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共财政学习题

陈共财政学习题

陈共财政学习题
陈共财政学习题

陈共财政学习题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

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

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

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 )

A.社会公共需要

B.私人需要

C.混合需要

D.国有企业的需要

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 )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

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

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 (

)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

C.政治权力的滥用

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

14.寻租是指:

( )

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

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

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

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 (

)

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

C.弥补市场缺陷

D.实现公平分配

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 )

A.政府

B.企业

C.国家机关

D.公共事业单位

17.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的:

A.人类

B.社会

C.国家

D.经济活动

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

A.资源配置

B.供求关系

C.公平分配

D.价格

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 )

A.政府

B.计划

C.市场

D.宏观调控

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

( )

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B.劳动力结构问题

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

D.经济效益问题

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 )

A.财政收支平衡

B.国际收支平衡

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D.充分就业

四、判断题

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

(错)

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 错

)

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

(对)

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 (对

)

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

)

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 ( 错

)

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 ( 对

)

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

(错)

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对

)

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

( 错)

五、名词解释

1财政

2公共物品

3混合物品

4公共需要

5配置资源

6稳定经济

7外部效应

8市场失灵

六.简答题

1公共需要有哪些特征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为什么是失效的

4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有哪些具体表现

5政府干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6财政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七.论述题

1怎样从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来理解财政对经济的干预

2.财政的职能表现为哪几方面财政采取哪些政策手段来实现其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2.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

)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社会组织

3.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

( )

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

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

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

4.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 (

)

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

B.垄断性国有企业

C.大中型国有企业

D.小型国有企业

5.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

( )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权力分配

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

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的财政措施是: ( )

A.税收

B.国债

C.财政投资

D.转移支付制度

7*.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和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的最低条件是: ( )

A.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B.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C.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D.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用该资源的平均成本

8.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

)

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

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

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9.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时,其标准是: ( )

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

B.征税成本最小化

C.财政投资的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

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最小化

10.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其主要适用的对象为:(

)

A.政府的经济类投资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文化教育项目

D.公共事业项目

1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 (

)

A.经济项目

B.政治军事项目

C.公共事业项目

D.基础设施项目

12.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准的定价方法是: ( )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边际成本定价法

C.二部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三、名词解释

1搭便车

2要素分配

3规模收入分配

4政府采购制度

5最低费用选择法

6二部定价法

7负荷定价法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而不是由市场提供

2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性及矛盾性

五、论述题

1公共物品(包括混合物品)的生产方式及提供方式有哪些组合

2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其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有何意义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二、单选题

1.扩大再生产是指:

( )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2.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 (

)

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

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

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 (

)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生产性支出

D.非生产性支出

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

A.不断扩大

B.日渐萎缩

C.基本不变

D.无规则波动

6.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

)

A.瓦格纳

B.皮科克

C.马斯格雷夫

D.拉弗

四、判断题

1.从社会资金的最终使用去向看,C的价值全部用于补偿性支出,V的价值全部用于消费性支出,M的价值全部用于积累性支出.

(错)

2.购买性支出侧重于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侧重于执行收入分配职能.( 对)

3.转移性支出使政府资金无偿地转移,参与收入分配,说明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 ( 错)

4.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

不断下降趋势. (错)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呈下降趋势是一个基本规律. 错( )

6.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对)

五、名词解释

1财政重置投资

2经济建设费

3购买支出

4转移支出

六、简答题

1比较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对经济活动的不同作用

2为什么说财政支出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3为什么说"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财政活动的规模,比"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更符合实际情况

七、论述题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增减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改革开放以来,从政府职能及支出性质两方面考察,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第四章购买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的财政支出是:

( )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3.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

( )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转移性支出

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

( )

A.积累支出B消费支出C补偿支出 D.投资支出

5.教育需求是:

( )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6。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投资

B.消费

C.生产

D.流通

7.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的增长倍数被称作:

( )

A.资本边际收益递增

B.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C.流动性偏好上升

D.乘数作用

8.加速原理是指:

