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缩印版)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缩印版)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缩印版)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缩印版)

幼儿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

展观、教育观。2.有助于教育者更理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

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

现实的反映。三.心理具有主

观能动性。四.心理在实践活

动中不断发展。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

描述性研究1.观察法2.测验

法3.产品分析法4.个案法。

二.实验性研究1.实验室试验

2.自然实验。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

理论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

因素。

一、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

熟程序。

二、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

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

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

的研究。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

为不至于退化。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

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4.他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

巩固和发展。

三、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

家弗洛伊德。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

个方面:1.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2.他的性欲阶段理论。另外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是埃里克森,他在弗洛伊德人格结

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

发展渐成说。他认为人格发展

中,自我的作用很重要,人的

发展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将人

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

起来的过程。

四、认知发展学说:这一学说

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

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

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

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

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2.前运算阶段(2~7

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

五、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是社

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1.他强

调观察学习2.重视社会学习

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概念:所谓观察学

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

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

进行的学习。

替代强化的概念:替代强化,

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

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

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

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

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

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

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

的倾向。

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觉和

注意

感觉: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

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反映

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的心

理过程。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官的客观的事物的各个

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

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绝对感觉阈限:某种刺激若要

引起一个人的感觉,是需要具

有一定强度的。也就是说,只

有当物体发出的声音、气味等

的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

被听到、闻到。那种刚刚能引

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做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在已有感觉的

基础上,为引起一个差别感觉,

刺激必须增加或减少到一定

的量。一个人能够分辨的标准

刺激和比较刺激之间的最小

差异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

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意

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的,

需要一定抑制努力的注意。

错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

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

知觉现象。

观察力:观察是指一个人有目

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

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整体

性3.理解性4.恒常性。

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幼

儿的注意不稳定,易转移。

首先,与外界刺激本身的特点、

性质有关。

第二,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有

关。

第三,与幼儿的生理成熟水平

有关。

第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

关。

另外,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与其

身体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感知觉的特点:

幼儿注意及观察力的培养:在

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1.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

的和任务;2.必须对幼儿有一

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3.用语

言组织、稳定幼儿的有意注意;

4.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保

持有意注意;5.丰富幼儿的知

识和经验。

第四章幼儿的记忆与想象

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

信息的心理过程。

想象:想象就是对表象进行主

观加工和改造,从而产生出新

形象的过程。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

定目的的,在外界没有刺激影

响下产生的,无需意志努力的

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形象。

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则有一定

目的性,需要意志努力,自觉

主动的进行的想象。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

认、回忆。

幼儿记忆的特点:(一)以无意

识记为主导。(二)机械识记

与意义识记均有发展。(三)

记忆的恢复现象。(四)回忆

的发展1.杰出的再认能力。2.

回忆水平的提高。3.长时记忆

的发展。

幼儿想象的特点:1.无意想象

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

展。2.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

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的

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

完整发展。4.容易把现实与想

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记忆的分类:1.按内容的不同

将记忆分为四种: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

忆。2.从大脑的加工方式与保

持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划分为

三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

长时记忆。

想象的分类:(一)无意想象

与有意想象(二)再造想象与

创造想象。

幼儿记忆的培养:1.激发兴趣

与主动性;2.丰富生活经验;

3.培养有意记忆;

4.教授记忆

策略 1.复述 2.组织 3.选

择性注意。

幼儿想象的培养:1.丰富幼儿

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主动

性。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

养想象的主动性。3.开展各种

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

激发幼儿想象力。5.鼓励大胆

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

技能技巧。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与想象

思维:思维是借助动作、表象

或语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

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

的高级形式。

1.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

维又称实践思维,它面临的思

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

的问题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思

维活动不在头脑中进行而表

现为动作。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人

们利用头脑中的表象来解决

问题。

3.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抽象

性质的任务,需要运用概念、

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

思维成为逻辑思维。

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人们

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

凭直觉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

断的思维活动。

2.分析思维:分析思维即逻辑

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

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

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

结论的过程。

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

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

组织当前的信息和基于记忆

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

独特的新思维。

4.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人

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

的规则去解决问题,或者从给

予的信息中推理出新的结论。

1.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以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如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公式解决

同一类型的问题。

2.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语言: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

系统。

思维的特征:1.思维的概括性。

2.思维的间接性。

3.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第一,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

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

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

的依据。第二,幼儿会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和推理

的依据。第三,幼儿的判断、推理有时不能服从于一定的

目的和任务。第四,幼儿判断推理的依据逐渐明确化,并开始趋于合理。

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一)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阶段二:牙牙语期(5—9月)。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阶段四:学说话期(1—1.5岁)。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

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

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

(二)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词类范围逐渐

广大(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

简单聚到复合句(3)从陈述

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一)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语言的出现。(二)情境性言语发展和连贯性言语的产生。(三)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1.游戏言语2.问题言语。(四)幼儿掌握书面语言的可能性1.

