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年月日》公开课教案 (1)

《认识年月日》公开课教案 (1)

《认识年月日》公开课教案 (1)
《认识年月日》公开课教案 (1)

“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的知识。

(2)使学生掌握大月和小月各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描述与时间有关的事件,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

【教具准备】课件,2011和2012的年历卡,活动探究卡,课前预习,完成书上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我们已经学习了较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如果要描述较长的时间,该用谁做单位呢?(板书课题:年月日)

2、想知道年月日的由来吗?(课件出示视频)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年历

老师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他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

1、猜谜语:一张宝宝真神奇,印的全部是数字。

要知几日星期几,一查它就告诉你。(年历)(课件出示一张年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年历上面记录了些什么?(月份、日期、星期、节日等等)。

(二)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探究

1、大家可别小看它,它里面可是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用你们的火眼金晶观察数学书76.77页的年历,思考活动卡上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自学提示: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年历,完成每月天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2)交流你是如何算出全年天数的;

(1)一年有()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有(),叫大月,共()个月;

有30天的月份有(),叫小月,共()个月。

(3)2月份有时有()天;有时有()天。

(4)全年一共有()天或()天。

3、小组汇报上述内容

(学生说发现,教师根据回答完善板书,学生齐读)

4、总结并板书:一年都有12个月;1,3,5,7,8,10,12月份都有31天,叫大月,有7个;4,6,9,11月都有30天,叫小月,有4个;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2月份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是个特殊月;一年有()天或者()天。

5、全年的天数你是如何计算的呢?谁来说说看?(课件出示两种方法:全年天数=每月天数相加;全年天数= 7个大月 + 4个小月 + 2月天数;一年到底是365天,还是366天,是由(2)月的天数决定?板书:365天或者366天)

6、那你想知道2月为什么天数最少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这只是一个传说,其中具体的原因我们下节课学习平年闰年再来学习。)

7、在今年这365天里,有一天一定是大家最想喜欢的,那就是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在大月还是小月?你爸爸妈妈的呢?

(三)大月、小月记忆方法

1、这么多的大月和小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同学们相互讨论。

2、老师总结方法。

(课件出示)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从食指关节出发数月份,数完不够再回过头来数,凸起的地方每月都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都是30天,2月除外。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带领全班一起数,自己再数一数,同座之间数一数,全班再一起数一数)

(看来拳头记忆法的确是个好方法,你们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方法二:歌诀法(课件出示):

儿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教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提问:一年中,()月和()月是相邻的两个大月?

3、反复练习记忆

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多记住大小月的方面,接下来给大家一分钟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各月的天数。同座之间互相背一背、数一数

4、游戏活动(课件出示)

通过刚刚的学习,想必同学们已经成为了大小月方面的专家了,接着跟着老师一起进入游戏时光吧!(随机出示月份,是大月的女生起立,是小月的男生起立。)

三、深化练习,拓展提高

游戏玩得开不开心?可淘气同学却遇到难事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闯过难关吧。

第一关填一填:

5月的最后一天是()日,

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0月=()年

第二关想一想

笔记本电脑的购买日期是2016.03.15,保修期:3年。笔记本今天坏了,在保修期吗?

不在

第三关

懒洋洋在学习了年月日以后写了这样一篇日记,看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帮他找出来。

2019年3月13日星期三晴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学了年月日的知识,我感到很有兴趣,我知道了每年都有365天,今年的2月有29天。4月、6月、8月、11月是小月,我最喜欢6月了,因为6月既有儿童节,也有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6月31日。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我们今天就先了解到这里,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间,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谢谢大家!最后再留给大家一道思考题,一年有多少周?

