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原理》第五讲

《财政学原理》第五讲

《财政学原理》第五讲
《财政学原理》第五讲

《财政学原理》第五讲

————————————————————————————————作者:————————————————————————————————日期:

?

心理学-第九章 人格

第九章人格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极易出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现象。这反映的性格的特点是()。 A.向师性B.依赖性C.可塑性D.独特性 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3.“性格决定命运”突出了人格的()。 A.独特性B.社会性C.稳定性D.功能性 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5.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B.稳定性C.整合性D.功能性 6.人格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这说明人格具有()。 A.整合性B.独特性C.稳定性D.社会性 7.按照典型气质分类,《红楼梦》中王熙凤和林黛玉分别属于()。 A.胆汁质和黏液质B.胆汁质和抑郁质C.多血质和抑郁质D.多血质和黏液质 8.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是()。的特点。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9.豹子头林冲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0.3岁左右基本成熟的自我是()。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现实自我 11.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这是()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的是()因素对人的影响。 A.社会文化B.家庭环境C.自然环境D.早期经验 13.人格结构中自我的作用主要是()。 A.追求各种生理需要B.抑制本我的冲动C.追求完善的境界D.调节矛盾 14.超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满足原则 15.关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A.人格由三个层次构成 B.人格的三个层次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C.自我位于人格的最高层次 D.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反之,则会产生心理疾病 16.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中,对应强、不平衡神经活动的气质类型的是()。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7.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 A.气质B.性格C.能力D.个性倾向性 18.多血质对应的神经活动类型是()。 A.强、不平衡B.强、平衡、灵活C.强、平衡、不灵活D.弱 19.“活泼好动”属于()的表现。 A.能力B.气质C.兴趣D.意志 20.性格中的谦虚骄傲、自尊自卑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理智特征

心理学第五讲

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崛起,女性追求个性自由的趋势不可逆转,离婚率不断增加的问题正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离婚是否一定会伤害到孩子? 回答: 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离婚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都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就每一个离婚个案来说,影响到孩子的程度却是最小。这关键在于无论孩子由谁来抚养,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来抚养这个孩子,都不应该把对对方的成见发泄到孩子身上。反之,会更加呵护这个只有单亲的孩子。现代文明社会,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和密切。无论一个孩子缺少父亲还是母亲,这个社会对其负起的责任往往比一个家长还要周详。这除了体现人类的文明,也体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所以,只有无助的、孤立的、与外界完全脱节的单亲子女才有可能在客观环境中备受伤害,以致身心上微小伤害难以得到修补。婚姻是一种结伴走完人生历程的人生方式。所以,无论是相交还是分离,都应该是一种相当自然的人生现象。这中间的相容,就是携手共进。相斥,就到了分手的时刻。而人生中往往还参杂着其他多种分手因素,比如:性格不和,习惯各异,志趣不同,观点相悖等等。两个人相聚是快乐的,分手也可以是平静的。在这类基点上,离婚对其子女的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呀。如果因为怨恨与对方离婚,无论如何都不要把这个怨恨转移到孩子身上,这自然就会把离婚对其子女的影响降到最低点。离婚 肯定有影响,但是合理的沟通,有助于减轻对孩子的伤害以及减少其在成长过程中的阻碍。比如,在您和前夫离婚要离婚时不要隐瞒孩子,要与孩子有一个

良好的沟通,告诉孩子爸妈的分开并不是不爱他,也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父母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但是父母依然是最爱他的爸爸和妈妈。离婚后尽量和现任的家人沟通好,定期也要约时间来陪伴孩子,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的童年。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课后习题

第三章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___________。 A.情绪 B.动机 C.思维 D.需要 ( )2、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反映了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A.动机与需要 B.动机与生理 C.动机与目标 D.动机与行为效果 ( )3、按照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的结构,当一个人希望成功的动机高,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低的时候,他最终的(合成)成就动机是怎样的? A 高 B 低 C 中间程度 D 难以确定 ( )4、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有他人可以依靠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失业、婚姻困扰等各种问题,这种依靠他人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之 为。 A、控制感 B、自我效能感 C、习得性无助感 D、社会支持感( )5、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的活动中,活动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成___________。 A.正比B.反比C.正U型曲线D.倒U型曲线( )6、研究已证实,___________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 情绪 B. 动机 C. 需要 D. 思维 ( )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图:________线反映的是完成简单任务时动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系。 ( )8、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具有力求成功动机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__________的任务。

