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_素问_举痛论_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痛证的推拿证治思路_王金贵_李华南

从_素问_举痛论_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痛证的推拿证治思路_王金贵_李华南

从_素问_举痛论_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痛证的推拿证治思路_王金贵_李华南
从_素问_举痛论_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痛证的推拿证治思路_王金贵_李华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亦可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即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突出症脱出的髓核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出较为少见。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1)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2)双侧型,则产生双侧下肢症状。(3)中央型,可压迫马迫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成人椎间盘组织无血液供应,靠淋巴的渗透维持营养,仅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液供应。椎间盘是身体负荷最重的部分。因此,20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步减少。由于脱水,髓核张力减低,椎间盘可变薄。同时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髓核失去弹性。身体的剧烈运动,可引起纤维环的各层纤维互相摩擦,产生玻璃样变,从而失去弹性,最后导致纤维破裂。因此,随着年龄的线大,腰椎间盘的结构老化,其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长期劳累与磨损,致使关节中央软骨消失或关节外围软骨肥厚、增生。骨关节折后遗症,便会导致骨关节长期疼痛。滥用激素药物和食物添加剂中所含激素,会加速骨关节的退化性变化。 腰椎的构成 腰椎共有五个椎骨,两椎体之间由软而具有弹性的椎间盘构成椎间关节,这种结构使腰椎骨之间可前后左右弯屈及小范围旋转。椎间盘是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三部分组成的。软骨板为覆盖纤维环和髓核上下两面的透明软骨,它与椎体骨紧密相连,将椎间盘限制在上下两个软骨板之间。纤维环由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纤维软骨组成,各层纤维的方向彼此交错构成菱形,牢固地附着在上下软骨板和椎体骨缘上,可耐受各种压力,限制椎体之间的过度扭转和滑移活动,并能缓冲外力,吸收震荡。髓核是由胶原纤维、粘多糖和大量的水分所组成的半胶体,它被限制在纤维环和软骨板之间,随外力作用而改变形状和位置,并将外力平均传导到纤维环和软骨板上,使其对纤维环及软骨板的压迫降到最底,有效的保护了后两者。成年人的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怎样才知道自已得了腰间盘突出呢? 当你弯腰取物或无明显诱因引起腰痛牵掣腿痛,抬腿有明显的引拉样放射性疼痛时,你就有可能患上了腰间盘突出症,你就应当马上到医院去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早期诊断,防止病情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里没有相应病名,散在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临床治疗上,除传统药物内治、外治、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造出了药物离子导入、小针刀疗法等。 中医认识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一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从生理上说明脊椎的生理与病理和肾有着必然的联系。 根据椎间盘突出发病特点,其病机可如下; 1、肾精亏损,盘骨失养;诸般腰痛,肾气虚惫为本。这一观念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大量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是在原有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素体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或房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5-09T13:46:26.0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下第4期作者:胡彬 [导读] 无论是侧入路还是后入路,合理的手术方案设计以有效清除髓核以及妥善的神经根减压松解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后一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腰椎间盘的再次突出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肥胖、吸烟、糖尿病等患者自身因素会增加RLDH发生风险,RLDH与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也存在一定关联。此外,纤维环的修复、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术者因素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因此,该文对影响RLDH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k herniation,RLDH)是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经历至少6个月的无症状期且发生在同一节段同侧或对侧的椎间盘再次突出并出现相应症状的疾病,其发生率在5-15%,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1]。导致RLDH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根据现有文献报道,主要概括为以下三方面:1、自身因素:肥胖、吸烟、糖尿病等;2、脊柱退变因素;3、术者因素:纤维环修复、手术类型等[2]。由此,我们基于当前的证据对引发RLDH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体重指数(BMI) 有学者试图探寻肥胖因素与RLDH是否存在一定关系,Meredith等[3]对75例因LDH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8例术后出现RLDH,分析发现复发组的平均BMI值显著高于非复发组,且BMI≥30 kg/m2的肥胖患者的复发率是非肥胖者的12倍,认为肥胖是导致RLDH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Yao等[4]也发现肥胖(BMI≥25 kg/m2)是导致PELD术后复发的最强有力的危险因素。