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遥感复习题参考答案

遥感复习题参考答案

遥感复习题参考答案
遥感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分×10)

1电磁波谱:把电磁波按其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以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所得图谱

2 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地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3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

4紫外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的不同,可以把遥感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其中,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5可见光遥感:可见光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0.76微米)之间的遥感技术

6 红外遥感: 红外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0.76——1000微米)之内的遥感

7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1-1000mm)的遥感技术,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受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地物信息的技术

8镜面反射:光滑平面的反射波有确定方向,满足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反射称为镜面反射

9漫反射:粗糙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就是漫反射,当表面粗糙度h与入射电磁波波长λ同数量级时尤为明显

10混合反射:表面粗糙度h中等(相对λ而言)的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11瑞利散射:q < 1,当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r<<λ,∝1/ λ4,主要由大气分子引起,对可见光影响较大。

散射系数k

r

12米氏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散射系数k

∝1/ λ0~λ1,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气溶胶等引起,主要为向前

m

散射。

13非选择性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r>>λ,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14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15线性构造: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特征。(包括:1 各种直线状或微弯的弧线状的地质界线2 断裂构造成因的线性构造3 线状应变带4 由地形、影纹结构或色调的线状变化反映出来的、暂时无法确认其具体地学成因的线性形迹)

16反射率:地物反射辐射与入射总辐射的比值。(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100%,与波长、入射角、物体电学特性、表面粗糙度和质地有关)

17地物反射波谱:为表示地面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18黑体辐射: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其反射率=透射率=0,吸收率=发射率=1

19灰体:某种物体的辐射光谱是连续的,并且在任何温度下所有各波长射线的辐射强度与同温度黑体的相应波长射线的辐射强度之比等于常数,那么这种物体就叫做理想灰体,或简称灰体

20选择性辐射体: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物体。

21地物发射波谱:地面物体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发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22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遥感器的工具,使其从一定高度或距离对地面目标进行探测,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工作条件

23轨道倾角: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用以确定轨道平面在太空中的位置及轨道覆盖地球表面的范围。

24运行周期: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一周所需的时间

25太阳同步卫星: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光之间的夹角始终保持一致的卫星

26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人造卫星

27灰阶:指地物电磁波辐射强度表现在黑白影像上的色调深浅的等级,是划分地物波谱特征的尺度,用来帮助人眼辨别影像的灰度变化

28影像分辨力: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1mm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白线对数

29地面分辨力:在遥感影像上能区分相邻两个目标物在地面上所对应的实际最小距离。(空间分辨率数值在地面上的实际尺寸称为地面分辨率。对于摄影影像,用线对在地面的覆盖宽度表示(米);对于扫描影像,则是像元所对应的地面实

际尺寸(米2))

30摄影红外:遥感工作中可被影像底片感光的近红外波段(0.76—1.3微米)。31航向重叠:航空摄影中,为保证连续覆盖和像对立体观察,相邻像片间需要有部分影像重叠,沿航线方向的称航向重叠,重叠率要求达到60%或不少于53%

32旁向重叠:航空摄影中,为保证连续覆盖和立体观察,相邻像片间需要有部分影像重叠,两条相邻航线间的称旁向重叠,重叠率通常为20%一30%。地形起伏强烈,重叠率相应要加大

33解译标志:在遥感图像上,能用来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

34 三基色:指红、绿、蓝三色,此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可产生任一颜色,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其它两种颜色合成

35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影像上能够识别的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对于摄影影像,通常用单位长度内包含可分辨的黑白线对数表示;对于扫描影像,通常用像元的大小来表示)

34波谱分辨率:一指传感器探测器件接收电磁波辐射所能区分的最小波长范围,波段的波长范围越小,波谱分辨率越高;二指传感器在其工作波长范围内所能划分的波段的量度,波段越多,波谱分辨率越高

35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能分辨的、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辐射强度的最小变化量

36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区域进行的相邻两次遥感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对轨

道卫星,亦称覆盖周期。(时间间隔大,时间分辨率低,反之时间分辨率高。)37像主点:中心投影成像时,航空摄影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称像主点

38像底点:中心投影成像时,过投影中心的铅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称像底点。二填空(1分×10空)

1按运载工具,可将遥感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按电磁波波段,可将遥感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

