分裂之前可以产生勾状分枝而形成锁状联合,有利于双核并裂。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膨大为担子,担子内两性细胞核配合后形成一个二倍体的细胞核,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单倍体的核。同时在担子顶端长出四个小梗,小梗顶端稍微膨大,最后四个核分别进入小梗的膨大部位,形成四个外生的单倍体的担孢子。

菌物学复习题

菌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菌落: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由于分枝的不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的圆形轮廓的菌落。 2、蘑菇圈:菌丝体通常是由一个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延伸,外围的菌丝体生活力最强,而中心区的菌丝体相继老化死去,于是形成了天然的菌丝环,当产生担子果时,在地面上呈现了环形排列的蘑菇圈, 3、内生菌丝:内生菌丝-菌丝体穿透寄主细胞,通过吸器来获取营养。并不穿破寄主的质膜,而是一种简单的凹入。 4、侧泡复合体:单核的游动孢子内细胞核被一个大的核帽完全包住。在孢子内含有一个线粒体,线粒体内侧紧靠细胞核,线粒体的外侧连有类脂体和微体。线粒体—微体—类脂体外围由被称为背膜的双膜系统包围而构成侧泡复合体,侧泡复合体可分解类脂从而释放能量供鞭毛运动。 5、同宗配合:单一的核型含有完成表达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即同宗配合的交配因子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不需要经过两个菌丝的交配就能完成性的生活史,这是雌雄同体并且自身可孕的结合。 6、“孢子印”:将伞菌的菌盖悬挂在白纸的上方,外罩钟罩,过几天后,在白纸就有由菌褶上落下的孢子形成的印迹,与菌褶同形,可作分类依据。 7、侧囊体:囊状体生在担子间,来源与担子相同,因着生位置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如生在菌褶边缘两侧的叫侧囊体 8、协调的最适温度: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为了培育健壮的菌丝体,常常要求比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生理最适温度)略低2-3℃,这就是“协调的最适温度”。 9、菌丝生长单位(G):Trinci 1974年提出了一个菌丝生长单位(G)与菌丝分枝数目的相关公式。G=菌丝总长度/菌丝顶端数目在菌落生长中,任何一种的菌丝生长单位是不变的,所以菌丝顶端的数目总是与菌丝的长度和细胞质的体积保持一定的比例。 10、外生菌根:外生菌根的菌丝体紧密地包裹在植物根系的表面,形成外拟薄壁膜层称为菌鞘(哈氏网),不侵入根细胞内,仅在根细胞的间隙间蔓延,对植物体的营养索取量甚微,故与植物平安相处。 11、厚垣孢子:有些老的菌丝细胞能积累大量的脂肪类物质和与壁结合形成一层极厚的次生壁,这些细胞称为厚垣孢子。 12、网结现象:在菌落发育的后期,菌丝之间互相接触,在菌丝接触点相近的壁局部降解而发生菌丝的网结现象。 13、异宗配合:由单核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体不含有调节有性生殖所需的全部基因,两个同核菌丝(互补细胞)结合产生合子,它具有互补的全部的遗传因子。这些真菌是自交不育的。 14、菌环:伞菌子实体长大,内菌幕破裂,残留在菌柄上的内菌幕发育成菌环.。 15、纯真菌:1989年Cavalier—Sm提出生物的八界系统后,把五界系统中的真菌界进行了调整,从而使八界系统中的真菌界仅包括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纯真菌。 16、缘囊体:囊状体生在担子间,来源与担子相同,因着生位置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如生在菌褶边缘的叫缘囊体等。 17、假菌丝:在酵母的出芽繁殖过程中,芽体往往不与母体脱落而出芽,依此下去,许多酵母细胞首尾相连而形成假的菌丝链,叫假菌丝。 18、内源性休眠:内源性休眠孢子主要是由于内部的,而不是外部的因素影响其萌发。在理想的条件下也不能繁殖,这类孢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休眠期,或者用特殊的处理来激活它的繁殖能力。 19、菌鞘:外生菌根的菌丝体紧密地包裹在植物根系的表面,形成外拟薄壁膜层称为菌鞘(哈氏网)。 20、担子果:是高等担子菌产生子实层(担子及担孢子等)的一种高度组织化的结构,具有多种多样的形状。产生担子的子实体,也称作担子菌子实体。 21、桶孔覆垫:在桶孔型隔膜外面覆盖了一层由内质网形成的有穿孔的弧形膜,叫桶孔覆垫。