()

A.投资变化所引起的收入变化

B.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投资变化

C.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D.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

9.将基础设施视为"公共物品",其原因在于:

( )

A.它主要是政府进行投资的

B.社会发展离不了它

C.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

D.它需要的投资额很大

10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呈现:(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不变

D.与GDP增长相一致

11.财政投融资属于: ( )

A.商业性投融资

B.风险性投融资

C.政策性投融资

D.财政资金有偿使用

12.财政投融资主要用于: ( )

A.高科技产业

B.基础产业

C.农业

D.增加银行资本金

14.从供求关系看,农产品供求的特殊性表现为: ( )

A价格波动大 B.与工业品存在剪刀差

C.供给稳定而需求波动大

D.需求稳定但供给波动大

四、判断题

1.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应首先保证投资性支出,再安排社会消费性支出.

(错)

2.社会消费和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是:消费支出是无偿的,而投资性支出是有

偿的. (错 )

3行政,国防支出是非生产性支出,其使用过程是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应尽量减少.( 对)

4.文教卫生支出用于满足共同需要,属于“公共物品”,个人享用无需付费.

(错)

5.接受教育所得到的利益完全是内在化和私人化的(即不存在外部效应),因此,教育是私人需要,教育费用应该完全由受教育者自己负担. (错)

6.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表现为:投资首先是刺激需求,投资过程完成后又

可以增加供给。( 对)

7.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直接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间接调控. (对)

8.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弥补非政府部门投资的不足,使两者投资之和与社会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二是纠正非政府部门的偏差.

(对)

9.私人投资追求盈利最大化,而政府投资完全不求盈利,只有产量最大化才能

更好满足公共需要.( 错)

10.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最好的方式是无偿拔款. (

错)

11.财政投融资是将财政资金按商业银行规则运作,追求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对)

12.农业的特殊性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相对稳定,而农产品的需求具有波动性.(错)

五、名词解释

1乘数作用

2加速作用

3基础产业

4财政投融资

六、简答题

1试简要分析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支出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说"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3为什么说"教育经费应由政府和享受教育的人们共同分担"

4各国政府对基础产业都奉行干预政策,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基础产业的干

预有何不同

5财政投融资有哪些特征

6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论述题

1分析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并说明财政投资的主要范围有哪些2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说明,为什么需要财政对农业进行投资财政投资于农业

的重点领域是什么

第五章转移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

2.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计划经济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与(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A.就业

B.怃恤

C.福利

D.救济

5.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 )

A.个人所得税

B.社会保障税

C.企业所得税

D.公积金

6.同社会保障支出相比,财政补贴支出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财政补贴是无偿的

B.补贴可使领受人收入增加

C.补贴是由政府预算支付

D.补贴与价格变动有直接关系

7.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因为其能够: ( )

A.增加受补贴者的收入

B.改变相对价格结构

C.完善财政支出的方式

D.解决困难企业的困境

11税收支出是指:

( )

A.通过征税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用于财政支出

B.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用途的财政支出

C因法定的税收优惠使政府放弃的财政收入

D.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成本费用支出

12.税收支出的实质是:

( )

A.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的支出项目

B.特殊的财政补贴

C.征税过程发生的费用支出

D.征管不严所形成的税收流失

四、判断题

1.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公共劳务,应由政府来提供.

( )

2.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支出同属转移性支出,由政府无偿提供. (

)

3.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都具有反周期调节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

)

4.财政补贴的作用侧重于收入分配,而社会保障侧重于调节资源配置结构.(

)

5.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相联系,而社会保障与价格变动无关. (

)

6.财政补贴在校正市场缺陷方面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越多越好. (

)

7.财政补贴是通过调节企业盈利水平来调节供求结构的. (

)

8.税收支出是用于特定用途的一项财政支出.

( )

9.税收支出的实质是税务机关将多征的税退还给纳税人. (

)

五、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制度

2财政补贴

3财政帖息

4税前还贷

5税收支出

六、简答题

1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比较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同异点.