板书设计

《5琥珀》公开课优秀教案及说课稿

《琥珀》公开课优秀教案及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2. 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图片。 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图片: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 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 小组交流朗读成果,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小组学习的力量解决。 2.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并说一说小组内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四、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理解课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

题?(生答) 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 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4.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后回答。 三、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第二单元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圆的认识(一)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一)教案 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圆。认识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理解圆的特征。 学具:圆规、图钉、线绳、铅笔剪刀等。 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套圈游戏比赛开始了,出示图一,一些小朋友像图中这样站立进行套圈比赛,比比谁能套中小旗。对于这样的方式你有什么想法? 2.站的近点是比较容易套中,看来这样不公平。那么站成正方形呢?出示图2 3.站成正方形还是不能解决游戏的公平问题。要使比赛公平,你能帮助他们设计一个方案吗? 4.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 看来圆里面藏着其它图形没有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圆的一些奥秘。 二探索新知

1生活中你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举例) 2你会画圆吗?用你喜欢的工具画一个漂亮的圆,再剪下来,用手摸一摸它的边缘。 3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一样吗?哪不一样? 4说一说你感觉到圆是一个什么图形?(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5自学数学书第三页:圆心、半径、直径。 (1)圆心就是圆中心的一点。 你怎样找出手中这个圆的圆心呢?(或怎样验证圆心呢?) (动手把圆对折、再对折,打开,折痕相交的这一点就是圆心。)(2)请给你的圆画一条半径,并标上字母。 问:a、半径是一条什么线?(直线、射线、线段) b、是连接了这个圆哪儿到哪儿的线段?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c、你能在这个圆内画多少条半径?(得出:圆有无数条半径) d、这么多半经哪条长哪条短呢?(学生动手量得出:同圆里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请给你的圆画两条直径并标上字母。你能你的理解描述一下什么是直径吗?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猜一猜直径有半径那样的特点吗? 6小结:我们通过画圆、剪圆、摸圆、自学等活动学到圆的哪些

最后一分钟第二课时

《最后一分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下,联系收集的资料理解诗歌内容。 2、初步感受新诗拟人、联想等表现手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在教师指导下,收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背景资料,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开课: 师:我们在七单元已经学了三篇课文了,他们都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 生:七单元前面的课文都是讲历史方面的。 师:学习这样的历史性比较强的课文,当时我们主要是怎么来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呢? 生:抓住关键词句。 师:是的,这个方法我们一直使用有效。 生:朗读。(板书:朗读) 师:是啊,学语文最基本的一个方法,而且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更实用。因为它的体裁是? 生:诗歌。 师:是的,而且还是一首现代的新诗,和古诗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自由体分行,但它并不是随意的口语,而是精心锤炼,自然明快,琅琅上口,适合朗读。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收集资料。 师:(板书:收集资料)很好的一个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略读课文,将同样运用收集的资料来帮助我们走进文字背后的情感。 (板书课题) 师:一起朗读。 师:昨天大家预习了,你知道这“最后一分钟”是指哪一分钟? 生:最后一分钟是指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这一分钟。 师: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 生:这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 师:既然讲的是激动人心的一分钟,那我们应该怎么读题?

生:激动地读。 师:请你读。 师:是啊,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在最后一分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行政区区旗同时升起,国歌响起的这一时刻,人们激动地热泪盈眶,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激动地读——生读:最后一分钟。 师:我们永远也不能忘怀这历史性的一刻,让我们深情地读—— 生读: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诗歌。 师:这首诗总共有四个小节,我们请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听听字音是否准确。 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准确,看来预习作业做得不错。 三、品读诗歌。 师:这是一首感情真挚,读来催人泪下,让人热血澎湃的新诗,不知哪个小节最让你热血澎湃,呆会我们将和你的小组伙伴一起学习。 (出示提示:请选择诗歌中最让你热血沸腾的一个或两个小节,运用你已有的学习方法和同学合作学习,注意体会含义深刻的诗句,写下你内心的感动,读出你奔涌的豪情。) (自学建议: 1)、第一小节写到香港的“风雨归程”,你知道是怎样的吗? 2)、第二小节写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第三小节写到哪些历史事件?分别是怎样的? 4)、第四小节写的是什么?让你想到什么?) 生合作学习。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大家按照1到4小节的顺序说说各自的体会和收获。先请学了第1小节的小组: 生:我们读懂了“风雨归程”。 师:是吗?那请你为大家说说。 生:百年的沧桑,百年的风雨啊,所以说是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师:这一百年的沧桑经历到底是怎样的呢?你可以为我们讲述一下吗? 生:可以。请大家打开《英才教程》24课,这里有关于香港被割让到回归的历史,我念给大家听。(生念)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听完这段历史,有什么感受?

