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萨提亚的四种应对模式

萨提亚的四种应对模式

萨提亚的四种应对模式
萨提亚的四种应对模式

萨提亚四种压力应对模式

在人与人交往中,面对压力存在着四种很有意思个人应对模式:讨好反应、指责反应、超理智反应、打岔反应。

第一类:讨好反应

言语特征:全部赞同。“这全是我的错”,“没有你我什么也不是。”

情感特征:乞求型,虚弱的身体姿态。

行为特征:依赖型的受难者;道歉、请求宽恕;屈服。

内心体验:压抑,愤怒;“我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我是没有价值的”。

心理影响:神经质;抑郁;自杀;

生理影响:消化道疾病,胃肠道问题(腹泻,便秘等),偏头疼。

象征性动作:单膝跪地,一手抚胸,一手斜向上至前方,头微抬,乞求的目光。

第二类:指责反应

言语特征:否定。“你从来没有做对过一件事情”,“你怎么回事。”

情感特征:责备,强有力的身体姿态,僵硬紧绷;

行为特征:攻击;评判;命令;寻找错误。

内心体验:“我是孤独而且不成功的”

心理影响:偏执,冲动

生理影响:肌肉紧张和背部问题,高血压,中风,冠心病,哮喘。

象征性动作:一手叉腰,一手平伸向前方,食指指向对方。

第三类:超理智反应

言语特征:极端客观经常提到准则和正确的事物。“理论上来说。。。”

情感特征:严厉,冷淡;僵硬的身体姿态;如果要表述,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行为特征:独裁主义;理性化的行为;操纵的;强迫性的。

内心体验:冷静,悲伤。“我感到脆弱和孤立”“我不能表现出任何感受”

心理影响:强迫性的,紧张症,社会退缩。

生理影响:干燥性疾病(粘液、淋巴液及其他分泌液);淋巴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

象征性动作:双手抱在胸前,仰头,两眼朝天。

第四类:打岔反应

言语反应:无关的,毫无意义,脱离重点。常常在对话中离题千里。

情感特征:混乱,不负责任,生硬和松散的身体姿态。

行为特征:心烦意乱,不合时宜的行为,多动,打断别人。

内心体验:空虚,无助,缺乏平衡。

心理影响:迷茫,不合时宜。

生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问题。

象征性动作:低头,双臂下垂,自由摆动,身体后转,眼睛左顾右视。

四种基本沟通模式的比较:

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同的人在面对不同场景时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类型。这里所说的是一个人在应对大多数事物时的平均表现更趋向于那种反

应模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我们的注意力做出了某些选择,让我们忽视了对爱的觉知。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在想,它所设立的条件:我们心中是存在爱的。可是,却又为什么我们存在着这样的爱,却无法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呢,正如我们眼前摆放着一束鲜花,而我们却视而不见。 我在想,我们心中所存在的那一份爱的感受,假如能被单单纯纯的摆放在我们眼前,我们或者并不会去忽视他们的存在。可是,当这份爱的情感,出现在我们眼前,却被我们所忽视,他们的原因又在哪里呢?是否是由于其他的情绪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呢? 我思考着,正如注意力具有选择性一样,在一个嘈杂的环境当中,当我们专注的去倾听我们想要倾听的声音的时候,于是其他的声音就会显得不那么的刺耳,进入耳朵内的,则大多数是哪部分你想要努力听到的声音。那么,当这份爱的情感,被与其他情感被一起摆放在我们眼前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又会被那种情感所吸引呢?正如一位老师所言,我们的思维被区分为弊导性思维和利导性思维,而假如我们的思维被停留在弊导性思维当中的时候,则那部分利导性思维则会被限制,那么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哪些消极情感所吸引的时候,我们对这份爱的情感的注意力自然会慢慢减弱甚至被完全所忽视。

这告诉了我一点,爱是一种平和的能量,而一些的情绪当中却充斥着大量的冲动性导向,当他们同时出现的时候,很容易的就吸引住了我们的注意力,于是让我们被那部分情绪所吸引,而散失了我们对爱的觉知。 2、我们的感受被掩饰或者伪装了,于是我们被变形后的情感所牵引。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中,曾经提及到感受以及感受背后的感受和想法,于是我在想,有这样的一部分人,他们把心中的那份爱的感受,直接体现在行为表面上,而也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行为表面上的感受,那是一份被伪装后的爱,需要被分解被挖掘,才能把他们的这部分爱的感受显露出来。 小孩将朋友家的玩具带回家,妈妈的责骂声是愤怒感受后的行为反应,于是妈妈被愤怒的情绪所支配。妈妈为小孩的不问而取的行为所担心,害怕小孩违反正常的道德规范而学坏,希望小孩能成为一个自己眼里的好孩子。 3、我们所习得的让我们否认了自己的感受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这也有一个角度,是在否认我们内在的情感的结果。他们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否认在精神分析当中是一种心理防御形式,但我们观察,一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不断的习惯性的在使用这样的形式,不停的去否认,那是一种什么养成? 家庭教育当中,假如一个强势的父母,他们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坚持自己的判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价值观,于是不断