然尚不明确肥胖作为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突出的危险因素的机制。 吸烟 吸烟是导致肺部疾患的重要诱因,然而动物实验已证实,吸烟也能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吸烟诱发RLDH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Akmal等[5]发现尼古丁诱导总胶原蛋白的抑制,这可能减少纤维环中特别是I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并且可能使纤维环更容易损伤和退行性变化,因此可能增加吸烟者的RLDH风险。Andersen等[6]发现在103例的RLDH中,相比年龄、BMI、性别等因素,吸烟与RLDH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关联,通过分析认为吸烟是导致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Miwa等[7]对298例接受单纯性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比RLDH与非RLDH的临床特征,分析显示吸烟与RLDH有显着性关系。 糖尿病 目前有文献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是RLDH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Ikuta等[8]对RLDH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是其主要危险因素。Wang等[9]对采用PELD治疗单节段LDH后复发的36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是导致再次手术的重要诱因。关于糖尿病对RLDH的影响机制,Kaplan等[10]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IX型胶原蛋白的总体免疫反应染色评分较低,认为糖尿病降低了椎间盘中IX型胶原蛋白的水平,破坏了与椎间盘的I和II型胶原蛋白建立交联,削弱了椎间盘抵抗机械力的能力。此外糖尿病的持续时间是减少IX型胶原蛋白的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HbA1c值较高且血糖水平未有效控制。Ibrahim等[11]研究发现长期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具有相对较差的临床治疗效果。 退变程度 也有学者研究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是否与RLDH存在联系,Abrishamkar等[12]对比34例RLDH患者术前及术后MRI影像学改变,结果显示退变程度较低的椎间盘,具有相对较高的复发率。正如Hasegawa等[13]研究发现保留椎间盘高度的退行性节段比塌陷的节段更具有潜在的不稳定性。Modic变化是终板和椎骨骨髓MRI的信号强度变化,表示相应的损伤区域,其变化代表了与炎症、不稳定微环境和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相关的反应性椎体改变。Yaman等[14]发现RLDH组患者椎体终板的Modoc改变较非RLDH组明显,认为存在终板Modic改变的椎间盘具有较高的再突出趋势。此外,Kim等[15]发现属于Pfirmman I、II、VII和VIII级退变的椎间盘,其复发率低于III, IV, V和VI级退变,认为中度退变的椎间盘导致RLDH的危险因素。 纤维环修补 术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过程中的处理以及术后的预防措施,也与RLDH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一般情况下,在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并没有对术后破损纤维环进行修补。然而理论上,破裂的纤维环可能是其包含的残余髓核再突出的潜在性危险因素。破裂的纤维环可在术后9个月自行愈合,然而当破口大于6mm时则为巨大破损,愈合困难,即视为同侧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Zhou等[16]认为巨大纤维环破裂是TELD术后复发的一项重要危险预测因素。然而,修复破裂纤维环能否降低术后RLDH的发生率,存在争议。孙桂森等[17]的一项meta分析示纤维环的修补技术并不能降低复发率。而Ledic[18]发现采用纤维环缝合器后能够维持椎间盘高度,认为纤维环的缝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RLDH的发生。 手术方式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治疗突出的腰椎间盘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传统的开放入路到切口的微创化,从单纯的减压技术到椎体融合术。杨林等[19]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发现PTED组术后复发率较MED组多。区杰雄等[20]研究报道PTED 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率为7.5%,而MED组术后复发率为2.5%。有学者认为术后近期复发率微创手术高于开放手术[21],但在远期观察中,两者并无明显差异[22],而椎间盘切除的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软组织破坏少,住院天数短等明显优势,因此更受外科医生青睐。张年春等[23]分析了微创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结果显示侧隐窝狭窄未解除和原位椎间盘突出是MED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继发性腰椎管狭窄和神经根黏连是开放式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相比上诉的单纯减压技术,椎体融合术则更适用于伴有椎体节段性不稳的LDH,术中清除了具有潜在性再突出风险的髓核组织,从而根本上解决了髓核再突出的问题。然对于首次无脊柱不稳、无巨大突出的LDH患者而言,由于手术创伤相对大,手术时间长,费用贵,术后存在活动范围减少,临近节段退变加速等风险,并不作为首选术式。 结语 引起椎间盘突出术后再复发的因素较多,就目前文献报道,临床医生应高度关注肥胖、吸烟、糖尿病等自身因素;退变程度、突出类

背部推拿的好处和坏处

背部推拿的好处和坏处 推拿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精心收集了背部推拿的好处和坏处,供大家欣赏学习! 推拿的好处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可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所发生的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进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从而可达到治疗的效果。推拿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据观察,了直接接触皮肤操作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有效清除衰亡的皮细胞,还可改善皮肤的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皮肤光泽和弹性。这也是推拿的好处之一。 强刺激推拿手法,可以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的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再加上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从而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给,使肌萎缩得到有效的改善,损害的组织还可促进修复。推拿手法的断续挤压,可以增强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因病变的部位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均可得到有效的改善,还可加速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使肿胀挛缩消除。推拿的好处比较多,所以建议大家平时在业余时间中,可以找推拿师给自己的身体推拿继续,缓解一下压力,还可预防疾病。

