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是确定有无呼衰以及进行呼衰分型最有意义的指标。 分类:Ⅰ型呼衰:仅有缺氧,无二氧化碳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通气功能障碍。 Ⅱ型呼衰: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PaO2<60mmHg, 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一般护理:1.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且利于改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昏迷病人应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3.氧疗护理重要治疗措施 (1)氧疗适应证:呼吸衰竭病人PaO2<60mmHg,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氧疗的目的是使PaO2>60mmHg。 (2)氧疗的原则: ①I型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应给予较高浓度(35%<吸氧浓度<50%)或高浓度(>50%)氧气吸入。使PaO2迅速提到60~80mmHg ②II型呼吸衰竭:给予低流量(1~2L/min)、低浓度(<35%)持续吸氧。慢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 PaO2维持在60mmHg或SaO2在90%以上。以防因缺氧完全纠正,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低氧血症的刺激而导致呼吸抑制,反而会导致呼吸频率和幅度降低,加重缺氧和CO2潴留。 (3)氧疗疗效的观察: 若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尿量增多、神志清醒及皮肤转暖,提示氧疗有效。若发绀消失、神志清楚、精神好转、PaO2>60mmHg、PaCO2<50mmHg,考虑终止氧疗,停止前必须间断吸氧几日后,方可完全停止氧疗。 若意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度表浅、缓慢,提示CO2潴留加重,应根据血气分析和病人表现,遵医嘱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氧浓度。 对症护理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病情严重、意识不清病人,应及时吸痰。遵医嘱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 (2)建立人工气道 对于病情严重又不能配合,昏迷、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有窒息危险或PaCO2进行性增高的病人,若常规治疗无效,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支持。 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禁用麻醉剂,慎用镇静剂,以防止引起呼吸抑制。吸痰注意事项:由于呼吸衰竭的病理机制,病人不能长时间耐受缺氧,吸痰过程中应做到一慢二快三忌,即退吸痰管慢;进管与整个吸痰过程宜快;一次吸痰中忌反复抽插吸痰管,忌负压过大,忌在严重低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心律明显异常情况下吸痰。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各2 min,可有效预防缺氧而窒息。 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称“三凹症”。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

---------------------------------------------------------------最新资料推荐------------------------------------------------------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专家介绍急性呼吸衰竭是需要急抢救的急症。 对它的处理要求迅速、果断。 数小时或更短时间的犹豫、观望或拖延,可以造成脑、肾、心、肝等重要脏器因严重缺氧发生不可逆性的损害。 同时,及时、合宜的抢救和处置才有可能为去除或治疗诱发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争取到必要的时间。 (一)保证呼吸道通畅通畅的呼吸道是进行各种呼吸支持治疗的必要条件。 在重症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意识不清的患者,咽部肌肉失去正常的肌肉张力,软组织松弛。 舌根后倒均可阻塞上呼吸道(上气道系指自气管隆突以上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正气管)。 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痰液壅滞,以及胃内容物误吸或异物吸入都可以成为急性呼衰的原因或使呼衰加重。 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才能保证正常通气,所以是急性呼吸衰竭处理的第一步。 1.正确的体位立即使患者头部取侧卧位,颈部后仰,抬起下颌。 此种体位可以解除部分患者上气道的梗阻。 1 / 13

2.有效的气管内负压吸引以负压吸引清除堵塞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血液或误吸的呕吐物,淹溺时的淡、海水等,有时即可立即解除梗阻,改善通气。 无论是直接吸引或是经人工气道(见下节)吸引均需注意操作技术。 尽量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在气道内一次负压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0~15s,以免引起低氧血症、心律紊乱或肺不张等因负压吸引造成的合并症。 吸引前短时间给病人吸高浓度氧,吸引管不要太粗,吸引后立即重新通气。 操作者的无菌技术,和每次吸引时均换用新灭菌后的吸引管,或者使用一次性吸引管等是防止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3.建立人工气道当以上两种措施仍不能使呼吸道通畅时,则需建立人工气道。 所谓人工气道就是用一导管直接插入气管,于是吸入气就不经鼻咽等上气道直接抵达下气道和肺泡。 为了解除上气道的梗阻,保护无正常咽喉反射患者不致误吸,为了充分有效的气管内吸引或为了提供机械通气时必要的通道等目的乃建立人工气道。 其方法或将鼻咽导管由口放入可使后倒的舌根不再堵塞气道,但因导管远端恰位于咽部可引起咽反射而恶心、呕吐甚至误吸。 除意识不清患者一般均不能耐受,因此不宜久用。