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模式 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期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大师,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Human Behavior)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她发展出许多生动创新的技巧探索家庭关系,被治疗师广为运用。 在萨提亚模式中,你会学习和体会到许多不同的技巧,例如家庭雕塑、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 萨提亚模式另一极富魅力的原因,是因她“凡事皆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的信念。在注重“你和我”的同时,更关心“我们”,在这样一个被充分尊重和关心过程中,我们对事业、家庭、婚姻、健康以及个人成长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学习,重获并掌握生命的意义,做一个身心一致的人。 基本概念 萨提亚模式不强调病态,而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 摘要:萨提亚家庭治疗是由国际着名心理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创立的一套以整个家庭系统为治疗对象,由内而外帮助治疗主体提高自我价值感、改善沟通方式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模式。通过介绍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来源、基本理念以及治疗方法与技术,并对此种治疗模式进行简单的评述,可以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以求此模式能够更好地运用在家庭社会工作中。 关键词:家庭社会工作萨提亚家庭治疗 维吉尼亚·萨提亚是家庭治疗流派的创始人之一,国际着名心理治疗大师,被誉为“家庭治疗法的哥伦布”、“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则是由她所创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模式。这是一种注重家庭系统的体验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不仅关注每一个单独的家庭成员(治疗对象/治疗主体/来访者),也注重整个家庭系统,通过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使两者从一种功能不良和紊乱的状态蜕变为一种功能健全、良性运转、令人满意的内部关系的状态。萨提亚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内部资源和选择,并拥有改变的可能——不论他(她)拥有怎样的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可以在内部加以改变。所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又被称为“联合家庭治疗”或“人本学派治疗”,它在家庭治疗领域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1.理论来源 系统论和家庭治疗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萨提亚在大量的个案治疗实践中渐渐认识到家庭系统对个人有巨大的的影响。于是她开始研究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

的治疗方法,由此创立了萨提亚治疗模式。萨提亚治疗模式是建立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之上的,它注重对整个家庭系统的治疗而非单独个人的治疗。同时,受系统论影响,萨提亚抛弃亚里士多德的线性、单一因果论的看法,主张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 人本主义与积极存在主义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也深受人本主义和积极存在主义的影响,认为人性本善,相信人类能够展示出积极的生命力量并具有潜能能够改变自己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注重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强调人的成长。这也是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基本信念支撑。 2.基本理念 世界观、人性观——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 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是萨提亚提出的两个对立的世界观和人性观,又叫“威胁—奖赏”模型和“种子”模型。它们的区别在于对关系的定义、对个体的定义、对事件的解释、对改变的态度这四个方面。 在“威胁—奖赏”模型中,关系被假定为以支配—服从式为基础的等级关系,例如父亲—孩子、老师—学生、老板—工人等等。个体在一生中扮演一些社会角色,但却没有与对他(她)本人的定义加以区分,反而严格要求自己去符合这些角色的期望,用各种标签来代表自己,否认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用他人和社会的准则来定义自己。“威胁—奖赏”模型用线性、简单化的方式解释事件,不考虑解释实际情况的变量具有多样性。那些以“威胁—奖赏“模型为基础的人对改变的恐惧使他们致力于保持现状,熟悉感比舒适感更具有价值。[1]

萨提亚课程学习心得汇编

萨提亚课程学习心得汇编.

————————————————————————————————作者:————————————————————————————————日期: ?

萨提亚课程学习心得汇编 一、萨提亚学习心得: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离婚? 你有没有小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无法按时吃饭让你大为头痛? 你有没有小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你有没有小孩子在你面前表现出"叛逆"? 如何重建父母与孩子间的信任? …… 面对孩子的各种偏差行为,父母往往由厌烦到生气,然后是痛苦。 这些都是在《萨提亚亲子--行为矫正版》上家长们提出的最为常见的问题。2010年8月10-12号,在萨提亚亲子的课堂上,来自马来西亚的心理学博士林文采老师面对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偏差行为,从理论与实操方面讲解了一系列的行为矫正、沟通方法,教父母更理解孩子所需的心灵营养,用温和而坚持的力量来调整孩子的不适当行为,养育一个心理素质优秀,品行端正的好孩子。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不离婚?" 一个小的时候让父母很放心的孩子,因为长期的父母不在一起,得不到父亲日常的关注,难免有一种被忽视的感受。当父母缺乏沟通磕磕绊绊的时候,孩子内心累积的情绪就迸发出来,在学校成绩下滑、并且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一次妈妈教育他的时候,他极其不耐烦的对妈妈说:你和爸爸你们为什么不离婚? 我们因此也看到,孩子年龄虽小,但内心已经承担了很多父母没有想到的东西,也看到了父母的影响 对孩子有多大!孩子有没有快乐,除了天性的那一部分,其余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父母。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的心情?林老师说,物质是一方面,更多的来自心灵。温和而坚持的力量 面对已经行为偏差的孩子,在课堂上的学员们说:对孩子讲道理看起来没什么用。想必很多做父母的也体验过这种情况。如何去除掉偏差行为、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林老师 1 说:父母"温和而坚持的力量"是很有效的。父母在与孩子有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对孩子多一些耐心,温和的与孩子订立界线,那么慢慢的孩子就会学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然而然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萨提亚亲子关系之孩子行为矫正版》是中国NLP学院首次独家引进的亲子课程,其内容是林文采博士近30年临床辅导经验与自己育儿心得(她有四个优秀的孩子)的结晶,课中的"界限六律""孩子偏差行为改变技术""正确的孩子性教育""父母与青少年的冲突"等新理念、新技能给全体家长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家长们非常兴奋,三天课程结束时,学员们仍意犹未尽。

