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委托单位: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编制单位:江苏省环科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二О一八年八月

目录

1 任务由来与规划概述 (1)

1.1任务由来 (1)

1.2 规划概述 (2)

2 开发现状与区域环境质量 (6)

2.1 开发现状 (6)

2.2 区域环境质量 (6)

3评价结论 (8)

3.1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8)

3.2公众参与 (9)

3.3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 (10)

3.4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与优化发展建议 (10)

4 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3)

4.1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3)

4.2 产业环境准入 (14)

5 环境管理与跟踪评价计划 (16)

5.1 环境管理规划方案 (16)

5.2 对入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16)

5.3跟踪评价 (16)

1 任务由来与规划概述

1.1任务由来

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苏州市古城区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北侧,原名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简称“开发区”),2002年1月18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苏政复[2002]6号),开发区启动区规划面积4.36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开发区南北向一号路,西至205省道,南至阳澄湖东路,北至新蠡太路。开发区一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1.7 km2(含启动区4.36 km2),规划主要发展电子设备、机械、金属制品等一、二类产业,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发研究,开发区一期区域环评于2004年12月通过江苏省环保厅审批(苏环管〔2004〕266号)。2006年8月,经国土资源部重新核定(2006年第20号公告),开发区规划面积213公顷,四至范围为:东至澄阳路,南至蠡塘河,西至相城大道,北至南河泾、小河、太阳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一期11.7km2基本开发完毕,随着苏州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进程,相城经济开发区果断调整澄阳区域发展战略,同时考虑对阳澄湖的保护,实施“退二进三”,推进工业企业“腾笼换鸟”,2007年,相城经济开发区在开发区一期的西北部进行了二期规划,规划面积33 km2(不含漕湖水面),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型材料和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开发区二期区域环评于2008年12月通过省环保厅审批(苏环管[2008] 331号)。

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同意江苏相城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办函[2014]87号),规划面积仍为2.13km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江苏相城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国办函[2014]87号)要求,开发区应建设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发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开发区东靠碧波荡漾的阳澄湖,北倚风光秀丽的漕湖,区域交通便利、风光秀美,自然资源、景观资源丰富多样,三产发展基础良好,开发区拟充分发挥既有发展格局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方针,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承接重大产业项目为重点,以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此,开发区委托苏州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针对开发区管辖范围约90.06km2区域(其中,澄阳片区10.27km2,环漕湖片区79.79km2)编制了《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7-2030)》,将开发区建设成为社会和谐,创新增长,城乡协调,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片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国家和江苏省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开发区的发展,避免企业无序引进,环保措施不合理,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委托江苏省环科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开发区新一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本轮规划进行方案影响识别与分析,设置不同情景预测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重点关注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全面综合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与可持续性,以当地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接受委托后,在开发区管委会以及相城区环保局、相城区环境监测站的大力协助下,在充分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7-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次现状评价中重点对已获江苏省环保厅环评批复的开发区一期(澄阳片区)、开发区二期(漕湖片区)进行回顾分析。

1.2 规划概述

(1)规划范围

相城经济开发区的管辖范围,总面积约90.06平方公里,其中:澄阳片区北到太阳路,东到227省道,西到相城大道,南到阳澄湖东路,面积10.27平方公里;环漕湖片区(包含北桥街道、漕湖街道)北到常熟辛庄南边界,东到元和塘-苏泾路、西到苏锡边界-望虞河,南到太东路,面积79.79平方公里。

(2)规划时段

近期2017-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3)发展定位及发展目标

片区定位:相城经济开发区依托苏相合作区的示范平台优势,构建立足长三角经济圈、辐射全国的高端产业之区;体现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环湖生态之区;促进创新型增长、建设宜居家园的和谐幸福之区。

规划总目标: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承接重大产业项目为重点,以与产业发

展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充分发挥”产业升级合作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强工业、重创新、优人居、惠民生”四大战略,将片区建设成为社会和谐,创新增长,城乡协调,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片区。

(4)人口规模

到2020年,规划区总人口约22.5万人,其中澄阳片区8.5万人,城镇化水平100%;环漕湖片区14万人,城镇化水平78.6%。

到2030年,规划区总人口约33.4万人,其中澄阳片区11.4万人,城镇化水平100%;环漕湖片区22万人,城镇化水平97.7%。

(5)功能布局

澄阳片区以安元路为界,规划形成“南北两片”的空间布局结构,环漕湖片区规划形成“一廊六片”的空间布局结构,其中冶长泾以南为苏相合作区范围。

(6)土地利用规划

开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9006.02hm2,近、远期规划建设用地分别为3130.84hm2、3808.77hm2,约占规划总用地的34.76%、42.29%。用地规划图见图1、图2。

图1 澄阳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2 环漕湖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7)基础设施规划

①交通规划

开发区交通方式以区域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航道为主的对外交通体系,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②给水工程规划

开发区规划范围以太湖为水源实施区域供水。根据《苏州市城市供水专项规划》,开发区远期用水继续以太湖为水源,以相城水厂(规划规模70万m3/日)供水为主,开发区远期用水量为20万m3/d,占相城水厂规划规模的28.6%,水量可满足开发区的供水需求。

③污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实行雨污分流制,废水分片区接入相应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根据《苏州市相城区污水专项规划》,澄阳片区污水排入相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12万m3/d,服务范围为元和街道。根据《苏州市相城区漕湖北桥片区污水专项规划》,环漕湖片区内设有污水处理厂2座,绕城高速公路以北地块的污水排入北桥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5万m3/d;绕城高速公路以南地块的污水排入漕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9万m3/d。庄基工业废水处理厂和灵峰工业废水处理厂规划不再保留使用。

