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采松果的教学设计

采松果的教学设计

采松果的教学设计
采松果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二册《采松果》

王树华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另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教材把这两部分内容呈现在同一情境图——“采松果”中,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结合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探究,通过经验类推、“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等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不是把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从而明白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自主解决新问题,搞清运算的道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下基础。“练一练”中题目的设计呈现依次递进形式。第1、2、3三道题,配以生动活泼的情景和直观演示,既练习了口算,又培养了应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第4题计算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内化。第5题的几组题目暗含了加法的交换律,要引导学生在计算中自主发现,并尝试延伸举例。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性学习。但是,对于单纯的口算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设计意图:

因为这一节课所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创设了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励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明白了道理,掌握了算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看画面)、摆、拨、说、想(想问题、想算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教学用具:

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模式:

激趣–探究–尝乐

教学过程

一、探究准备:

1、口算(2分钟)

2、口答:(课件出示)

3、导入:一天,太阳出来了,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出来玩耍。松鼠妈妈想看看小松鼠“采松果”的本领有没有进步。于是他提议要和小松鼠比赛采松果。

4、揭示课题:采松果

二、探究实践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1)提问:经过激烈的比赛,比赛结果出来了。大家一起看看吧!他们的比赛结果是什么?

图片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看着这个画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a)、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b)、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同时板书: (1)、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

2、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1)

(1)摆一摆、拨一拨

师:我们要求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究竟应怎样解决呢?请各学习小组用小棒和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

(2)组织交流

(a)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

(b)小组推荐两名组员上台演示摆和拨的过程,且边演示边叙述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c)揭示算理: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发现了什么计算规律?(个位和个位相加)离开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会口算吗?学生回答,集体评议。

(d)课堂小结:(课件演示)一边演示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算法一边板书相应的算式及结果25+4= 29(个) 4+25=29(个),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口算的过程中,都要注意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e)体验练习

学生打开书 51页,看第2个绿点,完成列式和答。

解决问题(2)

师:我们再来求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或者是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究竟应怎样解决呢?

方法同上

3、探究总结:

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时,个位和个位相加减,十位不变。

三、探究体验

1、课本第52页第1题,试着用完整的语言跟同桌说一说。并把算式写在课本上,然后集体订正。(课件演示)

2、课本第52页第2题,拨一拨,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课本第52页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先看第一幅图,告诉了那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4、课本第52页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大屏幕出示答案订正)。

5、课本第52页第5题,想一想,填一填。

(1)学生先独立计算,想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大屏幕出示: 42+3= 62+5= 7+40=

3+42= 5+62= 40+7=

(3)小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四、探究发展。

1、请你算一算(大屏幕出示)。

上体育课了,小朋友们排队报数。从左面开始报数,晶晶报21,从右面开始报,晶晶报5。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总结:这一课你收获了什么?

先让学生说,然后教师总结。(指着板书说: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时,个位和个位相加减,十位不变。)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给学生多一些空间,让学生充分施展数学能力是本节课的特点。

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练习中,个别学生在计算时还有不准确的现象,还需要教师的关注和练习的辅导。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采菱》教案

《采菱》教案 教材分析: 是一首江南水乡风格的民歌,通过描写水乡的景色和水乡孩子划船采菱的情景,表达了水乡孩子爱水乡的思想感情。这首歌曲节奏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学好本歌,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采菱》,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细腻委婉的风格特点。 2、能唱出歌曲中抒情和活泼的对比,表现水乡孩子对家乡热爱、自豪的情感。 3、初步掌握切分音的演唱方法,初步认识D.S.反复记号。 教学重难点: 一、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唱出抒情和活泼、跳跃的对比。 二、难点乐句的学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播放一组江南水乡图片,初步感受江南水乡优美如画的风景,播放歌曲《采菱》做背景音乐。

