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建模-城市幸福指数

数学建模-城市幸福指数

数学建模-城市幸福指数
数学建模-城市幸福指数

中国人幸福指数报告发布

中国人幸福指数报告发布公务员排名第一 2010-04-01 08:57:36 中国日报网消息:昨日,江苏卫视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本报等13家媒体发布了历时三个多月调查的《2009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来自全国城镇、农村的15801份调查问卷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赚到钱才能“赚”到幸福。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北方人比南方人幸福,男人比女人幸福,70、80后“房奴”们的幸福感并不少;职业排名中公务员和房地产从业者幸福感位居前两位。 拐点收入太高反而不幸福 “以往幸福感调查都是城市之间比较,这是首次将农民工群体纳入范围。”相关调查人员介绍,本次调查覆盖了22个省、5大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四川的成都、凉山、绵阳也在其中。城市居民7859人,农村居民7942人,大部分在25岁到54岁之间。幸福指数涉及身心、经济、工作、家庭、婚恋、性爱、交际、娱乐、社会幸福感等九大部分。 如今,“钱”让中国老百姓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存状态,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赚到钱才能“赚”到幸福。人要幸福,还有重要的三项是身体健康、家庭温馨和婚姻美满。 不过,家庭月收入12001-15000元则是人幸福拐点。当月收入超过15000元时,幸福感不升反降。调查人员分析说,这是因为拐点之上的人群在交际、娱乐、工作等方面幸福指数会大打折扣。 区域华北地区幸福感最强 在调查中,多数受访者认为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生活更幸福。不同的是,农村居民更羡慕大城市的生活,城市居民则认为中等城市的生活更幸福。

照理说南方环境较有优势、经济比较发达,幸福感应相应较高。但令人意外的是,南方人没有从怡人的气候和发达的经济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北方人却能在严酷的气候和稍欠优越的生活中自得其乐。其中,华北地区幸福感最强。 性别28岁女人处幸福巅峰 男人和女人哪个更幸福?答案是,不论男女,认为女人比男人幸福的人总是占大多数。41岁的男人、28岁的女人处于幸福的巅峰点。 不同婚姻状况的男女,幸福感也有差异。结了婚的男人们最幸福,而离婚女性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离婚男性。离婚女性被访者在经济、娱乐和交际等方面的幸福感体验并不低于普通女性,甚至得分略高。而在婚姻幸福感中,80后婚姻幸福感最高;60后最低。 职业公务员的幸福感最高 从不同职业来看,公务员的职业优势给他们的家庭、婚姻生活带来诸多好处,公务员在家庭、婚姻方面的幸福感体验尤其显著。 排在幸福榜第二位的,是中国的房地产从业者,在中国的“政策市”里,房地产业者还有大把的“幸福时光”。 “在外打工还不如在家乡做点小生意。”在农村,自己开公司办企业的农民企业家们最幸福。调查者发现,农民兄弟更愿意在家附近找份比较固定的工作,而不是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这大概也是沿海地区“民工荒”的原因之一。 住房房奴们幸福感并不低 针对住房问题,单位建房的群体由于在住房上支出较少,幸福感最高。租房族似乎是最不幸福的,比单位集体宿舍居住者的幸福感还要低。 有趣的是,有房贷的中国人反而更幸福,调查分析发现,房奴多为70、80后,这些群体本身的幸福感就高于其他代际,因为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目标,对未来充满憧憬。

