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

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

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
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

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康复治疗对患

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12月该院

收治的88例确诊并开始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和对

照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治

疗与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专门认知康复训练,并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运动功能和ADL 能力评分:分别采用Fugl-Meyer 分级及改良Barthel 指数评分对患者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

评分为(25.9±1.71)分、Fugl-Meyer评分(56.92±1.86)分、Barthel评分(68.13±3.64)分;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1.68±1.7)分、Fugl-Meyer评分(41.22±1.47)分、Barthel评分(51.56±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

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认知障碍;康复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4(a)-003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on rehabilit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Methods 8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diagnosed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4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normal and systematic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pecial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nd the scales,motor functions and ADL scores were examined by mini-mental state,and the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by Fugl-Meyer classification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ore. Results After 3 months of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in the MMSE score,Fugl-Meyer score and Barthel scor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bvious by compariso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25.9±1.71),(56.92±1.86),(68.13±3.64)vs (21.68±1.7),(41.22±1.47),(51.56±1.97)],(P<0.05),and the rehabilitative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 obviously improves the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which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troke;Cognitive impairment;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

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1]。所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障碍的早期治疗十分有必要性。随着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脑卒中是比较常见,发病率、致残率都很高的脑血管疾病。据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该病并发人数约为150万人,其中,对大约75% 左右的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残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2]。除了肢体残疾,认知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造成的最主要的功能障碍。如果不在早期对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很有可能发展成明确的痴呆,对患者进一步的康复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重视对认知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显得非常关键。为研究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该研究整群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使用CT或MRI诊断,且病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经检查没有其他有可引起脑部功能衰退的疾病。3Glasgow评分大于8分;所

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肝功能、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有精神疾病史;

③聋哑患者;④身体患有其他重症疾病。其中男性58例,女性30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62.3±1.8)岁;将88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44例,年龄42~61岁,平均年龄为(61.72±1,43)岁;男性28例,女性16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4例,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8例,大专及以上12例;脑出血24例,脑梗死20例。对照组患者44例,年龄45岁到65岁,平均年龄(63.05±0.91)岁,男性30例,女性14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7例,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7例,大专及以上10例;脑出血21例,脑梗死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与指导,患者病情稳定的48 h后立即对患者进行以物理疗法和作业

疗法为主,具体为:①每日给患者关节被动活动、保持良肢位置摆放、床上活动等,指导帮助患者进行3~4次/d简单被动的运动,对关节部位进行适度活动,一般活动程度以不疼痛为宜。活动时间以患者自身情况而定。患者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后,在适当增加主动运动。②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2~3次/d的康复训练,首先选择患者与生活相关简单的生活内容,如走路,吃东西,大小便等,动作训练应由

简单到复杂[3]。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专门认知

康复训练。①注意力:让患者在听觉、视觉刺激物里做选择鉴别[4]。给患者讲述一段故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患者回答。

②定向力:患者度时间、空间、人物的定向。时间定向,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定时起床、吃饭、睡觉,帮助患者认识钟表、让患者自己掌握时间感;也可以患者准备定时器,感觉时间。人物定向,可以让家属把患者的亲近的人的照片拿出几张,让患者熟悉随时翻看,询问患者照片人物的名字,帮助患者人物定向。空间定向,家属陪同患者在住院区走动,同时告诉患者现在所在的位置,然后进行询问,让患者的空间、地点位置有感觉。③记忆:患者的记忆力的训练。给患者随机6个数字的卡片记忆,然后让患者背诵出卡片的数字,也可以让患者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等。④执行、解决能力:对一件事情执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家属的陪同下到指定的地点拿取某样物品;也可以简单的让患者拿某种颜色的笔画什么图形等。

1.3 评价方法

①认知功能评定[5]:判定标准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满分30分。小学文化程度?20分,中学以上文化程度?24 分。②运动功能和ADL 能力评分:分别采用Fugl-Meyer 分级、改良Barthel 指数,两者满分为100

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患者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1个月前、后效果对比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Fugl-Meyer、Barthe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MMSE的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康复3个月前、后效果对比