2.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美丽的江南水乡,那里的孩子们,每天生活的可开心了!他们不但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地方,而且还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撑起小船,泛舟水上采摘一种他们那里特有的‘水果’:它生长在池塘里,花开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的果实硬壳有角,有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吗?”[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江南水乡图片,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关于本课当中菱角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细腻委婉的风格特点,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二、新授歌曲《采菱》 1.初次聆听歌曲《采菱》 听情绪、节拍(板书:行板,愉悦的;1=C 2/4 四二拍)提问学生:“为什么歌曲要用中速来表现快乐的情绪?” 学生讨论并回答(因为他们是划船去采菱,歌曲用的是行船的速度) 2.再次聆听歌曲《采菱》,学生跟歌曲节奏用划船的动作表现歌曲。 3.教师范唱歌曲。 4.用“la”音模唱旋律,请学生自己找出音乐记号(出示曲谱) (1)介绍圆滑线(课件出示音乐记号讲解) 师:“我们江南水乡有许多河,那横跨在河上连接道路

项目教学法任务四_钳工教案-锉配凹凸体

课题 锉配凹凸体 实训背景: “锉配凹凸体”是钳工工艺学难度较大的一个教学内容。锉配凹凸体项目教学具有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测量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所以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典型课题。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尺寸和形位公差的控制,特别是对称度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加工质量不易保证,以至出现部分学生对锉配操作失去信心,对以后的实习教学影响较大。要想做好本课题教学,作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锉配技能和技巧,使学生通过本课题的训练,能够基本掌握综合锉配件的加工方法。 实训目的: 1.掌握具有对称度要求工件的划线、加工及测量方法。 2.提高锉削和锯削的技能操作。 教学准备: 1、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学生具有一定的划线、锯割、锉削、测量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 2、学生分组的准备 每四人一个小组,但至少保证有一名知识和技能达到要求的学生。 3、实训器材的准备 划针、样冲、錾子、锯弓、锯条、平锉、 3㎜钻头、游标高度尺、游标卡尺、90°角尺、刀口形直尺、普通钻床 材料:HT200,规格为61mm×46 mm×13 mm 实训内容: (一)、项目组的产生 1.由教师帮助学生分组,要求能力强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合理地搭配;不熟悉的学生尽可能在一个组;性格不同的尽可能分到一个组。 2.让每个项目组民主产生一位项目负责人。 该负责人要负责整个项目,从项目规划,到人员分工,到每个具体加工步骤,直至最后

形成正确加工方案。 (二)、实训加工方案的确定 1. 教师讲解项目要求(技能训练内容和技能训练图) 2.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集体讨论,分析图纸要求,初步确定凹凸体锉配件的加工方法。项目负责人整理大家意见,制订出整体加工工序。 3.项目负责人编写出加工工艺,并向大家详细说明,大家要认真讨论。 4.由项目负责人向指导教师汇报加工工艺,实训教师审阅修改后可以开始实施。(三)、实训任务分工 1.项目负责人向项目组成员讲清加工工艺,统一加工思路。 2.在所有人员对实训任务都比较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分工。 ①按图样要求划凹凸体加工线部分完成人:②加工凸形面部分完成人:③加工凹形 面部分完成人:④综合检测部分完成人: 项目实施步骤(教学过程) 一:讲解技能训练图。

采松果教案

采松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22-23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用具 课件、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优美的故事,请你认真听一听: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出示课件)师:故事听完了,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大屏幕)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生4:有2只松鼠。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他*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采菱》教案及试讲稿

《采菱》教案及试讲稿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领略水乡音乐独具的风格和魅力,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聆听和模仿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和表演,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掌握节奏“X X XX”,并能够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达到背唱的效果。 三、教学难点 掌握节奏“X X XX”,用课本中固定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演唱北方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引导学生探讨音乐特点(北方歌曲粗狂嘹亮)之后,引出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采菱》。 (二)教授新课 体验歌曲 (1)运用多媒体完整播放歌曲,提出问题“想象一下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江南水乡的孩子们在划船采菱的画面) (2)教师范唱歌曲,提出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表现了水乡的孩子热爱南湖、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再次体会歌曲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尔文手势进行发声练习,提示不要大声撕喊,要合理发声。 (3)教师弹琴,学生跟琴模唱旋律,并处理歌曲中的难点节奏X X XX。(将X X XX和X X X进行对比,感受区别后画出正确时值,多次练习后掌握难点) (4)再次完整演唱旋律。 填词演唱 (1)老师弹琴,学生尝试填词演唱,并讲授正确的演唱顺序,引出反复记号“D.S.”。(表示从记号“D.S.”处重复至“Fine.”处结束) (2)跟随多媒体的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三)音乐活动