通过神经、体液,局部操作的推拿手法能够对整体和其他组织产生作用的。推拿能够有效调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缓和较轻而又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的话,对神经具有镇静抑制的作用。急速较重、时间较短的手法,对神经有兴奋的作用。 有人的人观察了推拿以后脑电图的变化,见a波振幅增大,而且振幅增大的时间延续,这个现象可能是因为推拿以后所引起内抑制的发展所致的。捏脊推拿发,可引起胃肠蠕动增快,按压缺盆穴处的交感神经星状结节,可以发生瞳孔扩大,血管舒张,同侧肢体肌肤的温度增高。推拿下腹部及大腿内侧,可引起膀胱收缩而排尿,治疗尿潴留。推拿腹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还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哦。 推拿的作用中式推拿按摩,是治疗各种疾病,缓解疲劳的最好方法,而且在我们国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欢通过中式推拿按摩,来治疗自己的疾病,所以有很多愿意选择中式推拿按摩的人,想具体了解一下通过中式推拿按摩的好处有哪些?为了你能了解更多这方面内容,就来看看下面解答。 推拿按摩作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的确由来巳久,有学者赞之为“元老医术”。推拿作为以人疗人的方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按摩图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按摩图解 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疾病满载后期的恢复中,我们的患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来进行一些辅助的治疗,帮助疾病加快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手法: 1、弹筋法。弹拨腰肌,以兴奋肌肉。恢复肌纤维组织弹性。 2、揉法。沿腰背部顺行向下到小腿部进行揉摩,以放松身体,舒通经络使气血得以畅通。 3、点穴法。自腰部开始依次点按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涌泉穴,以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组织恢复。 4、点按法。点按双侧腰肌,以改变腰肌紧张状态。 5、拍打法。是结束调整手法,用手掌掌部自腰脊部开始向下到小腿进行拍打,以宣通经络,舒筋活血,兴奋松解肌肉,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舒展。 6、摇法。仰卧位屈膝屈髋后进行旋转摇运,以松解通利腰骶关节与椎间关节,调整关节内在平衡。 7、推法。用双手的手掌根沿着脊拄两侧自后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使腰背肌肉得以调整。 8、翻身仰卧,采用捏拿法。捏拿股四头肌,改善肌肉弹性,恢复肌张力。 9、推理法。沿着大腿的后侧顺行向下到跟腱进行推理,使下肢整体气血流通,肌肉舒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推拿方法: 1.摩肾益精:双手用力摩擦搓热,双手置身体后侧,双手掌顺时针方向搓摩双侧腰部肾腧、大肠腧30~50次。 2.按揉腰及下肢:双手置身体后侧,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自上而下用力按揉患侧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肌肉3~5遍。 3.拳叩腰臀部:双手握拳置身体后侧,以拳背叩击双侧肾腧、大肠腧、环跳、秩边等处,先轻后重,轻重交替,各叩击30次。 4.擦腰及下肢:单手置身体后侧,用大鱼际或掌根擦患侧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以局部发热为度。 5.仰卧摆腰:取仰卧位,双手握住床的两侧,左右摆动腰部,幅度由小到大,左右摆动30

压力整、牵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156例疗效观察

压力整、牵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突症15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20T14:26:37.4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9期作者:齐笑千[导读] 通过该三法的临床应用,疗程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河南省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目的:通过整脊法、人工牵引法、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整脊法;人工牵引法配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156例患者,治愈65例,好转41例,有效3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0.3%。20~25天治愈18例,25~35天治愈35例,35~45天治愈12例,52例患者半年后随访症状无复发。结论:通过该三法的临床应用,疗程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关键词】压力整牵法;推拿法;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348-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腰疼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在治疗上方法很多,本人于1995年至今通过156例观察,采用整脊法、人工牵引法并配合手法推拿,疗效明显、疗程短、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56例中,男91例,女65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为44岁,一般35~55岁,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十余年。 2.诊断标准 (1)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劳损病史或外伤病史;(2)有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3)出现局部畸形、侧弯,或放射痛、功能障碍、下肢皮肤感觉障碍、肌力下降、腱反射、直腿抬高实验、拇指背伸折曲实验等阳性体征;(4)通过影像学、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来进行诊断。 