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管理的主体性

教育管理的主体性

教育管理的主体性
教育管理的主体性

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研究

摘要

教育理论工作者以主体性哲学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对教育事业培养人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极具生命力和时代精神的主体性教育理论,经过学者们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当前主体性教育理论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教育理论思潮,并在实际教学研究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承受住了事实的考验。但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合理,本研究提出的教育管理的主体性,就是针对我国教育活动中,忽视教育管理的主体性,教育管理效能不高的现实情况而提出的。期望通过系统研究教育管理的主体性问题,使教育管理活动能够更好地为教育活动服务,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主体性的高素质人才,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并且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主体性教育管理理论。

本文从什么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及主体性入手,分析了我国教育管理何以需要主体性的原因,最后落实到如何提高教育管理主体性的实践上来,以期能够完整、系统地阐述教育管理的主体性问题。本研究还在概括我国教育管理主体性缺失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管理的策略,以使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这种主体性教育管理的策略包括开展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活动;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协调教育管理机制内在结构,配合教育管理各子要素改革;树立主体教育管理观。

关键词:教育管理,主体,主体性

Abstract

The educationist has proposed the theory of subjectivity education basing on the research into philosophy of subjectivity,and in union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the individual a11—sided development in market economy of our country.And this theory has strong Vitality and time spirit.Because the scho1ars have made diligent efforts,the theory of subjectivity education have already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educational theory in our country,and has made the great progress in the teaching research experiment with stood the fact test. But no theory is the omnipotence,only then can consummate and rationalize

unceasingly in practice.This research proposed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iming at the neglect of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superintendent,and then the po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fficiency.We hope that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can serve education activity better,and bring up high quality persons who have time spirit,then promote individual free dev elopment and society’s progress unceasing1y. And we expect that this research can further perfect the theory of subjectivit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is research ha s started with “what is subj 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n analyzed the reason why Chines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eeds subjectivity,6nally found the way to improve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We hope that this research can expound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mpletely and systemically.This research has also proposed the strategy of carrying out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n the base of lacking of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o this research ha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guiding the practice.This strategy includes that carrying out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ctivity which is center in human,normative and systematic;constructing perfec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izhi;harmonizing intrinsic structur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echanism and cooperating reform of the subordinate factor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building up the idea of subjectiv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ubject,Subjectivity

目录

第一章研究导论 (4)

1.1问题的提出 (4)

1.2 研究意义 (4)

第二章教育管理主体性概述 (6)

2.1 主体及主体性 (6)

2.2 教育的主体性 (6)

2.3 教育管理的主体性 (7)

第三章我国教育管理主体性的缺失及提高的策略 (10)

3.1我国教育管理主体性的缺失 (10)

3.2我国教育管理主体性提高的策略 (11)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研究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时代要求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弘扬,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和掌握技术去适应和改造社会,并且要不断调适自己的内心和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去面对变化纷繁的世界。然而自现代以来,伴随着环境污染、科技文明的异化以及社会道德沦丧等危机,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不断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与批评。

我们认为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认识和生产实践中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人类对自我认识的理论升华,是人类文明的“奠基石”。特别是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造成了我国人民不健全的个人主体性,这与我国当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对人的主体性的要求很不一致,减缓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管西方国家对主体性的态度如何,以中国目前的实际来看,我们需要发展我国人民的主体性,当然我们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占有性主体性的深刻教训。

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已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教育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的,教育不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要注重积极发挥教育管理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最优化地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的教育目标。但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由于缺乏对教育管理主体性的深刻认识,还存在着许多教育管理主体性缺失的现象。例如宏观的教育行政层面,从教材的编写到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标准都过于统一,集权式管理依然很,哐重;中观的地方教育行政层面,地方政府对教育统得过死的现象也大有所在,教育行政部门依然仅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教育行政的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在微观的学校教育管理层面,缺乏适当的监督机构和激励机制,导致管理者只对上级负责,忽视教师和下级管理者的丰体性发挥。教育管理是教育事业得以规范化、有序化的必要保障,树立主体性教育管理的观念,重视和发挥教育管理者的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管理的主体性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与时代要求在教育管理中弘扬人的主体性极不相适应。加强对教育管理中主体性的研究,是当前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补充和完善了教育主体性的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对教育主体性的研究展开得如火如荼,却忽视了教育事业的另一大主体——教育管理的主体性研究。学校教育和教育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忽视任何一方面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其次,我的导师注意到了对教育管理主体性研究缺失的现象,提出并初步论述了主体教育管理观,本研究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拓展性的研究,进而丰富主体性教育管理理论。最后,本研究对丰富和发展教育管理哲学的学科建设也有一定的意义。从认识论意义上说,教育管理的主、客体都是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管理的出发点,而哲学关注的也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从这个意义来看,探讨教育管理主体性可以说是教育管理哲学学科建设的核心所在。

本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因此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在实践中

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充分重视和发挥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理论对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教育既然足培养和发展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改革就不仅需要一般层次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还需要从教育管理哲学层次来提升理论对教育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主体性教育管理理论正是从教育管理哲学高度来指导教育改革实践的。

第二章教育管理主体性概述

教育管理的主体性是概念和概念体系——主体、主体性、教育的主体性、教育管理的主体性的构建。

2.1 主体及主体性

以往不同时代,不同哲学家对主体内涵的界定尽管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存在就有其合理性,特别是近代哲学中的认知主体,强调人的理性、智慧是世界的主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过分提倡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的结果是凸显了主体对世界的占有性,却也同时忽视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导致环境污染、社会道德沦丧等危机。鉴于此,现代哲学提倡生命主体,着重强调人的非理性,即人的情感、欲望和喜恶等自然情绪,弥补认知主体的缺陷,还原人的生命的本真意义。后现代主义哲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人与人之问的交往,模糊了主体与客体之问的界限,进而提出主体的消解与重构,不管学者对主体的理解有多么大的差异,有一点我们是可以完全肯定的,那就是人的主体地位是不可能消解的。我国学者在吸收西方不同流派的主体哲学思想之后,最终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主体为落脚点的。