2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的波长范围分别是(0.01-0.38μm )、(0.38-0.76μm )、(0.76-1000μm )和(1-1000mm )。

3物体发射红外线主要与(温度)有关。

4大气对电磁波的作用有(散射)(吸收)(反射)(折射)。

5对电磁波有吸收作用的主要大气成分是(水汽)、(臭氧)、(CO

2)、(O

2

等,大气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有(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无选择性散射)。

6解译地质体时,(几何形态)、(色调)、(阴影)、(花纹)等是直接解译标志,(水系)、(地貌)、(土壤)、(植被)等是间接解译标志。7阴影在解译中的作用是(判断地物的侧面形状)(测量地物高度)(判定航片的方位)。

8 MSS 4、5、6、7的波段范围分别是(0.5-0.6 μm)、(0.6-0.7μm)、(0.7-0.8μm)和(0.8-1.1μm )。

三回答下列问题(6分×10)

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能量衰减的原因是什么?

一、大气散射:

电磁波在穿过大气时,遇到各种微粒(气体分子、尘埃等)时会发生散射现象。大气散射有以下三种情况:(1)瑞利散射、

(2)米氏散射、(3)无选择性散射

二、大气吸收: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分子对电磁波的某些波段有吸收作用,吸收作用使辐射能量变成分子的内能,引起这些波段的太阳辐射强度衰减。

三、大气折射、反射和透射

大气折射电磁波穿过大气层时,除了吸收和散射两种影响以外,还会产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产生折射现象。大气的折射率与大气圈层的大气密度直接相关。

大气反射主要为云层,云层厚度会影响反射率反射同样满足反射定律

大气透射现象太阳电磁辐射经过大气到达地面时,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电磁辐射被云层或其它粒子反射的比例约占30%,散射约占22%,大气吸收约占17%,透过大气到达地面的能量仅占入射总能量的31%。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共同衰减了辐射强度,剩余部分即为透过的部分。剩余强度越高,透过率越高。2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常用大气窗口:

①反射窗口区

1)0.3 - 1.3μm ,紫外、可见光、红外,白天作业,摄影、扫描。

2)1.5 - 1.7μm 和2.0 - 2.5 μm 白天作业,扫描。

②反射和发射混合窗口区

3 - 4μm和4.5 -5 μm 全天侯作业,扫描。

③发射窗口区

1)8-14 μm 主要为夜间作业,扫描。

2)微波区扫描

3反射包括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征?

①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反射波有确定方向②漫反射:物体表面粗糙度h与λ同数量级,反射波朝向各个方向③混合反射:表面粗糙度中等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4说明植被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征及其在黑白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变化。

植被的反射波谱特征:①可见光:蓝色波段0.45微米附近有吸收谷;绿波段0.55μm附近有10-20%的反射峰;红色波段0.67微米附近有吸收谷(叶绿素吸收)

②近红外波段:从0.76μm处反射率迅速增大,形成一个爬升的的“陡坡”,至

1.1μm附近有一峰值,反射率最大可达50-60%,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黑白红外像片影像色调深浅取决于地物对近红外波的反射强度,与人眼对物体的感受无关。健康植物,特别是阔叶树,对近红外波反射强度大,呈明亮的浅色调。在0.6—0.7 μm 通道影像为暗色调

5说明水体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波谱特征及其在黑白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变化。

水的反射率(除镜面反射方向外),在各个波段内都较低,一般都在3%左右,在近红外部分更为突出,反射率几乎为零。清水的反射率一般在可见光部分为4-5%,且集中在在蓝绿光波段,在0.6μm处下降至2-3%,到0.75μm以后的近红外波段,水成了全吸收体。所以近红外波段的黑白正片上水体的色调很黑,但是水的浑浊度、微生物含量、叶绿素含量、水深、波浪和水面与阳光角度也会影响其反射率如浑浊水的波谱曲线随着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固体雪在可见光波段均呈浅色调

6遥感图像上地物的色调与其反射率有何关系?

答:色调指黑白像片上影像黑白深浅的程度,不同地物反射波谱特性不同,在像片上呈现为不同的色调,正片上反射率高的物体,色调浅,反射率低的物体,色调深;负片反之

7为什么解译地质体要用大于0.6μm波长成像的遥感图像?