掌握了口语词汇2.掌握语音

3.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

能力4.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思维的类型及其应用:(一)

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

辑思维。(二)直觉思维和分

析思维。(三)集中思维和发

散思维。(四)常规思维和创

造思维。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

操作的机会。(二)教学活动

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三)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

的发展。(四)发展幼儿的抽

象逻辑思维。(五)重视培养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一)

重视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三)

将言语活动贯穿与幼儿的一

日生活。(四)成人做好幼儿

言语的榜样。(五)注重个别

言语教育。(六)适当学习书

面言语。

第六章幼儿情感与意志

情感: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

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

产生的体验。

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

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

态,如狂喜、愤怒、恐惧、绝

望等。

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

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

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

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

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

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

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

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

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美感: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

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

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

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

验。

意志: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

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

的心理过程。

意志努力:意志努力是指人在

确定目的、解决动机冲突、制

定计划、进行决策以及执行决

定的过程中,克服内外各种困

难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心

理力量。

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情感

与认识是紧密联系的。情感与

认识过程有着明显的区别。第

一,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

身,而情感反映客观现实与人

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二,认

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

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

的体验、变化来反映客观现实

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三,

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

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

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

认识活动,而情感有着较强的

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

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情感的种类:(一)按情感状

态分1.激情 2.心境 3.应激

(二)按社会性内容分1.道德

感 2.理智感 3.美感。

培养幼儿情感的重要性:1.

情感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重

要的作用,它是人们行动的动

力。高尚的情感推动高尚的行

为,比如,对祖国的热爱、对

敌人的憎很,促使战士们在战

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情

感在成人行动中具有这样重

要的作用,对于幼儿也是如此。

2.情感对幼儿的认识过程,也

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论是在感

知、注意、记忆过程中,还是

在思维、想象过程中,都可以

明显地看到情感因素的作用。

3.幼儿情感的发展与幼儿个

性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4.幼

儿的情感发展是以后情感进

一步发展的基础。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

行过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

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幼

儿情绪和情感不稳定。2.幼儿

的情感比较外露3.幼儿的情

绪极易冲动。(二)从情绪和

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

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

显的特点1.情感所指向的事

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

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

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三)

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幼

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1.幼

儿道德感的发展2.幼儿美感

的发展3.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意志的特征:(一)明确的目

的性。(二)以随意动作为基

础。(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的主要心理成分:动机冲

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

力。

幼儿意志的特点:幼儿意志发

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意志的

自觉性(是指幼儿自觉服从并

主动给自己出一定的目的、任

务的意志品质)、坚持性(是

指儿童长久维持已经开始的

符合目的的行动,坚持实现目

的、任务的意志品质)、自制

力(是指幼儿控制和支配自己

的行为的意志品质)等品质上。

幼儿情感的培养方法:(一)

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

儿良好的情感。(二)充分利

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

(三)重视对幼儿进行爱心教

育。(四)重视培养幼儿的移

情能力1.向孩子倾诉情感2.

引导孩子欣赏别人的情感3.

多让孩子换位思考4.让孩子

学会表达情感5.正确疏导幼

儿的不良情绪。

幼儿坚持性的培养:(一)帮

助幼儿明确和确定活动目的。

(二)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技

巧。(三)在劳动、游戏学习

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幼儿自制力的培养:(一)为

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

(二)使幼儿明确行动规则。

(三)不迁就幼儿无理、缺乏

自制的行为。

第七章幼儿个性的发展(上)

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

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

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

组合。

需要:需要是一个人对生理和

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兴趣: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

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

向性。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

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

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个

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与

个性的社会性。

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产

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

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2.根

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

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一)

幼儿需要结构具有一定的系

统性。(二)幼儿的优势需要

具有发展性。(三)幼儿需要

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四)

幼儿需要的发展具有集约型

和扩散性。(五)5岁是幼儿

需要发展的关键期。

兴趣的品质:1.兴趣的广度

2.兴趣的指向性

3.兴趣的

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

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一)

0~1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先天

反射性反应阶段(0~3个月)。

2.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

个月)。3.新异性探索阶段(9

个月以后)。

(二)1~3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活动的、微小的物体,如飞机、昆虫。2.突然消失的物体,如拿个东西给幼儿看,然后藏起来。3.成人的动作或活动,如妈妈包饺子、爸爸刮胡子。