萨提亚成长模式的信念

萨提亚成长模式的信念 萨提亚成长模式的信念(2011-04-30 12:50:36)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萨提亚个人成长模式 在实践萨提亚的过程中,以前会注重工具的掌握,现在越来越感受到“信念”的重要,心中有信念,手中的助人工具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当我们如果活出这些信念,就能达到萨提亚女士所倡导内在和谐、人际和睦的状态。从今天起,与大家探讨每一条信念。看看哪一条信念最触动你? 对人的信念: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We are all manifestations of the same life-force. 人类的过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适用于一切情况、文化及环境。Human processes are universal and therefore applicable in different settings, cultures and circumstances 人们由于相同而有所联接,由于相异而有所成长。People connect on the basis of sameness and grow on the basis

of being different. 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去做。Parents do the best they can at any given time. 父母常重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形态,即使那些形态是没有功能的。Parents often repeat he familiar patterns from their growing up times, even if the patterns are dysfunctinal. 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都拥有它们。Feelings belong to us; we all have them. 人性本善。他们需要找寻自己的宝藏,以便联结及确认他们的自我价值。People are basically good. They need to find their own treasure to connect and validate their own self-worth.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价值上。Healthy human relationships are built on equality of value. 对“应对”的信念: 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得以成功地应对及成长。We all have internal resources we need in order to cope successfully and to grow. 问题(困难) 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The problem is not the problem, coping is the problem.

浅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怎样的 导师:京师博仁李世庆老师 萨提亚女士认为,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 如果你对你自己这个产品有不满意的地方,请不要埋怨和指责自己。只要你愿意走进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课堂,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可以重塑一个幸福、快乐的你! 如果你对你自己这个产品非常满意,那恭喜你!在萨提亚的课堂中,你可以学到一套方法,让你身边的人幸福、快乐! 萨提亚模式是由美国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1916-1988)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在整个国际心理治疗领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不是仅仅将焦点放在处理个人和家庭的问题上,而是创新了一套协助个人和家庭由负向转为正向成长的理论和方法,是一套以成长为取向的治疗模式。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Becomemorefullyhuman),而非只求消除症状(Symptoms),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培训对象 人们因为拒绝改变而付出的代价通常包括疾病,内疚,亲密感和生产力以及快乐的丧失。 对于治疗师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各种角度来看待来访者的问题,以便看清事情的全貌,我们怎样看待世界的评估:怎样定义一段关系,怎样定义一个人,怎样解释一个事件以及我们对改变有怎样的态度我们总是在自己和整个世界面前用各种标签来代表自己,代价就是这些标签让我们失去了自己身份的关注,角色变成身份,个人独特性逐渐消失。 学习或者迎合他人是我们对自身个性的否定,然后时间否定了他人,让我们无所适从。 尝试摆脱线性思考方式,寻求更加多元的自我。 改变后不确定的未来,安全感的丧失是患者阻抗的原因,因此有人会选择现有的功能不良的反应模式,所以咨询中,最重要的是给患者提供改变后的安全感和接受新的可能的勇气。 安全感和信任是基于信心而不是熟悉感,爱是人们自由表达他们的感受和差异性。 萨提亚治疗信念: 1、改变是可能的,即使外部改变有限,内部改变仍然可能存在; 2、在任何时间,父母都要尽其可能的做好; 3、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应对和成长所学的内部资源; 4、我们拥有很多选择,特别是在应对压力而不是对情境做出反应的时候; 5、治疗需要关注健康和可能性,而不是病理学的方面; 6、希望是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或成分; 7、人们在彼此相似的基础上建立联结,而在各具差异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成长; 8、治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成为我们自己的决策者; 9我们所有人都是相同生命力量的展示; 10、大部分人会选择熟悉而不是舒适的方式,特别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 11、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ABC理论中的B既我们的信念会产生结果C,两者相通); 12、感受属于我们自己,所以自己的表述才是最准确的证据; 13、人们在本质上是好的,要想与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相联结并确认他们,他们就需要找的自己的内部财富;(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此契合,及即自我实现的内部动力) 14、父母通常会重复他们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家庭模式,即使这种模式是功能不良的;15、我们不能改变过去的事情,但是我们能够改变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萨提亚模式的信念

