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能实验 生理性止血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打印)

机能实验 生理性止血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打印)

机能实验 生理性止血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打印)
机能实验 生理性止血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打印)

实验机能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生理性止血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人:刘家铭

学号: 1411020311

专业班级:14护本3班

2015年 11月13日(第二次作业)

BT出血时间CFT束臂试验CRT血块收缩试验BPC血小板计数

CT凝血时间RT复钙时间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PF3血小板第3因子TF组织因子Fb纤维蛋白TXA2血栓素A2 5-HT5-羟色胺PK激肽释放酶原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图1 正常止血机制及血栓与止血常用筛选试验检测环节

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 1.内呼吸是指() A.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D.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2.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 B.呼吸肌的舒缩 C.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D.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3.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4.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 A.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肺泡气二氧化碳的分压B.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约两倍于大气二氧化碳分压C.肺泡水汽压约为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的1/2 D.肺动脉血氧分压约等于肺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末和呼气初 B.呼气初和呼气末 C.呼气末和吸气初 D.呼气末和吸气末 6.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大气压-肺回缩力 D.大气压+肺回缩力 7.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8.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A.高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低于吸气末胸内压值 D.高于吸气末胸内压值 9.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 A.吸气初

B.吸气末 C.呼气初 D.以上都存在 10.肺泡表明活性物质() 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B.使肺顺应性增加 C.由肺泡Ⅰ型细胞所分泌 D.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11.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 A.气道阻力增加 B.气道阻力减小 C.肺弹性阻力增加 D.肺弹性阻力减小 12.下列关于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呼气 B.胸内压升高 C.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 13.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步骤:(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 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 1.加少许棉花 2.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 3.放置37℃水浴 4.放置冰水水浴 5.加肝素10个单位 6.加草酸钾2mg (表9-3文字说明:略) 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 表9-2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 试剂 1、富血小板血浆 2、少血小板血浆 3、生理盐水 4、羊肺悬液 5、0.025mol/l cacl2 血液凝固时间 (表9-2文字说明:略) (五)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 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启动的,参和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和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凝 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 发生凝固。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和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50’’ 8’15’’ 2’15’’ 6’45’’ 不凝不凝试管1 0.2 ml 0.2 ml 0.2 ml 2’15’’ 试管2 0.2 ml 0.2 ml 0.2 ml 3’45’’ 试管3 0.2 ml 0.2 ml 0.2 ml 45’’ 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静置杯中的血液,由于发生了上述的血液凝固过程, 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坏,所以杯中血液凝固。而搅拌过的杯内血液,虽也发生血液凝固过程,但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却不断缠绕到毛刷上,当杯内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全部水解掉后,形成的纤维蛋白也全部缠绕在毛刷上,这时血纤维只能网罗毛刷附近的一些血细胞,在毛刷上见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实验生理探索性试验教学文案

实验生理探索性试验

探讨多种降压药对咖啡因所引起的高血压降压效果的比较 作者: 摘要: 研究表明,摄入咖啡因后,其中的甲基黄嘌呤会使血压持续增高,血压的增高与心脏病的发生率有极大的关系,因此,研究降压药对咖啡因所引起的高血压降压效果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于探讨当今市面上几种降压药对于咖啡因所引起的高血压降压效果的比较。 前言: 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已遍及全球,大多数西方国家如美、英、法,习惯喝咖啡,大多数东方国家,如中、印、日,习惯喝茶,还有一些国家喜欢饮用少量咖啡因的可可,但是近年来人们发现,咖啡因对人体有有害的作用,摄入咖啡因后,其中的甲基黄嘌呤会使血压持续增高的调查表明,在24个国家中,咖啡因每年人均消耗量与致命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有极大的相关。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市面上几种降压药对咖啡因所引起的高血压降压效果的比较,以使更好的指导临床上对于此类病人的用药。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

