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版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目录

1.编制依据 (5)

1.1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规范规程 (5)

1.2安全管理法规文件 (5)

1.3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 (5)

2.工程概况 (5)

2.1建筑概况 (6)

2.2结构概况 (6)

2.3高大模板体系概况 (7)

2.4相关部位平面图 (7)

2.5模板工程施工重点、难点 (9)

3. 模板工程设计思路 (9)

3.1-1层1-28轴/A-C轴、2-8轴/F-G轴、22-27轴/F-G轴超重框架梁 (9)

3.23层2-5轴/E-F轴、18-20轴/C-F轴 (10)

3.36层8-10轴/C-F轴 (11)

4.施工部署 (17)

4.1组织机构 (17)

4.3材料准备 (17)

4.4劳动力安排 (18)

5.模板支撑体系搭设 (18)

5.1脚手架搭设流程、施工工艺 (18)

5.2顶板、梁模板支设 (18)

5.3施工注意事项 (19)

6.模板支撑体系拆除 (19)

7.支撑体系检查与验收 (20)

7.1材料验收与材料复试 (20)

7.2架体验收 (20)

8.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 (23)

8.1钢管的检查 (23)

8.2扣件的检查 (23)

8.3支撑体系的验收阶段 (23)

8.4支撑体系的检查 (23)

8.5支撑体系搭设 (23)

8.6扣件拧紧抽样 (25)

8.7质量控制措施 (25)

8.8质量管理体系 (25)

9.安全保证措施 (26)

9.1人员要求 (26)

9.3使用阶段 (26)

9.4拆除阶段 (27)

9.5变形、位移监测 (27)

10.安全施工应急预案 (31)

10.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31)

10.2岗位职责 (31)

10.3应急救援工作流程 (32)

10.4脚手架与高处坠落安全事故预测 (33)

10.5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33)

10.6高大脚手架出现变形事故征兆时的应急措施 (33)

10.7高大脚手架失稳引起倒塌及造成人员伤亡时的应急措施 (33)

10.8预防高处坠落措施 (33)

10.9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抢救措施 (33)

10.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34)

10.1依据规范: (34)

10.2计算参数: (34)

10.3模板面板计算 (35)

10.4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37)

10.5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38)

10.6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40)

10.7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40)

10.8模板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44)

11.梁侧模板计算书 (45)

11.1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45)

11.2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45)

11.3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46)

11.4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48)

11.5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49)

11.6对拉螺栓的计算 (50)

12.梁侧模板计算书 (51)

12.1梁侧模板基本参数 (51)

12.2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52)

12.3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52)

12.4梁侧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54)

12.5梁侧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55)

12.6对拉螺栓的计算 (56)

13.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57)

13.1依据规范: (57)

13.2计算参数: (57)

13.3模板面板计算 (58)

13.5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61)

13.6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63)

13.7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63)

14.楼板模板扣件钢管支架计算书 (64)

14.1依据规范: (64)

14.2计算参数: (64)

14.3模板面板计算 (66)

14.4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 (67)

14.5托梁的计算 (69)

14.6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70)

14.7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71)

14.8楼板强度的计算 (72)

1.编制依据

1.1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规范规程

1.2安全管理法规文件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马连洼北路南侧,其南侧为树村商业住宅;总建筑面积约51491.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9998.90㎡,地下建筑面积约21492.7㎡。

本工程地上共7层,局部两层,地下共三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基础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其中地下三层局部为核6级人防物资库。

2.1建筑概况

建筑基本情况一览表

2.2结构概况

2.3超限模板体系概况

根据建质(2009)87号文的规定,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中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这类工程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需进行专家论证,待专家审核通过后,方能指导现场施工。

本工程中达到上述要求的施工部位有三处,详见下表:

2.4相关部位平面图

-1层框架梁平面图

3层2-5轴/E-F轴平面图

3层18-20轴/C-F轴平面图

6层8-10轴/C-F轴平面图

2.5模板工程施工重点、难点

2.5.1模板支设高度达到8.9米、21.25米,跨度为6.6m、15m、16.8m,荷载较大。重点在于保证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及承载力满足施工要求。

