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山水文化期末论文 - 山水诗

中国山水文化期末论文 - 山水诗

中国山水文化期末论文 - 山水诗
中国山水文化期末论文 - 山水诗

中国山水诗的成长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的一首很有名的诗《观沧海》,提起这首诗,想必很多人都会和原来的我一样把它当做一首山水诗。但是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那么,山水诗究竟是什么,它起源于什么,又是怎么发展的?接下来我想大概论述一下。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描摹山容水态的诗歌。汉字的象形性、词语的多义性以及语法的无规则性,使诗歌在山水形象的创造上表现出“意在言外”的特点,也使得山水诗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我国的山水诗兴起于东晋。但这只是大多数人包括我的看法。关于山水诗的形成,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山水诗形成于汉魏之际,但是山水诗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出现在诗坛,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汉魏之际还不具备这种历史文化的基因;第二种意见认为山水诗形成于南北朝的“宋初”,奉谢灵运为山水诗的“鼻祖”,虽然我挺喜欢谢灵运,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它不符合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早在谢之前就有人写山水诗的实际;第三就是我所赞成的这个观点,起于东晋,当代著名学者范文澜和钱钟书就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这也就是为什么观沧海不算是山水诗的原因,曹操生活的时期山水诗还未形成。东晋之前,

山水与诗歌就有了缘分,但山水占的比重太小,所以就只算是孕育时期,而东晋之后,山水描写才从题材上成为一篇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并在视觉上成为作家的真正审美客体。这即是甄别山水诗的两条标准。

山水诗的勃兴。中国山水诗的勃兴历史,同谢灵运的名字分不开,他是开创山水诗新局面的划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以毕生的努力摹写大自然呈现的繁富多姿,刻画灵山秀水的外在形态,将所见到的山川胜境一一作出精细的描绘,使之再现于读者眼前。这些精美的艺术,沾溉了一代代的诗人与读者,为我国山水诗的勃兴与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山水诗的昌盛。隋唐王朝的建立,使中国重新获得空前的统一。面对锦绣中国山水,诗人的创作源泉也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般,同晋宋相比,山水诗的内涵自然也是空前地充实了。唐人对老庄美学思想的体悟与运用,为山水诗的创作、昌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他们不滞于山水外形的描摹,尤其捕捉山水的神韵,聆听自然的律动,塑造幽深的意境,感悟人生的哲理。在唐代山水诗中反映的种种美学意味,决不是单一的,而是交融着道、儒、释诸家的艺术精神。初唐时期,唐太宗致力于文风改革,提倡文质并重。诗人队伍不断壮大,山水诗也开始具有新的面貌,从绮靡、板滞向明丽、疏阔转变。“四杰”、陈子昂、张若虚、沈佺期、宋之问等新秀登上诗坛,他们的诗清纯,美丽,昂扬,从工于藻向雅淡自然发展,山水诗的内涵和形式也在充实、扩大。中唐山水诗的发展前段吟咏山水,名气却不大,后段相继涌现出一批不同风格的诗派和新星,大大活跃了中唐的山水诗坛。代表诗人有韩愈、柳宗元、孟

郊、白居易、刘禹锡(我最喜欢的诗人)等。到了晚唐,山水诗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艺术方面的创新也在继续。其中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更是自有风格。具体的在后面我会有所介绍。

山水诗的绵延。宋元明清四朝,历时长久,虽有一定突破和创新,但总体上还是无法超越唐代。这其中也有一定的精品问世,比如,杨万里和范成大的一些作品。我们也是从小就会背诵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而清代诗歌奏完了古代诗歌最后的发展乐章,其中山水诗也起到了承前启后、发扬光大的历史作用。

关于山水诗的分类,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以及说明。也可能是我了解的知识有限,没发现有很出彩的分类。山水诗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内涵,被寄托的情感也有很大不同,有些山水诗也只是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扮演者其独特而又无法替代的角色。所以我认为很难把山水诗依据情感或是表现内容进行精细化的分类。大体上,根据对广义山水的定义:有以山水为表现对象的有风景诗(狭义),田园诗,咏物诗(花、草、虫、鱼之类),边塞诗(咏叹边域风光)等;有以主体活动为线索描摹山水的游宴诗,招隐诗,游仙诗,行旅诗等。风景诗是纯粹表现山水风景的,是最典型的山水诗,如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就只写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而没有掺杂半点人的主观情感。田园诗重在表现农家生活及诗人隐逸情趣,这其中有一部分并不能算是山水诗,比如描写农家周边的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咏物诗是以草、木、花、鸟为表现对象的诗歌,如一句很有名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

黄昏”。边塞诗是以表现边塞风光的诗歌,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得不说,这句诗的名气真是大的可以,中学时每次语文考试基本都会有鉴赏这句诗的题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见过对其最多的评价,却也是最为准确和传神的一个评价。宴游诗是指古代文人游乐时所写的关于游乐活动的诗歌。招隐诗是指隐士咏叹隐逸生活环境,或其他人咏叹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表现隐士高尚意趣的诗。如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明写访戴天山道士,实则写其生活环境的高雅幽静,以衬托道士人格的高洁和心境的超脱。游仙诗则是指寻仙或访仙进入深山密林里所写下的游历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行旅诗则是指诗人游子客居他乡,表现怀乡之情和异地漂流之感的诗,如王维的《汉江临泛》,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以上只是对几种山水诗进行了稍微的解释,当然这并不包括所有类型,解释也没有很全面。

