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各论-叶类、花类中药

注:1.按2011年大纲、指南整理;2.转载须注明颜之推敲原创或标题。

八、叶类中药

(一)叶类中药的鉴定

1.叶类中药的药用部位

叶类中药一般多用完整而已长成的叶或叶的某一部分,少数为带有嫩枝的叶。叶类中药多为单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在叶类中药中,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

2.性状鉴定

①观察大量叶子所显示的颜色或状态,是完整的还是破碎的,是平坦的还是皱缩的;是黄绿色还是蓝绿色。

②对皱缩的药材将其浸在水中使湿润展平后识别。

③注意叶片的形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和叶基的情况。

④叶片的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脉点。

⑤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

⑥叶片的质地。

⑦叶柄的有无及长短。

⑧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

⑨叶片的气和味等。

⑩叶的表面特征有时还可借助解剖镜或放大镜仔细观察,有时需对光**。

3.显微鉴定

(1)表皮

①横切面:观察上下表皮细胞特征及附属物,如角质层、蜡被、结晶体、表皮细胞气孔器,毛茸的种类和内含物等。表皮多为一层细胞,也有复表皮(夹竹桃叶);单子叶禾本科上表皮细胞有较大的运动细胞;有的表皮细胞较大,内含钟乳体(桑叶),有的内含螺旋状钟乳体(穿心莲叶);有的含簇状橙皮苷结晶(薄荷叶),有的含粘液质(番泻叶)。

②表面制片:观察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的弯曲程度及增厚情况、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皱纹等;毛茸的种类、形状和密度;气孔的类型及密度等。

③气孔指数:指一种植物叶单位面积(每mm一个视野)上的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值。它在一定范围内恒定,可用来区别不同的植物和中药。叶的上下表皮上气孔的存在、分布、以及气孔类型是叶的类中药鉴定的特征之一。

(2)叶肉

位于上下表皮之间,常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的叶肉分化不明显。

①栅栏组织:通常为1至数列长圆形的细胞组成,细胞长轴与叶面垂直。一般在上表皮下方,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形成异面叶(薄荷);也有上下表皮细胞内均有栅栏组织,形成等面叶(如:番泻叶)

②海绵组织:常占叶肉的大部分,内右侧脉维管束分布。观察组织中是否有结晶体,有无分泌组织,以及异型细胞、厚壁细胞的存在。

(3)中脉

叶片中脉部位横切面,上下表皮的凹凸程度在叶类鉴定中有其特殊性。中脉上下表皮内大多有数层厚角组织,少数有栅栏组织通过(番泻叶),中脉维管束通常为1个外韧型,有的分裂成2-3个,维管束外围有的有纤维等厚壁组织(蓼大青叶);有的为双韧型(罗布麻)。

(二)常用叶类中药

1.大青叶(附:蓼大青叶)

【来源】十字花科-菘蓝-叶。

【产地】河北、江苏、安徽、河南。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分2~3次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

1主含靛玉红,靛蓝。

2色胺酮、黑芥子苷。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多用皱缩卷曲,有时破碎仅剩叶柄。

2)完整的叶片展开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上表面暗灰绿色,可见突起小点。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柄淡棕黄色。3)叶质脆易碎。

4)气微,味微酸、苦、涩。

2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

①上下表皮均为1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

②叶肉中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无明显区分。

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1个形状较大,每个维管束的上下侧均有厚壁组织。

④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小。

粉末:绿褐色。

①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念珠状增厚。

②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

③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中含蓝色颗粒物和结晶。

3理化鉴别

(l)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2)粉末水浸液在紫外光灯下有蓝色荧光。

(3)以靛蓝、靛玉红为对照品。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叶大、暗灰绿色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材和饮片不得少于16.0%。

3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含靛玉红不得少于0.020%。

【附】蓼大青叶

·1来源:蓼科-蓼蓝-叶。

2产地: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山西。

3采收加工:夏、秋;晒干。

3化学成分:蓼大青叶含靛玉红、靛蓝。

4性状鉴别:叶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蓝绿或蓝黑色,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叶脉浅黄棕色,于下面略突起。叶柄扁平,偶可见膜质托叶鞘。质脆。气微,味微涩而稍苦。

5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

①上下表皮各1列细胞,切向延长,有气孔分布。

②叶肉为异面叶型,栅栏细胞2~3列,短柱状,不通过主脉,叶肉细胞内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及多量蓝色至蓝黑色色素。

③主脉向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6~8个排列成环,每个维管束韧皮部外围均有纤维束,纤维壁厚且木化。

粉末:蓝绿色。

①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

②气孔多为平轴式。

③腺毛头部4个或8个细胞,柄部1~2个细胞。

④非腺毛多列性,壁木化增厚。

⑤叶肉细胞内含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

③草酸钙簇晶。

2番泻叶*

【来源】豆科-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小叶

【产地】狭叶番泻:印度。尖叶番泻叶:主产埃及、苏丹。

【采集加工】狭叶番泻:开花前;阴干后用水压机打包。尖叶番泻:9月间果实将成熟时,晒干。

【化学成分】

①二蒽酮苷类化合物,主要为番泻苷A、B、C、D.