菌物学心得

朱秉坚2010506089 菌物学心得 这学期我们跟随张亚平老师学习了菌物学这门课,我系统了解了菌物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到菌物学在微生物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了各类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知识,感觉自己获益匪浅。作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张老师又给我们安排了调查实习。让我们调查了植物并观察研究相应植物的分布和发病情况。五月和六月的多次实习,我们调查了石河子大学南区的植物分布和植物相应的病毒和真菌病害,并做了观察记录。调查中我们主要观察了生长期、花期、果期的植物叶子、花朵、果实的颜色、形态特征以及有无病害情况等。 对于木本植物,我们主要调查了白榆树。大叶白蜡,樟子松等。回去后进行了资料查找和相应的整理。 1. 白榆树落叶乔木,高达25米。白榆树树干直立,枝多开展,树冠近球形或卵圆形。树皮深灰色,粗糙,不规则纵裂,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缘多重锯齿。白榆树花两性,早春先叶开花或花叶同放,紫褐色,聚伞花序簇生。翅果近圆形,顶端有凹缺。花期3~4月;果熟期4~5月。 2.大叶白蜡落叶乔木,高8~15m。树皮褐灰色,一年生枝条褐绿色,后变灰褐色,光滑,老时浅裂。芽广卵形,密被黄褐色绒毛或无毛。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多为5,大形,广卵形、

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5~15cm;顶端中央小叶特大,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先端尖或钝尖,边缘有浅而粗的钝锯齿,下面脉上有褐毛,圆锥花序顶生于当年枝先端或叶腋;萼钟状或杯状;无花冠。翅果倒披针状,多变化,先端钝或凹,或有小尖。花期5月。果期8~9月。 3.樟子松常绿乔木,树高15 — 20 米,最高30 米。最大胸径1 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 5 — 12 个,多为7 -9 个,20 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 — 3 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椭圆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 5 — 8 厘米,树脂道7 — 11 条,维管间距较大。冬季叶变为黄绿色,花期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 我们小组对于草本植物观察研究的很仔细。禾本科雀麦、狗尾草、虎尾草等等;菊科的万寿菊、蒲公英:享有东方玫瑰称号的月季,苜蓿、三月草、车轴草、白花地丁、紫花地丁,唇形科的一串红等等。我们小组豆都由我一一拍照,以备回去继续研究。 调查中我们看到艳阳高照的六月,一些花儿和叶子却枯萎衰败了,有的花儿上长了斑点,有的叶子产生了褐斑和黄斑,特别是一品红的褐斑病较严重。 后经过查阅资料才得知,植物病害是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

菌物学总复习 (1)