我们说东晋时期是山水诗的起源,这个时期的山水诗大致有两类。一是纪游性的山水诗,一是杂糅玄理玄趣的山水诗。纪游性的山水诗可能是受了汉代以来纪行赋的影响,继承了其山水观,并进一步把自然山水当作主要表现对象。而杂糅一定成分的玄理玄趣本是我国早期山水诗的一大特征。到了唐朝时期,山水诗更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风格多样化提升,文辞更加准确,独特,内涵更加复杂,多变。种类也多了。或清新恬淡,或凛然无畏,或绚丽流畅,或气势宏伟,或柔弱纤巧。宋朝时,是山水画趋于蔚为大观的阶段,然山水诗却不及唐朝发展壮观,却有其特色,比如更散文化、议论化,以及用铺排手法细致刻画,也都给

人新的审美感受。元初时山水诗明显分为两派:热心为新王朝服务的诗人,洋溢着昂扬进取的精神;隐遁避世的诗人,自然山水也蒙上了清寒的色彩。明清时期受传统的情趣与技巧的制约,发展没有很大进步,但仍有新的趋向。以上是对不同朝代山水诗的特点进行简要说明。

接下来我想介绍几个在山水诗方面比较有造诣的著名诗人。山水诗所表现出的特点和感情很大一部分与写作的诗人的人生阅历,以及主观思想有关。所以要想深入的理解一首山水诗的含义和要表达的感情,了解一下诗人的生平和经历是十分有必要的。

谢灵运是山水诗的一个很重要的诗人,甚至有很多人把他奉为山水诗的鼻祖,虽然这并不准确,前边已经说过。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影响力却是够大。谢灵运本有喜好山水之癖,他自称“守道顺性,乐兹丘园”,也“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有干出一番事业的自信。但后来的失势使他抑制了参政之欲,从栖隐山林中自寻乐趣。从此纵情山水,无心政事,最终死于非命。“寻山涉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里莫不备尽”,表明谢亲临山峰,无畏地势的心理。他并不只是游玩那么简单,而是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汇聚成一篇篇动人的诗篇,告知世人。谢灵运的山水诗的特征有以下三点:一,穷貌极物以显自然之美,曲肖幽微以描山资水态。《晚出西射堂》即是一例(具体诗文内容就不再打出了)。二,情景契合,意理相交的审美追求。谢灵运的诗一改前人糅玄于景的模式,而是努力统一情、理与景的关系,使三者趋于协调,进入情寓于景,写景入情的艺术境界。三,运用鲜明的对比营构恢弘的境界。谢灵运善于选择万化途中最具代

表性又能激发人们美感的意识的景物,形成强烈的感官对比和时空反差,营造出恢弘的境界。白居易对其评价“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谢灵运的诗是繁富而又精美的。他在山水诗上的成功也促使了山水诗的勃兴。

然后,我想谈一下王维。王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他,精诗善画,妙通乐理。书法造诣也深。他的山水诗不仅有浓郁的画意诗情,更兼有空灵的境界及音响的迷人效果。他的艺术成就也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诗中有画”的诗画美,这点想必大家都已知道,使至塞上太有名了,所以我不举这个例子。“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这是王维以画入诗的力作,突破了以往诗人刻意求实的描摹手法,使诗歌具有浓郁的诗画美。二是形神兼似的空灵美,王维的诗既继承了二谢的工笔精细、注重形象实感的长处,又能以禅入诗,从直感、直叙跃进妙想入神的境界。三是和谐统一的音响美。王维凭借自己对音乐的特殊修养,在创作山水诗时,往往比别人更敏锐地感受并精确地把握山水自然的天籁。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背岭花未开,入云树深浅。清昼犹自眠,山鸟时一啭。”等等。王维的山水诗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的成就充分表明了他将盛唐山水诗的审美艺术推向高峰,在山水诗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李白和杜甫,想必大家更是熟悉。他们不是纯粹的山水诗人,但是他们的山水诗成就远远超出一般的山水诗人,在山水诗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李白用自己的天才纵情讴歌伟大祖国的壮丽山川;杜甫则是以血

泪与破败山河共命运的伟大诗人。没有李杜光芒四射的山水诗,就不可能创造出唐代山水诗登峰造极的鼎盛局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么壮阔!杜甫也有很大创新,在景物描写中赋予鲜明的时代色彩,提升了山水诗的境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一定感受到山河动荡,百姓飘零了吧!