关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探究

城市交通拥阻的分析与治理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各大城市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快速、准确地发现路网中发生的交通拥堵,并估计出拥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扩散范围和持续时间,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调查洛阳市中州中路与定鼎路交叉口车流量与红绿灯的设置等情况,发现此路口南北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关林与洛阳站方向的往返车辆,东西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中央百货大楼与老城方向的往返车辆,且南北方向的车流量大于东西方向的车流量。 模型一,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造成此路口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是黄灯时间较短,黄灯时间只有3秒,这样会造成有些车辆因来不及停车而越过十字路口的停车线, 又由于红灯亮了而过不了路口, 故而造成交通混乱。针对此问题,我们在力学与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调整黄灯时间的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列出黄灯时间的求解公式,并计算出黄灯闪亮的最佳时间为7秒。 模型二,道路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速度,这就导致了车辆静止平均密度逐年增大,结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路架桥,但换来的不是交通顺畅,而是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针对此现象,我们以交通工具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并结合LINGO软件,得出人们出行选用自行车和大型机动车有利于缓解当前交通拥堵现象。 模型三,为了使交通部门有充分的时间来预防交通拥堵,应该在交通流高峰到来之前做出预测, 进而采取及时的措施并通过交通控制系统削减交通流高峰、避免拥堵的发生,我们采用径向基函数预测功能的神经网络[5],对十字路口的车流量进行实时预测,应用MATLAB软件编程[4]预测出交通高峰期可能通过每个路口的车流量,从而可以给交通部门提供数据,让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预防交通拥堵的发生。 关键词:微分方程;线性规划;神经网络; LINGO; MATLAB

逃离北上广深 中国十大最宜居二线城市

逃离北上广深中国十大最宜居二线城市 2013年10月29日 09:48 来源:中国企业家 分享到: 0人参与0条评论 三亚 三亚的城市发展,是一条超常规和超越式的发展之旅,这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非常少见。三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其次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龙头,总投资达180亿元的海南东环铁路计划于2010年第三季度建成,到时三亚至海口只要几十分钟。经过几年快速的发展,三亚的房市已不再是纯粹意义的住宅房地产,而是具有特殊性的旅游房地产。三亚的商品房销售,岛外购房者占到90%,国外购房者占近3%。在三亚买房消暑避冬,也成为全国以至国外一些中高层消费者追求生活品质的象征。如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三亚正逐步成长为世界级的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成为愿意享受生活和放松心情的人士之选。

天津 对内陆人来说,能闻到海的味儿,能亲近水,又不至于日日领受海风过于热情的吹拂,正是适度。天津有点被天津话带沟里去了的意思,再加一枚狗不理包子,大家就都觉得它土。其实这座城市,正经说来是中国现代化第一城。北洋政府时期,台上的是北京,台后的是天津。私以为,这是天津最大的魅力。租界建筑外头的石头是硬的,里头的思想史、政治史、经济史更硬。故天津的宜居,首先宜的是对历史有那么点兴趣的人。 宁波 让甬城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宁波2006年被公众评为“年度首选宜居城市”,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与那些干涩、枯槁、笨拙的无水之城相比,宁波很幸运地拥有了穿过城市的流动之水。但它更以经济发达而闻名于世。2009年,宁波市GDP总量超过

了4200 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名列全国第四位。本是以港口而兴的宁波,目前正努力打造立体化的陆、海、空、水交通运输网络,城市的形象与品质也得到全方位提升。 成都 是天下的“盐”。是中国“第四城”。2009年成都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它最新则拟定了建设世界现代化田园城市目标,分三步走:5至8年实现新三最,中西部第一;20年步入世界三级城市比肩休斯顿;30至50年跻身世界二级城市向巴黎看齐。成都的宜居不仅关乎居住问题,而且还在于有良好发展机遇。尽管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成都的楼市依然坚挺,外地人来蓉购房也创了新高。2007年—2009年一季度期间,在成都的购房者中,外地人占四成左右,约三成左右的外地购房者资产在100万元以上。 杭州

关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白塔镇泮怀宇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总结国内外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来的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最方便、高效、环保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下谈一些个人对仙居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认识 1、生态宜居城市提出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确保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2、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的概念查阅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有关的定义或解释是: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在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对城市的生态城

市概念进行了解读。生态城市的概念存在了几十年,二十世纪工业文明以后,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而提出的生态城市。邹院士指出,首先生态城市的核心应当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由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城市是三大系统协调而且良性运行的城市。生态城市应该是生态系统健康的、良性的城市。 3、宜居城市的内涵。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实践中,有的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宜居城市又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等。 因此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从内涵上讲应该是相互交融互通的,生态的才是宜居的,或者说宜居的城市必然也是生态良好的城市。 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思路

