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社会学》作业

《教育社会学》作业

《教育社会学》作业
《教育社会学》作业

《教育社会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研究对象上讲,教育社会学探究的主要是(C)

A.广义教育

B.中观教育

C.狭义教育

D.社会教育

2.教育社会对自身以外的其他社会现象所发生的功能是(A)

A.教育社会的外功能

B.教育社会的内功能

C.教育社会的负功能

D.教育社会的隐功能

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存在的样态来看,组织一个乐队、一所学校属于(D)

A.静态实体范畴

B.物质实体范畴

C.精神实体范畴

D.动态运动范畴

4.一般认为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方面的经典之作是(B)

A.《教育社会制度分类》

B.《赞助性流动、竞争性流动和学校制度》

C.《教育社会制度分类经典》

D.《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指南》

5.建立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中国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中属于(B)

A.分目标

B.总目标

C.局部目标

D.分类目标

6.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而确定,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是(A)

A.课程

B.环境

C.大纲

D.课堂

7.在环境中,山河.植被.平原等自然生态属于(A)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人制造的环境

D.学校环境

8.社会变动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是(D)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科学技术

D.社会生产方式

9.国学和乡学最初出现于我国(A)

A. 西周

B.夏朝

C.西汉

D.唐朝

10.我国第一家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专业期刊是(A)

A.《教育政策法规》

B.《教育法导论》

C.《教育法学研究》

D.《教育法律动态》

11.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讲,在我国较早提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社会意义的学者是(A)

A.雷通群

B.杨贤江

C.刘慧珍

D. 车文博

12.对教育社会自身构成要件的功能被称为教育社会的(D)

A.显功能

B.隐功能

C.外功能

D.内功能

1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存在样态来说,平纹组织织物、紧密性组织属于(B)

A.动态实体性概念

B.静态实体性概念

C.严密实体性概念

D.松散实体性概念

14.教育社会制度是教育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它是教育社会制度的实质特征,又被称作(C)A.动态标准性 B.静态标准性 C.规范标准性 D.实体多元性

15.在教育社会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及其属性相互关系构成的总和是(B)

A.自然组织体系

B.社会组织体系

C.空间组织体系

D. 多维组织体系

16.正规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C)

A.社区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17.对人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并且又不与教育活动发生直接相关的设施和人口称为(A)

A.人文环境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空间环境

18.当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A)

A.四分之三

B.四分之二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四

19.癸卯学制颁布于(C)

A.1901 年

B.1902 年

C.1903 年

D.1904 年

20.教育立法的真正起步始于国家推行(C)

A.学校普及制

B.教育大众制

C.义务教育制

D.教育平等制

21.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六艺”课程,其核心是(B)

A.科学教育

B.道德教育

C.文化教育

D.知识教育

22.教育社会物质设施都是以各种物质因素的复合体存在的,这体现了它的(A)

A.群结构性

B.独立结构性

C.固定耐用性

D.经济利益性

23.通信业务、家务等产业属于(C)

A.第一次产业

B.第二次产业

C.第三次产业

D.第四产业

24.认为社会分层是由资本决定的社会学家是(C)

A.佩恩

B.韦伯

C.布迪厄

D.米切尔

25.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根本大法”是(B)

A.《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高等教育发展纲要》26.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将被试总体分成若干群,以群为单位来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是(A)A.整体机率抽样 B.随机抽样 C.偶遇抽样 D.分层机率抽样

27.课程评价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B)

A.课程管理

B.课程决策

C.课程编制

D.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28.教育制度实现其功能的最佳表现期是(D)

A.形成时期

B.萌芽时期

C.过渡时期

D. 发展成熟时期

29.校园当中的学生盗窃、考试作弊行为属于学生违规中的(C)

A.主观违规

B.客观违规

C.目的性违规行为

D.工具性违规行为

30.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属于(A)

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整体的文化

D.分层的文化

31.通过研究揭示出,学校课程给学生提供的观点与社会实际并不符合的学者是(A)

A.马西拉斯

B.史密斯

C.包里斯

D.苏扎罗

32.学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D)

A.统一性

B.多元性

C.情感性

D.不成熟性

33.总人口中受过各级教育的人口所占的比例是(C)

A.初级教育程度人口

B.中级教育程度人口

C.各级教育程度人口

D. 高级教育程度人口

34.作为与考试制度同时直接控制人才选拔的手段是(B)

A.学位制度

B.资格制度

C.职称制度

D.晋升制度

35.对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而言,最基本的活动是(C)

A.科研

B.创收

C.教学

D.招生

36.社会分层的基础是(A)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宗教

37.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属于退出劳动生产,重新被抚养照顾的年龄段是(D)

A.35 岁以上

B.45 岁以上

C.55 岁以上

D.65 岁以上

38.在社会产业中农业和水产业属于(B)

A.第一次产业

B.第二次产业

C.第三次产业

D.第四次产业

39.将教育社会物质产权分为教育社会资产权、社区设施产权和教育劳务产权的分类依据是(C)

A.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性质

B.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特征

C.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内容

D.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方式

40.教育社会制度的直接存在形态是(A)

A.教育社会制度条文

B.教育社会制度内容

C.教育社会制度条例

D.教育社会制度条件

41.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宏观抽象层的方法体系,其核心是(A)

A.思维方式B.研究范式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

42.在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中,解释论学派产生于20 世纪(C)

A.50 年代 B.60 年代 C.70 年代 D.80 年代

43.默顿认为,教育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相联系的要件所发生的不明显的作用,这种功能被称作(D)

A.对外功能 B.对内功能C.显性功能D.隐性功能

44.家庭的第一位功能是(C)