②游离蒽醌及其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等。

③黏液质。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狭叶番泻叶”

1)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全缘。

2)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

3)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叶番泻叶”

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茸毛。

2显微鉴别

(·1)叶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中常含黏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非腺毛单细胞,壁厚,多具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

②叶肉组织为等面叶型。上下表皮内方均有1列栅栏细胞,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细胞稍长;下面细胞较粗。

③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④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中柱鞘纤维束,外有含草酸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鞘纤维。

(2)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

1)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12-15xm;

2)有非腺毛细胞;疣状突起。

3)上下表面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有气孔,气孔平轴式;副卫细胞2-3个。

4)叶肉组织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3理化鉴别

1)粉末遇碱显红色。

2)粉末加氨试液,显黄色或橙色,加热变紫红色(蒽醌类反应)。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叶大、完整、绿色为佳。

2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番泻苷B不得少于1.1%。

【附注】伪品:

为豆科植物耳叶番泻树的干燥小叶。常混在进口的狭叶番泻叶中。先端钝圆或微凹下并具短刺,灰黄绿色或红棕色,密被灰白色常绒毛,无叠压线纹。显微鉴别:非腺毛密细长,表面光滑。

3.石韦

【来源】水龙骨科-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叶。

【化学成分】庐山石韦:芒果苷。石韦:绿原酸、山奈酸。有柄石韦:绿原酸、里白希。【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庐山石韦”:

1)叶柄近方柱形,有纵槽。叶片皱缩,展开后呈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且不对称,全缘。

2)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叶片侧脉间布满具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

3)叶片厚革质。叶柄具四个棱。

4)气微,味微涩、苦。

(2)“石韦”:

叶片披针形,叶片基部楔形,对称。

(3)“有柄石韦”:

叶片卷筒形,展平长圆形。基部楔形,对称,下表面侧脉不明显。

3显微鉴别

粉末黄棕色。

1)星状毛体部7~12 细胞,作辐射状排列成上、下两轮,细胞披针形,顶端急尖,有的有纵向或不规则网状纹理;柄部1~9细胞。

2)孢子囊环带细胞,表面观扁长方形。孢子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肾形,外壁具疣状突起。

3)叶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类圆形。

4)纤维长梭形,胞腔内充满红棕色或棕色块状物。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叶厚、完整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材和饮片不得少于18.0%。

3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含绿原酸不得少于0.20%。

4淫羊藿(附:巫山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叶。

【化学成分】黄酮类成分,如淫羊藿苷。

【真实性鉴定】

1药材性状

(1)淫羊藿:

1)茎细圆柱形,长约20c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具光泽。

2)茎生叶对生,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长3至8cm,宽2至6cm;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

3)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脉7至9条,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小叶柄长1至5cm。叶片近革质。

4)气微,味微苦。

(2)箭叶淫羊藿:

三出复叶,小叶长卵形,长4--12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极尖或渐尖成细长尖头,两侧小叶基部外侧呈箭形,叶呈革质。

(3)柔毛淫羊藿: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4)朝鲜淫羊藿:小叶较大长4--10厘米,宽3。5--7厘米,先端长尖,叶片较薄。

2显微鉴别

淫羊藿:

1)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沿叶脉有异细胞纵向排列。

2)含一至数个草酸钙柱晶。

3下表皮气孔众多,不定式。

4)有时可见非腺毛。

3理化鉴别

1以淫羊藿苷为对照品。

2)喷以三氯化铝试液,显橙红色荧光斑点。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叶整齐、色青绿、无枝梗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于15.0%。

3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含淫羊藿苷不得少于0.50%。

5.枇杷叶

【来源】蔷薇科-枇杷-叶。

【化学成分】

1三萜酸类。如熊果酸、齐墩果酸、乌苏酸。

2挥发油

3皂苷、鞣质、维生素B1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边缘上部有稀疏锯齿。

2)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

3)革质而脆,易折断。

4)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

1.上表皮细胞扁方形,外线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近主脉处多弯成人字形,气孔也可见。

2.栅栏组织3-4列细胞。

3.海绵组织疏松。含草酸钙方晶及族晶。

4.主脉管束外韧型,近环状,中柱鞘纤维束排成不连续的环,壁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5)薄壁细胞(主脉及叶肉中)均散有粘液细胞,并含草酸钙方晶。

3理化鉴别

以熊果酸为对照品。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叶完整、色绿、叶厚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于18.0%。叶丝16%。