3我国财政补贴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试比较照顾性税收支出与刺激性税收支出有何不同

七、论述题

1如何进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2.分析财政补贴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第六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单项选择

1.从形式上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 (

)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国债收入

D.收费收入

2.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有: (

)

A.不断增长的趋势

B.不断下降的趋势

C.绝对量增长而相对量下降

D.绝对量减少而相对量增长

3.能够更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

4."经济决定财政"这一命题反映的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B.财政收入随价格的增长而增长

C.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分配制度决定

D.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

5.经济改革以来(1978-1995年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变化表现为:( )

A.财政收入总额增长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B.财政收入总额减少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

C.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增长

D.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不变

6.在什么情况下,物价上涨才会导致实际财政收入增长: ( )

A.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B.物价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C.物价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D.物价上涨率高于GDP增长率

7.从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看,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于: (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个体经济

D.外资经济

四.判断题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下降是指财政收入总额的不断减少.

( )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因此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因素.( )

3.通货膨胀使财政通过对GDP的再分配可得到更多的收入(即"通货膨胀"税),因而通货膨胀使财政实际收入增加,对财政收入是有利的.

( )

4.财政收入的规模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与社会制度没有本质联系.

( )

5.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呈下降趋势,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参与公共产品分配规模减少是普遍规律.

( )

6.经济越发达,政府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 )

7.物价上涨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相等时,造成名义财政收入虚增,但实际财政收入并未增加. ( )

五.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

2规费收入

3."通货膨胀税"

六.简答题

1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2试从分配制度及政策的变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方面,说明为什么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达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降趋势.

3.从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增加我国财政收入的途径是什么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变化起决定作用

2.分析价格变动如何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

第七章税收原理

二.单选题

1.纳税主体为: (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2.税收客体是指: ( )

A.纳税人

B.负税人

C.国家

D.征税对象

3.能够反映国家征税深度的指标是: (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4.能够实现税负转嫁的税被称为: ( )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中央税

D.地方税

5.能够体现税收"纵向公平"的税率是: ( )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6.衡量微观税负水平的指标是: ( )

A.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B.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C.税率

D.税目

7.对下列商品征税后,哪一种商品最容易实现税负转嫁: ( )

A.自来水

B.矿泉水

C.水果

D.北京烤鸭

8.税收转嫁中的前转是指: ( )

A.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供货商

B.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购买者

C.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投资人

D.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本企业员工

9.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 )

A.对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普遍征税

B.凡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征税

C.凡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征不同的税

D.凡与企业进有横向交易关系的企业都征税

10.政府征税使纳税人减少高税商品需求,增加低税商品的购买,被称为: (

)

A.挤出效应

B.收入效应

C.支出效应

D.替代效应

11.拉弗曲线主要说明的是:

( )

A.公平分配

B.最优税率

C.税负转嫁

D.经济波动

12.下列不符合税收中性的是:

( )

A.国家征税使社会的损失尽量以税款为限

B.国家征税尽可能不带来超额负担

C.国家征税要避免对市场的任何影响

D.不使税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四.判断题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

(对)

2.国家无偿征税的税收负担,最终都由纳税人承担. (

对)

3.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国家征税后会使财政收入增加. (错

4.拉弗曲线说明,提高税率可更多地增加财政收入. (

错)

7.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对经济过程的不干预.

(错)

8.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其税款也越容易转嫁. (

对)

1纳税人

2负税人

3课税对象

4税率

5直接税

6从价税

7税负转嫁

8税收归宿

9起征点

10免征额

13税收超额负担

14税收中性

六.简答题

1说明拉弗曲线的意义.

