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神病

精神病

精神病
精神病

1.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枝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_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_治疗_和预防_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_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功能损害_。

3.人格可以定义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此特征相对稳定并可预测。

4.人格障碍是指性格自幼就明显偏离正常、适应不良,达到了害人害己的程度。

5.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障碍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作用,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人类行为。

6、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理解精神疾病?

答: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学易感性是必要因素,但不能足以说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全部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可能是必要因素,但也不足以解释全部的病因。由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心理的、社会文化的东西通过记忆、学习等会使大脑的结构、化学和神经活动不断发生变化。

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还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导致心身疾病。

7、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答:需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的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是否有明显改变;②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有显著性,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定限度;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避免主观片面。

8、如何理解感觉、知觉及感知综合障碍?

答:感觉是指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形状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某一事物的不同属性在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所形成的总的整体印象。如果感觉或知觉体验与外界客观事物或事实不相符,则分别称为感觉障碍或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正确感知,如知道是某个人或某种动物等,但对该客体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颜色、形状、距离、位置等,却产生错误的感知。

10、何谓幻觉?常见的幻听分为哪几类?

答: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之一。幻听既有言语性幻听,也有非言语性幻听,临床上常见的是言语性幻听,具有诊断意义。依据幻听内容,常可分为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及命令性幻听。幻听常可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

11、正常人思维具有哪些特征?

答:思维是指人们将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然后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整个心理过程。正常人思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及实践性。

12、简述思维迟缓、思维贫乏及思维中断的鉴别要点。

答:思维迟缓是指联想抑制和困难,联想的速度减慢及数量减少,患者自感思考费力,反应慢,脑子不灵了,记忆力及注意力减退,客观上表现为言语缓慢、语量减少、声音低

微、行为动作反应迟缓,常见于抑郁症。思

维贫乏是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和词汇的贫

乏,患者自感脑子空洞无物,没什么东西可

想,患者常沉默少语,谈话内容空洞单调,

回答问题简单,甚至对一切问题都回答不知

道,常伴有情感及意志行为的变化,多见于

慢性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发育

迟滞。思维中断是指联想过程的中断,患者

在说话时突然停顿,片刻后又重新说话,但

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是精神分裂症的

特征性症状。Rumble production

13、如何理解妄想?

答: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

的推理和判断。妄想具有以下特征:①病理

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

础,但患者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以患者为

中心,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患者的个人利

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

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

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14、简述妄想的分类及其临床特点。

答:妄想按其起源及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

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及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

想常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

及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

理活动的病态信念,包括突发性妄想、妄想

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原发性妄想是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常在疾病的早期

出现,结构不太系统,逻辑性差,对诊断精

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继发性妄想是发生

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是在某些

妄想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一般较原发

性妄想系统,有一定逻辑性,可见于多种精

神疾病。

按妄想的结构可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

妄想。系统性妄想是指妄想内容前后相互联

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的妄想;反之则

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临床上通常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常见的

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

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及

嫉妒妄想等。

15、试述妄想与超价观念的鉴别要点。

答: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

的推理和判断,虽然病理性信念的内容与事

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仍坚信

不疑,并影响患者的情感及行为,常见于精

神分裂症等疾病,解释不能使患者改变想法,

常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超价观念是在

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片

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影响

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

定的性格基础及现实基础,而没有逻辑推理

错误,解释、环境的变化或时间的变化可以

使患者改变想法,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

障碍。

16、如何理解注意及注意障碍。

答: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

一定对象的过程。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

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特点;注意的

集中性使注意的对象鲜明而清晰。注意可分

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主动注意又称随意

注意,指对现实目标的主动指向及集中的精

神活动,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及既往

体验有关。被动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由

于外界或内在的刺激而引起的被动的指向及

集中,没有自觉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

实现。

注意障碍可分为:①注意强度方面的障碍:

注意增强及注意减弱;②注意范围方面的障

碍:注意狭窄及随境转移;③注意稳定性方

面的障碍:注意涣散及注意固定。

17、简述遗忘的常见分型及其临床表

现。

答:遗忘是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

经历,常可分为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及

界限性遗忘。顺行性遗忘是指紧接着疾病发

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常常是由

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

事物和经历所致,如脑震荡及脑挫伤患者。

逆行性遗忘是指不能回忆紧接着疾病发生前

一段时间的经历,也常见于脑外伤及急性脑

血管疾病。上述两种遗忘阶段的长短及预后

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的长

短有关。界限性遗忘,又称为心因性遗忘,

是指把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

忘,遗忘的发生常与强烈的精神刺激及情绪

的波动有关,遗忘的内容具有高度选择性,

常与强烈的恐惧、愤怒及羞辱的情景及场面

有关,多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

18、试述错构及虚构的鉴别要点。

答: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将过去经历过的事

情,在发生时间、地点或人物上出现错误记

忆,并自以为是,信以为真,患者对于张冠

李戴的事情常有生动的描述,并伴有相应的

情感体验,常见于脑外伤、慢性酒精中毒性

精神障碍、动脉硬化症等。虚构是指以想象

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填补记忆缺损,

常在严重记忆障碍的基础上产生,患者也常

常不能记住虚构的内容,因而内容是多变的,

并且易受环境及交谈者影响,可以利用交谈

者提供的各种素材,结合记忆的残余构成虚

幻的故事,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是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19、何谓遗忘综合征?

答:遗忘综合征又称为科萨科夫综合征

(Korsakov's syndrome),它的特点是近记忆

障碍(识记)、顺行性遗忘或逆行性遗忘、虚

构或错构、定向(尤其时间定向)障碍。没

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或严重智能障碍。常见于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颅脑外伤所致精神

障碍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2、如何理解定向力?

答:定向力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

以及对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前者称为周围

环境的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时间

定向包括对当时所处时间的认识及年、月、

日的认识;地点定向是指对所处地点的认识,

包括街道、楼层及毗邻关系等;人物定向是

指辨别周围环境中人物的身份及其与患者的

关系;自我定向包括对自己姓名、性别、年

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定向障碍多见于症

状性精神病或脑器质性精神病有意识障碍或

严重痴呆时。此外,精神病人尚可出现双重

定向,即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出

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是正确的,而另

外一种体验与妄想有关,是妄想性判断或解

释。

23、如何理解情绪、情感、激情及心

境?