宜居城市问题 数学建模

本文主要探讨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宜居舒适度的问题,按照居住舒适 度, 经济发展度,景观宜人度,公众安全度以及文化丰厚度五方面的标准,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塑性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构建比较完善的城市宜居指数评价体系。 问题一通过列举指标以及合理性分析,建立一个初步可微化的数学模型,并阐述指标合理性,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与归纳,采用组合筛选的方法,进而得到宜居城市的基本指模型。 问题二要求对给出的八个城市进行合理性研究,我们采用“熵值法”来更进一步的确定各个指标的比例权重,通过数据的收集并整理,对比以及分析各个指标的,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则选出八个城市的最佳排情况。 问题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反映每个指标对宜居城市排名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对数据的灵敏度分析,使得每个指标在同等幅度的变化下,进一步评价那些重要的指标对宜居城市的排名产生显著的影响。 问题四,要求在考虑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会对某些指标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些不确定因素通过“动态加权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而来计算这些因素对宜居城市的影响,基于这些不确定因素重新建立数学模型,再次对问题二的八个城市进行合理分析,进而到这八个城市的宜居新排名。 第五小问需要徐州市政府管理者在经济增长率,污水处理率以及工业废水排放量方面加强责任意识,有利于该市在生态稳定的进步和城市宜居性的提升。 关键词:熵值法 组合筛选法 主成分分析法 动态加权综合评价 题 目 摘要 宜居 城市问题

一、问题重述 宜居城市主要指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专家给出的主要特征是:文 明开化,社会治安优秀,生活舒适,经济持续繁荣,城市美誉度高,环境优美。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终产物,也是最终形态。宜居城市是我们开启美好的生活的基础。离不开优美的环境,一座适宜居住的城市,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城市宜居性是目前科学领域重点研究的热点,也是国家政府和市民密切关注的焦点,当前阶段我国城市发展重要目标是建设宜居城市,这对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进而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质意义。 世界各国的宜居城市排名每年都是重点关注的话题。不同国家所处的地域, 发展阶段,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不同的不同机构对宜居城市所看重的指标也不尽相同,进而产生不同的评测结果和产生不同的变化。“宜居城市”不仅要具备居民的“衣食住行”,更要承担人民实际情况的切实感受,承担教育和传承文化延续。 二、问题分析 考虑到城市宜居的合理性,首先我们应想到与城市宜居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我们在进行指标体系量化时,各个因素都对宜居城市系统的某一项功能产生影响,我们认为城市是否应该由城市经济发达与发展程度(经济结构,经济水平,经济效益和发展成本),创新能力,社会和谐度(社会稳定程度,保障水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公共安全水准等方面来共同决定。只有通过将这些因素全权综合在一起才能够判断一座城市是否宜居。因此我们采用主层次分析法分析这些因素对宜居的影响指数,进而建立对宜居城市的数学模型。问题一的分析问题一通过列举指标以及合理性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指标筛选指标,并阐述指标合理性,进而得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的运算方法得到数量权,进而得到指标权重,然后建立数学求解模型,得到指数权重。

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与城市幸福指数研究

[作者简介]课题负责人为张葆君;课题执笔人为朱琳玲,张葆君,孙莹莹。 [摘要]幸福指数是衡量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次定义。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必须将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的重要着眼点。与此同时,因为主观幸福感具有适应性特征,所以还必须努力克服盲目追求幸福指数指标所带来的政策异化和扭曲。 [关键词]幸福指数;幸福感;生活质量;政府决策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5-3980.2010.06.011 [文章编号]1005-3980(2010)06-0052-05 千百年来,幸福是人类的普遍追求,幸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但幸福指数并不等于幸福感本身。民众的幸福感归根结底不能靠官方数据“一锤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说了算。 一、市民生活品质与城市幸福指数研究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我们并没有因为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物质资源的充分占有而感到幸福和生活有意义。可以说,人们对自身生活品质的追求仍处于畸形化的状态之中,商品、金钱、权力充斥着整个社会,人们在物欲满足的同时,容易失去理性思考能力,丧失对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追问和感知幸福的能力。幸福感的失落作为一个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指数对于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一)让人民幸福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必须千方百计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过去我们的发展“见物不见人”倾向比较严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用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作为评判政府绩效的唯一标准,并且直接影响到相关领导干部的职务升迁。任何其他指标,例如教育、文化、卫生、资源、环境,甚至涉及民权民生的征地补偿、拆迁居民安置等等,统统要为GDP让路。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把“人”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来,把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发展的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因此发展目标也由过去的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转变到开始关注包括幸福指数在内的多维度的人文社会环境指标,强调社会个体的主观感受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及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可见,人民幸福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人民幸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由此可以看到, 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与城市幸福指数研究 本文课题组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湖北武汉 430023) 收稿日期:2010-11-05

