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地区人口GDP统计最新版

湖南地区人口GDP统计最新版

湖南地区人口GDP统计最新版
湖南地区人口GDP统计最新版

湖南全省现有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6个县级市、72个县)、34个市辖区,计122个县级行政建制。人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8、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9、年龄别性别比指相同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数之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某一年龄组女性人口数为10 0时所对应的相同年龄组的男性人口数。 10、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和女婴的对比比例关系。 11、虚岁年龄一般是出生后当年就算一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一岁。 12、确切年龄是从出生之日起至计算之日为止所经历的真实日数。 13、周岁年龄(实足年龄)是从出生时起至计算时为止共计经历的整年数。 14、少年人口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15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15、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16、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17、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的指标,能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 18、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以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表示。 19、文盲半文盲率是指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0、就学率是指某一时刻各级学校在学人数与相应年龄人数之百分比。 21、在业人口也称为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 22、非在业人口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 23、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 24、非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25、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6、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7、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城镇概念和统计人口口径相关

(一)中国市镇设置的标准 国务院在1955年公布了第一个确定城镇的标准,采用居民点的人口下限数量和职业构成两个要素相结合的办法。规定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即为城镇。工矿企业、铁路站、工商业中心、交通要口、中等以上学校、科学研究机关的所在地和职工住宅区等,常住人口虽然不足2000人,但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的地区;以及具有疗养条件,每年来疗养或休息的人数超过当地常住人口50%的疗养区均可列为城镇型居民区。城镇和城镇型居民区以外的地区列为乡村。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可以设市,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如果是重要工矿基地、省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规模较大的物资集散地或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确有必要时也可设市。市的近郊区无论它的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大小,一律视为城镇区。县级或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以及聚居2000人以上的城镇可设置镇的建制,少数民族地区标准从宽。 为了应付大跃进期间城镇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困难,1963年底国务院对上述标准作了较大的修改:①设镇的下限标准提高到居住人口3 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70%以上或聚居人口达2500~3 000人,非农业人口占85%以上;②缩小了市的郊区围,规定市镇人口中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一般不应超过20%;③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列入市的城镇人口,市区和郊区的农业人口不再作为城镇人口而列入乡村人口。 一次新的变动发生在1984年,这一年人民公社被撤销并恢复了乡作为县以下的乡村基层行政单位。同时规定在20000人以下的乡,假如乡政府所在地的居民点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①在2000人以上可以设镇。20000人以上的乡,假如乡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也可以设镇。简单地说,镇应该至少有2000以上的非农业人口和自理口粮常住人口聚居。实际上,现在有很多镇的非农业人口规模低于法定标准。 1986年设市标准也作了较大调整:①非农业人口6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市。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重要工矿科研基地、著名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虽不足以上标准,如确有必要,也可以设市。 ②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总人口50万以上的县,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榜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 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1 上海市1750 1230万 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 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 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 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 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 8区 3 粤1 广州市 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 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 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 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5 鄂1 武汉市960 570 120 1100(07非农业人口610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万07中心建成区面积5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服务人口 2020年为475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9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服务人口2010年为795万人)中心6区+洪山大部+东西湖