3.治疗方法 3.1 整脊法 患者端坐位,双臂交叉抱于胸前,以左侧为例,医者立其左后方,左手从患者胸前搂住右侧肩部,右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嘱患者依次前屈头、颈、胸、腰,当力达到患处停止前屈,双手协调相对用力,听到腰部有咔哒声拇指下有错动感,即为复位成功。一周一次,两次为一个疗程。 3.2 人工牵引法 患者俯卧位,以左侧为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用护胸带固定于床头,护踝带固定双踝,嘱助手缓慢牵引双下肢,当牵引力达到一定量时,在不放松牵引力的基础上做顿拉动作,同时医者双拇指顿挫按压椎间隙旁痛点,此时可听到患处有咔哒声,即为牵引成功。10天一次,两次为一个疗程。 3.3 推拿手法 第一步先大面积放松腰、臀部及患侧下肢肌肉,然后用拇指在腰部、臀部寻找痛点及阳性物做按压、拨理动作,手法轻重交替使用,手法种类推、摩、滾、揉、点、按、拨、理,第二步随体位辩证取穴:肾俞、大肠俞、腰俞、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委阳、承山、昆仑、太溪、阿是穴、居髎、风市、梁丘、阳陵泉、足三里、气冲、太溪、百会,手法操作每次25分钟,一天一次,15~20天为一个疗程。 4.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可达到85°左右,能恢复工作。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可基本恢复原工作。有效:症状没有消失,直腿抬高较治疗前改善,可担任较轻工作。无效:症状无改善,不能参加工作[1]。 4.2 疗效评定结果 156例中,治愈65例,占39%;好转41例,占26.2%;有效35例,占22.4%;无效15例,占0.96%;总有效率为90.3%。 5.讨论 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间隙,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医学界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症”范畴。需及时治疗。 故笔者采用整脊法、人工牵引法、推拿手法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总结了点滴体会。整脊法和人工牵引法可使损伤的筋肉消除疼痛,软化僵硬的软组织,消除肌肉痉挛,可使椎间盘内某种程度上的髓核突出回纳,矫正脊柱小关节紊乱,使脊柱平衡,达到身体正常生理平衡。整脊法需注意上半身前屈的角度和扭转作用力是否达到病灶部位,起到定点复位的目的。人工牵引法在牵引过程中,需注意下肢抬高的幅度和左右摆动的角度,来矫正反弓的腰椎和侧弯的脊柱。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有利于椎间盘和周围组织的修复。笔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25天治愈18例、25~35天治愈35例、35-45天治愈12例,52例患者半年后随访症状无复发,故该三法疗效好、疗程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曹丹庆.《全身CT诊断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17-618.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约有10%~2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90%以上腰椎 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和L5~S1椎间隙。青少年也可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明显外伤使软骨板破裂所致。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骨质疏松或退变性不稳导致椎间盘脱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及腰椎畸形,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 因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病理变化、椎管管径以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症状:

1.腰痛伴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下肢麻木无力; 3.大小便功能障碍(巨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 4.腰椎活动受限,姿势异常。 (二)体征: 1.立位检查:腰椎畸形,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 3.俯卧位检查:腰部压痛点;股神经牵拉试验。 (三)辅助检查: 1.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提供一些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大致定位及初步诊断。同时为鉴别诊断腰椎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2.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情况,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三、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但真正需要住院治疗者甚少,一般早期仅卧床休息加服药物均可缓解或治愈。对需进行特殊治疗的一定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有突出者并非称之为腰椎间盘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表时间:2011-08-16T17:43:22.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白晋卓[导读] 目的探讨初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的有效疗法。 白晋卓(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八病房 110044)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2-0030-02 【摘要】目的探讨初次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的有效疗法。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间来院治疗的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25例,随机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13例和单纯手术治疗组12例。两组均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予以治疗,术中应用游离脂肪片、医用几丁糖[2]、人工硬膜等预防粘连。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3例患者术后均根据辩证给予相应中药口服。