萨提亚模式的信念 1. 改变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 2. 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去做。 3. 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得以成功的应对及成长。 4. 我们有许多选择,特别是面对压力做出适当回应而非对情况做出实时反应。 5. 治疗需要把重点放在健康及正向积极的部份,而非病理负面的部份。 6. “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份。 7. 人们由于相同而有所连接,由于相异而有所成长。 8.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各人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 9.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 10. 多半的人倾向选择对他而言是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应对,尤其在压力之下。 11. 问题〔困难〕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12. 感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都拥有它们。 13. 人性本善。他们需要找寻自己的宝藏,以便联结及确认他们的自我价值。 14. 人常重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型态,即使那些型态是没有功能的。 15.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16. 欣赏并接受“过去”可以增加我们支配“现在”的能力。 17. 所谓全人性的目标是接受父母也是人,而不是只以他们扮演的角色来相处。 18. 自我价值是高低呈现在应对的方式上,自我价值愈高,应对的方式愈全人性化。 19. 人类的过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适用于一切情况、文化及环境。 20. 过程是“改变”的途径,故事内容形成情境,而“改变”就在那里发生。 21. 萨提亚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达到表里一致及高的自我价值。 22.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价值上。

爱你而不用抓住你 欣赏你而不须批判你 和你一起参与而不强求你 离开你亦无须言歉疚 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 那么 我俩的相处就是真诚的 并且能彼此滋养。 2.五种自由: 自由地看和听,来代替应该如何看、如何听。 自由地说出你所感和所想来代替应该如何说。 自由地感觉你所感,来代替应该感到的。 自由地要求你想要的,来代替总是等待对方允许的。 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冒险,来代替总是选择安全妥当这一条路,而不敢兴风作浪摇晃一下自己的船。 3.事情发生了 自有它发生的理由。 我未必能够知道 但我必须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 抱怨事情不该发生 是不让自己成长。 如何配合已经发生的事情 给自己制造成功开心的机会才是重要的。 4.有更多的做法 就会有更多的选择。 现在不成功 只是说现行方法行不通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读《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有感 罗艳菊 这是一本有关我们的信念如何控制着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可以然后获得 健康的信念的实用性书籍。这本书也向你展示了如何解决过去的负面经历造成 的影响。它将帮助你改善与其他人沟通的技巧。 ——约翰·贝曼这本书有两条线,第1条线就是感知,它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我是怎么感 知这个世界的,第2条线是应对,是输出部分。第1条线感知,首先第1章讲 到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包括对关系的定义,对个体的定义,对事件的解释,对改变的态度。萨提亚把我们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分为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 我们感知方式的雏形,来源于家庭,也就是基本三角关系。孩子在刚生下 来的时候是一个自然的状态。他需要用父母的眼睛来看到自己,也就是说他有 一个身份认同依赖,而父母由于受自身的限制。他会有投射,他把自己没有完 成的那些部分投射到孩子身上,那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展出他的应对方式,这就引出了第2条线——应对。两条线是一个环,也可以说是一条线。 萨提亚讲到了5种应对方式,也就是了5种生存姿态,其中4种是不良的 生存姿态,一种是健康的生存姿态,也就是表里一致。以上就是理论部分。 我们的目标是表里一致,是健康的生存姿态。如何调整到健康的生存姿态呢?接着就是技术部分。作者有将其分成技术与工具两个部分。五至九章分别 介绍了改变的过程、成分干预技术、转化过程技术、个性部分舞会技术以及家 庭重塑技术,第十、十一章介绍了雕塑、隐喻、曼陀罗、冥想、家庭规则转化指南、温度读取等工具。 第5章改变的过程,是这些技术的提纲契领。萨提亚提的改变主要是指内 部的转换。改变的过程是,发现你行为背后的应对模式,然后觉察它,它的内 容与过程,再理解它,你是如何为它赋予意义的。之后你会发展出新的方式, 也就是改变。改变,而非消除或消灭。改变的关键是添加,也就是引入一些新 的东西。它既包括内容的添加,比如,新的感知、新的关联、对自身新的感受、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 沟通就是人与人,人与己的联结。 沟通是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模式也代表每个人的生存姿态。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沟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也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是由美国首位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她是一位敏锐的务实工作者,她在家庭治疗工作中发现出的人际沟通技巧广为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共同使用。 萨提亚沟通模式有五种常见的沟通模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 萨提亚人际沟通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沟通都包含着两方面的信息,即语言方面的和情感方面的,或是说非语言方面的。某个人在做语言陈述时,同时也会自动地表达出包括表情、姿态、皮肤色泽、语音语调以及呼吸频率等在内的多种非语言信息,而且这些的非语言表达往往是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真实状态。当人们的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一致时,我们就称之为“一致性的沟通”,又称为“表里一致的沟通”。 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是一种高自尊的应对方式。它既是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一种与自我和他人进行沟通的方式。高自尊和表里一致,是检测一个人是否具有更加完善的机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当我们处于表里一致时,我