4.因果关系,如坐车是树木和火车的相对运动。

(三)3~6岁儿童兴趣的发展:1.幼儿的兴趣比较广泛。2.幼儿的兴趣表现出个别差异和

年龄差异。3.幼儿多直接兴趣。

4.幼儿的兴趣比较肤浅,容易变化。

5.幼儿的兴趣也可能表现出不良的指向性。

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一)儿童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4.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以后)。(二)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1>主

要依赖成人的评价<2>自我评

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3>自

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1>幼

儿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

化<2>幼儿自我体验的社会性

<3>幼儿自我体验的受暗示性。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主要特

特点和趋势。<1>从主要受他

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2>从

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

制策略<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

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幼儿需要的培养:1.关爱幼儿,满足幼儿渴望被爱的心理需要。2.尽量给每个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成就的需要。3.给幼儿创设一个气氛宽松的精神环境,满足幼儿心理的安全需要。4.给幼儿多点自由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

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

我意识1.培养幼儿自我服务

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二)在各种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的自我意识。(三)教师评价幼儿要把握分寸。(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五)家园配合,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

第八章幼儿个性的发展(下)能力: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

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

性心理特征。

气质: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

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

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

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

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能力的特征:1.能力和活动密

切联系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

效率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

种能力的结合。

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各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

发展。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

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

关键。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

是幼儿学习的基础。4.认识能

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

提。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6.

创造能力萌芽。

(二)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

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

异。

(三)智力发展迅速。

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根据气

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

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

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

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

刚强。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

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

稳定。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

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

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

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1.气质的

稳定性与可塑性。2.气质类型

没有好坏之分。3.气质类型不

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

影响工作的效率。4.气质类型

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

对环境的适应。5.气质类型能

影响健康。

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1.

容易抚育的儿童。2.抚育困难

的儿童。3.发动缓慢的儿童。

(二)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

(三)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

“掩蔽”现象。

幼儿的气质和教育

(一)了解幼儿的气质特点。

(二)不要轻易对幼儿的气质

类型下结论。

(三)针对幼儿气质特点,采

取适宜的教育措施。

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

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

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

特征。

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前期性格的萌芽1.

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1.

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

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

动。

幼儿能力的培养:1.正确了解

幼儿能力发展水平。2.组织幼

儿参加各种活动。3.指导幼儿

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4.培养

兴趣。5.教育好能力异常的幼

儿。

幼儿性格的培养:1.加强思想

品德教育。2.引导幼儿参加集

体生活和实践活动。3.树立良

好榜样。4.巩固幼儿良好的性

格特征,克服性格方面的缺点。

第九章幼儿的人际交往

依恋: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

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

相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在

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

的一种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

系。

人际交往的作用:1.人际交往

是人类生存得起本方式2.人

际交往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3.

交往有利于青少年的成才。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1.本能

需要2.合群需要3.自我肯定

需要。

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1.平等

原则2.相容原则3.互利原则

4.信用原则。

亲子交往的重要性:1.帮助儿

童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2.

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

康;3.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

教育能力。

依恋关系的类型:安全依恋性、

逃避型以及矛盾性。

亲子交往的年龄特征:

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一)

家庭环境的影响(二)教养态

度的影响1.过分的溺爱 2.过

严的教育 3.过高的要求 4.

态度的不一致(三)其他因素

的影响。

家长对儿童交往技能的指导:

1.教会儿童使用礼貌语言;

2.

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

识;3.培养儿童热情大方、宽

厚待人的品质;4.培养儿童积

极乐观的情绪;5.创设与同伴

接触和交往的机会;6.引导儿

童尝试换位思考。

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

的作用:1.有利于儿童学习社

交技能和策略;2.有助于同伴

之间的相互社会化;3.成为儿

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4.有

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

展;5.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提供有效的基础。

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1.受欢

迎性;2.被拒绝性;3.被忽视

性;4.一般性。

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分

享、合作、自信、移情。

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1.

增强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以

及探索精神;2.促进儿童对新

环境的适应能力;3.影响儿童

同伴交往能力的高低;4.有助

于儿童自我概念及社会性的

发展。

第十章儿童心理健康维护

心理健康的特征:1.积极的自

我观念;2.悦纳他人;3.恰当

地面对现实;4.智力正常;5.