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 平均4.5个月。以6个月内最后随访时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单纯手术组12例中,优5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为66.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3例中,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初次手术后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导致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 少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存在腰腿痛, 或术后症状缓解, 但一段时间后又复发, 甚至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复发,其中术后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导致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于术后肌肉副损伤及患者本人体质因素引起,比较难以预防,对于此类患者, 笔者在再手术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采用解郁活血或补肾益阳中药口服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为2007-03/2010-06本院收治的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25-72岁,平均 47.3岁。全部患者均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手术治疗史,本次入院距第1次手术时间间隔30d~6年,平均20个月。均存在初次手术后仍腰腿痛, 或术后症状缓解, 但一段时间后又复发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摄片以及CT扫描,其中14例行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且复发原因排除初次手术定位错误,术中椎间盘切除不彻底,合并椎管和(或)神经根管、侧隐窝狭窄,医源性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等,确定复发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因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复发。 1.2 治疗方法 2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松解神经根周围粘连,术中彻底止血, 术后常规负压引流 24-48h,手术手法轻柔,尽量不使硬膜囊裸露, 并且术中应用游离脂肪片、医用几丁糖、人工硬膜等预防粘连。随机抽取其中的13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于术后建议患者口服理气解郁和活血中药如补阳还五汤等,连服3-4周。 2 结果 疗效评定,按Macnab[1]分级评定疗效,优:无痛,无活动受限;良:偶尔有腰和腿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功能有所改善,但有间歇性疼痛,不得不改变工作和生活;差:疼痛和功能无任何改善。两组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 平均4.5个月。以6个月内最后随访时恢复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单纯手术组12例中,优5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为66.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3例中,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4.6%。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虽然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组织被摘除,但因为手术时止血不彻底,硬膜囊裸露较多,以及手术时手法过于粗暴造成术后肌肉副损伤较重,术后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增生压迫刺激神经根后,仍会出现的一系列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的症状及体征[2]。再次手术进行神经通道松解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在初次手术时已经造成过肌肉副损伤,术中仍会形成一定的瘢痕粘连,而且不同患者个体吸收炎性因子的机能也不同,所以术后仍然会有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出现。所以如何预防术后再次粘连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术中应用游离脂肪片、医用几丁糖、人工硬膜等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术后是否也应该进行积极治疗预防粘连,尚无更多的研究。 以往的研究证实,理气解郁和活血中药具有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够扩张微细血管,改善病灶周围的微循环[3-4]。可以消除局部炎症反映,神经根水肿,促进神经损伤恢复,血肿吸收以及软组织损伤恢复,防止硬膜外的粘连等。故在术后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此类中药口服,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笔者认为结合适当的中药治疗有可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仉建国,邱贵兴,杨波,等.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2):111-113. [2] 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1999,131-132. [3] 沈权,侯筱魁,叶澄宇.黄芪预防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01,14(3):152-1531. [4] 许笃聪.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J].山西中医,1995 ,11(6):131.

宣蛰人软组织疼痛强刺激推拿压痛点(解剖图)

宣蛰人软组织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系统介绍 ——全身压痛点小结 一、枕项部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 枕外隆凸压痛点——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颞骨乳突压痛点——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颈椎棘突压痛点——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颈椎板压痛点——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颈椎横突间压痛点——胸骨颈切迹压痛点——胸锁乳突肌下端压痛点——胸大肌锁骨前方压痛点——前斜角肌下端压痛点。 二、背部压痛点检查(5个压痛点) 胸椎棘突(侧方)压痛点——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胸椎板压痛点——胸椎后关节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胸椎横突尖压痛点。