A.育人功能B.政治功能C.繁衍功能D.经济功能

45.教育社会制度建设的最高目标是(B)

A.人文化B.法律化C.市场化D.生态化

46.世界范围内,实施中央集权制教育制度的典型国家是(A)

A.法国B.德国C.美国D.英国

47.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这反映了文化具有(C)

A.限制的特性B.社会的特性C.适应的特性D.安全的特性

48.从学校组织的本质上讲,它应该是一种(D)

A.义务性组织B.功利性组织C.强制性组织D.引导性组织

49.对于教科书进行社会学分析的热潮是在20 世纪(C)

A.90 年代 B.80 年代 C.70 年代 D.60 年代

50.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协助年轻人学习如何更好的适应自身所身处的世界,这种分析课程的思想文化原则是(A)

A.建构主义原则B.互动原则C.外在化原则D.工具主义原则

51.认为教育社会学就是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的学者是(A)

A.田藤正B.杨贤江C.刘慧珍D.车文博

52.从教育社会功能的角度看,凡是对教育社会自身构成要件所产生的功能被称为教育社会的(D)

A.显功能B.隐功能C.外功能D.内功能

5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存在样态上来看,用以逻辑地反映相关元素的组合方式和组合结果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概念是(B)

A.静态实体性概念B.动态实体性概念C.严密实体性概念D.松散实体性概念

54.教育社会制度是教育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它又被称作(C)

A.动态标准性B.静态标准性C.规范标准性D.实体多元性

55.在教育社会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及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总和是(B)

A.自然组织体系B.社会组织体系C.空间组织体系 D.多维组织体系

56.在学校中,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是(A)

A.课程B.环境C.大纲D.课堂

57.在教育社会组织的环境中,山河、植被、平原等自然生态属于(A)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人制造的环境D.学校环境

58.对社会变动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科学技术D.社会生产万式

59.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国学和乡学最初出现于(A)

A.西周B.夏朝C.西汉D.唐朝

60.我国第一家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专业期刊是(A)

A.《教育政策法规》 B.《教育法导论》C.《教育法学研究》D.《教育法律动态》

二名词解释

1.校园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学校教育活动的系统共识、观念及其物化载体。它包括教育的观念文化、价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狭义的校园文化。

2.教育社会资产:是指支持教育社会正常运转的各种物质资料和人们对某些教育组织所形成的赞誉、肯定和信息心理。

3.科层制: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认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用人才,需要重视人的专业能力,做到量才录用,而非人际关系。

4.教育社会学:就是运用系统社会理论对教育社会的特点、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时期突出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教育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学科。

5.教育社会组织:是由一定数量的特定教育社会角色扮演者及相应的教育社会环境资财和文化信息,适应一定的社会功能要求,按照一定的结合方式组合而成的定型化的教育社会角色整个系统。

6.教育社区:是指一个社区内的社会成员利用社区中的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道德面貌和社区教育力量,使社区繁荣稳定的社会活动。

7.教育社会功能:是指教育社会在运转过程中对与其相关的社会事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法律、宗教和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效力。

8.文化:是一个社会的人所共同享有和共同学习的风俗、信仰、价值和人工制品的全部。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的是社会的精神文化。

9.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借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

10.教育社会制度:是指教育社会及相关社会成员或法人为了合理组织教育社会并协调有效的开展教育社会活动,在教育社会生产生活互动运行过程中逐渐认识、共同养成、自觉认可、规范制定和宣传引导社会成员遵从执行的系统化行业标准规范。

11.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就是获得人体中存在的体力、智力同他赖以运用并发挥出来的客观条件适应且把这种关系保持下去的一种能力。

12.教师的教育权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以来社会和自身的素养而使学生在内心世界中所形成的对教师的信服与尊敬。

三填空题

1.美国教育社会学之父是(苏扎罗)。

2.认为教育社会的正功能是通过教育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做功而影响整个社会生产,使之朝着健康、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前进的社会学家是(默顿)。

3 .组织是用来概括相关元素的组合方式和组合结果的实体样态和特征,这种对组织的定义是从(静态)来考察的。

4.重点对教育社会实体的各组织构件之间在教育社会整体运行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动和制约的关系方式进行反映的是(教育社会机制)。

5.信息论认为,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要素组成。

6.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将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称为“Curriculum”。

7.(华德)在其所著的《动态社会学》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教育社会学”一词。

8.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对相关联的其他事物所发生的功效和能力是(功能)。

9.组织一词,既可以指称一个静态实体性概念,又可以表示一个(动态运动范畴)。

10.图书馆、电影院、运动场所等设施属于教育社会制度中的(物质设施系统)。

11.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履行一定的社会义务和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而构成的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相对独立群体是(社会组织)。

12.课程产生的根本动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13.莱维特认为信息沟通方式有四种,其中比较集中的信息沟通方式是(Y型结构)。

14.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哲学王”)。

15.学校物质设施区别于其他社会物质设施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文教育性)。

16.除了正规教育和在职教育外,人的资源开发的另一途径是(“自我开发”)。

17.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分层首先表现为(阶级的对立)。

18.我国教育事业能够得以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依法施教)。

19.运用奖金、工资等物质手段对成员进行管理的组织属于(功利性组织)。

20.学在官府在(春秋时期)时期逐渐被打破。

21.在教育社会资产中,青少年宫中的活动场所属于(固定资产)。

22.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3.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可以分为官学和(私学)。

24.从普遍意义上讲教育立法最早起源于(欧洲)国家。

25.华德认为社会进化的基本力量是(社会力量)。

26.要调查500 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这500 名学生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排列,然后按照隔五抽一的方法,能够抽出100 名学生作为样本,这种研究方法是(系统几率抽样或间隔随机抽样)。