3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饮片含齐墩果酸、熊果酸总量不得少于0.70%。

6.罗布麻叶

【来源】夹竹桃科-罗布麻-叶。

【化学成分】

1·主含黄酮类化合物: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山奈素。

2多种氨基酸。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多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状或卵圆状披针形,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有小芒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具细齿,常反卷。

2)叶脉于下表面突起。叶柄细,质脆。

3)气微,味淡。

(1)本品表面观:

1)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表面有颗粒状角质纹理;

2)气孔平轴式。

(2)本品横切面:

1)表皮细胞扁平,外壁凸起;

2)叶肉两面均具栅栏组织,上表皮内栅栏细胞多为2 列,下表皮内多为 1列,细胞极短,海绵组织细胞2~4列,含棕色物;

3)主脉维管束双韧型,维管束周围及韧皮部散有乳汁管。

3理化鉴别

以槲皮素、山奈素为对照品。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叶完整、色绿、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于20.0%。

3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含金丝桃苷不得少于0.30%。

7.侧柏叶

【来源】柏科-侧柏-枝梢及叶。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1)带叶枝梢多分枝,叶深绿色或黄绿色,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

2)质脆,易折断。

3)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枝嫩、色深绿、香气浓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材及饮片不得少于15.0%。

3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饮片含槲皮苷不得少于0.10%。

8.紫苏叶

【来源】唇形科-紫苏-叶(或带嫩枝)。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1)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的叶呈卵圆形,边缘具圆锯齿。

2)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3)叶柄2-7cm,紫色,质脆。断面中部有髓。

4)气清香,味微辛。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完整、色绿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于20.0%。

3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含金丝桃苷不得少于0.30%。

10.艾叶

【来源】菊科-艾-叶。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

2)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3)气清香,味苦。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叶厚、质柔软而韧、有香气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于20.0%。

3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饮片含桉油精不得少于0.050%。

九、花类中药

(一)花类中药的鉴定

1.花类中药的药用部位

药用部位为完整的花、花序或花的某一部分,这类中药称为花类中药。

1完整的花有的已开放的,如洋金花、红花;

2未开放的花蕾,如金银花、丁香;

3花序有采收未开放的,如款冬花;也有采收已开放的,如菊花、旋覆花。

4而夏枯草实际采收的是带花的果穗。药用仅为花的一部分,如西红花系柱头,莲须系雄蕊,玉米须系花柱,松花粉、蒲黄等则为花粉粒等。

2.性状鉴定

1常呈圆锥状、棒状、团簇状、丝状和粉末状等;

2颜色较新鲜时暗淡,气味也较新鲜时淡。

1)以花朵人药者,耍注意观察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及其着生位置、形状、颜色、被毛与否、气味等;

2)以花序入药,除单朵花的观察外,需注意花序类别、总苞片或苞片等。

3)菊科植物还需观察花序托的形状,有无被毛等。

4)如果花序或花很小,肉眼不易辨认清楚,需先将干燥药材放入水中浸泡后,解剖观察,并借助于放大镜、解剖镜观察清楚。

3.显微鉴定

花类中药的显微鉴别除花梗和膨大花托制作横切片外,一般只作表面制片和粉末观察。

1苞片和萼片:

1)与叶片构造相类似,通常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故鉴定时以观察表面观为主。

2)注意上、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有无气孔及毛茸等分布,气孔和毛茸的类型、形状及分布情况等。

3)注意有无分泌组织(如粘液腔)、草酸钙结晶以及它们的类型和分布等。

2花瓣:

1)上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或毛茸状突起,无气孔;

2)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常呈波状弯曲,有时有毛茸及少数气孔存在。

3)相当于叶肉的部分,由数层排列疏松的大型薄壁细胞组成,有时可见分泌组织,如油室(丁香)、管状分泌组织(红花)。

4)维管束细小,仅见少数螺纹导管。

3雄蕊:

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两部分。

1)花丝构造简单,有时被毛茸,如闹羊花花丝下部被两种非腺毛。

2)花药主为花粉囊,花粉囊内壁细胞的壁常不均匀地增厚,如网状、螺旋状、环状或点状,且大多木化。

3)花粉粒的形状、大小、表面纹理,萌发孔的类型、数目等常因植物品种不同而异,有鉴定意义。

4)花粉粒形状有的为圆球形,如金银花、红花;有的为三角形,如丁香、木棉花;椭圆形如油菜、玉米花粉粒;四分体如闹羊花等。花粉粒表面有的光滑(西红花、槐米),有的有刺状突起(菊花、旋覆花、红花、金银花),或有放射状纹理(洋金花)、网状纹理(蒲黄)等。5)花粉粒上有萌发孔,一般双子叶植物3个或3个以上,单子叶植物或裸子植物萌发孔1个。花粉粒一般12~60um,有的大,如西红花、玉米花粉粒100um。

6)雄蕊中有的有药隔上端的附属物,(如除虫菊)。

4雌蕊:

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

1)子房的表面多为薄壁细胞,有的子房壁表皮细胞分化成多细胞束状毛,如闹羊花。

2)花柱表皮细胞分化成毛状物,如红花。

3)柱头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突起,如红花;或者分化成毛茸状,如西红花;也有不作毛茸状突起,如洋金花。

5花梗和花托:

有些花类中药常带有部分花梗和花托.横切面构造与茎相似。

1)注意表皮、皮层、内皮层、维管束及髓部是否明显;

2)有无厚壁组织、分泌组织存在;

3)有无草酸钙结晶、淀粉粒等。

(二)常用花类中药

1.辛夷

【来源】木兰科-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花蕾。

【产地】河南,四川,安徽,湖北,陕西。

【采收加工】冬末春初;阴干。

【化学成分】

望春玉兰:

1含挥发油

2木脂素类成分,如木兰脂素。

3生物碱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望春花:

1)长卵形,似毛笔头。

2)基部常具短梗,梗上有类白色点状皮孔。

3)苞片2~3层,每片2层,两层苞片之间有小鳞芽,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茸毛,内表面类棕色,无毛。

4)花被片9,类棕色,外轮花被片3,条形,约为内两轮长的1/4,呈萼片状,内两轮花被片6,每轮3,轮状排列。

5)除去花被,雄蕊和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

6)体轻,质脆。

7)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2)玉兰:

1)基部枝梗较粗壮,皮孔浅棕色。

2)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

3)花被片9,内外轮同型。

(3)武当玉兰:

1)基部枝梗粗壮,皮孔红棕色。

2)苞片外表面密被淡黄色或灰绿色茸毛,有的最外层苞片茸毛已脱落而黑褐色。

3)花被片10~12(15),内外轮无明显差异。

3理化鉴别

以木兰脂素为对照品。显紫红色斑点。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完整,内瓣紧密,无枝梗,香气浓者为佳。

2含量测定:

1)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2)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药材含木兰脂素不得少于0.40%。

2.丁香

【来源】桃金娘科-丁香-花蕾。

【产地】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东非沿岸国家。以桑给巴尔岛产量大,质量佳。现我国也有栽培。

【采收加工】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晒干。

【化学成分】花蕾中含挥发油,油中主为丁香油酚约占80%~95%,β-丁香烯约9.12%,乙酰基丁香油酚7.33%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花蕾略呈研棒状,长1~2cm;

2)花冠圆球形,花瓣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有多数向内弯曲的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而略扁,有的稍弯曲,呈红棕色或暗棕色,上部有4枚三角形的萼片,十字状分开。

3)质坚而重,富油性。

4)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2显微鉴别

(1)萼筒中部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1列,具厚的角质层和气孔。

②皮层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

③其下有20~50个小型双韧型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外围有少数中柱鞘纤维,壁厚,木化。

④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

⑤中央部有细小维管束15~25个,环列,薄壁细胞含细小的草酸钙簇晶。

(2)粉末:暗红棕色。

①油室破碎多,分泌细胞界限不清,含黄色油状物。

②花粉粒众多,极面观略呈三角形,赤道面观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

③纤维呈梭状,两端钝圆。

④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极多,较小。

3理化鉴别

1)取粉末吸取氯仿浸液滴于载玻片上,速加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液有簇状细针形丁香酚钠结晶产生。

2)取切片直接滴加碱液,加盖玻片,可见油室内有针状丁香酚钠结晶形成。

3) 以丁香酚为对照品。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完整、油性足,颜色深红,香气浓郁,入水下沉者为佳。

2含量测定: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丁香酚不得少于11.0%。

3.洋金花

【来源】茄科白花曼陀罗-花。

【产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采收加工】4-11月;开放的花,晒干或低温烘干。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如东莨菪碱,莨菪碱,并含去甲莨菪碱。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通常皱缩成条状。

2)花萼呈筒状,长约为花冠的2/5,灰绿色或灰黄色,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5条,表面微具毛茸;

3)花冠喇叭,淡黄色或黄棕色,顶端5浅裂,裂片先端有短尖,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3条,两裂片之间微凹;

4)雄蕊5枚,花丝有贴于花冠筒,长为花冠的3/4;雌蕊l枚,柱头棒状。

5)烘干品质柔韧,气特异;晒干品质脆。

6)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

粉末:淡黄色。

①花粉粒呈类球形或长圆形,表面有点状条形雕纹。

②腺毛头部1~5个细胞;柄1~5个细胞。

③花萼非腺毛由1~3个细胞组成,具壁疣;花冠裂片边沿非腺毛l~10细胞,微具壁疣;花丝基部的非腺毛粗大,由1~5细胞,基部直径128um,顶端钝圆。

④花萼、花冠薄壁组织中有细小草酸钙砂晶、方晶及簇晶。

3理化鉴别

1)取粉末加乙醇滤过蒸干,加硫酸溶液搅拌后滤过。滤液加氨试液呈碱性,再用氯仿提取蒸干。加发烟硝酸蒸干得黄色残渣,冷后加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显深紫色,渐变为暗红色,再加固体氢氧化钾则紫色复显。(检查莨菪烷类生物碱)