④雨水工程规划

充分利用地形、水系进行合理分区,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保证雨水管道沿最短路线、较小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内河,在汛期通过排涝泵调节内河水位,保证排水通畅。

⑤供热工程规划

根据《相城区供热管网规划》,开发区内不布置热源厂。澄阳片区由望亭电厂向蠡口热电供热,蠡口热电作为供热站向片区内热用户提供集中供热,主干管道由太阳路及登云港接蠡口供热站。环漕湖片区取消灵峰供热站,南部由江南化纤热电厂提供供热,北部由望亭电厂向惠龙热电供热,惠龙热电作为供热站向片区内热用户提供集中供热,区域热力干管沿苏虞张公路、绕城高速、京沪高速铁路和望虞河敷设。

⑥燃气工程规划

根据《相城区燃气专业规划》,开发区远期将使用天然气,气源为“西气东输”天然气通过苏州第二门站(东桥门站)及相城高中压调压计量站供气。

⑦环卫工程规划

生活垃圾的收集采用垃圾袋装化收集方式,运输工具采用压缩式垃圾运输;商业垃圾在现场进行组织,以促进再循环,其废料和生活垃圾一样收集;建筑垃圾应由部门成立专门管理小组,统一管理,统一收运利用;医院垃圾须装入医院专用的密封袋中,禁止混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作焚烧或消毒处理;工业垃圾由环保部门统一管理;餐饮垃圾、大件垃圾由环保部门统一收运。所有垃圾由苏州市垃圾处理填埋场处理。

开发区内现有危废处置单位为苏州市荣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8)环境保护规划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城镇环境空气优良以上天数比例达到 95%,降水PH 值年平均值不小于5,酸雨频率不大于40%。

水环境:永昌泾、漕湖、望虞河和冶长泾远期应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III类水环境标准,其余内河远期均应达到IV类水环境标准。生活污水收集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声环境:声环境质量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一类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不高于55dB(A),夜间不高于45dB(A);二类区昼间不高于60dB(A),夜间不高于50dB(A);三类区昼间不高于65dB(A),夜间不高于55dB(A);四a 类区昼间不高于70dB(A),夜间不高于55dB(A),四b 类区昼间不高于70dB(A),夜间不高于60dB(A)。

(9)生态建设规划

将规划区划分为生态红线区、生态保育区、生态缓冲区和生态建设区。

生态红线区:根据《相城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开发区内涉及4处生态红线区域。澄阳片区227省道以西属于阳澄湖(相城区)重要湿地,环漕湖片区涉及鹅真荡(相城区)重要湿地、漕湖重要湿地以及望虞河(相城区)清水通道维护区3处生态红线区域。生态红线区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实行差别化的管控措施,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

生态保育区:包括农田、河湖水面等。生态保育区范围内禁止进行有损生态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区内已有的建设用地应逐步迁出,并加强生态修复。强化绿化建设,优化

绿化结构,增强生态自我平衡与修复能力,保障区域整体生态安全。

生态缓冲区:包括交通干线廊道、农村居民点、城镇绿地、防护绿地等。生态缓冲区的开发和占用应在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进行,严禁城镇无序发展,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生态建设区:包括城镇建设控制区。生态建设区依据发展需要,强化主体功能,优化配置组合,营造优良舒适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公共绿地,稳定区域生态功能,形成绿地资源局部集中、区域均衡的合理布局。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强调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间的融合与空间协调。充分考虑将来环境保护的要求,依靠若干环境骨干基础工程,保证区域环境质量的稳定与改善。

2 开发现状与区域环境质量

2.1 开发现状

用地现状:澄阳片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已达到规划中期(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占规划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面积的、99.2%;环漕湖片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已超出规划中期(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占规划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面积的85.4%,整个区域开发强度较高,水域和农林用地主要分布在环漕湖片区。

2017年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76.8亿元,工业增加值83.39亿元,一产1.09亿元,二产119.95亿元,三产55.77亿元。2017年现状三产比例为0.62:67.84:31.54,依然以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目前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16家,以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纺织印染等行业为主。目前,开发区253家重点企业共350个项目,其中268个已建项目,76个在建项目,1个试生产项目,1个拟建项目,停产或未建项目4个。环评执行率99.7%,“三同时”验收率为86.6%。

2.2 区域环境质量

⑴大气环境质量

开发区所在区域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基本污染物中NO

2和PM

2.5

存在超标现

象,本次评价补充监测的特征污染物均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⑵地表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监测结果表明:区内各内河水质尚不能完全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具体为溶解氧指标在多个监测断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以及重金属因子镍和锑在十字港河、北灵河部分断面超标。根据开发区内国控、省控断面2014-2017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望虞河水质整体较好,历年平均监测数据基本可以达到水质要求,其中氨氮浓度有持续下降趋势;元和塘水质2015年以前存在氨氮、总磷超标现象,2016年至今水质有所好转。

⑶其他

区域声环境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均可达到相应的功能区标准要求。地下水除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满足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Ⅲ类标准,6个点位的细菌总数均能满足Ⅳ类标准,6个点位总大肠菌群满足Ⅳ类标准,2个点位细菌总数、2个点位总大肠菌群满足Ⅴ类标准。评价区域内各土壤监测点铬含量均超过筛选值,S6点位处超出管制值,其余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相应标准。区内主要纳污河道各监测断面底泥中均有部分重金属浓度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的筛选值限值,其中庄基污水厂排口下游500m处超标最为严重(铜、镉、锌),但各测点重金属浓度均未超过风险管制值。