2020年儿科护理学(高级职称)考试题库 儿科护理学(第24章 小儿急症的护理)【圣才出品】

第24章小儿急症的护理 试卷大题名称:A1/A2型题 试卷大题说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心肺复苏中“ABCDEF”的“E”是指()。 A.人工呼吸 B.心电监护 C.胸外心脏按压 D.气道通畅 E.使用多巴胺 【答案】B 2.不可经气道给予的心肺复苏药物为()。 A.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阿托品 D.碳酸氢钠 E.利多卡因 【答案】D

3.患儿,10个月。因发生高热惊厥来医院就诊,护士应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应除外()。A.宣传预防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知识 B.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C.防止舌咬伤 D.应用止惊药,给氧 E.采取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 【答案】A 4.患儿,男,6个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体温40℃,突然出现双眼凝视,意识丧失,全身抽搐,首先应采取护理措施是()。 A.用强心苷期间少食含钾食物 B.用强心苷之前要先测脉搏 C.让患儿头足抬高,休息 D.经常给患儿翻身 E.立即针刺人中制止抽搐 【答案】E 5.心力衰竭患儿应用强心苷时错误的护理措施是()。 A.配药时必须用1ml注射器准确抽吸药物 B.每次注射前测定患儿心率(脉搏)1分钟 C.可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 D.不与钙剂同时用

E.多补充含钾食物 【答案】C 6.肺炎患儿,2岁,突然出现意识丧失,面部及四肢抽搐,口角流出鲜血,你认为对患儿进行评估急需收集的资料是()。 A.明确抽搐持续的时间 B.立即测生命体征 C.立即询问肺炎的类型 D.明确口角流血的原因 E.判断有无缺氧表现 【答案】A 7.属于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是()。 A.惊厥多发生于6个月至3岁,5岁以后少见 B.先发热后惊厥,常于发热初48小时内的体温骤升 C.惊厥呈全身性,历时≤10秒,发作后留后遗症 D.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E.发作后脑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 【答案】A 8.脱水患儿经补液后血容量已恢复的情况是()。 A.皮肤弹性恢复

急性呼吸衰竭处理原则

呼吸衰竭急诊救治流程与规范 一、通道的建立 呼吸衰竭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其原则是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条件下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 )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口腔鼻咽喉部的分泌物吸出。痰粘稠不易咳出可用必嗽平溶液雾化吸人或用支气管解痉剂及激素缓解支气管痉挛;或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将分泌物吸出。如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原则上作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建立人工气道。 (二)一旦建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时则考虑通过置入四腔漂浮导管,而同时测定并计算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循环阻力、PV02、cvo2、 Os/Qt及热稀法测定心输出量(CO)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不仅对诊断、鉴别诊断有价值,而且对机械通气治疗特别是 PEEP对循环功能影响亦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三)血管通道的建立是保证胃肠外高营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应用的锁骨下静脉留置穿刺导管较为适宜,它可置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待病情缓解后仍可留用,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工作麻烦。 (四)鼻饲导管。目前应用鼻气管插管病人虽然可以从口进水,但科学应用机械通气时往往应用镇静荆或冬眠药、肌松剂等,一时可造成急性胃扩张,这也是经常临床所见的腹部膨隆,鼻饲导管不仅减轻胃扩张,还可监测有无消化道出血的倾向。同时亦可通过鼻饲导管应用祖国医学经验方剂进行治疗,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五)尿道:是监测肾功能的排泄和机体水盐代谢的重要手段,通过每小时的尿量来预测肾功能在呼吸衰竭、缺氧过程中的表现。肾功能衰竭给抢救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在呼吸衰竭时如有肾功能衰竭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 二、救治措施 及时进行救治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关键,处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通气,以纠正缺氧(PaO2维持8.0KPa以上) 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处理心力衰竭及其它并发症。 (一)呼吸支持治疗 1.氧疗:氧疗是治疗缺氧症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氧疗使许多病人获救或改善生活质量。但有三个基本概念须明确: (1) 氧疗与任何药物治疗一样须有明确的指证,使用过量亦可引 起副作用; (2)氧疗过程中应作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治疗反应,以随时调整治疗; (3)氧疗仅为综合治疗措施的一部分,病人的恢复最终取决于病因的治疗。长期高浓度氧可造成对肺组织的损伤 (氧中毒 ),因此应在保持适当PaO2(≥8.0KPa)的前题下尽量降低Fi值,通常 FiO2< 60%时较为安全。而超过此界线时应及时作呼吸器治疗。纠正缺氧刻不容缓,可采用经面罩持续气道正压(CPAP)吸氧,大多数需要借助机械通气吸入氧气。一般认为PaO2> 0.6,PaO2仍 <8KPa(60mmHg)时应对患者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为主的综合治疗。 2.机械通气:呼吸机与呼吸道的连接保持密闭性是呼吸机保证有效通气的关键。 近年来由于提高压力或流量传感器的灵敏度,鼻面罩的改进使其死腔变小,有效的密闭性能,从而提高了机械通气的同步性能,减少创伤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并发症,为发展非创伤性机械通气和提高抢救呼吸衰竭生存率刨造了条件。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重要而有效手段。机械通气适应症:(1)急性呼吸衰竭;(2)严重肺水肿和ARDS;(3)失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4)呼吸功能严重损害的肺部疾患;(5)外科手和术前后的辅助呼吸。机械通气可给机体带来的益处主要有三方面:(1)维持适当的通气;(2)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体交换功能;(3)减少呼吸功的消耗。使呼吸肌疲劳得到缓解。需用高浓度氧的患者应早作鼻或口鼻面罩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或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必要时进行经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PEEP 能使萎陷的小气道、肺 扩张,促进肺间质和肺水肿消退,提高肺顺应性,增加功能残气量, 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降低肺内右至左的分流,降低氧耗量,从而提高 PaO2,使 Sa02>90%以上。