韩愈奇而险的语言风格,白居易通俗浅近的特色,刘禹锡、柳宗元强烈的政治感愤和对理想的追求,杜牧山水诗的俊丽,李商隐的曲折温婉,温庭筠山水诗的绮丽流畅,黄庭坚瘦硬的风格杨万里的别出心裁,范成大的清新秀美,于谦山水诗的忙里偷闲,袁宏道的“性灵说”无不为山水诗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使得山水诗不断变化与进步。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山水诗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表现为数量多、比重大,艺术上也是不拘于陈法,无论体式、表现方法都创造了足以令人惊叹的艺术奇迹,留下许多吟赏不尽的佳作,展示了古代山水诗人的热忱和智慧。我国古代山水诗人通过对自然山水的关照,以山水为媒介,进一步认识宇宙和自我。山水诗的影响弥足远大。

其实,关于山水诗的内容不是我这几千字就能说清道明的,我只是在写一下学了这门课,以及查阅相关书籍之后所了解到的一些浅显的知识。很多大家都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终身都在研究中国山水诗的文化母题。而且不同的学者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其实,又何论对错,只要能说出自己看法的缘由,便是有理,便能有所获。

课程已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山水文化的关心至此结束。我想,也许以后我会再去图书馆借相关书籍呢。其实,在老师讲完怎么写论文之前我就已经写好了。上完课后我发现我的论文有很多地方都不合理。于是,稍加修改,但是,应该还是不够好,还有很多不足。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的文学水平实在不好,专业素养也不够。还有,由于第一次写,好几次写完就忘记保存,总之,一波三折。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我想我应该多培养一下文学修养。期待我的进步吧。还应该把字练好,本来想手写的,但是字体拿不出手啊。这是写完这篇论文的感触。论文能让我明白自己的不足,也算是收获之一吧。

参考文献:《中国山水文化》李文初版

《中国山水文化》陈水云版

《中国山水诗的研究》

感谢孙老师,感谢图书馆,感谢各位作者。

生态水文化论文

生态水资源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人类栖息地对水源的要求越来越低,池塘水的饮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自来水,地下水。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家门前的小河和屋后池塘里的水都是清澈见底的,也没有什么杂草,里面的鱼也是相当多的。每逢放假,同村的小伙就会接伴去钓鱼,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到了农耕时节,秧田里也是可以捉到什么鱼啊虾的什么的。到了夏天,那更是兴奋不已,在池塘里摘莲蓬,在小河里洗澡,那都是我们的乐子。 现在到了大学,回家的时间也少了许多,上次放假回去,在周围转了转,变化可真是不小啊。昔日金色的稻田,如今已是杂草丛生,宽阔清澈的湖水,也只剩下中间巴掌大的面积,水中的草爬上岸来,已分不清哪是路了,更不用说小河小沟了,眼下都是面目全非的。 在武汉读书一两年,也武汉的水资源发展也略知一二,书中说武汉是“百湖之市”,在我看来,已是名存实亡。据武汉水文资料记载,上世纪50年代初,武汉市仅中心城区就有湖波59个,水面面积273平方千米,2000年统计的湖波数量为41个,水面面积122平方千米,数量减少30%,水面面积减少55%。以近郊的汤逊湖为例,上世纪50年代水面面积56.9平方千米,80年代初减至36.6平方千米,面积约较少36%。一些在世纪80年代面积为0.1-0.6平方千米的小湖,如晒湖、肉沙湖、西湖、北湖静湖等,现状面积以减少至0.05-0.2平方千米,一般减少了50%-70%。 以上表明武汉市湖泊湿地萎缩十分严重,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比较

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蓄水调节功能减弱,产生滞涝灾害的机会增多,受灾程度增加,加重了防洪排涝压力。二是水面大幅减少后,纳污能力衰退甚至丧失,加速了湖泊水质恶化。三是湖泊水面萎缩,改变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特性,特别是水生类植物,水禽等的生存受到破坏,其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甚至灭亡。再加上工业,生活废水的排放,使武汉市主城区大多数湖泊水质类别为IV类或V 类。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总氮、总磷、高锰酸盐等。根据2003年中心城区27个湖泊水质抽样监测结果统计,总氮超标率为45.1%,总磷超标率为39.2%高猛酸盐指数超标率为21.6%。

水文化浅谈-论文

水文化浅谈 姓名郑传凯 学号1514063210 系别水利工程学院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班级2015级 时间2016年5月25日