2税负转嫁的条件是什么

3如何理解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4税收效率的含义是什么

5如何理解税收中性

第八章税收制度

二.单项选择

1.税收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商品税的征税对象是: ( )

A.商品流转额

B.商品收益额

C.商品利润额

D.商品增值额

3.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价值中的: ( )

部分+V部分+M部分+M部分

4.最早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5.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 ( )

A.销售收入

B.营业收入

C.纯收入

D.级差收入

6.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税种是: ( )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

7.农业税属于: ( )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税

8.目前我国增值税的类型是: ( )

A.生产型

B.消费型

C.收入型

D.积累型

9.税收负担最重的增值税是: ( )

A.生产型

B.消费型

C.收入型

D.积累型

10.遗产税的首要功能是: ( )

A.防止贫富分化

B.防止不劳而获

C.增加财政收入

D.鼓励慈善捐助

四.判断题

1.税收活动是与人类活动同时产生的. ( )

2.税收的主体是企业. ( )

3.生产型增值税刺激投资,而消费型增值税抑制投资.( )

五.名词解释

1单一税制

2复合税制

3商品税

4所得税

5增值税

六.简答题

1、1994年税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2增值税的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商品税与所得税各有什么特点

4增值税的不同类型对经济活动有何不同影响

第九章国债和国债管理

二.单选题

1.国债最早产生于: (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 )

A.国债期限长而私债期限短

B.国债用于规模大的项目而私债用于规模小的项目

C.私债有明确的财产为担保,而国债无财产担保

D.国债是政府发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私债以盈利为目的

3.新中国最早发行的国债是: ( )

A.国库券

B.经济建设公债

C.折实公债

D.特种国债

4.弥补财政赤字的最好方式是: ( )

A.增加税收

B.发行国债

C.动用财政结余

D.压缩财政支出

5.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称作: ( )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清偿能力

D.国债限额比

6.国债依存度反映的是: ( )

A.国债的负担能力

B.国债的偿还能力

C.新增国债的限度

D.国债余额状态

7.国债发行作为国债运行的起点,其核心问题是: ( )

A.发行时间的选择

B.应债主体的选择

C.发行方式的选择

D.发行规模的选择

8.在国债发行方式中,主要适用于中短期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9.偿还国债本金时,分期逐步偿还法的优点在于: ( )

A.偿还成本低

B.操作简单

C.体现国家政策

D.分散还本压力

10对国债认购者较为有利的付息方式是: (

)

A.到期一次支付利息

B.期限一半时支付一次,到期全部付清

C.每年支付一次利息

D.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11对财政最有利的国债发行价格是: (

)

A.溢价

B.折价

C.平价

D.市场交易的即期价格

12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影响国债利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汇率

D.法定存款准备率

13.我国的国债利率主要以( )为基础来制定: (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汇率

D.政府的信誉水平

14.与其他金融资产利率相比,国债利率应该: ( )

A.等于市场利率

B.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和其他证券利率

C.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低于股票收益率

D.低于银行存款利率高于公司债利率

15.国债持有人卖出国债时,与买方协议将来重新买回该笔国债,被称作: (

)

A.国债发行

B.国债流通

C.国债期货

D.国债回购

四.判断题

3.比较可靠的偿还国债的资金,来自于国家预算专门建立的偿债基金.

()

4.国债的使用主要是大型,长期项目,因此国债的期限结构应以中长期国债为主. ()

5.国债利息分次偿还适用于短期国债;利息到期一次偿还适用于长期国债.

()

6.政府利用国债调节宏观经济波动时,主要手段是通过国债利率的升降进行. ()

7.当国债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采用折价发行.

()

8.溢价发行使政府取得的国债收入比面值高,因此溢价发行对财政最有利.

()

9.国债一级市场反映的是政府与承销机构之间的国债交易;而二级市场反映的是政府与最终认购者之间的国债交易.(×)

10发行国债使部分资金的使用权暂时转移到国家手中,一般还会带来通货膨胀.()

五.名词解释

1国债

2国债负担率

3国债依存度

4国债限度

5国债回购

六.问答题

1国债负担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如何控制好国债限度

3合理安排国债种类及结构对国债运行有何意义

4简析国债市场的功能.