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11-14T15:35:50.3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0期作者:万桦 [导读] 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吉首 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全部进行ICU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4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PaCO2、PaO2与治疗前比较都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酸碱失衡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0%。结论: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病死率,提高患儿生还可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治疗;重症呼吸困难;呼吸衰竭 小儿呼吸衰竭是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律失常等。小儿呼吸衰竭病因分为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和呼吸泵异常。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为危重症,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影响心脑等多个器官的正常运转,威胁患儿生命安全。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为探讨ICU综合护理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63例、肺部哮鸣音69例、咳嗽69例、憋喘65例、胸痛63例。患儿发病时间4-16天,平均病程(2.1±1.8)d。男57例,女43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 2.2±0.3岁。100例患儿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器质性病变。 1.2纳入标准 ①100例患儿人院时都表现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症状,经过血气分析,PaCO2上升,表现呼吸性酸中毒,同时通过肺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痰液检查及X线检查确诊为重症呼吸困难[2];②100例患儿有较为严重的缺氧和CO2储留症状;③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难、支气管肺癌、气管内膜病变、变态反应性肺浸润引起的呼吸困难及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精神疾病患儿;④患儿均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 1.3护理方法 1.3.1建立静脉通路 应及时建立至少两路静脉通路,并采取保暖等措施。遵医嘱对患儿静脉滴注阿托品,可以迅速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保持呼吸畅通。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应尽快,因为操作时间过长风险系数会加大。 1.3.2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血压、脉搏情况,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若发现患儿已经建立了通畅的气道和静脉通路的条件下,仍然存在血压不断降低、脉搏微弱、心音减弱、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征兆,此时应严重怀疑为循环障碍,需要立刻对患儿进行全面深入检查诊断,采取有效手段缓解患儿病情。 1.3.3心理护理 患儿无法自主表达,情绪焦虑不安,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地进行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培养患儿的信任感,主动和患儿家属沟通,以温和姿态对患儿保持体贴入微,亲切鼓励的态度,让患儿感觉舒适,在适当情况下和患儿有身体接触,例如握手、按摩等。耐心听取患儿家属的诉求,缓解其心理压力。 1.3.4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家属热情周到服务,言语和动作要轻柔礼貌,营造一个人性化的病房环境。为让病房环境更加舒适,根据患儿要求保持舒适的病房温度在23℃-26℃之间,经常保持病房内通风、地面及床单卫生整洁,可摆放一些鲜花和适当装饰病房,让患儿有亲切感。在患儿病情有好转时,可以摆放一些儿童玩具,转移患儿注意力,营造在家的感觉[3]。 1.3.5生理护理 在为患儿进行呼吸机吸痰时,要特别注意预防呼吸机对于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动作要适度,避免吸痰时间过长、程度过深。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要控制雾化温度在25℃左右,避免温度不适造成气道痉挛,影响治疗效果。雾化量要循序增加,开始约为以5L/min,当气道逐渐适应后再将雾化量调节到所需值。患儿缺氧时要进行吸氧,吸氧时间不超过20min,让患儿采用半卧位或高枕卧位,家长或护理人员可在患儿后背轻拍帮助排除气道附着物。治疗时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状态下,指导家长配合护理,经常帮助患儿翻身、拍背。因为患儿依从性较差,护理一般和治疗同时进行,避免增加患儿哭闹频率,及时为患儿更换尿布,保持干净舒适。 1.3.6氧疗护理 氧疗能够显著改善组织供养,明显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肺通气量,从而改善一系列生理状况。在氧疗过程中,要保持氧气浓度在25%-30%之间,流量为1-2L/min,吸氧时间约为10个小时。护理时要及时消毒和清洁供氧面罩和导管,密切观察是否发生换气、通气障碍,及时找到原因进行处理。对患儿的血压和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血压下降则通气量较大,观察口唇、耳垂颜色可以指示缺氧情况[4]。 1.4观察指标 患儿入院时以及接受我院ICU治疗后4 h,检测分析其血气指标呼吸频率(RR)、PaCO2、PaO2、心率(HR)、pH值,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统计学