康复治疗3个月前、后两组患者MMSE、Fugl-Meyer、Barthel评分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长。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重残率相对较高。脑卒中已然成为脑血管疾病中对人们威胁最大的疾病[6],该病发病会对大脑皮质下结构的神经细胞造成萎缩,变化等,从而导致大脑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降低死亡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让患者可以独立自理,提高生活质

量,康复治疗是必须要重视的。根据临床调查,脑卒中患者的大脑皮质在发病后发生明显的功能、结构变化,包括病灶周围、感觉、视觉皮质、丘脑、小脑、基底核等相关结构。脑卒中后的神经可塑性可能是脑组织在受到伤害刺激时的

适应、代偿过程,会直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轴突发芽、潜伏通路开启、离子通道改变等方式可以让脑组织进行功能性重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可以帮助中枢神经系统早期恢复性,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指导患者运用运动功能模式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最终让患者的正常功能模式形成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康复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MMSE的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康复治疗中的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帮助患者的关节、肌肉慢慢恢复,对大脑的可塑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Luria[7]认为可以通过新的学习获得理论化使功能恢复,相应的认知训练应用以信息处理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工具。但是实际中脑卒中患者的脑损伤大,信息处理能力差,所以通过认知训练对患者的中枢神经进行有效的干预。认知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还包括注意力、定向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知觉等方面都属于大脑的认知功能。脑卒中后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是介于正常老化和早期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一般临床表现为记忆减退,各种认知功能减退等[8]。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常规的康复治疗主要是机体功能恢复,但是伴有认

知障碍的患者在注意力、定向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知觉等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性的认知康复治疗,不仅对患者的肢体恢复有帮助,也可以帮助患者认知障碍方面得到训练。Munoz等[9]通过神经影像研究发现认知与神经功能之间存在着联系,动物实验亦证明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该研究通过MMSE、Fugl-Meyer、Barthel的评分判定,2组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上述问题。但是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5.9±1.71)、Fugl-Meyer评分(56.92±1.86)分、Barthel评分(68.13±3.64)分;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1.68±1.7)分、Fugl-Meyer评分(41.22±1.47)分、Barthel评分(51.56±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通过针系统有效的并且有针对性早期认知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的治疗。针对性的认知康复治疗可以为患者日常的生活自理、回归社会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脑卒中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是一个复杂又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越早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对患者保障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提高认知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Volosin M,Janacsek K,Németh D. Hungarian version of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for screening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Psychiatr Hung,2013,28(4):370-392.

[2] 崔尚强,任明霞,杜彦辉,等.脑卒中后计算机辅助训练对认知障碍改善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1):21-23.

[3] 胡昔权.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评估与康复[J].中国实用

内科杂志,2013,33(8):598-601.

[4] 张婷,高晓平.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与进展[J].安徽医药,2013,17(8):1414-1415.

[5] Luria AR. Memory disturbances in local brain lesions[J]. Neuropsychologia,1971,9(4):367-375.

[6] 梁慧英,游国清,廖琳,等.针灸配合认知训练治疗颅脑外伤致认知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22-25.

[7] 胡永善,吴毅,刘世文,等.三级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 (1):3-8.

[8] 郎红娟,朱银星. 脑卒中吞咽障碍合并认知功能缺损的康复训练[J].心血管康复杂志,2007,16(1):5-7.

[9] Munoz-Cespedes JM,Rios-Lago M,Paul N,et al.Fune-tional neuroimaging studies of eognitive recovery after aequired brain damage in adults[J].Neuropsyehol Rev,2005,

15:169-183.