红纳河哑呀龙潭传说 红纳河简介: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部,是北盘江左岸支流,发源于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猫营镇老凹坡,河源分水岭高程1678.5m左右。西南流经箐口进入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革利乡大岩脚,经镇宁县革利乡罗家湾转向南流,汇于小河龙井流入本寨乡菠萝寨接纳由北而来的水淹坝后转向西北流经呀呀龙潭,再至沙子乡弄染寨东成为镇宁与望谟两县界河,红纳河在镇宁本寨乡张家坝村以上称座马河。红纳河沿镇宁和望谟县边界至镇宁县六马乡八大村北右纳乐纪河后复入镇宁县境,红辣河在乐纪河口至简嘎乡板岩村河段又称乐运河,至镇宁和望谟县边界左纳简嘎河后又称清水河,之后红纳河沿着望谟县与镇宁和贞丰县边界西南流,至望谟县乐元镇云保村北注入北盘江。河长140千米,河道平均比降8。67‰,流域面积2046平方千米。 哑呀龙潭简介:它由大龙潭、小龙潭及出水洞组成。三者都处于一水平面,大龙潭与小龙潭因一小土坡相隔,间距约在400米;大龙潭在小龙潭的上边,小龙潭的左侧是出水洞,出水洞与小龙潭相距约100米左右,它们同处于一个水平面。但出水洞出的水跟大小龙潭出的水总有些不一样,出水洞出的水常年比较清,而大小龙潭遇着大雨季节,就要浑些。 哑呀龙潭以上的河流由于植被遭到大量的砍伐,长年处于断流状态,水田不多。多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水资源比较短缺。而龙潭以下河流水资源丰富,有现代化的电站群,渔业很发达,关于龙潭为河流分界红纳河上下流域水资源的差别,有个关于龙潭古老的传说。 那是在很远古的时候,天下无比的大旱,人间处处火烧火燎,人们像热锅上的蚂蚁,苦不堪言,无所适从。然而天上龙王老儿的行宫里,却是歌舞升平,灯红酒绿,好不热闹非凡,且常年如此,那管你凡间是旱是涝,还是鸡飞狗跳。与他们全无干系。龙王老儿的儿子和媳妇看在眼里,抑在心里,夫妇心想:这不但无聊至极,还会把我们的大好青春给废了,以其如此,还不如到凡间去做点实事,过得充实而有价值些,也会更舒心和幸福些。夫唱妻随,一言敲定,说做就做,立马去见龙王老爹,他同意也得去,不同意也得去。夫妻俩去向父王叩首道:“我

中华水文化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其意是“美好的道德像水一样”,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咀嚼先哲的“四字”真言,别有一番滋味:水,原来具备那么多优秀品格! 一曰守拙。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词千篇、丰碑万座。可它不以为然,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洋溢着谦谦君子之风,有品位,有内涵,有境界,在低调中彰显着高贵。 二曰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肩并肩,手挽手,一个方向,一个步调,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什么力量能使它们分开,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盖因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和谐之美,妙不可言。 三曰坚忍。水至柔,却柔而有骨,执著的信念不懈地追求,令人肃然起敬。你看那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你看那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你看那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急不躁,千万次地“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实乃“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曰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无私之爱是真爱,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无私之爱是至爱,渡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水任劳任怨;布置“荷塘月色”,构造洞庭胜景,水殚精竭虑。无私之爱是大爱,仰观天空,一滴水见太阳,却从不与春争艳;俯瞰大地,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却只见物而不见水。因为宽厚所以崇高,因为献身所以美丽,不图索取却回馈丰厚,应了那句“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的名言。五 中国水文化(一)水,文明与生命所在 谈起水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包罗万象,这里面既包含着人类对水的感激崇敬之情,也有对水的畏惧和忧虑,还有更多的是与水有关的具体的、确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诸如水滴石穿、出水芙蓉、河同水密、蛟龙戏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等读者耳熟能详的古代典故和成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和印记;在古希腊,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其实描述的是一场巨大水灾后人类劫后余生的经历。在非洲尼罗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尼罗河向我们描述的是古埃及法老的权威和王国文明的强势传播,刚果河则是非洲王国时代和欧洲殖民探险时代的代名词。在中南美洲,玛雅人所创造的古老而神秘的石器、农业、数字和象形文字等文明颇令世人瞩目,而更令人好奇的是这一族群所相传的玛雅预言却大多与水有关。 在古代中国,秦代李冰父子建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作为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对当时的水系河流做了大量十分细致的考察和研究,这本名著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可谓是中国古代系统阐述水文化的开端之作。开凿于中国隋代、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作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之一是劳动人民利用水的的杰作。这些都是由水所创造的人类文明和