小于0.6μm波长的电磁波(如紫外线)易于被大气散射和被其中的臭氧等微量气体选择吸收,波长越长(如红外线),在大气中的穿透力越强,成像清晰。8影响地物反射光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时,空)

有很多因素会引起反射率的变化,如: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等。

9什么是影像分辨率,哪些因素会影响影像分辨率?

影像分辨力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1mm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白线对数。它受光学系统分辨率、感光材料(或显示器)分辨率、影响比例尺、相邻地物间的反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0什么是地面分辨率?为什么有时小于地面分辨率的地物可以判读出来?

指遥感影像上能分辨的两个地物间的最小实地距离。扫描影像常用遥感器探测单元的临时视场大小表示。同一像元内的地物,只有一个共同灰度值或色彩,它反映的是此像元范围内地物的综合情况。此像元内与周围有明显差异的地物即使小于像元(如森林火点、细小水系等),也可以显著影响此像元点的灰度或色彩,从而在图像上至少占有一席之地。(注:老师强调有两点:①反射率要高于周围地物;②跟地物的形状有关,线状地物更容易被识别,如铁路、公路、河流等)

11说明在航片上不同部位像点位移的规律是什么?

答:导出像点位移量 (?h)的计算公式:?h = ±?h·r/H,式中r 是像点至像底(主)点的距离称向径,H为航高,Ah为地面点与T。的高差。

根据上式,像点位移的规律是;

1)?h与r成正比。像点距像底(主)点越远,像点位移量越大,像幅中心部分像点位移量小,像底(主)点处r为o,为唯一没有像点位移的点。

2)?h 与?h成正比。高差越大,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点位移发生在以像底(主)点为中心的辐射线,即像点与像底(主)点的连线上,当?h为正值时,?h为正值,像点背离像底(主)点向外移动,当?h为负值时,?h为负值,像点朝向像底(主)点方向移动。

3)?h与H成反比。航高越大,像点位移量越小。

12航片上不同部位的比例尺是如何变化的,如何求得其平均比例尺?

航高越低、焦距越长则影像比例尺越大。平坦地区影像比例尺处处一致,且与线段的方向及长短无关;地形起伏地区,高程越高则比例尺越大,高差越大则比例

尺差别越大。平均比例尺:1/M

平均=(l

1

/L

1

+l

2

/L

2

)/2

13航空像片与地形图有哪些区别?

航空像片能真实而详尽地反映地面信息,从像片上可以了解所摄地区的地物、地貌的许多内容,但航摄像片不能直接用做地形图,航空像片与地形图有差别的

1表示方法:地形图上时按成图比例尺所规定的各种符号、注记和等高线来表示地物、地貌的,而航摄像片则表示为影像的大小、形状和色调。

2表示内容:在地形图上用相应的符号和文字、数字注记表示,如居民地的名称、房屋的类型、道路的等级、河流的宽深和流向,地面的高程等,这些在像片上是表示不出来的。另一方面,在地形图上必须经过综合取舍,只表示那些经选择的有意义的地物,而在像片上有所摄地物的全部影像。

3投影方法:地形图是正摄投影,比例尺处处一致,常以1/M表示。地形图上所有的图形不仅与实际形状完全相似,而且某相关方位也保持不变。航摄像片是中心投影,由于存在像片倾斜和地形起伏两种误差的影响,致使航摄像片上的影像有变化,各处比例尺也不一致,相关方位也发生变化。若利用航摄像片制作正摄影像图时必须消除倾斜误差和投影误差,使中心投影的航摄像片转化为正摄投影的影像。

14为什么资源卫星要选择中高度,近极地的近圆形轨道?

中高度是为获取的图象分辨率中等,比例尺适中;近极地有利于增大卫星对地面总的观测范围;近圆形轨道是为不同地区获取的图像比例尺一致,以固定扫描频率对地面扫描成像,扫描行之间易于衔接

15为什么资源卫星要与太阳同步?

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还有利于卫星在固定的时间飞

临地面接收站上空,并使卫星上的太阳电池得到稳定的太阳照度。

16说明解译标志的可变性。

同一种地质体,即便在同一地区,当其出露面积、厚度、所处构造部位、岩层产状、覆盖程度不同时,也能表现出不同的色调、水系或地貌

17航高和焦距对象片比例尺有何影响?

航高一定,焦距越长比例尺越大;焦距一定,航高越高比例尺越小

18说明不同太阳高度角成像的像片,对地物解译的利弊?