家兔、手术台、浦乳类动物手术器械、BL-420F系统、细塑料插管、动脉夹、双凹夹、铁架台、10ml 注射器、2ml 注射器、有色丝线、1% 戊巴比妥钠、1000u/ml肝素、0.002%异丙肾上腺素、 0.002%硝苯地平、0.002%卡托普利、0.1%咖啡因 实验步骤: 1.手术 (1)麻醉:动物称重后,用1%戊巴比妥钠2.5~3.0ml/kg或20%氨基甲酸乙酯5ml/kg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动物肌张力、呼吸频率及角膜反射的变化,防止麻醉过深。 (2)动物固定:将麻醉好的动物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3)插气管插管及分离颈部血管:用水抹湿颈部毛发并将毛发剪至装有水的瓷碗中,沿中线剪开皮肤5~7 cm,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浅层肌肉。暴露气管,在气管下穿一条粗丝线,用剪刀在气管壁上作一倒T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结扎固定。将切口边缘的皮肤及皮下肌肉组织向外侧拉开。分离左侧的颈总动脉,穿丝线备用。2.连接 将压力换能器插头连接至BL系统的第1通道,换能器接二个三通开关及动脉插管,压力腔内充满肝素液并排除全部气泡!排气后二个三通的开关处在关的位置。 3.软件操作 开机并启动BL-420F实验系统。 (1)选“实验项目”中“循环实验”的“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探索性实验课件--探索实验注意事项

2012级探索实验注意事项(请认真阅读!) 一、实验开题 1、探索实验开题后需上交班上各组《课题申请书》电子板。 2、把各组的实验动物计划表汇总、打印并由指导老师签名后上交电子版及 纸质版。 3、用Excel分类汇总班上所需的实验室代购生化试剂盒(注明具体用途, 如用于血液或组织的测定)、自购的药品(中药、西药)、常用试剂、仪器设备及器械并上交电子版。 以上表格要求12月10日前提交。 二、关于实验试剂 1、实验室代购生化试剂盒。如需自购实验药品、用品等,则每组费用不能 超过200元。 2、自购的药物、用品发票抬头写“中山大学”,发票内容具体写清楚药品用 品名称,发票后面必须有班级、学生签名、电话、探索实验题目。特别注意:药品最好在广东省内购买,发票必须提供汇款凭证,否则无效! 3、与实验相关的试剂盒 4、其它实验室可免费提供的常用试剂(不计入每组经费!) 一般常用试剂(如苦味酸、无水乙醇、冰醋酸、甲醛、氯化钠、肝素、乙酰胆碱、阿托品、普鲁卡因、乌来糖等)由实验室统一提供。 三、实验动物领取 按申请日期在何母楼6楼大厅领取。大鼠5只/每笼,小鼠10只/每笼;领回的动物需挂牌登记(标明班级、姓名、手机)后放入教学实验动物暂养房的各层架子上。 1、动物领取时间:另行通知。 2、动物存放地点:何母楼610房。 四、手术器械、仪器的领取 在负责的技术老师带领指导下领取。手术器械、仪器当天用完后当即归还。若借用特殊器械,如灌胃针、微量注射器等,要在“借用登记本”上登记并保证用后立即回还。 五、行为学仪器使用申请流程 如有用到行为学实验室仪器,请各班班长将相关小组组长校园卡收集后,并将相关电子版信息(班级、姓名等)打印后,到动物实验大楼3楼办公室邱灿华老师(87330026)开通所需门禁权限。

