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词鉴赏2018 教师版

古诗词鉴赏2018 教师版

古诗词鉴赏

了解古诗的分类。

按题材,古诗可分为:送别诗、思乡诗、咏史诗、抒怀诗、爱国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按体裁,古诗可分为:古体诗(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六朝文人诗、杂体诗、古风等)、近体诗(律诗、绝句)。

2、鉴赏古诗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对古诗的语言特色进行赏析。

古诗的语言特色主要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等。

②对古诗的情感特色进行赏析。

古诗的情感特色主要有:寄情山水、喜爱自然、归隐田园、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离愁别恨、思亲念友、边关思乡等。

③对古诗的意境特色进行赏析。

古诗的意境特色主要有:清新淡雅、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对古诗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②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

③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象征、对比、衬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以静写动、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4、把握诗词情感

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如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

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文天祥《过零丁洋》杜甫《春望》

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⑥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⑦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矿天低树,江清月

近人。)温庭钧《商山早行》

②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

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恬淡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⑴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派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报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济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⑶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序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⑷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倾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5、诗词常见意象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

竹——气节、积极向上菊——隐逸、高洁、脱俗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柳——送别、留恋、伤感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地位的卑微

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音信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历史的发展趋势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思归

小雨——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荡涤污秽的力量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狂风——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天晴——欢愉、光明云——游子、漂泊

石灰——节操、纯洁白——纯洁、无瑕、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沉静

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

英雄——追慕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的感叹

乡村——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月——望月怀人、思乡。

菊——象征着隐逸的风度、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梅——凌霜傲雪,品格高洁。兰——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

莲——“莲”与“怜”同音,故常以“莲”表达爱情。超凡脱俗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也以此表达幽深的乡思。

鹧鸪——象征着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

寒蝉——悲凉的象征,既引发思乡之情,又触动离愁别绪。

柳——与‘留’谐音。送别,思念,惜别怀人。

燕——在古诗词中意象非常丰富。(1)表现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2)爱情的象征以及对情人的思念。(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

孤灯——羁旅凄凉,思乡怀人。船——往往是漂泊的代名词。

夕阳——苍茫,衰暮,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悲叹。

猿——孤寂、愁苦的象征。阑(栏)干——这一意象在宋词中很多,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它往往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而且指向相对稳定明显。

四川中考对诗歌鉴赏部分的考查主要以宋词和唐诗居多,内容涉及送别、写景、咏物、抒怀等多方面。考查的知识点有:1、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赏析写法;3、品析意境,描绘画面。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以考查对古诗词内容、情感、写作技法的把握为主,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表述能力。

考点一:把握内容

【方法指导】

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考点二:体会情感

【方法指导】

(1)结合背景,把握诗歌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是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二是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阅读古代诗歌,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感情。诗人常把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运用古籍中的趣闻轶事、寓言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描写……的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考点三:赏析技法

【方法指导】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写作方法包括:

1.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咏史抒怀等。2.描写手法:对景物、动作、心态等的描绘,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象征、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3.修辞手法:比喻、起兴、借代、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对比、用典、对偶、互文、双关、

顶针、设问、反问、反复等。

4.表现手法:烘托、渲染、抑扬、以小见大。

体会古诗词的写作方法要从诗词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找出全篇诗词所用的写作方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手法,表达了(表现了、形象地写出了)……。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中考常考点,其作用主要有:一是提供特定的环境;二是营造氛围,起到烘托的作用;三是衬托人物的心境,表达思想感情;四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用在叙事类文章中);五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六是在一些诗歌中含有起兴的作用,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

考点四:品味语言

【方法指导】

(1)抓关键词,主要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等进行品味赏析。

(2)结合诗句的意象,通过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进行品味赏析。

(3)通过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观点或表明的志向等进行赏析。

(4)通过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赏析。

考点五:描绘画面

【方法指导】

(1)正确理解诗词大意,找全景物,添加修饰语,写明句意。

(2)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以及关键词,展开合理地联想和想象,描写描绘不是解释说明,需要添加适当的细节描写。

(3)可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使语言更形象、生动,增添语言的描写性。,

考点六:体会意境

【方法指导】

(1)紧扣“诗(词)眼”。做题时要善于抓住并体会这些“诗(词)眼”,就能由点及面地去理解作者心中那丰富的意境。

(2)善于联想与想象。只有发挥联想与想象,才能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为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

(3)抓住意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

(4)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真题演练】

(2017·扬州中考)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1)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答案:(1)在清澈的泉水上面,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春风习习,绿杨飞舞在岸边垂杨巨石只畔,不时飘拂高高举起的酒杯。