A.10% B.20% C.50% D.100% ( )9、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 A. 原发性动机 B. 继发性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外源性动机( )10、按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原发性动机和。 A. 生理性动机 B. 继发性动机 C. 社会性动机 D. 外源性动机( )11、成就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动机 B.生理动机 C.社会赞许动机 D.交往动机 ( )12、交往动机是一种___________。 A.社会性动机 B.生理性动机 C.物质性动机 D.原发性动机 ( )13、中国谚语中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 A.习得性无助B.社会懈怠C.泛化D.条件反射( )14、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 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B. 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 C. 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 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 )15、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A. 归因B. 期望C. 需要D. 教育 ( )16、叶克斯-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A、较强 B、中等 C、较弱 D、无规律可循 ( )17、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 )18、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所引起的内在促动力量是。 A 动机B驱力C需要 D 渴望 ( )19、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 A、从事简单的工作,动机强度中等时成绩较好 B、从事困难的工作,动机强度较低时成绩较好 C、从事难度适中的工作,动机强度较高时成绩较好 D、无论何种难度的工作,动机越强成绩越好 ( )20、用心理学解读“艺高人胆大”,则“艺高”是指,“胆大”是指。

心理学第三套复习题(教师招聘考试必看)

心理学练习题 (三) 第一讲练习题 1.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B )年。 A.1897 B.1879 C.1789 D.1798 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A )。 A.个性心理 B.个性心理特征 C.个性倾向性 D.情感过程 3.认识、情感和意志统称为(C)。 A.个性心理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倾向 4.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B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5.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C)。 A.感知 B.情绪 C.兴趣 D.气质 6.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D )。 A.思维 B.意志 C.兴趣 D.气质 7.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B )。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依德 D.马斯洛 8.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依德 D.马斯洛 9.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A )。 A.尝梅生津 B.望梅止渴 C.谈梅生津 D.谈虎色变 第二讲:注意与感知练习题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D )。 A.需要与态度 B.观察与思考 C.分配与稳定 D.指向与集中 2.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3.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C)。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4."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A )

经济心理学总结

经济心理学总结 第一讲经济心理学概述 一、人物及其思想对应上即可(无大题) (一)早期萌芽 1.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国富论》 当我们从较好的处境落到一个较差的处境时,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甚于从差的处境上升到一个较好的处境时所享受到的快乐。 2.杰里米.边沁:《道德和立法原则概述》《为利息辩护》 (1)经济学应以最大幸福原理和效用原理为基础 (2)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单位财产上获得的幸福越少。 (二)孕育 1.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法)1902年,出版《经济心理学》 (1)经济现象的主观价值论(货币在经济学家眼中是价值的标志,但不同的人对货币的主观价值是不同的)。 (2)价格的心理预期论(股票的价格波动受股民预期的影响)。 2.皮埃尔·路易·雷诺(法)的《政治经济学和实验心理学》 (1)他试图用实验心理学来理解经济现象。 (2)认为人的行为并不是严格合乎逻辑的,而往往是一半合乎理性的或另一半是非理性的。 (3)经济心理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说明“关键阈限”的位置和性质,以便能够用心理力量来超越这些“关键阈限”。 3. 乔治·卡托纳(匈牙利—美国)的《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 (1)被称为美国经济心理学之父 (2)主要研究兴趣是消费行为 A.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收入变化对于经济波动 的冲击。 B.对消费者的情绪、意向、预期、欲望、态度和动机的测量预先指明了他们消费和储 蓄行为的变化,尤其是对耐用品消费的变化。 C.消费者情感指数:简称CSI,又称消费者信心指数,用来测量社会中消费者的消费 态度、期望以及乐观或悲观情绪。该指标已逐步发展成为预测经济波动、指导投资行为的重要指标。 4. 欧内斯特·迪希特(奥地利--美国)的《动机研究》 (1)人类的购买行为背后的动机由利比多冲动构成,只有依靠临床治疗和精神分析才能理解。 (2)产品中有着个人的投射 (3)设计了多种投射调查法如语言联想法、语句完成法、图画故事法和角色扮演法等调查无意识动机与购买情景和产品选择的关系。 5.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奥地利--美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 (1)消费行为只不过是人类社会行为中的一种形态。 (2)影响消费行为的三个重要变量: A.先有倾向(Predisposition) B.宣传和交流的影响(Influence) C.商品的特性(Product attributes) (3)重要论著:《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