分析ICU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ICU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8-12-17T09:43:58.770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2期作者:周蓓 [导读] 急性呼吸衰竭是儿科临床的最常见的一项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贵州贵阳 550003 摘要:目的研究ICU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6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各3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重症监护护理方式,研究组患儿采用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前后的PaO2、PaCO2的变化。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均得到了改善,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采用ICU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能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同时还一定程度地提高了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 关键词:ICU综合护理;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儿科临床的最常见的一项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造成患儿呼吸系统病变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促使患儿换气和通气功能的异常,致死率较高,这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命[1]。此项研究通过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方式的探讨,采用对比论证法,分析ICU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6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男231例,女114例,年龄在5个月-8岁,平均年龄(4.15±1.34)岁,病程4-48小时,平均(27.45±2.25)小时,轻度衰竭患儿185例,中度衰竭患儿115例,重度衰竭患儿45例;研究组患儿,男215例,女130例,年龄在3个月-8岁,平均年龄(4.12±1.25)岁,病程3-48小时,平均(27.34±2.15)小时,轻度衰竭患儿100例,中度衰竭患儿185例,重度衰竭患儿60例;以上研究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了同意书,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重症监护护理方式,首先要确保重症室内通风,干净整洁以及定期的消毒处理,以免感染;帮助患儿以仰卧位姿势进行睡眠,引导患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补充易于消化的营养物质,增强患儿的抵抗力。研究组则采用ICU综合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供给氧支持,对于需要长期用氧的患儿使用鼻导管,也可以使用面罩或者头罩供给氧气,使用鼻导管的患儿,护理人员要注意氧流量的设置参数,通常情况下参数在0.5-1.1L/min,而氧浓度不能超过百分之四十,头罩供氧的患儿,参数应设置在2-4.1L/min,氧浓度应不超过百分之五十,若是患儿出现缺氧严重的现象,护理人员应该进行及时抢救,可以给患儿提供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纯氧,时间在五小时最佳;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应该定时帮助患儿进行翻身、拍背等护理,及时处理患儿口腔、鼻腔以及咽喉等部位的分泌物,若是必要,可采取雾化吸入的手段;时刻关注患儿的身体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掌握患儿的血压、脉搏等基本身体指标,注意患儿的体温,若是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救治;护理人员应该遵照医生指示给予患儿药物支持,控制输液速度,用药时,严格检查患儿的身体特征,以免出现不良症状。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效果划分为三个指标,分别是: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的标准是,护理后患儿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绀等)均恢复正常;有效的标准是,患儿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绀等)得到缓解;无效的标准是,患儿的临床表现并未得到改善。观察两组患儿PaO2、PaCO2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此项研究的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P20.0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与x2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两组患儿进行护理后,345例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显效125(36.23%)例,有效128(37.10%)例,无效92(26.67%)例,总有效率指标为253(73.33%)例;345例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显效238(68.99%)例,有效104(30.14%)例,无效3(0.87%)例,总有效率指标为342(99.13%)例。两组患儿总有效率的对比指标为(x2=28.030,p=0.000)。 2.2两组患者PaO2、PaCO2的变化情况 护理后,345例对照组PaO2的指标为(78.1±3.5)mmHg,PaCO2的指标为(32.1±3.5)mmHg;345例研究组PaO2的指标为(89.4±3.4)mmHg,PaCO2的指标为(39.5±3.5)mmHg。两组护理后PaO2对比指标为(t=43.014,p=0.000),PaCO2的指标为(t=27.769,p=0.000)。 3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呼吸中枢病变,从而引起的换气功能障碍,患有此症状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缺氧、代谢絮乱等临床症状。而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是儿科的常见病症,属于危重疾病,其病情发展快,发病急,若没有对患儿进行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极有可能导致患儿死亡。临床对其的护理手段的关键是改善呼吸障碍,使呼吸道畅通,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特征及临床表现,以此做好及时的护理和抢救。ICU综合护理干预是从供氧支持、呼吸道、用药、观察病情这四方面进行着手,针对性地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2]。根据此项研究的数据显示,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中采用ICU综合护理进行干预的研究组在护理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的PaO2、PaCO2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对患有急性呼吸衰竭的小儿进行ICU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在临床护理应用中有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1]韩晓橹. ICU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0):255-256. [2]王春燕. 综合性护理在急性呼吸衰竭患儿ICU监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215-216.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某些突发性致病因素使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迅速下降导致急性缺氧和(或)二氧化碳(CO2)潴留,并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帮助患者取舒适且有利于改善呼吸状态的体位,可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趴伏在床桌上,借此增加辅助呼吸肌的效能,促进肺膨胀。为减少体力消耗,降低耗氧量,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尽量减少自理活动和不必要的操作。 2.饮食护理重症期,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缓解期,逐步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及纤维素,以软而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 3.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给药,并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使用呼吸兴奋药,如尼可刹米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静脉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及时观察神志及呼吸频率、深度的变化,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现象,应减慢滴速,出现严重抽搐时应及时停药。 4.心理护理患者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鼓励患者说出引起焦虑的因素,教会患者缓解焦虑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经常巡视,教会患者应用手势、