水文化论文

水文化论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浅谈对水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发展的依靠,滋养着大地万物。无论是微小的细菌,还是庞大的大象,它们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当然也包括人类本身。故而,水文化可以说是始于地球上第一滴水的诞生。水,诞生之后,作为生命之源,为地球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与此同时也谱写着悠久的水文化史并用其文化影响着周围的一切事物。继而,从古至今,人们或悲伤或快乐皆借水寄情,而且从水中体会出不少哲理和真理。现今了解水文化,解读水文化,不仅是对水的研究,对水的思索,更多的是了解并认识水文化的发展与影响,思考水的特质与精神,并加以学习与发扬。 关键词:水文化;源泉;哲学;失意;归家;年华;风水; 引言:水已然存在于这个世界数万年,走过了无数个春秋,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这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水,也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牺牲为我们奉献,而我们又对其文化了解多少呢其实了解水并不难,它就在你手边身边,在你身体里流淌,有生命的地方她就在!故而它的文化必将何其丰富多彩。 一、水,作为万物之源水,滋养着大地一切生物。正如鱼离不开水一样,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也是如此。在地球表面上,除了高山、丘陵、平原之外,水要占绝大部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可知,地球表面70%是由水构成的,而且在生物各组织部分的元素中,水也是占有最高的比例的。对于人类,水供给我们饮用、烹饪、洗涤,假若一天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便会陷入困境。中国人自古对水的重要性就有深刻的体会,并且视水为宇宙间形形色色生命的根本源泉,例如,在《周礼·天官·冢宰篇》中有“凡王之馈……饮用六清”,而“六清”即为水、浆、醴、酴、医、酏,也就是水、米汤、酒酿、凉汤、浊浆及薄粥,这说明我们最基本的“食”是与水有密切关系的。自有历史记载开始,水就一直是农作物丰收的主宰,水量充沛,湿度适宜,自然农作物就会丰收,这样农家就有足够的粮食养家糊口,社会就能安定和谐。所以古人常说“瑞雪兆丰年”,这该是长期经验累积的总括,并且具有相当写实的实践意义。古语有云“久旱逢甘霖”是人生四大乐事之一,并且还居于首位。试想没有水用来活命,其他的“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及“金榜题名时”,恐怕都无从谈起。 二、正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所以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传承都有赖于水的滋养。古代中国人观于水,思于水,感于水,领悟了许多有智慧的哲思,正如孔子所谓的“智者乐水”,则道尽了其中奥妙。再者,我们也可以说,水是中国人智慧的催化剂,是中国人精神食量的源头,是中国人一切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古代中国人观水所激发的智慧火花,值得细细品味,深入思索。 三、水的种种特质无不蕴含着人生的哲学。水,宽厚能容。水,似柔软,似没有任何物质比它更柔软,故而有“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水亦坚韧,且有“滴水穿石”之说,故而,水,柔中带刚,刚柔并济。一滴水的力量是很微弱的,既解不了口渴,又承载不了大船,但其积聚起来,力量就不容小觑了。亦如庄子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积成大海,负大舟就在于它能居于下流,能容纳一切,贵在“容”。由水及人,楚汉相争中,项羽虽有智慧但不能“容才”故败于谦卑虚己能容的刘邦。所以,人有时候不必太逞强,要像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君子务本的典范。即使万里长城再伟大,它也是先由一块砖砌成的。万事万物总有从微小开始,才能逐渐成就壮大。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盲本者如是,是之取尔”,也就是流水奔腾入海不舍昼夜地流动,途中虽偶逢坑洞,但最终能够奔向大海,这主要是因为其源头生机盎然,永不干涸,只有这样才不会停滞不动。这就是水不懈入海的根本,就是生命永不停息的泉源,有为的君子应该有这种务本归源的精神。只有根茎稳固,才能通达四方,生