名词解释: 菌物:菌物是具有真正细胞核,常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大都以分枝的丝状体吸收营养(腐生或寄生),一般都能进行无性和(或)有性繁殖并可产生孢子的一类生物。 真菌(fungus):是一类具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结构,缺乏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孢子囊的层出形成:顶端膨大,基部产生横壁,形成长筒状游动孢子囊,顶端开一圆孔,孢子顺序游出,产生第二个孢子囊,伸入旧孢子囊空壳中,重复3-4次,一个套一个(孢子囊的层出形成),这是水霉属的主要特征。 双游现象:水霉属常产生两种类型的游动孢子,即初生的游动孢子和次生的游动孢子,这种现象称双游现象。是否形成次生孢子与环境条件有关。 菌落: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由于分枝的不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的圆形轮廓的菌落。 网结现象:在菌落发育的后期,菌丝之间互相接触,在菌丝接触点相近的壁局部降解而发生菌丝的融合,使菌落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中具典型的横壁叫做隔膜。 厚垣孢子: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一些真菌的菌丝中经常见到不规则的肥大的菌丝细胞,菌丝细胞内的原生质收缩,变圆,外面形成一层厚壁,以抵抗不良环境,表面一般具有刺或瘤状突起。 外生菌丝:菌丝体生长在寄主细胞间,营养物质通过寄主细胞壁或膜来吸收。内生菌丝:菌丝体穿透寄主细胞,通过吸器来获取营养。并不穿破寄主的质膜,而是一种简单的凹入。围绕着吸器,寄主细胞常常形成包围吸器的囊状的鞘。整体产果式(Holocarpic):指一个有机体的整个原植体全部转化成一个或多个生殖结构。 分体产果或分体造果(Eucarpic):在菌体的某些部位形成生殖结构,而菌体自身则继续行使其营养体功能。 菌核:是由菌丝聚集和粘附而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同时它又是糖类和脂类等营养物质的储藏体。菌核具有各种形态,色泽和大小差异也很大。如雷丸的菌核可达15kg,而小的菌核只有米粒大小。 子座:许多有隔菌丝体在生长到一定时期产生菌丝的聚集物,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膨大而形成结实的团块状组织。这种由密丝组织形成的有一定形状的结构叫做子座。 多端芽殖:芽体可以从母细胞的不同点上产生,这种方式叫多端芽殖。 假菌丝:在酵母的出芽繁殖过程中,芽体往往不与母体脱落而出芽,依此下去,许多酵母细胞首尾相连而形成假的菌丝链。 真菌的二相性:有些真菌在体内或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菌,在普通培养基25℃培养时呈丝状菌,这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两种形态互变,称为真菌的二相性。 几丁质:是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以β-1,4-N-乙酰氨基葡糖为单元的无支链多聚体,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类和低等的壶菌等,在一些藻类细胞壁和节肢动物、甲壳动物的外骨架中也含量丰富,地球上的天然高分子含量第二。 葡聚糖:由葡萄糖单元构成的直链或带有支链的多聚体,它们分别是β1—3葡聚糖、ɑ1—3葡聚糖、β1—6葡聚糖和甘露聚糖等。

菌物

菌物学概论:第四版 61-70 刘鹏 2014级森林保护学 林学院 2014年11月1日

64 菌物学概论INTRODUCT0RY MYCOLOGY 石生物) 是一些茸鞭藻类 (stramenopile algae) 的具有强抵抗力的孢子,但它们与元古代里的单细胞化石牛物的关系还没有结论。绿藻、红藻、各种单细胞有机体和类似于金藻中最小的硅质鳞片的大型盘状鳞片,在形态上变得更加复杂,标志着元古代的结束(Knoll,1992)。这些化石很少具有真核有机体起源的证据。 寒武纪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和最早的脊椎动物,即称为甲胄鱼(ostraco- derms) 的无颚鱼都出现在寒武纪时期的化石记录中 (Wicander and Monroe,1993) 在这个时期里,浮游和栖居海底的原生生物大量分化,绿藻 (prasinophyte) 和金藻也向多样性发展。然而,可辨认的菌物还没有过报道。寒武纪的结束以一个显著的灭绝事件为标志,降低了早期的多样性水平。 奥陶纪生存下来的浮游原生生物和元脊椎动物在奥陶纪海洋里重新开始大量地分化(Knoll and Lipps,1993)。早期陆生生物的证据来自微节肢动物 (microarthopods) 和诸如孢子四分体与角质层等植物材料(Gray and Shear,1992)。从海洋苔藓虫中报道的一个尚未归类的菌物被Tiffney and Barghoorn(1974)承认是一个可靠的记录。 志留纪在志留纪的陆地环境里,轮藻植物、维管植物和其他植物化石普遍增加(Gray and Shear,1992)。千足虫、蜈蚣和微节肢动物也在那个时期存在。关于菌物与海洋无脊椎动物发生联系的几个报道,其中有一个也许是关于卵菌的,也为Tiffney and Barghoorn(1974)所接受。最使人感兴趣的是从瑞典哥得兰岛( Gotland )的志留纪晚期中第一次报道的陆生丝状菌物(Sherwood—Pike and Gray,1985)。这些异常完好地保存下来的菌丝被推定为瓶梗(产孢细胞的一种类型),以及具有多横隔的孢子( 有的成串 )被认为是代表着几个物种。在这些化石集合物中发生的还有推断为微节肢动物,如螨类或弹尾虫的充满孢子的粪便颗粒,这两个类群中的种类现在认为是取食菌物的虫类。 Sherwood—Pike and Gray(1985)关于志留纪的报道也许提供了子囊菌门的证据。如果他 们的结果确实如此,则Pirozynski and Weresu b(1979)关于子囊菌门的白垩纪起源就很值得怀疑。再者,Berbee and Taylor(1993a,b)的研究结果也与子囊菌门的白垩纪或志留纪年龄相矛盾。Berbee and Taylor以包括有壶菌门、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37种菌物的rDNA小亚基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体系,根据核苷酸代换率推断了各谱系的相对分离时间,并以化石证据和已知菌物寄主的假设年龄来对相对时间刻度进行校正。他们推断出的4亿年前的日期把子囊菌放在泥盆纪中主要陆生植物之后,比Sherwook—Pike and Gray(1985)报道的时间稍迟。这个问题目前尚未解决。 泥盆纪陆生植物的大量分化导致了潜在的菌物联合体的进化,鹿角蕨植物(rhynio—phytes) 、石松植物(1ycohytes)和原裸子植物(progymnosperms) ,以及许多不飞行的昆虫类群也出现在那个时期( ,;., )。最早的两栖动物也在泥盆纪的后期发现。泥盆纪也带来了一些被Tiffney and Barghoorn(1974)认:勾是权威性(或可能是权威性 ) 的有关分生孢子和尚未归类的菌物的报道。更近一些的报道包括有下泥盆纪 (Lower Devonian)西伯利亚陆地植物上的一种子囊菌(K r a s s i l o v,1981)和上泥盆纪(U p p e r Devonian)原裸子植物上的一种子囊菌或担子菌(,)。其他记录良好的泥盆纪菌物与著名的苏格兰赖尼( Rhynie )燧石植物区系联系在一起。壶菌的多样性正在被揭示出来,并包括有保存很好的轮藻植物寄生菌(图3—4A)和其他菌物(Taylor et a1.,