心理学基础第九章 参考答案

第九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CCD 6-10.BBBD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5107083.html,BAA 16-20.BDDBA 21-25.ABAC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D 3.BC 4. ABC 5.ABD 6.ABD 三、填空题: 1、本我 2、中心特质 3、气质 4、投射式测验 5、双生子研究法 6、内在动力组织 7、表面特质 8、自我实现 9、投射测验 四、判断改错题: 1、对 2、错,“因而都没有好坏之分”改为:“其中气质和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性格则有好坏之分” 3、对 4、错,“本我”改为“自我” 5、错,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跨情景的稳定性。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 1、压抑、退行、合理化/文饰作用、投射、反向作用、转移、升华中的任意四种,举例

2、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这一界定包含三层含义: 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 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是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 3、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 ⑴本我 ⑵自我 ⑶超我 4、卡特尔16人格因素测验 艾森克人格问卷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五因素人格问卷 罗夏墨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详见书262-266页。 5、神经质,举例;外向性,举例;开放性,举例;宜人性,举例;责任心,举例。 六、论述题答题要点: 1. ①分别给出个人的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描述 ②人格成因分析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2、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人所共有的一些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代表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倾向。 奥尔波特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父母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先天与后天影响 3、例举首要特质; 家庭; 学校 社会阶层 文化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第七讲社会态度 一、态度概述 1.定义与特点 ⑴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 准备状态。 ⑵态度的特点: ●态度是习得的,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形成后,不易改变(态度的抗变 性)。 ●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可不等于行为本身。 ●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并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 ●态度具有感情色彩。 2.态度的心理成份: ⑴认知成份:指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有关的事实、知识和信念。它是态 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⑵情感成份: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情绪。它是态 度的核心与关键。 ⑶行为倾向成份:指人们对态度对象所预备采取的反应,具有准备性质。它会影响到 人们对态度对象的反应,但不等于外显行为。 图7.1态度的心理成份及其关系 认知成份情感成份行为倾向成份 事实→评价→意向↘ 信念外显行为 观点情感倾向 知觉←←↙ 理解情绪偏好 (资料来源:侯玉波,《社会心理学》,P96,北大出版社,2002) 3.态度的功能与作用: ⑴态度的功能:认知功能、动机功能、价值观表达功能、自我防御功能(时蓉华,《社 会心理学》,297-298,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⑵态度的作用: ●态度影响社会认知: 研究者将普林斯顿大学和达得毛斯大学两校队足球赛录像分别放给两校学生看,结果普林斯顿大学生发现达得毛斯球队犯规次数比裁判实际上指出的多两倍,而达得毛斯大学生则相反,则更多地指出普林斯顿球队犯规而未受罚的次数。显然,这是两校学生维护各自学校荣誉的立场和期望本校球队获胜的积极态度造成认知判断上的偏差的例证(Hastorf&Cantril,1954)。 ●态度影响耐力: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5107083.html,mbert等(1960)曾作过一个"会员群体对耐痛力增长特色的效应"实验。 他们以基督徒与犹太教徒大学生为被试,使用一种类似血压计的改装耐压器(在充气皮绑带上置一尖突起,绑在被试手臂上,充气后会使人产痛感。当被试无法忍受时会说"受不了",这时松开绑带并测定充气量,作为耐痛力的指标)来测定耐痛力的水平。 实验前告诉被试,测试目的是为了确定正常人耐痛的程度。初测时,仅仅是记录两教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知识要点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章节) 1、问题、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创造性、发散思维等基本概念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3、问题解决的过程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5、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的有效措施 6、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一)问题 1.含义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基本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指那些阻碍实现目标状态的因素,它因人而异。 3.问题的分类 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有结构问题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如,一般的数学应用题。 (2)无结构的问题 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如,怎样更好地为奥运服务? (二)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如,白日梦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2)认知性 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3)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3.问题解决的类型 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 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已有的观点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与苛勒的顿悟说是阐述问题解决的两种早期的心理学理论观。 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通过尝试.使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的过程。苛勒认为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2.以杜威为代表的学说 他们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分阶段的过程。 3.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 教学大纲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艺术心理学是艺术与心理学双结合的学科,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通选课。艺术心理学建立在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基础之上,主要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欣赏者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心理活动的规律。艺术心理学是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活动的审美特征来看它属于美学,从艺术活动的心理特征来看它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概念、流派、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对艺术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机制有所了解,从实践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与把握,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供学生艺术创作、欣赏所需的美感训练,为将来从事相关艺术创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审美心理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学时学分: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合作式教学研讨法为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学设备:挂图、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时与学分:32学时学分:2分 四、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导论 一、艺术心理学的含义 二、艺术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三、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讲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实验派艺术心理学 二、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 三、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四、认知派艺术心理