2.5.2高大模板的支设,安全隐患较大,洞口临边需做好防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求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要严格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工作。

3.模板工程设计思路

3.1 -1层1-28轴/A-C轴、2-8轴/F-G轴、22-27轴/F-G轴超重框架梁

梁底模、侧模模面采用15mm厚多层板,背楞用50×100mm的木方,顺多层板长度方向,同多层板钉在一起,木方间距不大于250mm。底模面板边要过刨、刨直。

支撑体系采用Ф48×3.5钢管脚手架作主龙骨。梁底必须设置二排支撑立杆,位置居梁底中间两侧设置,附加立杆必须与满堂支架横杆扣接支撑下部垫50×100×400木方,梁底模与柱身顶紧,在模板边贴好海绵条,大于4m的梁每跨起拱10mm。顶板模板与梁模交接处以顶板模压侧梁模,接茬部位要粘贴海绵条,防止漏浆。梁侧模加斜撑以确保梁模的稳定。

框架梁模架支撑间距如下:

3.1.1截面为400*2000、400*2200mm的框架梁模架配置:

支撑:模架纵距600mm,步距1200mm,梁底支撑小横杆间距600mm,梁底增加2根承重立杆支撑;设3道?16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为500mm;

3.1.2截面为600*1500mm的框架梁模架配置:

支撑:模架纵距600mm,步距1200mm,梁底支撑小横杆间距600mm,梁底增加2根承重立杆;设3道?16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为500mm。

3.1.3截面为700*1200mm的框架梁模架配置:

支撑:模架纵距600mm,步距1200mm,梁底支撑小横杆间距600mm,梁底增加2根承重立杆;设3道?16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为500mm。

3.1.4截面为700*2000mm的框架梁模架配置:

支撑:模架纵距600mm,步距1200mm,梁底支撑小横杆间距600mm,梁底增加2根承重立杆;设3道?16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为500mm。

框架梁支撑体系见下图:

3.2 3层2-5轴/E-F轴、18-20轴/C-F轴

三层框架梁2-5轴/E-F轴、18-20轴/C-F轴部位梁顶标高8.9m,跨度分别为8.4m、15m,支撑体系设计如下:

3.2.1框架梁支撑设计

框架梁底模、侧模采用15mm厚多层板,背楞用50×100mm的木方,顺多层板长度方向,同多层板钉在一起,木方间距不大于250mm;主龙骨采用Ф48X3.5架子管,顺框架梁方向布置,间距800mm;梁底增加2根承重立杆,上铺60X60X3mm方钢,间距300mm;立杆纵距800mm,下垫50X100通长木方,步距1200mm,设2-3道Ф16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为300mm。

3.2.2楼板支撑设计

楼板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顶板采用45X80几字形梁作次龙骨,间距300mm;60*60*3mm方钢作主龙骨,间距和立杆的间距一致。

顶板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脚手架,边柱距墙200~250mm,立杆间距1200mm,下垫50X100通长木方,木方摆放方向一致,扫地杆距地200mm,水平横杆步距1200mm,自由端不大于200,上下层立柱应对齐。

3.2.3剪刀撑设计

由于模架支撑体系搭设高度较高,故设置两道水平剪刀撑加强模架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第一道水平剪刀撑设置在扫地杆上部,宽度6-8m,每隔4-6根立杆均匀布置,第二道剪刀撑设置在梁底下部距离2m部位,宽度6-8m,每隔4-6根立杆均匀布置,并于每道剪刀撑上部水平杆部位满挂安全网。

3.3 6层8-10轴/C-F轴

六层框架梁8-10轴/C-F轴梁顶标高20.6m,跨度16.8m,支撑体系设计如下:3.3.1框架梁支撑设计

框架梁底模、侧模采用15mm厚多层板,背楞用50×100mm的木方,顺多层板长度方向,同多层板钉在一起,木方间距不大于250mm;主龙骨采用Ф48X3.5架子管,顺框架梁方向布置,间距800mm;梁底增加2根承重立杆,上铺60X60X3mm方钢,间距300mm;立杆纵距800mm,下垫50X100通长木方,步距1200mm,设2道Ф16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为300mm。