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主体有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两种涵义。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指的是属性、关系、状态和运动变化等的基质、载体和承担者,等同于哲学中的“本体”、“实体”概念。主体是一个关系范畴,只有发生了主客体关系的地方,才有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主体是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的人,但主体是人并不等于人,“主体和人是就不同方面而言的,前者主要是从活动方面,后者主要是从存在方面,分别反映人的不同性质,因而在使用中并不能随意地代换。”也就是说,人也并非都是和总是主体,只有在与一定客体的关系中通过自己的自觉能动活动而主动把握客体,发挥出能动的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主导地位的人,才会成为主体。所以我们认为,主体就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能够自觉能动地主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主体性是一个属性范畴。主体性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属性,是自然界其他生物所没有的类特征,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的特性”,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存在方式,人以主体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活动和世界,主体性活动不仅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更要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自由和发展的需要,人类的主体性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所以,主体性就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主体性更是一个关系范畴。人使自己成为主体,发挥主体性的本质属性,正是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精华所在。但作为主体的人必须通过对象性的活动,与活动客体建立关系才能发挥和实现人的主体性。主体性还必须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主体性的发挥与实现是带有“为我”的目的性的,是要在实践活动中使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

综上分析主体性指的是社会实践中的主体的人,以追求人类自由和发展为价值取向,在社会活动、社会体制、社会机制和社会观念这四种基本的对象化实践范畴中为认识、改造客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2 教育的主体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哲学界关于人的主体性研究的影响,教育界首先提

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命题,由此展开了关于学生主体性的热烈讨论,主张改变学生在教学中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与现状,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教育和教学中的能动作用,改进和调整师生关系。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研究深度的不断深入,学者们由学生的主体性上升为关注人的特性、价值及其发展与教育、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并由理论探讨发展为教育改革与实验研究,形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教育热点和蓬勃发展的教育思潮,成为当今主流的教育哲学理论。

那究竟“什么是教育的主体性”就是主体性教育理论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教育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教育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建构人的主体性结构的活动,教育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本身也是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人类的文化结晶主要是通过教育而世代衍传的,所以说教育本身就是人的主体性存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由原始的生活教育发展到当今系统的学校教育和教育管理,已经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了,它既不从属于政治系统,也不从属于经济系统,并且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引导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和学生、教育者和教学内容、学生和学习内容的双向互动过程。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自身的主体性还不是很健全,所以需要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积极发挥工作的自觉能动性,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健康发展。

教育管理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的育人目标而服务的,学校教育是教育管理实施的载体,二者关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都是以人的主体性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育的主体性指的是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的人,以追求人类自由和发展为价值取向,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在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上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具体可以分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和教育管理的主体性两种类型。

2.3 教育管理的主体性

由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人们难免会忽视教育事业的另一大主体——教育管理的主体性,教育管理就是国家对教育宏观的行政管理和学校内部微观的行政管理。教育管理工作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的,发挥着规划、组织、协调、督导和评估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作用。国家管理教育事业是政府行政职能的重要表现,但由于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有其自身的独特的规律性,所以管理教育事业不仅仅要遵循行政管理的规律,更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人的发展规律。教育要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自身的主体性,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环境,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保障教育目标的实现。

根据我们前面对主体性和教育主体性的具体分析,我们认为教育管理的主体性指的是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主体的人,以追求人类白山和发展为价值取向,为实现教育管理目标而在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管理观念上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为了更好地把握教育管理的主体性,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本质上说,教育管理活动是人为了保障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促使自身

更好地发展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管理活动是一个规范、有序的组织系统,主要包括活动的主客体、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方法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要素是与教育管理实践活动直接相关的、客观存在的有着严密逻辑的事实要素,即教育管理主体要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对教育管理客体(包括人、财、物、时空和信息)进行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二,所谓的教育管理体制指的是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教育管理机构包括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教育管理规范指的是建立并保证教育管理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总的看来,教育管理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式与分权式两种类型。美国是典型的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国家,而我国则是典型的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代表。集权式教育行政体制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对教育事业进行统一的资源分配、调动和管理,但统得过死,缺乏竞争的后果必然导致全国教育发展的“大锅饭”、“平均主义”的不良现象,不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和学校积极自主性和办学热情;教育行政体制的分权化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教育毕竟是国家的公共事业,需要从整体上对教育的发展做某些统一性的规定,比如全国统一的教育质量标准之类的。同样的道理,学校管理体制如果只重视建立学校领导体制和学校执行体制,而忽略了学校咨询体制和学校监督反馈体制的建构,那么就容易导致学校领导权力的过分集中,不利于学校其他成员主体性的发挥,妨碍学校的民主管理。

第三,所谓教育管理机制是指教育管理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教育管理的层次机制包括教育管理的宏观机制、教育管理的中观机制和教育管理的微观机制。教育管理的宏观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层次和范围的教育管理高层组织,以整体为出发点,运用整齐划一的形式把教育的各部分统一起来,进而发挥教育管理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作用。

第四,所谓教育管理观念是指人们在教育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系统的理性认识。迄今为止,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教育管理观:一种是从属教育管理观;一种是主体教育管理观。这种教育管理观在教育管理实践当中实施国家对教育的直接管理,学校领导对老师、老师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强调集权和服从上级,将学生培养成为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的工具。从属儿童的教育管理观注重教育培养人的属性,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价值就是促进儿童天性自由自在的发展。这种教育管理观实施国家对教育的间接管理,学校领导对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宽松管理,教学以儿章为中心,强调分权和尊重他人,使儿童的天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以上两种从属的教育管理观要么只注重教育的社会属性,忽略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价值取向;一味强调严格管理,忽视教育管理者、施教者的积极创造性和受教育者的自主能动性。要么只注重教育培养人的属性,忽略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价值倾向;一味强调宽松管理,对儿童不加以必要的约束和引导,放任儿童的盲目发展。这两种从属的教育管理观都存在着极大的片面性,不能够真正现实教育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一目标。