们既可以意识、觉察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包括自身的感觉、解释以及随后对于这些感觉的感受,也能够承认、理解和接纳它们,并且能够表达它们;倾听我们的知觉和期望,并通过觉知我们深层的渴望,将外界和自身条件通过行动转化为满足我们需求的可靠方式,从而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使我们的心身保持和谐、平衡状态。 在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中,自我的感受、他人的感受和情景的要求全部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尊重。它是一种对自我独特性的欣赏;是可以自由流动于自身内部和人际之间的一股能量;是对个性的主张;具有乐于相信自己和他人的意愿;愿意承担风险,勇于承担责任;能够利用自身具有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对亲密关系保持开放的态度;拥有能够成为真实的自己并接纳他人的自由;爱自己也爱他人;面对改变,具有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因此,选择表里一致的沟通时,我们想到的不是苛求胜利,不是去控制他人或者情景,也没有忽视自我、他人和情景的存在状况,而是意味着我们选择成为真实的自己,但同时也注意兼顾好他人的需要、感受和情景的要求、限制,选择与他人进行接触、沟通和联结。也就是说,我们是站在一个既考虑自己,又关心他人,同时充分意识到当前情景的角度上,对所面临的问题作出反应。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的语言反映的是现实,体现出对于感受的觉察,语言与身体姿势、语调以及内心感受是相匹配的,即与情感一致,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是流动的、随机应变的;内心的体验是和

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

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教育心理学论文 萨提亚模式的昨天和今天 约翰·贝曼 弗吉尼亚·萨提亚被公认为是家庭治疗的先驱。她最早贡献之一,就是在咨询中同时会见多个家庭成员。她和约翰·埃尔德金·贝尔、内森·阿克曼与默里·鲍温一起,对当时的治疗实践作出了非常大胆的挑战。这仅仅是萨提亚对家庭治疗和个人成长所作贡献的开始。现在,大多治疗师,尤其是家庭治疗师,不仅认为在咨询中同时会见其多个家庭成员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这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关键。 萨提亚是实践上的革新者。她很少记录或解释她的理论基础。然而,很多年以来,她的治疗实践、培训课程和记录下的示范演示已经揭示出深刻、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理论的基础。但是,很少有家庭治疗方面的作者能捕捉到萨提亚对治疗贡献的核心及其意义。 本文是探索萨提亚模式理论的一个尝试,只在分享萨提亚模式的一小部分以及它如何在当今实践中应用。 1.萨提亚模式的理论 根据人们已经普遍认可的萨提亚的贡献,萨提亚模式最适合划入人本心理学派。从心理治疗的观点看,萨提亚模式属于体验式的家庭治疗体系。 治疗模式建立在一系列的信念、假设基础上的。我们不去探寻萨提亚模式的哲学渊源,而仅仅探寻萨提亚模式的一些治疗理念,以此作为本文的基调。 (1)改变总是可能的,即使没有外在改变,也会有内在改变。这些改变包括感受、观点和预期。