(收稿日期:2016-01-07)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说课讲解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高晶郭玉璞 一、概述: 脑卒中因为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以及其可预防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预防,另一方面的兴趣在于积极的治疗。功能的恢复、认知的恢复、情绪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共同成为评价治疗效果,影响病人生活回归和社会回归的重要指标。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重视认知功能对病人转归的影响,研究渐多。这是可喜的变化。 对于脑高级神经功能暨认知功能的认识早在19世纪就开始了,当时的代表理论是功能定位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Broca的语言定位报告。二十世纪的重要学说是功能系统学说,代表性的例子是鲁利亚的“基本功能联合区的学说”:调解觉醒状态的联合区——脑干的网状系统为主;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联合区——颞顶枕以及其联合区;产生意图、制定规划程序、控制调节执行的联合区——前额叶为主。二十一世纪随着研究手段的提高,人们对认知功能在脑内的结构分布有了新的认识,同时验证了鲁利亚的思想之一:高级心理活动的脑皮质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结合日益增多的影像以及功能影像的手段,在脑卒中的认知功能评价中得到了更多的有关认知功能与脑结构关系的新认识。比如过去一直认为执行功能密切相关于额叶的功能,脑卒中后的研究显示执行功能相关于一个广泛联系的网络,涉及顶叶,扣带回,运动前区,枕叶以及颞叶,皮层下结构(基底节和丘脑)以及幕下机构如小脑和桥脑。另一个重要的认知功能,视空间与结构功能,也是通过卒中后的大量研究证实了认知功能相关脑结构的系统性以及非固定性。比如,40%的幕下脑卒中病人有时空间以及结构功能的障碍,一系列的研究显示视空间的功能有双侧半球的额、顶、颞、枕叶以及基底节,丘脑,小脑共同参与。不仅幕下病变可以引起视空间与结构功能的障碍,而且左右半球的病变都影响视空间功能的改变。 二、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I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 1、前言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得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得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就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得方法,也就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得关键环节[2]。现代康复理论与实践证明,有效得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得残疾,提高患者得满意度,加速脑卒中得康复进程,降低潜在得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神经科学得发展,国内外脑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对脑卒中得康复机制、医学管理与康复理念、康复治疗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同时,越来越多得国内外专家从循证医学得角度来选择针对脑卒中得评价方法与康复手段。苏格兰、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出版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用于指导本地区得脑卒中康复治疗[6-7]。 制订康复指南最重要得目得就是为康复治疗得实施与评价提供一个科学得证据基础,规范脑卒中康复 得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得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得 功能改善与最大限度得自理能力,并且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得生活质量。临床实践指南能够确定新技术与研究得效果,并合理分配治疗资源。在实践基础上,随着更多数据与评价结果得收集,将会出现新得证据。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最新进展得循证医学,推荐临床评价与治疗得共识性意见、证据水平(A、B、 C、D)以及推荐级別(I、Ⅱ、Ⅲ、Ⅳ)。见表1。 表1 推荐级别与证据水平标准 推荐级别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得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得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或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或专家共识治疗措施得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得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一个样本量足够大得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B级至少一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良好得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得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得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诊断措施得证据水平A级采用金标准与盲法评价得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大得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采用金标准与盲法评价得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 良好得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得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得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注:该表内容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得相关标准[8]。 1 脑卒中康复得管理 脑卒中康复得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得合作,包括脑卒中得三级康复体系、公众健康教育、脑卒中得二级预防与脑卒中得康复流程[9]。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网络得研究表明,脑卒中得三级康复可以使患者获 得更好得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减少并发症,就是我国现阶段适合推广得脑卒中康复治疗体系[5,10]。“一级康复”就是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得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就是指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得康 复治疗;“三级康复”就是指在社区或家中得继续康复治疗。 卒中单元(strokeunit)就是脑卒中住院患者得组织化医疗管理模式,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得团队工作方式,强调早期康复治疗。除脑卒中常规治疗外,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ADL训练、认知训练、心理治疗与健康教育等全面得管理与系统得康复。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得病死率与致残率[11]。