答:情感(affect)及情绪(emotion)在精神

医学中常作为同义词,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

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的相应的内心体验,情

感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原始的、低级的

情感逐渐发展成为复杂、高级的情感,原始

情感常与本能欲望有关,而高级情感是人类

特有的。激情是指突然产生的、猛烈而爆发

的情感,如愤怒、狂喜、绝望等。心境(mood)

是指一种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它是一段

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通常所说的情

感障碍就是指心境障碍。

24、试述焦虑与恐惧的异同点。

答:焦虑(anxiety)是指担心发生威胁

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在缺乏相

应客观因素或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患者感到

顾虑重重,紧张不安,来回走动,搓手顿脚,

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

出汗、手抖、尿频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严

重的急性焦虑发作可出现濒死感、失控感、

呼吸困难等,常见于焦虑症、恐惧症及更年

期精神障碍等疾病。

恐惧(phobia)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病态的恐惧是一类不以人意志愿望为转移的恐惧情绪,病人会对一些本身不具有威胁性的物品、环境或活动产生一种极度紧张恐惧的心情,虽然患者能意识到这种恐惧感是没有必要的,但无法摆脱,并出现明显的回避行为,常见于恐惧症,也可见于儿童情绪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恐惧症患者常有明显的焦虑,且焦虑程度较重,脱离恐惧对象后,焦虑情绪会减轻。

25、简述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鉴别要点。

答: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患者均可表现为言语动作的减少、兴趣减退、意志减退及人际关系的疏远,但两者的本质不同。情感低落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外部表情愁苦,双眉紧锁,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内心深感痛苦,悲观绝望,觉得一无是处,甚至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常伴有明显的思维迟缓,言语动作的减少,以及食欲减退、早醒等生物学症状,常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反应性抑郁及更年期抑郁。

情感淡漠是情感反应的减弱或缺乏,患者外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对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自身前途及周围发生的事情均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它是精神分裂症晚期常见的症状,也可见于痴呆病人。

26、如何理解情感高涨与欣快?

答:情感高涨是正性情感增强的表现,表现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心情特别愉快,自我感觉极其良好,言语动作增多,思维敏捷,这种情感的高涨有时不稳定而表现为易激惹性,并且患者的乐观情绪具有感染性,可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常见于躁狂症。欣快的表现有时与上述类似,但欣快一般是脑器质性疾病出现的快乐心情,患者常有一定的智能障碍,因而患者的外部表情常给人一种呆傻、愚蠢的感觉,表现比较单调刻板,并不能引起周围人的共鸣。

27、如何理解意志的概念?常见的意志障碍有哪些?

答: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及行为紧密相连而又相互影响,认识活动是意志的基础,情感活动可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阻力。意志具有指向性,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在原因,是推动意志行为的力量;意志具有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意志行为的毅力才愈坚定;意志具有自觉性,为实现现实目标,必须果断地付诸行动,具备了这三个特征的意志活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常见意志障碍可分为:①从量的方面分:意志增强及意志减弱。意志增强是指意志活动增多,通常是在病态情感或妄想支配下,患者可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常称作病理性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是指意志活动减少,患者表现出动机不足,缺乏主动性及进取心,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以致意志消沉、不愿活动,严重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与情感淡漠或情感低落有关,常见于抑郁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②从质的方面分:意志缺乏、犹豫不决及意志倒错。意志缺乏是指意志活动的缺乏,表现为对任何活动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的督促和管理,严重时本能要求也缺乏,行为孤僻退缩,常伴有情感淡漠及思维贫乏,多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及痴呆;犹豫不决是指遇事缺乏果断,反复考虑仍不知如何是好,有时甚至对同一事物同时表现出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和情感(矛盾意向);意志倒错是指病人的意向要求与一般常情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容许,以致病人的某些活动或行为使人感到难以理解。

29、何为木僵状态?常见有哪些类型?Rumble production

答:木僵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

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严重

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

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

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轻度木

僵称为亚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答、唤之

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

能自解大小便。

木僵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紧张性木僵:

是紧张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类运动性抑制表

现,木僵程度不一,轻时言语、动作及行为

的显著减少,呈亚木僵状态,严重时运动完

全抑制,呈典型木僵状态,僵住不动。在木

僵基础上,有些患者肢体可任人摆布,即使

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势也可保持很久不动,这

种现象称为腊样屈曲。如将患者头部抬高似

枕着枕头姿势,患者也可维持很长时间不动,

称为空气枕头。患者意识一般清晰,对外界

仍能感知,事后能回忆发作过程。常见于精

神分裂症紧张型。②心因性木僵:是在急剧

而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出现的普遍抑制状

态,病人的活动显著减少,呆滞、缄默、拒

食,甚至呈现僵住状态,躯体方面可伴有植

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面色潮红或

苍白、出汗及瞳孔的变化,可有轻度意识障

碍,一般当环境改变或外因消除后,木僵症

状就可消失,事后患者常不能完全回忆。③

抑郁性木僵:常由急性严重抑郁引起的,患

者反应极端迟钝,经常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

且缄默不语,在反复劝导或追问下,有时对

外界刺激尚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如点头或摇

头,在木僵之前、之中及之后尚有抑郁情绪

表现,有时有消极观念或行为,病人的表情

或姿势与其内心体验是一致的,常见于抑郁

症。④器质性木僵:常见于脑炎、脑肿瘤、

癫痫、脑外伤或中毒的患者,病人可呈木僵

或亚木僵表现,此外,患者尚有相应的器质

性疾病的病史或体征。

30、试述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

答:意识是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况的认

识和反应能力,大脑皮质及上行网状激活系

统的兴奋性对维持意识起重要作用。意识障

碍的主要表现为:①感知觉清晰度下降、迟

钝,感觉阈值升高;②注意难以集中,记忆

减退,出现遗忘或部分遗忘;③思维迟钝、

不连贯;④理解困难,判断能力减低;⑤情

感反应迟钝、茫然;⑥动作行为迟钝,缺乏

目的性和指向性;⑦定向障碍,对时间、地

点及人物不能辨别,严重时自我定向如姓名、

年龄、职业也不能辨认,定向力障碍是意识

障碍的重要标志。意识障碍包括对周围环境

的意识障碍及自我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的

意识障碍可分为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

识障碍、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及

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自我意识

障碍可分为人格解体、交替人格、双重人格

及人格转换。

32、如何理解自知力?

答: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

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能正确

认识自己的病态并愿意接受治疗称为“有自

知力”;否认自己的病态并拒绝接受治疗称为

“无自知力”;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有部分

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全”。

重性精神病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

失,他们常常否认有病并拒绝治疗,随着精

神症状的消失,患者的自知力会逐渐恢复,

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

一。神经症患者常有自知力并主动求治。

35、试述脑衰弱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答:脑衰弱综合征是指发生于躯体疾病或脑

器质性疾病时的类似神经衰弱情况。患者主

观感受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以前额

为主的头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对声光

敏感、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易疲劳、精神萎

靡、焦虑及多梦等,并有多汗、心悸等植物

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情绪不稳或失禁,上

述症状具有波动性,衰弱以下午或晚上明显,

经适当休息后可

37、什么是谵妄?引起谵妄的常见原

因有哪些?