菌物学复习题库

1、菌物:是具有真正细胞核,常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大都以分枝的丝状体吸收营养,一般都能进行无性和(或)有性繁殖并可产生孢子的一类生物。 2、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结构,缺乏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3、层出形成:顶端膨大,基部产生横壁,形成长筒状游动孢子囊,顶端开一圆孔,孢子顺序游出,产生第二个孢子囊,伸入旧孢子囊空壳中,重复3-4次,一个套一个(孢子囊的层出形成),这是水霉属的主要特征。 4、双游现象:水霉属常产生两种类型的游动孢子,即初生的游动孢子和次生的游动孢子,这种现象称双游现象。是否形成次生孢子与环境条件有关。 5、菌落: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由于分枝的不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的圆形轮廓的菌落。 6、网结现象:在菌落发育的后期,菌丝之间互相接触,在菌丝接触点相近的壁局部降解而发生菌丝的融合,使菌落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7、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中具典型的横壁叫做隔膜,而在低等的菌丝中不存在隔膜,故菌丝由于隔膜的有无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8、厚垣孢子:在菌丝的顶端或中间,部分原生质浓缩变圆,类脂物质密集,长出厚壁或者原来的细胞壁加厚,形成厚垣孢子。 9、外生菌丝:菌丝体生长在寄主细胞间,营养物质通过寄主细胞壁或膜来吸收。 10、内生菌丝;菌丝体穿透寄主细胞,通过吸器来获取营养。并不穿破寄主的质膜,而是一种简单的凹入。围绕着吸器,寄主细胞常常形成包围吸器的囊状的鞘。 11、整体产果:指一个有机体的整个原植体全部转化成一个或多个生殖结构。 12、分体产果:在菌体的某些部位形成生殖结构,而菌体自身则继续行使其营养体功能。 13菌核:是由菌丝聚集和粘附而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同时它又是糖类和脂类等营养物质的储藏体。 14、子座:许多有隔菌丝体在生长到一定时期产生菌丝的聚集物,有规律或无规律的膨大而形成结实的团块状组织。这种由密丝组织形成的有一定形状的结构叫做子座。 15、多端芽殖:芽体可以从母细胞的不同点上产生,这种方式叫多端芽殖。 16、假菌丝:在酵母的出芽繁殖过程中,芽体往往不与母体脱落而出芽,依此下去,许多酵母细胞首尾相连而形成假的菌丝链。 17、真菌的二相性:有些真菌在体内或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菌,在普通培养基25℃培养时呈丝状菌,这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两种形态互变,称为真菌的二相性。 18、几丁质:几丁质是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以β-1,4-N-乙酰氨基葡糖为单元的无支链多聚体,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类和低等的壶菌等,在一些藻类细胞壁和节肢动物、甲壳动物的外骨架中也含量丰富,地球上的天然高分子含量第二。 19、葡聚糖:一类非纤维质的葡聚糖也在许多真菌类群的微纤丝和基质中出现,这种葡聚糖被认为是由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带有支链的多聚体。