写字等方式表达其需求,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5.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困难的程度;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及神经-精神症状,注意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发绀,球结膜水肿等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观察循环状况,有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监测尿量及水肿情况,维持液体平衡状态;观察痰液的色、质、量、味及痰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调整临床用药;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结果,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 6.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的引流。氧疗护理,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保证动脉血氧分压(PaO。)迅速提高到60mmHg 或SpO。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吸氧浓度。低氧血症型急性呼吸衰竭,可较高浓度(>35%)给氧,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会引起二O。潴留;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衰竭,往往需要低浓度给氧。保持吸入氧气的湿化,以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刺激,以及呼吸道黏液栓的形成。压疮护理,避免局部受压、潮湿刺激,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在解决呼吸衰竭身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吸烟患者劝导戒烟;积极防治诱发因素。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活动和休息计划,指导患者避免氧耗量较大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增加休息。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急性发作期病情常常危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医务人员密切观察病情,专人精心护理,才能达到治疗、护理的目的,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病人与呼吸机不同连接方式,如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机械通气的护理是决定呼吸衰竭抢救成功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病情观察 呼吸衰竭(呼衰)病人的观察以缺O2和CO2潴留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为重点。 (一)神经、精神症状急性呼衰可立即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慢性呼衰早期可出现定向功能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表情淡漠、头痛、多汗、烦躁不安、昼夜颠倒,即白天嗜睡、夜间兴奋、失眠,病情严重者有谵妄、昏睡、昏迷、朴翼样震颤、抽搐、瞳孔缩小、视乳头水肿,甚至脑疝。 (二)呼吸的观察①观察呼吸频率、幅度、胸廓的活动度、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的情况。 ②区分呼吸困难属于吸气性还是呼气性呼吸困难。③仔细听诊胸部的情况,是否有呼吸音的改变、痰鸣音、罗音或哮鸣音。 (三)皮肤、粘膜及循环功能的变化①皮肤:面部皮肤潮红,多提示CO2潴留;发绀提示缺O2,应注意口唇、舌色和甲床色泽和温度。②脉搏、心率和血压:脉搏洪大、心率失常,血压异常。③球结膜:充血、水肿提示CO2潴留。 (四)其他观察出入量、是否有水肿、蛋白尿,ALT增高,观察消化道出血的征象:大便、呕吐物或胃液的颜色、潜血试验,观察体温、痰夜的色、质、量以判断感染的情况等。二.一般护理 按重危病人的要求做好其身心护理。 1.保持病室、床单位清洁,防止交叉感染可用碘伏等消毒液擦洗、消毒地面,用紫外线或臭氧灭菌灯定期消毒病室空气,还可在病室内设置空气净化器;保持房间空气流通,控制探望和陪护家属人数;保持床单位干净、平整、无硬物;医务人员做各项操作前后均应先洗手;人工气道病人的用物做到专人专用,定期消毒,以预防交叉感染。 2.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呼衰病人往往呼吸肌无力,痰液粘稠,痰液不易排出,应鼓励神志清楚的病人经常改变体位,指导并教会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同时给予正确的胸背部叩击。病情较重者,定时给予翻身、拍背,必要时人工吸痰。人工气道病人在翻身拍背时严防各种气管内导管的滑脱。 3.防治压疮呼衰病人常常由于营养不足,末梢循环较差,机械通气时活动不便,易发生压疮,应注意防治。①定时翻身,改变体位;②尽量减少局部受压,可在局部受压处垫用气圈或气垫床;③保持受压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可用50%酒精按摩或温水擦浴;④改善全身营养状态,增强抵抗力;⑤发生压疮者,按其创面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护理。 4.口腔护理神志清楚能合作的病人鼓励病人刷牙、漱口,气管切开能合作的病人也可协助病人用漱口液漱口、刷牙,防止口腔炎的发生。气管插管或病情危重的病人,则需要每天2~3次进行口腔护理,经口腔插管的口腔护理不易进行,可取下牙垫,使用张口器,确保固定好气管内导管的同时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时,气管内导管的气囊要封闭,避免口腔清洁