27.教育社会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使人们更好的把握社会规律,使人们的精神得以提高,所体现的教育社会功能是(正规能)。

28.教育社会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对(人员)进行管理。

29.教育社会的实质性特征是(规范标准性)。

30.社会规范的形式主要有民俗、民德和(法律)。

31.确立集体教育原则的苏联教育家是(马卡连柯)。

32.课程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产生的最根本动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3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1970年)年定为“国际教育年”。

34.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教育使人所获得的各种素养是(素质)。

35.一般认为教育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五大元素:组织成员、目标、资产、文化和(制度)。

36.《教师法》中对教师职业加以明确化,体现了教育社会制度的(规范稳定功能)。

37.莱维特认为信息沟通万式有四种,其中比较集中的信息沟通方式是(Y型结构)。

38.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哲学王”)。

39.学校物质设施区别于其他社会物质设施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文教育性)。

40.除了正规教育和在职教育外,人的资源开发的另一途径是(“自我开发”)。

四简答题

1.课程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合法化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课程是维护既存的社会结构、特权、利益以及知识的基本工具;

(2)现代学校课程越来越成为政治经济合法化的工具;

(3)政治经济的合法化在多数国家主要是通过开设课程来实现的。

2.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管理现代企业化的要求有哪些?

答:(1)建立职权责任制;(2)建立股权责任制。

3.分析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

答:(1)教育机会均等是社会中人们的基本权利;

(2)从受教育对象上看应该包括所有的社会成员;

(3)在受教育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教育形式应该尽可能的多样化;

(4)衡量受教育权均等的指标应以整个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来衡量。

4.西方教育社会学者认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种类?

答:(1)认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应探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2)认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应放在探讨教育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学观方面;

(3)认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应当为社会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

(4)认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就是探讨社会和教育制度的关系。

5.课程的社会控制整合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德育课的内容通过灌输能够对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

(2)德育课程能使道德同质化;

(3)课程本身的分化也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

6.人口素质的衡量指标体系有哪些?

答:(1)反映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指标体系;

(2)反映一个国家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所具备的物质条件的指标体系;

(3)反映人口身份素质的指标;

(4)提高人口素质的物质条件的指标体系。

7.为什么说学校在选择和分配的全过程中占据着中心位置?

答:(1)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知识和技能对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学校通过对知识的控制间接的控制取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人数;

(2)学校本身就是一种终结性的选拔机构;

(3)学校对“教育资格”的认定,与社会资格制度和考试制度结合,发挥其选拔和分配功能。8.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三个方法论层次是什么?

答:(1)哲学方法论;

(2)学科方法论;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9.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是什么?

答:(1)教育法正在颁布实施当中;

(2)法制观念正在形成;

(3)教育司法制度有了加强和落实;

(4)教育法制监督力度逐步增强;

(5)教育法制宣传与教育法学研究取得一定发展。

10.教育社会功能的内涵有哪些?

答:(1)教育社会功能是一种社会客观存在,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社会现象;

(2)人类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社会功能体现的基本前提;

(3)现代社会对教育社会功能提出了较高的价值期望。

11.简述社区教育的功能特征。

答:(1)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以技术教育为主,突出实用性;

(2)教师的任职资格具有松散性、多元性;

(3)教育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4)教学方法注重演示、直观。

12.从学生社会群体来考虑,学生违规的原因有哪些?

答:(1)同伴群体的影响;

(2)社会传媒的影响;

(3)心理状态失调的影响;

(4)教育原因的影响。

13.依法施教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依法施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2)依法施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3)依法施教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4)加入世贸,我国必须进行依法施教,加快了中国依法施教的过程。

14.政治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政治关系制约教育目的;

(2)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决定了受教育的权力;

(4)政治影响了教育制度;

(5)政治影响教育财政。

15.从社会学的角度考虑,教育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1)价值目标系统;

(2)行为规范系统;

(3)组织架构系统;

(4)物质设施系统。

16.文化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影响人的智慧的特性和安全的功能特性;

(2)社会的特性;

(3)适应的特性;

(4)限制的特性;

(5)促使新欲望产生的特性。

17.简述教育社会功能的含义。

(1)教育社会的功能是教育社会在运转过程中对与其相关的社会事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法律、宗教和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效力;

(2)教育社会功能是一种社会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类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社会功能体现的基本前提;

(4)现代社会对教育社会的功能提出了较高的价值期望。

18.英国学者沙因认为文化转变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英国学者沙因认为,文化转变分为三个阶段:

(1)解冻阶段,这一阶段,人们承认对未知事物感到混淆,也要识别无法确定的证据;

(2)转变发生阶段,人们会学习新的行为及其含义;

(3)“再解冻”阶段。

19.从社会学的角度考虑,教育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虑,教育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1)价值目标系统;

(2)行为规范系统;

(3)组织架构系统;

(4)物质设施系统

20.简述班级社会体系理论的缺点。

答:(1)班级小单元的隔离性;

(2)班级体系的抽象性和研究性;

(3)“角色”概念的心理化;

(4)理论的保守性。

21.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对社会有哪些功能?

(1)通过正规的教育,可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人获得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承担某个角色所必须的义务感和能力;

(2)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其才能,通过培养并根据其教育程度赋予期相应学历,使其参与分配到社会结构的相应部分中去,实现教育的社会选择功能;

(3)教育培养人具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态度和统一的价值标准,起到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

(4)在高度工业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育将适应工业社会中的技术变化,给学生进入较高的职

业所必须的训练。

22.简述在教育社会组织的等级结构中,管理者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1)部门管理关系;

(2)督导关系;

(3)协调关系;

(4)监察关系;

(5)并行关系;

(6)服务关系;

(7)制定关系。

2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

(3)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24.当代课程有哪些特征?