天津方言与水文化

第1期李青:城市水文防汛预警系统实现和应用71渠道查看城区各主要防汛点水文信息,尽量减少出 行避开积水路段,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从 而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城市防汛部门 可以通过该系统记录的历史数据和现有的数据分 析未来的走势,密切关注雨情变化,对未来强降雨 天气提早部署,及时排除积水. 参考文献: [1] 吴乃康.浙江城市防洪问题研究[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学报,2008,20(4) :51 -54.[2] 刘延凯.城市防洪与排水[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 林祚顶.水文现代化与水文新技术[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 出版社,2008.[4] 刘文光.水文分析与计算[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GB /T 224S 2 —2008水文情报预报规 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 61 —200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 规范[S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 /T 174 —2005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 求及检测方法[S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5. [8] 屠慧林,冯磊.平湖市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与运行[J ].浙江 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4 J 0(3) :64 -66. 天津方言与水文化 天津是九河下梢.横贯市区的海河,将大清河、永定河、子牙河、北运河等多条河流与浩瀚的渤海连成一气,形成河海通津 的壮观.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势,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商埠,三北物流中心,南北交通枢纽,河海漕运码头.清乾隆举人杨一 昆所作《天津论》开篇即咏:“天津卫,好地方,繁华热闹胜两江.”天津的自然环境,是长期由河流淤积而形成的沿海平原,水是 我们这座城市生成和发展的原动力. 天津早期的名称是直沽寨、海津镇和天津卫.不管地名怎样演变,“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全市各个区县的 名称,大都有带“水”偏旁的字.这些水汽弥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势低洼、潮湿多水的特点.天津全市共有包括月牙河、西减 河、东减河、洪泥河、卫津河等人工河渠在内的大小河流300余条,坑、塘、洼、淀星罗棋布.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在天津地 名中确有典型反映. 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凡带“沽”字的村镇地名,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水系地区,如塘沽、大沽、汉沽、葛沽、西沽、后沽、大直 沽、小直沽、咸水沽、丁字沽、东泥沽、三叉沽等. 俗语“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是说海河上游支流众多,大小约有300余条,所谓“九河”乃举其要者,一般指 北运河、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永定河、漳河、卫河、潮白河、蓟运河.所谓“三道浮桥”,指钞关浮桥、盐关浮桥、窑洼浮桥.所 谓“两道关”,指钞关和盐关. 天津话词语“撂旱地儿”,它的产生反映了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当年,乾隆下江南,乃至南北贸易,商贾往来,漕运粮盐 等,都靠水路行船.如果船行受阻,舟船搁浅,或把船撂在陆地上,那就意味着遭到横祸,无异于坐以待毙一这种情况就是“撂 旱地儿在天津人眼里,诸如“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落井下石”、“撺掇别人上房,然后撤梯子”、“把人撂在旱地儿上”等 等,都是“缺了大德”的恶行,是受谴责遭报应的. 天津俏皮话:“挑水的看大河一净是钱啦! ”说的就是以供水为业的人.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天津出现了以挑水 出卖为生的行业一水铺.运水到户的工具逐步变化:从最初的一根扁担俩水桶变为独轮车、双轮车,后又从人力车变为牲畜拉 木制水箱车,有的水铺还增添了供应开水的业务.天津民俗歇后语“水铺的锅盖一两拿着”,就道出了当年水铺炉灶烧锯末、用 大铁锅烧水的情状.仅在红桥、南开两区就保存了不少以“水铺”命名的巷名,例如水铺胡同、谢家水铺胡同、张家水铺胡同、杨 家水铺前胡同、郭家水铺胡同,单家水铺胡同等. 那时候的河岸并非石砌,大河流水乃是自然形成的土岸.于是挑水的人们便在岸边设立水梯子.这种木制水梯子形成阶 梯,自上而下通向水畔,一蹬一踏,避免挑水者失足落水,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河北区老地名水梯子大街就由于紧临人们挑 水的东河而得名.当年住在御河(南运河)两岸的人家吃水,也是要到河里去挑的.当地为了方便挑水,便在河岸上设立一座座 探入河面之上的水凳子,以免挑水者滑坡落水.杨柳青一带的水凳子,与天津东河畔的水梯子,原理相同,结构相近,只是水梯 子规模大些,水凳子规模小些. 自来水进入天津始于1898年.英商仁记洋行于是年开办了天津第一家自来水公司,水厂设在巴克斯道(今保定道)和达 文波道(今建设路)拐角处.从宝顺道(今太原道)东口由海河取水,后改为凿深井取水,在洛阳道和潼关道分别设立了两家分 厂.但供水范围只限于英、法租界.1904年由英商瑞记洋行创办、中外合资成立了济安自来水公司,水厂设在南运河南岸的芥 园.在城厢西北角建起一座水塔,成为当时天津的制高点.后各家水商逐渐将大河挑水改为经营自来水.这家济安自来水公 司,在天津经营了将近半个世纪,始终居于自来水供应之首.1948年,仅济安自来水公司下属的水铺就达620余家. 摘自中国水文化 网

水文化浅谈 论文

水文化浅谈 姓名 学号 系别水利工程系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班级2011级 时间2013年5月25日

古国华夏悠哉黄河 一条维系着炎黄子孙灵魂家园的河流; 一条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河流; 一条跨越时空流进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与生命的河流; 黄河,几经岁月的洗练,几经泥土的铺陈,塑造了泱泱大国,孕育了古国华夏。 黄河,见证一个伟大民族的蓬勃张力,虽历尽沧桑,阅尽人间变幻,却始终没有改变她那与儿女们共同的肤色,没有改变她那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个性。也正是因为这条河,中国人不知倾注了多少情感与心智,几千年间,今人循着古人的思绪,黑发人沿着白发人的足迹,一朝朝接着一代代,今之黄河连着古时黄河。 大河奔涌,逝者如斯,演绎了几多荡气回肠的故事,留存了几多至今人在闪烁的名字。在人们治理黄河的进程又走过一个甲子的年轮之后,让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走进尘封的历史,重新梳理起这条厚重的治河脉络,醉熏那条流淌在无数志士心灵的黄河 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大多由黄河流域来承载和讲述。中华文明发端与黄河,繁衍与黄河,并由此延展至整个中国,乃至东南亚,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黄河之于中国,就如同古希腊之于欧洲,恒河之于印度,尼罗河之于埃及,她是文明积淀的最初载体,亦是一部流淌的古书,至今乃在被翻阅、续写。然而,如同两河流的巴比伦古国已埋没晕漫漫沙漠之中,古埃及也早已走进历史的长河一样,与黄河文明并行的其他文明,或因环境恶化,或因河流断绝,或因灾害更迭,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失落和中断,但只有东方这条神奇而伟大的河流,一直伴随这我们这个民族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延续、发展,坚毅地挺进在东方大陆上。无论从时间的跨越还是从空间的影响而言,黄河文明的记录无疑是唯一的。