情绪适度;6.热爱生活;7.形

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1.智力

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情绪

反应适度;3.乐于与人交往,

人际关系融洽;4.行为统一协

调;5.性格特征良好。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一)社会环境1.家庭

2.幼儿园

3.社会因素(二)自

然社会三.儿童身心发展的

需要。

婴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健

康维护:(一)婴儿的心理特

点在婴儿的心理活动中出现

最早、发展最快、最先达到比

较完善水平的是感觉和知觉。

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婴儿产生

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依恋,

依恋的主要对象是母亲。如果

剥夺了婴儿与母亲的交往,会

给婴儿的心理发展造成的重

大伤害,具体表现为:1.婴儿

失去了爱和被爱的权利。2.失

去了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

人”。3.婴儿的环境就变成了

没有“应答性”的刻板环境。

(二)婴儿的心理健康维护1.

要善于辨别婴儿发出的各种

“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

要。2.充分满足婴儿与成人交

往的需求。3.有意识地训练和

发展婴儿的动作。4.注重培养

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生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

健康维护:

一. 新生儿身心特点:

(1)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新生儿主要依靠多种本能的

无条件反射适应周围环境:如觅食、吮吸、吞咽、呕吐、打喷嚏、眨眼等。(2)新生儿

能够有效地对人的说话声和

铃声作出区别,这可以看成是新生儿的听觉系统良好发展

的证据。(3)新生儿的味觉、嗅觉和肤觉,都已有了显著发展。(4)新生儿似乎从出生

后的最初几天起,就已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化的能力。他们对于与成人交往,也怀有强烈的渴求。所有这些研究发现,都向我们展示了新生儿心理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能动精神。(5)然而,新生儿的心

理发展水平,毕竟还是十分有限的。他们面对陌生环境的冲击,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心灵上,都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除了这种不安全的感觉外,新生儿对最初环境的适应,也存在着很大困难。他们渴望乳汁的滋润和母亲的爱抚,以便满足生理的需要和情感的需求。他们希望周围的环境舒适宜人,最好能像胎儿期那样。如果新生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得不

到适当的满足,他们的身体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心灵或情感上就会留下一丝阴影或创伤,以至于对未来的发展形成障碍。

二. 新生儿的心理健康维护:认识到新生儿生命的脆弱,心理上适应的困难之后,一方面要全力、细致地护理新生儿的生命活动,帮助他们闯过夭折关,为后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础,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心理需求随着生命的诞生而

产生,满足新生儿的心理需求,对新生儿身心的键康成长必

不可少。

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

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1.言语真正形成2.思维能力

出现 3.自我意识萌芽

(二)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a.珍惜儿童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分配给儿童一些适合他们的

年龄特点的事情,既可以避免给成人忙中添乱,又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要,促进了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b.必须注意安全,成人要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对其造成伤害的东西和环境,保护好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c.当儿童和成人的意见相矛

盾时,不要和孩子硬顶,可以利用儿童注意力容易转移的

特点,找出孩子能够接受的理由或别的事情把孩子吸引开,

先暂时解决问题,适当的时机

再进行说理教育,逐渐培养儿

童的是非观念,培养儿童心理

的自控力和调节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

理健康的维护:(一)学前儿

童的心理特点 1.认识活动的

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

行为的无意性。3.游戏成为

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活

动。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

向。(二)学前儿童的心理健

康维护: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

教学,在与儿童进行交流、沟

通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儿童

思维发展水平的方式,争取做

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寓教

于乐,让儿童能够在理解的基

础上加以接受。满足儿童好奇

的求知欲,避免抽象生硬,切

忌强制服从。针对儿童情绪性

强、自控力差的特点,成人一

方面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

关系和感情基础,另一方面要

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采用不

同的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强化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

有意性,从而提高儿童的控制

能力。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儿

童与人交往,充分利用游戏中

的多种成分,给儿童的心理发

展以滋养。对于儿童显现出来

的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给

予充分的注意,教师在面向全

体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

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使

每一名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

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二.

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四.

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五.

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

绪。六.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能

力。七.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

八.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

九.训练儿童的交往技能。十.

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儿童心理偏差的行为表现:

吮吸手指:(1):症状:婴

儿吮吸手指极为常见。随着年

龄增长,这种行为会逐渐消退。

但若随年龄增长,仍保留这种

幼稚动作,并成为习惯,则应

及时纠正,因为儿童吮吸手指

的行为会收到非议,使幼儿感

到紧张、害羞。这种不良习惯

还易引起肠道寄生虫、肠炎等

疾病,且可引起手指肿胀、发

炎。若持续到六七岁换牙时期,

则可导致下颚发育不良、开唇

露齿等,妨碍面容的和谐,也

不利于充分发挥牙齿的嚼功

能。

(2)原因:常因婴儿喂养不

当,不能满足儿童吮吸的欲望,

以及缺乏环境和爱抚。导致儿

童以吮吸手指来仰制饥饿或

进行自我娱乐。

(3)预防:要消除儿童生活

环境中可能引起儿童焦虑,恐

惧等不良情绪的因素,用玩具、

图片等儿童喜爱之物,或感兴

趣的活动去吸引其注意力,冲

淡其吮吸手指的欲望,逐渐改

掉固有的不良习惯。不宜采用

在手指上涂苦味药或裹上手

指等强制方法。

咬指甲癖:

(1)症状:经常的、控制不

住的用牙将长出的手指甲或

脚上的指甲咬去,称“咬指甲

癖”,这在3-6岁的儿童中常

见。

(2)原因:大都出现于儿童

精神紧张之时,如不原去幼儿

园,家长管束太严,缺少小伙

伴和游戏。情绪不安,低落时,

以咬指甲自慰。养成顽固习惯

后,有时终生难改。

(3)预防和矫治:从消除儿

童心理紧张的因素入手。良好

的生活习惯,户外活动和游戏,

使儿童情绪饱满、愉快、可逐

渐克服惰性兴奋灶。另外,需

养成按时修剪指甲的卫生习

惯。用苦药或辣物涂指甲一般

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口吃:

(1)症状:口吃为常见的言

语障碍。

(2)原因:1:患儿大都自卑、

羞怯、退缩、孤僻、不合群。

有2:儿童出于好奇,模仿成

人或同伴的口吃现象所致。3:

发育性口齿不流利。幼儿在开

口之前,心理先紧张了,就更

张口结舌,可能真发展成“口

齿”了。

(3)预防和矫治:应从解除

幼儿的心理紧张入手。避免因

说话不流畅遭到周围人的嘲

笑、模仿以及家长、教师的指

责或过分矫治。大人不要当众

议论其病态,或强迫他们把话

说流畅,不许急巴。可以多练

习郎诵和唱歌。

遗尿症:

(1)症状:幼儿在5岁以后,

白天或夜晚仍不能主动控制

排尿,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

裤,称“遗尿症

(2)原因:引起遗尿的原因

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

心理因素: 2:训练不当: 3:

遗传因素: 4:器质性遗尿症:

因疾病所引起的遗尿症称“器

质性遗尿症”,等均可使儿童

不能主动控制排尿原因。

(3)预防和矫治:、

多种行为模式:

(1)症状:表现为儿童在不

同的环境当中采取不同甚至

相反的行为方式,而且较为稳

定。

(2)原因:家园教育的不一

致,甚至是完全相反,加之儿

童的年龄小、知识少、缺乏判

断,但模仿力强,都是造成这

种行为摸式的主要原因。

(3)预防和矫治:幼儿园和

家庭两方都要积极、主动地与

对方联系,及时沟通育儿的做

法和经验,力求做到统一要求、

目标一致。家长要树立榜样,

增加儿童与社会相接触的机

会,有的放地加以引导,提

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攻击性行为:

症状:这类行为在儿童身上并

不少见。当儿童遭受挫折时,

常会显得焦燥不安,采取打人、

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

抢夺别人的东西、掷东西以及

其他类似的方式,与别人争斗。

原因:一些心理专家认为,儿

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别人

的攻击行为摸式而学来的,并

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环境

后果而得以维持,就是说“模

仿”和“强化”是儿童攻击性

行为发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

机制。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则认

为,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对于挫

折的发应,常常是由于儿童想

要达到的行为目标受阻而引

起的,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

的消极方式。

说谎:

症状:这是指儿童编瞎话骗人,

把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

得有鼻子有眼睛的,出现说和

事实完全不相符合的情况。

原因:原因比较复杂,成人应

根据儿童说谎的情景和不同

的心理状态进行具体的分析。

儿童出现这些比较典型的行

为偏差,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

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这些偏差

的形成有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是动态,所以父母和教师要通

过全面的观察、分析,找到关

键原因所在,采取针对性强的

措施,及时疏导,逐步矫治,

一免给儿童的身心发育带来

不良的影响。必要时应接受专

家的指导和帮助,进行心理治

疗。

夜惊、退缩行为、精神性

厌食、恐惧症、缄默症、梦魇。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

11幼儿心理学研究对象

教案(附页) 【本章内容】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现象主要有哪些? 遗传与生理发展是怎样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 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哪些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导入语】你以前听说过心理学吗?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的关系很密切。幼儿心理学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心理学更加成熟起来,并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