人口统计复习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全院素质教育选修课 《人口统计》复习题(2011.6) 一、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统计指标的计算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人口再生产? 3、什么是静止人口?它有哪些性质? 4、计算人口密度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不同? 6、普查工作分为哪几个阶段? 7、什么是性别构成?影响性别构成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8、什么是人口年龄构成?在国际上按人口年龄构成把人口划分为哪三种类型?区分年龄构成类型一般有哪几种方法? 9、什么是封闭人口和开放人口? 10、年龄中位数和平均年龄有什么不同? 11、对人口社会构成通常采用哪些标志进行研究? 二、现有某市2009年各年龄组妇女人数和生育人数资料: 要求计算:(1)各年龄组生育率;(2)育龄妇女总生育率;(3)总和生育率;(4)终身生育率。 注:计算结果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三、已知某地区育龄妇女生育率及生存率资料如下: 附:已知出生婴儿中女婴占48%。 要求据上述资料计算:(1)该地区育龄妇女的总生生育率;(2)该地区的粗人口再生产率;(3)该地区的净人口再生产率;(4)该地区的平均世代间隔年数;(5)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 注:计算结果中,平均世代间隔年数保留二位小数,其余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四、试推导人口增长加倍时间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平均每年人口增长速度为0.5%,1.5%和3.0%时的人口增长加倍时间。 五、某市1997年底有人口367万人,1998年全年出生56,826人,死亡23,063人,迁入10,958人。迁出4,721人。试计算该市1998年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 六、某地1996年各年龄组人口数资料如下表: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人口统计学题库 一、填空 1、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方面: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人口发展趋势。 2、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 3、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名称、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 4、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时间属性不同,可分为人口静态指标和人口动态指标。 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6、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指标族。 7、人口数具有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和确定的人口范畴等基本特点。 8、人口数按其反映的时间范围的不同,有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两种表现形式。 9、平均人口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的平均规模,是人口研究中最基础的 指标之一。1、按统计分析的目的不同,描述人口性别构成关系的基本指标有两种,即性比重和性别比 1、在我国计算年龄的口径基本上有周岁年龄、确切年龄和虚岁年种 1、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指标有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年龄众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和老化指数 1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体中的比重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个指标把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非在业人口 1、根据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种 1、死亡人数常以大写英文字表示。在统计死亡人数时,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构成,即可根死亡人口的性别、年龄和死亡原因等分别予以统计 、死亡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7.18、在死亡分析中常同时使用两类指标,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前者说明死亡的规模,后者说明死亡的速度和趋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19、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20、生命表是研究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生命过程的分析表,是分析人口生命过程的重要模型。 从生命表的结构看,生命表由7个基本元素组成:年龄;尚存人数;表上死亡人数;平均生存人数;死亡概率;平均生存人年数累计;平均预期寿命。 21、人口迁移必须包括下列三层意思:首先是常住地的改变,临时居住地点的变动只能叫人口流动;其次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动因,从而使人口迁移具有稳定性和永久性倾向,最后是越过特定的地城范围,在我国最小的迁移距离一般规定为乡、镇,在乡、镇内部的人口移动就不算迁移。 22、按人口迁移所跨越的行政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23、按人口迁移的经济地域划分,可分为城市间人口迁移、乡村间人口迁移和城乡间人口迁移三类。 24、按人口迁移的原因划分,有政治性迁移、经济性迁移和社会性迁移。 25、按人口迁移的意愿划分,可分为自愿性迁移和强制性迁移。 26、国际迁移指人口由一国移居到另一国,这不仅要经过原居住国有关机构的批准,还必须取得迁往国专门机构的准许。 2、国际迁移是当今世界较为广泛的现象,主要有国际移民、客籍劳工和国际难民等形式 2、按人口迁移居住的时间长短划分为永久性人口迁移和非永久性人口迁移,按人口迁移的数量划为个人或家庭迁移和群体性迁移等 2、迁移数的规模大小主要由迁人人口、迁出人口、净迁移人口及总迁移人口等指标来表明,这些标是反映人口迁移数的基本指标 3、流动人(FloatingPopulation实际上应包括两方面的人口,即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 3、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流动状况,可以通过人口流动数量、流向、构成和流动特点等指标来行描述和分析 3、婚姻状况一般分为已婚、离婚、丧偶、未婚种状态

人口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人口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1、计划生育率 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他说明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占出生人口总数的比重。这一指标反映计划内生育与计划外生育的关系。计算公式为: 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 计划生育率=──────────────×100% 期内出生人口总数 2、晚婚率 反映一定时期内(如季、年)100名初婚的男性或女性青年中,符合晚婚年龄的人数。 初婚人数中符合晚婚年龄的人数(男或女) 晚婚率= ──────────────────×100% 初婚人数(男或女) 这一指标是分别男、女性别计算的。因为两者晚婚年龄要求不同,所以有时可能出现按男、女分别计算的晚婚率指标不一致,有时男性高些,有时女性高些。按照我国有关规定,晚婚年龄男性为25岁,女性为23岁。 3、晚育率 按计划生育晚婚政策的规定,年满23岁初婚年内生育第一孩的妇女人数与年内生育第一孩的全部妇女人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符合晚育年龄妇女的全年生育数 晚育率=───────────────×100%

全年一胎出生人数 4、综合避孕率 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通常为年末)育龄妇女中采取各种避孕措施的人数占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率。以百分率表示。 已采取避孕措施人数 综合避孕率= ──────────×100% 育龄妇女总人数 5、独生子女领证率 它反映已生育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中,在孩子存活的情况下,决心不再生育第二个孩子所占的比重。即领取独生子女证的育龄妇女占该人口该年已婚育龄妇女比例。双胞胎及多胞胎不算独生子女。计算公式为: 育龄妇女中已生有一孩并已领 独生子女证人数 独生子女领证率=───────────────×100% 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6、性别比 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它是反映人口性别构成的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男性人口数 性别比= ───────×100 女性人口数 7、总和生育率 一定时期各年龄妇女生育率之和。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计算公式即:

统计学教案习题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第十五章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一、教学大纲要求 (一)掌握内容 1.医学人口统计常用统计指标的意义及用途 (1)人口数与人口构成常用指标:人口总数、性别比、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2)人口金字塔; (3)生育与计划生育常用指标:粗出生率、总生育率、终生生育率、总和生育率、自然增长率; (4)死亡统计常用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死因顺位。 2.疾病统计常用统计指标的意义及用途 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治愈率、生存率。 (二)熟悉内容 医学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的其它指标。 (三)了解内容 医学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的含义及其资料来源。 二、教学内容精要 (一)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的意义及其用途 1.人口数与人口构成常用指标 (1)人口数:人口数(population)又称人口总数,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特定时间点的人口数。通过一次人口普查,可得较好的人口数统计。根据我国的户籍登记,也可获得户籍人口数。在人口流动较多的情况下,还可按居住地来统计人口数。 (2)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计算男女性人口数之比,称为性别比或性比例。 性别比= 男性人数×100 (15-1) 女性人数 (3)老年人口系数: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说明人口老龄程度的指标,可作为划分人口类型的尺度。 65岁及以上人口数×100% (15-2)老年人口系数= 人口总数 (4)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指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划分人口类型的指标之一。 14岁及以下人口数×100% (15-3)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人口总数 2.人口金字塔

人口统计学题库

人口统计学题 一、填 、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个方面: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人口发展趋 、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 、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个基本要素:指标名称、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 、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时间属性不同,可分为人口静态指标和人口动态指标 、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指标族 、人口数具有确定的时、确定的地点和确定的人口范畴等基本特点 、人口数按其反映的时间范围的不同,有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两种表现形式 、平均人口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的平均规模,是人口研究中最基础 指标之一 1、按统计分析的目的不同,描述人口性别构成关系的基本指标有两种,即性比重和性别比 1、在我国计算年龄的口径基本上有周岁年龄、确切年龄和虚岁年种 1、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指标有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年龄众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和老化指数 13、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体中的比重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这4个指标把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14、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非在业人口。 15、根据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数3 种。1、死亡人数常以大写英文字表示。在统计死亡人数时,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构成,即可根死亡人口的性别、年龄和死亡原因等分别予以统计 1、死亡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 1、在死亡分析中常同时使用两类指标,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前者说明死亡的规模,后者说明死的速度和趋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 1、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技发展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2、生命表是研究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生命过程的分析表,是分析人口生命过程的重要模型 从生命表的结构看,生命表个基本元素组成年龄;尚存人数;表上死亡人数;平均生存人数死亡概率;平均生存人年数累计;平均预期寿命 2、人口迁移必须包括下列三层意思:首先是常住地的改变,临时居住地点的变动只能叫人口流动其次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动因从而使人口迁移具有稳定性和永久性倾向最后是越过特定的地城范围在我国最小的迁移距离一般规定为乡、镇,在乡、镇内部的人口移动就不算迁移 2、按人口迁移所跨越的行政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2、按人口迁移的经济地域划分,可分为城市间人口迁移、乡村间人口迁移和城乡间人口迁移三类 2、按人口迁移的原因划分,有政治性迁移、经济性迁移和社会性迁移 2、按人口迁移的意愿划分,可分为自愿性迁移和强制性迁移 2、国际迁移指人口由一国移居到另一国,这不仅要经过原居住国有关机构的批准,还必须取得迁国专门机构的准许2、国际迁移是当今世界较为广泛的现象,主要有国际移民、客籍劳工和国际难民等形式 2、按人口迁移居住的时间长短划分为永久性人口迁移和非永久性人口迁移,按人口迁移的数量划为个人或家庭迁移和群体性迁移等 2、迁移数的规模大小主要由迁人人口、迁出人口、净迁移人口及总迁移人口等指标来表明,这些标是反映人口迁移数的基本指标

人口统计常用指标解释

人口统计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人口数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年度统计的全国人口总数内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乡村人口是除上述人口以外的全部人口。 出生率(又称粗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出生人数与同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本资料中的出生率指年出生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出生人数指活产婴儿,即胎儿脱离母体时(不管怀孕月数),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年平均人数指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死亡率(又称粗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本资料中的死亡率指年死亡率,其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总抚养比也称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用于从人口角度反映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计算公式为:

其中:GDR为总抚养比; P0~14为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 P65+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 P15~64为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 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其中:ODR为老年人口抚养比; P65+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 P15~64为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 少年儿童抚养比也称少年儿童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以反映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少年儿童。计算公式为: 其中:CDR为少年儿童抚养比; P0~14为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 P15~64为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

人口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人口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第一节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 一、人口统计资料的基本类型 反映人口现象和人口过程的统计指标可以分成三种基本类型。 (一)调查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资料时进行人口统计的基础资料或原始资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日常工作的原始记录或登记中取得,如出生登记、死亡登记、婚姻登记、避孕节育措施登记等资料的搜集;二是通过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人口专题调查来搜集资料,如为深入研究生育率及其影响因素而进行的生育力调查,原始记录资料难以满足调查需要,必须组织专门调查来搜集资料。 (二)汇总统计资料 汇总统计资料是在原始记录或调查统计的原始资料基础上,经过整理、汇总、加工而取得的统计资料。各种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就是在原始资料基础上汇总编制出来的。 (三)分析统计资料 分析统计资料是对各种原始资料、汇总资料进行计算、分析而取得的统计数据。由于分析的目的、方法不同,对于

相同的原始资料、汇总资料可能会有不同的分析结果,所以在使用分析统计资料时,必须比较、鉴别、评估这些资料。 二、原始资料搜集的基本方式 (一)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指在规定时点上对一国或一地的全部人口进行全面的清点,并搜集有关资料的一种全面调查。 (二)人口经常性登记 人口经常性登记是指对人口出生、死亡、婚姻、迁移等事件进行连续、持久、强制的观察调查登记。是搜集人口数据资料的一种主要手段和方法。 (三)人口抽样调查 人口抽样调查是为某一特定研究目的,根据随即原则,对人口现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臭氧观察,并用样本调查结果对总体进行定量推断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四)其他调查方式 其他调查方式主要有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是搜集少数几个重点调查单位的资料说明总体情况的,如调查流入人口情况,可以重点调查城市区的流入人口情况,这些重点单位要在总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要有代表性。典型调查就是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总体单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便对总体特征及其规律有深刻地认识。如对后进村的解剖研究。

最新中国城市等级人口排名榜

最新中国城市等级人口排名榜 最新中国城市等级人口排名榜中国城市等级榜单 日前,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这是中国城市管理体系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设想进 行的一次重大调整。通知明确将全国城市重新划定为五类七等。旧标准中,人口超过100万就是“特大城市”,修改后的标准明显提高许多。城区人口在100万到500万之间的城市,在原来属于“特大城市”,而在新标准下则被分为 了四个等级。新标准公布之后,不少城市的等级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这与城市总人口有别。因而哪些城市属于什么等级,不同机构有分歧。目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都没有对外正式公布过权威的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名单,也有媒体简单将市辖区人口等同于“城区人口”,指中国有6个“超大城市”,16个“特大城市”,但这并不符合国务院关于城市人口标准的定义。根据文件,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 他区域。”换言之,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并不计入“城区”的范畴。目前,中国唯一按照这一口径公布城区人口数量的部门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每年住建部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是对各大城市城区人口最接近准确的统计。

超大城市数量为4个,即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上海是目前唯一一个城区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而北京也已逼近2000万大关。特大城市数量为6个,包括重庆、天津、武汉、成都、南京、沈阳,这六个城市都是区域性中心城市。有意思的是,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10大城市,除深圳外,正好是中国内地电话号码区号为3位数的9个城市。这10大城市,其行政级别都是副省级,包括4个直辖市、5个省会城市、1个计划单列城市。在权力序列中地位较高的城市资源集聚多,因而人口集聚能力明显超过其他城市。“Ⅰ型大城市,城区人口在300万到500万之间的“Ⅰ型大城市”有15个,其中有两个地级市,分别是江苏苏州和广东佛山。城区人口多少和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明显呈正相关,佛山和苏州正是全国范围内最早拥有地铁的两个地级市。 在25个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中,东部城市11个,占44%。西部、中部城市各5个,东北城市仅有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四个。“Ⅱ型大城市,城区人口在100万到300万之间的“Ⅱ型大城市”54个,行政级别明显低于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在这54个城市中,行政级别为副省级的只有厦门、宁波两个计划单列市,另有10个省会(首府)城市,还有42个地级市。除拉萨外,全国所有的省会(首府)城市人口均超过了100万。从总体来看,79个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东部地区39个,占到半数。东北10个,西部17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