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

·专题· 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 张卫1,恽晓平1,2 [摘要]本文从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指导下病灶与认知障碍之间的相关分析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康复;综述 Ischemic Strok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review)ZHANG Wei,YUN Xiao-ping.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Beijing Charity Hospital,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Beijing10006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of post-ischemic-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les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under imaging guidance. Key words:ischemic stroke;cognitive impairment;cognitive rehabilitation;review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71(2011)06-0540-03 [本文著录格式]张卫,恽晓平.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40—542. 随着康复医学在我国的深入发展,脑卒中后康复的理念被神经内科医生认同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关注点一直比较集中在促进偏瘫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语言障碍能力等方面。而脑卒中后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诸如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以及各种知觉障碍等则长期未受到重视,一些仅仅影响认知功能的脑卒中患者甚至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实际上,这种治疗观念上的偏颇极大地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常常干扰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出现生活和社会适应性障碍,还可造成焦虑、抑郁、激惹等情感障碍,影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认知损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1-2]。此外,由此而致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资源消耗增加,不仅加重患者家属的经济、生活及心理负担,也加重社会负担。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较高。Hachinski等(2007)研究显示,高达6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障碍,约1/3会明确发展为痴呆[3]。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至少是未患脑卒中患者的6~9倍,尤以脑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更高,而且可能持续数年之久[4]。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比例较高,西方发达国家高达85%[5],我国为60%~80%[6],因此对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多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Jaillard及同事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后2周非痴呆的患者中,高达91.5%至少存在一个认知领域的障碍,而有73.4%存在多个认知领域的障碍[7]。因此,及早发现并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对脑卒中康复十分重要。 1认知与认知功能的结构基础 1.1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指人类在觉醒状态下始终存在的各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是大脑执行高级活动的功能。包括从简单对自己和环境的确定、感知、理解、判断到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等[8]。它既是知识的获得、组织和应用过程,也是一个体现机能和行为的智力过程,更是人们适应周围环境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注意、计算、时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计划、起始、顺序、运行、反馈、抽象、决策和判断等)、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9]。如果其中某一个认知域发生障碍,就称为该认知域的障碍,如记忆障碍、计算障碍、定向障碍等;如为多个认知域发生障碍,则称为认知功能障碍[10]。 1.2脑结构与认知功能研究显示,大脑额叶、颞叶、丘脑、基底核及顶叶与认知关系密切。其中额叶,特别是前额叶区与认知功能关系最为密切,参与注意、记忆、执行、推理和抽象思维等高级认知活动[11-13]。基底核与前额叶在解剖位置上很接近,且参与前额叶相关的皮质-纹状体-苍白球-黑质-丘脑-皮质环路系统,因而基底节与额叶共同执行决策、注意选择、行为变换和语言记忆等活动[14]。顶叶参与物体的空间位置识别和加工[15],并与额叶共同参与空间记忆、注意、计算、推理判断[16]。颞叶参与记忆、执行和语言(复述及流畅性)认知活动[17]。丘脑参与注意、语言、记忆等认知活动[18-19]。 尹义臣等的研究表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皮质下白质、边缘系统、间脑神经核团、脑干核团及小脑等)共同组成神经网络或环路,参与认知活动。复杂的认知活动不是由某一脑区或神经结构单独完成,而是多个脑功能区和神经结构共同参与;不同的脑功能区或神经结构承担认知活动中不同环节的信息处理,不同的认知活动需要不同的脑功能区参与;而各种认知活动也不能截然分开,某一脑区或神经结构可能与多种认知活动有关[20]。 大脑皮层及皮质下结构有着不同来源的血液供应,其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系统中的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3支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中的大脑后动脉。某一皮层或皮质下结构也不完全由同一支动脉供血,例如基底核区就由大脑前、中、后动脉的中央分支及脉络膜前动脉发出相应分支提供血液;而某一支动脉也可能供应多个大脑皮层或皮质下结构,例如大脑中动脉就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额叶、颞叶、顶叶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市100068;2.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康复评定科,北京市100068。作者简介:张卫(1975-),男,河北邯郸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康复评定和认知康复。通讯作者:恽晓平。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十一五课题组全国脑防办张通赵军 前言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国外研究证明,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水平和康复质量。 跟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康复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康复治疗体系不健全和康复治疗方法的不规范和普及程度差等方面。 脑卒中康复指南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证据基础,可以规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更有效的发挥康复疗效。 改变目前我国脑卒中康复的无序状态,对指导和规范我国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水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发展我国脑卒中康复事业。 说明: 推荐强度: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如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Ⅱ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和专家意见。 诊断措施的证据水平:A级多个或一个样本量足够的采用了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至少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和专家意见。 一、脑卒中康复的管理 (一)脑卒中的康复体系 1、三级康复网(Ⅰ级推荐,A级证据) 2、急性期康复(Ⅰ级推荐,D级证据) 卒中单元(Ⅰ级推荐,A级证据) 3、专门康复机构的康复 ①医院康复科康复(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专门的康复医院或中心(Ⅰ级推荐,D级证据 4、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具有与医院康复相似的疗效,费用低等优点,发展社区康复是十分必要的。(Ⅰ级证据,A级推荐) (二)脑卒中康复的流程 1、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流程 ①建议在发病/入院24小时内应用(NIHSS)评价卒中的缺损情况。(Ⅰ级推荐,A级证据) ②建议入院后立即启动脑卒中2级预防,并预防并发症。(Ⅰ级推荐,A级证据)为保障获得最好的效果,患者都应当接受有经验的、多学科的康复小组的治疗,其治疗方案应当持续到患者出院后门诊治疗或社区康复 2 评定和检查 ①建议临床人员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II级推荐,B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 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 六、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 七、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 八、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 九、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 十、脑卒中后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 十一、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十二、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 十三、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