答:(1)工具性学科处于学科体系中最重要的地位上;

(2)科学技术知识、职业技术知识已成为学科体系中的“次高地位知识”;

(3)“社会指向性”知识成为学科体系中的高地位知识。

五论述题

1.试述教育物质设施产权的科学化方式。

1.答:(1)实行教育物质设施的股份化,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清产核资,实事求是的准确核清教育社会物质资产总量;

其次,根据教育社会成员总数,将教育社会资产货币总量进行适当分配;

再次,赋予教育社会成员个体相应的完整产权和责任。

(2)实现教育社会物质基础个体化产权运营的现代企业化,具体来看主要有:首先,明确教育社会成员的双重身份及其相对独立性;

其次,建立可操作的个体化产权实现机制。

2.结合实际论述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2.答:(1)教育影响人口的自然变动,具体来说,表现在:

首先,教育影响人口出生率;

其次,教育对人口死亡率有影响。

(2)教育影响人口的机械变化。

(3)教育影响人口的结构,具体表现在:

首先,教育影响人口的质量;

其次,教育影响人口的文化构成;

再次,教育影响人口的职业构成。

3.论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答:(1)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对教育起着制约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内容;

再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经济又具有积极的反作用,具体包括:

首先,教育具有生产性特征;

其次,教育能使科学知识增值,教育的结果就是科学知识的增值,教育的过程也是科学知识增值的过程。

4.试述市场经济对教育社会的影响。

答:(1)市场经济对教育意识产生影响,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承认教育的生产性;其次,确立改革是生命线的思想;再次,树立人本观念;最后,树立新的人才观念。

(2)市场经济影响办学体制。首先,市场经济影响办学体制;其次,市场经济影响教育管理权限;再次,影响教育投资体制;最后,影响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3)市场经济影响学生素质。

5.试论述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教育上的影响。

答:(1)伦理文化的特征直接制约教育的目标,中国自古以来强调道德的作用,这种伦理文化决定了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君子”的形成;

(2)“悟”的特征决定了中国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强调内省;

(3)强调事物之联系,忽略事物的直接揭示,决定了教育教学中强调事物的关系,忽视其统一整体性,另外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群体性的发展,讲求人际关系的和睦,忽略学生个性的发展;

(4)唯上思想严重,忽略民众意志,形成了教育上的唯上、唯师现象。

6.结合实际论述现代化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的抑制作用。

答:(1)社会的现代化使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普遍希望少生优育;

(2)家庭的基本职能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已发生了变化;

(3)家庭结构随现代化的发展而变化,从几代同堂的传统大家庭向以一对夫妇为核心的现代家庭过渡;

(4)现代化的发展引起人们需要结构的变化,使家庭对子女的需要逐渐降低,而对其它方面的需求逐渐提高。

7.结合实际论述衡量个体政治化水平的指标。

答:(1)个体所获得的政治常识与形成的政治观念;

(2)个体所形成的政治价值取向;

(3)个体所形成的政治情感;

(4)个体所形成的政治能力。

8.试论述在教育社会物质设施产权上的不良心态有哪些?

答:(1)无所谓心理;

(2)强取豪夺心理;

(3)腐败心理;

(4)“红眼病”心理;

(5)“老爷”心理。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8页word资料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 1、市场机制失灵的表现 市场经济的缺陷以三种形式表现:一是市场运行的条件不能达到正常状况而引起市场机制功能不到位;二是市场运行的条件已经达到正常状态但功能依然有缺陷;三是市场机制根本不起作用。 具体分析,市场机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失灵:1.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拥有完全的市场信息,这样不可避免会导致决策失误、不公平交易等现象发生。2.存在外部效应。环境污染和员工跳槽问题是两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外部效应例子。3.低效或无效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不可分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市场机制不可能使公共产品的生产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最佳水平。4.存在收入分配差距。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竞争,会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促使社会收入差距扩大。5.垄断。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市场竞争在促进经济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导致市场中的集中与垄断趋势。6.盲目性引发经济运行不稳定。一方面,商品生产者追求商品价值增值,受价格信号调节;另一方面,商品世界的二重性矛盾会使经济运行不稳定。7.资源浪费。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上具有优越性,但是在如何消费已经生产出来的资源上没有明显的优越性,甚至具有浪费型。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哪些经济职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局限性有哪些。 政府的经济职能:1.培育市场体系,提供市场信息;2.处理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实现内外部均衡;3.提供公共产品,合理组织非市场经济领域活动; 4.保护竞争,防止垄断; 5.调整收入再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避免经济运行周期性震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政府干预的局限性:1.政府行为目标决策偏离社会公共利益;2.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3.政府机构膨胀,效率低下;4.政府行为派生的外在负效应。 3、何谓国家发展战略?有什么特性?有何重大意义。 国家发展战略是指国家对较长时期(如10年、20年或更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的部署和安排,它关系到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是指导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据。 基本特性:1.全局性;国家发展战略要从宏观的角度,统揽全局,体现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利益。2.长期稳定性,国家发展战略涉及的期限

