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早培生物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早培生物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早培生物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早培生物

选项最符合题意。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

1.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中约2/3体液存在①④⑥中

B.图中⑤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⑥

C.④⑥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1-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是指⑦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乳酸、胆固醇、HCO3—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D.②④

3.如图可用来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A.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

B.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体

C.1表示调节方式,2?4分别表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液调节

D.1表示血糖来源,2?4分别表示食物、肝糖原、非糖物质

4.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5.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

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水浴加热后呈现出紫色

B.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C.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出现组织水肿

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

D.小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时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9.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段和①?③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

B.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甲图中c点将上升

C.静息电位是指图乙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

D.机体内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

10.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11.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细胞

C.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12.小龙虾的神经系统中有一种特殊的突触,这种突触间隙极小,仅有2?3nm。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

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

B.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做出反应

C.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D.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的是()

13.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 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14.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分别电刺激②、④,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C.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以及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均需消耗ATP

D.丙释放兴奋性递质后,乙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

1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能仅靠神经细胞来完成

B.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C.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的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以提高代谢速率

D.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

的是()

16.下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

..

A.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

B.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性腺细胞

C.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

D.图三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

17.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B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 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D.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都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18.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脑干、脊髓、大脑B.脊髓、小脑、大脑

C.大脑、脊髓、小脑

D.脑干、脊髓、小脑

19.某同学从室温20℃的家中来到0℃户外的一小时内,其体温调节的情况将会是()

A.体温维持恒定不变B.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C.毛细血管舒张以减少散热

D.可能会出现打寒颤的条件反射

20.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成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

21.99。7%的宫颈癌都是由HPV病毒感染所引起.宫颈癌疫苗专用于预防HPV病毒,人体接种宫颈癌疫苗将获得相应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PV病毒入侵后,浆细胞会增殖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B.HPV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C.注射HPV病毒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内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HPV病毒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效应T细胞裂解

2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B.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的调节,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

C.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的,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D.脱落酸主要是由茎尖、成熟的叶片合成的,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23.科学家做过如下的试验:①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如下图所示);②把含生

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③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与②类似处理。三个试验都以单侧光照射.

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⑥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含生长素多

24.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25.从种群和群落水平角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大的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稻田中的水稻植株高矮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

C. 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草原群落只具有垂直结构,不具有水平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对得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6. 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

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乙图所示的电位变化曲线

B乙图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7.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

突变体。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据图能得到的信息是()

A.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

B.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

C.无乙烯与R蛋白结合时,酶T有活性,进而表现出无乙烯生理反应

D.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无乙烯生理反应

28.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

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上图表示反射弧中某部分,则E表示神经递质

B.若上图表示水盐调节过程,E与F结合后,Ⅱ对水的通透性增强,引起E分泌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内环境渗透压降低

C.若上图E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Ⅱ是下丘脑或甲状腺细胞

D.若图中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

于反馈调节

29。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图1、2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

D.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30.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

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调查蜥蜴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三、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7分,共计35分)

31.(7分)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

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mmol/L,餐后2 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32.(7分)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

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_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________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_________细胞群.

(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_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__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__传送与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33.(7分)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若在图中用a刺激神经,a处膜内的电位发生的是______,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________。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是否属于反射?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结构)传递。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d部位受损。

34.(7分)植物激素①②③及2,4—D的作用模型如图,据图回答

(1)①代表_______(激素名称),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激素名称),

②、③在促进生长上具有_________作用。

(2)2,4-D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起作用的化学物质。适宜浓度的2,4—D可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果实的脱落及促进______的功能。

(3)据图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受__________调节。

35。(7分)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 ,物种进一步提高。

(3)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________法。调查发现,近三年金娃娃萱草的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若第一年的种群数量为N0,种群增长率为1.1.第三年的种群数量为 _____________.

答案

1.C2.A3.D4.C5。B6.D7.C8.A9。D 10.D11.C1

2.D1

3.D14.B15.C16。

B17.B18.A19.B 20.A 21.B 22.D 23.D 24.D 25.C

26.ABD27.ABC 28.BC29。ABD 30.AB

31(1)氧化分解肝糖原分解胰高血糖素(2)甲、乙

(3)①④(4)①③

32(1)胞吞(2)分化记忆(3)特异裂解

(4)体液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33。(1)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局部电流不属于(2)突触

(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34。(1)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脱落酸拮抗(2)调节扦插枝条生根(3)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35(1)次生演替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艾蒿种群光合作用减弱,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减少,种群密度降低

(2)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丰富度(3)标志重捕法4.41N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