(2)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

译文:可爱的巨石大如席,下面濒临泉水。垂杨拂拂临泉举杯,是多么高雅的情趣。

(2017·镇江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共6分)

送万巨①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①万巨:人名。

6.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1分)

7.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2分)

8.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3分)

答案:6.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中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把握。完成的前提是把握“难堪”可解释为①不能忍受;②发窘;为难。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应解释为“不能忍受”。

7.无风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了诗歌中借景抒情的手法。送别友人,诗人的内心是伤感、无奈的,而诗人为了衬托出这种心情,借用了第二联中的“无风”“不雨”。

8.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或“对友人的留恋”)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具体把握。完成时,根据分值,可判断为答案有三点。分别可从诗歌中的“留君”“愁”“望断”进行思考。

(2017·江西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答案:D

解析:D颔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缫丝声,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

程。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答案:C

解析:C诗人描写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缫丝来开拓诗歌的意境。因此,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是不准确的。

(2017·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6分)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②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8.⑴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3分)

⑵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⑴“东更东”:东面还要往东。运用叠词,强调了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

⑵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

(2017·德州中考)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後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裳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1)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共3分

(2)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共3分

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2017·东营中考)

盆池杜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注:“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2 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 分)

答案:8.答案:情感: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思想:超尘脱俗(或淡泊宁静,或天人合一)评分:答出情感或思想中的一种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总分相承,层次井然。先写凿池,灌水,映天,然后再写天空中的白云,明月,依序而进。第二句是总写,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分写,条理清晰,颇具章法。写法一:借助鲜明意象,创造幽淡境界。以碧绿之“苔”、蔚蓝之“天”、雪白之“云”、清澈之“月”这些淡雅纯净的意象,营造出淡泊雅静之境,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心契自然的思想情怀。写法二:融情于景。诗人将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之情,融于对盆池景物描写之中。写法三:借景寄志。诗人将超尘脱俗的襟怀(或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或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寄寓在对盆池的描写之中。语言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示例一,如“偷”字,将池水映现天空想象成盆池把一片天空偷纳自己怀中,可谓奇思妙想,自出机杼。示例二,如“生”“落”两字,化静为动,平中见奇,情趣盎然,将盆池景色写得栩栩如生,表现诗人对盆池景色的喜爱之情。语言二:巧用修辞。示例,“白云生镜里”,把盆池比喻成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倒映入池如同从镜中浮出的景象。评分:答对得 2 分,共 2 分。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何一个方面答题均可;其中写法、语言答出其中的一个角度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017·济宁中考)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4分)

送别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分)

(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2分)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腾,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描述场景1分,概括特点1分)(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宁静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景1分,情1分

(2017·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采用以动衬静(对比)手法,突出了环境清幽(寂静)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答案:(1)以动衬静(对比)、清幽(寂静).

(2)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感;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译文:

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2017·兰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湍上急流、的金城美景。

(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答案:

(1)积水连山,城头残月。

(2)C。

译文:

在北楼上往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着连绵的山峰,那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湍濑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垂下钓竿我不由十分羡慕姜太公的际遇,当我深刻地领会到人事变化的规律时,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达世事的老翁。想知道边陲地带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事,但知道如今回荡在那边陲上空的还是一片羌笛的哀怨之声。

(2017·庆阳中考)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B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B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译文:窸窣飘零的透着微黄的叶子,纷纷飘落在词人的归路上。那晓风吹动,西天残月,某一个地方,同是弯弯的新月和初秋的寒风,牵挂的人,你还好吗?秋雨被西风吹散,就像我的一半心思,也被西风吹走了,也随远方的人儿。

(2017·长沙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题至第11题。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西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0. 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分)

11. 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0.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评分说明:只要写出了此两者就给2分)。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意思相近便可。) (2分)

11. 拟人: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 (2分)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 (2分)

(2017·株洲中考)论诗(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25.(1)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2分)

(2)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忧国伤时。(2分)

(2)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2分)对比鲜明,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2分)

(说明:理解了三四句中的比喻得2分,理解了作者对两类诗歌对比鲜明的情感态度得2分)(2017·无锡中考)

菩萨蛮①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

种名贵的熏香。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2分)

(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分)

答案:(1)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作铺垫)。(2)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完成时,根据题意,应抓住题干中的“微寒”一词,所以应从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人手。(2)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应思考为什么酒拳消,同时,注意题干中的“哪些”以及此题的分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