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 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 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 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建议在发病/入院24 h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 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 (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 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 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康复习题(一)脑卒中康复治疗概论

2014年全院康复培训习题(一):脑卒中康复治 疗概论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2分) 1. 脑卒中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神经系统不再恶化(C),即可进行康复。 A. 12小时后 B. 24小时后 C. 48小时后 D. 72小时后 2. 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 B ) A. 一周 B. 三个月 C. 六个月至一年 D. 发病后一年以上 3. 为脑卒患者穿脱衣服应(D ) A. 先穿健侧,后脱患侧 B. 先穿健侧,后脱健侧 C. 先穿患侧,后脱健侧 D. 先穿患侧,后脱患侧 4. 为加强对偏瘫患者患侧的刺激,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错误的是( C ) A .在患侧洗漱 B. 在患侧进食 C. 在患肢静脉输液 D. 在患侧测量血压、脉搏 5. 偏瘫病人上下楼梯应(B ) A. 上楼先迈健侧,下楼后迈患侧 B. 上楼先迈健侧,下楼后迈健侧 C. 上楼先迈患侧,下楼后迈患侧 D. 上楼先迈患侧,下楼后迈健侧

6.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目的不包括( B ). A.预防关节活动受限 B. 预防咔血 C.预防肌肉萎缩 D.预防深静脉血栓 7. 肩关节的被动活动形式有:( B ) A. 外旋 B. 尺偏 C. 外展 D. 屈曲 8. 脑卒中康复治疗不包括( D ) A.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B.针灸 C.心理治疗 D.行为观察 三、名词解释。(8分)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 四、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一.脑卒中的康复原则? 尽早进行早期康复,主动参与持之以恒,促进患者全面康复不同阶段不同方法。 二.脑卒中康复影响因素? 1.脑卒中发病类型、发病部位、发病严重程度是不可控因素。 2.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治疗的时机、方法、持续时间、主动参与程度、心理状态、基础疾病控制质量、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是可控因素,直接影响脑卒中的康复预后。 3.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 ——神经心理的评价,影像学的评价 北京协和医院高晶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变化受到了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见诸各类杂志。对可贵的病人资源进行研究时注意系统的可靠的评价方法,会让我们的研究增值。 一、概述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执行功能,语言,视空间,以及记忆。另外还要评价情绪以及病前状态。检查项目的确定分为初级快速筛查(五分钟),临床筛查(三十分钟)以及研究应用(六十分钟)三类。 测验的基本原则仍然是环境安静,病人没有抑制性的心理,意识清楚是最基本的前提。测查用的量表要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常模,那种将国外量表翻译过来使用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应该注意的是每个相关功能的检查应该进行2-3个不同的检测。许多神经心理检查汇同时涉及多项认知功能,常常只是侧重点不同。 二、初步筛查: 一般5-10分钟完成。MMSE有我国的常模并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它只是一个初级筛查测验,用这项测查作研究是不合适。而且MMSE对于文化背景不同,敏感性差别很大。如:高文化的假阴性多,地文化的假阳性多。另一个,目前应用较多,更敏感的测查是MoCa测验,此项检查涉及认知功能项目多,敏感性远远超出了MMSE。但是目前在中国只是处于无本地常模状态,其中的有些项目需要根据中国的文化背景替换,如命名中的犀牛,记忆测查中的教堂,天鹅绒在我国的使用频率远不如礼堂,宾馆,丝绸等。但是此项测查可能会替代MMSE成为主要的筛查测验。这些量表可以作为门诊医生的初步诊断是筛查选择。接龙测验