五、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艺术心理学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艺术心理学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早期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艺术和人类心理 一、艺术的起源与人类心理 1、原始艺术的心理学掠影 2、美术原型的心理学假说 3、原型心理和艺术生命 二、艺术的心理功能 1、文本功能 2、体认功能 3、仪式功能 4、“图像仓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艺术需要; 2、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动机的主要类型并能联系实际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第四讲艺术家的人格与创作 一、人格概述 1 、概念内涵 2 、特点 3 、构成系统 二、艺术家的人格结构 1 、动力结构 2 、特征结构 3 、调节结构 三、艺术家的人格特点对其创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要求: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_。神经冲动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_来说明。动作电位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传导。电传导、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_来完成的。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_,另一种是__。兴奋,抑制。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_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_。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__、__、__、__。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_;_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__;无条件抑制包括:__。抑制。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相邻性,相倚性。

第五讲认知与心理健康

第五讲认知与心理健康 认知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对于同样的外界刺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该刺激的认知存在差异。因而可以说,一个人在精神上是苦还是乐,既与他遇到什么事有关,更与他怎样对待这些事有关。片面、错误的认知方式和非理性观念(又称不合理信念),往往是个体产生抑郁、自卑、焦虑、恐惧、痛苦等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大敌之一。 研究生群体虽然具有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的认知。因而学习认知理论,掌握认知调适技术,调整认知结构,学会理性认知,将有助于我们减少情绪困扰,增强对应激、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 一、认知与心理健康 认知是刺激与反应的中介,通过认知的转换,而使刺激具有了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意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认知合理与否有关。 (一)认知是情绪和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1.认知是人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中介 认知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特性及联系以及周围事物对自己的意义与作用的想法和观点。认知理论研究人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与人对周围环境做出的反应间的关系。 认知理论有一表达其基本思想的公式:S-C-R。其中S代表刺激(stimulus),R代表反应(response),C(consciousness)是指意识、经验因素。它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不是简单S-R的关系,而是要通过意识经验因素作为中介。这里S 因素指整个外部世界中可以引起刺激作用的成分,包括外部事件、情境、他人、人际关系以及自己的行为表现等等。意识C就是对这样的现实世界的认知。 譬如,通常人们会认为考试不及格(S)是引起个体失望、消沉(R)的直接和必然因素,其实不然。期望越高,对不及格毫无心理准备或对考试成绩很在意的同学,与有所心理准备或考试经常不及格或不在意的人,两者间的反应会有很大的差别。显然,这种差别来自于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S)的不同的认识和评价(C)。不仅仅如此,对同一个学生而言,不同情况下,对考试不及格的反

