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些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些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些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些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些分析

组员:毕楚麟李迪宽蒋朝庆张巍张英鹏

刘飞李钦佩王键羽熊希盟刘思敏

一、货币流通速度的含义:

指一定时期内,货币存量在融通该时期收入流量时周转运动的次数,它等于GDP 与货币存量的比率(名义量或者实际量的比)。在一定时期内,货币存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决定着市场上货币流通总量的多少。这对社会物价总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经济学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问题主张不一样,因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也就不同。

二、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

根据费雪方程式MV=PT,得出V=PT/M,根据货币理论可知,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因素、经济货币化、利率、预期通货膨胀、收入水平等。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如下:

( 1)1990年以来,我国的现金总量、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但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具有长期下降后再平稳的趋势(见表1、图1)。从表1中可以看出,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 从1990年的1.22次下降到2002 年的0.64次,V1 从1990 年的2.69次下降到2002 年的1.68 次,其中在1993—1995 年出现小幅回升,1996 年后再下降,之后又进入了加速下降的阶段。从2002年后开始,V2开始趋于平稳,在零点六几附近徘徊,V1有略微上升的趋势,总体也保持了平稳。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增长率表

1

图1

(2)我国货币流通增速的变化率很大,从表1,图2可以看出,V1的波动是非常大的,在94年增长了8.14%,而99年由下降了9.43%,变化率都在10%内波动。V2的波动比V1小一点,但波动也大,但变化趋势基本与V1趋势一致。

图2

(3)以上都说明我们的货币流通速度不是定值,而是变化的,变化率很大,V1、V2都呈下降后平稳的变化。

三、中美日货币流通速度的的比较

(1)从图2中可以看出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Bordo 和Jonung (1987) 将货币化程度、银行的普及、金融发展、经济稳定性程度等因素量化, 引入货币

-12.00%

-10.00%-8.00%-6.00%-4.00%-2.00%0.00%

2.00%4.00%6.00%8.00%10.0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V1,V2增速比较

V1增长率

V2增长率

流通速度函数中,改进只考虑利率和收入变量的传统模型。该模型表明,在几乎所有的国家,货币流通速度先随着货币化推进而下降,然后随着金融创新和经济稳定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呈现U 型结构。

(2)从表2中可以看出:总体而言,中日较为接近;就平均值而论,日本最低,中国次之,和美国相差很大;但中国中位数已低于日本;中国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远大于美国和日本,最小值已为三国中最低;标准差中国居三国之首。

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远低于美国,M2/GDP高于美国,这是中国高储蓄率、高杠杆率、低工资份额和低资本回报率增长方式的反映,中国应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美国经济增长方式经过百年经验检验,是可持续的。中国改变增长方式,则会出现一个货币流通速度逐步上升、M2/GDP不断下降的过程。就此意义而言,应当认为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已经结束。

四、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

从长期看,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呈长期下降的趋势, 下面我们来分析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1)由于所谓货币化进程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化是指货币经济非经济领域的扩展, M2/GDP 常被当作衡量货币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实际就是V 的倒数, 由

于V 是递减的, 可见我国M2/GDP的值是逐年增长的, 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

且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要求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 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2)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递减的根本性原因。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 中间周转环节的增加, 每一次中间交易的利润来越低, 国民收入的实现越

来越困难, 这是货币交易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本质原因。

(3)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性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国家, 价格可以自由浮动, 过多的货币供应只能在极短时间内滞留于流通界, 然后立即被

物价所吸收, 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我国计划价格曾一度与市场价格共存, 过多

的货币不能被价格吸收而使物价上涨, 却滞留于流通之中, 加之高效融资工具的

缺乏, 资金流动不畅, 货币流通速度自然下降。

此外,还有两种假说值得我们参考:

(1)价格指数偏低说,即认为中国的统计数字低估了实际的物价上涨率。

(2)被迫储蓄假说,即认为中国市场上缺乏足够多的金融资产和商品以供消费者和企业选择,因而消费者和企业只好持有更多的货币

总结:从以上可以看出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呈下降再平稳的趋势。根据易纲对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分析中,可以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名义货币可以以高于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之和的增长率上升(根据交易方程式,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名义货币增长率应等于经济增长率加物价上涨率),换句话说,超过经济增长率部分的货币增长率不会完全转化为通货膨胀率。这意味着政府可以放出较多的名义货币,从而得到较多的铸币收入,同时却只承担较小的通货膨胀压力。财政收入不足和通货膨胀一直是困扰我国改革进程的两大难题,而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对矛盾。但是,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一限度之后,超过经济增长率部分的货币增长率将全部转化为物价上涨率。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货币化指标(主要是货币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偏高,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对名义货币过快增长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