答: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

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

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

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acute

brain syndrome)。导致谵妄的原因很多,可

归纳成以下几类:

1.颅内病变:①颅内感染性病变;②脑外伤;

③脑血管病如梗塞、出血;④电解质紊乱,

⑤颅内肿瘤;⑥颅内寄生虫如血吸虫肉芽肿;

⑦癫痫及发作后的朦胧状态等。

2.各种躯体疾病:通常是起病急和/或病情重

的疾病。如肝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肺性

脑病、各种急性传染病。

3.药物及其他物质中毒:如酒中毒、阿托品、

一氧化碳中毒、海洛因中毒等。4.物理因素

致病:如电击、日射病、冻伤等。

38、试述谵妄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一般

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典型的谵妄通常10至

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达30天以上。

部分病人发病前可有前驱症状,如焦虑不安、

激越、注意涣散和睡眠障碍等,前驱期持续

约1-3天。谵妄的临床特征包括:

1.意识障碍:病人可表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

碍。多数病人的意识障碍有昼轻夜重的节律

变化。有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严重者可出现

人物定向障碍。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

忆障碍最明显,患者尤其对新近事件难以识

记。好转后患者对谵妄时的表现或发生的事

大都遗忘。

2.感知障碍: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

幻觉。患者对声光特别敏感。错觉和幻觉则

以视错觉和视幻觉较常见,其内容常具有恐

怖性和场面性。

3.思维障碍:表现思维不连贯,可因错觉和

幻觉而产生继发性的片断妄想。

4.情绪障碍:情绪波动常见,包括焦虑不安、

抑郁、恐惧、愤怒或淡漠等。

5.行为障碍:可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和不

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冲动无目的性、

或表现不自主运动。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

可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兴奋。

39、试述急性脑病综合征(谵妄)的

处理原则。

答:对于谵妄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支

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病因治疗是指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支持治疗一般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

补充营养。而安静的环境与柔和灯光可减少

因光线不足产生的错觉,也可避免因环境刺

激过度而影响病人的睡眠或诱发精神症状。

对症治疗是指针对患者的精神症状给予精神

药物治疗。为避免药物加深意识障碍,应尽

量小剂量、短期治疗。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

醇,因其嗜睡、低血压等副作用较轻,可首

先考虑。有肝脏疾病和酒精依赖者应避免使

用氯丙嗪,以免引起癫痫发作。睡眠障碍者

可给予适量苯二氮卓类药以改善睡眠。

40、什么叫痴呆?

答:痴呆(dementia)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

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

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

有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

称为慢性脑病综合征(chronic brain

syndrome)。

43、试述遗忘综合征的概念、原因及

临床特点。

答: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是由

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

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

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引起遗忘障碍的常见原因是下丘脑后部和近

中线结构的大脑损伤,但双侧海马结构受损

偶尔也可导致遗忘障碍。酒精滥用导致硫胺(维生素B1)缺乏是遗忘障碍最常见的病因。其它如心脏停搏所致的缺氧、一氧化碳

中毒﹑血管性疾病﹑脑炎﹑第三脑室肿瘤等

也可导致遗忘障碍。

遗忘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严重的记忆障碍,特别是近记忆障碍,注意力和即刻回忆

正常。患者学习新事物很困难,记不住新近

发生的事情。在智能检查时,当要求患者立

即回忆地址或三件物品时问题不大, 但10分

钟后却难以回忆。另外,常有虚构,患者因为

近记忆缺损,常捏造生动详细的情节来弥补。其它认知功能和技能则相对保持完好。因此,患者可进行正常对话,显得较理智。

51、试述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替代治疗及其基本原则。

答: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替代治疗是指利用与

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来替代毒品,以减轻

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病人能较好的耐受。然后在一定的时间(14-21天)内将替代药物

逐渐减少,最后停用。目前常用的替代药物

有美沙酮和丁丙诺啡,使用剂量视病人的情

况而定,然后根据病人的躯体反应逐渐减量。基本原则是:只减不加,先快后慢,限时减完。

52、什么叫戒断症状、耐受性、依赖? 答:戒断症状是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

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

的心理生理症状群耐受性是指药物使用者

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

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个体

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

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

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53、首发精神分裂症常见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哪些?

答: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表现之前,病人可

能有前驱症状(早期症状)。有人认为这是从

异常行为症状向精神病性症状的过渡时期,

也可以说是从最初可察觉的症状向真正的精

神病性症状发展的阶段。处于前驱期这种“危机”状态的个体是否最后发展成明显的精神

病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活事件,家

庭紧张,个体的素质,家庭社会支持等。

了解前驱期症状,有利于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概括起来首发

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前驱期症状表现为以下

几个方面:

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波动、易激惹等。

认知改变:古怪或异常观念、朦胧、学习或

工作能力下降等。

感知改变: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行为改变:社会活动退缩或丧失兴趣、多疑、功能水平下降等。

躯体改变:多种躯体不适感,如头痛、睡眠

和食欲改变、乏力、活动和动机下降等。54、精神分裂症思维形式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

神分裂症最具特征性的症状。病人在意识清

晰的情况下出现联想散漫、松弛或破裂,有

时表现逻辑推理荒谬离奇(逻辑倒错性思维),有时表现为缺乏主题的空谈议论(诡辩证)。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甚至个别词句之

间也缺乏联系而表现为“词的杂拌”。有的病

人将某一个词或动作的具体含意与抽象含意

混淆在一起来表达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

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称“象征性思维”,或

创造一些特殊意义的字或词而称“语词新作”。有的病人表现思维的自主性障碍,如联想过

程在无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中断(思维中

断),或脑内涌现大量的、不由自主的强制性

的思维(思维云集),有的病人觉得自己的思

维不受自己的控制而受制于某种外力(思维

被控制),或觉得自己所想的东西外人都已经

知道,究竟是怎样知道的他自己也说不清,

称为内心被洞悉感。

而另有一部分病人,则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内

容空虚、概念和词汇的贫乏,对一般性询问

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而以简单的“不

知道”,”不清楚”或“没什么”等作答,表

现为思维贫乏。

55、精神分裂症的妄想有哪些主要特

点?