经济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讲经济心理学概述 经济心理学发展史的需要知道的大神 1.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法)1902年,出版《经济心理学》*经济现象的主观价值 论,价格的心理预期论 2.乔治·卡托纳(匈牙利—美国)制定了“消费者情感指数”CSI被称为美国经济 心理学之父 卡托纳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消费行为 1、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收入变化对于经济 波动的冲击。 2、对消费者的情绪、意向、预期、欲望、态度和动机的测量预先指明了他们消 费和储蓄行为的变化,尤其是对耐用品消费的变化。 卡托纳于1952-1954年间制定了“消费者情感指数”(Consumer Sentiment Index 简称CSI)又称消费者信心指数,用来测量社会中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期望以及乐观或悲观情绪。 该指标已逐步发展成为预测经济波动、指导投资行为的重要指标。消费者行为在他1975年出版的《经济心理学》一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Daniel Kahneman(1934- )200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长 于巴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经济心理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理论假设的差异 ?关注变化 ?关注他人 ?关注现在 差异的归纳 ?完全理性 vs 有限理性 ?卓越的自制力 vs 自我约束问题 ?完全自私 vs 有限自私 理论模式的差异 ?规范性 vs 描述性 联系:行为经济学并不否认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假设,只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做了再思考和有益的补充。 第二讲经济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效用理论及其应用 ●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它表示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 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满足感 效用是一个主观心理感受 效用与使用价值不同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第七讲

第七讲 一、视觉和听觉的关系 二、正后象和负后象 三、机械感觉和化学感觉 四、对比现象 五、相对作用的一般定律 一 根据我们所了解的关于视觉特性和听觉特性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了解 这两种感觉之间关系的最佳途径是去探讨它们的两个基本差别。第一个差别是这样的:由于一种主观上简单的音调感觉(tone-sensation)只能由空气的运动而产生,因此在视觉情形中,任何一种以太(ether)的振动(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能产生一种简单的光觉(light-sensation)。第二个差别则存在于下述事实之中,简单的音质(tonal qualities)只能沿两个方向变化,以产生较高和较低的音调,而光觉则形成两个系列,色彩(chromatic)系列和非色彩(achromatic)系列,每一个系列均由若干基色和中间色构成,至于彩色系列,由于光谱终端颜色的主观关系,进一步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色调,它们回归到主观关系本身。因此,简单的音调 系统可以用一根直线表示;而光觉系统则需要一个三维图示加以表述。除了这些一 般的差异以外,还有一些依赖于各种特性的区别,这些特性专门依附于视觉,或者 比起任何其他感觉来更大程度地依附于视觉。 如果我们发出一种音调(例如,敲击琴弦或音又),然后又突然制止发音体的 振动,那么,音调感觉便立即停止。即便它实际上比刺激持续了更长时间,它的后 效(after-effect)之持续也是如此短促,以至于在正常情况下无法为我们所注意。不过,对于光和颜色的感觉来说,情况就颇为不同。你们都知道,如果将通红的火 把以适当的速度呈圆周形晃动,你们就会看到完整的火圈。这种现象表明,光的印 象在眼睛里至少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即从火把行程中的任何一个起点绕过一圈后再 回到同一起点位置所需的时间。我们可以用下述方法获得关于光刺激的后效的更确 切的知识,也即对一个发光体凝视一段时间,然后突然闭上眼睛。于是,我们可以 在黑暗的视野中看到一个后象(after-im-age),它与该发光体很相似,但是在发 光体的光和颜色特性上却逐渐经历了十分奇异的变化。开始时,后象与外部物体十 分相似,然后它的强度(intensity)有些减弱,再过一些时间以后,它的性质又起了变化,开始向原始性质的相反方向变化。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白色的,后象便变 成黑色——也就是说,比起看到的黑暗视野来要更暗——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黑色的,那么后象便变成白色,比视野周围还要亮。最后,如果印象是彩色的,那么后 象便呈补色(complementary colour),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红色的,那么后象便 呈绿色,如果物体是绿色的,那么后象便呈红色。因此,在第一阶段,后象被称为 正的或同色的(positive or same-coloured);在以后的各阶段中,则称为负的或补色(negative or complementary)。如果被凝视的物体是极度明亮的话,这两种现象,尤其是更为持久的补色后象,是可以用睁开的眼睛观察到的。例如,如果你 瞥了一眼落日,然后注视道路或灰色的墙壁,你便可以在凝视点上看到太阳圆盘的 清晰的绿色后象。 后象现象表明:第一,视网膜中的刺激过程比外部刺激持续更长的时间,往往