太阳高度角较低时,根据得到的阴影,有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识别地物侧面的轮廓和判明地物高度。但是反射光太弱不利于成像,而且阴影区地物特征被掩盖了。太阳高度角较高时,反射光强烈利于成像,但是阴影太短立体感不强。一般以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为最佳

19资源卫星有几种周期,其涵义各是什么?

轨道周期:指卫星绕地一圈所需要时间,即从升交点开始运行到下次过升交点时的时间间隔。覆盖周期: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上空时所需要的天数。

20热惯量与热红外图像上地物色调之间的关系如何?

热惯量大的地物表面温度周日变化小,热惯量小的地物表面温度周日变化大。白天前者较后者冷,图像上色调较深;夜晚差异尤为明显,前者较后者暖,图像上色调较浅

21在不同遥感图像上,色调的含义各是什么?

色调的深浅在不同类型遥感图像上其含义不同:在可见光黑白像片上,色调深浅反映反射能量大小,愈浅反射值愈高;热红外图像色调深浅表示地物温度不同,一般色调浅的温度高;雷达像片上色调深浅表示微波后向散射能力的大小,浅色调的后向散射能力较强

22水系类型与岩性之间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黄土,页岩,泥岩等细粒结构岩性地区透水性不良,多为密集型树枝状水系;不易风化,裂隙发育的侵入岩、变质岩、砂岩等坚硬岩石区多为粗疏型树枝状水系;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为花岗岩类等球形风化形成的水系;似平行状树枝状水系即其支流略有定向的平行排列的水系,常发育在中等倾斜的细粒结构物质组成的岩石区

23水系类型与断裂之间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①倒钩状水系:其特点是支流与主流以钝角相交,即主与支流相交的锐角指向与流向相反。这种异常的水系是断裂控制的典型标志②水系急转弯反向流动之后恢复原来主流方向,可能是断裂影响

24水系类型与褶皱之间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平行状水系特征是多条支流相互平行,并以近似的角度与主流相交汇,这类水系可常发育在褶皱的翼部,主流指示褶皱轴的走向,两侧水系的疏密反映两翼的陡缓程度

四论述题(10分×1)

1试述发展遥感技术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LandSa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因此,遥感技术已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的飞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战略决策依据,为社会进步,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起到重大作用

2试述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及其效果。

①地质:1、地质构造分析和矿产勘探,及时、具体、准确且经济地进行大面积的地质灾害调查②环境:既可宏观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③林业: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④测绘:高速度、高质量地制作、校正、更新地图,应用于农业、工业、城乡规划等领域⑤军事:立体侦查、确定打击目标、发现水源和地下工事等⑥农业: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等⑦遥感技术还应用于国防、海洋、气象、水利、航天、考古、交通、旅游等领域

遥感技术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因此,遥感技术已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的飞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战略决策依据,为社会进步,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起到重大作用

(注:老师强调答出“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如空间科学等,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2020年咨询继续教育航测遥感100分试卷答案