(2)治疗会谈必须是体验式的,以引发第二层面改变。这个改变不仅是行为或感受上的,还包括深层“自己”的改变。 (3)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因此,治疗聚焦在改善一个人的应对方式上,而非仅仅解决他的问题。 (4)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因此我们能学会改变感受、管理感受和享受感受。 (5)治疗要设定积极正向的目标,解决负面经历造成的影响。 (6)治疗是系统性的,包括个人的内在系统和人际互动的关系系统。 (7)人们具备他们应对和成长所需的所有资源。治疗是启动这些资源帮助人们改变的工具。 (8)大多数人会选择熟悉感而非舒适感,尤其是在压力下。 这些,以及类似的治疗理念(Satir et al.,1991),有助于加深治疗师对人,关系和改变的理解。 2.治疗干预的三个领域 萨提亚模式的治疗治疗干预主要聚焦在三个领域、个人内在系统,人际互动系统以及原生家庭系统。 2.1个人内在系统 这个个人内在系统可以用冰山的隐喻来说明。这是将人类体验概念化的一个方法,要知道人类的大多数体验实际上都是内在的;而内在体验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作用的、具有系统性的。人们在一个领域的改变经常导致另外一些领域的变化。用二维线性的方式表示,“冰山”的各个领域或组成部分是:(1)行为;(2)观点;(3)期待;(4)渴望;(5)“自己”。更详细的萨提亚模式冰山图(见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萨提亚治疗模式在治疗婚姻危机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每个社会都重视婚姻的过程及一个新家庭的建立。在家庭产生、演变、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环境和夫妻双方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婚姻关系简单、脆弱、混乱和危险等一系列的婚姻危机便出现了。萨提亚治疗是一套以成长为取向的治疗模式,其最大特点就是提高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及帮助人活得更加“人性化”。它是一种从家庭的角度出发解决案主心理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治疗理论和体系。本研究欲从萨提家庭治疗模式的相关理论出发,探索在应对夫妻婚姻危机这一问题中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有效性对策。 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家庭疗法婚姻危机。 婚姻,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①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共同组建共同生活(当事人的“婚”):②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当事家庭之间的“姻”) 婚姻的社会实体和社会设置。在矛盾中统一为某时某地的婚姻存在形态,而家庭是婚姻的产物,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婚姻关系为纽带,以人口生产为特征,共同生活、共同消费的社会基本生活组织单位。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各种社会思想涌入,在社会发生变革的过程中,人们的婚姻价值观念、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轻视家庭价值的现象时有发生,个人本位主义上升,导致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危机,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新兴的专业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伴随着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介入到婚姻家庭生活中去,将有效解决婚姻问题,化解婚姻危机,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1.婚姻危机出现的原因 婚姻危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定的主客观因素引起的海德归因理论认为事物产生的原因在于环境和个人,婚姻危机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概括来说,主要有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1.1环境因素。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中的互依关系减弱,男女双方经济逐渐独立,都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点。人们对婚姻的期望提高,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有严格的原则,一旦对方做出了对婚姻和家庭不忠的事情,能够迅速做出处理。其次,受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当代中国逐渐融人到全球化中,在接受全球化提供的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国外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上所谈及的婚姻危机很大程度上受改革开放后,港台及国外文化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08130811谢然慧 通过阅读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以后,我知道了萨提亚模式是由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创建的心理治疗模式,创始时以家庭治疗为主要应用,随着理论的发展及新一代治疗与培训师的延展,它现在不仅仅应用于家庭治疗,还包括个人咨询及家庭重塑三个领域。萨提亚模式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仅仅追求改变行为或消除“症状”,其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模式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萨提亚的理论之所以叫家庭治疗模式,是因为她发现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得把他放在他所处的关系系统中去解决。在她之前的治疗方式,多是针对病人的问题去治,而萨提亚是将病人放到家庭这个环境中去治。这就好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西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医是针对头疼脚疼的病根治疗。 萨提亚提出“基本三角关系”的概念,父母与孩子分别占据三角型的三个顶点,形成一个倒三角的结构。孩子是通过和父母的互动来形成对世界的初步印象的。孩子三观的建立以及成人后的人际交往,都带着与父母互动的模式的影子。萨提亚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以一种“表里一致”的姿态去和外界互动。但是,如果在小时候“基本三角关系”建立的不稳固,为了生存,人们被迫以不正常的姿态来应对外界,表现为四种生存姿态: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这种生存姿态,起始于幼时与父母相处模式的刺激,随着渐渐长大,多数人们往往还是沿用旧模式来应对外界。人的本性是具有惰性的,《少有人走的路》里将其称为自然界中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的影响,如果没有意外的刺激,人们很难改变旧有模式。 萨提亚的治疗实际上是在帮助人在心智上完成自我成熟,打破旧有模式,与时俱进地重塑一个的适应当前生活状态的新模式,所以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心理治疗,还可以用作心智成长的手段,帮助我们在浮躁而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拥有一份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

萨提亚五种沟通模式,如何达到身心一致 冲突似乎不可避免,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就更多见而棘手。冲突往往跟双方在乎的事情有关系,跟我是不是被爱,是不是受到尊重有关。不同的人,沟通模式也不同,这是理解他人也是理解自己的一把钥匙。 在介绍萨提亚学派的五种沟通模式前,先给个小背景: 这个图是萨提亚派沟通模型总图。后面解释那五种沟通模式,都从这个图生发而来。但是前四种都各有缺陷,只有在第五种那里,自我、他人、情境三者才得统一,三者元素都有表达和展现,哪个都没有被压抑或无视。现在看看,你是哪种吧。 1.讨好型

占人群50%。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 比较典型时—— 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2.指责型

占人群30%。攻击别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从来都没做对过”、“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没有错”。 比较典型时——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可能引起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3.超理智型

萨提亚模式学习资料汇编

萨提亚模式学习资料汇编 一、效用体验:萨提亚团体参加者的感悟分享摘录: ?“我发现了原来指责型的人是这样的”; ?“理解了一直以来我所处的状态,一直处在讨好别人的状态里……”; ?“现在我比较会关照自己了,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情绪背后的问题,不再压抑, 不再逃避……”; ?“我终于意识到了为什么别人一问到关于我自己的问题,我总是急着岔开到其他 话题了……” ——以上这些回答显示出萨提亚团体帮助成员认识了某一特定的沟通姿态,或是成员自己“不一致”的沟通方式和低下的心理状态,甚至进一步帮助部份成员学习到与以往不同、较为有益的互动与沟通技巧。 ?“我现在比较会知道大家的有限性之后,比较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放下不合实 际的期望,因此能更真实地互动。”; ?“我会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讲出来,不再受限于以前所学到的不可以说……”;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原谅了我的父母,之前有太多的期待,但是我意识到了父 母只是普通人……”。 ——以上这些回答显示团体对成员另外的帮助是在于松动其以往恪守的应对模式,或是协助其了解生活中的关系人且因而较能放下对他们的期待;而从成员的言语之中似乎也传递出一种自由与自在。 ?“比如说我妈妈在关心你的时候,她是用负面的指责的语气……那天我就我妈妈 沟通说,妈,这份工作对我而言很重要,然后她也会觉得说,我上这个课程没有用啊,可是我会跟她解释哦,解释完之后我觉得心情很舒服”; ?“变成彼此之间的沟通会用比较温暖的方式,比较关怀的方式。”。 ——以上这些回答显示部份成员反应逐渐可以将在团体所学习到的一致且清楚的表达方法应用在其与相关人的对话中。 ?“我觉得有达到那个效果,要找自信还是要走回来,看自己,而不是出去工作来 证明自己的自信,而是走回来看自己……”;