方面面。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心理现象在这一阶段都有明显的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我们了解幼儿心理之前,必须先知道什么是心理以及我们都有哪些心理现象。 一、心理现象与心理 想一想你在平常的各种活动中都有哪些心理表现?你知道心理是怎么一回事吗?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心理现象。我们处于清醒状态时,会体验到自己的感受;能认识和辨别许多事物;在与别人交往中,有的人大方热情,有的人胆小拘谨;在工作学习中,有的人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有的人表现为心神不定,马马虎虎……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包含了许多非常有趣的、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对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是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1.动机 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例如同学们学习非常努力是为了学到本事。为今后适应社会,做好工作,或是觉得某一学科非常有趣,能满足好奇心等。幼儿活动的动机很多是出于对某些事物的兴趣。例如,幼儿玩小汽车,其动机是由于对开汽车这一过程感兴趣,他并不是想把“汽车”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2010.06.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建华:各位老师,今晚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进行一下梳理,并就各章容进行必要的举例,便于大家组织课程期末复习。 伍康:请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期末复习方向是什么?谢谢! 建华:伍老师:你好!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较明确的课程复习容,我将对课程各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前四章的已挂在第一次教学活动(文本)中,今晚将对后面的章节进行梳理。 建华:不知学生对已前这种复习方法感觉如何?以前是以综合练习的方法揭示各个知识点的。 伍康:老师,对不起,刚才没看到你的回复。收到。 邓红红:老师,晚上好! 我觉得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复习还是比较有条理的,学生能够根据日常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容易理解和接受! 伍康:同意邓老师的看法。另外,想请教老师在备课中有没好的或查找资料的方法推荐呢?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2010春试题类型介绍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邓红红:老师,能否简要说一下答题思路!谢谢! 建华:简答题简要回答述性知识点即可,论述题除阐明观点外,还需要对此做必要的解释,分析题之类的需要根据材料容按要求回答,阐明观点,分析原因,提出措施等。详细说明也可参见前几期的说明。 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各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1.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实证研究法;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理解:关键期的概念;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各自的优缺点。 各种题型举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㈠、罗杰斯罗杰斯的学习观: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 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内容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规律以及如何应对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导论、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的()健康、幼儿()心里与教师心理。 3.教育是()传递的系统,是培养、造就()的系统。 4.幼儿教育是以()为对象的教育,包括()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2.人才 3.幼儿园教育 4.幼儿园心理学 三选择题 1.幼儿一般是指()的儿童。 A.3—6、7岁 B.0—3岁 C.0—6、7岁 D.7—10岁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形式是() A.电化教育 B.远程教育 C.家庭教育 D.幼儿园教育 四、解答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2.如何理解教育的是指? 3.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可以从()和()两方面体现出来。 2.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可以树立科学的(),提高幼儿教育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解答题 1.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法、()法、测量法、()法、()法等 2.教师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逸事记录、()时间取样和()。

3.幼儿教育心理学有客观性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五种基本研究原则。 4.根据研究目的、内容和手段不同,有长期观察和()观察、全面观察和()观察、直接观察和剪辑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等不同类型。 5.有效观察的条件包括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组、做好观察(),消除观察()。 二、名称解释 1.观察法 2.作品分析法 三、解答题 1.联系实际教学谈谈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2.在幼儿园情境中,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观察并记录? 3.作品分析法的作用是什么?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一般是指() A.3—6、7岁 B.0—3岁 C.0—6、7岁 D.7—10岁 2.下面不属于非幼儿园教育的是() A.家庭教育 B.幼儿园教育 C.远程教育 D.网络教育3.幼儿教育的最典型形式是() A.电化教育 B.远程教育 C.家庭教育 D.幼儿园教育 4.()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来揭示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A.发展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综合性 5.()是指只对要考察的指定行为、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即等待所选定的行为出现是才做记录,不受时间的限制。 A.时间取样 B.核查表 C.事件取样 D.逸事记录6.()原则是指事物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幼儿的心理也是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发展着。 A.发展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综合创造性 7.()指依据观察目地对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进行观察与记录。 A.时间取样 B.核查表 C.事件取样 D.逸事记录 8.()原则是指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立足于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或盲从潮流。 A.发展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综合创造性 9.()是指选取一样简短的个别事件进行完整的记录。 A.时间取样 B.可查表 C.时间取样 D.逸事记录10.()是指利用实现设计好的简便易行的记录表格,观察者观察到相应的行为是时,就在相应的栏目中做记号。 A.时间取样 B.核查表 C.事件取样 D.逸事记录 二、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法、()法、测量法、()法、(

(完整word版)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看见”、“听到”、“想象”、“记忆”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 A.需要、兴趣、理想 B.认识、评价、体验 C.世界观、动机、爱好 D.能力、气质、性格 3、( )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前提。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4、“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 )。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5、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 ) A.1岁~3岁 B.出生~1岁 C.7岁-12、13岁 D.3岁~6、7岁 6、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A.脑的成熟 B.遗传素质 C.实践活动 D.教育 7、狼孩阿玛拉和卡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又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实践活动 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实践活动 D.环境和教育