2020年咨询继续教育 航测遥感100分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以下哪个测绘产品不属于正摄投影:() A.摄影像片 B.地形图 C.正射影像图 D.数字表面模型的正射高程渲染图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2.当采用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执行1: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任务时,在做航线设计时,其点云密度和高程模型格网间距应符合:() A.点云密度大于32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0.25m B.点云密度大于16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0.5m C.点云密度大于4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1.0m D.点云密度大于1个/m2,高程模型成果格网间距2.0m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3.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植物的光谱反射特征:() A.叶绿素吸收(0.4-0.76m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于绿色波段(0.55 mm ),两边(蓝、红)为吸收带(凹谷) B.植被叶细胞结构产生的植被特有的强反射特征(0.76-1.3 mm),高反射,在0.7 mm处反射率迅速增大,至1.1处有峰值 C.水分吸收(1.3-2.5 mm),受植物含水量影响,吸收率增加,反射率下降,形成几个低谷 D.在蓝绿光波段有较强的反射,在其他波段都有较强吸收,尤其是近红外波段,几乎被全部吸收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4.城区航空摄影时,为减少航摄像片上地物的投影差,应尽量选择()焦距摄影机。 A.短 B.中等 C.长 D.可变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5.激光雷达测量的多次回波技术是其对植被有一定穿透性的这一优势的基础,目前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最高可以支持的回波次数为:() A.1次 B.3次 C.5次 D.无穷次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6.目前数字高程模型的主流形式为()。 A.规则格网的DEM B.不规则三角网DEM C.Grid-TIN混合形式的DEM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7.一台激光扫描仪在950米相对航高、60度视场角下采用300KHz的激光脉冲频率(PRR),如果每个脉冲平均记录2次回波,那么该设备每秒采集的激光点数量可达到:() A.30万 B.60万 C.90万 D.120万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8.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三种方法中,误差方程直接对原始观测值列出,严密,但计算量大。同时因为非常方便引入非摄影测量附加观测值,如POS数据,从而成为目前主流的空三算法是()。 A.航带法 B.独立模型法 C.光束法 D.区域网法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9.以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常用的Canon 5D MarkII为例,其主距为35mm,像元大小为6.4微米,那么547米相对航高时,其水平航摄获取影像的地面分辨率为:()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遥感原理试题及其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 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 (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 (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 1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 2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 3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 4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 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 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 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 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 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 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 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中国矿业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2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B) 一、名词解释(15): 1.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 3.传感器定标 4.方位分辨力 5.特征变换二、简答题(45)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5.写出SPOT多光谱,ETM,MODIS三类传感器获取图像的植被指数计算公式。 6.写出SPOT图像的共线方程(旁向倾斜θ角),在其纠正模型中涉及到的未知参数有哪些? 7.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8.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9.请你说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 三、论述题(40) 1.写出利用多时相图像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流程图,写出相应的步骤和方法。2.比较SPOT多光谱CCD,LANDSAT的ETM以及SAR三类传感器以及获取的图像的特点。

B卷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3.传感器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4.方位分辨力:在航向上所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5.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 二、简答题 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根据地物的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的不同,可以传感器成像获取图像,利用遥感图像来进行地物分类、识别、变化检测等。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答: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 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 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 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态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答: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元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图像融合可以分成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特征级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决策级融合允许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具体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遥感有如下特点: 1)波谱辐射量化性;2)宏观性:探测范围大,可以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3)多源性:多平台、多时性、多波段(多尺度);4)周期性、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变化情况;5)综合性和可比较性;6)经济性;7)获取信息的手段灵活;8)应用广泛;9)遥感信息的复杂性遥感的发展趋势: 1)传感器分辨率的大幅提高;2)遥感平台有遥感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短中期观测发展为以国际空间站为主的、多平台、多层面、长期的动态观测;3)光谱探测能力急剧提高,成像谱段范围拉大,光谱分辨率提高;4)遥感图像处理硬件系统从光学处理设备全面转向数字

遥感概论复习题(1)

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航宇遥感。 2、 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 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 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 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 (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

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 第二章 一、填空: 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 光、 红外线 、 微波 无线电波等组成。 2、无云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 瑞利 散射引起的,云雾呈白色主要受 无选择性 散射影响。 3、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遥感探测实际上是辐射能量的测定。__地表反 射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4、绝对黑体一定满足吸收率为 1 ,反射率为 0 。 5、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 天文单位 内,垂直于 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 黑体 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6、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__反射___,一部分吸收,一部分透 射,地表 反射__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大气的散射_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7、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指 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8、电磁波谱中0.38-0.76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其中0.7处为 红 , 0.58处为 黄 、0.51处为 绿 、0.47处为蓝色。 二、简答及综合题

遥感导论梅安新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10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地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可见光、红外、微波 3、地物光谱特征 4、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 5、温度 6、减色法 7、配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X 2、√3、√4、X 5、√6、X 7、√8、√9、X 10、X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从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2、(1)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地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 (2)包括水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3、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4、从成像方式、成像特点两方面来分析。 5、有植被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植被制图,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探测,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的提取与估计等。技术有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基于光谱波长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学模型方法,参数成图技术,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第一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到达地面后:吸收、第二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漫入射。 2、共同点:都有色、形、位;区别:航空是摄影(中心成像、像点位移、大比例尺),卫星是扫描成像(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3、更好的发挥了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互补,弥补了某一种遥感数据的不足之处,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可应用性。如洪水监测:气象卫星—--时相分辨率高、信息及时、可昼夜获取、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就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与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根据您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就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就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就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就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 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 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她因素的影响。 6、谈谈您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与表现