空气质量评价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A题空气质量评价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空气质量评价的相关问题,为突出改进之后的模型中的实时特性而对数据做了必要的省略处理,然后在现有的国家最新空气污染物监测标准(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的基础上利用半集均方差原理对现有空气质量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在论证修正后模型可行性的基础上再对模型加以优化,最后利用优化后的模型对附表二中的各项监测结果得出其空气质量指数。 针对问题一,由于目标模型十分强调实时性,于是把附表一中臭氧8小时平均值﹑细颗粒物24小时平均值﹑可吸入颗粒物24小时平均值做了必要的省略处理。联系实际分析论证了现有模型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半集均方差原理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结果顺利得到优化后的计算模型。 针对问题二,考虑到优化后的计算模型并没有对不同的污染物的危害做出差异化的评价,而是直接取表中所有污染物的AQI平均值进行分析。所以引入层次分析法根据污染物的危害性对不同的污染物赋予相应的权重,对半集均方差公式进行合理修正,最后得到修正后的空气质量计算模型。再代入附表二中的数据即得到各个观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详细的matlab实现程序见附录二。 【关键词】一维插值半集均方差层次分析加权法优化后的半集均方差

1 问题重述 空气质量指数(AQI )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其数值越大、级别和类别越高,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空气质量指数实时报一般是发布每个每一整点时刻的空气质量指数。 实时报的指标包括二氧化硫(SO2)、氧化碳(CO)、二氧化氮 (NO2)、臭氧(O3)1小时平均值、臭氧(O3)8小时平均值、一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μm)、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1小时平均值和24小时平均值共计9个指标。福建1中列出了某地区11个城市过去7个时刻的空质量指标取值和相应的空气质量指数。 (1) 建立一种新的空气质量指数计算模型,并比较与现有计算模型的区别。 (2) 利用新的计算模型计算附件2中各个观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 2 基本假设 (1)附表一和附表二中的数据是利用统一的污染物监测仪器并按照统一的测量方法测量得到的。 (2)附表一中的原有的空气质量指数(AQI )是按照国家最新出台的统一标准(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进行计算的。 (3)由于国家最新出台的标准中并没有PM2.5和PM10一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所以计算时采用PM2.5和PM10二十四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近似代替。 (4)观测点的测量仪器所测量的不同种污染物浓度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5)所测量的各个观测点附近的空气污染程度在测量的时刻较为稳定,不发生剧烈变化。 (6)在研究各种指标集对某物影响的过程中,不仅指标集中的最大值具有最重要的作用,次大值等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甚至具有与最大值类似的影响。 (7)大气中各种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程度是不一样的。 3 符号说明 p IAQI 污染物项目P 的空气质量分指数; P 污染物项目P 的质量浓度值; Hi BP 表1中与p C 相近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的高值位; Lo BP 表1中与p C 相近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的低值位; Hi IAQI 表1中与Hi BP 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 Lo IAQI 表1中与Lo BP 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指数在内的七项一级指标,四八项二级指标,七四项三级指标组成。总结一下城市宜居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安全要素 安全是人的需求层次中除了基础生理需求之外的首选。目前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使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已无需过多地关注基础生理需要, 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和创造宜居环境的保证。因此, 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