心理学第九章

第九章人格特征 第一节概述 人格是一种内在的组织与结构,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所有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具有的一些特征(多选) 1.独特性。 2.整体性。 3.稳定性。 4.功能性。 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二、人格结构 (一)人格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系统。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人格因素。就人的整个心理现象而言,人格倾向性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系统,也是人格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因素构成。 (二)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特征是人格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基本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人格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三)自我调控系统。 这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体系,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发展 (一)人格发展阶段。(心理学著名理论)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制约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遗传。生物遗传因素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征和后天形成的

某些生理特点。 (1)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身高、体重、体型和外貌等生理特征对人格的形成具有影响。 2.家庭环境、家庭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 (1)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 (2)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 (3)家庭地位和出生顺序。 3.学校教育。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 班集体、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教师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 4.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 相似性的发相发展。 5.自我因素。来自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首先要为个体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 需要和动机,才能推动他的行为,而个体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对其接受什么样的社会影响起着决定作用。 6.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 格。 7.影响人格形成的还包括自我调控等内部因素。 由此可见,人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个因素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个体的整个人格的形成。三、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示人格测验。 (二)投射测验。 (三)情景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心理学第九章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一、填空题 1、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而产生的。 2. 情绪的功能有、、。 3.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的情绪和情感,可以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状态。 4、表情是传递的主要形式,可以分为表情、表情和表情。 5. 情绪状态的基本种类有:、、。 6. 情感的基本种类有:、、。 二、单项选择题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2.“急中生智”是个体在( )状态下的反应。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 3.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此时( )。 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 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 4.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 )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B.个体的愿望和需要 C. 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 5.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 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 三、多项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具有( )。 A.适应功能B.补充功能C.组织功能D.信号功能 2.心境的特点是( )。 A.强度低B.冲动性C.弥散性D.持续时间久 3.对激情的解释正确的有()。 A.强度低B.冲动性C.确定的指向D.持续时间久 E. 激情是可以控制的 4. 调节和控制负面情绪正确的做法有()。 A.转移注意力B.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C.在适当的场合哭泣 D.主动用言语进行暗示 E.向他人倾诉 四、判断并改错。 1、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必定会产生相同的情绪反映。() 2、在三种主要表情中,面部表情起着主要作用,而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往往是情绪表达的辅助手段。() 3.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一般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 4. 激情往往由与人关系重大的事件引起。() 5. “我很焦虑”是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觉知。()

第五讲 决策过程分析

第五讲现代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决策过程分析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迟1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迟2主要内容 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危机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危机决策的流程分析 危机决策的主要方法 中美国际危机决策机制比较 中国危机决策现状及改进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迟3 5.1 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危机决策的界定 危机决策的特点 危机决策阶段划分

5.1.1 危机决策的界定 1、决策 “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 西蒙(Herbert Simon)(1)决策过程 找出制定决策的根据,即收集情报; 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即拟定方案; 在诸多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即选定方案; 对已选择的方案及其实施进行评价,即评价方案。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迟4

5.1.1 危机决策的界定 (2)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的例行问题,而进行的常规性、反复的例行决策,可以制定出一套例行 程序来处理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对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带有重大影响的非例行问题,而进行的需要 “现裁先做”的决策。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迟5

5.1.1 危机决策的界定 2、危机与决策 危机应对实质可以定义为一种决策情势。在此情境中,决策者认定的重大安全和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突发意外事件以及不确定前景造成了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为使组织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限制在最低限度内,决策者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所作出的重要决策和反应。 ——乌里尔 罗森塔尔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迟6