菌物世界

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有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三类。真菌与菌物的区别和联系 菌物是菌类的一种。其包括真菌、黏菌、卵菌和丝壶菌,它们之间在形态、营养方式和生态上有诸多的相似,因此构成了一个关系十分密切的生物类群。 真菌是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的真核微生物,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 真菌在菌物之下。 菌物对环境的影响 应用生物技术处理环境污染物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菌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可用于处理环境污染物的菌物种类和数量很多,它们可有效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吸附并回收重金属;可通过分泌降解酶系降解多种难解染料;还可以处理其它污染物如农药、洗涤剂、有机氯代化合物、硝酸酯类及固体废弃物等。笔者概述了处理环境污染物的菌物种类、作用对象、作用机制、影响因子以及研究进展等,提出今后应注重筛选培育高效菌株,并尽早实现环保菌物制剂的产业化生产及其规模运用! 第四章菌物界 1. 菌物界基本特征 1.菌物界基本特征:异养有机体,没有光合色素,以吸收外界有机物获得营养。菌体呈变形虫状原生质团或菌丝状等。有明显细胞壁、细胞核。 2. 菌物界的类群 2.1 粘菌门生长环境:阴暗、潮湿的地方。动物的特征---营养体为一团裸露的原生质团。多核、无细胞壁、可作变形运动。植物的特征---繁殖期能产生具有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 2.2 卵菌门细胞壁由纤维素而不是几丁质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产生合子为卵孢子。卵孢子萌发时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双倍体的营养期。 1纲,卵菌纲,约600种。 水霉属:水霉常生活在死鱼、苍蝇等尸体上。菌丝体白色,绒毛状。水霉无性生殖形成长筒形游动孢子囊,孢子囊内散出游动孢子。常存在双游现象初生游动孢子球形或梨形,顶生2条鞭毛。经过一段时间的游动后,失去鞭毛,圆缩成为静孢子。次生游动孢子静孢子萌发形成,具侧生鞭毛的肾形游动孢子。水霉有性生殖菌丝的顶端形成精囊和卵囊。由精囊生出受精管,穿过卵囊壁,放出精核,与卵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称卵孢子。卵孢子经过休眠后,开始萌发,形成双倍体菌丝体。双倍体时期在生活史中占极长时间。 霜霉属:常危害蔬菜和油料作物。 白锈属:形成白锈病。 2.3真菌门 1)营养体 大多数为分枝的丝状体,其中每一条细丝称为菌丝;分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菌丝体:组成一个菌体的全部菌丝。高等真菌有性生殖时形成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菌丝组织体。有根状菌索、子座、菌核等 2) 营养方式异养型, 腐生(saprophytism)或寄生(parasitism) 3)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由几丁质(chitin)组成。 4 )繁殖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营养繁殖---菌丝断裂、细胞分裂、形成营养

生物分类学(最新完整版)

生物分类学 要想弄清楚生物的分类,首先要理解几个基本的名词: 1.原核细胞、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 故只有原核或称为拟核。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环的直径约为 2.5nm,周长约几十纳米。细胞结构含有:荚膜(capsule),细胞壁(murein cell wall),细胞膜(cell surface membrane),脱氧核糖核酸分子(circular DNA), 中膜体(mesosome)或间体, thykoloid, 核糖体(ribosome),鞭毛(flagellum)等,没有叶绿体(chloroplast)、线粒体(mitochondrion)等细胞器(organelles)。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不进行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无丝分裂,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后,细胞随即分裂为二。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察不到变形虫 样运动。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均为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 放线菌(Actinomycete)、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植物中的蓝藻门(Cyanophyta),是现存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原核生物曾是 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它们独占地球长达20亿年以上。如今它们还是很兴盛,而且在营养盐的