项目四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案

项目4 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案 [教学内容]

任务4.1 了解消费行为 案例导入 云南白药牙膏——一支特立独行的牙膏 2005年云南白药牙膏以超凡的胆识和魄力、势如破竹的姿态在中国牙膏市场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2006年底,其市场销售额累计已飙升至3个亿,2012年销售额超12亿元,一举成为医药产品进军日化领域的成功典范。目前我国牙膏市场规模约180亿元,云南白药牙膏在牙膏市场占有率约为10%,占有率排名第五。云南白药牙膏在高端市场中市占率第一,预计未来两年内仍将保持略高于行业的增速。 云南白药品牌享誉中外,是中国止血愈伤、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类产品的百年品牌。云南白药牙膏是以牙膏为载体,借鉴国际先进口腔护理、保健技术研制而成的口腔护理保健产品。它选用高档软性洁牙磨料和高级润湿剂,膏体细腻,清新爽口,有效祛除口腔异味。在日常刷牙中即可使牙龈、牙周、牙齿和口腔其它组织得到专业的护理、保健,令口腔更健康、牙齿更牢固,是新一代口腔护理、保健产品。 思考:除了产品配方不可复制外,云南白药牙膏几乎不具任何优势,而作为后进入市场的新品,却要以20多块的价格去与“洋牙膏”竞争。试从消费行为角度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活动4.1.1 认识消费者 知识链接: 1.消费者的含义 消费者,简单的讲就是使用产品、消耗产品的人。 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在各国法律中,以及一国各部门法中不尽相同。 按不同的确认标准,大体分为三种: (1)以经济领域为主要标准 凡是在消费领域中,为生产或生活目的消耗物质资料的人,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无论是生活消费还是生产消费,也无论是生活资料类消费者还是生产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公开课教学设计

采松果 1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合作学习的态度。 2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另外,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合作交流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完成知识的迁移,自主掌握这一新知识。但是,对于计算问题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显得尤为重要。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用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置境引入(3分钟)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你能根据这幅图编一个小故事吗?(师指名学生编故事) (板书课题:采松果) 2、师:听完故事后,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以下答案: 生1:有2只松鼠。 生2: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设计意图:创设编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2【活动】问题导学(3分钟)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大家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3: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为下面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提供问题素材】 活动3【活动】联结感悟(22分钟)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12分钟) (1)师:咱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或 4+25=?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2)小组合作探究 师:现在请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帮忙。 (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3)我是小老师 学生扮演小老师,演示、说明如何计算,为什么这样计算(可能用的方法有):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预设错误资:学生可能会先拔出25,然后在十位上再拨4个珠子,得到6个十,5个一,所以25+4=65。) (融错策略:提问:其他学生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其他学生发表意见。如果没有出现预设的错误,则教师扮演学生,演示:先拔出25,然后在十位上再拨4个珠子,所以25+4=65。此时很多学生会说这样做不对,然后向小老师提问:为什么不可以在十位上添加4个珠子?)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采菱》人音版

《采菱》教案 课时目标: 一,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采菱》,感受江南水乡民歌 细腻委婉的风格特点。 二、能唱出歌曲中抒情和活泼的对比,表现水乡孩子对家乡热爱、自豪的 情感。 三、初步掌握切分音的演唱方法,初步认识D.S.反复记号。 教学重难点: 一、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唱出抒情和活泼、跳跃的对比。 二、难点乐句的学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播放一组江南水乡图片,初步感受江南水乡优美如画的风景,播放歌曲《采菱》做背景音乐。 2.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美丽的江南水乡,那里的孩子们,每 天生活的可开心了!他们不但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地方,而且还经常和小伙伴们 一起撑起小船,泛舟水上采摘一种他们那里特有的‘水果’:它生长在池塘里,花开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的果实硬壳有角,有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江南水乡图片,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关于本课当 中菱角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细腻委婉的风格特点,为学习歌 曲做好铺垫。] 二、新授歌曲《采菱》 1.初次聆听歌曲《采菱》 听情绪、节拍(板书:行板,愉悦的;1=C 2/4 四二拍)提问学生:“为 什么歌曲要用中速来表现快乐的情绪?” 学生讨论并回答(因为他们是划船去采菱,歌曲用的是行船的速度) 2.再次聆听歌曲《采菱》,学生跟歌曲节奏用划船的动作表现歌曲。 3.教师范唱歌曲。 4.用“la”音模唱旋律,请学生自己找出音乐记号(出示曲谱)