客运站社会实践

城乡公交客运站暑期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不知不觉我已经迈入大学校园二年了,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但亲身实践才能够使我们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之外,通过社会实践中的人际交往锻炼自己的沟通、社交能力,只有兼具了知识和处世技巧才能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是提醒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要为步入社会做好心理和学识上的准备。 二.实践内容 从8月1日到8月16日,我和其他8位同学们到常熟市城乡公交客运有限公 司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了:(1)担任售票员(2)酒驾知识宣传(3)协助交警队执勤。 (一)学做售票员 作为一名检票员,我每天工作首先要在班车到达时通知各位旅客准备检票上车,接着在进站口进行检票后,统计核对好每个班次的人数。虽然每天看似只是在重复着一样的事情,但在这半个多月的工作中,我的确学习到很多很多。 回想这次担任售票员的经历,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 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及书本上是不曾有过的。比如说在人际交往方面,书本上只是很简单的告诉你要如何做,而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在学校是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的。社会上有各种人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个性,要跟他们处理好关系还真得需要许多技巧。而这种技巧通常是来自社会阅历与经验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

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交际中要求你在不能改变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只能学着去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再去适应时的方法。还记得上班的第一天,第一次和那么多陌生人打交道,要向每位乘客问好,并要在候车大厅面对众人讲话,播报通知。虽然仍显得那么稚嫩,但我想我已渐渐学会自信以及作为一名服务性行业者所必备的礼节。 虽然售票员从事的只是一些很简单的工作。但经过了这次活动我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需要我们去处理。这些问题,其实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只是,以前在家里,在学校,这些问题有父母,有老师去帮我们处理;而通过这次的亲身体验,我知道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我们能不能做这份工作,更是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一份热忱的心来面对这份工作。 (二)“拒绝酒驾珍爱生命”专题宣传 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在8月10日和8月11日这2天里开展了“拒绝酒驾珍爱生命”的一些宣传活动。 8月10日下午1点,我们来到客运站,准备给广大乘客宣传酒驾知识并分发酒驾常识宣传单和乘客对于常熟交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刚到候车室,队长就把大家分成三组并安排了各组的任务。第一组负责分发酒驾常识宣传单,第二组负责分发调查问卷,第三组负责收调查问卷并汇总调查问卷的结果。宣传的过 程很顺利,乘客们都主动跟我们要宣传单仔细阅读,并也乐意做调查问卷;有的甚至热情地和我们讨论起了他们对于5月1日实施的酒驾新政的看法和他们身边的酒驾案例,以及他们对于怎样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建议。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一、研究对象诸说 1、社会化过程说 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 育社会学奠基人) 2、相互关系说 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 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 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 二、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 三、学科性质分析 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 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 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 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 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 二、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 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 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 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 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 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 四、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 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 五、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 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 补) 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 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 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一、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 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 教育需求: 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承担现存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职能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描述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描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描述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本论》选读、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说史等。 经济管理专业下面又有各种相关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计算机系统与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络、计算机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统计学、会计与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

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及教学、科研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消费心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广告学、商务谈判、推销理论与技巧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有经济贸易和管理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技术,掌握电子商务运作管理、开发技术,从事电子商务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电子商务技术基

教育社会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教育社会学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社会学:就是运用系统社会理论对教育社会的特点、 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究其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教育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科学. 2.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十九世纪末 到二十世纪初),学科化时期(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 叶),学科体系化时期(新兴的教育社会学建立时期,二十世纪中叶以后) 3.教育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A 20世纪60年代“教育爆炸” b 学校教育的急剧扩充,引发教育危机和学校危机(教育、 教师和学生的质量下降,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减少,学 生对学校课程的不满和厌恶) c 教育危机出现的原因:教育过分追随社会 发生抗议教育过分脱离社会的运动 d 20世纪70年代至今,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个显著特点: 实证性,解释性 e 教育社会学今后发展趋势:(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策性 (2)国际间的教育社会学研 究方向的比较研究加 强,加强比较教育学科 之间的合作 (3)理论基础不断扩宽 (4)全方位的研究 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 A 自五十年代后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断三十年:相对落后

状态 B 1979年恢复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 C 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得初步发展 *d 未来发展方向: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建设除了引进消化和 吸收国外的经验,更需要联系我国的教 育实际,开展广泛的教育调查和实验研 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 际特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并赶上 世界研究水平 4.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宏观方面---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 的关系 2文化与教育的问题 微观方面--1-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 2 研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5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p25历史比较法, 实验法, 资料分析法, 社会调查法:普查法,抽样调查法,个案法,典型调查法 6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意义:a使人们从社会的角度正确认识和研究教育问题 b为正确的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教导 c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树立明确的学科意识 7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p29 a结构功能主义: (1)强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关系、内聚力,团结

刘瑞《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及其任务)【圣才】

第1章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及其任务 1.1 复习笔记 一、市场经济功能及其缺陷 所谓市场经济,最简单地说,是指一种依赖于经济活动主体自发地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并从中获利的经济系统。它突出了商品经济作为交换经济的特征。 1.市场经济的机制 市场经济是通过一系列包含其要素与功能的具体运行机制来展开的。将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的市场经济实践考虑在内,一个完整的市场经济至少由以下六个机制组成。 (1)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担负着市场经济的组织功能。 市场经济中所有的要素均可抽象为两个相互对等的独立方面:商品的供给与商品的需求。供给方向需求方提供商品,需求方向供给方购买商品。但双方各自追求的市场目标是不一致的:供给方最终追求的是商品的价值及其增值,而需求方最终追求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满足感。市场经济始终是在这种供求内生矛盾的存在、展开和化解过程中运行的。供求机制的运行会产生两种结果:市场供求平衡与市场供求失衡。 (2)产权机制 清晰的产权机制担负着市场经济的保障功能。 供求机制的健康运行依赖的市场前提条件是:供求双方各自独立地处置涉及自身利益的