主体教育管理观是一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主体的教育管理观。这种教育管理观不仅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问题,要求教育管理有助于他们主体性的发挥和培养,而且还承认管理者、施教者的主体地位,使整个教育活动、教育事业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成为真正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这

种主体教育管理观,在宏观的教育管理上强调以指导服务为主、监督管理为辅的方式来管理教育;在微观上应把严格管理和宽松管理结合起来,使地方和学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者和施教者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能动性的教育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从而使教育达到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目标。

第三章我国教育管理主体性的缺失及提高的策略

3.1我国教育管理主体性的缺失

1. 教育管理活动主体性的缺失

国家教育行政系统是国家行政系统的子系统之一,虽然要受到统治阶级意志的影响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但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性,所以国家教育行政系统既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系统相适应,又要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建立一套自主运行、规范的教育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国家管理教育才会从根本上以人的主体性发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制定科学、规范的教育方针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教育管理系统自主运行的关键。

学校教育管理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服务的,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发挥教育管理者和施教者的主体性,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有选择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社会规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社会的主体。

但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只见组织,不见人"的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学校领导者为了增加所谓的“政绩”,难免会从组织的整体角度出发来看待各种教育管理问题,制定迎合上级,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管理目标。例如,将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校舍的修建、先进教学设备的购买方面,而忽略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当然,适当地改善教育环境和教学设备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但如果仅仅将这些硬性指标当作是教育管理评价的主要标准,那就很容易忽略人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核心作用,影响教育管理者和施教者工作积极性的有效发挥,这样的教育管理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教育管理体制主体性的缺失

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教育管理机构是教育管理体制的载体,教育管理规范是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教育管理体制主体性缺失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规范的不配套。单一地进行机构或者制度改革,难免会割裂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容易造成机构与规范不合拍的现象,影响教育管理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教育管理体制集权现象依然很严重。宏观层次上的办学体制虽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但相应的保障机制还很不健全。执行教育管理的权力主要集中在校级管理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基层教育管理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学校内部虽然设置了特定的咨询机构和监督反馈机构,但由于忽视具体实施规范以及对它们的同常管理,这一类的机构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咨询和监督管理的职能,造成教育管理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不利于人的主体性发挥和培养。

3.教育管理机制主体性的缺失

教育管理机制是教育管理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运行方式,它是促

进教育管理活动不断发展和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的有力保障。如果从教育管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联系方式的角度来划分,教育管理机制包括教育管理层次机制、教育管理形式机制和教育管理功能机制。一定层次的教育管理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而发挥不同的教育管理职能,这三种类型构成了教育管理机制内在的严密的逻辑结构,三者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相互协调统一、动态的配合才能使教育管理良好地运行。目前教育管理机制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管理机制内部结构的不协调。二是教育管理机制与教育管理的活动、体制和观念改革不相适应,导致教育管理四个基本范畴之间沟通不顺畅,不利于教育管理从整体上有效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我国当前的教育管理活动、体制和观念改革,无不是以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的教育活动;教育管理体制上的简政放权,制度创新;民主、公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为中心。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联系教育管理活动、体制和观念的教育管理机制依然习惯于从宏观层次出发,以计划和行政手段米制约、管理教育事业的运行,以至于教育管理活动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管理观念改革总是施展不开,教育管理现象的各个子要素,即教育管理活动、体制和观念之间沟通不畅,教育管理的整体改革成效不大,这样的教育管理机制严重阻碍了教育管理主体性的整体发挥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4.教育管理观念主体性的缺失

我国教育管理观念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从属教育管理观,包括从属社会的教育管理观和从属儿章的教育管理观。这两种从属的教育管理观分别建立在“社会本位”和“儿童本位”的教育管理本质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管理本质观注重教育管理的社会属性,强调教育管理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这种从属于社会的教育管理观片面强调教育管理的社会属性,忽视了教育自身的特点、规律和相对独立性,强调管理上的集中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管理者和施教者的积极能动性,培养的是缺乏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工具性”人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并且这种从属社会的教育管理观所造成的危害导致人们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极端重视学生自由的发展。“儿童本位”的教育管理本质观注重教育管理中人的因素,强调教育管理为发展儿童自由自在的天性服务,不对儿童进行约束和引导,这样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发展的人才,很有可能是散漫的、毫无社会责任感的“自由个体”。从属儿章的教育管理观强调教育管理中的人的属性,忽视了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适应性,强调宽松管理,忽视了儿章不成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阶段,教育是人类自身进行再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想要发展就必须接受教育者规范的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主体性的人才,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2我国教育管理主体性提高的策略

1.开展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活动

以人为本、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活动是指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以培养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活动目标,积极发挥教育管理者、施教者和学牛的自觉能动性,进行独立自主、有序运行的教育管理活动。只有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内容规范了,体现出人的发展是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教育政策、法规体

系,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实施各项具体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活动。

微观的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中,学校领导者要广泛调动学校全体成员的自觉能动性,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活动,就必须将学校教育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目标当中,并对其执行情况给予适当的奖惩,这样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就会将自己的行为与个人工作、学习目标进行比照,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他们的主体性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种对学校教育目标进行管理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目标管理过程。将学校教育管理目标转化为个人工作、学习目标,有助于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将学校教育管理整体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个人工作、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来努力实现个人的工作、学习目标,进而实现整体的学校教育管理目标。

2.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由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构成。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不仅仅是要精简机构,完善教育管理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机构与管理规范的配套设置,最终体现在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两大管理子体制系统的相互完善上。

一是教育管理机构的设计和教育管理规范的制定。机构的设计,并不是越精简越好,而是要遵循组织机构设计的“权变原则”,即根据实际的教育情况,对教育管理机构的层次、任务和功能作具体的分析,不同层次的教育管理机构的教育管理任务和功能是不同的,因而组织的设计也不尽相同。