9、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10、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1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1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活跃的主观因素是( )。 A.幼儿的需要 B.幼儿的能力 C.幼儿的性格 D.幼儿的行为习惯 13、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生理成熟 14、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 A.感知觉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5、大脑部分受损伤,心理活动就出现障碍。这说明()。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发展的 D.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认识过程 B.注意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全部的心理活动,具体说有( )等。 A.幼儿的能力 B.幼儿的性格

6-儿童发展心理学打印6页期末考试重点

《儿童心理发展学》一、单选题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C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C.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2.下列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B)。 A.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B.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不会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在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D. 教育的目的方向是由社会决定的,而不是由年龄特征决定的。 3.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A A.横向设计B.纵向设计C.相关设计D.交叉设计 4.在较长的时间序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C A.相关设计B.横向设计C.纵向设计D.交叉设计5.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最大的优点是()。B A.可同时对几个群体进行观测,比较不同年龄群体中某一发展趋势是否相同。 B.只需相对较短时间的追踪测量,就可分析个体某一心理特征在较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趋势。 C.减少了反复测量对结果准确性带来影响,使研究结果更加精确。 D.减少了被试流失的机会,降低了研究费用。 6.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是()。A 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验法D.实验法 7. 通过操纵和控制研究的某些变量,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这种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验法D.实验法 8. 研究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的缺陷是()。A A. 儿童在实验室环境中会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使得实验结果有局限性 B.实验室内的条件控制得过于严格 C. 不能对儿童得行为进行重复观察 D. 对影响儿童心理活动得各种因素根本无法控制 9.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霍尔B.杜威C.皮亚杰D.普莱尔10.儿童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是德国学者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出版的时间是(B)。 A. 1879年 B. 1882年 C. 1900年 D. 1905年 11.学派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是()。C A.霍尔B.比纳C.皮亚杰D.格塞尔 12.弗洛伊德划分儿童人格发展的依据是()。A A.力比多B.心理社会危机C.自我调节的作用D.心理防御机制 13.弗洛伊德将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阶段。C A.三B.四C.五D.八 14.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儿童的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易发生于()。B A.口唇期B.崇拜性器官期C.潜伏期D.生殖期15.艾里克森划分儿童人格发展的依据是()。B A.力比多B.心理社会危机C.自我调节的作用D.心理防御机制 16.艾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将人格发展分为()阶段。D A.三B.四C.五D.八 17.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C A.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18. 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B A.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19.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A A. 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B.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C.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20.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源自与心理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称其为()。D A. 自我同一性 B. 同一性扩散 C. 同一性混乱 D. 心理社会危机 21. 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C A. 怕 B. 怒 C. 悲 D. 爱 23.幼儿看到榜样攻击行为受到奖励时,就倾向于模仿这类行为;当看到榜样行为受到抑制时,就抑制这种行为的发生,这是()在发生作用。C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幼儿心理学重点 1.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 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 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 2.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 为,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 新趋势。 3.观察学习:简言之,就是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 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 较高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婴儿期遗忘症:是指婴儿有记忆的表现,但是,在以后的幼儿期 和成人期,他们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 6.幼儿的原记忆:是指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 有能力、局限和特质所具有的认识。 7.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8.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 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改变。

9.词义理解的扩张:指幼儿最初使用一个词时,容易倾向于过分扩 张词义,无意中使其包含了比成人更多的含义。 10.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 定的人际关系。 师幼关系的类型:(1)亲密型(2)紧张型(3)淡漠型 11.学习障碍:简称LD,即智力处于平均水平,而学习成绩比预期的 差,或者是不能掌握对学习成功来说非常重要的特殊技能。 学习障碍的表现:(1)语言能力缺陷(2)阅读理解障碍(3)书写障碍(4)数学障碍 12.社会性发展障碍: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障 碍。常见问题行为有性别倒错、说谎、自伤、偷窃、侵犯、拒绝上 幼儿园、固执违拗和过度任性等。 13.综合性发展障碍:也称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过 程中,由于认知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引起的综合性的发展障 碍。常见的此类型问题主要有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以及恐怖 症。 1、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P14) (1)遗传与环境问题(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究竟在个体的 心理发展中占据多重的分量,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是如何 起作用的) (2)内因与外因问题(儿童对待环境是主动去改造还是被动 去适应)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以及心理的实质 2.掌握基本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初识幼儿心理学,萌发对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教PPT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导入 1.提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你知道哪些心理现象? (2)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二、新授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能力 个性气质 性格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例1:用手拉砝码实验 p5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主要体现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 例2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三、总结复习,抽查学生识记情况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3.心理的实质 四、作业布置 1.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2..心理的实质 教学反思:

幼儿心理学知识提要

幼儿心理学知识提要(文中粗体字部分属重点掌握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各个阶段间既是相互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3、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4、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和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5、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横向研究比较。 6、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8、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经常的、稳定的能力。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稳定的立的心理过程,而注意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可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10、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克服困难的注意。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13、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者另一种活动中去。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视觉敏度: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也称作视力。(儿童的视觉敏度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6岁时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 17、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8、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有两种,感觉对比一是先后对比,二是同时对比。) 19、幼儿期健忘:缺乏回忆幼年期事物的能力描述为“幼儿期健忘” 20、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一般为数天)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幼儿心理学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一、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有许多分支专门研究心理发展的现象。 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研究不同演化阶段的动物的心理发展事实,从而了解人的心理、意识的发展前史以及由动物心理转变为人的心理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或年龄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发 展的规律,揭示各个发展时期的特点以及从一个发展时期向另一发展时期过渡的规律性。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期心理发展规律,即着重研究从出生到成熟期(即从婴儿期起到青年早期为止)心理发展规律。 幼儿心理学集中研究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事实,揭示它的规律和特点,探索促进它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学研究和说明幼儿期中各种心理现象所表现的特点。例如,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方面出现的特点,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特点,以及注意、言语、动作、社会性等方面的特点。 幼儿心理学往往同时阐明婴儿期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心理如何在以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了解各种心理现象在儿童幼小时期的发展过程。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 幼儿心理学从个体心理发展上阐明人的心理的实质、影响心理发展的条件,分析有关心理发展的各种学说。正确的发展理论可以指导幼儿教育实践,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正常发展。 (三)幼儿心理发展的培养 幼儿心理学也根据心理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提出心理现象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使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得到健全发展,并为顺利进入下一发展阶段做好准备。 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幼儿心理学对生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学各章测试题

文档幼儿心理学(针对亳州学院考试)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心理学 2.关键期 3. 生理成熟 二、填空题 1.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3.动机的基础是人的__________。 4.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就是人的活动__________。 5.人的个性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方面。 6.心理是__________的机能。 7. __________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8. __________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9.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 __________的作用。 三、选择题 1.幼儿心理学中的“幼儿”,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_______。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2.一个小黑点,有的孩子看后说像蚂蚁,而有的孩子则说 像芝麻,但在成人看来那只是一个小黑点。上述这段话说 明________。 A.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B.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被动的。 C.小孩子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准确的。 D.成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准备的。 四、简答 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二、填空题 1. 1-3岁是儿童___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时期。 2. 幼儿前期出现的新的心理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 3~4岁是学前时期,也是幼儿园小班年龄,这时 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A.生活范围扩大 B.认识依靠行动 C.情 绪作用大 D.爱模仿 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_______。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3.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_______。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4.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_______。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5. 开始使用工具的年龄是_______。 A.0—1岁 B.1—3岁 C.3—6岁 D. 6岁后 6.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_______。 A.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 B.是先做再想 C.抽象逻辑性萌芽 D.是非常具体的 7. 婴幼儿大肌肉运动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的发展_______。 A.要晚些 B.要早些 C.要不明显些 D.时间差不多 四、判断题 1.认生是婴儿认识能力发展的重要变化.() 2.婴儿期的特点之一是婴儿会说话了。() 3.婴儿已有了对物体大小、形状的知觉。() 4.婴儿认知活动的发生,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精品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2.1882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 1.幼儿:3~6 岁(学前:0~6 岁、幼儿前期:0~ 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3 岁;初期: 3 岁;中期: 4 岁;后期: 5 岁) 三、综合 2.儿童:0~18 岁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动的反映。 (2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 4.心理现象的分类: 和社会环境)。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3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 —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 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思维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 系统、自我意识系统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1 )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 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 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2 )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 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 岁,主要研 的反映。 究对象3~6 岁)。(3 )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 节和支配上。 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4 )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二、大事件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1.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感谢下载载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 )详细资料整理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成熟期:0—18岁 学前时期:0—6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1、学前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开端。 2、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 2、发展过程并非孤立进行,受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 1、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一)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的心理发展。 1、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2、心理的发生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 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内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二)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

(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技能的发育的科学。 1、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前提。 2、心理是脑的机能,儿童生理解剖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依据 (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 2、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1、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2、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揭示发展规律,为早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