事宜并由此承担后果。为此,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有关经济权利的产权机制。产权,在严格意义上是指财产所有权,在宽泛意义上是指人们对其所交易的东西的所有权。产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权能:收益分享权能和收益支配权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机制往往表现为法规条文。 (3)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供求机制的晴雨表,发挥着市场经济的信息功能。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在本质上反映全社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在形式上反映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情况及其稀缺程度。这是价格机制最鲜明的功能特性。在市场经济中价格要素与供求要素结合形成了复杂的讨价还价交易过程。供求双方的平衡态势都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实现的,同时又是在价格水平波动中被打破的。 (4)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担负着市场经济的效率功能。 竞争的正面功能:①商品成本下降,市场价格水平下降;②需求方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从中获利,供给方的生产经营质量有所改进;③创新活动增多,创新能力加强。 竞争过度的消极后果:①生产水平低;②涌现重复性建设现象;③从国民经济角度看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5)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担负着市场经济的动力功能。 激励机制的核心是对经济利益的关注与追逐,但是经济利益客观上存在于个人、企业、产业、区域和国家之间,由此形成了不特定层次和要求的多元经济利益。 (6)信用机制 信用机制担负着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功能。

浅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道德建设

浅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规范社会道德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我就如何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道德建设这一课题,谈一点肤浅体会。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层面规范了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指导和遵循。“百行以德为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首先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使人们形成端正的道德品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社会形成良性的运转秩序、良好的文明风尚。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有利于重塑社会道德、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对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当今社会中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 从当今社会中,可以看出道德失范现象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领域中,并且在各领域中均有不同表现。 1、经济生话中的表现。在经济生活中,坑蒙拐骗、恶性竞争、唯利是图、制假售假、背信弃义等信用缺失现象司空见惯。近来,每当人们谈及经济领域内的道德问题,大家往往都叹气连连。如社会中“地沟油事件”、“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事件”、“假冒商标标识”、“虚假广告宣传”等屡见不鲜,这些道德失范现象,无疑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政治生活的表现。在政治生活中,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弱化、组织纪律淡化等行政道德失范现象较为突出。其中主要表现为:有的党政公务人员将社会关系庸俗化,奉行“实用主义”;有的追求物质生活,奉行“享乐主义”;有的利用各种手段请客送礼,大操大办,聚敛钱财,以取谋私;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行贿受贿等。近年来,从我县查处的一系列典型案件看,这些都是当前在政治领域里官德沦丧和道德败坏最突出的表现。 3、行政执法中的表现。道德是执法的底线,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的职业道德问题也不容忽视。突出表现为:一是权力本位和利益至上导致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执法谋私。有的部门和地方习惯以“内部文件”、“行政命令”等随意性大、透明度很低的管理方法开展工作,“暗箱操作”、随意裁决;有些行政执法部门受经费不

浙师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从现代学术视野的角度来看,教育社会学是探讨教育与社会之间交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任务在于了解个人社会化的意义,阐明教育制度在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地位,分析学校社会组织与班级社会体系。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或修正社会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并改进教育措施,促进社会进步。 2、学科地位的理解 教育社会学是介于教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中介学科。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教育学分为理论教育学和实际教育学,而教育社会学是基于应用社会学和理论教育学发展起来的。是教育学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3、本学科独特的观点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1)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Reece McGee:我们都是受到出生背景与社会环境所操控的木偶,我们的身上都绑满了无形的线,受著社会的操纵而不自知。(2)教育的社会学理解所重视的是公共议题的解决。C.W.MiLLS《社会学的想像》:情境中的个人烦恼和社会结构上的公共议题。4、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及比较 (一)量的研究 1、基本观点:多用量化的资料和数据来说明关系与结构。 2、对量的研究的争议: (1)把教育当作孤立的实体; (2)测量工具不完整; (3)专注于容易测量的特质; (4)数字游戏—统计越深越好; (5)不当的分析与比较; (6)研究者对构架的主宰; (7)研究利用的困难。 (二)质的研究 1、质的研究是对量的研究缺失的反省。 2、质的研究的特性: (1)以实地为焦点; (2)以研究者自身为研究工具; (3)注意事物的个体性和特殊性; (4)重视解释; (5)重视观察和访谈方法的采用; (6)强调不事先制定明确的研究范畴来引导后续研究; (7)重视表意语言和使用和意见的陈述; (8)采用语文描述、图片或记录的影像等媒介呈现报告;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差别 量的研究质的研究 世界的假定不同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诠释学、现象学、民俗方法论、 符号互动论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西南大学《教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283)《教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社会现象 2、教育制度 3、教育制度的文化功能 4、文化模式 5、人口 6、教育结构 7、社会化 8、教育社会学 9、文化制度10、学习化社会11、班级12、教师的社会地位 13、社会变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家________的教职原来就是“教育学和社会学教授”,他同时讲授教育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的课程。 2、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公平与非教育公平是一对范畴,是反映教育质的范畴,教育公平从本质上讲是维护公民的______受教育权利, 4、社会流动概念的关键是个人的______的变化,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有联系和区别。人口流动指是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或居住地的变化,与人口学的人口机械变动概念相同,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和人口质量的变化。 5、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它有概念系统、______、______、设备系统等四方面要素。 6、所谓社区研究,就是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特定社区的内部结构、社区因素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也称______或社区分析。 7、______成为网络教育中新的交往群体,从而形成教育的______,呈现出交往主体的多元化。其次,从交往的关系看,交往的权威趋于模糊,交往关系更趋平等。 8、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和相互关系模式,由夫妻之间姻缘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血缘关系、兄弟姐妹之间亲缘关系等所构成,它是家庭中的______和______的统一组合形式。 9、学校组织的环境是由学校外部可能影响(学校目标)的机构和因素构成的,包括投资者、生源、竞争者、教育行政机构、社会公众群体等,对学校的运作有一定的影响制约作用,而学校在履行社会职能方面也有比较大自主权。 10、自19世纪上半叶______创立社会学以来,社会学家比较关注教育研究,一些社会学家从教育与社会进步的角度关心教育,一些社会学家是从解决社会问题角度关注教育。 11、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_________首先提出,他认为一定社会成员必然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被分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社会地位的差别。 12、社会流动概念的关键是个人的________的变化,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有联系和区别。人口流动指是人口在__________上的变动或居住地的变化,与人口学的人口机械变动概念相同,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和人口质量的变化。 13、社会流动从流向上有________和)_______。从参照系上有________和________。从规则上有_______和________。 14、________是指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比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更加广泛,涉及了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益两方面的关系。 15、社会变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发生社会结构性变化的________和社会结构基本不变的_______。 16、社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的社会学家________,按照他的说法,社区是一种礼俗社会,基于血缘和朋友关系的社会有机体,社区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意志的体现,而社会的本质是一种契约性的人的选择理性意志的体现。 17、家庭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学中研究的家庭,是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基本群体,一般的定义为具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及政策分1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及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网 一、引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将是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的两件大事之一;中国的城镇化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效益。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全国各地都把如何提高本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当作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虽然近年来河南省出台郑州-洛阳“双核”驱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中小城市内涵式发展、强化中心镇、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底层突破等一系列的战略举措,促使城镇化进程提速,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或者发达国家相比,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2011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标志着我国已经由农业社会步入城市社会,而同期的河南省城镇化率仅为40.57%,滞后全国平均水平10百分点左右。中原经济区建设实施的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三化”协调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通过分析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在科学预测城镇化发展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拉长发展中的短板,弱化城乡二元分割体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跃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在对河南省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城镇化率大于30%)以来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模拟的基础上,对河南省2012-2020年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然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全国城镇化发展平均水平,从而确定适合河南省情的合意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并分析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中原经济区顺利实施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二、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演化趋势分析 城镇化是一个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过程。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可以选取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率=城市人口/地区总人口。河南省城镇化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运用户口迁移制度、粮油供应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教育制度等行政手段,树起了阻隔城乡人口自由迁移的藩篱,制约了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自然进程。在这一期间,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仅从1957年的9.3%增长到1978年的13.63%,33年只增加了4.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期的工业化水平。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河南省城镇化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为了更好的描述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演化趋势,我们将河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1978-2011年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城镇化率呈现先缓慢后加速的发展态势。在1995年前,城镇化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化

