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貌与第四纪复习资料

地貌与第四纪复习资料

绪论

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及其分布规律

的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

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2、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期间的各种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它是通过对沉积物

中各种地质现象的研究,来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学科。

3、第四纪历史有如下的基本特点:

(1) 经历时间短暂

(2)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显著。: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特征(同时也存在冷暖、干湿的波动),多次出现冰川活动。这也是它与第三纪的主要区别。

(3)第四纪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人类,所以第四纪又被称为“灵生纪”。

(4)第四纪以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为主要特征。由于它形成时间短,绝大多数沉积物尚未完

全固结成岩。另外,这些沉积物与现代地形关系十分密切。

(5)第四纪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为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的频繁发生。

4、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第四纪古气候、生物演化和古人类、

地壳的新构造运动以及松散的堆积物等,并恢复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5、新构造运动是指自新第三纪以来至今发生的地壳运动,由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

质构造称为新构造。

6、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意义:

(1)找水:大量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的孔隙或岩溶裂隙、洞穴中,因而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岩性特征就决定着地下水赋存储量的多少。如:冲积、洪积层中的粗

砂砾石常是良好的富水岩层,湖沼相的细粘土、淤泥则是不透水层。

(2)水动力条件(水治理):一个地区的地貌与第四纪条件,不仅能反映地下水的分布

和埋藏条件,而且还会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以及水质条件。

(3)工程:各项基建工程在进行工程的地质勘探时,事先都必须认真地研究地貌和第四

纪堆积物与新构造运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危害。工程上地貌问题往往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

地貌对工程的影响。要求避开各种不利地貌因素如山崩、地滑、泥石流、沼泽等。②工程修建后对地貌、生态、气候等可能的改造。如水坝、水库建成后对上、下游河床的演变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4)找矿:某些矿床与特定的地貌类型有关:如风化矿床中的镍、铂、铝土矿多产于剥

蚀夷平的准平原面上;沉积砂矿如金、铂、钨、锡、金刚石等,常见于古、今河床和滨岸

的特定位置。

(5).其它:地貌灾害、环境、植树造林、军事等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地貌学知识。

总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离不开对地貌、第四纪地质条件的研究,反过来,水

文和工程地质实践中的各种地貌和第四纪问题的研究又会促进和提高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

学的发展。

第一章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 地貌形态

1.地貌基本要素

地形面:可能是平面、曲面或波状面,如阶地面、平原面等。

地形线:两个地形面相交组成的地形线或一个地带,它们或者是直线、或者是弯曲起伏线。如分水岭、谷底线等。

地形点:两条地形线的交点,或孤立的微地形体构成的地形点,如山峰、山坡转折点等,实际上一个点指大小不同的一个区域。

2. 地貌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

地貌基本形态是指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Ⅴ级地貌),如:冲沟、沙丘、角峰等

地貌形态组合是指范围较大、包括若干个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它可以是简单的同一年代、同一类型的地貌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地貌组合。

3、地貌形态的测量特征。主要的形态测量特征有

①高度:分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是最主要的形态测量数值。它们往往能提供地貌成

因和发展的重要线索

②坡度: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面的倾斜程度。如山坡、阶面等。这是仅次于高度的形态

测量数值。

③地面切割程度:通常用单位面积水文网长度来描述。地面切割程度和地面破坏百分比描述地面切割程度

二.地貌相对等级

Ⅰ巨型地貌:即地球上的大陆和洋盆。是高度上具有显著差别的两类地貌。

Ⅱ大型地貌:指陆地上的山岳、平原、大型盆地,洋盆中的海底山脉、洋脊、海底平原等。这一级地貌往往和大地构造单元(陆地)或新构造单元一致,是地壳长期发展的结果。如

四川盆地。

Ⅲ中型地貌:指大型地貌内的次一级地貌。如山岳地形中的分水岭山地、山间盆地,平原

中的分水地区和河谷区。

Ⅳ-Ⅴ小型地貌:是指中型地貌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些地貌基本形态和较小的地貌形态

组合。例如:山脊、谷坡、河谷等。

三.地貌的成因

1.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

(1).岩性:三大类岩石,由于具有不同的颜色、矿物成份和结构构造,因而具有不同的

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岩石的抗蚀性。从地貌形成角度来看,岩石的抗蚀能

力比岩石的成因更为重要。

(2).地质构造 :一般来说,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地

貌对构造的适应性、构造形态在地貌上反映为两种基本形式(顺构造和逆构造地形)。

a.地貌对构造的适应性:地貌发育与构造线(褶皱轴、断裂带等)相一致或部分一致,称为地貌适应构造。地貌适应构造的现象,在大、中、小型各级地貌中普遍存在,特别是流水

地貌,更易于适应各种构造形态、构造体系和构造软弱带。

b.构造在地貌上反映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山地、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

盆地、地堑)与低地(谷地、盆地、湖泊)相一致,此称为顺构造地形

②若是各种正向构造与低地一致、各种负向构造与高地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例如各

种背斜谷、向斜山)

2.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外力地质作用是基本动力)

(1).内力地质作用:又称内营力,即地球深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形式:①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这是一种地壳大面积的缓慢的波状上升

和下降,传统上认为对地貌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②水平运动。③岩浆活动:地球上岩浆活动有一定的区域性,它对地貌形成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上升的岩浆形成各种火山

地形。

(2).外力地质作用:即外营力,由各种地质营力----冰川、水流、海浪、风等引起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等,其地貌意义则是塑造剥蚀地形和堆积地形。

(3).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意义: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营力在一

定地质地理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营力主要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

型地貌),向着增加地势的趋向发展,外营力趋向于削平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减弱的趋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