萨提亚模式简介

萨提亚模式又称萨提亚沟通模式,是由美国首期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系,萨提亚模式,又叫联合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萨提亚模式的起源 1951年,萨提亚第一次尝试运用后来被称之为“萨提亚模式”的方法为一个家庭作治疗。一开始,她处理一个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进行6个月后,情况发展良好。可是之后她却接到女孩的母亲的电话,说萨提亚离间她们母女的感情。 萨提亚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母亲不满的言语背后的恳求意味。她要求这位母亲与女儿一起与她见面。当母亲和女儿一起来见萨提亚时,萨提亚发现她之前与女孩建立的良好关系竟然消失了,女孩又回到六个月前的状态。 萨提亚继续为这两母女进行治疗。母亲、女孩、萨提亚之间慢慢建立起一个新的、良好的关系。这时萨提亚邀请家庭中的父亲/先生一起参与。结果,当他成为面谈中的一员时,本来建立起来的治疗关系又掉回原来的状态。 萨提亚在这个时候了解到她可能已经接近了某个关键的问题。而正是这个问题,后来成为她创立全新治疗模式的契机。她询问这个家庭是否还有其他成员。当仅余的这位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儿子/兄弟来到治疗面谈中,并展现他在这家庭里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萨提亚更清晰地看到女孩在家里被“力量架空”的角色,以及她在家庭里力求生存的痛苦挣扎。 这些经历以及之后的经验,让萨提亚发现,治疗并不仅限于“那认定的病人”,也需要整个家庭系统的介入。也即,她可以借改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来带动整个家庭的改变——当然,也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家庭中每一个个别的成员。 这也让她开始强而有力地使用“雕塑”的技巧,她让案主以不同的身体姿态来代表、呈现沟通的信息。这些身体姿势可以透露出、并使案主觉察到那些他没意识到的信息,并从而有所改变。例如,萨提亚就让那位“天之骄子”站在椅子上,他的父母朝他摆出崇拜的姿势,且不留一丝余地给女儿。借着让家庭成员演出这一场景,萨提亚使他们认识到他们经常加以否认的感受。这个体认也促使他们去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萨提亚从这次经验出发,发展出以系统取向来帮助家庭的家庭治疗,对治疗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萨提亚 冰山 和 个案 、看完我感动了 。

什么让我们不快乐?———内心莫名的恐惧?难以驾驭的坏脾气?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了工作?缺少价值感,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有想过,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冰体,才是被长 久压抑并且忽略的“内在”? 是著名的冰山比喻。 原生家庭——它在塑造我们的个性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 影响他的一生。个人和经历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一个人的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儿 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 但是,这些渴望却并非都能一一满足,便被我们压抑起来。日积月累,连我们自己 都已忽略的渴望,却成为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萨提亚提出,很多成年以后出现的问题都不是成年所生存的环境造成的,而要追溯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 在一次工作坊中,蔡敏莉老师邀请现场一位男士表演他的家庭模式。为了配合演 出,男士指定现场一位女士扮演他的妻子。 在这个家庭中,夫妻经常吵架,丈夫总是处于强势,吵得凶了妻子就回到自己 的房间躲起来。老师让丈夫站在凳子上,用手指着妻子,而妻子则跪在丈夫面前。 老师强调,这不是真的跪下,而是代表妻子在情绪上迁就丈夫。 接着,老师询问丈夫L小时候的成长背景。L回忆从小父母就天天吵架,经常