蓝藻细胞结构图 2.真核细胞、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 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在真核细胞的核中,DNA与组蛋白等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结构,在核内可看到核仁。在细胞质内膜系统很发达,存在着内质网、高尔基体、 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分别行使特异的功能。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则分别由叶绿体和 线粒体进行。 植物细胞模式图

《微生物分类学》教学大纲

GDOU-B-11-213 《微生物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选修课。主要介绍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和真核微生物(菌物)的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分类方法与分类现状等,并介绍各类微生物主要代表菌的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及其作用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主要讲授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和真核微生物(菌物)的分类依据、分类原则、分类方法与分类现状等,并介绍各类微生物主要代表菌的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及其作用等。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了解掌握现代微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分类体系,了解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地位,为从事专业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三、面向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 四、先修课程 《普通微生物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完《普通微生物学》等课程,《微生物分类学》与《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提取》,《应用微生物学》等课程密切相关。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细菌分类(12学时) 第一节细菌分类鉴定的意义及其研究简史(C) 第二节细菌分类的基本原理(A) 一、细菌常规分类的原则和依据(A) 1、细菌常规分类的原则 2、细菌常规分类的依据 二、新技术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A) 2、细胞壁组分分析的应用(B) 3、数值分类法的应用(C) (1)数值分类法的基本概念 (2)数值分类的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细菌在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C) 第四节细菌的命名(A) 第五节细菌的分类系统(B) 一、国际上沿用的三个细菌分类系统 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

药用菌物学问答题

1、什么叫药用菌物? 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并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一类菌物。包括能形成个体较大的子实体或菌核结构的大型真菌如银耳、香菇;可以产生抗生素的抗生菌如青霉。主要类群包括: 1、药用菌含,药效成分,具有药用功能,但不共食用。 2、食药兼用菌,既具具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食用菌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 3、抗肿瘤菌物 2、浅谈我国药用菌的研究与开拓。 真菌作食用、药用,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6000~7000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采食蘑菇了。2000年前的《礼记》、《吕氏春秋》和《齐民要术》等古籍文献中都有人类食用菇类的记载。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就有茯苓、猪苓、雷丸、木耳等10多种真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中增添了马勃和蝉花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增加了羊肚、鬼笔、竹荪、桑黄、蝉花、桑耳、香蕈、天花蕈、雪蚕以及茯苓、猪苓、雷丸及马勃等40余种。清代的汪昂《本草备要》首次明确记载了冬虫夏草并作为药用保健品。 如上所述,大量典籍的记载说明中国古人早已食用菇类食品,且注意到了其药用保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观察研究各种真菌,为今天我们开发研制食用和药用真菌奠定了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发掘新的真菌药物,扩大应用范围,开发新的资源,探索新技术、新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药用菌物学体系。包括药用真菌在内的中医中药为中国之国粹,以食、药用菌为基础的保健品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1世纪将是进一步发挥中国菌类物种资源优势,大力创新开发研究食用、药用真菌的辉煌时代。 结合我国国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一、加强药用菌资源的开发 1.对古籍和药书记载的药用菌和养生作用的真菌,民间习用的药用菌等加以整理、研究,挖掘新的药用价值; 2.加强野生资源中新品种的开发研究; 3.从食用菌和毒菌种类中筛选药用菌; 4.从同科属菌类中筛选代用品或新药品。 二、加强药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包括形态结构、生理、代谢和生态等内容,是药用菌栽培生产及发酵制药的理论基础。 三、加强药用菌药剂的开发研究,药用菌药剂的研制与开发应采用中西结合的途径。 四、加强药用菌的药理研究和药效研究 五、加强菌类保健食品的生产与开发 六、加强抗生菌的开发与利用 3、试述菌丝体的功能、菌丝和菌丝组织体的类型。 菌丝体具有四项功能:○1、降解吸收营养物,生长在培养基质中的基内菌丝具有对培养基物的降解和吸收作用;○2、对降解吸收后营养物质的输送作用;○3、对营养物质的贮藏作用;○4、进行有性繁殖的作用。 菌丝按细胞核数目分为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菌丝都是多细胞的,细胞壁管状,薄而透明。 初生菌丝(单核菌丝)纤细,每个细胞有一个细胞核,不能形成子实体。 次生菌丝(双核菌丝)粗壮,每个细胞有两个细胞核,能形成子实体,有锁状联合结构。 菌丝组织可以划分为:○1、拟薄壁组织:菌丝结合较紧密,细胞为多角形或圆形,与高等植物的薄壁组织相似。如子囊菌的子实体和伞菌的菌盖、菌褶等。○2、疏丝组织:菌丝结合较松,由长形细胞组成,内含肝糖。这种组织常见于菌柄及菌盖中。 4、试述子实体的功能,并以伞菌为例阐述子实体的形态和功能。 子实体是由结实性菌丝扭结形成的肥大多肉的组织器官,是能产生孢子的果实体,生长于基质表面,是药用菌的繁殖器官。基质外,有食药用、贮存、繁殖功能。 伞菌子实体的基本结构,伞菌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因种类不同而异,典型的伞菌子实体由菌盖、子实体层体、菌褶、菌柄、菌环和菌托等组成。 ○1、菌盖:菌盖是药用菌子实体的帽状部分,多位于菌柄之上。是药用菌的主要繁殖器官。菌盖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因药用菌种类、发育时期和生长环境不同而异。 ○2、菌肉:菌肉是人们食用和药用的主要部分。菌肉绝大多数为肉质,少数为蜡质、胶质或革质。大多数药用菌的菌肉为白色或淡黄色,受伤后不变色,少数菌肉受伤后变色。 ○3、子实层体:指菌盖下面着生子实层的组织结构。(具有菌褶、菌管等不同形状) ○4、菌柄:生长在菌盖下面,是子实体的支持部分,也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组织。 ○5、菌环:子实体蕾期,菌盖内菌膜包连菌柄,随着菌盖撑开,内菌幕破裂,残留在菌柄上的部分即为菌环。 ○6、菌托:蕾期子实体包有一层外菌幕,当菌柄伸长时,外菌幕破裂,大部分外菌幕残留于菌柄的基部形成菌托。各种形状的菌托