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8.3.28 4pm 地点:呼吸内科病房 主持人:...护士长 参加人员:全体护理人员 主查人:责任护士:.. (一)、病历汇报 姓名:..... 性别:男年龄:72岁住院号:123456入院时间:2018-02-25 04:07:45 民族:汉族 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憋喘50余年,加重7天,急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收入院。患者自此次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食欲下降,睡眠差,大便正常,小便量少,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现病史:患者近50余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痰呈白色或灰色粘液痰,不易咳出,伴憋喘,活动后加重,受凉后症状明显,冬季多发,接触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后加重,上述症状每年发作2-3次,多次于我科住院治疗,诊断为“1.II型呼吸衰竭2.慢性在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支气管扩张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缓解期一般体力活动受限,规律吸入“舒利迭”控制发作。 既往史:20余年前因“支气管炎”于兖州市91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外伤史;曾有输血史,具体不详;对“麻黄素、异丙嗪”过敏,无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 T 36.9℃,P 106次/分,R 24次/分,Bp 170/100 mmHg 患者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差,憋喘貌,呼吸促,右侧卧位,查体合作。 【辅助检查】 时间项目结果 2017-01-19 胸部CT 1.右肺上叶异常密度灶,建议强化扫描进一步检查; 2.双肺炎症; 3.右肺支气管扩张; 4.双肺气肿; 5.左肺上叶钙化灶; 6.右侧胸膜增厚并钙化。 2017-01-29 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速;2、异常右偏电轴;3、肺型P波;4、显著顺钟向转位。 2018-02-26 血气分析示:PCO2 70mmHg、SaO2 84%,余指标示PH 7.35、PO2 52mmHg、HCO3ˉ31.3mmol/L、BE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概述】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别称呼衰,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要点】 一、病因 1.呼吸道病变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病因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二、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及氧疗(详细参考)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及氧疗 一、概念 1.定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 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 致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并由此而产生一 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2.客观指标: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 <60mmHg (8KPa),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 (6.67KPa),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 因素,即为呼吸衰竭。 二、病因 1.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2.肺组织病变 3.肺血管疾病 4.胸廓胸膜病变 5.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 三、发病机制 1. 肺通气不足 2. 弥散障碍 3.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4. 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5. 氧耗量↑↑ 四、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2、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 4.循环系统症状 5、消化和泌尿系统 五、呼吸衰竭的护理 1.治疗要点,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迅速纠正缺氧、CO2潴留和代谢紊乱 ,积极处理原发病,消除诱因,防 治并发症。