2)以硫酸阿托品与氢溴酸东莨菪碱为对照品。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朵大,不破碎,花冠肥厚者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与9.0%。

3含量测定:本品含生物碱以东莨菪碱计算,不得少于0.15%。

4.金银花(附:山银花)

【来源】忍冬科-忍冬-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产地】山东、河南。

【采收加工】 5~6月采取未开放的花蕾,阴干或晒干。

【化学成分】

1有机酸成分,如绿原酸、异绿原酸(抗菌有效成分)。

2黄酮类成分,如木犀草素及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

3挥发油,油中主含双花醇、芳樟醇等。

4并含肌醇、皂苷。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花蕾呈细长棒状,上粗下细,稍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2)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3)花萼绿色,细小,先端5裂,裂片有毛。

4)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5)有清香气,味淡,微苦。

2显微鉴别

粉末:浅黄色。

①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外壁具细剌状突起,萌发孔3个。

②腺毛有两种,一种头部呈倒圆锥形,顶部略平坦,由10~30个细胞排成2~4层,腺柄2~6个细胞,另一种头部呈倒三角形,较小,由4~20数个细胞组成,腺柄2~4个细胞。腺毛头部细胞含黄棕色分泌物。

③非腺毛为单细胞,有两种:一种长而弯曲,壁薄,有微细疣状突起;另一种较短,壁稍厚,具壁疣,有的具单或双螺纹。

④薄壁细胞中含细小草酸钙簇晶。

⑤柱头顶端表皮细胞呈绒毛状。

3理化鉴别

以绿原酸为对照品。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朵雷大、色黄白、香气浓为佳。

2含量测定:绿原酸不得少于1.5%,木犀草苷不得少于0.050%。

【附】山银花

1来源:忍冬科-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2性状鉴别:

(1)灰毡毛忍冬:花蕾呈棒状而弯曲,长3~4.5cm,上部直径约2mm,下部直径约1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总花梗集结成簇,开放者花冠裂片不及全长之半。质稍硬,手捏之稍有弹性。气清香,味微苦甘。

(2)红腺忍冬:长2.5~4.5cm,直径0.8~2mm,表面黄白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3)萼筒无毛:先端5裂,裂片长三角形,被毛。开放者,花冠下唇反转。花柱无毛。(4)黄褐毛银花:长1.6~3.5cm,直径0.5~2mm,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

5.红花

【来源】菊科-红花-花。

【产地】河南、浙江、四川、云南。

【采收加工】 5~7月间花冠由黄变红时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晾干或晒干。

【化学成分】

1黄酮类成分,如红花苷、红花醌苷及新红花苷。

2色素类,如红花素

3脂肪酸,如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约1~2cm。

2)花冠红黄色或红色,简部细长,上部5裂,裂片狭条形,长5~8mm;

3)雄蕊5,花药聚合呈筒状;柱头顶端微分叉,微露出花药筒外。

4)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3显微鉴别

粉末:橙红色。

①花粉粒圆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60μm,外壁有齿状突起,萌发孔3个。

②花冠、花丝、柱头各部可见长管状分泌细胞,常位于导管旁,直径约至66μm,含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

③花冠裂片顶端细胞外壁突起成乳头状绒毛。

④花柱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状单细胞毛,先端尖或稍钝。

⑤薄壁细胞中偶可见草酸钙方晶。

3理化鉴别

1) 取本品加水浸渍过夜,溶液显金黄色,而花不褪色。滤过,残渣加碳酸钠溶液,浸渍,滤过。滤液加醋酸使成酸性,即发生红色沉淀。

2) 取本品加乙醇,虑纸条上部呈淡黄色,下部呈淡红色。(检查红花苷)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花冠长,色红鲜艳,无枝刺,柔软如茸毛为佳。

2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与30.0%。

3含量测定:HPLC测定,含羟基红花**** 不得少于1.0%;含山奈素不得少于0.050%。

6.蒲黄

【来源】香蒲科-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花粉。

【产地】水烛香蒲: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湖北;东方香蒲:贵州、山东、山西、东北。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蒲棒顶端雄花序,晒干,碾碎,筛取花粉。

【化学成分】

1主含黄酮类成分,如香蒲新苷。

2β-谷甾苷

3氨基酸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为鲜黄色细粉。

2)体轻,易飞扬,手捻之有润滑感,易附着手指上。

3)入水漂浮水面不沉。

4)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粉末黄色。

1)花粉粒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7~29μm,

2)表面有似网状雕纹,周边轮廓线光滑,呈凸波状或齿轮状。

3)单萌发孔不甚明显。

3理化鉴别

1)取本品加乙醇温浸,滤过。取滤液加盐酸和镁粉少许,溶液渐显樱红色。(检查黄酮类化合物)

2)取本品加水温浸,滤过。取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淡绿棕色。

3以异鼠李素-3-0-新橙皮苷、香蒲新苷为对照品。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粉细、质轻、色鲜黄、滑腻感强者为佳。草蒲黄品质较次。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与15.0%。

3含量测定:HPLC测定,含异鼠李素-3-0-新橙皮苷、香蒲新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50%。7.西红花*

【来源】鸢尾科-番红花-柱头.