答: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的主要特点包括:①

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②妄想所

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常有不断扩大和泛化的趋

势或具有特殊意义。如认为周围人的一举一

动都是针对他的,所到之处都有人议论他,

报纸、电视的内容都在含沙射影的说他,自

然界的某些现象对他都有特殊意义等;③病

人对妄想的内容常不愿意主动暴露,并往往

企图掩饰它。

56、试述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

点。

答:常在青少年期起病,起病缓慢隐袭,持

续发展。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

状,如主观的疲劳感、失眠、工作效率下降

等,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生活懒

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

的而亲情日趋淡漠。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

如有,亦是片断性或一过性的,内容单调。

行为表现不像青春型那样荒唐离奇而类似于

残留型那样的阴性症状,但从未有过明显的

疾病活跃期。这种病人在早期常被误认为是

“不求上进”、“性格不够开朗”或“受到打

击后意志消沉”等等,往往在病程多年后才

就诊。治疗效果较差。

57、试述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

点。Rumble production

答:多于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

快,多在2周之内达到高峰,其特点为情感

和思维形式的障碍,加上幼稚愚蠢行为。情

感特征可表现为情感肤浅、不协调、喜怒无

常或变化莫测,有时面带微笑,却给人傻气

的感觉;言语较多但内容松散、不连贯,荒

谬离奇,思维凌乱甚至破裂;行为幼稚愚蠢、

奇特怪异、不可预测、缺乏目的,傻笑、扮

鬼脸、恶作剧,不分场合与对象,开一些幼

稚的玩笑,本能意向亢进或意向倒错,如脱

衣脱裤、吃脏东西(痰、大小便等)。幻觉、

妄想片断,多变,不成型。

58、试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

答:常起病于青壮年或中年,起病缓慢,早

期常表现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在内

容和范围方面常有不断扩大和泛化的趋势,

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妄想结构可较系统,

亦可松散,妄想内容以关系、被害多见。病

人可表现一个或多个妄想,且常伴有幻觉,

以幻听最多见。病人的行为常受妄想、幻觉

的影响,多数病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病态体

验,有的病人沉湎于幻觉和妄想的体验之中

而变得孤僻离群。此类病人的思维形式和情

感、意志、言语障碍不太突出,人格改变较

轻,有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尚能保持较好的

工作能力。

59、试述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

点。

答:大多数病人于中青年发病,起病较急,

病程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

张性木僵,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以紧

张性木僵多见。

木僵时病人言语运动受抑制,程度从运动缓

慢、少语少动(亚木僵状态)到固定于某一

个姿势,不语不动、不饮不食,以至于唾液

留在口中也不咽不吐,顺口角流下,不自动

排便,对任何刺激均不起反应。肌肉紧张时

病人可出现蜡样屈曲、被动服从,特征是病

人的肢体可任人摆布,即使被摆成不舒服的

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变。如

将病人的头部抬高,好像枕着枕头,病人也能

保持这样的姿势一段时间,称之为“空气枕

头”。有的病人可表现主动违拗,出现模仿动

作和模仿言语。处于木僵状态的病人意识清

晰,对周围的事物有感知,事后能回忆。

紧张性兴奋的病人表现突然起床,无目的的

踱步,砸东西,可出现刻板单调的言语内容

或模仿言语,偶可伴有妄想、幻觉。紧张性

兴奋常持续数日或数周,然后自行缓解或转

入木僵状态。此型现在少见,预后较好。

60、试述CCMD-3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

诊断标准。

答:CC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

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

纯型精神分裂症另有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

贯,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

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

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

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

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

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

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

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

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

精神分裂症。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

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

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

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61、如何鉴别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

神障碍?

答:情感性精神障碍无论是在躁狂状态还是

在抑郁状态,都可能伴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多数情况下,精神病性症状是在情感高涨或

低落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

如躁狂病人出现夸大妄想,抑郁患者出现贫

穷或自罪妄想;

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两者的情感障碍和

与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病人的情

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耐心的询问可以的到

一些应答,病人的表情动作虽然缓慢困难,

但流露出忧心忡忡的眼神和欲语而难以表达

的表情,说明病人与周围仍有情感上的交流。

而紧张性木僵病人则淡漠无情,无论医生多

么努力,病人却常常是无动于衷,无相应的

反应。

急性发作的躁狂病人也会出现不协调的精神

运动性兴奋,但当行为症状控制之后,病人

仍会暴露出高涨的情绪而有别于精神分裂

症。

有时,躁狂和抑郁的病人也会出现一些与当

前心境不协调的幻觉和/或妄想症状,但这些

症状往往不是疾病的主要临床相,持续的时

间一般不长,常缺乏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

状。个别病人可能需要结合既往病史、病程、

症状持续的时间及疾病转归等因素做出判

断。

65、简述躁狂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答: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情感高涨为患者的主观体验,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特别好,自我评价高,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等。这种情感高涨有感染性,与自身体验及周围环境协调。有的患者情绪不稳,易激惹,甚至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有时可出现自我评价过高,出现夸大或富贵妄想,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但不持久。 2.思维奔逸思维过程明显加快,自觉思维非常敏捷,内容丰富多变,有时感到舌头与思维赛跑,语言赶不上思维的速度。表现为言语增多,滔滔不绝。注意力容易分散,随境转移,意念飘忽,可出现音联意联。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活动增多,动作快速敏捷,忙碌,做事有始无终,或虎头蛇尾,爱管闲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挥霍、慷慨,喜欢惹人注意,狂妄自大,喜欢社交,轻浮,好接近异性,睡眠减少,自我控制力下降,可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

4.躯体症状少有躯体不适主诉,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瞳孔扩大,心率加快,易出现失水,体重减轻。患者食欲增加,性欲亢进,对睡眠需要减少。

5.其它症状部分患者可记忆增强,常充满许多细节琐事,可有片段幻听,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思维不连贯等(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丧失自知力。

66、简述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答:抑郁发作临床上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1.情感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程度较轻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也觉得乏味,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重者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激越症状,特别是更年期和老年抑郁患者。典型的抑郁发作有晨重夜轻的特点。自我评价低,常有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感到自己无能力、无作为。想过去,一事无成;看将来,前途渺茫。觉孤独无援,自责自罪,重者可有罪恶妄想、疑病观念、被害妄想等。部分患者可有幻觉,以幻听为常见。

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减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主动言语减少,语速减慢,声音低沉,患者感觉思考问题困难,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3.意志活动减退行动迟缓,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边,重者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甚至出现不语、不动、不食,达木僵状态。伴有焦虑者,可有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或走来走去。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可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4.躯体症状躯体不适主诉可涉及各脏器,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睡眠障碍主要为早醒,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有诊断意义。

5.其它抑郁发作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67、何为抑郁性木僵?