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词摘选

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词摘选 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词摘选 珠海:海滨明珠,明珠耀海。 中山:一座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今天正以“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精神,诠释着这个城市的幸福与光荣。 台州:股份制经济的发祥地,千年曙光的首照地,借得一缕阳光,赢得满城灿烂。 山的雄浑,海的开阔,生活的富裕,营造了这座充满生机和幸福指数的城市。 青岛:一座帆船上的城市,一座分享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灿烂梦想的城市,一座洋溢着青春和幸福表情的美丽海滨之城。 宁波:博纳兼容,充满生机。 成都:一座洋溢着幸福暖流的城市,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沈阳:一座神奇变化的中国北方工业重镇,令人倍感骄傲和幸福的城市。 《南方都市报》讯(记者杨同峰) 中国(大陆)首届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昨晚在杭州举行颁奖典礼,正式公布从全国35个候选城市中推选出的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中山排名第七进入中国十大。其他入选城市为:杭州、沈阳、宁波、青岛、台州、珠海、上海、北京、成都。 据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由瞭望东方周刊发起并联合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组织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4家单位共同主办。组委会根据网上、短信的票数和调查问卷的数据,经推选委员会认定,评选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活动候选城市的产生是对全国269个地级以上城市依照国际上公认的城市评价体系,依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公布的有关数据和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严格筛选后,按照幸福感的参评标准,排出各项指标的前十名而后产生的。 推选活动在4月启动,今年7月推选出35个候选城市,广东省包括深圳、珠海、广州、佛山、中山、东莞6个城市入选候选名单,成为入选候选名单城市最多的省份。据统计,全国网上和报刊参与幸福感问卷调查和投票、手机短信投票的公众达3000万人次之多。据悉,在网上投票环节,中山以20482票位居所有城市之首。 各候选城市市长、嘉宾、市民代表、中央和地方媒体等1000余人参加了昨晚的颁奖典礼。颁奖典礼上由所在城市杰出市民为当选城市的市长颁奖,开辟了中国各类颁奖典礼先例。中山籍的颁奖嘉宾为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江嘉良、著名音乐人李海鹰,他们向中山市副市长唐颖颁发了中国(大陆)首届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奖牌。 对于获奖结果,唐颖说,10年前,中山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大奖;10年来,由于中山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各方面的进步,中山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的荣誉。而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则是最富人情味的一个奖项,体现了市民对城市的信任,市民对政府的信赖,充分展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本次组委会还评出五个单项排名第一的城市,分别是:大连,对市民文明程度最满意;深圳,发展速度满意度最高;天津,社会治安满意度最高;长沙,最有娱乐幸福感;长春,最有人情味。 中山颁奖辞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是中国惟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曾经,它孕育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灿烂的明星。30年来,它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今天,新时代的中山人正以“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精神,诠释着这个城市的幸福与光荣。

宜居生态城市规划

宜居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充分有效地运用了各种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这样才有助于全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化发展,维护好整个生态系统。本文对城市规划和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及规划进行阐述,以期指导。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宜居城市间的关系 1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生态宜居城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追求以人为本,符合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流思想。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新方向。城市建设由单纯的追求GDP高速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转变。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是城市建设理论和发展的正确方向。生态宜居城市能够有效地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协调人、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生态宜居城市理念将引导城市的稳健发展。 2城市规划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因素。建筑密度、城市交通、绿地率控制、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布局均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设施布局、城市细节设计和城市功能布局均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交通通行和工作环境等,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起到建设枢纽的作用。城市规划能够统筹各个部门、协调多方力量,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而共同努力,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保证。城市规划对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居民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规划便利、安全、景观宜人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户外运动。 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最直接的实践,是一项全局建设工程。将生态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城市规划建设能够满足居民健康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将以人为本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原则的出发点,并结合当地相关政策导向确立了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和面向大众的原则。将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第二人人参与和共建共享的原则。在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应当广泛地动员单位、家庭等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在人人参与规划建设的同时确保建设成果的共享。第三,坚持突出特色和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和城市规划现状,探索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规划项目,并且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从而逐步建成生态宜居城市。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 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和居民的健康生活。采取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建设的策略,以影响生态环境改善的城市规划建设因素为切入点,制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总体控制的建设战略。首先,以项目建设带动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应当将相关项目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细化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和条目,从较为具体的建设项目出发,提高项目建设的针对性,促进生态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建设内容越具体、越细致就越能促进规划建设的发展。项目可以是以某项内容为单元的专项城市建设项目,或是以地域范围为单元的整体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是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细胞,只有局部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建设,城市整体规划建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将城市环境建设作为建设的切入点。日常生活环境和相关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以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内容为依据,进行生态依据城市专向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环境,从而达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的。 四、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 1区域绿地规划 改善区域绿地体系是区域绿地规划的首要任务,加大对区域绿地的控制力度,对区域绿