3评价结论

3.1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开发区近,远期新增排放的SO

2、PM

10

、CO、氟化物、氨、苯、苯乙烯、丙酮、丙烯

腈、二甲苯、二硫化碳、甲苯、甲醇、甲醛、硫化氢、硫酸雾、氯化氢、TVOC等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环境质量标准,不会造成区域大气环

境功能降低。NO

2和PM

2.5

由于现状浓度超标,所以叠加现状后的日均和年均浓度不能满

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⑵水环境影响预测

水环境影响预测相城经济开发区在规划活动实施后,分析规划近期和规划远期污水排放对相应敏感目标及考核断面的水质影响,从而综合分析开发区规划建设对区域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经预测:开发区规划实施后,根据园区产业发展计划,工业污水总量减少,园区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总量增加,园区污水厂规划期提标改造后,总的污染物入河量减少。通过水质预测,除位于漕湖污水厂排口下游附近的黄埭塘考核断面和位于城区污水厂排口下游的元和塘陆慕中桥断面在规划近期水质略有升高外,但仍满足地表水水质保护目标,其余开发区内重要河流及入阳澄湖控制断面水质预测结果均为改善。

⑶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开发区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饮用水源等敏感目标,居民饮用水源均来自太湖,无工业企业开采利用地下水。经预测,高浓度的污染物事故状态无防护措施条件下,主要对废水排放处周边小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会产生一定影响,20年内对周边地下水影响范围较小,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到规划期末,开发区内农林用地面积将略有增加,绿化与广场用地占比有明显提高,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随着规划的实施以及“退二进三”的开展,大量三类工业用地退出开发区;但同时漕湖以南地区范围内将进行重点开发建设,这些开发活动对区内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太湖流域水生生态有一定不利影响,通过点线面的绿地系统建设、河道水系综合整治、漕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措施,可

以使陆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区域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人居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

3.2公众参与

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 号)等要求,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已经进行了一次公示,公示截图见图3。

图3 一次公示截图

目前二次公示和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3.3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开发区内现状城市建设用地3385.89hm2,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

3808.77hm2,新增建设用地422.88hm2,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通过工业、物流仓储和预留用地进行调剂。居住用地、绿化与广场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增加较多,分别增加约602.54hm2、153.78hm2,、75.09hm2。

水资源:开发区规划总用水量为20万立方米/日,以太湖为水源,以相城水厂(规划规模70万m3/日,服务范围为相城区)供水为主,开发区远期用水量占相城水厂规划规模的28.6%,水量可满足开发区的供水需求。

大气环境:开发区内大气环境容量与规划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对比可见各污染物大气环境容量能够满足本次开发需求。

3.4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与优化发展建议

(1)选址的合理性

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圈腹地,是苏州古城的北大门,承担着苏州"北拓"发展的重任,更是苏州市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城区。选址总体与《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及等对该地区的定位、发展方向相一致,符合《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空间布局要求。从环境合理性看,开发区部分区域位于 4 处生态红线区域范围内(望虞河(相城区)清水通道维护区、漕湖重要湿地、鹅真荡(相城区)重要湿地、西塘河(相城区)清水通道维护区)、南侧紧邻 1 处生态红线区域(阳澄湖(相城区)重要湿地),局部地块在规划近期仍存在工业、居住混杂现象,区内水系纵横、河网密布,开发区选址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敏感性。

从规划区选址的规划相符性和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认为,在进一步优化区域开发格局、严格控制位于生态红线区域范围内的开发行为与开发强度、在各类污染防治政策、规划指导与要求下开展大气、水环境综合整治、严格企业环境准入、加强进区企业日常环境监管、建立有效风险防范与应急体系的前提下,开发区规划选址从环保角度基本合理。

(2)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

开发区现状农林用地面积32.45km2,本次规划近、远期农林用地分别为30.83km2、33.0km2,规划期末农林用地数量总体不下降。开发区近期建设用地属于城乡建设用地、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但环漕湖片区部分规划工业用地、防护绿地占用基本农田约0.15km2;远期环漕湖片区部分规划工业用地、防护绿地占用基本农田约1.28km2。鉴于《相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规划期限为 2020 年,之后需根据上级国土部门下达的目标指标以及相城区城镇发展方向重新进行规划,不一致地块的开发需与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或国土部门用地指标相一致。

开发区现状工业用地面积15.42km2,本次规划近、远期工业用地分别为14.15km2、12.55km2,本次规划工业用地比现状有一定程度削减,污染物也有一定程度削减,大气预测结果表明各类废气污染物的保证率日平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符合环境

质量标准,不会造成区域大气环境功能降低。NO

2和PM

2.5

由于现状浓度超标,所以叠加

现状后的日均和年均浓度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随着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及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的推进,规划区总的污染物入河量减少,黄埭塘考核断面和元和塘陆慕中桥断面在规划近期水质略有升高,但仍满足地表水水质保护目标,其余开发区内重要河流及入阳澄湖控制断面水质预测结果均为改善。在提升开发区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落实各项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的前提下,本次规划产业规模基本合理。

(3)规划产业定位合理性分析

开发区成为苏州市主要工业集聚区之一,现已形成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电子电气、机械加工等主导产业,并逐步向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人工智能科技等高端制造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定位总体合理。开发区作为苏州市重要产业集聚地,在产业迅猛发展为开发区乃至苏州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区域环境质量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区内各内河水质尚不能完全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超标因子以溶解氧为主,局部地区出现重金属镍和锑超标现象。因此,开发区本次规划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现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低能源、轻污染、低排放等新兴产业的引进,并应严格控制废水排放量大的项目入区。