玲玲的画公开课教学设计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完整)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下冶二小卫利利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她笑眯眯的真可爱,来,跟玲玲打个招呼吧。我们一起喊喊她的名字吧。 2、玲玲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可是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件不高兴的事,她是怎么解决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合作汇报,探究新知 1、复习生字词语(出示词语课件) (1)我这里有一些上节课学习了的词语,谁来读(根据举手情况,玩开火车读) (2)摘苹果游戏,指生回答。 (3)出示字谜,猜字谜 2、生字宝宝已经和我们交上了朋友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的更加流利了,现在小组的小朋友请一起来读读课文,并且互相之间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 3、全班交流,指名说。

4、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玲玲画了什么? 5、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呢!所以,玲玲自己看着觉得怎么样?(出示第一段) 自由读。 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吗?板书:满意 (3)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小朋友快在这一段中找到它。(端详)点红色。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呢?像老师这样看是不是端详呢?老师演示。生回答。 请你来演一演?(你们看,他把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这就是“端详”。) 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谁能读好这句话? 看他读得真好呀,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6、就在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 (1)这是怎么回事呢?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出示第四节) (2)自己读读这一段,这时玲玲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名回答(板书:难受、着急) (3)指名读。问:玲玲你为什么那么伤心啊?孩子你呢?你呢?师:“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请你们接着读课文。 7、自由读。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生回答。 (1)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2)指名读。是呀,有了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玲玲对这幅画更满意了。板书:更满意 (3)现在玲玲的心情跟刚画好时的心情一样吗? (4)出示两段话我们来读读这两段,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左边两组第一段,读出满意、开心。右边两组读第二段,读的更满意、更开心。

六年级上册数学 5 圆 教案 1.圆的认识 第1课时 圆的认识(1)(教案)

5 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理解圆周率“π”,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会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教学指导】 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活动让学生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当学生画好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折,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再通过测量来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探究圆的周长时,则可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探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书中的附页或备好的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应把学生的动手操作简单地作为活动目的,而应合理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故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应用转化思想,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来研究。如在研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在研究多边形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多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更熟悉和更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那么,这里是否也可以仿此思路把圆的面积采用割补等方式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计算呢? 教学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处理的。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9课时: 1.圆的认识.................................................2课时 2.圆的周长.................................................2课时 3.圆的面积.................................................2课时 4.扇形.....................................................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确定起跑线.................................................1课时 1.圆的认识 第1课时圆的认识(1)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教材第57~5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实行说明。 一、说教材《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为主题展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以前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当中。 二、说教法、学法“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本课是阅读课,我准备安排一课时实行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2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使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因为本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因为学生对香港回归、虎门硝烟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很熟悉,理解诗歌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开场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当中,音乐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盼着一个庄严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要实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了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中国人都急切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环节二:自由读诗,感知内容1.首先我让学生自

word公开课说课稿

《Word表格制作》说课稿 一、教学指导思想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已经转化为将计算机当作收集、整理、辨析信息的工具,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是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使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Word文字处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是人们利用电脑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利用word 制作课程表。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第四章第4节《制作word表格》。介绍了如何在Word文档中制作表格、编辑表格和修饰表格,在Word中是比较重要的一节,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等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表格中的基本概念,掌握表格的创建、编辑。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完成表格的制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使其在探索中进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因此让学生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对表格的创建和编辑的操作中学生容易出错,掌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表格的编辑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表格的创建、编辑 难点:表格的编辑 三、说学生

学生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兴趣高,但实践操作少;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快、有一定的探究发现能力、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差。使用word制作表格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部分学生以初步了解,部分学生还对计算机操作很陌生,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很大差异。 四、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及练习法。 演示法:依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我运用多媒体教室的演示和广播功能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培养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教学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为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续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法的使用,能逐渐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法:把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教师的讲解与演示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信息技术课与其它知识的渗透,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符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机、office软件。 五、说学法 主动探寻法:现代化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是主动探寻的学习,是为应用知识而学习,而不是为记忆知识而学习。因此本节课以“学生操作”为主,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实际操作中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法: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协作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5分钟)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understanding of circle (1) "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圆的特征——“一中同长”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尝试中学会用圆规画圆。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设想 对于一节课的设计,最关键的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决定整节课的展开。新课程的目标定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一体的。而“双