(1)介绍圆滑线(课件出示音乐记号讲解) 师:“我们江南水乡有许多河,那横跨在河上连接道路的叫什么呢?(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谱子里也有许多这样的“桥”呢?(课件出示音乐记号讲解)同学们要注意,有“桥”的地方我们演唱时音要连在一起。” (2)介绍反复记号。 师:这首歌曲只有一段歌词呀!怎么刚才音乐中都唱了两遍呢?(课件出示音乐记号)原来都是因为有了它(D.S.)。这是一个反复记号,见到它,我们就要从 再唱一遍,一直唱到Fine结束。 5.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豪感一起来朗读歌词。(出示歌词) 6.填词学唱。 师:现在,我们就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吧!同学们要注意出现音乐记号的地方我们要唱准确哦!(跟伴奏演唱,发现问题) 教师:“同学们刚刚有两句的演唱啊有些不够标准,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阻碍了大家的演唱呢?”(板书间奏:不需要演唱。并介绍前奏和尾声)提问:“为什么去采菱的孩子们唱完‘山中的清泉香喷喷’以后突然不唱了呢?他们怎么知道泉水是香喷喷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因为他们喝了泉水!” 教师:“泉水和水菱是那样的香甜!我们可不可以在间奏的地方加上喝泉水,采菱角的动作?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动作,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用轻快的声音演唱这两个乐句,并把动作加到歌曲中来试一试!” 教师:“尝到了香喷喷的泉水,摘到了甜又香的水菱。看!孩子们还发现了不远处有一大片香甜的水菱!让我们快快用力划起小船,一起到那边去看看!” 7.有感情的跟伴奏表演唱,体会用连贯流畅的声音唱出江南水乡民歌的细腻委婉,抒情活泼的风格特点,以及水乡孩子们对家乡热爱自豪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创编动作,解决了重难点乐句。初步聆听歌曲,教师范唱和钢琴跟唱,以及伴奏跟唱等分层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和学习歌曲《采菱》。既巩固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又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

《采松果》教学设计

《采松果》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采松果》教学设计三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采松果》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课:秋天到了,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出来玩耍。松鼠妈妈想看看小松鼠“采松果”的本领有没有进步。于是他提议要和小松鼠进行一场采松果的比赛。经过激烈的比赛,结果出来了。你想去看一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力图创设一种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轻松和愉悦。)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从屏幕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说一说。 2. 同学们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这几个(大屏幕列出,一共有采了几个松果?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松果?在此说明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其实就是求小松鼠比妈妈少几个)。 同学们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你会解答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出示: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3.师:我们要求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列算式呢?(25+4)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采几个松果,要用加法计算)究竟应怎样解决25+4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或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 4.组织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要求: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 5.指名上台演示摆和拨的过程,且边演示边叙述。(1.先把4根和5根合并在一起,再把2捆和9根合并在一起一共是29根,2.在计数器上先拨上25,在个位上再拨上4,)(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不仅可以得到结果,还能体会到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6.揭示算理: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发现了什么计算规律?离开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会口算吗?学生回答,集体评议。(强调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设计意图:因为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应牢记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学生形成了这种认识后,才能在笔算学习中不出现大的偏差。体会到口算

小学音乐四年级歌曲采菱

教学内容: 1、认识D.S.反复记号 2、歌曲《采菱》 教材分析: 歌曲《采菱》 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 -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D.S.反复记号,能够准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2、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采菱》,知道这是一首具有浙江民歌风格的歌曲。 3、即兴创编歌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19042897.html,]的创编能力,从而受到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D.S.反复记号的作用,并准确运用于歌曲之中。 2、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采菱》。 3、准确为歌曲创编新歌词。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2、准确创编新歌词,并试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挂图,或展出实物)。