生理性止血概论

生理性止血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以模板式刀片法测定,正常人出血时间(BT)不超过9分钟。 (一)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 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1.血管收缩生理性止血首先表现为受损血管局部和附近的小血管收缩,使局部血流减少。若血管破损不大,可使血管破口封闭,从而制止出血。引起血管收缩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损伤性刺激反射性使血管收缩;②血管壁的损伤引起局部血管肌源性收缩;③黏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5-HT、TXA2等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 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管损伤后,由于内皮下胶原的暴露,1~2s内即有少量的血小板黏附于内皮下的胶原上。局部受损红细胞释放的ADP和局部凝血过程中生成的凝血酶均可使血小板活化而释放内源性ADP和TXA2,进而促进血小板发生不可逆聚集,使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地聚集、黏着在已黏附固定于内皮下胶原的血小板上,形成血小板止血栓,从而将伤口堵塞,达到初步的止血作用。 3.血液凝固血管受损也可启动凝血系统,在局部迅速发生血液凝固,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并交织成网,以加固止血栓,称二期止血。最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并长入血凝块,达到永久性止血。 (二)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 1.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主要有14种,其中按国际命名法以发现的先后顺序用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2种,即凝血因子Ⅰ~ⅩⅡ(简称FⅠ~FⅩⅡ,其中FⅤⅠ是血清中活化的FⅤ(FⅤa),已不再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凝血因子〉。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等。在这些凝血因子中,除FⅤ、ⅠⅤ是 Ca2+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而且FⅡ、FⅤⅡ、FⅠⅩ、FⅩ、FⅩⅠ、FⅩⅡ和前激肽释放酶都是丝氨酸蛋白酶,能对特定的肽链进行有限水解;但正常情况下这些蛋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其他酶的有限水解而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后,才具有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如FⅡ被激活后表示为FⅡa、FⅢ、FⅤ、FⅤⅢ和高分子激肽原在凝血反应中起辅因子的作用,可使相应的丝氨酸蛋白酶凝血因子的催化速率增快成千上万倍。除FⅢ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且多数在肝内合成,其中FⅡ、FⅤⅡ、FⅠⅩ、FⅩ的生成需要维生素Ⅹ的参与,故它们又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的分子中均含有γ-羧基谷氨酸,和Ca2+结合后可发生变构,暴露出与磷脂结合的部位而参与凝血。 2、凝血的过程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因此,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称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 (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 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当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时,首先是ΜⅡ结合到异物表面,并被激活为ΜⅡa,ΜⅡa的主要功能是激活ΜI 成为ΜIa,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FⅩⅡa还能通过前激肽释放酶的激活而正反馈促进ΜⅡa的形成。从ΜⅡ结合于异物表面到ΜIa的形成过程称为表面激活。表面激活所生成的ΜIa在Ca2+存在的情况下可激活FIX生成的FIXa。FIXa在Ca2+的作用下与FⅤⅢa在活化的血小板提供的膜磷脂表面结合成复合物(因子X酶复合物),可进一步激活Μ,生成Μa。 FⅤⅢa作为辅因子,可使FIXa对Μ的激活速度提高20万倍。FⅤⅢ或FIX的缺乏均可导致因子X酶复合物生成障碍,分别称为血友病A或血友病B。 2)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又称组织因子途径。在生理情况下,约有0.5%的FⅤⅡ处于活化状态 (FⅤⅡa)。当血管损伤时,暴露出组织因子,后者与FⅤⅡa相结合而形成FⅤⅡa-组织因子复合物,在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doc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ABO型血的鉴定原理和方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抗原抗体反应。 二、实验原理: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 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 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见表4-3-1-1)三消毒采血针;载玻片;消毒棉签;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75%乙醇;受检者血液四、实验步骤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 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采血

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五、实验结果: 我们组本次实验中,载玻片1左边为抗B型定型试剂,呈淡红色,未发生凝聚;右边为抗A型定型试剂,血液在试剂中凝结,试剂较清亮。该受试者1血型为A。 载玻片2左右边的试剂内的血液皆不出现凝结现象,受试者2为O型血。 六、实验讨论: 1.实验中要分清牙签,不要用一牙签一端同时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以免造成抗体试剂不纯。 2.实验中我们组发现15分钟后没有出现血凝现象,可用牙签轻轻搅拌一会儿,有些载玻片上就不现了血块,但有些经搅拌后仍不出现血凝现象,表示确实不含相应的抗原。篇二: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6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1、分析肌肉发生收缩总和的条件与机制。 条件: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 机制:若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绝对不应期内,则不会有动作电位产生,所以不会产生二次收缩的任何反应,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相对不应期内,会产生一次较弱的二次兴奋,致使终池释放较多的Ca+从而产生一次较强的肌肉收缩。 2、分析讨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与机制。 当一串刺激作用于肌肉时,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舒张期内,则会使肌肉再一次收缩后,还未完全舒张就发生另一次收缩,此谓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次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时,也可能是后几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则前后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发生融合,使得肌肉的收缩力显著增大并持续表现为收缩状态,从而产生强直收缩。 3、何为临界融合刺激频率? 指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与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的分界频率。 4、本实验表明骨骼肌的那些生理特性?试说明其生理意义? 答:当骨骼肌在收到足够靠近的刺激时会发生收缩的融合。若为一串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则会发生强直收缩。 当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力度会显著增加,而且能在不破坏肌肉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持续一段时间。这就为机体的持续运动,以及持续发力并保持一种用力姿态提供了实现的前提。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 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全或无”的? 一条神经干中有无数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膜特性也不完全一样,故兴奋性不同、阈值各异,而本实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干中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表现。故神经干没有确定的阈值。因此,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有“全或无”的特征。 2、你测量出来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为什么与细胞内记录的不一样。 同一题,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许多条神经纤维的复合电位表现,因此与单个细胞内记录的不同。 3、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为什么是双相的?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损伤标本后,为什么动作电位 变为单相?单相(上相)的动作电位形状与双相(有下相)有何不同?为什么? 因为动作电位是由两电极的电位差计算出的。当去极化的电位传到第一个电极时,显示电位差是正的,当传导第二个电极时,第一个电极处电位回复,二者相减就变为负的。故动作电位是双相。损伤标本后动作电位传不到第二电极,故只显示正相动作电位。 单相动作电位的区间较双相动作电位得上相部分要短,因为在两电极之间动作电位就已经停止。 4、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的上、下图形的幅值和波宽为什么不对称? 在剥离蟾蜍的坐骨神经时,某些神经被切断导致神经干的直径不等,传导动作电位的神经的数目在不断改变,所以造成其幅值和波宽的不对称。 5、如果将神经干标本的末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从中枢端引导动作电位,图形将发生什 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图形的幅度会变小但是相位不会发生变化,因为神经的末梢端神经纤维数较中枢端少,而且在两个神经元相接的地方只能单相传导兴奋,故若在末梢端刺激在中枢端引导幅值