框架梁支撑体系见下图:

3.3.2楼板支撑设计

楼板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顶板采用45X80几字形梁作次龙骨,间距300mm;60*60*3mm方钢作主龙骨,间距和立杆的间距一致。

顶板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脚手架,端部立杆距墙400mm,立杆间距1000mm,下垫50X100通长木方,木方摆放方向一致,扫地杆距地200mm,水平横杆步距1200mm,自由端不大于200,上下层立柱应对齐。

楼板支撑体系见下图:

3.3.3剪刀撑设计

由于模架支撑体系搭设高度较高,跨度较大,故设置水平及竖向剪刀撑加强模架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剪刀撑布置图见下图:

水平剪刀撑:自下向上均匀布置4道水平剪刀撑,宽度6-8m,水平方向每隔4-6根立杆均匀布置,第一道水平剪刀撑设置在扫地杆上部,竖向间距5-6m,自下向上均匀布置,并于每道剪刀撑上部水平杆部位满挂安全网。

竖向剪刀撑:东西方向竖向剪刀撑设置2道,分别位于模架支撑体系南北两侧外立面,南北方向竖向剪刀撑设置4道,布置于跨中部位,间距4-5m。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竖向设置。

剪刀撑平面布置图

剪刀撑立面布置图

3.3.4连墙件设置

为加强架体的整体稳定性,每隔两步三跨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竖向间距2.4m,横向间距2.7m。连墙件应靠近主节点均匀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连墙件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连接方式如下图:

连墙件与剪力墙顶墙构造

连墙件与框架梁连接方式

连墙件与框架柱连接方式

3.3.5回顶支撑

由于上述部位模架支撑体系高、上部结构自重、施工荷载大,为确保楼板的承载力满足要求,需对该段脚手架进行回顶支撑,在-1层对应位置搭设承插式支撑架,对楼板进行回顶支撑处理。支撑架立杆横距1m,纵距1m,立杆下部铺设通长脚手板,上部横向垫设50×100mm方木与楼板撑紧,为确保立杆的稳定性,水平杆步距1.2m,要求回顶支撑架立杆应尽可能与上部脚手架立杆对齐,确保上部荷载的有效传递。

4.施工部署

4.1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管理小组,其机构组成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

组长:余浩(项目经理)——负责模板支撑体系整体部署工作

副组长:杨春清(现场经理)——负责生产总体协调工作

王凯(技术负责)——负责方案编制及实施情况检查

田利广(架子工长)——负责具体方案实施操作,组织生产安排及质量检查

张维合(安全员)——现场施工安全监督、质量检查

魏智(试验员)——现场材料试验

张丽龙(测量员)——现场放线、变形观测

4.2技术准备

4.2.1熟悉施工方案、施工图纸及搭设规范、要求。

4.2.2施工人员用工手续齐全,备齐特种工种上岗操作证及培训证书。

4.2.3进行逐级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对专业工长进行交底,专业工长以书面形式向班组进行交底,班组长再向工人进行交底。技术交底要有重点,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班组和个人的技能特点,针对关键部位提出具体安全措施和技术要求。

技术交底要有符合性和实用性,既要符合规范、标准的规定,又要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便于操作,便于贯彻执行。交底内容一定要便于操作者弄懂弄通。