二是国家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宏观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要求在办学体制上,处理好中央办学和地方办学、政府办学与其他社会力量办学的关系,进一步激活地方政府和社会其他力量办学的各项保障机制,进行政策倾斜和规范,加大地方政府和社会其他力量办学的力度和有效度,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国家办教育的经济负担,还可以增强学校之间的竞争力,形成生动活泼的全民办教育的多样化格局,从整体上实现主体性国家教育行政。

3.协调教育管理机制内在结构,配合教育管理各子要素改革

简单来说,协调教育管理机制的内在结构,不仅是指教育管理的层次机制、形式机制和功能机制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层次机制、形式机制和功能机制中的各子机制也要相互配套进行改革。教育管理机制要配合教育管理各子要素改革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管理观念改革中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机制。

4.树立主体教育管理观

“教育管理观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按照事实逻辑关系来分析,教育管理观是建立在教育管理本质观、教育管理价值观基础上的教育管理实践观之一,教育管理实践观还包括教学观和德育观等。从价值逻辑来看,日常的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中,往往是教育管理的价值观影响人们对教育管理实践、本质的判断,教育管理价值观更直接地影响教育和教育管理实践活动。

结束语

教育管理是为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服务的,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发挥教育管理的主体性既是我们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发挥教育管理的主体性要求我们从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管理观念上入手,最终完成教育培养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目标,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为了使本研究能够更具体地指导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本研究在界定“主体性”、“教育的主体性”和“教育管理的主体性”概念时除了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外,本身还做了一些大胆、有益的尝试,简单来说,就是将人的主体性发挥的对象化实践划分为四个基本范畴——社会活动、社会体制、社会机制和社会观念,再将其与教育管理现象结合,即从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管理观念四个基本范畴为出发点,来探讨教育管理实践如何提高自身主体性的问题,这样界定概念突破了以往研究将人的主体性发挥仅仅设定在“社会活动”范畴的局限性,有利于人们认识到更高层次的对象化实践范畴——“社会体制”、“社会机制”和“社会观念”中人的主体性该如何发挥的问题,使人的主体性理论富于操作性,更加具体地指导社会实践。因此,本研究对“主体性”内涵的界定不仅仅为探讨“教育管理的主体性”打下了良好的概念基础,对探讨其它社会活动领域内人的主体性理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红根、康兰媛、熊瑶.《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

映照与反思》.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第8期.第5页—第6页。

[2]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5期.第124页一第

126页。

[3]《教育参考》.2000年第l期.第5页。

[4]罗伯特·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第7版),窦卫霖等译,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年版。第383页、第382页、第383页。

[5]安文铸.《走进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

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的第五集——主体教育第七届学术年会暨课题中期检查文集.2004.

[7]程建平、谢廷平等.主体性人格培育论[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4.

[8]杜祥培.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班级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记录

班级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记录 第1周2014年2月24日至3月10日 本周安全工作要点 1、进行开学安全教育;2、课间活动及上下楼安全综合整治活动;3、启动安全教育活动月活动;4、对校车情况进行统计和检查;5.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6、开展第一季度安全大检查。 本周重点安全教育内容 一、学校要求教育内容 做好学生的入学安全教育工作,上好新学期第一节班会课,对学生做好包括交通、消防、食品、活动、集队、上下楼梯、体育课、实验课、床上、防自然灾害等的安全教育。具体内容详见学校下发的“关于做好开学初期安全工作的通知”中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 二、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课间活动、路队、间操、楼道安全等内容的安全教育。 安全记事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其它安 全教育 内容 其它 关于做好开学初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 各位班主任: 新学期已开始,为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校园稳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学校有关会议的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好安全各室、设施、设备、物品的安全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汇报。 二、制定“班级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作计划”、“安全学科教育计划”,同时做好相关的安全工作,并做好记录。 三、上好新学期第一节班会课,对学生做好包括交通、消防、食品、游泳、活动、集队、上下楼梯、体育课、实验课、床上、防自然灾害等的安全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交通安全教育。遵守交通规则,不坐无牌、无证、报废、超载的车辆,不在公路附近玩耍,不骑自行车上下学。 2、食品安全教育。不吃过期、腐烂、变质等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食品,不从校外拿食品回校吃,不饮生水,不吃来历不明的食品,不吃路边摊东西。 3、防火安全教育。不携带易燃易爆,不在校园里吸烟、燃蜡烛等明火现象,发生火灾时用就近的灭火器灭火并向学校报告。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