基”目标的落实是整体目标实现的立足点。因此,现在新课程改 革中提出课堂教学反璞归真,其实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双基”在 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但对于“落实双基”的理解绝对不能仅仅停 留在传统中。例如掌握规范化概念、快书准确运算等等。而是要 与时俱进,让学生经历探究、合作、实践等过程中充分体验,抽 象总结概括出规律。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作如下思考: 1、结合生活创设情境——牛吃草,在了解了学生已有知识 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在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首先 采用牛吃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圆是由无数的点围城的曲线图形,然后在了解学生已有对圆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各部分名称。 2、学生通过操作、合作,在讨论探究中发现圆的特征。首 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去 自主探索和发现。然后开展交流讨论。交流分两层次:第一层是,全班讨论圆的特征;第二层是,与古人的“圆,一中同长也。” 进行交流。如此,进一步明晰圆的特征,并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3、在画圆的技能培养过程上,采取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总 结画法,然后在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中初步掌握画圆的方法。 4、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引用生活中学生喜欢的投圈游戏,让学生解释围成圆形能使游戏更公平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 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而且引导画游戏中的 这个圆,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 午夜。xx,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xx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xx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xx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xx,xx,我们的心! 我看见, xx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xx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xx沸腾!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xx。xx,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xx的 含露的、芳香的

xx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xx……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 谈谈你所了解的xx。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短新闻两篇—新课改优秀教案

<短新闻两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了解新闻的特点。 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⑶了解文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⑷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 ⑴让学生自主寻找香港回归与纳粹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 ⑵搜集奥斯微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受情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⑵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⑴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涵的丰富感情。 ⑵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品读、感悟、教师点拨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香港回归的资料图片等。 5、教学用时:三课时 本课运用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第二课时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三课时归纳总结、对比阅读、课外拓展。 三、教学过程: 别了,不列颠尼亚 1、导入新课 ⑴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香港回归时的影音资料。 大家谈观看影音资料的感受------激动,感慨. 是啊,此刻我们心潮澎湃,激情万丈,那么,假如我们是记者,目击了这一历史场景,

怎样将我们的所见所闻传递给更多的人呢?小组讨论,形成一篇新闻稿。 ⑵讨论前明确:学生对“新闻”一词自己提出问题 ①什么是新闻?②新闻的特点③新闻的结构 ④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①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②新闻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③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④五个“W”和一个“H”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at 何事 who何人 why何因 how何果 ⑶从结构出发完成新闻稿的标题和导语------小组讨论成稿,基本掌握新闻的知识。 ⑷大家交流新闻稿 ⑸对于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华夏儿女关心,世界各大媒体齐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不负众望,高人一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正是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本文是一篇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③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2、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⑴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瞩凝督荆舰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课题:《将相和》 执教老师:吴才智执教班级:五(1)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继续运用抓住人物言行深入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转变过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和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体会蔺相如、廉颇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 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3、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自己拼读生字,读通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读生字; 3、学习新词; 4、引导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标题; 5、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 1、教学“完璧归赵”部分; (1)学生细读课文,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 (2)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 (3)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地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 2、教学“渑池之会”部分: (1)学生根据问题读课文:“蔺相如为什么敢逼秦王击缶? (2)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交流学习。 3、自学交流“负荆请罪”部分:

最后一分钟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后顾整个课堂教学, 我总结出以下几点: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 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香港回归”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5.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回归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美词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

作文教案:写春天的景物(公开课)