2.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 无力、意识障碍或人工气道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 化道出血、肺性脑病、颅内出血。 (4)营养失调与食欲下降、胃肠道淤血有关。 (5)慢性意识障碍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中枢神 经系统抑制有关。 (6)言语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关。 3护理目标 (1)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或消失 (2)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 (3)气道通畅,痰能咳出,痰鸣音消失 (4)焦虑减轻或消失 (5)营养状态好转 4.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且利于改 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昏迷病人应给 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3.氧疗护理重要治疗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常规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简称呼衰)是由于呼吸中枢和/或呼吸系统原发或继发性改变,最后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致使呼吸系统吸入O2和排出CO2功能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出现缺O2和/或CO2潴留的一种危重临床综合征。 一、病因 凡能引起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疾患及呼吸泵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小儿急性呼吸衰竭,但不同年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不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上呼吸道梗阻、颅内出血和感染引起较常见。2岁以下小儿以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梗阻、异物吸入和脑炎引起为主。2岁以上幼儿及儿童则以支气管肺炎、哮喘持续状态、多发性神经根炎及脑炎为常见病因。 二、发病机制 呼吸衰竭可分为泵衰、肺衰两大类。①泵衰竭(pump failure) 与中枢性、周围性呼吸机制障碍有关,表现PaCO2升高,继之出现低O2血症,具有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指征。 ②肺衰竭(lung failure) 由肺部实质性病变所致,表现低O2血症,PaCO2开始正常或降低,继之因呼吸肌疲劳致PaCO2升高。此时需给予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尤其婴儿和儿童的呼吸肌疲劳,常提示“肺”和“泵”衰竭的最终阶段。 贫血、低O2血症时,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呼吸肌的供O2因此受到限制。心输出量减少也可导致膈肌缺血和迅速疲劳,出现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呼吸衰竭的发生上有重要作用,各种严重肺损伤、缺氧、酸中毒都可损害肺Ⅱ型细胞,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进而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导致或加重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缺O2和CO2潴留,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和气体弥散功能障碍和其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的影响,而且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三、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的症状和体征主要由低O2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 ㈠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异。 ㈡呼吸系统的表现 周围性呼衰表现为呼吸困难,早期多为呼吸浅速,后呼吸无力,但呼吸节律整齐。凡呼吸减至8~10次/分提示呼衰严重。一旦减至5~6次/分,则几分钟之内呼吸即可停止㈢低氧血症

儿科护理学毕业考试

天自然

D.急性腹泻早期应使用止泻剂 E.呕吐频繁者应禁食补液 10.新生儿,20 天,发热3 天,皮肤黄染退而复现3天,精神萎靡、嗜睡、拒乳、不哭、不动,脐窝有少许脓性分泌物,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其首选护理措施是 A.消除脐部感染灶 B.少量多次喂水 C.维持体温 D.避免声光刺激 E.立即放入暖箱11.患儿6 个月,患鹅口疮5 天,其首优的护理诊断/问题是 A.疼痛:与口腔粘膜炎症有关B.营养失调:与拒食有关C.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D.口腔黏膜改变:与感染有关E.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感染有关 12.导致婴幼儿佝偻病最主要的原因是 A.饮食中缺乏矿物质B.甲状旁腺功能不全C.接受日光照射不足D.慢性肝.肾疾病E.慢性胃肠道疾病 13.小儿如出现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最先消减的部位是 A.胸部B.腹部C.臀部D.四肢E.面部 14.11 个月患儿,发热、咳嗽2 天,以肺炎收入院。入院第2 天,突然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发绀。查体:体温38℃,呼吸70 次/min,心率186 次/min,心音低钝,两肺细湿啰音增多,肝肋下3.5cm。该患儿治疗措施最关键的是 A.大剂量使用镇静剂B.间断吸氧C.使用利尿剂D.使用快速洋地黄制剂 E.吸痰清理呼吸道 15.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出现于生后 A.1 天B.2~3 天C.4~6 天D.7~8 天E.9~10 天 16. 患儿,3 岁,9 月19 日突然出现发热,惊厥,经询问该患儿平日吃东西不注意卫生,18 日吃生地瓜,没洗,该患儿可能是 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急性支气管炎C.急性细菌性痢疾D.急性喉炎 E.急性肾小球肾炎 17.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其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厌氧菌B.葡萄球菌C.大肠埃希菌D.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球菌 18. 患儿因急性肾小球肾炎入院,4天后尿少、水肿加重。两肺有湿性罗音,心律呈奔马律,肝脏增大。可能并发了 A.支气管肺炎 B.高血压脑病 C.电解质紊乱 D.急性循环充血 E.急性肾功能衰竭19.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措施中,下列哪项不妥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B.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C.让患儿取半卧位或坐卧位 D.不断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E.立即将患儿送入监护室 A3/A4型题 (20~ 21共用题干)