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

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现有馆舍总面积25107平方米,由新校区图书馆(面积21 000平方 米)和银盘山校区图书馆(面积4107平方米)两部分组成。新校区图书馆,建筑整体气势 恢弘,形体简明,造型通透,表达了庄重典雅的文化品质。新图书馆采用统一荷载、统一 层高、统一柱网的三统一设计,采用当前国际流行的藏、借、阅、查、研五位一体的开放式 管理模式,所有馆藏书刊全部实现开架借阅,营造了一个“人在书中,书傍人旁”的“知识 超市”氛围。 图书馆现有正式职工49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4人,中级职称19人,具有大 学本科以上学历36人,专科学历5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图书馆员队伍,为开展现代化 的图书馆服务提供了保障。图书馆设有办公室、采编部、期刊部、参考咨询部、阅览部、流 通部、技术部、城区分馆八个部(室)。 图书馆现有4000多个阅览座位,1200个信息点,拥有纸本藏书100余万册,电子图 书镜象40.6万册,共享77万册,试用240万种;纸本中文期刊1388种,电子版中文期刊 10100种;纸本外文期刊298种,电子版外文期刊近400余种。图书馆已拥有国内较大型的 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数据库、Springer 电子期刊全文 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网上报告厅、视频教育资源库等正式数据库及博看网、人大数据

库、中国经济信息网、搜数网、圣典E-BOOK、北大法意数据库、方略学科导航等多个试用 数据库,为学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以及学生的学习与考研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伴随着黄冈师范学院建设省属一流大学的步伐,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正朝着建设网络 化、数字化、特色化的现代大学图书馆的目标不断前进。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 为宗旨,周开放时间达84小时,目前已开展外借、阅览、参考咨询、情报检索、定题服 务、读者教育等多种服务。为加快网络化建设,图书馆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局域网网络,实现 中外文图书和连续出版物的采购、编目、典藏、流通及馆藏文献检索等工作的自动化管理;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力推进,学校加大了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设备的采购力度, 建成拥有450台微机的教工与学生电子阅览室三个,磁盘阵列39T,服务器9台,并建成图书 馆特色网站—211.69.154.9为全校师生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稳步发 展;为提高社会影响力和信息服务竞争力,努力提升特色化水平,图书馆正在加紧建设“苏 东坡在黄州”、“学科资源平台”等3个数据库。 学校的快速发展及数字化建设,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全体员工为了进一 步落实图书馆为学校人才培养、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宗旨,决心以一流的服务回报广大读者, 努力把图书馆办成学校优质服务的窗口和对外宣传的窗口。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一) 1、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相同的问题,但是我们决不能悲观。因为“世界上存在着惟一一个以物质和精神的富有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之源,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这就是不丹。该国所讴歌的‘国民幸福总值’远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得多。不丹在40年以前还处于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的经济状态之下。但是,它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现在已经超过印度等其他南亚国家,是国民平均收入最多的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排行榜中也大大超过了其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第一位。不丹给我们地球人展示了许多高深莫测的东西。” 我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许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幸福指数、群众满意度等新的评价指标,总的来看虽然有点简单,但这件事做起来总比不做强。”中科院院士程国栋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份《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一套“国民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 2、调查意义 通过对居民“幸福指数”的关注与调查,有助于人们对自身幸福状况的了解和对于更高层次幸福的追求。并且对于政府来说可以由此更为贴切的了解民众的需求,从而可以更好的去满足,明确了政府的发展方向。并且这样各国有利于政府和国家政权的稳定,也使人民的幸福指数上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调查分析 此次社会实践,我选择了一个家具城,通过与这里的工作人员的交流并且发放了调查问卷,我获得了这样的信息。从前这里的中高档家具并不走俏。而近几年,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对于家居用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也通过了近一个月的亲身体验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些中高档的家具。对于生活的物质、精神领域都有着自己的规划和更高层次的追求。 随着市区的改造,人性化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城市中干净的免费公厕、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化、越来越齐全的健身设施、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这

