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提纲

历史提纲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

一、中国远古人类

1.中国神话:女娲抟土造人;外国神话:上帝造人

2.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在此过程中,劳动其重要作用,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3.目前所知,我国境内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4.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北京人居住在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里。北京人的特点是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很像猿猴,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游居生活。

二、原始农耕文化

1.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是半坡遗址,距今8000年前后,位于黄河中下游的陕西西安。半坡人已经懂得种植粟、黍和蔬菜,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居住在半穴居式房屋里,会用纺轮制作麻布,会制造彩陶(鱼纹彩陶盆)。

2.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是河姆渡遗址,距今七八千年,位于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懂得渔猎,会制作陶器(猪纹黑陶钵)。

3.当时,南北方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4.导致两地地域文化不同的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三、中华民族的祖先

1.相传距今5000年前,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强大。

2.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为炎黄联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炎帝和黄帝后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四、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1.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首领:尧、舜、禹。

2.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禅让”

3.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的治水英雄:大禹。他治水的方法是:疏。

5.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这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1.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商朝,盘庚迁殷后,国力日益强盛。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商都郊外牧野与商激战,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鎬,史称西周。

4.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分封出去的诸侯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税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义务。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利起了重要作用。

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维护了西周统治等级制度,稳定了社会秩序。

6.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洛邑在镐京的东面,史称“东周”。

六、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代。

2.春秋时期一些较强大的诸侯国往往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以避免相互兼并,共同对付外族侵扰为理由,要求其他国家承认他们的霸主地位。

3.春秋五霸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春秋末期,长江流域的吴、越两国也北上争霸中原,

4.战国时代战国七雄并立存在: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诸侯们不再打“尊王攘夷”的旗号,各大国连年征战,互相兼并。

5.为增强国力,各国都招揽、任用贤能之士,实行社会改革。其中,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6.商鞅变法

(1)背景:①战国期间连年征战,是封建社会的开端。

②新兴的地主阶级企图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③秦孝公求贤。

④商鞅个人的才华。

(2)时间:公元前356年。

(3)目的:富国强兵

(4)内容: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其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编订户口,十家连坐)(5)结果: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

(6)意义:秦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也大大加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7)成功原因: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⑤商鞅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

⑥秦孝公的支持;

⑦行之有效的措施;

⑧商鞅有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无所畏惧的影响气概。

(8)车裂原因:变法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说明了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有反复曲折的过程。

(9)启示:①改革能富国强兵,因此要坚持改革;②人才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可靠保证,因此要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势不可挡。因此要有信心。

(10)商鞅的精神:创新精神

(11)商鞅采用历史进化论的观点,主张“以法治国”(“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7.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守李冰为整治岷江,在四川成都平原都江堰市境内主持修筑了一个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为“都江堰”。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约300万亩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八、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离混战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都城设在咸阳,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国家经济文化政治发展。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①创立皇帝制度。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丞相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他们都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2)文化上:丞相李斯受命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来往通用的是一种便于书写的字体——隶书。

(3)经济上:统一货币为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铜钱在我国通用了两千多年。

(4)交通上:为了加强地区间的联系,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几条驰道和直道;又规定车轮之间宽为六尺,统一车轨,通行全国。

(5)军事上:为了抗御匈奴,秦始皇还将战国时期在北边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历史上称“万里长城”。

3.评价秦始皇

(1)秦始皇是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2)主要功绩:①统一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状态,第一次实现全国大一统。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A.创立皇帝制度。B.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③统一文字(小篆,民间通行隶书)④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几条驰道和直道,贯穿全国;统一车轨。⑤为了抗御匈奴,连接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边疆地区,发展当地经济,为多民族统一国家和疆域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3)但他又是一位暴君。主要过失: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修建阿房宫、长城、秦始皇陵等,给人民带来繁重的劳役负担;③赋税沉重,刑法严酷,民不聊生。

4.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历史地看问题:要把历史人物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去看待;(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辩证分析: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其先进的一面,也要看到落后的一面。

九、秦的暴政

1.秦朝短时间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仅持续了15年)

2.(1)焚书坑儒:烧毁诸子百家书籍,活埋460儒生方士。(2)徭役繁重:阿房骊山穷奢极欲,长城脚下尸骨相连;(3)法律残酷:祖诛连坐,家邻牵连。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3.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农民起义。

4.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首创精神

5.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同时,刘邦率军攻入关中。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

十、“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1.秦亡之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设都城为长安,史称“西汉”。

2.休养生息

刘邦听从陆贾的意见,行仁义、重教化,力求给老百姓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

原因:(1)汉初经济萧条,恢复发展生产;(2)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

措施:(1)宣布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解除若干年徭役;因战乱而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平民;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卸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