05 级八年制实验生理科学教学安排(100 人)

05级八年制实验生理科学教学安排(100人) 2008 年 2月 25日~2008 年 6月 27 日 周 日期 星期 实验内容 班级 实验室 教师及职称 技术员及职称 1 2.26 二 1-5 节 1.实验生理科学绪论 2.探索性实验动员 3.实验研究基本程序 4.常用的生物统计方法 全体 新教 405 林明栋 副教授 1 703 王庭槐 教授 2 707、709 臧 颖 讲师 3 603 魏绪红 讲师 2 3.4 二 1-5 节 1.熟悉仪器 2.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制备 3.骨骼肌收缩形式 4 607、609 谈 智 讲师 1 703 王庭槐 教授 2 707、709 臧 颖 讲师 3 603 魏绪红 讲师 3 3.11 二 1-5 节 1.神经干阈强度测定及 影响因素 2.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 度测定 3.有效不应期测定 4 607、609 谈 智 讲师 1 703 王庭槐 教授 2 707、709 臧 颖 讲师 3 603 魏绪红 讲师 4 3.18 二 1-5 节 1.蛙心心电图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3.蛙心收缩影响因素 3.蛙心起搏点的确定 4 607、609 庞瑞萍 讲师 1 703 王庭槐 教授 2 707、709 臧 颖 讲师 3 603 魏绪红 讲师 5 3.25 二 1-5 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及胸膜 腔负压得测定 4 607、609 郭瑞鲜 讲师 1 703 王庭槐 教授 2 707、709 臧 颖 讲师 3 603 魏绪红 讲师 6 4.1 二 1-5 节 动脉血压的调节 4 607、609 向秋玲 讲师 林文健 技师 邱灿华 技师 周利君 技师 梁天文 技师 李晓君 主管技师 蓝秀健 主管技师 余剑平 主管技师 罗汉川副主任技师