三、肩胛压痛点检查(10个压痛点) 肩胛骨上角压痛点——肩胛骨脊柱缘压痛点——冈上肌肩胛骨压痛点——斜方肌肩胛冈-肩峰-锁骨压痛点——冈下肌肩胛骨压痛点——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压痛点——三角肌锁骨-肩峰-肩胛冈压痛点——肱三头肌长头肩胛下唇压痛点——肩胛骨喙突压痛点。 四、上臂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 冈上肌肱骨压痛点——冈下肌肱骨压痛点和小园肌肱骨压痛点——肱三头肌外侧头肱骨压痛点——肩胛下肌肱骨压痛点——大圆肌肱骨压痛点和背阔肌肱骨压痛点——胸大肌肱骨压痛点——三角肌肱骨压痛点——肱骨内上髁压痛点和尺神经沟压痛点——肱骨外上髁压痛点和肱骨远端桡屈侧肘关节囊压痛点。 五、前臂和手部压痛点检查 近侧局限压痛点治疗为主。 六、腰部和腰骶部压痛点检查(8个压痛点) 腰椎横突尖压痛点——第12肋骨下缘压痛点——腰椎棘突端和骶中嵴端压痛点——腰椎板和骶骨背面压痛点——腰椎后关节压痛点——骶棘肌下外端附着处压痛点——骶嵴压痛点——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 七、臀、髋、大腿根部、耻骨联合压痛点检查(15个压痛点) 髂胫束压痛点——臀上皮神经压痛点——髂后上棘和髂翼外面内侧压痛点——阔筋膜张肌压痛点——臀小肌压痛点——臀中肌压痛点——坐骨大切迹缘压痛点——臀下神经压痛点——臀上神经压痛点——骶骨背侧压痛点(骶尾骨背侧原发性压痛点)——大腿根部压痛点(耻骨上支---耻骨结节---耻骨下支/坐骨支压痛点—坐骨结节外侧面压痛点)——腹直肌和棱锥肌耻骨联合压痛点——耻骨下支和坐骨支内侧面压痛点(耻骨弓压痛点)——髂前下棘压痛点。 八、大腿压痛点检查(6个压痛点) 股骨臀肌粗窿压痛点——股骨干前侧、内侧或外侧压痛点——股骨内上髁压痛点——股骨外上髁压痛点。 九、膝关节压痛点检查(2个压痛点) 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压痛点——髌尖粗面压痛点。 十、小腿和足部压痛点(11个压痛点) 胫骨粗隆压痛点——胫骨骨干内侧或外侧压痛点——腓骨骨干内侧或外侧压痛点——踝前方关节囊压痛点——内踝后下方压痛点——外踝后下方压痛点——跗骨窦压痛点——舟骨粗隆压痛点——跟结节的跟腱滑囊、跟腱鞘和跟腱前脂肪垫(即:踝后脂肪垫)压痛点——跟底压痛点——跖骨干内外侧压痛点。 强刺激推拿系统介绍 ——全身压痛点小结 一、枕项部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 枕外隆凸压痛点——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颞骨乳突压痛点——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颈椎棘突压痛点——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颈椎板压痛点——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颈椎横突间压痛点——胸骨颈切迹压痛点——胸锁乳突肌下端压痛点——胸大肌锁骨前方压痛点——前斜角肌下端压痛点。 二、背部压痛点检查(5个压痛点) 胸椎棘突(侧方)压痛点——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胸椎板压痛点——胸椎后关节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胸椎横突尖压痛点。 三、肩胛压痛点检查(10个压痛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 1 潜伏期 1.1 临床特点:腰部酸痛,活动受限,类似腰肌劳损或腰扭伤,但有间歇性坐骨神经刺激症状,久坐、久立、弯腰过久后出现,程度较轻以臀部酸痛较明显,卧床休息后可消失。一般无明显特征,直腿抬高多呈阴性,腰部触诊,仅局限性压痛。此期提示腰椎间盘尚未突出,但纤维环已有一定程度的损伤,髓核有自纤维环薄弱处膨出的倾向,其程度可随椎间压力的增减而改变。 1.2 治疗原则:以疏经活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减轻椎间压力为主。 1.3 手法配伍: 1.3.1 推揉腰臀活血法:掌推腰臀部数遍,再用掌或肘部揉两侧腰臀部肌肉,以患侧为主,术后局部应有温热感。 1.3.2 揉拨痛点舒筋法:用双拇指揉拨患侧腰臀部痛点,腰部以腰4一S,段为主,可触及条索、结节或僵硬感;臀部以环跳穴及臀中肌投影区为主。 1.3.3 重理腰骸解痉法:用双拇指同时重力推理巧一S,段两侧的骸棘肌5一10遍,得气感强的部位可重点刺激,以解除腰肌紧张。 1.3.4 动法:可采用俯卧位腰椎后扳法;胸胯垫枕按压法。注意要慎用侧扳法、旋腰法、屈膝屈髓法等,以免因扭转力或牵拉力过大而造成纤维环于薄弱处撕裂,髓核真正突出。 1.4 其它:可配合轻量级长时间的持续牵引;卧硬板床休息以及局部热疗等。潜伏期的腰突症很容易与腰肌劳损或腰扭伤相混淆,一旦误诊往往会丧失治疗良机,甚至导致急性发作。 2 发作期 2.1 临床特点:处于这一期的患者具有典型的腰突症的症状与体征,诊断不难,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尤其是腰伴下肢的疼痛较为剧烈,呈强迫体位,拒绝他人搬动,并伴有精神紧张、失眠、心慌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短时间休克或虚脱。此期提示髓核已突破纤维环、突人椎管,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根血供障碍,反射性地引起局部炎症的暴发,形成神经根水肿,从而使神经根周围的压力急剧增大,这种压力进一步影响神经根的血供而形成恶性循环。 2.2 治疗原则:以消炎止痛、镇静、安神消除神经根水肿为主。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使髓核等椎间盘组织向正后或后外方膨出或突出,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进而导致神经根炎症、神经根营养障碍和传导特性损害,出观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根性坐骨神经损伤最常见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全国腰腿痛患者约3千万~4千万人,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就诊。椎间盘突出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都显著下降,给患者与社会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范畴。 其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一为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风寒湿之邪浸渍,经络之气阻滞而发病;二为闪挫撞击,积累陈伤,经筋,络脉受损,瘀血凝滞所致;三为正气虚,肾精不足所致。 本技术依据经络皮部理论,结合神经分布区,按照“循经分部,通督化瘀”的原则,采用“以经刺皮”的针法:结合临床疗效:反复实践,筛选出一组最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穴位,将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镇痛机理的有机结合,操作简便:痛苦小,即时镇痛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可以取代镇痛剂。 