(2)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作用:巩固西汉统治,推动经济发展,奠定强盛基础。

3.经过文帝、景帝将近40余年的整治,统治者“躬修俭节,思安百姓”,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文景之治”。

十一、统一国家的巩固

1.经过西汉前期的修养生息,到了汉武帝刘彻当政时期,人口增殖,经济富庶,国家强盛,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2.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1)北击匈奴: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在卫青和霍去病的统帅下,汉军取得了胜利,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边郡得以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2)开通河西走廊:汉武帝开通河西走廊,进行河西屯田。

(3)西南开边:武帝时,曾多次派人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接受朝廷的管辖。

(4)东北扩展:西汉打败了匈奴左部后,在东北设立了行政机构。

(5)出使西域: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经济与文化措施

(1)铸造钱币:公元前118年,武帝下令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这是我国货币制度史上的重要改革。(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国的货币铸造和发行权完全集中于中央政府)。

(2)兴修水利:西汉王朝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分别开凿了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3)重视经书:重视经书的重写,鼓励各地献书。

(4)兴办太学: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并在长安设太学。

4.年号是帝王用来记其在位年代的名号。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5.评价汉武帝

(1)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2)主要功绩:①军事上:北击匈奴: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在卫青和霍去病的统帅下,汉军取得了胜利,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边郡得以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②政治上:开通河西走廊:汉武帝开通河西走廊,进行河西屯田;西南开边:武帝时,曾多次派人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接受朝廷的管辖;东北扩展:西汉打败了匈奴左部后,在东北设立了行政机构;出使西域: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③经济上:铸造钱币,下令废除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兴修水利,下令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促进了紧急的发展。

④思想文化上:重视经书的重写,鼓励各地献书;兴办太学,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并在长安设太学。

(3)过失:汉武帝在位期间,连年征战,大兴土木,迷信鬼神,滥用苦力,国力耗损,激起多处农民起义。晚年能及时醒悟,纠正错误,使西汉转危为安。因此,司马光说他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

(4)汉武帝的精神:开拓创新;能自我反省、知错能改;刚毅坚定、百折不挠等。

1.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在西汉王朝灭亡后,利用农民起义重建了汉朝政权。因为建都于洛阳,在原都城长安的东面,历史上称为“东汉”。

2.光武中兴:光武初年,满目疮痍,刘秀以“柔术”治天下,决定重振朝纲。

(1)他先后9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掠杀奴婢。

(2)废除王莽时期的苟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3)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减少了庞大的行政开支。

(4)下令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5)注重文治:在洛阳建立多个皇家图书馆,扩大了太学的规模,并在各地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

意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政权,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在位期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光武中兴”。

3.东汉衰败

原因和表现:

(1)官僚、地主兼并土地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得不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2)著名的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

(3)大地主拥有私人武装(称“部曲”“家兵”)

(4)农民起义爆发(黄巾军大起义)

十三、汉朝的中外交流

1.张骞通西域

(1)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

史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使西汉与西域联系更加密切,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意义: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的精神:开拓创新;报效祖国;不畏艰险。

(2)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是中央统辖的开始,进一步促进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正式成为西汉版图。

(3)东汉:73年,窦固出击北匈奴,并于当年派遣班超出使西域。74年,东汉政府重建西域都护。班超在西域活动了30年,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奴役,西域和汉王朝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2.丝绸之路

(1)时间:西汉至隋唐

(2)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即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即古代罗马)。

(3)意义:①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②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③不仅是中外经济、商品的交流通道,还是中外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

(4)对今天的作用:①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②丝绸之路留下的许多遗产对研究古代文明和开发旅游具有重要价值。③有利于西部大开发。

3.佛教东传:(1)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时派使臣去西域求法,迎回天竺高僧,并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2)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①许多诗文词赋融入禅意,富有深刻哲理。②一些民间传说宣传扬善弃恶、扶贫济困;③寺院、佛塔装点江山,雕塑、壁画千姿百态,音乐、舞蹈超凡脱俗。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2.过程: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战胜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孙刘战胜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

3形成

.时间建立者都城国号史称

220年曹丕洛阳魏曹魏

221年刘备成都汉蜀汉

229年孙权建业吴孙吴

4.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原因: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是历史的进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不能等同于历史人物。)

5.地区经济的发展

(1)魏:196年,曹操在许一带屯田获得成功。第二年,曹操下令推广军屯和民屯。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是流亡农民有了安居之所。