第九章 心理学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一)本能 1.W.McDougall(麦独孤)认为,集群性是人的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 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遗传性。 2.婴儿与母亲的交往是人类个体最早形成的社会性交往,母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了婴儿以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质量。 (二)合群需要 1.沙赫特实验表明: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减低恐惧感。 2.适当的人际交往是人类个体满足自身合群需要的手段。 (三)自我肯定需要 1.库利发现,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 “镜像自我”——别人对个体的评价、态度,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 2.使个体从中了解了自己,界定了自己,并形成了相应的自我概念。 3.通过与他人比较来了解自己——既要与别人相比,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自己的 独特之处,又要与自己相比,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增强自信心。 二、人际交往的理论 (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舒茨认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需求倾向,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他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都不相同。 这种需求可分为三类: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1. 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①包容需要: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跟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需要。基于这种 动机而产生的待人行为有:交往、沟通、参与、容纳等,以及与之相反的孤立、退缩、排斥、疏远等。 ②支配需要:是在权力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表现为运用权力、 权威、控制、支配等。相反的行为有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追随他人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控制和被控制的需求。 行为倾向:既可顺从又可支配的民主型 专制型——服从型 ③情感需要:指个体爱人或被爱的需要,是在爱情与感情上希望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 关系的欲望。其行为表现是喜爱、亲密、同情、热情等,其相反的行为表现为憎恨、厌恶、冷淡等。 2. 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 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又分别可分为主动的需求和被动的需求,于是舒茨在此基础上分出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高级微观经济学第五讲(效用最大化UMP)

第五讲、效用最大化UMP 主要内容:(pp1-32) 1、 Introduction: () max .x n u x s tx B X + ∈?? consumption set, feasible set, preference and utility, and behavioral assumption 2、 contents: 消费者的偏好与预算集,消费者均衡的特征,由效用函数推导需求函数,间接效用函数及其性质。 第一节、budget constraint and feasible set 一、定义definitions 1、 商品 goods , economic goods 和free goods 度量:离散还是连续,infinitely divisible, i x +∈ 同质还是差异产品,different goods, 2、商品空间goods space consumption bundle or plan ()12,,...n n x x x +=∈x nonnegative orthant 3、消费集consumption set or choice set set of all alternative consumption plans which is conceivable and feasible given the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situation.(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economic realities) 消费集内的元素是alternatives 技术和制度上的可能性 assumptions: X ≠?,使问题有意义 出于分析上的方便和需要: X is closed, X is convex pay more attention to feasible set 4、竞争性预算集 预算约束刻画消费者所处的经济环境:稀缺性和可替代性 竞争性预算集 (1)假设:市场完备性和竞争性 (2){} ,n y +B =∈≤x x px (3)预算约束线1122p x p x y += (4)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及其经济学含义 11220p dx p dx +=,trade-off

心理培训策划书

西南民族大学“我的课堂”学生素质拓展 免费培训班 ——之“解密心理学” 策 划 书 策划人:使用心理学1101班班委一、活动主题: 解密心理学 二、活动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变快,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当代大学生中也不缺乏这类人,严重的有心理疾病,但更多的人则只是一些小问题,只要能够正确的认识 自己的问题并解决就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和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心理学感兴趣,开始抛开曾经的一些旧观念想要接受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让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更好。 三、活动目的: 用我们自己和老师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我们的同学们,让他们对心理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化作有实用性的知识教授给同学们 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处理自己的心理,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活动时间:(8课时) 四、活动对象:面向全校学生。 五、活动亮点:

1.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电影视频分析,绘画分析等),课程互 动很多。 2.参和互动的学员都将获得小礼品一份。 3.讲授生活中的心理学,把心理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和宣传: 1. 确定每堂课讲课同学或老师。 2. 制作宣传海报、横幅、宣传单、报名表等宣传用品,并在网上 络进行宣传。 3. 工作人员向各组织、班级发短信告知活动。 4. 在南、北区食堂门口中午、下午同时悬挂横幅摆摊设点进行宣 传和现场报名。(为时3天) 5. 进行报名名单整理,申请上课教室,短信通知报名同学上课的 时间和地点。 (二)活动开展: 1. 第一讲——解密心理学 ●提前短信提醒学员上课时间、地点。 ●工作人员提前到上课教室布置教室,播放暖场音乐,授课人、 签到人员和签到表到位。 ●学员进入教室,组织进行有序的签到。 ●课程正式开始,支持人致开场白后授课人进行第一次的讲课。 ●请同学分享或互动示范并给予小礼品。 ●第一节课结束并通知下一节课的时间、地点。 ●学员离开,工作人员清理现场。 2. 第二讲——画出心中的自我(树木人格) 流程基本同上。 3. 第三讲——在电影院遇上心理学(上) 4. 第四讲——在电影院遇上心理学(下) 5. 第五讲——爱情心理学之追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