七.论述题

1分析国债的功能

2分析影响国债利率水平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一章国家预算

二单选题

1.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 (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算

D.单式预算

2.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限为:

( )

A.元月1日-12月31日月1日-次年3月31日

月1日-次年6月30日月1日-次年9月30日

3.不考虑以前财政收支状况,而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来制定的财政收支计划称作:( )

A.行动预算

B.效绩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4.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最低设在:

( )

A.州政府

B.县,市政府

C.乡,镇政府

D.村政府

5.动用预备费的决定权由下列哪种机构行使: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各级政府 D各级财政部门

6.财政预算收支经由国库办理,我国预算法规定,基层国库可以设在:( )

A.市级

B.县级

C.乡级

D.村级

7.国家预算的审批权由哪一机构行使:

(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各级政府

D.财政部

8.国家预算的执行机构是:

(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各级政府

D.财政部

三.多选题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 ( )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算 E绩效预算

2.编制国家预算的原则有: ( )

A.公开性

B.可靠性

C.计划性

D.统一性

E.年度性

3.我国国家预算体系的组成级次具体包括: ( )

A.中央预算

B.省(自治区)预算

C.市(县)级预算

D.乡级预算

E.村级预算

4.目前,已不属于预算外资金的项目有: ( )

A.国有企业提取的专用基金

B.地方政府收取的税收附加

C.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性收入

D.国家统一规定收取的专项建设基金

E.乡政府统筹收取的资金

四.判断题

1.国家预算作为财政收支计划,与其他国民经济计划一样,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

2.复式预算是指,将国家预算划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

3.我国预算的组成分为中央预算、省级预算、市县级预算、乡级预算和村级预算五级。(×)

4.根据预算法规定,中央预算可列必要的赤字,地方预算坚持收支平衡,不列赤字.(×)

5.各级预算都必须经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后,才能生效,执行.

(√)

五.名词解释

1国家预算

2复式预算

3零基预算

4增量预算

5预算外资金

6费改税

六.问答题

1国家预算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什么

2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是如何组成的

3编制国家预算时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要进行费改税如何进行费改税

第十二章预算管理体制

二.单选题

1.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 )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2.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解决: ( )

A.中央地方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利润划分

C.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划分

D.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利益划分

3.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 )

A.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划分上

B.地方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C.地方是否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D.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划分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A.免费搭车现象 B.边际效用递减 C.市场失灵 D.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2.(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3.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D) A.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住房补贴 C.社会保障补贴 D.价格补贴

财政学_陈共_第六版_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

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

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

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的手段:1.政府的宏观调控2.立法和行政手段3.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4. 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1)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2)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是规范工资制度; 3.是加强税收调节; 4.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按产生收益的时间):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财政支出的按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财政学陈共习题(答案)

页眉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 A. 免费搭车现象 B. 边际效用递减 C. 市场失灵 D. 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 A. 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 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 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 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 A) A. 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 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 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 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 D) 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 行政管理机关 C. 司法检察机关 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 )其社会边际成本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 A. 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 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 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 行政管理机关 C. 司法检察机关 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 A ) A. 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 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B )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

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期末考试)陈共-第六版

财政学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政府干预:主要手段有3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当增加一个人消费某产品时,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反之,则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服装等。 免费搭车: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公共提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私人提供:私人提供的只能是具有排它性的,通过价格调节,使得自己有盈利的可能,这是在理性的前提下的,因此可以提供私有物和准公共物品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称为财政监督。 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精心整理第一章财政概述 1.财政概念 1.1财政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经济部门,经济范畴 :公共和阶级,强制和非直接偿还,平衡性 1.2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财政学基础概念 : : 1.3 2. 2.1 2.2 : : 2.3 : 2.3.2 2.3.3 3. 3.1 3.2 3.3 调节,转移性支出 3.4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就业充分,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增长,经济结构, :总共需平衡,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通过投资补贴等消除经济发展瓶颈,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的满足?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包括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指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者损失的现象。分为正的和负的外部效应两种。前者生产者成本大于收益,否则成本小于受益。