答: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抑郁发作,可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达木僵状态,但经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这种状态称为抑郁性木僵。

68、何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答:抑郁症患者因思维联想明显迟缓以及记忆力减退,可出现较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如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判断能力下降,类似痴呆的表现,这种状态称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69、何为恶劣心境障碍?答:恶劣心境障碍(dysthymic disorder)是

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

郁,从不出现躁狂发作。常伴有焦虑、躯体

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

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无精神病性症状,

生活和社会功能不受严重影响。

70、试述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鉴

别要点。

答: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要点为:

1.精神分裂症所出现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

郁症状并非原发性的症状,而以思维障碍和

情感淡漠为原发症状;心境障碍则以心境高

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

等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常表现为言语凌乱、

思维不连贯、情感不协调,行为怪异。而心

境障碍患者的情感反应与外界环境和内心体

验是协调的。

3.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

进展,缓解期常有残留的精神症状或人格改

变;而心境障碍是间歇发作性病程,间歇期

基本正常。

4.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

的反应均有助于鉴别。

71、简述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常见的不

良反应。

答: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

表现为抗胆碱能和心血管等的不良反应,常

见的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

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和心率改变等。老

年和体弱者用药剂量应减小,必要时应注意

监护。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三

环类抗抑郁药都有镇静、嗜睡等不良反应。

72、简述SSRIs的常见不良反应。

答:SSRIs的不良反应较少,而且轻微,尤

其是抗胆碱能及心脏的不良反应少。常见的

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

口干、震颤、失眠、焦虑及性功能障碍。偶

尔出现皮疹,少数患者能诱发轻躁狂,不能

与MAOI合用。

73、简述塞里(Selye)的应激学说。

答:加拿大学者Hans Selye认为,不论外界

何种刺激,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或心理社会的刺激作用于机体后,无论刺激

性质如何,机体均会产生一种非特异性的“全

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此时,机体主要有垂体—肾上腺系统

的变化,形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警

觉期,动员全身各系统的机能进行适应,此

时,机体尚未产生适应性。第二阶段为抵抗

期,机体动员全身的防御机制,抵抗的能力

高于正常水平,是适应的最佳时期。如果刺

激超强且持续存在,机体应激反应即进入第

三期—衰竭期,则可出现各种疾病。

74、心理应激状态的主要表现有哪

些?

答:适度刺激对维持人体心身健康是有利的,

适度应激可提高人的注意、记忆力,增强思

维的灵活性,行为敏捷,有利于调动潜能,

增强应付能力。而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

常表现为以下某些症状。

1.意识状态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普

通声光刺激易致惊跳反应。

2.注意力分散而难于集中,易出差错。

3.思维活动单一、刻板,缺乏灵活性,轻

率做出决定,或思维杂乱,茫无头绪。

4.情感活动情绪不稳、易激惹、易哭泣,

或表情茫然,或激情发作、嚎啕大哭,或焦

虑不安、慌张恐惧,亦可出现悲观抑郁或欣

喜若狂。

5.行为动作坐立不安、震颤、小动作多,

或刻板、转换动作。

6.植物神经功能症状食欲减退,睡眠障碍、

口干,尿意频繁,性功能障碍或性欲减退,

月经不调,头昏头痛,倦怠乏力,慢性躯体

疼痛等。

7.烟、酒、镇静剂的用量增加。

75、人格障碍应与哪些情况相鉴别?

答:1.与人格改变相鉴别如果人格特征的异

常偏离是由于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与

后果,则为人格改变。这种人格改变是获得

性的,其病前人格正常,以后可能随着疾病

痊愈和境遇改善而恢复或部分恢复。人格障

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

且持续终生。

2.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应与精

神分裂症鉴别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

障碍始于童年、青少年,没有明确的起病时

间,没有突出的、明显荒谬的精神病性症状,

可以与精神分裂症相区别。不过,也有部分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存在人格障碍。

76.何谓人格?何谓人格障碍?人格

障碍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character),是一个

人固有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

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

的形成与先天的生理特征及后天的生活环境

均有较密切的关系。童年生活对于性格的形

成有重要作用,且性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

稳定性。但重大的生活事件及个人的成长经

历仍会使性格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性格既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人格特征

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

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

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的认

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

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

应不良,病人对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

意义。病人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

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成年后在程度上

可有改善。Rumble production

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是:

1.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

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没有明确的起

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2.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

神经系统形态学的病理变化。

3.人格显著偏离正常,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

行为模式。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情感肤浅

或冷酷无情。行为常常受本能欲望、偶然动

机的驱使,行为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完整

性,自制力差。

4.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

但其意识状态及智力等均无明显缺陷。一般

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5.多数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缺陷无自知之

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尽管经常碰壁,

冲突不断,但屡犯同样的错误,害人害己。

6.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

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

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

痛苦。

7.人格障碍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

施难以奏效,再教育效果亦有限。

77、简述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

制和临床应用。

答: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阻断中脑边缘

和中脑皮质通路的D2受体,从而出现抗精

神病作用。其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同时有

非特异性镇静作用和预防复发作用。临床上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

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也可用于其他具有精

神病性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神病药物的剂量。Rumble production

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精神疾病相关概念 精神疾病(或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传统概念中的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与精神发育迟滞。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生物医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还原论,即认为所有疾病均可线性地还原到某一病因或发病机制。在这一观点指导下,人们将那些“有明确病因的”,“有组织形态改变或明确发病机制的”疾病归于器质性疾病,而将那些未能找到肯定的病因和形态学改变的一类疾病归于功能性疾病。然而,新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类不但是生物学的人,同时还是心理的人和社会的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在内的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中某一因素为主的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一般认为,功能性疾病患者遗传到的是亲代的易感素质,不但包括同种疾病的易患趋向,也包括病理心理和生理素质。 2.理化生物性因素 全身性的特别是累及中枢神经的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血管与变性疾病等,以及高温中暑,放射线损伤均可直接或间接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引起精神障碍。例: 梅毒螺旋体如进入脑内可致神经梅毒→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如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入脑内→产生进行性的认知行为损害。 3.素质因素 (1)心理素质:是气质和在其背景上形成的性格,其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或易感的心理素质,在有 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下,易于出现精神障碍。例: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癔症,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症,分裂样人格障碍者易患精神分裂症。 (2)生理素质 4.机体的功能状态 本身不是发病原因,但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使疾病发生。 儿童神经症,青年期的癔症,经前期紧张与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产褥期精神障碍,更年期神经症与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等的发生,与不同性别,年龄的特殊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二)心理社会因素 1.心理因素:指个性,认知与价值系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2.社会因素:指政治与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常见与健康有关心理社会因素是外在的生活事件和内在的需要受挫与动机冲突。 三.精神疾病的分类(郝伟.精神病学。2001) (一)概述 必要性: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生尚未找到明确的主要原因,其中既有遗传与素质因素作为远因或素质性因素,又有生物性或社会,心理因素作为近因或促发因素,以及当时削弱了的功能状态或诱发因素。这是由大脑本身的复杂性和外界环境的复杂性两方面决定的。这决定了精神疾病分类