菌物分类

菌物分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半知菌;半知菌是指一群只有无性或有性阶段且未发现的真菌。 2.分生孢子梗;从菌丝体上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产生分生孢子的结构。 3.转主寄生;生活史的不同阶段需要在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4.子实层;子实层是真菌由子囊或担子等组成的一个能育层,整齐排列成栅状,位于子实体的表面。 5.子囊盘;真子囊菌类的一种似盘状子实体()。 6.子座;某些高等真菌形成的一种组织体,是菌丝分化形成地垫状结构,或是菌丝体与寄主组织或基物结合而成地垫状结构物; 7.侧丝;子囊菌、地衣类、蕨类孢子囊群中产生的孢子的保护器官。 8.分生孢子梗;从菌丝体上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产生分生孢子的结构。 9.两游现象;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的游动孢子经休止、再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现象称为两游现象(diplanetism)。 10.载孢体;半知菌类着生分生孢子的结构。 11.异核菌丝体;一个细胞或一条菌丝的细胞内,有一个以上不同的细胞核的菌丝。 12.多型现象;一个生命循环中两个或多个结构形态的现象。 二、填空题 1.白粉菌的白粉层由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两部分组成。 2.霜霉科真菌、白锈菌、白粉菌、锈菌都是专性寄生菌,都会产生吸器深

入到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 3.真菌菌丝的5种变态类型: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假根、菌环和菌网。 4.子囊果的四种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座、子囊盘。 5.鞭毛菌亚门分纲的依据:游动孢子鞭毛的数目和着丝位置的不同 6.子囊盘的构造由子实层、囊盘被、子实层基、菌柄四部分组成。 7.子囊的开裂方式:鼎生囊盖、纵裂、小孔道。 8.半知菌分生孢子的七种类型:合轴式、环痕式、芽生式、瓶梗式、孔生式、全壁体生式、内壁体生式。 9.载孢体的六种类型: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子座状载胞体 10.根据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开裂类型及担子的有隔或无隔,将担子菌分为三个纲,即冬孢菌纲、层菌纲、腹菌纲。 11.锈菌鉴定的主要依据:冬孢子的形态和夏孢子的萌芽孔。 12.典型的锈菌要经过五个发育阶段,相应产生五种类型的孢子,分别为单核的性孢子、担孢子;双核的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 13.担子菌包括有害和有益真菌,其中黑粉菌和绣菌以及大型的腐生真菌会引起作物、林木、园林植物病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4.子囊菌亚门的主要特点: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 15.子囊菌亚门中最大的纲为核菌纲。 三、指出下列十个真菌属的分类地位到目以及代表病害。 Rhizoctonia(丝核属立枯病); Monilia(丛梗胞属褐腐病); Botrytis