2021年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欧阳光明(2021.03.07) 【概述】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克不及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招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年夜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高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 (60mmHg),或伴随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号衰)。别称号衰,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要点】 一、病因 1.呼吸道病变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缺乏,气体散布不匀招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病因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招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产生缺氧。 4.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招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缺乏。 二、临床表示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阐发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静态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缺乏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纯真通气缺乏,缺O2和CO2的潴留的水平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需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产生呼衰的临床表示,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2.症状 除原病发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示,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3.查体发明 可有口唇和甲床发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4.帮助检查 ⑴.血气阐发 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8.0Kpa(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7Kpa(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纯真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则为1型呼吸衰竭 ⑵电解质检查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常伴随高钾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常有低钾和低氯血症。 ⑶痰液检查 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的检查结果,有利于指导用药。 ⑷其他检查 如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根据原病发的不合而有相应的发明。 5.诊断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摘要】急性呼吸衰竭为小儿常见急症的一种。它指由于呼吸中枢或呼吸系统原发或继发病变,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急骤起病者为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呼吸中枢、呼吸器官病变,使机体通气和换气障碍,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常见病因为:各种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败血症,各种中毒,结缔组织病累及肺部等。 一、临床表现 均因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所致,可累及各系统。此外尚有原发病的临床特征。 1.呼吸系统呼吸困难、鼻扇、呻吟、三凹征、发绀最多见,呼吸频率或节律改变、深浅不一或浅慢呼吸亦颇常见。中枢性呼吸衰竭早期可呈潮式呼吸,晚期常有呼吸暂停、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听诊肺部呼吸音降低。此外,尚可有原发病相应体征。 2.循环系统早期缺氧心动过速、血压亦可增高。重者心率减慢、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休克、心跳骤停。高碳酸血症时周围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使皮肤潮红、四肢暖、脉大、多汗、球结膜水肿。此外,还可发生肺水肿、右心衰竭。 3.神经系统轻者注意力不集中,定向障碍。随缺氧加重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嗜睡、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昏迷、惊厥等。年长儿可诉头痛。有时瞳孔大小不等、光反应迟钝,肌张力及反射减弱或增强。 4.胃肠道可有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 5.其他尚可有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少尿、无尿、尿素氮增高;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DIC。 6.血气分析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应在静息状态、海平面、吸入室内空气时动脉取血送检。 二、诊断要点 1.有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病。 2.发绀、呼吸频率或节律异常、烦躁不安或嗜睡等症状经湿化气道、吸痰、吸氧仍不能改善。 3.存在前述临床表现中的各系统症状。 4.血气分析 I型呼衰:PaO2<6.67kPa(50mmHg),PaCO2正常或稍低。Ⅱ型呼衰:PaO2<6.67kPa(50mmHg),PaCO2>6.67kPa(50mmHg)。 三、治疗 治疗需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在于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与此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条件应入重症监护室。 1.治疗原发疾病病因明确者对病因治疗,病因一时不明确者对症治疗。 2.氧疗常用鼻导管、面罩和头罩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根据病情调节氧浓度,以提高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氧含量,纠正缺氧。 3.呼吸道护理 (1)及时清洁鼻腔,防止分泌物结痂堵塞。 (2)呼吸道湿化:可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应用人工呼吸机的病儿可直接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