也可以作为一项筛查补充测验。如果要对病人同时进行MMSE和MoCa测验,那么应该注意时间间隔,间隔最好一天,至少要一小时以上。对于血管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因为其突出的执行功能障碍,Benton视保持也可以作为一项筛查的补充测验。 三、临床检查: 一般要30分钟完场,是要得到更多更确实的认知功能问题。基本的背景要有MMSE的分数,另外顾及执行功能、视空间、语言、学习记忆,精神情绪,以及病前状态等。基本的内容应包括词语流畅性,数字符号测验(韦氏智力测查的子项目),修订的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R-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在我国可以选用中科院心理所许淑莲教授的临床记忆量表中的联想学习测验。另外,抑郁的客观评价可选用CES-D。另外要通过病人的身旁人调查病人的病前状态,可以选用16项情况问卷(16-item informant questionnaire for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得到信息。接龙测验A和B可以作为补充测验。CAMCOG(Cambridge Examinationg for Mental Disorder of the Elderly)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临床检查项目:10个子项目涉及了认知功能的定向,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记忆(长时的,短时的),注意,计算,运用,概念推理,以及抽象知觉等。 四、研究检查:一般要60分钟,仔细地分项测查认知功能得到尽可能详细的资料,尽可能准确的评价血管病相关的认知功能。 (一)执行功能的检查:语义性词语流畅性和字母的流畅性是最常用的检查:如60秒内或30秒内叙述动物的名字;2组不相关的三个字的复述,所选单字的应用频率应该与英文字母CFL 和PRW 相同。另外用于执行功能检查的项目是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数字符号测验。接龙测验A接龙测验B也是重要的选择。STROOP测验,画钟测验。向前或向后的数字广度。 (二)视空间检查:Rey osterreith comples figure copy 用36点计分法。线段方向判定测验(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以及面孔再认都是可用的检查。视觉忽视也是视空间检查中的重要现象的检查常用线段等分测验,自由画图:华中菊花房子等,临摹,以及行为注意测验中的划消测验(Bhavioural Inattention Test)。视觉记忆的测查可供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7.06.002 通信作者:张通,100068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中心,Eamil:zt61611@sohu.com;刘鸣,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Email:wyplmh@hotmail.com;蒲传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Email:pucq30128@sina.cn?指南?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枟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枠[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 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stroke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stroke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荐,A级证据)。(2)建议在发病/入院24 h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脑卒中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关于康复治疗开始的最佳时间尚无统一认识[2]。2015年Bernhardt等[6]关于超早期康复的多中心系列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卒中发病后24h开始进行运动康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以促进患者的移动能力的恢复,进一步同标准卒中单元治疗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正在实施中,其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2018)

一、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卒中单元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I级推荐,A级证据)。 (2)建议在发病/院24h内应用NH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1级推荐,A级证据)。 (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脑卒中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康复训练强度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I 级推荐,A级证据)。 (2)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h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I 级推荐,A级证据) (3)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至少45min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三、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脑卒中急性期卧床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基础和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方面。 推荐意见 (1)脑卒中卧床期应将患者摆放于良肢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1级推荐)。 (2)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并注意安全性问题(I级推荐)。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解读 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约200万人,其中70%~80%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我国历时5年编写的首部《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促进脑卒中康复的临床规范化管理。 重点1 明确提出“三级康复”医疗模式 指南指出,脑卒中康复管理是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国内目前适合推广应用“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Ⅰ级推荐,A级证据)。 “一级康复”是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其中卒中单元是加强住院脑卒中患者医疗管理的模式,是提高疗效的最佳系统。“二级康复”是指脑卒中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的康复治疗,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重点是挖掘患者的潜力,争取获得最大的功能改善,为下一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做准备。“三级康复”是指在社区或在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在社区进行持续的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有更好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更少的继发合并症。 与欧美康复指南相比,本指南将作为“二级康复”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专门的康复中心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它是决定临床康复效果的关键。这与国内“卒中单元”普及不够、康复资源匹配不均衡有关。 重点2 以改善功能、提高能力为目标 指南明确提出,康复不是针对某种疾病,而是针对疾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以改善功能、提高能力为目标(Ⅰ级推荐,A级证据)。 指南建议,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院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包括患者病情、营养状况、意识和认知状态、吞咽功能、膀胱直肠功能、皮肤情况、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康复治疗应当以功能性的目标为基础,对脑卒中不同发病阶段的患者给予相应的规范康复治疗,每一位患者都应当接受有经验的、多学科的康复小组的治疗,以保障获得最好的效果。康复小组包括医生、护士、运动疗法师、作业疗法师、运动功能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师、文体治疗师、患者及其家人/照顾者。 重点3 重视功能障碍的康复评价和训练 运动功能障碍指南强调,在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方面,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种康复治疗方法优于其他方法,运动疗法(PT)治疗师可以根据各自掌握的理论体系实施康复