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与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就是指能够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就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她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就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与心滩的形态特征,就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就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与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 相互关系与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与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与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与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黑体: 2. 邻域增强 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 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8分 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 、、 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2016年咨询师继续教育遥感试题94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当前民用最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WorldView-3的星下分辨率可以达到:() A.0.61米 B.0.50米 C.0.31米 D.0.25米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2.航测法成图的外业主要工作是()和像片测绘。 A.地形测量 B.像片坐标测量 C.地物高度测量 D.地面控制点测量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3.城区航空摄影时,为减少航摄像片上地物的投影差,应尽量选择()焦距摄影机。 A.短 B.中等 C.长 D.可变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根据《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规定,无人机飞行高度应高于摄区内最高点()以上。 A.50m

B.100m C.150m D.200m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5.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常使用民用单面阵相机作为摄影测量传感器,以下设备中不属于单面阵相机的设备为:() A.Canon 5D MarkII B.Sony A7 R C.UltraCamD(UCD)相机 D.Pentax 645Z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遥感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分布主要位于:() A.X射线波段 B.可见光波段 C.红外波段 D.微波波段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7.扫描条带两边的点密集,而中间的点少的激光雷达扫描方式为:() A.摆动扫描镜 B.旋转正多面体扫描仪 C.光纤扫描仪

D.隔行扫描仪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8.航摄比例尺S的计算公式为:() A.S=摄影机主距/相对行高 B.S=摄影机焦距/相对行高 C.S=摄影机主距/绝对行高 D.S=摄影机焦距/绝对行高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9.辐射分辨率越高,表达景物的层次能力越强,所需的存储空间也越大。一个8-bit 的传感器可以记录()级的亮度值。 A.8 B.64 C.256 D.512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10.摄影测量共线方程是按照摄影中心,像点和对应的()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几何条件构建的。 A.像点 B.模型点 C.地面点 D.定向点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遥感复习题详细答案

一名词解释(2分×10) 1电磁波谱:把电磁波按其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以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所得图谱 2 主动遥感:运用人工产生的特定电磁波照射地物,再根据接收到的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特征来分析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的遥感技术 3 被动遥感:运用遥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反射和辐射电磁波谱,并根据其特征对目标物探测的遥感技术 4紫外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的不同,可以把遥感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其中,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之间的遥感称为紫外遥感 5可见光遥感:可见光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可见光波段范围(0.38——0.76微米)之间的遥感技术 6 红外遥感: 红外遥感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限于红外波段范围(0.76——1000微米)之内的遥感 7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1-1000mm)的遥感技术,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受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地物信息的技术 8镜面反射:光滑平面的反射波有确定方向,满足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反射称为镜面反射 9漫反射:粗糙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就是漫反射,当表面粗糙度h与入射电磁波波长λ同数量级时尤为明显 10混合反射:表面粗糙度h中等(相对λ而言)的实际地物表面由于地形起伏,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混合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11瑞利散射:q < 1,当粒子的直径小于波长1/10或更小时发生的散射即r<<λ,∝1/ λ4,主要由大气分子引起,对可见光影响较大。 散射系数k r 12米氏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1/10到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散射系数k ∝1/ λ0~λ1,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气溶胶等引起,主要为向前 m 散射。 13非选择性散射:q>3,当粒子的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的散射,r>>λ,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14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15线性构造: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状的线性影像特征。(包括:1 各种直线状或微弯的弧线状的地质界线2 断裂构造成因的线性构造3 线状应变带4 由地形、影纹结构或色调的线状变化反映出来的、暂时无法确认其具体地学成因的线性形迹) 16反射率:地物反射辐射与入射总辐射的比值。(反射率=地物某微小波段反射辐射通量/入射辐射通量×100%,与波长、入射角、物体电学特性、表面粗糙度和质地有关) 17地物反射波谱:为表示地面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环境遥感试卷