精神科常见急性全躯体病症

精神科常见急性全躯体病症 医务科 2016年12月14日

第一章:急性发热 一、急性发热 发热分度:低热:37-38℃,中热: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41℃以上 二、发热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精神科对急性发热根据病因分类如下: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等导致感染,不论是局部或全身性的感染均可引起急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1)药源性发热: ①5-羟色胺综合征(serotonin syndrome,SS)指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S在体内蓄积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详,引起S升高的药物如:SSRIs、TCAs、MAOIs、SNRIs等。 临床特点:①精神症状:意识模糊、情感改变、昏迷、激越、失眠;②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多汗、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血压不稳、腹泻;③神经系统症状:肌阵挛、震颤、寒战、肌强直、反射亢进、共济失调、瞳孔散大、静坐不能。严重时可出现肾衰、癫痫大发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停用致病药物;对症治疗,如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控制肌张力增高,抗癫痫药控制癫痫大发作;必要时给予

5-HT2A受体拮抗剂(赛庚啶)。 ②氯氮平所致的发热:一般发生在早期阶段,如数天内出现,抗炎对症治疗往往不能消除发热症状,而减药、停药后症状可消失,再次用药可重新引起发热。发生机制不详,推测是一种变态反应,较符合III型变态反应。氯氮平作为变态原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与氯氮平接触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沉积于某些组织(如关节,咽部等),激活补休系统,引起炎性反应。其发热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个体差异,对药物过度敏感;②给药速度过快或剂量较大。 ③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指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少见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点为:肌张力障碍(肌肉强直、肌紧张)、高热(可达41-42℃)、意识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等)等四大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尿蛋白阳性、肌红蛋白尿、磷酸激酶活性升高、肝氨基转移酶升高,血铁、镁、钙降低。发生NMS的危险因素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剂量骤增骤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用、紧张症者、合并躯体疾病或脑病、注射用药等。病程持续数小时-7天。严重者死于肾、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率为20%-30%。需与脑炎、致死性紧张症鉴别。 治疗原则: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补液、纠正脱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给予物理降温等对症支持处理。可用多巴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 of thought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 原发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表现为不能理解,无法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及其他心理活动解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虚构confabulation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为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错构paramnesia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edation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只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 痴呆dementia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刚塞综合征ganser syndrome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开玩笑的感觉。注意attention个体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 定向力orientation 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情感affection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情绪emotion 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心境mood 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 情感倒错parathymia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 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 意志volition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的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感知的清晰程度及认识的反应能力。 自知力insight 又称领悟力或自省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disorders 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谵妄delirium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痴呆dementia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自动症epileptic automatisms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浑浊状态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指具有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识、行为和生理症候群 滥用abuse 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耐受性tolerance 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 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心理生理症候群 脱毒detoxification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 瓦解症候群disorganization symptoms包含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以及不适当的情感

19例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19例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目的:探讨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全程护理干预,提高临床 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方法:对19例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患者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适合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地护理干预。 标签: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糖尿病;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社会心理应激事件的增多,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两病均为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由于两病并存,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治疗和护理难度加大。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病程长,因此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管理和治疗糖尿病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极低。这就要求人们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2011年5月-2014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老年病区住院患者中的19例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老年病区2011年5月-2014年9月长期住院治疗的19例老年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60~81岁,平均68岁。精神分裂症13例,老年痴呆2例,器质性精神障碍3例,焦虑症1例。6例食欲强,3例常将大小便解于裤子上。 1.2 护理方法 1.2.1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治疗措施,有利于减轻体重,缓解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的严重程度,也可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1]。合理控制膳食能有效的缓解和控制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症状,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改善血糖、血脂、保持体力是糖尿病治疗的原则[2]。宜给低糖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粗粮、豆类和蔬菜,限盐、戒烟酒。患者自知力缺乏,自控能力差,长期封闭管理,家属来医院探视次数少,加上糖尿病饮食控制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导致进食欲望增强。而一部分患者因病程长产生消极情绪,担心进食会引起血糖升高,出现少食或拒食。应让患者了解合理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分配三餐热量。设糖尿病餐桌,专人看护。对食欲增强的患者防止暴饮暴食、抢食;对进食较少、拒食的应耐心劝食、鼻饲,并经常与营养师联系,尽量提供能促进患者食欲、营养丰富的食物。对于患者自己购买和家属带来的水果、点心由工作人员检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2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 1、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患者主要的精神症状是() A.违拗症状 B.被害妄想 C.关系妄想 D.疑病妄想 E.嫉妒妄想 F.钟情妄想 2、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患者所患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鉴别诊断应考虑() A.起病缓急 B.病程特点 C.早期症状 D.心电图 E.X线片

F.智能下降程度 3、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疾病潜伏期较长,早期一般不易发现,其中可能的症状为脑衰弱综合征,该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 A.认知障碍 B.情感障碍 C.思维障碍 D.意识障碍 E.智能障碍 F.行为异常 4、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随着病情进展,该患者出现了智力下降,对患者的治疗原则为() A.改善脑血流 B.促进大脑代谢 C.加强功能训练

D.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维持 E.治疗合并的躯体疾病 F.预防脑梗死进一步恶化 5、二十岁男性患者,因少语、少动、少食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有感冒发热史,当时最高体温为38.8℃,在当地医院予积极治疗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回家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讲话少,活动减少,食欲减退,同时伴随出汗多,面部油脂增多,家人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温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暂无阳性发现。精神状况检查:患者问话不答,表情茫然,出汗很多,面部油光发亮,有两次将小便解在床上,晚上不睡觉,为明确诊断,入院后需要立即完善下列哪些检查() A.血常规 B.尿常规 C.头部MRI D.脑电图 E.心电图 F.经颅多普勒 G.脑脊液检查 H.MMPI I.I.HAMD J.J.电解质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_3

神经病学Neurology 名词解释 ●缺损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引起的过度兴奋的表现。 ●释放症状:是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 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软 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闭锁综合征:即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 球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 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 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 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 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 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功能是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瘫痪(痉挛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轴突,是接受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路,损伤可产生周围性瘫痪(迟缓性瘫痪)。 ●去皮质综合征:因双侧皮质广泛受损导致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留。表 现为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姿势呈去皮质状态(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足屈曲)。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是一侧或双侧舌咽、迷走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唇、腭、 舌和声带麻痹或肌肉无力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 ●假性球麻痹:是指当双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出现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射存在 的现象。 ●Broca失语:即运动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 非流利,口语理解能力相对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Wernicke失语:即感觉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严重听理解 障碍,听觉正常,表达流利但难以理解,言语混乱,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晕厥: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

精神疾病伴发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精神疾病伴发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精神疾病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精神疾病与糖尿病共病是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正确且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从医行为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一般包括心理疗法、饮食疗法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1 健康教育方式 对精神疾病并发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采用集体心理治疗、个别心理交流、发放宣传资料、黑板报等,每人每天进行15 min~30 min。 1.1 对无自知力,否认有糖尿病,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的患者,采用因人施教的宣教方式。 1.2 对兴奋躁动者根据病情特点,掌握接触的技巧,待兴奋躁动症状控制,情绪平稳后再进行健康教育教育。 1.3 对社会功能有缺陷、缺少应有主诉的患者首先进行精神疾病的治疗,然后再根据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及心理状况分别给予指