《中外教育管理史》考前辅导 一、考试题型及要求 单项选择题(选择其中的正确选项。) 名词解释题(正确阐述该概念的基本内容,包括定义、基本内容及简要评价。) 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的要点。) 论述题(除了回答基本要点外,还要根据提问展开论述。) 二、中国教育管理史部分 (一)中国古近代国家教育机制的演变 1.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P9—10) 2.中国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P48—49) “中体西用”思潮表现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矛盾态度。 它在两种文化之间讲体用关系,割裂了体用的统一。 洋务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的物质文明,而坚持认为中国的精神文明远远高于西方的精神文明,表现出了过分夸张的民族优越感的心理。 它所采取的折衷主义形式,实际上是以消极的态度来适应世界历史变化的潮流。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口号,是阻碍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的。 中国近代化正是在“中体西用”的旗帜下迈开第一步。 3.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宗旨(P65) 4.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的特点(P27) 5.1922年学制的新特点(P80—82) 6.九品中正制(P29—30) 7.科举制度(P32) (二)中国古近代教育管理思潮 1.孔子“道之以德”的含义(P225) 2.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对今天的教育管理的启示意义 注重校风的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确立良好的教育导向 注重教育者、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强调“言传身教”的作用 注重读书与修身的结合,加强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3.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P232) 4.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P242) 5.中国古代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P243—244)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 发布日期: 2004-05-29 谢维和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内容。由于教育本身的地位和特点,管理体制的革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中其他领域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都直接间接地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分析我国近年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从这一角认识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的任务,是很有必要的。 一 纵观10余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基本上是沿着三个走向展开的。 第一、从高重心向低重心的转移。即通过权限下放,改变过去整个国家的教育活动的管理权都高度集中于中央府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状况,给予地方政府和学校自身更多的管理权和自主权。其重要手段之一在于,它映了管理权限在原有体制内从上到下的变化,只是把管理的重心由中央下移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学校,而并未超出有体制范围。 这一走向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地方各级政府对本地方教育活动的管理权限的扩大。过去,无论是学校建设、专业的设置和学科的调整,还是课程、教材、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审定,包括各种教育经费的拨付与使等等,基本上是由中央政府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十有限,更多地只是扮演一个执行者的角色。这一管理模式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吻合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于较好地利用教育资源,维护教育活动的有序性,也是必要的。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发挥地方办学的积极性以适应随着社会发展和分化而出现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由于信息收集和掌握上的困难,也常常影响管理的效。为此,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中央政府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政府所有。除了大政方针和宏观划由中央决定外,具体政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的权力和责任,都交给地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则更进一步提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机决定本地区的学制、年度招生规模、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和审定省编教材”等等,同时也给予了其对所属各级政府教育管理权限的决定权。其二,扩大学校,主要是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专业与系科的调整、机构的设置、干部的任免、经费的筹措使用、职称评定、工资分配及国际交流等各方面,高等院校正一步步地朝着在政府宏观管理下,面向社会自主办的法人实体发展。 第二、从原有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转移。即改变过去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共同办学的体制。 首先是学校的举办主体由过去体制内的一元化向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的举办主体多元的改革。过去,学校的办被完全看成是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教育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活动,也完全纳入了中央的计划调控之中,由形成了政府作为唯一的举办主体的现象。对于有效地贯彻势行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无疑给予了体制的充分保障。但面对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政府在财政上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同时也限制了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办和发展教育。近年来,各种不同的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私立学校的涌现,以及与国际上有关组织机构的合作办

班级自主教育管理

班级自主教育管理 ——做最好的自己,成最好的班级 滑县三中:郭慧娉还记得2008年我第一次做班主任,那时的我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手足无措”,是的,手足无措!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学生、怎么选拔班干部、怎么制定班规,怎么去管理学生、怎么给学生开班会.......,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却比着葫芦画不出瓢。那时我的决定就是:和同学们同甘苦、共进退!我查阅资料、借鉴网络,熬了两天一宿整理出一套详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我身先士卒,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要求学生早上5:30到教室,我5:20在教室门口等着。学生的自习课就是我的坐班课,班里大小事务,事必躬亲。本想着我的努力一定会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可上帝却给我开了个玩笑,到学期末班级综合积分排名时我们班倒数第一,全体班主任会做检查时我不争气的哭了。 事实证明,这种保姆式班主任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淡化了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窒息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叶圣陶老先生就语文教学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我在这里套用一下,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也就是现在所提倡的班级自主管理。 班级自主管理现在可谓是遍地开花,由于所面临的学生不同,所以班级自主管理虽然大的方向相同,但100个老师就会有100种不

同的管理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做班主任的感悟,谈一下我对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面临的对象是高中学生,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不象小学生那样把班主任的话奉为圣旨,对待他们的教育方法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理解与尊重! 所以我的管理理念是借用李镇西先生的一句话就是: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 如果说班级的有序管理是一座摩天大楼,那么一个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就是这座大楼的基石。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学风的浓淡,班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面对一个新的班级,首要的任务就是班级团队建设,也就是班级自主管理的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建设班级团队的第一步是先组建一支干练高效的班干部队伍,第二步是成立班级小组,班干部队伍是培养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石,而班级小组的作用一是培养班集体内部的竞争意识,二是把班级各项琐碎事务瓜分到各小组,实现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而营造一个有序的管理环境。 第二,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咱们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律性,所以要在班级团队组建好后成还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规。经过上一次的吃一堑长一智,现在的班规我都让班委讨论、我最后把关的方法生成,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总的原则是要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1、经费配制 2、规划 3、评估 4、调节 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

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又称分权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简称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划分是相对的) 欧洲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模式(以学术与行政结合为主) 欧洲大陆模式:学校内部,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校长权力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基层教授的权力很大。该模式优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有利于弘扬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 美国模式(国家监督模式)在高校内部,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美国大学多采取评议会(又称教授会)制度,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在美国大学中,已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合作管理的治理结构。 英国模式: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管理上,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校长不过是荣誉性职位,而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因而其决策过程更为民主。 四、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 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 第三节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专题《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议》