(3)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从禁建区、限建区划定而言,本次规划中的禁建区和限建区包括了开发区范围内的大部分重要生态敏感区,对于各类禁建区和限建区分别提出了相应管制要求,尽量避免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对重要生态敏感区产生不利影响,但环漕湖片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内部分工业用地位于望虞河(相城区)清水通道维护区二级管控区内,远期规划工业用地占用1.65hm2二级管控区。

从空间结构与产业布局而言,本次规划在现有总体格局基础上根据区位交通、自然资源分布等,将整个开发区划为2大片区即澄阳片区和环漕湖片区,澄阳片区“南北两片”的结构与相城区中心城区“一核、双十字轴、多区”规划布局相融合;环漕湖片区“一廊六片”的结构与漕湖北桥片区空间布局完全一致。同时依据现有产业基地分布、重点项目分布等规划形成3大产业片区,对不同产业园区提出了相应发展方向,有利于产业组群式集聚发展、污染物集中控制,有利于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符合开发区总体发展定位,开发区空间结构产业布局总体合理。

从用地布局而言,规划建设用地基本属于生态敏感性指数较低、适宜性较高的区域,生态敏感性指数较高、适宜性较低的河流水域、清水通道维护区、湿地等区域均得以保护,建设用地布局总体合理。但部分区域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相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不完全一致,需进一步优化调整。

(4)环保基础设施的合理性

开发区澄阳片区和环漕湖片区分属黄埭片区、北桥片区、元和塘以东片区3个收水范围,区内主要产业集聚区现状废水已接管收集至相应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厂及时扩建前提下能够满足区域发展废水处理需求。

开发区本次规划供热规划依据相城区供热管网规划,区域规划热负荷、依托热源点、供热规模等均符合相城区供热管网规划。开发区规划热源能够满足开发区发展用热需求。

开发区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均妥善处置,实现零排放。开发区内现有危废处置单位为苏州市荣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区现有危废处置能力能够满足开发区内危险废物处置需求。

4 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4.1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⑴入区企业要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定期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跟踪监测,按要求公开区域环境质量情况。

⑵开发区实施集中供热,新入区企业禁止建设燃煤供热设施,确需自建供热设施的,必须使用清洁能源。

⑶积极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区内废水集中接管率达到 100%,改善内河水质;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中水回用率不低于 25%,有效减轻污水厂尾水集中排放对纳污河流水质的影响。

⑷排水量小、污染轻的项目优先引进;入区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及资源利用率须达同行业清洁生产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先进的要求;所有生产工艺废气必须达标排放;各类固体废物分质安全处置。

⑸定期开展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企业排查、整治,加强对区内重点企业特别是涉氮磷、涉重等企业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监管,确保各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⑹加强与上游地区的沟通,开展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河道、水系整治,区内主要河道、断头河浜等定期开展清淤、生态护岸;以为重点开展农村面源综合整治、全面实施生态拦截工程。

⑺加强区内湿地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点、线、面相结合、多层次的绿地系统;加大生态和生活岸线保护力度。

⑻切实加强对“退二进三”区域工业企业特别是涉重、电镀、印染、化工企业搬迁后场地的环境管理,原场地应当在土地出让前或项目批准或核准前完成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等相关规定,以保障原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安全。

⑼根据环境影响回顾梳理结果,对区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整改。

4.2 产业环境准入

为提升开发区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引进清洁生产水平达国内先进,低能耗、地均产值高,有利于区域产业链构建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邻近生活区的工业用地,禁止引进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大、无组织污染严重,及含恶臭气体排放的项目。禁止引进化工类项目;禁止引进纯电镀类项目;禁止引进原材料选矿、冶炼项目。

开发区结合现有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人工智能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伴随新型城镇化发展科教研发、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各大产业发展方向建议如下:

⑴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增材制造、医疗器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担当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禁止新建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生产项目,禁止不符合 GMP 要求的药品项目入区。

⑵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智能家居等高附加值关键产品,促进生产类型扩大和研发设计能力向高端提升。禁止引进纯电镀的项目。

⑶人工智能产业

重点发展AI+硬件制造及AI+服务应用环节,重点培育循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⑷生产性服务业

依托开发区内制造业集聚优势和科教城人才培育环境,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金融、教育培训、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软件和服务外包、商务会展、科技信息服务等产业,加快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衍生发展和集聚发展。近期重点推进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新松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建设“富建酒店”地块、永昌老街、96亩地块、“国开·健康城”、北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商业、生活、服务综合体,继续加强澄阳科创园、西交大科技园等孵化器平台建设,优化人才招引和众创环境培育。打造一个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以居住和商业设施相配套,人流、

物流、商流活跃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产业新城雏形渐显,成为苏州“一核四城”重要板块和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

⑸生活配套性服务业与房地产业

为吸引人才和稳定人力资源,加快开发区尤其是南部新区的生活配套建设,促进零售商业、餐饮酒店等服务业发展,跟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工人宿舍、人才公寓等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同时,合理发展房地产业,满足中高端就业人员对商品住宅的配套需求。