菌物学分类

1.漏斗大孔菌 2.宽鳞大孔菌非褶菌类多孔菌科大孔菌属 菌盖扇形韧肉质有小鳞片菌肉白色菌管放射状排列木生 3、木耳胶质菌类木耳科木耳属 菌盖耳壳状不孕面有绒毛胶质子实层面黑褐色干后易收缩变坚硬 4、黑耳黑耳属银耳科银耳目层菌纲 具直立状裂片边缘清楚干后角质子实层分布于下面一侧表面具明显的瘤状不育小乳头状突起子实层侧丝丰富其顶部伸向表面腐生 5、茶耳银耳属银耳科层菌纲担子菌亚门 子实体花瓣状浅褐色胶质干后缩小表面平滑腐木 6、烟管菌烟管菌属多孔菌科非褶菌目 毛柄革质菌盖半圆形浅褐色有绒毛表面稍粗边缘薄黑色木生 7、杂色云芝多孔菌科非褶菌目 子实体半圆形至扇形表面有绒毛和明显的由多种颜色组成的同心环纹薄革质菌肉白色菌管面灰褐色管口微细木生 8、蘑菇蘑菇属蘑菇科伞菌目 菌盖平展表面白色菌肉白色厚菌褶粉红色密离生菌柄白色菌环膜质单层林间草地 9、双环林地蘑菇蘑菇属蘑菇科伞菌目 菌盖平展表面白色被紫褐色毛状鳞片边缘有菌幕残片菌肉近白色稍厚菌褶赤者褐色密离生菌柄污白色下部有毛状鳞片菌环膜质白色生于菌柄上部林间地上 10、晶粒鬼伞鬼伞科伞菌目 菌盖圆锥形至钟形老后边缘向上翻卷并溶化表面黄褐色有放射状沟纹菌褶百色至紫黑色极密菌柄白色平滑阔叶树木基部 11、墨汁鬼伞鬼伞属鬼伞科伞菌目 菌盖初期钟形至圆锥形边缘常上卷表面灰白色灰褐色中部有细小鳞片或几乎平滑具放射状沟纹菌肉白色薄菌褶百色至褐色黑褐色幅宽极密常溶化成墨水状菌柄白色中空中下部有菌环的痕迹阔叶树木基部 12、毒粉褶菌粉褶菌属赤褶菇科伞菌目 菌盖平展有时边缘不规则地向上翻卷表面灰褐色平滑菌肉近白色较厚菌褶肉粉色密直生菌柄表面与菌盖同色平滑阔叶林内地上 13、灰光柄菇光柄菇属光柄菇属伞菌目 菌盖扁球形至开展表面鼠灰色至灰褐色有纤维状沟纹菌肉白色菌褶肉色密离生菌柄颜色与菌盖相同纤维质阔叶树腐木 14、硬柄小皮伞小皮伞属白蘑科伞菌目 子实体较小菌盖扁球形或钟形表面土黄色或浅肉色菌肉灰白色薄菌褶疏白色稀离生菌柄灰白色韧性平滑草地 15、栎金钱菌金钱菌属白蘑科伞菌目 菌盖淡黄色扁球形至平展菌肉白色薄菌褶极密黄白色菌柄表面红褐色中空林地内枯枝落叶层上群生 16、深凹大杯伞杯伞属白蘑科伞菌目 菌盖中部下凹成杯状表面颜色变化大黄色、肉色至红褐色近平滑只在中部有细小的鳞片分布菌肉近白色薄菌褶延生密白色菌柄基部略膨大表面与菌盖同色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