【安全专题讲座】 浅谈如何做好班级安全管理工作学生安全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每一位学生家庭的幸福。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必须全面负责所带班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坚持“安全问题无大小”的原则,结合实际认真探讨新时期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免伤害的能力。 一、明确班主任安全工作的主要职责:1、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安全负有教育与校内监督责任,并有及时与家长联系的义务。2、班主任对本班教室内的设备要经常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排除或及时报告学校维修整治。3、班主任为了教育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得按照学校的工作要求做好管理工作。4、当学生因意外造成伤害时,班主任应尽快赶到现场,积极参与有关工作。5、要争取学生家长做好监护工作。 二、班级安全管理工作方法初探。 (一)学校安全工作的严峻现实。1、从学生的家庭情况看: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脾气各有所异,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离异家庭增多,留守学生比重大幅度的增加,给学校安全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2、从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看:农村是校园安全事故多发地区。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27.68%发生在城市,72.32%发生在农村。农村中小学的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都明显高于城市,分别是城市的2.9倍、3.9倍和4.2倍。 农村中小学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备,另外,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学校安全管理存在明显漏洞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2006年,25%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内部,主要是校园伤害和学生斗殴,其中校园伤害占56%,主要包括绑架、爆炸、持刀伤害、放火、性侵犯等安全事故。 3、从家长的认识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家长或学生代理监护人认为:把学生送到学校,一切都与家长无关了,孩子从离开家门的那一瞬间,所以的吃喝拉撒都该由学校负责、由老师负责,一旦学生出了事,不管事故的因果关系,不区分事故的责任主体,学生家长蛮缠硬逼高额索赔,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学校或者老师。而且他们对孩子教育管理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安全常识非常缺乏。 (二)班级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 1、摆正安全工作位臵。教学质量是第一目标,学生安全是第一责任。教学工作始终都是学校、班级工作的主体、中心任务,安全管理工作应是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所以安全管理工作更应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2、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在安全工作中,要时刻注意我们的环境状况,不要忽视隐患而麻痹大意,不要自我感觉良好而跌倒在优势之中。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管理。初 创时仿俄罗斯馆,专修外国语。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外语、外交和翻译人才,并兼及 其他新式的行政等人才。在课程方面,外语居于首位;也有算学等科目;汉文经学,贯穿始 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在教师方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在经费方面,从海关税务司办公经费项下提成。 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 第一,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 习由观念变为现实。 第二,它身处帝都北京,乃至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 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 教育改革的观点。 2.洋务学堂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 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人才,其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洋 务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洋务学堂数量少、规模 小;地区集中;学堂各自独立,附属洋务机构。 洋务学堂的特点(评价洋务学堂): 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以京师同文馆为例,招生始限于八旗贵胄子弟,后 扩大为正途科甲人员,始终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传统道德的灌输和儒家经典的研习仍是学习 的内容。 近代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是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以造就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与传 统学校养成科举入仕人才不同;开设外语、自然科学等一些新式课程,这是区别于传统学校 的重要标志;改革教学制度和方法,采用西方班级授课制和分年授课计划。 3.中体西用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全面论述。“中学为体” 就是把《四书》《五经》等旧有的中国文化作为最根本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西学为用”就是用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近代西方科技)、西史等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当时世界上出现的各种事务,为洋务事业服务。这一 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起于洋务运动,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观念意识,是中国近代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的 产物。 4.张之洞(顺便整理劝学篇) 他是清末大官僚,近代中国政治、工业、教育、学术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 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之争的文化和教育发展 史,因此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著作为《劝学篇》,全面论述了“中体西用” ,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 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blabla (讲一讲中体西用的含义)。张之洞是兼具新、旧两面性格的人,他是那个过渡时代典型的过渡性人物的代表。 5.京师大学堂

中国教育管理史答案

第一章先秦的教育管理 1、稷下学宫管理的特点有哪些p33 答:稷下学宫讲学实行门户开放,并将讲学、著述、育才和咨政结合起来。私学的特点是叫着学者自由讲学求学、自由择徒求师,学宫集中了众家私学,更难封闭门户,促进了学派间的交流、交锋与交融,学者也可跨越门墙,学无常师。各派学者定期举行讲演、讨论、辩难之类的“期会”,现实了高等学府讲学的特色。 2、儒家提出了那些重要的教育管理思想p35 答:一、孔丘的教育管理思想 二、孟轲的教育管理思想 三、荀况的教育管理思想 四、《学记》的教育思想管理。 3、道家的教育管理思想给人以什么样的启发p50 答:自然是指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在老子那里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在庄子那里是人的自然天性,道法前者可以把人们引向科学探索的道路,道法后者则引出了尊重学生自然天性的教育原则。 老子对知识的态度完整地说是“为道日损,为学日进”,至于绝学无忧,只是老子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一个反思,另外我们也看到,许多饱学之士,反而叫自己已有的知识束缚住了手脚,而那些初出茅庐的,虽然整体知识有欠缺,但却在创新方面更有成就。 学习就要忘我的精神,忘我的前提就是虚静,用反就是善于反思 无为就是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道家思想更符合现代教育的原则。 4、法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利弊p52 答:法家思想的优势: 1.相对于儒家的虚无思想,法家的思想让统治者容易看得见和摸得着,对统治者推行 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有力依据。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力和威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没有根本的区别,主要是极力主张君主集权,察觉、防止百姓犯上作乱,维护君主统治地位。 2.另外,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 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屈指第一。 3.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 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种种种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A 5.B 6.A 7.C 8.B 9.C 10.C 11.B 12.A 13.D 14.B 15.C 16.D 17.B 18.A 19.D 20.D 21.A 22.C 23.D 24.B 25.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三、简答题: 1.简述宋代的三次兴学运动。 北宋中期,以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改革为契机施行了三次兴学运动,教育事业出现新局面。范仲淹提倡的第一次兴学主要内容为:规定各地路、府、州、军普遍设立学校,县有士子二百人以上许立学。同时,加强管理,士子必须在学三百日,方许应科举考试。第二次兴学由王安石在熙宁、元丰年间发动,此次兴学的主要内容:一、改革学校制度,创立太学“三舍法”,罢免反对新法的旧学官;二、改革科举制度,罢明经诸科,专以进士科取,罢诗赋、帖经、墨义,专试经义;三、颁行三经新义,统一学校和科举内容;四、整顿和发展专科学校;五、为各路的州学委派教授或令州自选教授。第三次兴学运动由蔡京发动于崇宁年间,其主要内容为:一、兴学贡士,遍行三舍法,县学生考选州学,州学生每三年考选贡太学; 二、太学贯彻三舍法,州学贡士,考分三等,依等入上舍、内舍、外舍;三、诸州学委派教授二员,州学养士有定额;四、于太学之外增设专科学校。三次兴学运动重点皆在兴办官学,改革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最终使得中央官学向士庶子弟开放,入学人数剧增,地方官学也普遍设立,结束了宋初重科举轻官学的局面,使官学教育得以全面恢复。 2.简述秦汉时期我国的官学体系。 秦汉时期的官学主要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包括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亦称四姓小侯学)等。太学为学习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太学教授称“博士”,博士为各经的专业教师,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或太学生。汉代没有专门的教育行政机关,太学归太常领导,太常为朝廷九卿之一。除太学外,还设有宫邸学,汉代的宫邸学分为贵胄学校和宫廷学校。贵胄学校是政府专为皇室及贵族子弟所创办的学校,汉明帝永平九年开设的“四姓小侯学”就是专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家外戚子弟所开设的专门学习儒学的学校,拥有比太学优越的设备和师资条件;宫廷学校主要以宫人为教育对象。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学校专以尺牍、小说、辞赋、字画作为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一所学习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地方官学又称郡国学,平帝时下令郡国以下各级行政区域都设立学校,郡国曰学,县邑设校,乡曰庠,聚(村落)曰序,并在地方普遍设立学官。汉代官学为封建官学的初创阶段,虽不甚完备,但学制已初具规模,渐成体系,为以后官学管理体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书院的教学组织管理有何特点? (1)教学与研究合二为一。书院既是教育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学术研究是书院教育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育教学又是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书院制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书院的主持人或讲学者多为当时的著名学者,甚至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每个书院往往就是某一学派教学研究的中心或基地。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课程设置相对明确。主要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后伴随着理学的发展