一、适应症 (1)年龄20一65岁之间的患者。 (2)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伴有根性痛者。 (3)疼痛程度评分标准≥2分者。 (4)只要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二、禁忌症 (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患者。 (3)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钙化,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征,干性坐骨神经痛者,肿瘤、结核、腰椎滑脱。 (4)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不伴有根性疼捅患者。 三、治疗方法 (1)针具选用“三元牌”针灸针:0.35mm3寸(陕西三元现代针灸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出品)。 (2)患者取侧卧位。 (3)取穴:踝三针定位: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踝上四寸,每条经脉循行线上各一穴,分别是根痛1、根痛2、根痛3。L3-4椎间盘突出症取根痛:大腿前侧痛及小腿前外侧痛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一、急性腰扭伤多数有急性腰扭伤史,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功能失调,以及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常处于强迫体位,由于保护性肌紧张使脊柱强直或侧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屈髋屈膝时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坐骨神经牵拉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二、慢性腰部劳损可由急性腰扭伤后未经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腰部组织损伤引起。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变体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症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疼痛严重时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后侧。腰骶部竖脊肌附着点处是最常见的压痛点,椎旁、棘间及第3腰椎横突深压痛,臀肌起点及臀部可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无放射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蒋赞利三、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病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主,有腰椎广泛骨与关节增生性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直或酸胀感明显,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活动时间较长后病人又可出现腰痛加重,卧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腰部常无明显压痛点,局部按压后有舒适感。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该节段的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致骨质增生,向后压迫神经根,或因腰椎不稳、小关节增生内聚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下肢

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侧为主,有时可表现为根性痛,此时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为腰椎管外病变,该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多发于青壮年、腰背肌较弱者,男性多见,有外伤史和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俯卧位检查时可触及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轻度痉挛及压痛,可在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扪及硬结和条索状物,触压痛明显,有时可在臀中肌后缘或臀大肌上缘扪及条索状物及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刺激症状,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异常。五、腰椎椎弓崩裂与滑脱指腰椎椎弓在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使椎弓失去完整的骨性连接,又称峡部不连。在椎弓崩裂的基础上椎体产生向前滑移,又称真性滑脱。若椎弓完整椎体产生滑脱,则称为假性滑脱。当椎弓峡部断裂时,椎弓断端活动,形成假关节。由于反复的活动摩擦使断端产生大量的纤维软骨样骨痂,这些增生的纤维软骨组织,可引起神经根粘连产生腰腿痛,并可造成神经根性受压产生根性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要点:①椎弓崩裂及崩裂性滑脱一般病程较长,无明显加重或缓解期。②对神经根影响不如椎间盘突出明显。 ③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可确定滑移的程度,可加摄腰椎动力位X片以明确椎体结构稳定性,必要时可结合CT、MRI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发表时间:2019-04-11T10:42:08.7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作者:姬明亮 [导读]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姬明亮 (郑州市第一按摩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本组60例,男36例,女24例。推拿手法:推法、滚法、拨法、揉法、扳法等,针刺取穴:阿是穴、肾俞、腰阳关、秩边、环跳、委中;5天为1疗程。结果:显效率93.3%。结论: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关键词】推拿针刺腰椎间盘突出症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15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属中医学痹症范畴。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近年来,本人采用推拿配合针刺对临床6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表明,该疗法效果确切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19~65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一周,平均5.3年; 1.2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1.2.