写春天作文的教案 一、听声音,想画面。 1、孩子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呵出来,静静地、仔细地聆听一段声音,听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听着这美妙的声音,你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播放课件:春的声音)听着这美妙的声音,你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在请你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合理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想象。除了小鸟和小溪,还有什么画面呈现在你脑海里呢? 2、孩子们,听着这美妙的声音,我仿佛听见了春姑娘的脚步声,我仿佛看见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春姑娘真的来了,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瞧(播放课件:春景图) 二、赞美春天的好词好诗好曲。 孩子们,春天如此之美,诗人,作家,歌唱家他们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好词,或是好诗,好曲呢? 三、分享诗歌 有一首儿童诗,也是赞美春天的,老师特别喜欢,所以特意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鼓励孩子自己去观察春天。 春天的美是说不尽,唱不完的。可是,那毕竟是别人眼中的,别人笔下的春天,真正的春天,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去发现。亲

耳倾听春的声音,亲眼观赏春的美景,亲身体会春的魅力。 五、说说春的足迹。(提醒孩子说全面) 1、现在已经春意盎然了,告诉老师,你在哪里发现了春天的足迹?你是怎么感受到春天气息的?请你把刚才说的事物用最适合的彩色粉笔写出来,好吗? 2、置身于春天这么温暖舒适的怀抱,你最想干什么呢?人们有些什么活动呢? 瞧,一会儿功夫,我们这黑板就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六、对春的整体感受 1你能用一两句最美好的话来描绘出你对春天的整体感受,夸夸她,赞美赞美它。来,看谁的感受最独特,谁的想像力最丰富,谁的用词最贴切。 春天像个小姑娘,穿着缀满鲜花的裙子,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2好吧,拿起笔来,把你这对春天美的感受写下来吧。 七、选材 1看来,你们眼中的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那么,如何将春天的美展现出来呢?那就得挑选一些具有春天特色的事物,让它们来展现春天的美。看,这黑板上都是你们寻找到的春天的足迹,你想挑谁来装扮你眼中的春天呢?当然,也可以是这上面没有的。 ()+()+()…… 2具有春天特色的事物很多,我们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自己最

道德与法治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和说课稿

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第2课时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优秀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优秀家风中中华传统美德精粹,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优秀家风都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本课设计力求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将话题定位到优秀家风上,通过故事分享、讨论交流感受优秀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尝试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做优秀家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第20-21页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从学生家庭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优秀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有关家风的名言警句,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们就真正懂得家风的含义,能够主动践行优秀家风,感受家风的重要性,感知优秀家风重在实践,树立自觉践行优秀家风的意识,既是教学目标,也是社会需要。 四、教学目标 1.愿意了解家风、学习家风,清楚自己家的家风。 2.知道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3、懂得通过家风可以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形成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文明风尚。

五、教学重难点 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六、教学主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拓展延伸4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5、板书设计 八、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教师可以结合活动园的内容开展“家风伴我行”故事会,请学生讲家风影响或者改变自己的故事,体会家风对自己的教育作用。 4、教学中可以开展“传承家风,我能......”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具体事例中认识到家风传承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传承中可以提升自己,传播正能量。 5、可以集合语文学科,在课后开展“写家书,读家书”活动。

公开课教案圆的认识

课题: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其特征。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直尺、带圆孔的三角板、硬币等圆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寻宝创“圆” ⑴师: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那儿呢?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⑵学生尝试 ⑶展示作品 ⑷师:还有不同的位置吗?这些位置如果都表示出来将会形成什

么?(课件演示出圆) 2.谁来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圆? 3.欣赏生活中的圆(课件出示) 4.揭题: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课件出示)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㈠概念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观察这些图形,想一想:圆和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前的平面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圆呢?(课件出示) (学生可能说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边是直的,它们是由线段围成的,都有角,而圆的边是弯的,圆没有角,它是由曲线围成的) 2.体验:请拿起桌上的圆片,闭上眼睛摸着圆的边想象圆的形状。㈡画圆 1.师:同学们!你会画圆吗?你能怎样画圆?请试着在纸上画圆。 2.交流汇报:你采用哪个工具画圆?是怎样画的?(展示学生作品) 3.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圆规:方便,大小不一的圆都能画,圆形实物画圆,虽然方便,但有时画出的圆不太标准,大小受到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午夜。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20XX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