是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当时L同情妈妈,总是站在妈妈这边,可长大后还是习得了父亲的坏脾气。 “每个人最初学习沟通的老师,都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在L的家庭中,他学到的就是指责。等他上学了就会骂同学,工作了就会骂同事。大家都很怕他,他却不知道别人怕他,因为这就是他习惯的沟通模式。”老师评价。 自我价值——自尊的内在宣言 关于萨提亚的资料中有一篇《我对自尊的宣言》:“我是我自己。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我拥有我的幻想、梦想、希望和害怕。” “我拥有全部的我,因此我更能和自己熟悉、亲密。我知道某些困惑我的部分和一些我不了解的部分。但是只要我友善地爱我自己,我就能够有勇气、有希望寻求途径,来解决这些困惑,并发现更多的自己。” 萨提亚希望每个人看到生命中的期待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当我们满足于自己的行为负责,满足于成为好公民,甚至成功者的外在形象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内在有所觉察,并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我们有能力接触内心深层的渴望吗?” M不能接纳自己,也不相信别人能够接纳她。在一个游戏环节中,所有学员闭上双眼在全场走动,寻找令自己感觉舒适的另一双手。学员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出发,可以拒绝别人,而不用考虑那人是否受伤。 M不喜欢这个游戏,因为她认为自己的手很粗糙,不会被人接纳。黑暗中,每个人都在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一双双地尝试和放弃。终于,大家都找到了合适的,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 后感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读后感 08130811谢然慧 通过阅读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以后,我知道了萨提亚模式是由维琴尼亚·萨提亚女士创建的心理治疗模式,创始时以家庭治疗为主要应用,随着理论的发展及新一代治疗与培训师的延展,它现在不仅仅应用于家庭治疗,还包括个人咨询及家庭重塑三个领域。萨提亚模式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萨提亚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仅仅追求改变行为或消除“症状”,其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萨提亚模式将心理治疗扩大为成长取向的学习历程,只要是关心自我成长与潜能开发的人,都可在这个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萨提亚的理论之所以叫家庭治疗模式,是因为她发现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得把他放在他所处的关系系统中去解决。在她之前的治疗方式,多是针对病人的问题去治,而萨提亚是将病人放到家庭这个环境中去治。这就好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西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医是针对头疼脚疼的病根治疗。 萨提亚提出“基本三角关系”的概念,父母与孩子分别占据三角型的三个顶点,形成一个倒三角的结构。孩子是通过和父母的互动来形成对世界的初步印象的。孩子三观的建立以及成人后的人际交往,都带着与父母互动的模式的影子。萨提亚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以一种“表里

一致”的姿态去和外界互动。但是,如果在小时候“基本三角关系”建立的不稳固,为了生存,人们被迫以不正常的姿态来应对外界,表现为四种生存姿态: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这种生存姿态,起始于幼时与父母相处模式的刺激,随着渐渐长大,多数人们往往还是沿用旧模式来应对外界。人的本性是具有惰性的,《少有人走的路》里将其称为自然界中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的影响,如果没有意外的刺激,人们很难改变旧有模式。 萨提亚的治疗实际上是在帮助人在心智上完成自我成熟,打破旧有模式,与时俱进地重塑一个的适应当前生活状态的新模式,所以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心理治疗,还可以用作心智成长的手段,帮助我们在浮躁而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拥有一份淡定从容的心态。 萨提亚用三种技术来帮助人们变得表里一致:“个性部分舞会”、“家庭重塑”、“互动干预”。“个性部分舞会”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身上那些被自己定义为“不好”的部分,接纳并利用这部分的能量,从而拥有一个完整的自我。所以萨提亚一直以一种很积极的态度接纳和对待不正常的四种生存姿态。我们身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帮我们抵挡了某些东西。比如:网瘾。它至少帮助那些有网瘾的人暂时逃避了空虚和痛苦。所以“玩的不是网游,是寂寞。”这句话还是挺有科学依据的。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网瘾”发现了自己更深层次的需求,并尝试用替代方式来满足它。“家庭重塑”是重塑“基本三角关系”,帮助人们重新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将非正常的四种生存姿态调整为正常的“表里一致”的姿态。这一过程并不需要父母的

萨提亚模式之自我成长

萨提亚模式之自我成长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萨提亚模式之自我成长 一阶段 萨提亚模式介绍 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Satir,1916-1988)是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被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是美国心理治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着作《联合家族治疗》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圣经”,至今仍是美国各大心理学、哲学、组织管理学等相关科系的教科书。 萨提亚成长模式是目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流派之一。萨提亚模式的学习是一种心灵体验的过程。她帮助我们认识,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无论旧有的成长模式给我们什么样的经历与感受,都值得尊重和接纳,并透过新的觉察而获得更多选择。 伴着沁人肺腑的温馨与尊重,萨提亚带领我们探索“我是谁我如何生存如何与外界互动”,帮助每个人做自我内在的觉察,发掘出真正的、更高的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来自内心的生命能量,塑造充盈而丰满的人生。 工作坊目标 自我的提升——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不断拓展自己的潜能,从而提升自我认知与价值。 情感的提升——化解内心矛盾与冲突,舒缓压力,改善心理环境,拥有成熟而愉快的情感体验。 事业的提升——内心充满能量,敢于对自我挑战;懂得为自己量身制订人生目标,并不断调整,从中获得个人成长的经验与成就感;在事业中感到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心灵充实而满足。 关系的改善——拥有独立的人格,掌握畅通无阻的一致性沟通模式,建立健康的人际网络。在亲密关系中,真正享受与父母、爱人或子女相互理解、信任与关爱。 专业的发展——帮助身为经理、教练或其他助人者提升觉察能力,学习更多的实用助人方法,丰富处理个案的技巧和经验。 导师介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