试卷一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 1、“遥感”(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在一定距离以外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2、遥感信息的三个物理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红外波段在植物遥感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近红外区的反射是受叶内复杂的叶腔结构和腔内对近红外辐射的________控制,以及近红外光对叶片有近50%的____和_____的原因。 4、植物的发射特征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谱段。植物在热红外谱段的发射特征,遵循__________定律,与植物温度直接相关。 5、土地覆盖是“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_____________,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过程。 6、遥感图像的分类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7、土壤热通量指土壤_____________,与热流方向的土温梯度、土壤热容量、热扩散率成______,对土壤蒸发、地表能量交换均有影响。 8、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水体可见光反射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3方面的贡献。 9、海洋的微波辐射取决于2个主要因素:一是海面及一定深度的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10、遥感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__________,结合地面调查工作进行多层次的___________,在整体上提高对工作区区域地质特征的全面认识,解决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和与成矿有关的关键问题,加快填图速度,提高成图质量。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遥感信息,是指以__________为载体,经介质传输而由航空或航天遥感平台所收集到的反映地球表层系统现象的空间信息。 A 光 B 电磁波 C 光和电磁波 D 光或电磁波 2、遥感信息中最基本的几何单元是像元(pixel),每一个像元所载的信息是_________。 A 灰度 B 反射率 C 辐照度 D 辐亮度 3、____________是叶子健康状况最灵敏的标志,它对植被差异及植物长势反映敏感,指示着植物光合作用能否正常进行;_____________被植被叶绿素强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它是光合作用的代表性波段。这两个波段数值的不同组合,是植被指数的核心。 A 紫外波段、可见光绿波段 B 近红外波段、可见光红波段 C 绿光波段、可见光黄波段 D 黄光波段、可见光红波段 4、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叶子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_____,叶 肉细胞间隙数增加,可见光反射率_______,而近红外反射率__________。 A 增加、降低、升高 B 降低、增加、升高 C 升高、增加、降低 D 降低、降低、升高 5、可见光——红外力法,主要利用土壤及土壤上覆植被的光谱__________来估算土壤水分。 A 发射特性 B 散射特性 C 反射特性 D 光谱特性 6、水面入射光谱中,仅有____________才透射入水,其他波段的入射光或被大气吸收或被水体表层吸收. A 可见光 B 微波 C 红外C 紫外 7、微波谱段适合于海洋遥感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 A 微波在水中穿透能力强 B 微波具有穿云破雾的能力 C 微波的辐射分辨率高 D 微波的光谱分辨率高 8、遥感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 A 飞机、陆地卫星、宇宙飞船 B 宇宙飞船、陆地卫星、飞机 C 陆地卫星、飞机、宇宙飞船 D 陆地卫星、宇宙飞船、飞机 9、遥感探测的范围越大,则__________。 A 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 B 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 C 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D 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 10、在遥感影像上,湖泊、河流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 A 红色 B 灰白色 C 深蓝色或蓝黑色 D 浅蓝色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 1、遥感反映的土地信息仅仅是地表的综合特征。() 2、在利用遥感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时,遥感图像的像元是随着地物的成分、纹理、状态、表面特征及所使用的电磁波段的不同而变化。() 3、清水,在近红外、短波红外部分几乎吸收全部的入射能量,反射能量很小。这一持征与植被和土壤光谱形成十分明显的差异,因而在红外波段识别水体较容易。() 4、海水的电学性质是由海水表层物质组成及温度所决定的。() 5、声波可以使海洋遥测水深的范围有所扩大,激光在水中传播性能更好可以克服遥感在深度上的局限。

摄影测量与遥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比例尺 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J 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L 之比。由于影像片有倾角,地形有起伏,所以摄影比例尺在像片上处处不相等。一般指的摄影比例尺,是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一线段l 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 之比,称为摄影比例尺1/m 2.像片倾角 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3D ,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3.航向重叠 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4.旁向重叠 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 5.摄影基线 控制像片重叠度时,是将飞机视为匀速运动,每隔一定空间距离拍摄一张像片,摄站的间距称为空间摄影基线B 。 6.像平面坐标系 像平面坐标系用以表示像点在像平面上的位置,通常采用右手坐标系,x ,y 轴的选择按需要而定.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中,常根据框标来确定像平面坐标系,称为像框标坐标系。 7.像主点 相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8.内方位元素 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到像片的垂距(主距)f 及像主点o 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0 0,y x 9.外方位元素 外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其中有三个是直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表达像片面的空间姿态。 10.空间后方交会 已知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至少三个地面点坐标并量测出相应的像点坐标,则可根据共线方程列出至少六个方程式,解求出像片六个外方位元素,称为空间后方交会。 11.中心投影变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