教育社会学

1:[论述题] 二、联系实际论述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参考答案: 二、参考答案要点: 1、说明班级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 2、班级组织的动态层面分析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3、联系实际。 2:[论述题]三、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具有专门知识 2、提供专业服务 3、具有专业自主 4、接受专业教育 4、接受专业教育 有以上相近方面论述即可给分 3:[论述题]五、列举两种比较常见的西方教育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例如比较功能论和互动论 1、功能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 2、互动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 3、进行比较: 功能论或冲突论都关注宏观的教育现象,互动论则强调对微观教育现象的研究,两者差异体现在: 1、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假设:宏观研究强调社会结构外要于个体却又控制着个体,个人行为是社会的产生;微观研究强调个体具有社会约束背景中的更多自由,社会未必具有强大控制力; 2、研究内容:宏观研究注重于社会层面的问题,微观研究强调对个体和小群体的研究。 3、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更多地使用定量方法如多变量分析,微观研究强调定性方法,主张研究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个体。 4:[论述题]四、根据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理论,分析如何通过"家校合作"的途径,从而使儿童得到良好的社会化?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诸因素中,家庭和学校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学校校阅和其他社会化因素的关系 3、列举一些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5:[论述题] 一、请运用教育社会学课程中的调查研究方法自行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对现代学校教育或者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你是怎样来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如学科性质、意义方面(同上) 性质: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意义:教育社会学乃是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教育社会学的历史遗产,总结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从宏观方面研究教育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从中观方面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及学科内部的社会关系;从微观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有关社会学问题。 3、教育社会学在欧美的发展(课件加工) 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 1、①史密斯《教育社会学概论》,是此方面最早的著作; ②华勒《教学社会学》,是当时此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①研究者绝大多数是教育学者;②研究方法偏向于哲理性 和规范性的研究方法;③在研究范围上,凡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的描述: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兴”的教育社会学,或“社会学的”教育社会学,其时期始于1940-1960年,当时美国的社会学领袖人物由芝加哥扩散到其它各大学,研究的旨趣也由解决现有的特殊社会问题转为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技术的改良。教育社会学已由过去的实用取向转为理论的取向了,或者说,姓“教”的教育社会学,已经成为姓“社”的教育社会学了。 2、代表人物:①帕深斯:强调建立社会行动的系统理论。 ②墨顿:也认为理论与研究的相互发展才是社会学成长的动力。 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贡献:①教育社会学由过去的以教育学者为中心,转换为由教育 学者和社会学者共同参与;②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已从规范的学科转化成一门严谨的学科,并且建立了许多有关教育的理论,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可与教育心理学相抗衡;③在研究范围和领域上,研究的领域开始缩小,只关注于可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那一部分。 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这一时期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的”教育社会学,或“诠释学的”教育社会学,“现象学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的教育社会学等。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 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材 1 微积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线性代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线性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运筹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投入产出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 7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8世界经济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9 经济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0 统计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11基础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3 货币银行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14 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5 现代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16 西方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7 市场营销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 生产力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 国民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1 计算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2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光华管理学院本科生课程 课程号 02831110 课程名经济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68.0 开课学期秋 课程号 02831310 课程名管理学原理周学时 3.0 总学时 课程号 02831510 课程名基础会计周学时 4.0 总学时 课程号 02831521 课程名初级会计学 (一)周学时 3.0 总学时