中国八大宜居幸福城市

中国八大宜居幸福城市 1、大连 大连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开发了大连,1899年开始称大连。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对大连地区进行了侵扰。作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战场,大连在近代史上曾遭受两次大的战争劫,沦为俄、日殖民地近半个世纪。 大连环境绝佳,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 之称,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2、威海 威海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威海市大陆度为54.1%,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1984年威海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 1996年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5月7日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成为中韩自贸区先行示范城市。201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1月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3、昆明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4、莱西 莱西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莱西市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缓岗平原,南部为碟形洼地,境内气候为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境内有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莱西湖,姜山湿地公园,连续举办过两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 2017年11月,莱西市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县市”,“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 5、兰州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支点,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 6、西宁

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 城市发展 >> 城市建设 >> 内容阅读 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作者:李炜来源:网络搜集添加日期:07年12月26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描述城市的功能:“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城市的管理者往往更多地关注物质的极大丰富而忽略了城市的主体———人,或者只注重城市精英的生活质量,而忽略了占城市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市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人居环境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正在向着它的本义回归。本文拟对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作一点探讨。 一、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思考 1、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确保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从全球角度来看,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进入后工业阶段后,城市的服务功能逐渐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社会意识,城市居住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2、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一般理论分析。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包括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怡人、公共秩序安全这六个方面的内涵。 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如下: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生活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扬州就确立了跳出老城、建设新城的思路。2001年又提出建设“人文、生态、宜居”城市。这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最直观的反映和要求。2004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2006年,又历史性地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扬州综合实力的增长,是扬州城市品位的提升,是扬州人民安居乐业的最好体现。 二、扬州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思路

学院体育运动中心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及单位情况 (1) 1.2项目概况 (1) 1.3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2) 4.1土地利用 (20) 4.2征地拆迁补偿 (20) 第五章建设方案 (21) 5.1 设计依据 (21)

5.3 项目定位与设计要求 (22) 5.4 建设规模的确定 (23) 5.5 总平面布置 (26) 5.6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27) 7.1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 (88) 7.2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88) 7.3环境影响评价 (91)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计划 (92) 8.1项目建设管理 (92)

第九章建设项目招标 (94) 9.1 招标依据 (94) 9.2招标组织形成 (94) 9.3招投标范围 (94) 11.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101)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104) 12.1综合评价 (104) 12.2结论 (104) 12.3建议 (105)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单位情况 ××学院体育运动中心 ××学院 ××经济开发区明珠大道以东,三台河以西,新校园以南,××中学以北。 1.2.2建设规模及内容 新建体育运动中心总用地面积29653.56㎡,总建筑面积22596.92㎡。体育运动中心分主馆、附馆、游泳馆和乒羽球馆等四个功能区:主馆总建筑面积为6359.06㎡,设计看台座位数为3960个(其中固定坐席3000个,活动坐席960个);附馆总建筑面积为5545.08㎡,包括健美操场馆、体操场馆、武术场馆、

体育舞蹈场馆和体能训练馆等;游泳馆总建筑面积2848.62㎡,建设有50m×25m 八泳道标准泳池一个、男女更衣室、淋浴室、消毒池等若干;乒羽球馆总建筑面积2985.94㎡,建设有48片(台)标准乒乓球馆一个、12片标准羽毛球馆一个;办公、库房及其他建筑面积4858.22㎡。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3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关于批准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通知》(建标[1992]245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