(2)蜀: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成都平原为根据地,大力开展屯田,修浚都江堰,推广“木流牛马”,实行盐铁官营,七擒七纵孟获。奠定了天府之国,开发西南边疆,促进民族融合。(3)吴:江南开发,民族融合,230年,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

十六、南方经济的发展

1.政权分离:从三国鼎立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在长达370年的历史时段内,只有西晋短暂统一过37年,其余时间都处在多个政权分离、南北对峙的复杂政局之中。

东汉→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隋朝

(1)特点:政权分立,南北对峙

(2)六朝:孙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城均为今天的南京【建业,又称六朝古都】)(3)相对于北方,江淮以南社会比较安定,地区经济走出低谷,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2.人口大量南迁

(1)时间:东汉末年

(2)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大批人口为逃避战祸南迁。

(3)特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4)路线:西线进入巴蜀;东线进入江浙;中线进入两湖和江西地区。

(5)意义(作用):带来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刺激南方经济的增长。

3.江南经济的开发

(1)农业:①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农业经济区;②促进了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

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兴修水利、推广犁耕、粪肥精耕、引入北方小麦、实施稻麦两熟制、农产品商品化、多种经营——农副结合。

(2)手工业:丝织业的中心由北向南移,成为上升中的北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商业:建康、京口、吴郡、余杭等商业城市;广州、,鄮县等海外贸易港口城市。(4)海贸:东: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及南洋诸国;西:天竺、波斯、大秦。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追溯到六朝时期。

4.启示:(1)证据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2)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3)及时引进最先进的科技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十七、北方民族大融合

1.(1)北方政局: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隋朝

(2)特点:①政权分立(少数民族建立)。②民族交往、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融合是主流。

2.北魏的建立:386年,鲜卑族拓跋部

3.统一北方:439年

4.孝文帝改革

(1)背景:为了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况,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内容:冯太后:①政治上,集权中央;基层实行“三长制”;②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

(3)作用:促进北方经济恢复,促进北方社会进步,促进“胡汉融合”。

5.评价孝文帝

(1)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

(2)改革内容:冯太后:①政治上,集权中央;基层实行“三长制”;②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促进北方经济恢复,促进北方社会进步,促进“胡汉融合”。

(3)与商鞅变法的共同点:①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势不可挡;

②都是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改革;③都达到强兵的目的;④都取得成功。

典型例子: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等。

6.民族大融合

表现和特点:①生活方式上: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等。②政治上:孝文帝改革;南北互派使者。③经济上:南北互市。④北方融合和南方开发