?政府干预:政府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介入市场经济对部分资源进行配置,通过宏观调控来保持经济健康运行。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规模相联系。其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涌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会。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相对应,指的是由国家激光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来满足的社会公共需要。是从需求方面表达的。 问题: ?公共物品的特征; o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抵赖的利益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 ? ? 1. :垂直相加;没有私人价格 :只能政府提供(非竞争,非排他);政府有职能,有权力 :公共、市场或者混合;政府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1.2公共生产 :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公有制主体地位,国企 :纯公共,部分准公共 :基础设施,上游,带动,连锁 1.3公共定价 :公共物品的收费标准;直接制定和价格管制 :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费用结构和需求结构结合);平均成本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财政学_陈共_考试重点全归纳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第一章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 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1 ?阶级性与公共性2 ?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 ?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勺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 和“缺位” 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 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基本理论

财政学(陈共)第九版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与财政职能 第一节财政学对象 1.财政学的本义: 2.财政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思考: 3.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运行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第二节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其中的机制与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 (4)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力提倡采取PPP方式,带动民间资本的发展 2.收入分配职能 机制与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机制与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公共设施的发展 (4)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 4.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第二章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学的核心问题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1)市场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

财政学第八版陈共课后答案

财政学第八版陈共课后答案 【篇一:第八版陈共财政学大题目整理】 txt>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区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类。预算内收入仅 涵盖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中的一般预算收费,它的明显特征是纳入 国家预算统计、按国家预算立法程序管理、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预算外收入是和预算内收入相对应的,如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非税 收入中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都属于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在收入性 质上明确定义为财政性资金,但不纳入国家预算统计、管理和统筹 使用,而是另外编制基金预算,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1.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现实生活看,我国目前的 经济发展水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针以及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确定我国合理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2.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收与支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谁决谁 的问题,而是相互制约、相互牵动的关系,以支定收或以收定支不 是绝对的,二者都是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政策性问题。3、预算 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收入中不可质疑的部分,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 在适当的水平上。4.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5.严格 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6.调 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 长边际倾向指标。 为什么收费有时与税收难以截然区分: 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 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 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2、税收是作为政府的一 般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3、税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教学提纲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 八版)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特征: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考研复试陈共《财政学》内部讲义

财政学陈共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重点) 关键词 按财政功能分类: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按支出用途分类: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 经济建设费:包括基本建设拨款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学技术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简易建筑费支出,地质勘探费,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用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国家物质储备支出,城镇青年就业经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 购买性支出: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他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公式:Eg=△G(﹪)/△GDP(﹪)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效益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分,或财政支出增长额的比例。公式为:MGP=△G/△GDP 复习与思考 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答: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这些支出的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考研陈共《财政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市场失灵及表现 1、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缺陷。 2、表现:(1)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政府干预及失效

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首先是直接执行政府的经济职能,并通过执行经济职能来保证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有效实施。1、政府干预 政府的经济作用: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2)社会主义公关调控,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 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互补关系。 2、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 经济干预:与政府规模有关。政府规模一般是以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化倾向的国家高于分权化倾向的国家。我国以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表示的政府规模形成了本身特有的变化轨迹。 干预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