导,更有利于患者接受。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相关疾病知识的教育 如精神疾病的病因、精神疾病与糖尿病的关系、影响病情的因素、血糖监测的目的及方法。并且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心理疗法 精神疾病患者对糖尿病的反应及重视程度各有差异,症状轻者或无症状者对此病往往认识不够,对饮食及治疗不重视,生活上不节制,用药不规律,往往错过了早期治疗时机。因此要有针对性给患者以说服、劝告、鼓励、支持、稳定情绪、解除恐惧,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3 饮食治疗 饮食疗法是对糖尿病行之有效的基础措施,让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强调食品多样性,不偏食,少吃垃圾食品。进食时间固定,除营养师安排的糖尿病饮食进餐外,不得随便加入食物,对饮食管理难度大的患者,特别是缺乏自知力和贪食的患者由护士亲自督促下定量进食,并严格按其所需热量进食。对家属探视时的食物要管理好,以免增加热量。 2.4 药物知识宣传 向患者讲解抗精神病药物名称及用法、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

精神疾病常用表格

表格: 附件1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用表 表11 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 表12 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 表13 个人基本信息表 表14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表15 病例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 表16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 表17 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 表18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表19 重性精神疾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 表110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免费药物治疗及住院补助申请表 表111 免费用药记录表 表111 免费用药记录表(续) 表112 实验室检查记录表 表113 应急医疗处置知情同意书 表114 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记录单 表115 非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月报表 附件2 患者个案管理记录手册 附件3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年度报表 表31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基本情况年度报表 表32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机构及人员情况年度报表 表33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解锁情况年度报表 表34 宁夏市县(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年度进度报表附件4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月报表 附件5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表格填报一览表 附件6 全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组人员信息表

附件1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用表 表11 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指导语:为了促进公众得健康,我们需要了解您身边得人(居委会得居民,村里得人,家中 得人)就是否曾经出现下述情况,不论何时有过,现在好或没好,都请您回答我得提问。我们保 证对您提供得信息保密,谢谢您得帮助。现在请问您,有没有人发生过以下情况: 1.曾经住精神病院,目前在家。有没有 2.因精神异常而被关锁在家。有没有 3.经常胡言乱语,或者说一些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符合实际得话有没有 (比如说自己能够与神仙或者瞧不见得人说话、自己本事特别大,等等) 4.经常无故吵闹、砸东西、打人,不就是因为喝醉了酒。有没 有 5.经常自言自语自笑,或者表情呆滞,或者古怪。有没有 6.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古怪,衣衫不整,甚至赤身露体。有没有 7.疑心特别大,怀疑周围得人都在议论她或者害她(比如给她下毒,等等)。有没有 8.过分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有没有 9.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有没有 10.自杀,或者自残。有没有 11.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与任何人接触。有没有 1、本问题清单用于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由基层医疗机构得精防医生或经过培训得调查员(如护士)在对知情人调查提问时填写。 2.调查提问时逐条向知情人解释清楚,使知情人真正了解问题得含义。 3、每个问题答为“有”或“没有”。 4、当知情人回答有人符合任何一条中任何一点症状时,应当进一步了解该人得姓名、性别、住址等情况,填写《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 填表机构名称: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月日

精神障碍 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适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精神障碍是在内(躯体)外(环境)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头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神经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本人感到精神痛苦. 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 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行为. 心理因素指各体的性格认知与价值观,对外界事物的情感态度,个体的行为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系统. 认知障碍指精神障碍是,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和智能活动出现的精神症状. 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知觉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视和错听 幻觉指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知觉体验. 功能性幻觉指一种正常的知觉与幻觉同时存在,幻听的内容较单调固定. 非幻觉性知觉障碍指病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是正确的,但对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 抽象思维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属性和内在联系,又称为概念. 思维奔逸指思维联想加快,思维活动中概念增多及转变快速,且不断涌现出新的概念. 病理性赘述指思维活动停滞,描述一个问题时,对不必要的细节描述的过份详尽和累赘,思维进程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说明问题所在.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和回忆缺乏. 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的结果.此信念没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但病人却坚信不移,不能为事实所说服,也不能以亲身经历加以纠正,更无法以其所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背景来解释. 强迫观念时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的观念或想法,病人明知这些想法没有必要,但却控制不住也不能摆脱,为此感到十分痛苦, 主动注意是个体主观上有目标的注意,其注意的目的与个人的兴趣情感思维既往的经历有关, 遗忘症指病人对某时间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逆行性遗忘是指病人回忆不出疾病发生以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多见于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当病人意识清醒后回忆不出在意识障碍之前自己所经历的事件. 错沟症是记忆的错误,对既往曾经历过的事件,主要是时间记忆错误.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外伤性痴呆. 虚构是指病人以虚伪的事(从未发生过),来填补其遗忘的经历,虚构的内容多变且常带有荒谬色彩,多见于痴呆病人.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18岁以前大脑发育阶段,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中毒感染头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导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碍,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智力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未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 痴呆是发生在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生发展是以慢性进行性过程,包括智能,记忆和人格的损害,其中智力的损害是基本的,换言之,仅有记忆和人格的损害不能称为痴呆. 定向力指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2.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E.CCMD-3中仍保留了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名称 5.首次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严格划分,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肢解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 A.DSM-Ⅲ B.RDC C.DSM-Ⅳ D.ICD E.CCMD-3 6.关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彼此间进行交流 B.有利于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 C.有利于认识疾病的规律,预测疾病的转归

精神病名词解释汇总

精神病名词解释汇总1.妄想:妄想(delusion)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 2.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3.急性肌张力障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之一,呈现不由自主的、奇特的表现,包括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和扭曲、吐舌、张口困难、角弓反张和脊柱侧弯等。 4.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容易兴奋和又容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5.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6.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病人常叙述这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因而常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7.假性痴呆;临床上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称之为假性痴呆。预后较好。可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 8.焦虑: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患者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致搓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9.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代表药物如百忧解(氟西丁)等。 1.强制性思维突然涌现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思潮,是异己的思维;无强烈的情感反应;多无自知力;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反射性幻听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另一感觉器官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即闪现人影。见于精神分裂症。 3.原发性妄想一种无法以病人当前环境和以往心境解释、有非源于其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具有突然发作、坚信不疑、非常显着的特点;常在下列原发性妄想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如妄想直觉、妄想心境等。 4.恶性综合征多见于应用高效价药物的病人尤其是氟哌啶醇;表现为意识障碍、持续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脱水、营养不足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处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 5.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6.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和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7.精神病: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观察