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 (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 (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 (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是帮凶。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4.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一、化学教学的目的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 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 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 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根据教学的目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 1.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 能力。要选择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选编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 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培养他们的技能、能力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2.坚持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多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3.注意课程间的联系 选择教学内容应注意与自然、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间的联系。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八年级历史上册提纲汇总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1.中国近代史地开端是?原因是? 鸦片战争,中国地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鸦片战争地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地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内容:①破坏领土主权地是:割香港岛给英国。②加重人民负担地是:赔款2100万银元。 ③打开 中国门户,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地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④损坏关税主权地是: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地权利: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地权利。 5、1844年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6、鸦片战争地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地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 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地开端。 7、鸦片战争失败地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地落后。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地原因、主凶、帮凶、借口? 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主凶:英法 帮凶:美俄 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间、标志及经过: 爆发时间及标志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经过:1857年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3.《天津条约》地签订时间、签约国、内容? 1858年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内容: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地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4.《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地签约国及内容?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 内容: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地合法化。 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150万多万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地国家,割地最多地条约是《瑷珲条约》 6.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时间、内容? 1860年,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bu ,四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7.第二次鸦片战争地影响是什么? ① 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②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③中国地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8.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根本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地启示?怎样才能避免历史重演? 原因:社会制度地落后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怎样避免: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个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洪秀全金田起义地原因、准备、时间、建号及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地措施? 1.原因:清政府地统治危机;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地矛盾日益尖锐。 2.准备:1843年,洪秀全等人创立拜上帝会。 3.开始:1851年洪秀全发动地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4.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地措施:①洪秀全称天王。②永安分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二、定都天京 1、时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2、巩固统治地措施:①对内措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评价:在小生产地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②对外措施:北伐和西征(北伐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地时间:1856年。 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后期维持统治举措:①任用洪仁干和提拨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②颁布洪仁玕地《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但未能付诸实践。) 3、运动失败时间、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4、太平天国运动地评价: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地一次农民战争,但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实地革命纲领,无法克制领导集团地腐败和长期团结,最终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朝地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5、失败地原因:1.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地局限性。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地联合镇压。 第二单元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地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地背景?根本目地是什么?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目地: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洋务运动地时间?代表人物?口号? 性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代表人物: 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性质 :清朝统治者地自救运动 3、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有哪些?陆军措施是什么?成立哪三支海军?成立什么机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当代社会中,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基础知识是指: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 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运用数学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并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问题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能够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能够由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能够在基本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能够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初中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指: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初中数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是指: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 根据上述教学目的,应当精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代数、几何中最基本最有用的部分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份量要适中,要留有余地,在理论要求和习题难度方面,应当适当。“六·三”制初中与“五·四”制初中的教学内容在基本要求上相同。两种学制的毕业班级,都可以根据各地的需要,选学一些应用方面(例如数学在储蓄、税收方面的应用)的知识或适当加宽加深的内容(例如概率初步知识)。 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处理好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数与形的结合,初中内容与小学内容的衔接;还要注意与物理、化学等邻近学科的配合。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探究性活动。“五·四”制初中可以在一年级只安排代数,二年级至四年级同时安排代数和几何;“六·三”制初中可以在一年级上学期安排代数,一年级下学期至三年级同时安排代数和几何。农村初级中学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代数和几何的数学。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面向全体学生。 大纲中规定的必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是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并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应根据基本要求和通过选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各种不同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二)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以及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八年级历史上问答题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上历史问答题复习提纲 1、从1840年到1900年,先后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的侵略战争有哪些? 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阿古柏侵略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答: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 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答: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4、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简要说出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答: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5、从清朝晚期到中华民国初期,中国人进行近代化探索的重大事件先后有哪些? 答: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6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答: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主观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起来。但是它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7、维新志士谭嗣同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答:“贼”指的是清政府中阻挠维新变法的顽固派;因为实权掌握在顽固派手里,所以觉得“无力回天”;他愿意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所以说自己“死得其所”。 8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答: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新文化运动怎样兴起?如何发展?它具有哪些进步作用和缺陷?答:兴起: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汇编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又称旧石器,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靠采集、渔猎为生)。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人类已经定居,靠农业为生,出现制陶业)。 2、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约7000年,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3、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距今大约_6000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粟__,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彩陶)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们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 始人)。 2.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 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黄帝和炎帝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尧舜禹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前),部落联盟首领实行民主推举产生,称为“禅让制”。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都阳城(登封)。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

中国历史第一册1

中国历史第一册复习 一识记 1、已知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发现于非洲的,距今万年。从猿到人的演变过 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远古人类是,距今万年。 3、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的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会使用火。会使用人工 火的远古居民是人。 4、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流域,会种植,建造式房屋;半坡居民生活在流 域,会种植和,建造式房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5、华夏族的祖先是和。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原始时代由公众推举,首领让 贤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 6、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它的建立者是,建立时间是公元前年;王位 世袭制的建立者是,它使“公天下”变为“”。 7、公元前1600年起兵灭夏,建立商朝的是,公元前1300年迁殷,稳定了统治。 8、公元前1046年起兵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定都。 9、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制,为了使王位和诸侯位置顺利继承又实行制。 10、公元前771年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 迁到,东周开始。 11、我国最早的文字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朝开始。 12、我国发现的世界最大青铜器是。被称为青铜时代的是三朝。 13、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时期。 14、春秋五霸是指、、楚庄王、吴王阖闾、。第一个霸主是, 最后一个霸主是。 15、战国七雄是指、、、、、、。(识图) 16、铁农具和牛耕都出现于时期,在时期推广使用。 17、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是,战国时期最成功的变法是。他是 在的支持下实施了变法。 18、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它由主持修建,它使成为“天 府之国”。 19、今天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而设,他是战国时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代 表作品是《》,用的体裁是。这是我国第一部抒情长诗。 20、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钟鼓乐器是湖北随县出土的。舜作《》,优美动听。 2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时期国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他还整理了我国 第一部诗歌总集《》,编订了鲁国编年体史书《》。他的言行被其弟子整理成《》一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2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时期国人。他的思想被收集在《》一书中。 23、孙武是春秋时期家代表人物,著有《》一书。 24、战国时期,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的局面。(1)儒家的 代表人物是,他主张,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反对兼并战争;(2)墨家创始人是,主要思想主张是“”,提倡节俭,反对不义战争;(3)道家代表人物是,主张一切顺其自然,乐天安命。(4)法家代表人物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签订时间战争、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南京条约》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 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 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 岸。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俄、德、美、日、 法、意、奥、比利时、 荷兰、西班牙11个 国家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 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 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 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doc