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1.2.2常发生于青壮年。 1.2.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1.2.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1.2.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1.2.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 纳入标准 符合本病诊断标准者,具有典型症状、体征,且适合并同意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者,属病例观察对象。 1.4 病例排除标准 1.4.1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脊椎结核、肿瘤、骨折等骨质病变者。 1.4.2皮肤有破损,如感染、溃疡等,不宜针刺者。 2治疗 2.1 治疗原则 2.1.1 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缓解病发部分的肌肉紧张,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解除突出物对椎间韧带、神经根、马尾神经的压迫和刺激,恢复脊柱内外生物力学的平衡。 2.1.2 祖国医学治疗原则 疏通经络、调整和激发督脉、肾经及其膀胱经之经气、滑利关节、通畅气血。 2.2 治疗方法 2.2.1 推拿手法操作 2.2.1.1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在患者腰骶部脊柱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施以推、揉、按、拨、滚等手法,而后对伤侧下肢施以揉、按、滚、拿等手法,重点刺激肾俞、大肠俞、腰俞、秩边、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太溪等穴位。 2.2.1.2 如伴随关节错位者,可酌情选取适宜的扳法,如腰椎旋转复位法,患者面对椅子靠背端坐位,术者坐于病人后方椅凳上,用双足固定病人座椅,然后一手用拇指抵紧腰椎偏歪棘突的患侧,另一手从患侧腋下经胸前握拿对侧肩部,此时,两手协同用力,将腰部适度前屈旋转时,拇指适度用力向健侧顶推患者棘突,可觉指下有位移感或伴有“喀啪”声,示复位成功。双手拇指下上推理两侧骶棘肌和棘上韧带数遍。 2.2.2 针灸操作 2.2.2.1 取穴:阿是穴、肾俞、腰阳关、秩边、环跳、委中。 2.2.2.2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所刺腧穴常规消毒,根据所刺部位深浅不同,选用规格为28号,1.5寸华佗牌一次性不绣钢毫针。秩边、环跳、委中直刺,肾俞、腰阳关斜刺,刺入深度0.5-1.5寸,行平补平泻手法,待得气后留针20分钟。 2.2.2.3 注意事项:患者在饥饿、劳累过度、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应在其恢复正常状态再施针。 2.3 疗程 手法配合针刺进行操作,手法每次施术约25分钟,稍息再做针刺,针刺每次施术20分钟,整体操作约45分钟,每日施治1次,5次为1疗程。病情轻者,隔日一次。病情重者,第一个疗程,每日一次,病情缓解后,隔日一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 时间:2011-09-23 13:58来源:弘医堂作者:弘医堂专家组 腰椎间盘突出的迫害性极大,严重危害到部分病患的正常工作及生存,此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诱发多种并发症状,如坐骨神经痛(是由其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微循环改变以及神经根炎性反应和神经免疫因素起作用),该病临床表现为腰痛伴/或下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可表现为行走无力,甚至轻瘫。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数不胜数,达到一个混乱的程度,但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仍困扰着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做到分型诊断和对应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医学全名叫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西医的诊断名。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按病理分型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由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变脆以致最后断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还有位置分型、形态分型、还有综合分型。 位置分型根据突出物与椎管的位置分为中央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内型、椎间孔外型。前两型常见,后两型少见,且多发于腰3~4和腰4~5水平。中央型又分类Ⅲ度,中央Ⅰ度突出:突出居中但以一侧为主,伸展已过中线2mm;中骨Ⅱ度突出:突出居中但以一侧为主,伸展已过中线4mm;中央Ⅲ度突出:突出居中,伸延到两侧。根据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的关系分为肩上型、肩前型、腋下型。肩上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肩外侧;肩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腹侧,将神经根顶向后方;腋下型:突出物位于硬膜囊与神经根之间,神经根受压,向上迂曲变形。 形态分型分为:凸起型、破裂型、游离型。凸起型是纤维环内部破裂,外层因受髓核压力而凸起,常呈半球形,孤立凸起于椎间盘后外侧,居神经根外前方或内下方(约占30%)。临应表现:年轻,发病缓慢,发病初期腰痛重于腿痛,神经根刺激症状较明显,如皮肤过敏,但肌肉萎缩不明显。X线片可表现椎间隙前窄后宽。破裂型是纤维环全层破裂或几乎全层破裂(67%),已纤维化的髓核或破碎的纤维环致部分软骨板向后移位入椎管,突出块表面高低不平,仅有薄膜覆盖,突出范围一般较凸起起型广泛,与神经根可有粘连。重者可压迫两条条神经根或产生马尾神经受压综合征,腰椎后凸为主要体态。X线片见相依为命本边缘硬化。个别造影显示较大的一侧或前方压迫,中央型突出我属此型。游离型比较少见,突出物已离开突出的破裂口移到椎管中,甚至破入硬膜腔,可压迫硬膜囊和刺激神经根,临床征象与破裂型相似,神经根痛较轻,但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较重。非手术闻法以凸起型最好,破裂型次之,游率型应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分型:蒋位庄1985年提出了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三个分型,即弹力型、退变失稳型和增生狭窄型。 (1)弹力型 青壮年多见。常伴有跌、扑、闪、扭、等损伤史。发病急,腰痛明显,持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