⑺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业

以周边优质的生态环境和苏州地方文化特色为吸引力,注入运动、亲子等新兴要素,承接本地和区域的假日经济和休闲经济发展趋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产业,打造城市名片。同时,在原有农业的生产基础上,注入科技力量和市场营销手段,将传统农业提升为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业融合发展。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卢济威陈屹峰吴其煊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侧紧靠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西侧毗邻苏州古城,区内有作为苏州内环线一部分的东环路、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及中新路、三星路、机场路、金鸡湖路等重要城市干道穿越(图1)。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西起东环路,东至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北起三星路,南至机场路,主要对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机场路两侧地区及东环路东侧地区进行设计研究,规划设计范围为63.5ha。 1、发展定位 苏州市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城两区的格局:即整个城市由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构成。从宏观上来看,位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东环路地区,正是限定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城市区域的重要边沿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城市界面,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城市意象是东环路地区的一个基本功能。 今后,苏州古城将以旧城保护、旧城改造为主要任务,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则发展成以生产为主,兼重服务的自我完善的独立城市区域,这一城两区将由东西向城市干道干将路—中新路所联系,因此干将路中新路已成为苏州城市的生长轴和发展轴,苏州城市这一沿东西轴向的主导发展模式在新编制的《苏州市总体规划》中也得到肯定。规划中的沿干将路—中新路的地铁轻轨系统也将使这一发展趋势得到加强。因此作为联系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的东环路地区,同时,也应把强化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主导趋势作为他的基本目标。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应以城市界面作为其总体发展定位。这个定位包含二个层面: (1)城市景观层面: 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意象与之相称。对这一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而言,东环路地区是对它起限定作用的一个城市界面,因此它对塑造工业园区整体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城市功能层面: 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是两个自我完善、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仅依靠一条城市干道和地铁轻轨系统是无法将其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法保证物质和住处在它们之间正常地流动和交换,更不能保持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有必要把它们之间的城市区域建设成良好的联结体,以保证城市职能延续、组织机制有序、区域交通顺畅和环境形态优美。根据以上定位,城市设计要对《苏州东环路地区控制性规划》作必要的调整。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东环路原规划设置内环高架路,这对工业园区的景观和形成区域次中心都带来不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仔细论证并与多方协商,将内环高架东移,与虞苏杭高速干道高架并道,平行布置,使东环路成为苏州新老区联系的景观廊。 其次,原规划土地使用以居住为主。城市设计定位要求在基地沿街地区增加商业、办公等服务性功能,特别是对东环路沿街和中新路两侧土地的使用性质作了较大调整。由于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保证资金的投入产出平衡,增强开发的可能性,城市设计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查适当提高了部分地块的开发强度。 第三,出于东环路地区的整体形态框架考虑,调整了控制部分地块的建筑限高,以获得预期景观效果。 2、目标与构思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制定生态型绿地系统规划奠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贺凤春、匡振鶠 一、前言 城市绿化是现代都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研究和制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苏州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促进苏州城市发展更上新台阶。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合点,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二、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①依据山水,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绿地结构 全市地势靠山濒湖,西高东低,城市位于山水之间。地貌属江南丘陵山地的一部分,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山麓平原,洪积平原,广积平原。城市西南临太湖,湖区有岛屿。多低山丘陵,近郊有虎丘、何山、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山、七子山;远郊有阳山、邓尉山、穹窿山、清明山、洞庭东、西山。群山海拔高度一般为100-300米,最高峰穹窿山高341米,西山缥缈峰336.6米,东山莫厘峰296.6米。山势浑圆,一般坡度不超过20°25°。城市东部地势低平,多

大小湖泊,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黄天荡、石湖、澹台湖,水系网络主要有太湖和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京杭大运河等。古城区地形平坦,河流纵横,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标高为4.2-4.5米,郊区一般3.8米左右(吴淞高程)。古城内河道纵横密布,宋平江图上河道长82公里,桥325座,至清中期开始逐呈衰落趋势,至清末仅剩河道约55公里,桥241座。民国期间又陆续填没,现今保存着“三横三直”骨干水系,河道35.28公里,桥梁163座,其中古桥约70座,仍为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街坊临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家家户户泊舟航”,“小桥流水人家”的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 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河湖水系、自然山体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开辟各类城市绿地,形成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结构体系,构成环形带状加楔形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五片:中心城区分区片、虎丘高新区分区片、相城区分区片、工业园区分区片、吴中区分区片; 八园:东部金鸡湖滨公园、东沙湖公园、西北狮山何山中心公园、横山公园、南部石湖风景名胜公园、澹台湖公园、西北部大白塘公园、北部虎丘风景名胜公园 四楔:东北角的阳澄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东南角的独墅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南角的石湖上方山、七子山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北角的三角嘴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 三带:沪宁城北交通干线防护林带、城西、城南京杭大运河沿岸防护及景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苏州市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木渎,是苏州西南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秀丽自然景观。穹窿山作为苏州八大山体之一,是木渎镇开发旅游资源的空间载体。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穹窿山地区山体的保护与整治也愈发凸现其重要性。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穹窿山这一天然资源,为穹窿山周边地区的保护与整治提供依据,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科学规划、有序指导,根据市政府要求以及我局工作,我局将组织编制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 木渎镇穹窿山地区 镇域用地规划图 根据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确定木渎镇穹窿山地区范围,东北边界为绕城高速公路,西侧、南侧边界如图所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

二、总体要求 1.规划应在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 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自身的地区特色,完善城镇职能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穹窿山地区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综合实力。 3. 规划应充分解读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在吴中区的定位,分析其与穹窿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的关系,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水域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科学适度地使用旅游资源,达到居住和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 土地利用规划以山体、耕地的保护为前提,以总体规划和上层次规划为依据,促进现状工业的外迁,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改善建筑风貌和公共配套设施,注重实现城镇集约化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5.充分考虑山体、周边林地、耕地以及基本农田保护。 6. 规划应以“节能环保、高效便捷、安全舒适、公平有序”为指导思想,构建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并充分考虑旅游线路和对外交通。 7. 空间形态设计、绿化景观系统应充分体现生态保育原则和地方特色,建立城镇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空间格局,构筑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 三、深度要求 1. 规划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深度要求,用地分类以小类为主。 2.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善地区用地功能结构、布局和功能配置。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苏州市十二五规划