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______ 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 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1.财政概念 1.1财政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经济范畴 ,强制和非直接偿还,平衡性 1.2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财政学基础概念 ,非排他,非竞争,混合物品 ;共同需要,无差别享用,付出代价但非等价,政府的职责,涵盖广;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1.3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2.政府和市场关系——财政学基本关系 2.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研究政府和市场关系:两个资源配置的系统关系是理论前提 2.2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价格,资源配置,优胜劣汰 ,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收入不公,经济波动 2.3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提供公共物品,宏观调控 ,公共生产和提供,财政手段 ;决策失误,寻租,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 3.财政职能 3.1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3.2资源配置职能:有限的资源,资产、产业、技术、地区结构,优化配置,效率; 提供物品和经费,引导资源,弥补市场缺陷;手段-明确划分、优化支出结构、优化狗子规模和结构、投资税收等手段、本身 3.3收入分配职能:公平分配;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手段-划清市场和财政分配的 范围,工资制度,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 3.4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结构, ,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通过投资补贴等消除经济发展瓶颈,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的满足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包括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指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者损失的现象。分为正的和负的外部效应两种。前者生产者成本大于收益,否则成本小于受益。 ?政府干预:政府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介入市场经济对部分资源进行配置,通过宏观调控来保持经济健康运行。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规模相联系。其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涌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会。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相对应,指的是由国家激光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来满足的社会公共需要。是从需求方面表达的。 问题: ?公共物品的特征; o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抵赖的利益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o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需要的特征; o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不是对私人的;是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必须,不是简单的个人需要的数学加总; o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享受的; o社会成员享受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 o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o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殊的 ?根据第二节的内容,如何理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o完整的市场是家庭,企业,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因此政府是市场的一部分 o政府虽然属于市场,但是可以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凌驾和干预市场o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但是现实中因为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使得政府介入或者干预市场是必要的,合理的 o政府和市场不是对立,而是互为补充 ?财政的三大职能 o资源配置职能 o收入分配职能 o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第二章基本理论问题 1.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1.1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没有私人价格 ,非排他);政府有职能,有权力 ;政府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财政学复习选择题第七陈共

财政学复习选择题陈共 一、判断并改错 1、财政分配主体是国有企业。(F)是国家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政府。(F)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市场。 3、行为课税大都归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F) 行为课税大都归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4、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单一税制体系。( F) 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复合税制体系。 5、资源税一般是指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者课征的税类。(T ) 6、按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规定,最后分配股息和红利。( T ) 7、最早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的是法国和瑞士两国政府。(F) 最早签定国际税收协定的是法国和比利时两国政府 8、一般说来,资本金是资产的货币形态,并会带来价值的增值。(T ) 9、财政赤字是国家公债制度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T ) 10、财政政策同其他任何政策一样,属于经济基础范畴。(F) 财政政策同其他任何政策一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11、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提前的现象。(F) 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滞后的现象。 12、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T) 13、我国的价格补贴开始于1952。(F)我国的价格补贴开始于1953 。 14、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T) 15、补贴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F)补贴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16、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F) 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17、行为课税大都归人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F) 二.判断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所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F) 2、非市场机制的功能主要在于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T ) 3、直接税是指纳税人不易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收。( T ) 4、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F ) 5、互投赞成票、中间投票人的行为也会加大了公共支出规模。( T ) 6、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时,公共需求会更快增长。( T ) 7、一般而言,私人投资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公共投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8、城乡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统筹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征收方式的改革方向。(F) 9、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给纳税人带来超出税款之外的额外负担,因而保持税收的中性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是完全矛盾的。( F ) 10、公共收费价格是市场均衡价格。( F )

《财政学》陈共(第七版)考点整理

《财政学》陈共(第七版)考点整理 1、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了利益或损害,但没有获得相应的补偿或进行相应的支付。简言之,利益外溢得不到应用的补偿,损害外溢不需要进行应有的赔偿。 2、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 宏观: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以及经济政策和战略。2.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治体制和行政效率以及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人口、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 微观因素:公共物品的需求成本和价格质量生产组织形式 3、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 基本思路:内生增长理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3、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而这些因素又都属于财政政策的变量范围之内,因此财政通过增加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对于推动长期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战略:1、财政要从那些属于市场竞争性的投资中解脱出来。 2、按照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方针,有保有压,保障公共支出,压缩一般支出,向“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倾斜,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③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④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⑤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⑥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 5、财政投融资概念 ①财政与金融有机融合的经济范畴,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②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或融资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主要为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提供融资。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计划性很强,但并不完全脱离市场,以市场作为配置资金的主要方式。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 营。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在一定范围内追加预算无需主管部门审批。 4、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①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包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 归纳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财政学陈共考试重点全归纳 第一章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基本理论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其理由是:(1)由于纯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使得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提供就得不到所期望的最大利润。(2)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因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