(菱角) 教师引出歌曲,学生读出歌曲名字 板书歌曲《采菱》 二、寓教于乐 1、.请学生认真地听范唱。(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受。 教师揭示歌曲主题:这又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看江南水乡的图片(课件),加深了解。 2、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让学生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水乡的美,孩子们的快乐。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 (1)这首歌都唱了些什么? (2)演唱者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音乐,学生回答) 3、教师范唱歌谱。 (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学唱曲调。 (1)教师教唱2遍。 (2)生随琴视唱。 (3)师生进行接唱练习。 (4)随琴完整视唱曲谱。 5、学唱歌词 (1)听音乐唱词,初步做到节奏、音准。 师生一起随琴唱词 (2)随琴加前奏演唱歌曲。 过渡语:有进步,同学们在唱歌曲时,你发现歌曲里有你不认识的新朋友了吗? 生:有!D.S。 (3)认识反复记号D.S. 师:这首歌曲只有一段,但有了反复记号D.S.,我们就要再唱一遍。 (4)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自己写一段旋律用上D.S。 (5)现在我们就完整的把这首歌曲唱一遍。 师小结:同学们唱得不错,看来大家已经和D.S.反复记号交上朋友了,请你不要把这位新

项目四倡议书写作教案

项目四倡议书建议书申请书 《倡议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倡议书的基本文体知识 2、掌握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法 3、通过案例学习,运用所发材料撰拟倡议书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文赏析与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倡议书的文体知识与写作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写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倡议书的格式与写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材料拟写倡议书 四、课前准备:上网查找倡议书范文。多媒体课件准备。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课时:2 七、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概念: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 格式: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 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正文: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 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

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 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 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结尾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落款: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 议的日期。 “倡议书”在写法上有如下要求:在正文部分要写清发倡议的根据,原因和目的,否则响应者无所适从,会造盲目的行动。在结尾要写上倡议者的希望和建议,最后是署名和日期。 特点 1、广泛的群众性 倡议书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一小集体而发的,它的受众往往是广大群众,或是 部门的所有人,或是一个地区的所有人,甚至是全国人民。所以,其对象十分广泛。广泛的群众性是倡议书的根本特征。 2、响应者的不确定性 倡议书的对象范围往往是不确定的,即便是在文中明确了倡议的具体对象, 但实际上,有关人员可以表示响应,也可以不表示响应,它本身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即便是与此无关的别的群众团体,也可以有所响应。 3、倡议书的公开性 倡议书就是一种广而告之的书信。它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知道了解,从而 激起更多的人人响应,以期在最大的范围内引起共鸣。 八、课堂检测()

《采松果》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龙岭小学王皓鉴 教学目标: 1、在《采松果》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3、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有算式的萝卜卡片若干个、小兔头饰若干。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开火车游戏(大屏幕显示整十数相加减算式),学生口算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大屏幕展示主题图,讲故事导入:冬天到了,松鼠妈妈为了教会自己的孩子生活,首先带领自己的孩子小松鼠去采松果准备过冬,大家看看小松鼠和妈妈分别采到了多少松果?听了这个故事,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生1: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2: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师:我们今天主要解决“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和“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这两个问题,你们自己想解决哪个就解决哪个? 2.探索计算方法: 1.师;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果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 2.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果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该怎么算了吗? 师: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提出的问题列算式。

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3.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师:第二个问题“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4.怎样计算25+4和25–4,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提示:可以用自己的学具小棒)。 5.交流反馈: 请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内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算法演示和讲解。生1:我用5+4=920+9=29 生2: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数的。 生3:我是用计数器先拨25,再在个位上拨4就得29。 6.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可以用小棒一个一个数,也可以用计数器拨,还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几,然后进行两个一位数的加法,再加上这个数。) 三、深入练习,巩固新知 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52页第1题和第2题。教师激发引导: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问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