生理学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分析

生理学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实验 1 血液凝固机理血液凝固的化学本质是溶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催化此反应的主要是凝血酶。而正常血液中以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而成为凝血酶。凝血酶原激活物是由活化的凝血因子和磷脂胶粒和钙的形式复合物,因此凝血因子的活化是导致血液凝固的触发机制,据触发凝血过程的形式不同,又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之分。内源性凝血是指因心血管内膜受损或血液抽出机体外接触异物表面而触发的,仅有血管内凝血因子参与的凝血过程;外源性凝血则指有损组织释放的组织凝血活素所参与的凝血过程 2 低温对凝血的影响将血液置于冰块中,凝血时间较室温长。因此,本次实验证明低温可抑制凝血作用。其机制为凝血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适宜时,凝血酶活性高,血凝速度快。温度较低时凝血酶活性低,血凝速度慢。 3 肺组织浸液对凝血的影响肺组织浸液含组织因子,而组织因子在凝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组织因子是一种脂蛋白复合物,含有大量磷脂。当它进入血浆后。血浆中的钙离子将因子?连接于组织因子的磷脂上,形成复合物,后者可使凝血因子X活化为Xa,并与Ca2+、因子V和血小板磷脂相互作用而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然后通过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后阶段相同的途径,完成凝血的化学反应。因此,肺组织浸液可促进血液凝固,本次实验中加入肺组织浸液0.1 ml后血液凝固时间明显缩短。 4 棉花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在血液中放入少许棉花后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缩短。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了一个粗糙的表面。粗糙表面可引发血小板集聚,而相对光滑的表面可阻止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粘附。

探索性实验的思考

探索性实验的思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特别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及发挥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但是传统包办式的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性实验作为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一种新型实验,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 我们对探索性实验的定义是: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提供实验器材,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订实验步骤,独立地通过实验的观测和分析去探索研究,从而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并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解释实验现象,总结出他们原来并不知道的规律性认识的实验。 探索性实验作为物理实验的一种形式,它既有别于测定性实验,又有别于一般的验证实验。探索性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接触探索、发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理性的、批判的思想方法,体验学者研究的苦衷和愉悦,培养他们的发现、探究能力。而要达到这种目的,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会设计的指导思想。那么,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应该该具备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理论可以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 皮亚杰认为,人的行为具有一种定向性平衡。本来处于平衡状态的图式,由于人与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破坏了平衡状态,出现了不平衡,为此,人再进行反应又恢复平衡,这种重新达到平衡状态的心理反应过程,称为平衡化。平衡化又可分为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同化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内环境 4.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6.负反馈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 A.人体细胞的功能 B.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E.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4.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分泌 D.电位变化 E.反射 5.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6.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 A.中枢 B.突触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反馈信息 B.控制信息 C.控制系统 D.受控系统 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控制信息 B.反馈信息 C.干扰信息 D.参考信息 E.偏差信息 三、问答题 1.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兴奋性: 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内环境: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生物节律: 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二、选择题 1.C 2.A 3.E4.D5.D6.B7.B8.B 第二章细胞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2.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2017生理实验教案

实验一血液凝固现象的分析 【实验原理与目的】 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由于激发凝血反应的原因和反应产生的途径不同,因子Ⅹ的激活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如果直接从血管中抽血观察血液凝固,此时因血液几乎没有组织因子参予,其凝血过程主要由内源性途径所激活,若用兔脑粉(脑组织含有丰富的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途径,则主要反映凝血过程的第二、三阶段。若在血浆中加入外源性凝血酶,则可直接观察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对象】家兔(雌雄不拘)。 【实验器材和药品】 1.仪器恒温水浴器、秒表 2.器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塑料动脉插管、清洁小试管(10×7.5mm)11支,50ml小烧杯2个、100ml烧杯1个、0.5 ml吸管6支、10ml注射器、5号针头、滴管、试管架、吸管架。 3.药品3%戊巴比妥钠、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兔脑粉悬液1/40mol CaCl2溶液、生理盐水、肝素8单位(置小试管内)、草酸钾1~2mg(置小试管内)、稀释凝血酶溶液、石蜡油、碎冰块。 4.其它带橡皮刷的玻棒或竹签、棉花。 【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 1.仪器装置准备好37℃恒温水浴,秒表。 2.手术操作 家兔麻醉与固定后,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在其下穿过两条丝线。一线将颈总动脉干头端结扎,另一线备用(供固定动脉插管)。在颈总动脉近心端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请参阅颈总动脉动脉插管术),用丝线固定。需放血时开启动脉夹即可。 3.观察与纪录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由颈总动脉插管放血10ml,分别注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篇一: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书写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步骤:(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 1.加少许棉花 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 3.放置37℃水浴 4.放置冰水水浴 5.加肝素10个单位 6.加草酸钾2mg (表9-3文字说明:略) 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 表9-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

试剂 1、富血小板血浆 2、少血小板血浆 3、生理盐水 4、羊肺悬液 5、0.025mol/L CaCl2 血液凝固时间 (表9-2文字说明:略) (五)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Ⅻ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在观察纤维蛋白