1、规划结构:一个中心、五个副中心、十二个片区、四个发展轴。

2、一个中心:中心城市——苏州都市区:规划以都市区的构想培育苏州中心城市——苏州市区的发展,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以日常往返通勤范围为主体,主要包含苏州外环高速公路以内和沿太湖的地区,核心是苏州市区的建设用地,核心外围保留大片的绿色开敞用地。 苏州中心城市功能: ◆?最靠近上海的特大城市和最具发展潜力城市,上海大都市圈副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具有多种现代交通方式,交通优势凸现 ◆?具有洁净、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充满绿色的旅游环境 3、五个副中心: 常熟市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商贸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是全省新兴的中心城市。它是苏州的北部门户、沿江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在苏州市域的次中心城市中具有最强的综合实力和最高等级、最完善的各类设施吴江市区是苏、沪、浙交界地区的丝绸之都,新兴工贸城市 昆山市区是苏沪接壤地带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工贸城市 太仓市区是港口、工业城市 张家港市区是港口、工业城市 4、市域发展轴: 沿沪宁城镇聚合轴——沿轴的发展以IT等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龙头,大力优化城市空间,努力提高产业和空间集聚度,成为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基地和高新技术开发、传播、扩散的孵化基地 沿太湖旅游休闲轴——沿太湖地区是苏州生态环境和景观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地区,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以苏震桃高速公路、苏州西南环高速公路等为纽带,构筑环湖旅游道路,加强景点和景区与高速公路环路互通的联系,根据景点和景区布局灵活组织旅游线路 沿苏嘉杭交通走廊发展轴——该轴是苏州南北向重要的城镇轴线,以苏嘉杭高速公路为轴线,是苏州辐射苏北、联系浙北的重要通道地区,是市域重要的物流走廊。应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优势,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形成特色沿沪青湖高速公路发展联系轴——规划沿轴城镇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沟通与联系,呼应苏州临沪浙产业带的发展,注重提高城镇建设的层次和品位,优化城镇的人居环境和空间景观,多方面增强城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和牵引功能。妥善处理城镇发展与水网的关系,形成具有独特水乡风貌的现代化城镇。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和,南部是和,北部长江对岸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市。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太湖位于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南部、北部、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境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成为众所周知的“威尼斯”。 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 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市人民政府。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裕廊环境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 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苏州园区新建项目

9 苏州工业园区博能科技有限公司变更项目规划批准唯亭西区博能科技有限公司厂房规划变更批准 14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临时建设工程规划批准艾默生电气(苏州)有限公司因星港街改造,申请苏虹西路上开设临时出入口 15 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变更项目规划批准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厂房南侧增建货梯等2项 17 东和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新建项目规划批准跨塘东和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新建卸货平台规划批准 19 矽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新建项目规划批准、临时建设工程规划批准矽品科技宿舍05(2#)、06(3#)宿舍楼申请新建项目规划批准等2项 20 圣戈班磨料磨具(苏州)有限公司变更项目规划批准三区圣戈班磨料磨具门卫室变更,增建蒸汽计量减压站、除尘塔及设备房 22 雅士利涂料(苏州)有限公司单项建筑工程规划批准、变更项目规划批准娄葑东区苏州立邦涂料有限公司二期建垃圾站规划批准等2项 28 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项目规划批准联建员工宿舍项目人防及附房申请新建项目规划批准 32 苏州旭智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项目规划批准娄葑东南区旭智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项目规划批准——车间一、二 33 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变更项目规划批准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公司A1生产厂房、L生产厂房2变更 36 广阳金属制品(苏州)有限公司变更项目规划批准广阳金属制品(苏州)有限公司10、13、14、15#车间变更,16#车间取消 37 大金机电设备(苏州)有限公司临时建设工程规划批准三区大金机电设备二期申请临时施工出入口 40 苏州工业园区苏胜钨钼材料有限公司新建项目规划批准胜浦镇苏胜钨钼材料有限公1-4#车间、门卫、配电间 43 苏州鑫达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新建项目规划批准唯亭镇鑫达资源再生利用新建车间3规划批准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范围 附录二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 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范围见附录一。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 管理规定。 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内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 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

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 附件二: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 区位 1 ● 原规划编制过程 1 ●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 规划调整思路 2 ●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2 ● 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 ●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 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一、 区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75公里,包括一区、二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二、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二、 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 1994年—1995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二期、三期的用地总范围即为第二区、三区的用地范围,二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北部,三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被实践证明是一个高水平的规划。

1995年版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因 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自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自身功能完善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近两年园区土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目选址、建设控制等方面极易对规划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进项目数量多,投资额高、用地需求大,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4、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完成,二、三区开发已全面启动,一些近期建设项目逐步明确,急需规划的宏观把握和详细指导。 5、根据《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备忘录》的要求,每5—10年应调整或修订一次规划。 四、规划调整思路 立足宏观背景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对首期规划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调整总体布局规划,进而完善园区的功能结构、交通体系、绿地系统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 五、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总体框架不变”的原则,反映整体协调的规划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园区发展目标: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 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六、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1、进一步确立园区作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空间,承担起苏州市部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职能,进而提升园区的国际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苏州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高新区西北部地区将以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绕城高速公路、世纪大道及沿太湖公路等为交通骨架,实施出口加工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东渚开发分区、通安开发分区及旅游度假区组团开发、平行推进,努力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湖光山色秀美,适合创业和居住的湖滨城市。 苏州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新构想:双城两片 2010-04-13 09:45 我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通过专家论证 苏城新构想:双城两片 苏州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制图胡建益 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 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 “T轴双城两片”结构 T轴指主城城区(古城和高新区)、新城城区(主要是园区)构成东西向横轴,相城和吴中片组成南北向纵轴;双城由主城城区和新城城区组成;两片