国家课程计划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 一、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课程方案》由《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和小学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九科,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俄语、日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十五科(共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组成。现将《课程计划》和二十四科的教学大纲(试用)印发给你们,自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二、《课程方案》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要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部、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后的《课程计划》报我委备案。学校要严格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课程计划》。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的学校,确需改动课程计划的,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四、各地全日制小学的起始年级,从1 9 9 3年秋季开学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全日制初级中学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本《课程方案》的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决定。有条件的可以在1 9 9 3年秋季与小学同时实施本《课程方案》。 五、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必须认真做好实施《课程方案》前的校长、教师培训等准备工作。各地师范院校和 教育学院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使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培训工作。 六、实施本《课程方案》要同时使用根据《课程方案》编写的教材。有关教材的选用工作,我委将另行发文指导。 七、实施《课程方案》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件重要工作,各地应注意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各地要将实施过程中的情况、问题和经验,及时告我委基础教育司。 附件: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二十四科教学大纲(试用)(略)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是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 本课程计划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

2019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必备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必备知识点总结 1.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的朝代是:___隋朝____。 2、隋朝开通运河的目的是:____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____“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_大运河__ 3、唐太宗_____“贞观之治”_;“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描绘的盛世局面是:__开元盛世_;统治者是:唐玄宗_ 4.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隋亡教训,重视民众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合并州县)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④扩充国学,完善科举⑤开明民族政策、开放对外政策。 5.唐朝时期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6.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时;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了和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 7.科举制的影响有:①改善用人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②促进教育和文学事业的发展③对后世和世界影响深远④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8.唐朝的对外政策:_开放_;唐朝的民族政策:_开明_ 9.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和史实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 ①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置最高行政军事机构,加强管辖。 ②唐与吐蕃和亲的表现: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10.唐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高僧是:_鉴真_;前往天竺求取佛经学习外来文化的是:_玄奘,他还将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级新疆的重要典籍。 11.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12.唐朝时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E.郡国并行制 F.行省制 G.军机处 主题全面分析和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核心整合] 1.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主要矛盾 (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2)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

断削弱。 3.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4.演变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特点 (1)皇权至上。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4)宣扬“君权神授”。 (5)文化专制。 (6)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6.影响 (1)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2)但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即时演练]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给事中可以驳回诏书,反映了门下省的职能,故选A 项。宋朝枢密院主管军政,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中国历史第三册

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输入的危害:1.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2、严重摧残了人们的体质;3、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禁烟措施:1、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2、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爆发:1840年6月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抗争:1、关天培虎门之战2、陈化成吴淞之战3、三元里人民抗英 结果:清政府失败,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割香港岛给英国,3、赔款2100万银元,4、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其中,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我国的关税主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44年,美国和法国分别同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2、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 时间:1856—1860年(咸丰帝在位) 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1858年,俄美英法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内容:1、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其中,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破坏了我国的内河航运权。 1858年英法同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罪行: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割占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内容:1、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doc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 之最"历史知识点归纳 1、 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云南元谋人。 2、 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北京人;最早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3、 4、 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西亚约旦河谷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是蛋壳黑陶杯。 保存规模庞大、最完整的古印度遗址是摩亨佐?达罗。 6、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 7、 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8、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从商朝开始的。 9、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国家)是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王朝(封 建国家)是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 天;中国第一位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是妇妊;中国织布业祖师是黄道婆 10、《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制订并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对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 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11、 13、 14查理成为查理曼帝国第一个皇帝。 12、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战国时期各国都进行了变法,其中影响最大、进行也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西域地区正 式归入西汉版图。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元朝入。 “滇王之印”是滇池地区隶属中央的最早物证。 16、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是隋朝首创,唐朝时进一步完善。 17、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元朝时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18、 《史记》作者西汉的司马迁,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9、 世界最早纸币是“交子”,出现在北宋四川地区;元朝在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 20、 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枚商标。 21、 北宋东京建立了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南宋临安的消防组织和措施,在当时世界 上所有城市中是最完善的。 22、 23、 24、 元朝时泉州澄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港。 中国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是《吉尔伽美什》。 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大约一万年左右就出现了早期的农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技术和制瓷技术的国家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经兴盛一时,其主要出口的物品是:丝绸、 瓷器 27、 古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出行时跟随的12名扈从肩上扛着象征权力的棍束和斧头,叫做“法西斯”。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故乡,“哲学” 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原意是“热爱智慧”。 28、 到2世纪堕与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到8世纪,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 大洲的大帝国。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化之根. 宋元时,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造纸术是东汉) 著名的元杂剧家关汉魁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 唐朝的长安、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都会。 列举中国古代几项首创的政治制度: 29、 30 、 31、 K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笔记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