实验生理探索性实验

大蒜对小白鼠血糖的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大蒜对糖代谢的作用在诸多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①②③,大蒜中含有大蒜素实验表明,大蒜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此有降血糖的作用。笔者在笨实验中通过给小白鼠喂食生大蒜,用分光光度发测定喂食前后家兔的血糖含量,以研究大蒜对血糖的作用。 【关键词】大蒜素小白鼠血糖 【正文】大蒜系百科植物的鳞茎,大蒜素是从大蒜球茎中分离出的一种化合物,其化学名为二烯丙基三硫化合物④。大量文献中提到大蒜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提高人体葡萄糖的含量,迅速降低血糖水平。1仪器与试剂 1.1仪器分光光度计,注射器,微量加样器,研钵 1.2试剂显色剂(邻甲苯胺6ml、饱和硼酸溶液4ml、冰乙酸90ml),葡萄 糖标准应用液1mg/ml。⑤ 2方法与结果 取禁食12h的小白鼠1只,称重。眼眶后静脉丛取血40ul,离心去血清,供测定空腹血糖浓度。用研钵将大蒜研磨成汁,通过灌胃给小白鼠喂食大蒜。 分别于喂食后15min和30min后,各取40血ul,离心取血清,供测定血糖浓度。 定各管的吸光度值。计算全血分100ml所含葡萄糖的毫克数。正常血糖范围:70~100mg/dl。计算公式:血糖(mg/dl)=测定管光密度/标准管光密度*100 3实验结果讨论 【文献参考】 1Block E.et al.The chemistry of alkyl thiosulfate esters.8.(E,Z)-Ajoene:a potent antithrombotic agent from garlic.J Am Chem Soc 1984,106:8295 2Chi Ms.Effects of garlic products on Lipid metabolism in cholesterd-fed rats,Proc Soc Exo Biol Med 1982,171(2):174 3钱岳晟,徐定海,王崇行,沙大昌.大蒜对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血压作用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4):45-46. 4林青,乔竞原.大蒜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J】.首都医药,2004,11(6):38-39 5莫书荣.实验生理科学【J】.科学出版社,2009:107-108

血液实验实验报告汇总

血液实验实验报告 09 生物技术 摘要:血液在体内承担着物质运输、免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比较不同动物的血液组成和血细胞的差异,对了了解血液的功能以及不同动物体的特征有重要意义。制作血涂片用于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计算分别得到红细胞、白细胞数目。 关键字: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计数血涂片 第一章前言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运输、缓冲、防御等功能。比较不同动物的血液组成和血细胞的差异,对了了解血液的功能以及不同动物体的特征有重要意义。 动物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目与动物的进化和生态适应均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红细胞的数目越多,而体积越小,同时血细胞也高度分化;白细胞体积(除鱼类)比红细胞大,但比重却比红细胞小。白细胞按其组成又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白细胞数目波动较大。 通过观察不同脊椎动物的血涂片,并在镜下计数,即可初步观察到不同脊椎动物血细胞形态变化即数目变化。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 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 2.1.1 材料

鲤鱼、牛蛙、家鸽、家兔、小白鼠血液样品,洁净载玻片,毛吸管,瑞氏染液,蜡笔 2.1.2方法 取末血样少量置于玻片的一端,左手 持载玻片,右手以边缘平滑的推片的一端 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 散开,推片与载片夹角保持30-45度平稳 地向前移动,载片上保留下一薄层血膜。 待干后用蜡笔在血膜两侧划线,以防染液 溢出。然后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 氏染液2-3滴,使覆盖整个血膜。固定 0.5-1.0分钟,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 馏水。与染料混匀染色5-10分钟。当液 面浮现一层金黄色金属状物质,表示染液 起了作用。用蒸馏水冲去染液,待自然干燥 后,即可置血涂片于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红细胞 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细胞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颗粒白细胞 嗜中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细胞:略大于嗜中性白细胞,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 嗜碱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细胞,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细胞的颗粒少,核1-2叶,染成淡蓝色。直径10-11微米。 淋巴细胞 胞质少,常为围绕细胞核的一薄层,其中无颗粒细胞核是肾形或马 蹄形,染成蓝紫色。 血小板 血小板体形甚小,形态不规则,染淡蓝色,内含紫色颗粒,无核,常聚集成团。