《采菱》-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采菱》-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采菱》小学第十一册教材科目音乐任课教师任课班级五年级授课日期年月课题采菱课时课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培养学生自学歌曲的能力并了解与歌曲相关的音乐常识。 利用音乐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的音乐表现。 歌曲的演唱处理。 所用教具黑板钢琴背头计算机板书设计歌篇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形式质疑一.复习歌曲导入新歌:.我们来复习《茉莉花》这支歌,唱后请大家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 .南北方音乐特色有什么不同吗?二.新授:.范唱今天我们学唱新歌的名字叫《采菱》。 请大家听我唱一遍,之后请告诉我()这是什么风格的歌曲?()什么情绪?()采菱是在做什么?.介绍歌曲:这是一首用中国五声音阶创编的儿童歌曲。 旋律有浓郁的江南风格,抒发了水乡孩子热爱劳动和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划分乐句:()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 ()这首歌曲里出现较多是什么音符?()出现几种形式的切分

音。 .分小组识谱:()请组长带领小组视谱,每组一个乐句,用指位读谱法。 ()请各小组汇报视唱结果。 ()各组唱的都不错,但每个同学只学唱了这支歌的一个乐句,下面按小组教唱。 ()连唱全曲,注意唱名要清楚。 .学唱歌词:()配乐朗诵请大家跟着钢琴,高位置有语气的朗诵歌词。 并展开联想,进入意境。 ()看到什么画面?()采菱的孩子在唱什么?我们来听听。 .歌曲处理:()第一二乐句什么地方相同?()谁来唱唱第三乐句?()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演唱,哪种更适合歌曲的情趣?请大家体会一下。 ()为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 .歌曲处理(四五乐句):()请大家听老师唱第四乐句,有什么感觉?()这种起伏推动感在音乐中用什么节奏表示?()这里出现了弱拍弱位两个十六分音符,有什么作用?()第一乐句主题在第五乐句中再次出现,前后两个爱含义一样吗?()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 .欣赏:()请大家听我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洪湖赤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采松果》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出示采松果图)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 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 生4:有2只松鼠。 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2. 讨论探究 2.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 (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 (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 (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设计史》教学大纲

《设计史》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吴文轩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设计史 2.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Desing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理论课) 4.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设计运动的背景,各国优秀的现代设计传统和辉煌的现代设计成就,认识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设计方面的鉴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更好的进行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2004

年1月第三次印刷。 参考书: 1、《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2、《新艺术运动大师图典》周宏遍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贡布里希论设计》范景中选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4、《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现代西方设计概论》钱凤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工业设计史》何人可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工业设计全书》张道一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作品赏析,作业辅导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以每次作业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 成绩评定:百分制,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总平均

小学音乐采菱教学设计与反思

采菱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热情地讴歌水乡,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方法: 聆听、演唱、律动教学用具: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内容: ??一、聆听《采茶舞曲》 ??二、表演《采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采茶舞曲》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 2.欣赏: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 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6.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 ??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 (2)选择打击乐器; ??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 7.小结:水乡一景。

采松果教案

《采松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3.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开火车:首先我们玩个游戏:开火车 这些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口算。想学习新的口算吗? 一: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1.师:你们真乖,老师可以先给你们讲个故事。在一片茂密的松树林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松鼠,他长大了,妈妈要教她自己寻找食物,于是一起去采松果。 问:瞧,这就是他们采松果的照片,谁说说这里有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 二、解决问题,探索算理 1、问:首先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师板书:25+4=29(个) 都同意吗?你们是怎么算出29的?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反馈:谁能够上展台摆小棒告诉大家25+4怎么算出29的? 除了摆小棒,你还能用其他方法算25+4吗? 2、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你能解决吗?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25-4=21(个)那第三个呢? 问:你是怎么计算出得数的?四人一组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 现在我们用小棒摆一摆,25减4得多少,请边说边摆。(反馈示范摆,师)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这两道算式怎么算吗?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反馈:你的同桌怎么说的?(问2个) 看来你们能够很容易的解决这几个问题,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出示23页练一练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3页,独立解决第一题。 反馈: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怎样求还剩多少个? 19-9=10,做错的举手。 集体订正,并讨论. 2.出示图片2. 问;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你们解决问题的本领真是棒极了,你们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吗?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design history课程编码: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中外工艺美术史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讲述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包括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范围、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其更好的进行创造性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 2、了解现代设计中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 3、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现代设计的本质、范围、 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理解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 1.1“design”——“设计”的定义 1.2 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 1.3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 1.4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设计思维 [本章重点]: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产生根源: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现代艺术流派等的影响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滥殇时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理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主要成就。 [本章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