【产地】西班牙、希腊、法国及前苏联中亚西亚一带。我国浙江、江苏、北京等地有栽培。【采收加工】开花期晴天的早晨采花,摘取柱头,盖一张薄吸水纸后晒干,或40~50℃烘干,或在通风处晾干。

【化学成分】

1 含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和苦味质,其中主为西红花苷-1、西红花苷-2、西红花苷-3、西红花苷-4、西红花二甲酯、а-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а-西红花酸、玉米黄质、番红花苦苷。2含挥发油,油中主为西红花醛。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

2)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呈不整齐的细齿状,内方有一短裂缝。下端有时带有黄色花柱。

3)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后质脆易断。

4)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5)入水则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可见橙黄色色素呈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用针拨之不破碎。

3显微鉴别

粉末:橙红色。

1柱头顶端表皮细胞绒毛状,表面有稀疏纹理。

2)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型,有的外壁突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3)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结晶,呈颗粒状。

4)花粉粒少见,呈圆球形。

3理化鉴别

1)取本品少许,置白瓷板上,滴加浓硫酸,显蓝色,经紫色渐变为红褐色或棕色(检查番红花苷和苷元)。

2)吸光度本品粉末的甲醇提取液,稀释后,458nm处的吸收度与432nm处的吸收度的比值为0.85~0.90。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柱头色暗红黄色花柱少为佳。

2纯度检查:干燥失重不得超过12.0%,总灰分不得超过7.5%,吸光度不得低于0.50。

3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与55.0%。

4含量测定:HPLC测定,含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总量不得少于10.0%。

8.槐花

【来源】豆科-槐-花(槐花)及花蕾(槐米)。

【化学成分】

①黄酮类成分,如芦丁、槐花米甲素等。

②三萜皂苷类,如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等。

③桦皮醇及槐二醇。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槐花:

1)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

2)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

3)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

4)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

5)气微,味微苦。

3理化鉴别:

以芦丁为对照品。

1经验鉴别:以个大、紧,色绿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槐花不得少与37.0%,槐米不得少于43.0%。

3含量测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总黄酮(芦丁),槐花不得少于8.0%,槐米不得少于20.0%.

9.款冬花

【来源】菊科-款冬-未开放的头状花序。

【化学成分】

1含三萜类和倍半萜成分,如款冬酮、款冬二醇、山金车二醇(以上二者为异构体)

2黄酮类成分,如芸香苷、金丝桃苷等。

3尚含皂苷、挥发油、鞣质及粘液质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呈长圆棍棒状,长1~2.5cm,基部具有浅紫色的鳞片状叶,常2~3个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

2)花头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外表面呈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有白色絮状棉毛。3)体轻,撕开后可见白色丝状棉毛。

4)气清香,味微苦而辛。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蕾大、肥壮、色紫红鲜艳、花梗短为佳。

2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与20.0%。蜜款冬不得少于22.0%。

3含量测定:HPLC测定,药材和饮片含款冬酮不得少于0.070%。

10.菊花

【来源】菊科-菊-头状花序。

【化学成分】

1绿原酸、3,5-0-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2含挥发油。油中主为菊花酮、龙脑、龙脑乙酸酯等。

3生物碱

4黄酮类成分,如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大波斯菊苷、刺槐素苷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亳菊

1)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状,多离散。

2)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花托半球形。

3)舌状花在外方,数层,雌性,类白色或淡黄白色。

4)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常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裂。

5)瘦果不发育,无冠毛。

6)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

7)气清香,味甘,微苦。

(2)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舌状花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管状花大多隐藏。(3)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管状花少,多外露。(4)杭菊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cm~4cm,常数个相连,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结,通常无腺点。管状花较多,外露。

2理化鉴别

以绿原酸为对照品。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以完整、新鲜、清香、花梗少为佳。

2含量测定:HPLC测定,含绿原酸不得少于0.20%,木犀草苷0.080%,3,5-0-二咖啡酰基奎宁0.70%。

颜之推敲药师考试笔记:中药鉴定学—各论—茎木类、皮类中药

注:1.按2011年大纲、指南整理;2.转载须注明颜之推敲原创或注明标题。

六、茎木类中药

(一)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1.性状鉴定

(1)茎类中药与木类中药的形状、颜色、表面特征、气、味

1茎类中药:

1)木质藤茎和茎枝,多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扭曲不直,大小粗细不一。表面大多棕黄色,少数显特出的颜色,如鸡血藤为红紫色。外表粗糙,可见深浅不一的裂纹或皮孔。节膨大,具叶、枝痕。

2)木质藤茎和茎枝,质地坚实。断面纤维性或裂片状,木部占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可见放射性纹理和小孔,如川木通、青风藤;有的可见特殊环纹,如鸡血藤。

3)气味常可帮助鉴别,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味。

2木类中药:

1)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厚片或长条状。

2)表面颜色不一,有的具棕褐色树脂状条纹或斑块;

3)有的因季节不同而形成年轮。

4)质地和气味可资鉴别,如沉香质重,有香气;白白香轻,香气淡。

(2)草质茎与木质茎的区别

1)草质藤茎细长,多圆柱形,表面多沟纹,具有纵向隆起的棱线,如天仙藤;也有类方柱形的,表面浅黄绿色,节和节间、叶痕明显。

2)草质藤茎,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疏松,有空洞,有明显的髓部。

2.显微鉴定

(1)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1)周皮或表皮:

木本植物茎最外方为周皮,幼嫩茎常见到表皮。草质茎大多最外方为表皮,角质层的厚度和毛茸有无是鉴别特征。木栓层为多列细胞,有的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大血藤)

2)皮层:

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的比例,细胞形态及内含物等。有的皮层外缘有石细胞,排成不连续的环带,如络石藤;有的散有石细胞群,细胞内充满红棕色物质(鸡血藤)

3)韧皮部:

应注意韧皮薄壁组织、筛管和韧皮射线以及有无厚壁组织等,以及各种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韧皮部外方常有初生韧皮纤维束或周纤维(环管纤维),过去曾称中柱鞘纤维。

4)形成层:

一般都成环状,注意是否明显。

5)木质部:

注意导管、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及木射线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情况。木质藤本导管孔径较大。6)髓部:

大多由薄壁细胞构成,多具明显的细胞间隙,细胞有时可见圆形单纹孔,有的髓周具厚壁细胞,散在或形成环髓纤维或环髓石细胞。草质茎髓部较发达,木质茎髓部较小。

注意点:

1)茎类中药鉴别除应注意以上各类组织的排列、各种细胞的分布、特别是除石细胞和纤维外,还应注意细胞内含物如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和淀粉粒的有无以及它们的形状等。对于存在于不同部位的厚壁组织如周纤维、韧皮纤维和木纤维等,应分别通过解离组织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细胞壁的厚度、有无壁孔和分隔以及木化程度等加以区别。

2)双子叶植物木质藤茎,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构造上和一般的茎藤有时有较大的差别:如木栓层较厚;有的有明显的落皮层;维管束常被射线分隔成明显的放射状;导管孔较大;维管束有的具异常构造,有的有内函韧皮部或内生韧皮部。在纵向切面尚可见到射线的宽度与高度。这些在鉴定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2)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在观察时,应分别作三个方向的切面(横切面、径向纵切面与切向纵切面)及解离组织进行观察组织细胞特征。

1)导管:

注意导管分子的形状、宽度及长度、导管壁上纹孔的类型。通常木类中药的导管大多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导管分子末梢壁上的穿孔通常呈大的圆形或斜梯形,在解离组织及纵切面上易察见。此外还应注意导管中有无侵填体及侵填体的形状和颜色。

2)管胞:松柏科植物的木材没有导管,而为管胞。管胞不象导管由许多细胞形成长管状,而是两端较狭细无明显末梢壁(纤维状管胞),即使有斜形末梢壁,但无穿孔而只有纹孔(导管状管胞),且纹孔的膜是完整的。管胞侧壁上的纹孔通常是具缘纹孔。

3)木纤维:

占木材的大部分。通常为单个狭长的厚壁细胞,长度为宽度的30~50倍,细胞腔狭小,壁厚有斜裂隙状的单纹孔;少数细胞腔较宽。有些纤维胞腔中具有中隔,称为分隔纤维。

4)木薄壁细胞:

是贮藏养料的生活细胞,有时内含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细胞壁有时增厚或有单纹孔,大多木质化。

5)木射线:

木射线细胞形状与木薄壁细胞相似,但切面上的位置和排列形式则不同,射线细胞的长轴通

常是半径向的,和导管及纤维的长轴相垂直。射线在三切面上的特点是:横切面可见射线的宽度和长度,径向切面可见射线的高度和长度,切向切面上所见到整个射线的高度和宽度,还须注意如果全部射线细胞都是一样的称为同型射线,倘若细胞形状不同的,则为异型射线。射线细胞中亦常含有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细胞壁亦常增厚或有纹孔。