脑卒中康复规程

脑卒中康复规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

一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 三级康复流程 1.总流程 2.住院康复医疗流程(1、2级康复) 3.社区康复医疗流程(3级康复) 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程序 第一阶段早期康复 神经内科病房或康复病房 Team:神经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 功能评定 运动疗法 主要是以床旁治疗为主(正确姿势、被动活动、翻身、坐骑,站立,移动训练等) 言语训练 早期康复软瘫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会出现联合反应,集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期主要康复问题 一侧肢体瘫痪 肌张力、肌力低下 躯干控制差 平衡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障碍 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 吞咽障碍

并发症 一级康复治疗目标 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 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 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 常用运动治疗方法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 躯干控制和转换 脑卒中的康复 一、概述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stroke)。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 WHO提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可调控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②可改变的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大量饮酒、吸烟等;③不可改变的因素,

2020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

2020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2010年,全球卒中患病率为502.3/10万,年发病率为257.96/10万,病死率为88.41/10万,而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病死率为114.8/10万,且卒中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性疾病。卒中等脑血管病常导致认知损害,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第二大痴呆原因。 PSCI特指卒中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是VCI的一个重要亚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同AD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的痴呆相比,PSCI有其自身特点,如斑片状认知缺损、病程波动性等,其中可预防和可治疗性是PSCI的一个重要特点。2015世界卒中日宣言明确提出“卒中后痴呆是卒中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的国际卒中大会(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也倡导将卒中和痴呆整合的干预策略。 在过去30年间,国内外学者通过对VCI的临床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诊疗指南,如我国学者编写的《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国痴呆诊疗指南》、《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卒中后认