家畜生理学实验思考题汇集

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心交感神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心室肌,兴奋时,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加快) 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心迷走神经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少数支配心室肌,兴奋时,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减慢) 血管受哪些神经支配?各有何作用? 支配血管的神经主要有交感缩血管神经,分布在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以外的全身各处的血管平滑肌上,其作用是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 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骨骼肌血管,与运动时骨骼肌血流调节和防御反应有关。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只分布于少数器官,如脑、唾液腺、胃肠道腺体及外生殖器的血管,使血管扩张,仅具调节局部血流的作用。 手术中出血如何处理? 1)组织渗血可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 2)较大血管出血必须要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及其周围少许组织,结扎止血。 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为什么? 血压升高。机制如下: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同侧颈动脉窦血流量减少,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减少,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导致: 1)心迷走中枢抑制,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减小,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2)心交感中枢兴奋,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3)缩血管中枢兴奋,缩血管交感神经纤维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小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增高。 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如何变化及为什么? 由于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纤维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节后神经元,使之兴奋并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M受体激活后转而激活G蛋白,G蛋白一方面调制K+通道,增强K+外流,使心肌细胞膜处于超极化状态,抑制细胞的活动;另一方面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的浓度,调制钙通道,使钙通道关闭,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使血压下降。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不同?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实现的。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a受体;肾上腺素既能激活a受体,又能激活β受体,但对a受体的作用不如去甲肾上腺素强。 1)对心脏的作用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引起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在完整机体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由于血压明显升高,可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心率减慢,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2)对血管的作用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a受体,而大多数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素受体为a受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能使大多数血管发生强烈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

实验生理科学

《实验生理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 实验生理科学 课程名称(英文) Experimental Physiological Science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基础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实验生理科学教程 学时学分:总学时 45总学分 2 实验学时 40实验学分 2 开出时间:一年级二学期 适用专业医学类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实验生理科学》Experimental Physiological Science是为了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把医学生理科学课程中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三门课程教学的实验内容相互交叉渗透,有机地重组而形成的一门崭新课程。学科课程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研究大生理范畴的机能活动规律,以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达到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教学目标,故名实验生理科学。 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总时数45学时。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是科学研究方法和医学实验学。主要介绍学科历史、现状和实验生理科学的研究程序(从科研研究立项、实验设计、实验具体实施到课题总结、书写论文和答辩);实验教学由二个阶段组成:内容包括生理科学的经典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安排理论联系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以致用,使学生对动物正常机能,致病因子或药物引起的机能变化进行连续的动态的观察与实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本学科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为日后学生参加第二课堂业余科研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应达到本课程培养素质与能力的教学目的和经

过探索性实验经历科研的全过程的训练,从而熟悉科研立项到项目完成的初步科学研究过程。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一)基本理论 1、了解实验动物的种类、分级和选用原则等基本知识;掌握常用动物饲养和实验模型制作知识;熟练掌握试剂类型、配制方法与相应的给药方法。 2、了解生理科学实验应用的仪器基本类型及其用途;掌握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主要功能及使用范围。熟悉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达到正确、熟练使用的程度。 3、了解近代生理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掌握科研立项和实施实验计划的步骤和方法;要求应用所学知识完成探索性实验,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达到熟练掌握生理科学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医学论文写作及其答辩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通过学科的学习,理解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或实验),理论指导实践和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和促进应用和研究。掌握大生理范畴的进行机能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相关的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相关的实验内容能够理解和自行设计进行印证或探索。 (二)基本技能 1、了解记录生物机能活动指标的各种常用方法、技术和仪器。掌握生理科学实验网络信息化生物信号实时分析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用仪器如计算机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包括各种换能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常用生理科学实验方法:包括实验常用动物的各种捉拿、麻醉方法以及标本的制备及手术操作(如神经、气管、血管、输尿管、离体内脏器官或组织分离或标本制备以及气管、血管插管方法)。 3、掌握正确的实验报告书写方法。要求紧扣实验目的、依据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及逻辑推论,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 4、熟悉复制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了解动物模型在实验研究中的 应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