6)异常构造:

如沉香具有木间韧皮部。

(二)常用茎木类中药

1.木通*(附:川木通)

【来源】

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产地】

1木通: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2三叶木通:浙江

3白木通:四川

【采集加工】

秋季;阴干。

【化学成分】

1苷类化合物:木通乙醇苷B,木通皂苷。

2含齐墩果酸。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呈圆柱形,稍扭曲。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

2)表面灰棕色至灰棕色,外皮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沟纹,具突起的皮孔;

3)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

4)体轻,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性排列,髓部较小或中空。

5)气微,味微苦而涩。

2显微鉴别:

1)茎横切面木通:

①木栓细胞数列;栓内层细胞含有草酸钙小棱晶。

②皮层细胞6-10列,有的也含有数个小棱晶。

③中柱鞘部位含晶纤维束与含晶石细胞群交替排列成连续的浅波浪形环带。

④有维管束16-26个。

⑤髓部细胞明显。

2)三叶木通:主要区别在于木栓细胞无褐色内含物。

3)白木通:主要区别在于含晶石细胞群仅存在于射线外侧,维管束13个。

3理化鉴别:

以木通乙醇苷B为对照品。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条均匀,断面色黄为佳。

2含量测定

药材含木通乙醇苷B不得少于0.15%

【附】川木通

1.川木通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

2性状鉴别:呈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多膨大。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宽广,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髓部不明显。气微,味苦。

【附注】伪品关木通:

为马兜铃科东北马兜铃的藤茎。

主要性状特征是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体轻,质硬,断面有多层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髓部部明显。摩擦残余粗皮,又樟脑样臭。气微,味苦。主要含马兜铃酸。

2.沉香*

【来源】

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心材。

【产地】

白木香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

沉香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及越南等国,我国台湾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

本品全年均可采收。自树干中割取沉香,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黄白色木质部及朽木部分,阴干。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及树脂:如沉香螺萜醇、白木香酸及白木香醛(三者具镇静作用)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药材:

1)呈不规则块、片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

2)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的树脂斑块和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交互形成的斑纹。空洞及凹窝的表面多呈朽木状。

3)质疏松或较坚实,大多不沉于水。断面刺状。

4)有特异香气,味苦,

5)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2显微鉴别

白木香横切面:

①导管呈圆多角形,直径42~128?m,有的含棕色树脂。

②木纤维多角形,直径20~45?m,壁稍厚,木化。

③木射线宽l~2列细胞,壁非木化或微木化,有的具壁孔,含棕色树脂。

④木间韧皮部呈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细胞壁薄,非木化,内含棕色树脂,其间散有少数纤维,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

粉末:

白木香淡棕色。

①木纤维主为纤维状管胞,长梭形,多成束,直径20~30?m,壁较薄,有具缘纹孔,纹孔相交成十字形或斜裂缝状。

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128?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导管内棕色树脂团块常破碎脱出。

③木射线细胞单纹孔较密。

④内函韧皮部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质,细胞壁非木化,有时可见纵斜交错纹理及菌丝。

⑤韧型纤维较少见,壁上具单斜纹孔。

⑥草酸钙柱晶,长68?m,直径9~15?m。

3理化鉴别

取乙醇浸出物(热浸法) 微量升华黄褐色油状物,香气浓郁,于油状物上加盐酸1滴与香草醛颗粒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显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

以油润、体重、香气浓,能沉水为佳

2浸出物

醇溶性浸山物(热浸法)不很少于10.0%。

【附注】伪品

系用它种木材加工状或块状,表面黄色,可见刀臂痕,伪造的网状纹理及细小的孔洞,无树脂状物。气弱,味淡。

3.钩藤

【来源】

为茜草科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的带钩茎枝。

【产地】

1钩藤:两广、两湖。

2大叶钩藤:两广、云南

3毛钩藤:两广、福建、台湾

4华钩藤:广西、贵州、两湖

5无柄果钩藤:同大叶钩藤

【采收加工】

秋、冬;嫩枝,晒干或蒸后晒干。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成分:含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

(1)钩藤

1)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约2~3cm,直径2~5mm。

2)表面光滑无毛,具细纵纹,红棕色至紫红色。

3)多数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基部较阔,先端细尖;钩基部的枝上可见环状托叶痕和窝状叶柄痕。

4)质轻而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疏松似海绵或萎缩性空洞。

5)气微,味淡。

(2)大叶钩藤

小枝具突起的黄白色小点,钩枝密被褐色长柔毛;钩表面灰棕色,末端膨大成小球。(3)毛钩藤

枝或钩的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疣状凸起,被褐色粗毛。

(4)华钩藤

小枝方柱形,表面黄绿色,钩端渐尖,常留萎缩苞痕,常有宿存托叶。

(5)无柄果钩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