指围绕吴中和相城形成的城市功能片区 千年古城如何展现古今文明辉映的新气象,都市形态如何与世界著名城市相媲美。苏州从去年3月就启动了《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2008—2020)》(以下简称总体设计)的规划研究。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分析、设计和论证,昨天,这份事关苏州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蓝图”通过了国内专家的论证,这也标志着苏州诞生了第一份城市总体设计。它将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配合使用,作为指导苏州中心城区各项规划建设的依据。 现有的“4+1”格局难以形成统一规划 【现状】 苏州是一个有机整体,可是长久以来东、南、西、北、中相对分隔的“4+1”格局,很难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如高架路导致对城市交通、景观和功能的分割,快速路两侧形态杂乱,风貌参差大,建筑品质悬殊。苏州固有的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成了区块、路段、街道划分的界限。 目前的高新区、相城、园区、吴中、老城分散建设,失去了整体性,各自建构完整体系,反而加剧了分割。昨天与会专家认为,苏州城市现状结构较为“破碎化”,各片区次结构脱离主结构,相互错位,亟须统筹设计。 【规划】 权威调查显示,苏州最引以为豪的方面,只有%的市民选择经济高速增长,而有%的市民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18%的人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这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苏州,城市亟须一个融合人文景观、自然山水的协调统一的城市设计“蓝图”。于是总体设计提出,苏州城市发展总目标为“青山清水,新天堂”;具体为“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乡”四大分目标。苏州城市设计总体策略为:和合强心,融通健体。协调各区发展,完善功能、交通、景观系统,打破片区分割,推动各个城区加速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苏州中心城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为: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 “十字轴带”就是集中建设十字交叉的两条功能、交通、景观复合轴。

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

木渎镇发展战略 1.1社会经济发展路径 从春秋末年的山乡小市,唐代的“鱼米之乡”到现在在吴中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型小城镇,从解放前寥寥无几的工业布局到目前两大工业园区发展并举的状态,木渎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发展成为集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为一体的城镇。2005年,木渎镇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开了古镇旅游发展的又一新的篇章,《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整治规划》以及《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整治规划》等规划的颁布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木渎镇政府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视。2007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又将木渎镇的主镇区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木渎镇作为苏州西南部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融入苏州中心城区的速度明显加快。 表1.1 木渎镇社会经济发展历程 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 表 1.2 1990年以后木渎镇三产结构的变动情况统计

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吴中区统计年鉴》 纵观历年来木渎镇的产业发展路径,从1991年开始,木渎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开始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逐渐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第三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31.36%,三产结构为0.3:51.48:4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木渎镇的已从90年代的二产主导逐渐转化成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态势。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中的衡量工业化的指标,可以判断出木渎镇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中后期。 在新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条件下,对比相关古镇发展的道路,木渎镇必然面临着多种城镇发展的道路选择的可能,而如何在这些可能的发展模式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既成为木渎镇本次规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2.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耕地主要集中于藏书片区(特色农业) 本次规划范围共包括9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10个社区居委会(香溪社区、同春居委会、翠坊社区、胥江社区、下塘社区、白塔社区、花苑社区、藏书社区、穹窿社区、接驾社区)。近年来由于村庄合并,2007年木渎镇靠近镇区的姑苏、灵岩、金山、尧峰、西跨塘、天平这6个村改设为社区,原名不变。木渎镇现状仅有五峰村、善人桥村和天池村这3个村。考虑到发展的对比性研究,将这些新建社区也纳入镇域研究范围。

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形象宣传片创意文稿

苏州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电视宣传片创意分镜脚本 (第三稿) 苏州传视广告 2007年3月

项目综述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人口27万人,其中中新合作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重要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十二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牢固确立“环境立区、生态立区”的科学发展理念,开发建设得到快速健康的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幅40%左右,进出口额、新增注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在全市保持总量第一,综合发展指数被评为全国同类开发区之首; 如今,工业园区以占苏州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6%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成为国内开发速度最快,协调发展最好,竞争能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 对于生态工业园区的形象片来说,我们首先收集了各类生态工业的资料; 第一方面:地理环境; A.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等城市湖泊 B.湖滨公园、中央公园、白塘植物园、沙湖生态园等生态公园; C.大规模城市绿地,自然景观等; 第二方面:创建情况; A.“一环、三湖、四园、六带、十二苑”生态园林新城区的框架;