课程号 02831522 课程名初级会计学 (二)周学时 3.0 总学时课程号 02831530 课程名帐务实践周学时 2.0 总学时 课程号 02831710 课程名一元微积分周学时 5.0 总学时 课程号 02831720 课程名多元微积分周学时 5.0 总学时 课程号 02832110 课程名微观经济学周学时 3.0 总学时 课程号 02832120 课程名宏观经济学周学时 3.0 总学时 课程号 02832130 课程名发展经济学周学时 3.0 总学时 课程号 02832140 课程名劳动经济学周学时 2.0 总学时 课程号 02832210 课程名经济法学分 3.0 开课学期春学分4.0 开课学期秋学分 3.0 开课学期春学分 3.0 开课学期秋学分 2.0 开课学期春学分 5.0 开课学期秋学分 5.0 开课学期春学分 3.0 开课学期秋学分 3.0 开课学期春学分 3.0 开课学期春学分 2.0 开课学期秋学分

教育社会学人物

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 谭光鼎、王丽云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1月版。 教育社会学主要人物 1、冲突理论的先驱大师:K.Marx 卡尔〃马克思[德]。实践哲学,唯物史观,劳动力结构、压榨与普罗化,异化,社会阶级冲突、底层与上层建筑。 2、结构功能理论大师与教育社会学先驱:E.Durkheim 涂尔干[法]。建立社会学的科学地位,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强制关系。社会分工论。教育目的是社会化。 3、理性化时代的社会诊断者与预言家:M.Weber 韦伯[德]。社会理性化理论:形式合理性、实质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目的合理性。 4、现象社会学的创始者:A.Schutz[奥地利] 《社会实体的意义建构》。现象社会学的内涵:科学社会学、知识库、知识社会学、多重实体。 5、和谐理论的人物代表:T.Parsons[美] 社会学理论:行动理论、志愿主义、模式变项、社会行动体系理论、社会变迁。 6、英国新左派的文化理论领导者:R.Williams 文化内涵,文化理论的重要议题:霸权、感知结构、精选传统、语言与媒体、共同文化理想。

7、跨越差异的对话教育实践者:P.Freire[巴西] 对话理念: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人与人的沟通关系、人与知识的互动关系、主体与结构的关系再造、社会转化的集体实践。 8、当代戏剧理论的思想巨擘:E.Goffman[美] 戏剧理论思想内涵:舞台表演、互动仪式。(人道主义关怀)9、颂赞差异的后现代教育状况代言人:J.-F.Lyotard[法] 后现代知识论述的内涵:后现代的涵义、后现代知识正当化的问题、“悖理逻辑”(paralogy)的后现代知识正当化。10、符码与教育论述导论:B.Bernstein[英] 语言符码、社会化与阶级再制:文本层次、传递层次、宏观制度层次。中产阶级之教育传递理论:社会控制-个人化与个性化有机连带、教学实践-显性与隐性、教育知识的分类与架构、学校结构:阶层化与分化性。符码理论之评议,教育论述理论:从教学实践到知识。 11、从规训到自我的技艺:M.Foucault[法] 知识、权利与规训:知识与权力、规训与监督、告白的技术。自我的出路:对权力作用的持续抗拒、自我的创造。 12、社会与教育系统的共振效应:N.Luhmann[德] 社会系统理论体系的建构:出发点、自我指涉的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是以意义形式为基础的沟通系统、语义学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系统理论中的教育系统及其共振效应。

刘瑞《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圣才】

第2章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2.1 复习笔记 一、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其分类 1.经济模式的一般含义 比较经济学对经济模式的分析运用了两个基本概念: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是指经济活动当事者之间发生的一种经常性和规律性的关系方式,通常以一定的口头式或契约式的约定表现出来。经济体制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进行决策并执行有关生产、收入和消费决策的一组机制和制度。 经济模式是对一种特定形式的经济体制的理论抽象和概括。构成经济模式或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有: (1)财产所有制要素。这是模式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资源的控制基础和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 (2)决策要素。这是模式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经济资源的控制权限并影响着社会经济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3)组织要素。这是模式的载体,决定着对社会经济资源控制和信息传递与交流影响的维护能力。 (4)调控要素。这是模式的运作方式,决定了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实际配置方向、程度和数量。 2.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及其分类

所谓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其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特定方式的决策、组织和调控行为的理论抽象和概括。 (1)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特征。 ①总体性特征; ②宏观性特征; ③操作性特征。 (2)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的划分和概括 ①国别分类法 即按照各个国家来划分不同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按照区域划分是国别分类法的派生。 国别分类法的优点:把分析的样本当作浑然一体的研究对象,有助于像解剖麻雀似的研究,能从中得出符合实际的整体性结论。这对了解并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管理基本内容和形式有直接帮助的作用。 国别分类法的不足:从总体上看,国别分类法是一种经验式的和浅层次的分类方法。第一,由于各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差异很大,具有不可比性,结论对指导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管理活动虽然有一定理论价值,但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第二,由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难以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框架去概括和抽象。 ②理论模式分类法 理论模式分类法试图用比较严谨的理论框架来划分不同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基本思路是:预先构想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再将现实中的情况一一套入进行对比,从而勾画出各种不同质的经济模式。 理论模式法的优点:逻辑清晰、划分严谨。 理论模式法的缺点:理论框架如果出现错误会导致整个分析大厦的崩溃。不同的理论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