水文化论文

尚水文化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人类文明大多起源在大河流域,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 华夏历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一部华夏儿女治水的历史。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起,我国劳动人民就致力于水旱灾害的防御,几千年来,建设了大运河、都江堰、灵渠等一批著名的水资源利用工程,在抵御水旱灾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19世纪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以及连年战争,近代水利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30年前后,中国才有一些近代水利工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水资源事业得到迅速发展,防洪除涝、农田灌溉、城乡供水、水土保持、水产养殖、水力发电、航运等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水文化的物质文化方面,中国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水利工程,他们了若繁星,如先秦有:白起渠、邗沟、鸿沟、引漳十二渠、芍陂;战国和秦汉有:鸿隙陂、鉴湖、郑国渠、都江堰、灵渠、郑白渠;魏晋有:艾山渠与宁夏古灌区、浮山堰、浙江通济堰;隋唐有:涪陵石鱼、东钱湖、四川通济堰、杭州西湖水利、它山堰;宋元有:京杭运河、浙东运河、山河堰、松花坝、木兰陂;明代有:桑园围、山东戴村坝、浙江绍兴三江应宿闸、荆江大堤、黄河大堤、高家堰;清代有:察布查尔渠、坎儿井、后套八大渠、归江十坝、海塘、无为大堤 而进入了新中国,由于国力不断强盛,也出现了许许多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重点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太湖治理——太浦河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等等。 中国的水文化包含了国人对自然对客观世界的哲学态度甚至宗教态度,例如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了五行学说,认为把宇宙间的事物分别归属于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的类别,水在五行中占有一席之地,代表润化、生机、财富等意义。在中国的大乘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是手托柳枝净瓶,普施甘霖;道教之中,则有以符灰泡水供人饮用以治病的习俗;风水之术则认为一切物体方位对于运势均有影响,水就是影响环境的因素之一。可以说国人对水的态度所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禹治水的民族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是水利人的精神支柱。大禹的治水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说就是:为民除害,无私奉献的精神;尊重规律,科学治水的精神;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开创社会文明的精神。总之,大禹的治水精神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铸就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石,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继承和弘扬了大禹治水精神,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水利事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正鼓舞着当代水利人战胜抗洪、抗震等各种艰难险阻,在振兴现代水利的大业中奋勇前进。

水环境与广州城市水文化

70 第14卷 第3期2014年9月广 东 培 正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Vol.14 NO.3Sept. 2014 水环境与广州城市水文化 林春大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 昆明,650500) 摘 要: 广州城地处东、西、北三江交汇之处,滨江临海,城内河网密集,形成具有陆向和海向腹地相结合的扇形地理格局。在这种背景下,数千年的广州城市水文化是在人与水环境、水事实践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起来的,反映在当地的沿岸建筑、地方方言、图腾崇拜、疍民独特族群的生活方式等多种文化之中。论文从文化层面来梳理人、水、城市三者在长期的水事实践中衍生出来的特色区域文化,并从广州水文化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视角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水环境;广州水文化;疍家;区域性格 中图分类号: 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O-10267(2014)03-0070-06收稿日期:2014-07-05 作者简介: 林春大(1988-),男,广东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 岭南文化、海洋文化与族群互动研究。 文化是一个涵盖范围较广、应用较为广泛却又难以把握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派中,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特定的立场和需要出发来对文化进行不同的解说。从人类学学科来看,这个学科从确立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学科史,但是不同的流派、不同人对文化的定义就有150-200种左右。从大体而言,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涵盖物质、精神的各个方面,狭义的文化更多是特指社会意识方面的内容。例如在人类学学科中,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杂丛结的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全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1]本文所讲的水文化是从文化广义的角度来阐释广州城市在水环境中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地域特色文化,以及在区域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表现。 水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因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与物质基础。 濒水而居、依水而生、因水而荣是人类在长期的文明发展史中所做出的重要自然选择。人类的文明和各重大区域文化的出现都与水息息相关。比如尼罗河催生了古老的古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了灿烂的巴比伦文明,恒河滋养了辉煌的印度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则诞生于黄河、长江、珠江等江河流域;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发祥同 样离不开水。而“水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组概念是在现当代才被提出来的。学术界除了对水文化的内涵界定和研究之外,学者们还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对水文化研究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自觉的论证和探讨。 水文化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词组在现当代才提出来,但是由人、水与区域发展三者结合的水事活动中衍生的水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并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涵盖在物质、精神、区域意识观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各个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生存心态、道德心理、审美观念、宗教神话以及民风习俗等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给排水职称论文水文化论文

给排水职称论文水文化论文: “变脸”营销——从演绎水文化开始 长期以来,外资品牌一直把控着中国的高端水市场,如法国的依云、巴黎水,日本的富士山等实力巨头,相比之下,上市不久的国产高端水“古隐山庄”则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此外,目前高端水市场还存在着无序竞争,以及部分消费者对高端水存在的认知误区等情况,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也为“古隐山庄”的营销推广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那么“古隐山庄”又是怎样在其营销推广活动中峰回路转的呢? 让我们一起静静聆听水的行板,无疑,这是一个和水的“变脸”有关的事儿。 国内水市场风起云涌二十年,使得包装水行业趋于成熟,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包装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装水开始出现细分市场,于是近几年高端水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引起社会的关注,国内的高端水市场成为各大企业争相逐鹿的高地。“古隐山庄”也是这一轮高端水品牌的竞逐者之一。 古隐山庄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性优质天然矿泉水,经由北京水文地质公司与国家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研究所对该水进行了化验,证明水中的锂、锶、碘、偏硅酸、矿化度5种矿物质同时达标,古隐山庄已经可谓是水中的“劳斯莱斯”,但是古隐山庄作为品牌营销中的后来者,想要挤占高端市场,成为其中的一员,甚至成为领跑者,却不是一帆