B.在自然生态方面:建成绿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4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8.3,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28.6%,噪声控制区面积扩大到42平方公里 C.在经济发展方面:05年,人均工业增加值15.2万元/人,工业增加值增长率25.5%; D.在物质减量与循环方面: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0,.518吨标煤、新鲜水耗9.7m3、废水产生量8.4吨、固废产生量0.05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8.4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6.29%; E.在污染控制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0.49千克,SO2排放量0。74千克,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了100% 第三方面:自然生态: A,以金鸡湖为中心的景观:湖滨公园、湖滨大道、望湖角、波心岛以及环湖而建香樟园、中央公园、沙湖生态园、白塘植物园等; B,以独墅湖为中心的自然生态:汇聚国内外高等学府的高教区、白鹭园等; C,以阳澄湖为中心的度假区:大闸蟹和各类水产品以及芦苇荡、果蔬生态园、花卉种植园以及环湖绿地等;第四方面:生态工业; A.基础设施:达到“九通一平”的标准,实现100%污水管网覆盖,建设了污水处理能力达20万吨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全区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发电,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 B.绿色经济:对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票否决;建设了半导体、光电一体化、精密机械等生态产品链和产业链;引进了日本瑞环化工、台湾美加金属、佳龙科技等高水平资源回收公司,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将遵循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保护古城风貌,逐步把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传统的现代城市。 规划范围Array城市规划区范围2014.7平方公里。 城市规模 2005年:城市人口149万,建成区建设用地150平方公 里。 2010年:城市人口185万,建成区建设用地187平方公 里。 城镇体系 城乡同步协调发展,形成职能、结构恰当,布局合理,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的城镇网络。优化生产力布局,强化 苏州市区的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市区辐射功能。全市统一规划,区域合理分工,促进优化组合,形成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产业空间配置新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城市总体布局 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卫星城镇烘托的“分散组团式”的布局形态。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实行“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保护整个古城以及与古城有密切历史、文化景观联系的地段和风景名胜区。内容包括:控制古城容量,改善环境;保护古城风貌;完善职能,改善、改造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管理常见问题(同名48338)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管理常见问题(同名48338)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常见问题解答 设置临时停车场场如何办理手续? 第一步:向园区工商局申办工商名称预核准证; 第二步:准备材料: 1、正确填写完毕并加盖公章的《苏州工业园区停车场设置申请表(第一类)》; 2、停车场设置位置图、加盖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专项资质单位公章的总平面图和停车位图; 3、主要设施情况说明和设备配置明细(加盖单位公章); 4、对占用空地的,需提供场地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复印件(原件送交检验)。如设置单位非场地产权或使用权所有者,还需提呈设置单位与产权或使用权所有者的租赁合同或协议复印件(原件送交检验) 第三步:若需占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的,准备好规定的材料后报园区交警大队审批;无需占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的,准备好规定的材料后报园区城管执法大队审批;

第四步:将填写完毕的申请表、相关申请材料与以上专业部门审批意见报园区一 站式服务中心办理城市管理审批并取得停车 场设置意见书; 第五步:到园区工商局申领营业执照; 第六步:完成设置后,业主应分别向原设置审批部门(交警或执法大队,以及城管)报送加盖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专项资质单位 公章的验收申请,并提交《苏州工业园区停车场设置验收申请表(第一类)》; 第七步:专业部门验收合格后,到一站式中心申办城管局验收;验收合格,业主与园区城市管理局签订市容环境“门前三包责 任书”;并提交保证书,城管局核发《停车场设置证(第一类)》。 对厂区容积率有何规定? 厂区容积率0.5-2.5。厂区用于后勤、办公的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的25%,用于生产的建筑面积应超过总建筑面积的50%。厂区内不得建造住宅、宿舍、专家楼、宾馆、

苏州市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文本全)

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4月 编制人员:梅耀林、余娟、王剑、华娟、卢春霞、小钊 第一部分背景 一、区域 (一)、市 1、基本情况和特点 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辖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工业园区、新区8区和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5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既是全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和文化重地,也是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改革开放后,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成为“南模式”的重要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逐渐向北推移,以浦东开发为龙头,长江三角洲取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凭借其紧邻的区位优势,以大规模引进外资为契机,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时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工业园和新区为代表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外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2、面临新的机遇 ①、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发展空间 ②、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特别是东亚新一轮高技术转移 ③、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且良好 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新的突破 ⑤、区域交通物流条件的变化带来新的机遇 ⑥、周边大城市城市战略的调整 3、发展趋势的判断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前提下,西部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的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并且是直接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相关的。 高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的风险也在加大,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急需加强。 环太湖的旅游、休闲业将有大的发展,是否主要集中在或先行在大发展,将有赖于在市场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策划与宣传诸多方面的实际行动。 的发展与的发展关系密切,但不是依赖的发展,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错位发展,加强协作,如果把地和国际市场做大,将另有一番天地。 4、发展构想 目前的城市定位主要有: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和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先导。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需要对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新的城市功能考虑为: ①、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学技术中心和高等级服务中心之一 ③、有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二)、西部次区域 1、概况

PPP项目成功案例分享-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典型案例-苏州工业园区

PPP项目成功案例择抄 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典型案例-苏州工业园区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历史名城苏州古城区的东面,地处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0.78万。目前园区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云计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3”产业发展格局,且呈现主导产业高新化、服务产业现代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良好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低碳经济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参与试点以来,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速。2012年~2016年,园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对苏州市GDP的年均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园区能源消耗总量虽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率却逐年下降。 二、园区低碳发展的战略与举措 苏州工业园区在低碳试点创建过程中,在产业低碳化、能源管理低碳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产业低碳化是园区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园区以产业低碳化作为低碳建设的重点,通过不断提升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快工业企业低

碳转型。试点以来,累计关停41家不符合产业规划及高能耗的项目,为园区腾出用能空间,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持续推动商贸、服贸、旅游和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入实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 应用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计划,2016年共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3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2%。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园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的高端 发展。推动企业向国际同行业标杆看齐,实施低碳技术改造,全面提 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和环保的水平。实施工业减碳降耗行动,2016年,完成了园区制造业企业能效水平评估工作,包括对企业、行业和园区三个层面能效水平的综合性评估分析报告;新推动8家、累 计推动124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完成19家“万家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新增2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及35家企业节能低碳化改造项目申报;首次推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完成 首批12家企业培训及报告填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考核工作,制订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和相应的评分标准并完成全部重点用能企业 的考核。此外,两年累计新增200家企业接入能源需求侧管理平台, 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苏州独墅湖创新区月亮湾集中供热供冷中心项目定位绿色二星建筑,因地制宜融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体系、雨水利用、分布式热电冷 联供、室内二氧化碳监测系统等绿色生态技术为一体。 2、能源管理低碳化是园区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园区确定了 53家重点单位为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对象和主体,并组织对来自玻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