4.4劳动力安排

5.模板支撑体系搭设

5.1脚手架搭设流程、施工工艺

5.1.1满堂脚手架搭设流程

弹线→铺设垫板→立杆→横杆→接头锁紧→扫地杆→斜撑→连墙杆→上层立杆→横杆→加设剪刀撑

5.1.2满堂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

(1)满堂脚手架搭设前,在底板上按设计立杆间距弹线,需先将主次粱的位置线放出,并从各主粱排架开始搭设,以确保梁两侧立杆受力均匀。

(2)满堂架搭设基层应平整坚实,架体立杆底部应设50*200mm通长脚手板。

(3)满堂架搭设要做到横平竖直,立杆横竖在一条直线上。立杆根据梁底、板底标高组合立杆高度。

(4)相邻立杆接头应上下相互错开,保证碗扣架整体稳定性。

(5)第1、2步架的搭设是保证整个架体搭设质量的关键。搭设头两步架体时,必须保证立杆的垂直度和横杆的水平度,必须使扣件接头连接牢靠。

(6)架体距地面200mm高处,应设置双向扫地杆,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扫地杆向低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

(7)直角扣件及旋转扣件拧紧力矩应在40~60N·m之间。

(8)架体要经过工长、安全、技术的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2 顶板、梁模板支设

5.2.1 顶板模板支设

(1)顶板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多层板,采用45X80几字形梁作次龙骨,间距300mm;60*60*3mm方钢作主龙骨,间距和立杆的间距一致。

(2)顶板模板安装前应进行预排、拼缝。模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或拉线测量模板面标高,进行校正找平,拼缝处用胶带或海绵条封贴严密。

5.2.2 顶板梁支模

(1)框架梁模板支设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检查验收

(2)在顶板支撑架搭设前,应根据开间尺寸试排。搭设顺序为:先搭设主梁和次梁架,后搭设顶板架。

5.3施工注意事项

楼板梁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完毕之后,模板上部要避免产生集中荷载,钢筋等材料禁止集中码放。在浇筑混凝土时,不要将布料杆放在高支模板区域,同时要避免产生冲击荷载。

为了保证模板支撑体系受力均衡,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从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由于部分梁截面高度较高,在浇筑此部分梁时,不宜在同一部位浇筑过高,应沿梁的方向逐步分层浇筑。浇筑过程中,在高支模支撑体系周围拉警戒线、设立警示牌,设专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6.模板支撑体系拆除

6.1 模板拆除根据现场同条件的混凝土试块指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百分率后,由工长填写拆模申请单,并经项目总工审批后,方可拆模。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暂不拆除。

6.2梁板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b.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的规定后,方可拆除。

6.3 模板拆除的相关规定

6.3.1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

6.3.2楼板、梁模板拆除:模板拆除时,先调节顶部支撑头,使其向下移动,达到模板与楼板分离的要求。

6.3.3模板拆除吊至存放地点时,模板保持平放,然后用铲刀、湿布进行清理。支模

前刷脱模剂。模板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使用质量。

6.3.4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板面清理,涂刷隔离剂,防止粘结灰浆。

6.4模板支架拆除

6.4.1支架拆除前,班组成员要明确分工,统一指挥,操作过程中精力要集中,不得东张西望和开玩笑,工具不用时要放入工具袋内。

6.4.2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脚应穿软底鞋。

6.4.3拆除脚手架前,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在交通要道设专人监护,禁人入内。

6.4.4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层同时作业。

6.4.5拆除脚手架的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往下顺杆子,不得往下乱扔。

6.4.6拆除的脚手架杆、脚手板、钢管、扣件等材料应往入传递或用绳索吊下,不得往下投扔,以免伤人和不必要的损失。

6.4.7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

6.4.8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断,如确需中断应将拆除部分处理清楚告一段落,并检查是否会倒塌,确认安全后方可停歇。

6.4.9脚手架拆除完后应将架料分类堆放,堆放地点要平坦,下设支垫排水良好。钢类最好放置室内,堆放在室外应加以遮盖。对扣件、螺栓等零星小构件应用柴油清洗干净装箱、袋分类存放室内以备再用。

7.支撑体系检查与验收

7.1 材料验收与材料复试

钢管、扣件进场后必须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

7.2 架体验收

支撑架随结构施工进度进行搭设,在检查验收时随进度分段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并履行交验签字手续并存档,脚手架参加验收人员:监理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技术员、架子工、班组长和专职安全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