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17、2019)等。当前对我国PSCI的研究有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探讨。本次中国卒中学会圆桌会议召集从事卒中和认知障碍的同行,对我国PSCI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标准、生物标志物、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未来探索重点进行商讨,推动实现PSCI可防可治的目标。 1我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现状和挑战 我国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疾病负担沉重,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患病率为1.50%,是仅次于AD的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而65岁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总体患病率为20.8%,其中脑血管病和血管危险因素所致的轻度认知障碍占所有轻度认知障碍的42.0%。目前我国尚无关于PSCI发病率的全国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3年国内PSCI流行病学特征系统评价表明,卒中后3个月内PSCI和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PSD)的发病率分别为56.6%和23.2%。2015年,一项我国北京和上海社区人群的研究报道,依据MoCA量表、MMSE量表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ore,HIS)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PSCI的总体患病率高达80.97%,其中PSCI非痴呆(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患者占48.91%,PSD患者占32.05%。国际上PSCI研究报道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为19.3%-96%。伴随人类寿命的延长及卒中后生存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发表时间:2011-12-22T10:07:01.9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6期供稿作者:齐洪力[导读] 进行床边康复治疗时,亦可以及时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适时引导出肢体的合理随意运动。 齐洪力(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15009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176-01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 随着脑卒中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有年轻化趋势,康复的预后预测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患者进行预后预测的目的在于判断患者将来肢体恢复的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的水平,据此制定患者康复训练的重点内容,为患者将来回归社会或回归家庭打好基础。同时由于确定了将来恢复的水平,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对患者的预后预测也可以使患者家属更好地配合康复人员进行训练。 卧床期是从急性期卧床至下床,可以坐轮椅或步行的时期,包括床上坐位时期在内。在此时期开展的康复治疗目标在于通过采用床边康复的形式,预防废用综合征,减少合并症,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自理。 康复医生与主治医生要密切沟通,把握患者的危险因素,带领康复小组对患者进行加强康复治疗(intensive rehabilitation),并且要从早期判断后期康复的适应情况和预后情况。 卧床期(急性期、早期)的主要训练内容有良好体位的摆放、体位改换、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坐起训练、床上运动训练和开始ADL训练等内容。如果患者有吞咽、构音困难,也要进行吞咽、发音的训练。如果合并误咽致肺炎,也可以进行呼吸运动疗法的治疗。当然,有失语、失用、失认时,也要进行对症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发病后要立即开始摆放良好体位及定时改换体位的治疗。摆放良好体位有助于保持肢体于良好的功能状态;防止关节变形和挛缩,改善偏瘫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为下一步更积极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早期康复治疗的第一个目标,并且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安静,尽快与坐起等的治疗目标联系起来。脑卒中后,由于患侧瘫痪常形成仅靠健侧肢体活动的形式,用健侧上肢去够取物品,用健侧下肢搭桥下压床面。这些动作容易形成不对称的姿势,也易于诱发全身伸肌运动模式,诱发躯干的伸肌肌紧张。故早期也要指导在仰卧位下用健侧肢体的屈曲运动模式。翻身时,也要指导患者使腹直肌、腹斜肌、腹横肌充分活动,进行伴有上部躯干与骨盆带分离的躯干旋转动作。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亦应很快在床边开展起来;髓着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开展,有助千改善关节功能状态,引出关节活动能力。尤其是要注意活动易出现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患侧踝关节的背屈,髋关节伸展、内旋、外展,手指的伸展,腕关节背屈,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屈曲、外旋的运动。但由于肌肉瘫痪,肌肉功能状态低下,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一定要按照规范来进行,注意防止关节损伤及肌肉、肌腱的损伤。坐起训练可在病情稳定数天后开始进行,如果患者瘫痪轻并且稳定,意识障碍没问题,也可在发病后即日开始坐起训练。早期坐起的标准:患者神志清醒,无运动禁忌的心脏病和全身合并症,入院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对于有意识障碍水平的患者,其坐位训练的开始条件为意识障碍已停止加重;运动障碍已停止加重;全身状态稳定;并且意识障碍在嗜睡状态以上。延长坐位的保持时间为本阶段的第二个重要目标,一般目标为保持床边坐位30min。如果练习坐起的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30mmHg以上,脉搏增快到120次分钟以上,即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应该立即中止坐起,返回原位,展开针对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措施。进行坐起时,要注意到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采用逐渐增加角度、逐渐增加时间的被动坐起方式。逐渐达到可以保持接近或达到90°的坐位。随着床上坐起能力的增强,可以有床上坐位保持能力后,进一步发展到床边坐位。在保持床边坐位时,注意加入骨盆带控制内容,多出现骨盆带后倾、驼背、下颌前突的样子。这是由于腹部肌群难以发挥作用,下部躯干难以保持在中立位。坐位下要诱导后倾骨盆在中立位,使躯干保持在中立位的状态,头部亦尽可能保持在中立位。这样可以使躯干保持在适度的肌张力状态。在进行体位改变时,尤其是坐起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血压,避免形成对脑细胞的不利影响。要注重患肢管理,在早期由于患者肢体瘫痪重,容易在体位改换过程中使关节损伤,另外,在坐起的过程中,肢体瘫痪加上重力影响,易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故要及时采用对症的康复治疗措施。 进行床边康复治疗时,亦可以及时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适时引导出肢体的合理随意运动。 一般在患者可以维持80°至90°床上坐位达30min,即可以开始轮椅座位训练。在此过程中,要完成向轮椅转移的治疗目标。这为向去治疗训练创造过渡条件。 床边康复治疗期间,也可以针对性地适时展开语言、认知心理的康复治疗。有针对性地引入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在床边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陈可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