新时代中国教育管理改革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3539875.html, 新时代中国教育管理改革的困境及对策探析作者:任成孝李欣悦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7期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为我国新时代教育管理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明确的实践方向,因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他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教育,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我国已进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因而需要集中力量发展优质教育以满足国民需要,但是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步伐滞后、矛盾问题突出,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坚定目标、积极努力解决教育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努力促进我国教育管理改革平稳推进,为发展十九大提出的“有质量”的教育添砖加瓦。 一、新时代教育管理改革的意义 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遵循教育发展的社会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紧跟教育改革的国际步伐,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1.从政治高度全面把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了发展教育事业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抑或高等教育都能够决定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忽略或轻视任何一类教育都可能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秀的基础教育能够为优秀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优秀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实践基地,能够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实践数据,并可以将理论通过职业教育进行检验,然后再由职业教育对理论进行改进。 2.从战略高度深刻理解教育管理改革的历史使命 教育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能够为人才培养奠定制度基础。审视教育发展现状、展望教育发展未来,我国教育管理改革承载着“两大历史使命”。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才能完成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二是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完成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 3.从发展角度准确把握教育管理改革的时代脉搏

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为了我们以后更好的工作,各位教育工作者,我们看看下面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吧!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4班的班主任,自开学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代号班级,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与经验体会 1、用“心”育人 “爱就是教育”。我认为,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个性、独特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的完整群体。特别是时代飞跃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总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教师应该有乐观的人性观,善意的看待和评价学生的天性和行为,对每一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和“鼓励”,需要一座架在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的桥梁。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在做经验报告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

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对于学生,要给予信任,引导他们,自主管理,这样的班级,才有上进性。 2、班主任应该热爱学生,是学生的主心骨。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仅把自己当做老师,更把自己当做朋友、兄长和父母。我们应该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对事业热爱的精神及自己的人格魅力去“镇”住学生。我们应该会花功夫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我们应该深知教师的关怀和善良是赢得学生信赖和尊敬的最好办法。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理想,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及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我们应该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能把握住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不断地提醒学生拒绝诱惑并有效的控制自我,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学会严格要求但不随意训斥学生,深知“激励”的价值,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 习知识。 3、班主任应该与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战斗。

加强班级安全教育管理措施

加强班级安全教育管理措施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然而近段时间连续发生的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给学校的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安全第一”,这是大家的共识,教育要把安全放在头等位置。那么,我们班主任老师又如何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开展好班级安全教育呢?务必要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扎实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下面是我班在加强班级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一些措施。 一、充分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安全规章制度,规范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抓好平时的安全教育,在小事中渗透安全意识,养成注重安全的习惯。 每次下课的时候,教育学生不要跑出教室,避免与其他同学相撞;每次参加学校的集会活动,教育指导学生列队安全有序的走到操场集合。让学生养成守秩序的良好习惯。 三、以学校活动为依托,开展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宣传活动是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主阵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条件,可以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经常化的安全教育。在活动中,结合学生实际,将校园安全、校外活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紧急避险等内容纳入其中。在学习方式上,利用黑板报、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态度积极,在

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大量的安全知识。活动不光让学生掌握了安全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制定班规,严肃班纪。 良好的习惯都是从教育开始的。为尽快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我制定了班级规定,提出了“六不准”的行为准则,即:不玩危险物品,不私自下河游泳,不追逐打闹,不和陌生人随意接触,不随意攀爬,不准在楼道里做游戏。这样安全教育工作就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五、参加学校常规活动,文明守纪,安全第一。 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要求学生进场和退场做到快、齐、静;禁止拉扯打闹,禁止有意在门口走道制造堵塞和拥挤。发现有摔倒挤压现象时,后面同学必须奋力向后退,并积极救助压倒在最下层同学。严格路队秩序,整理队伍,清点人数,做到迅速、整齐。同时,叮嘱自己回家的学生注意途中个人安全,不在外逗留。 六、教育学生学会自护。 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有效的方式是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利用各种机会丰富学生的自我保护体验,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 七、细致引导,让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危险。学校是公共场所,人口密度大,安全隐患不可避免,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商代的文教政策是。 .“以射造士”.“以乐造士”.“以礼造士”.“以书造士” .儒家对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 .智、信、仁、勇、严.仁、义、礼、智、信 .仁、智、勇.智、仁、礼 .“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是提出的社会分工思想。 .韩愈.张之洞.董仲舒.朱熹 .清朝管理各地方官学的官员是。 .学政.提学司.国子祭酒.监事大臣 .到了,蒙养教材已发展得相当完善。 .唐代.宋代.元代.明代 .从宋代到清代,绝大多数书院对主持人的称是。 .山长.院长.洞主.堂长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体现了哪一选士制度实施时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选贤贡士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我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施行的学制是。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 .为使共产党领导下苏区的师范教育系列化、制度化,年的、月间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下那一项不是这一时期颁布的。 .《小学教员训练班简章》.《短期师范学校简章》 .《师范学校规程》.《高级师范学校简章》 .元代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为。 .礼部.国子寺.集贤院.国子监 .古代地方官学设立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官员始于。 .唐代.宋代.元代.明代 .《钦定学堂章程》公布于年。 .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壬戌 .以下实习场所,不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场所的是。 .学校自建的场所.与用人单位挂钩 .学校制定学生自行实习的场所.通过中介组织安排的实习单位 .西周时专为诸侯设置的学校是。 .辟雍.泮宫.庠.序 .我国近代教育视导制度始于。 .民初.清初.清末.晚清 .书院中典谒一职的工作是。 .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思想工作.接待工作 .新三民主义时期的文教政策没有提及的内容是。 .提高教育经费.师范教育免费.普及义务教育.整理学制系统 .“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这一管理思想来源于。 .儒家.兵家.道家.法家