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观察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 二、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 有明显的“三多”临床症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 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 其他类型糖尿病如妊娠期糖尿病 1、2型糖尿病的区别 三、糖尿病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非典型症状: 疲乏、劳累;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皮肤瘙痒;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

伤口愈合非常缓慢;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如泌尿系感染、疖肿及霉菌感染。 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易饥饿,恶心、呕吐。 四、糖尿病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主要特点是血糖增高,开始一般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发现。其危害性从远期效果来看,全身大小动脉硬化,如神经系统、肾脏、脑血管、心血管病变 急性并发症---Ⅰ型糖尿病人多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呼气时有烂苹果味,另有恶心、呕吐表现 慢性并发症---全身大小动脉硬化,是糖尿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一)低血糖 低血糖——血糖低于3.0mmol/L时 症状: 轻者——心慌、发抖、饥饿感、四脚无力、出冷汗、面色苍白、头晕等; 重者——昏迷、甚至死亡。 处理——口服15g碳水化合物或口服糖类,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预防——指导病人了解低血糖症状,药物加量时应谨慎调整 (二)酮症酸中毒预防 症状——烦渴、多尿加重,极度乏力、恶心呕吐、呼气带有烂苹果味重者——意识障碍、循环衰竭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作者:————————————————————————————————日期: ?

神经病学Neurology 名词解释 ●缺损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引起的过度兴奋的表现。 ●释放症状:是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 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 侧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闭锁综合征:即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球 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和 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 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 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 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 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功能是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瘫痪(痉挛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轴突,是接受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路,损伤可产生周围性瘫痪(迟缓性瘫痪)。 ●去皮质综合征:因双侧皮质广泛受损导致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留。表 现为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姿势呈去皮质状态(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足屈曲)。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是一侧或双侧舌咽、迷走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唇、腭、 舌和声带麻痹或肌肉无力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 ●假性球麻痹:是指当双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出现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射存在 的现象。 ●Broca失语:即运动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 非流利,口语理解能力相对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Wernicke失语:即感觉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严重听理解 障碍,听觉正常,表达流利但难以理解,言语混乱,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晕厥: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常 在白天、站立时发作。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名解 1错觉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的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证后可以认识纠正。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 (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采。 3原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 4继发性妄想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其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等。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5妄想心境(妄想氛围) 指患者突然产生一种情绪,感到周围发生了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与他有关,患者因此出现焦虑紧张、惶恐不安。属于原发性妄想(不是建立在感知觉障碍的基础上,也不是认识和领悟能力障碍,而是一种直接的、突然的、无中生有的、十分明显的、坚信不疑的妄想体验)的一种。常见于急性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及中毒性精神障碍。 6妄想知觉 是指患者对正常出现的知觉体验突然赋予妄想性意义,正常知觉与妄想性意义之间无法联系,且无法理解。属于原发性妄想 7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原因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损害、情绪影响、暗示、周围感觉器官病变、感觉剥夺。建康人有时也会出现。分为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和嗅幻觉,本体幻觉。 8真性幻觉 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了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患者常叙述这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因而患者常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9假性幻觉

分析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及护理对策

分析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用药依从性情况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用药依从性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3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个体化护理策略,统计护理前后患者血糖、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个体化护理策略实施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依从性、合理运动依从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执行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护理策略实施后,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应加强对患者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多方面的护理,多关怀患者,并寻求家属支持,以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及用药依从性。 标签:精神病;糖尿病;用药依从性;护理对策 精神病患者具有自理能力差,心理功能缺陷等特点,患者常处于淡漠状态,且日常活动明显减少,易躁动、易兴奋,无特定生活规律,甚至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对于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需要严格进行饮食控制,但精神病患者饮食控制能力下降,用药依从性极差,长期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可导致多个系统损害,甚至引发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在护理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时,护理难度大大增加[1]。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该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3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个体化护理策略护理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3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35~67岁,平均(52.16±3.56)岁,糖尿病病史4~15年,平均(8.74±1.35)年,精神病类型:15例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7例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17例为抑郁症,4例为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1.2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血糖控制情况、有无并发症、精神疾病种类等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2.1 安排同种疾病病友同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安排同种疾病患者到同一病房,以方便患者间及患者家属间互相交流沟通病情,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在治疗中相互鼓励、督促。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关于DSM-IV的介绍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从1952年起制订《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后来称之为DSM-Ⅰ。1968年制订了第二版,DSM-Ⅱ。从1974年着手制订而在1980年正式出版的DSM—Ⅲ特别受到重视,因为它有一整套临床工作用的诊断标准,对于美国的、甚至世界各国的精神病学家说来,不论于临床工作、还是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帮助。1987年APA又修订出版了DSM-Ⅲ-R.但是,精神医学发展迅速,这也已不能适应需要,所以从1987年起就开始着手DSM-Ⅳ的制订。 在历届主席的支持下,APA组织了一个工作班子DSM-IV制订工作组,主席为Allen Frances,副主席为H.A. Pincus,共有Nancy C. Andreasen与R.L.Spitzcr等27名成员。下设13个起草小组,每组5~12人,各负责起草一个部分。 组长分别是:焦虑性障碍,M.R.Liebowitz; 谵妄、痴呆、及遗忘,G.J.Tucker; 首次诊断于童年期的精神障碍,D.Shaffer与M.Campbell; 进食障碍,B.T.Walsh; 心境障碍,A.J.Rush; 多轴诊断,J.B.W.Williams; 人格障碍,J.Gunderson; 月经前精神障碍,J.H.Gold;

适应性障碍等,R.E.Hales; 精神分裂症,N. C. Andrcasen; 性障碍,C.W. Schmidt; 睡眠障碍,D.J.Kupfer; 物质所致精神障碍,M.A.Schuckit。 每个小组在起草前先广泛复习文献,重新分析已有的资料数据。起草后,将草稿交50 ~100位顾问专家征求意见(包括我国杨德森教授)。同时又征询了60多个有关学会(如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护理学会等)的看法;也与WHO的ICD—10制订小组交流意见、APA 又在Hospital and Community Psychiatry杂志上辟专栏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了12次现场测试,共计70余单位参加,涉及6000余病例。2年前,APA出版了一本“DSM-Ⅳ意见选择书”,广泛征求世界各国专家的看法。1993年最后定稿,1994年5月正式出版。 为了提供我国精神卫生上作者学习参考,我们把DSM一Ⅳ主要类别的诊断标准译成中文,作为本刊的增刊,最后还附上“鉴别诊断”(Dicision Tree),供实际临床应用时参考。 在原书序言中,关于什么叫精神障碍,有一段相当详尽精辟的定义,现附译后:“精神障碍是发生于某人的临床上明显的行为或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Distress)(例如,令人痛苦的症状)或功能不良(disability)(即,在某一个或一个以上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或者伴有明显较多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而且,这种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不是对于某一事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