风顺的。高端水的门槛很高,需要长期的品牌资源投入,如何打造差异化的产品,跳出行业跟风窠臼,树立矿泉水高端品牌的形象,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已然成为古隐山庄创新营销思路的难点。在这种形势下,古隐山庄“变脸”营销推广活动应势而生,一举扭转了局势,在高端水市场的激烈搏击中打出了漂亮的一拳。 启程——小众营销有效拉动销售 任何行业的高端市场都是各大企业梦寐以求的,同时也是最难以抢占、最难以割舍的,所以很多企业都不惜重金全力以赴。古隐山庄初期凭借其优质的水源,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良好的配送体系三大优势,采取小众营销拉动销售,大众营销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两者充分结合的营销策略快速占领了保定高端水的部分市场份额。但是随着进一步深入市场,发展的瓶颈也摆在了古隐山庄面前——古隐山庄需要配合高端水的市场特点,创新改进先前的视觉识别系统,以求给人留下不凡的高端形象,恰如川剧的变脸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精化,别人看到也许只是“变脸”的变化莫测,但是内在功力的深厚却是真正的成功所在。 转折——营销模式的新探索 “欲先行其事,必先利其器。”古隐山庄在看到市场瓶颈之后彻底放弃了以前的视觉识别系统,进行“大变脸”,围绕企业理念和水文化,引入新的视觉识别系统,对商标、瓶贴、桶贴、宣传板、展示厅等进行重新设计,将古隐水文化透过新的视觉识别系统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水文化结课论文

水文化结课论文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416021 郝宏经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人类文明大多起源在大河流域,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 在水文化选修课上,我了解到文化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部分,相应的水文化也可以分为这三个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学习了物质文化部分。 华夏历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一部华夏儿女治水的历史。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起,我国劳动人民就致力于水旱灾害的防御,几千年来,建设了大运河、都江堰、灵渠等一批著名的水资源利用工程,在抵御水旱灾害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水文化的物质文化方面,中国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水利工程,他们了若繁星,如先秦有:白起渠、邗沟、鸿沟、引漳十二渠、芍陂;战国和秦汉有:鸿隙陂、鉴湖、郑国渠、都江堰、灵渠、郑白渠;魏晋有:艾山渠与宁夏古灌区、浮山堰、浙江通济堰;隋唐有:涪陵石鱼、东钱湖、四川通济堰、杭州西湖水利、它山堰;宋元有:京杭运河、浙东运河、山河堰、松花坝、木兰陂;明代有:桑园围、山东戴村坝、浙江绍兴三江应宿闸、荆江大堤、黄河大堤、高家堰;清代有:察布查尔渠、坎儿井、后套八大渠、归江十坝、海塘、无为大堤。 中国的水文化包含了国人对自然对客观世界的哲学态度甚至宗教态度,例如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了五行学说,认为把宇宙间的事物分别归属于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的类别,水在五行中占有一席之地,代表润化、生机、财富等意义。在中国的大乘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是手托柳枝净瓶,普施甘霖;道教之中,则有以符灰泡水供人饮用以治病的习俗;风水之术则认为一切物体方位对于运势均有影响,水就是影响环境的因素之一。可以说国人对水的态度所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条维系着炎黄子孙灵魂家园的河流; 一条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河流;一条跨越时空流进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与生命的河流; 黄河,几经岁月的洗练,几经泥土的铺陈,塑造了泱泱大国,孕育了古国华夏。 黄河,见证一个伟大民族的蓬勃张力,虽历尽沧桑,阅尽人间变幻,却始终没有改变她那与儿女们共同的肤色,没有改变她那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个性。也正是因为这条河,中国人不知倾注了多少情感与心智,几千年间,今人循着古人的思绪,黑发人沿着白发人的足迹,一朝朝接着一代代,今之黄河连着古时黄河。 大河奔涌,逝者如斯,演绎了几多荡气回肠的故事,留存了几多至今人在闪烁的名字。在人们治理黄河的进程又走过一个甲子的年轮之后,让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走进尘封的历史,重新梳理起这条厚重的治河脉络,醉熏那条流淌在无数志士心灵的黄河 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大多由黄河流域来承载和讲述。中华文明发端与黄河,繁衍与黄河,并由此延展至整个中国,乃至东南亚,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黄河之于中国,就如同古希腊之于欧洲,恒河之于印度,尼罗河之于埃及,她是文明积淀的最初载体,亦是一部流淌的古书,至今乃在被翻阅、续写。然而,如同两河流的巴比伦古国已埋没晕漫漫沙漠之中,古埃及也早已走进历史的长河一样,与黄河文明并行的其他文明,或因环境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