电大专科教育管理《中国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教育简史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中国教育的起源是____ 和____的需要。 2.“教案相长”的原则最早是在中提出的。 3.秦朝建立以后,采取“书同文”政策,以____为文字形体的标准。 4.王充的主要著作是____,他把培养目标分为四个层次,理想的培养目标是——5._ ___是由皇帝亲自对礼部奏名进士进行最后决定性的考试。 6.北宋三次兴学中规模和范围最大的一次是____ 一。 7.南宋中期以后,对宋代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8. 1839年底,被命名为____ 一的中国第一所西式学校在____ 正式开学。 9._ ___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 10. 1905年底,清政府仿效日本,正式设立____,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11. 1919年《____ 》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特别是发表了李大钊的《____ 》,开始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2.杨贤江的主要教育著作是________和一。 13.中国最早的工人教育机构是1920年举办的一— 1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成立的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是____ 15.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教案方法是:“做中教,____ ,”。 16. 1919年,43岁的____ 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任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17.稷下学官 18.越名教而任自然 19.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20.简述墨子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 21.简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 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 22.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23.试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试卷代号:201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教育简史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8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生产劳动社会生活2.《学记》 3.小篆 4.<论衡》鸿儒5.殿试 6.崇宁兴学7.朱熹 8.马礼逊学堂澳门9.容闳 10.学部 11.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2.《新教育大纲》《教育史ABC》13.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14.农民运动讲习所 15.做中学做中求进步16.徐特立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学校管理应该遵循的几个法则

学校管理应该遵循的几个法则 盘县普古中学张雄法则是指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用来解决各种问题、提升人际关系和与他人进行沟通等所用到的一系列准则,一般为前人总结出来无误的规律或方法等。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规律、规范、准则规则、方法、办法等。 学校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灵活多变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现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虽然在管理过程中形式万千,变幻多端,如果能遵循一些法则,管理就会另辟蹊径,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向大家简述管理中应该遵循的几个法则,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地剌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地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地温暖而又不致于被扎或扎伤对方。“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领导者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下属地尊重。与下属保持“适当”心理距离,避免在工作中丧失原则。领导与领导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应该遵循这一法则。双方保持亲密关系,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团结协作你,合作共赢。养成团队意识,形成团队精神。学会拱柴蓬火,抱团取暖,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下属,理解下属,关心下属,合理分工,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学校才会得以发展。离开下属,孤军奋战,往往将自己弄得片体鳞伤,甚至会自生自灭。没有领导,哪来的下属;没有下属,领导充其量就是一个摆设。作为学校领导,你不要有意无意地扎伤下属那颗热忱而又脆弱的心灵,你才不会被下属所作所为所扎伤。同事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尊重、支持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支持。生活、学习、工作中,互相关心,精诚合作,团结一致,事业才能榛榛日上。离开了对方,你什么也不是。作为同事,不要为了个人的一点私利,有意无意地扎伤同事那颗真诚而又团结的心灵,你才不会被同事那些离奇古怪的方式所扎伤。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一样。没有学生,更不会有教师这个职业;没有教师,学生更无从谈起。只有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做自己的朋友、自己孩子。发扬孩子的优点,包容孩子的缺点,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喜欢你,感激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能健康快乐成长。作为教师,你不要有意无意地去扎伤孩子那颗细小的柔弱的心灵,自己才不会被孩子的言行举止所扎伤。所以,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对方,另一方根本无法生存。只有遵循“刺猬”法则,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相关心,才能谋求发展,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才会从对方获得幸福,获得快乐。但是也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对方的痛苦之上,只有敞开心扉,坦诚相待,才不会扎伤对方。

班级安全教育管理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思想为指导,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确保万无一失”为目标,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二、工作目标 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为前提,提高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为目标,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全面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全面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本班学生的自我保护与危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 三、安全教育工作重点: 1、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强化安全工作法律意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工作,摸清隐患,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 3、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学生行为,防止学生做出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行为。 四、安全教育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健全监督制度,成立安全小组,由班长担任组长。 2、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制订落实安全措施。 3、明确规章,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实行责任制。 4、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持久地开展安全教育。 五、安全教育活动安排: 1、除每周随时注重安全教育外,将每月第一周定为安全教育周,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2、一次动员:利用班会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总动员活动,教师讲话以“安全教育”为主题。 3、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各班召开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4、开展板报宣传活动:班级内出一期以宣传“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 5、认真进行自查:本周组织一次安全自查、检查活动,消除安全隐患。 6、认真总结:总结安全教育经验,进一步检漏补缺,确保万无一失。 六、各月工作重点 9月份:对学生进行基础安全知识教育。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学生之间相互监督。 措施:1、制定工作计划并公布。2、宣传并进行安全教育。3、组建班干部,宣布其职责,实行轮换制度。 10月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爱校如家,从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抓起,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巩固9月份安全教育成果。 措施:1.升旗活动教育。2.谈话活动: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11月份:积极开展“我爱我班”的活动,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荣誉,争做一名合格、光荣的共青团员,开展季节安全教育教育。 措施:1、开展“我爱我班”活动。2、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使自己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12-1月份:组织学生互查互管保安全;提出期末阶段的学习计划,做好复习工作。措施:1、开展小组配对安全互管活动。2、复习动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